1. 羊絨衫為什麼有汽油味
不是純羊絨的,這個價錢是買不著羊絨的,有汽油味也許是紡線時粘上油了。
2. 56個民族的服飾各有什麼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檐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志。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使用蠟染、刺綉工藝。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團編織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系圍裙,青布包頭,背手工縫制掛包,頭戴「噢樂」。
6、藏族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幫典」。牧區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帶;婦女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呢鑲寬邊。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扎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下著黑色寬肥褲子。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滲穿寬腿、肥腰、大檔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女服則為短布長裙,叫「則、契瑪」。喜歡用黃、白、粉紅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斷骨啊,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頭戴木製八角頭盔。喜歡佩戴飾物。
10、納西族
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歡黑色。女子喜穿紅藍紫色、釘雙排扣字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擺著長裙。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情不綉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現在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頭飾因年齡有所差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背「簡帕」和「戶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男子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衣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喜歡用紅藤做纏頭或腰箍。
14、鄂溫克族
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
15、鄂倫春
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長袍。皮帽用狍油皮頭精製而成。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淺穗。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數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
17、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皆穿藏式的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腳穿筒靴。墨脫地區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長發,佩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以彩色的線裝飾。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活藍色手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或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圓頂小帽;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喜愛紅色、綠色等色彩,一般要戴蓋頭。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飾。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足蹬尖鼻綉花鞋。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飾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婦女以布衣為主。顏色多為藍色、黑、灰。婦女擅於手工刺綉。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衣褲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兜領」;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銀質飾物。衣料多為自織自染「侗布」。
25、獨龍族
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話毛巾,項戴料珠。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婦女夏季習慣於穿粗布襯衣,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為棉布衣裙和長、短褲。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襯衣、長褲多用白布。婦女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婦女的帽子、頭巾頗有講究。
29、基諾族
男子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長布包頭,戴竹木或銀質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內襯緊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綁腿,頭戴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31、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對襟短衣。褲子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用白布包頭。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婦女上衣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綴滿銀袍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護腿,喜佩銀質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黑布沿邊。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女子服飾寬大無領,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便帽或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叉長衫,下著長褲,頭纏長頭布,兩端彩色長穗,裹綁腿。婦女戴銀環,掛「普巴」。男子則佩戴葫蘆、火槍。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穿黑色圓領貫頭衣,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或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頭系黑布頭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佩掛弓箭、腰刀。婦女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圍緊身筒裙。男女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36、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褲邊。上衣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衣料多為青、藍色。」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樸素。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婦用青布包頭,腰扎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紡自織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穿大襟短衣,長褲,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圍裙,梳辮子。寧蒗、永勝一帶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發辮以粗大為美,沖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掛火鐮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腳穿雲雲鞋。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圓頂帽。婦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綉花布鞋。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42、畲族
畲族男子過去一半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畲族對自然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紅、黃、黑也是常用的顏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綉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喜穿連衣裙。男戴黑絨布圓形高筒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婦女擅長手的工技藝是刺綉。
45、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男子多套頭、寬袖、綉花邊白襯衣,齊腰黑色坎肩或對襟、無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婦女穿寬大荷葉邊連衣裙,多黃、白、紫紅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綉花小帽或圓形平頂花帽。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頭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佩戴金、銀、玉質飾物。現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穿傳統服飾。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長。用一幅布圍於腰際,無褶皺,如桶狀,謂」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他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穿綉花布鞋。婦女坎肩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緋紅色鑲白邊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頭飾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檔寬筒褲,黑、青、白、紅色布包頭,出門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領緊身無袖短衣,條紋筒裙,披發,戴銀、竹、藤製飾物。
50、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綉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婦女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綉花背心,男女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頭皮靴。用料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
51、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春秀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三角形的綉花腰帶。冬穿毛衣毛褲、羊皮襖。婦女夏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褲、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錫伯族
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喜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喜歡穿多褶連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喜歡戴各色頭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
53、瑤族
瑤族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主,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或交領長衫,扎頭巾、打綁腿。婦女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圓領短衣,百褶裙;或長衫配褲。服飾挑花構圖,頭飾特點更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婦女長袍下擺開衩,以綠、藍色為主,套高領坎肩,系腰帶,配手帕。冬戴狐皮風雪帽,夏秋戴圓通平頂白氈帽或禮帽。
55、彝族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華夏族成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形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3. 羊絨線的支數是什麼意思
如若一兩棉花做成30根長度為1米的紗,就表示支數是30,若一兩棉花做成40根長度為1米的紗,其支數就是40了。相同長度相同重量,其支數越高,不是就越細了。
而支數越細所紡的紗線就越細,織出的布就越薄,也會越密實光滑,相對越柔軟舒適,羊毛也是同理,羊毛支數越高,羊毛就越細,其紡紗也就越細,越輕薄密實,質量越上乘,也就越昂貴。
所以羊毛支數越高,製作出來的服飾在穿著和手感上輕柔度越好,會有輕盈服帖的感覺。
(3)羊衫粗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羊絨纖維細度細,長度短,手感蓬鬆,易於混合,通常2~3遍和毛即可(以混色均勻為准)。對於小比例混色,可採用預混法。先將小比例色澤原料與大比例主色調的一部分原料混合,再把這種混合料作為一種新顏色參與和毛。
2、和毛過程中,加入適量和毛油,可降低纖維摩擦系數,提高纖維潤滑性,增加纖維之間的抱 合力,減少梳理過程中短纖維的掉落,提高製成率。
3、由於羊絨纖維細度細、強力低、纖維比較鬆散,宜採用大隔距小速比,使梳理過程比較緩和,減小纖維損傷,同時按照輕定量小喂入,強搓捻的原則,依據原料狀況及紡紗支數進行設計,保證出條粗紗條干均勻,表面圓緊,強力適當。
4. 羊毛衫來自什麼地方
羊毛衫服裝通稱毛衫服裝,又稱毛針織服裝,是用毛紗或毛型化纖紗編織成的針織服裝。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亞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便出現了手編毛針織服裝。機器毛針織服裝則出現於近代,公元1862年美國人R.I.W.拉姆發明了雙反面橫機,將毛衫在其上生產成形衣片,用於縫合成服裝,標志著機器編織毛針織服裝的開始。
羊毛衫根據其選用原料不同分為:羊毛衫(以綿羊毛為原料)、羊絨衫(以山羊絨作原料)、羊仔毛衫(以未成年的羊羔毛為原料)、雪蘭毛衫(英國雪特蘭島的雪特蘭毛為原料)、兔毛衫
、氂牛絨衫、馬海毛衫(以原產於安格拉的山羊毛為原料)、羊駝毛衫(原產於智利的羊駝毛為原料)、化纖類毛衫、動物毛與化學纖維混紡的毛衫。
羊毛衫主要生產國:東南亞國家大都是做貼牌或者無牌的,款式模仿歐洲,質量參差不齊。中國毛衫產量居世界第一,2001年產13.59億,每年逐漸增加,其中廣州一帶生產量佔全國56.3%,我國毛衫集群地有廣東大朗、浙江濮院、吳江橫扇、山東海陽、河北清河。清河的羊絨,海陽的外貿,大朗的港貨,橫扇的內銷,濮院妙橋的重鎮加工點。
、
5. 什麼是羊絨紗
羊絨紗知識
加工
毛條→混條→針梳→粗紗→細紗→並紗→搖絞→檢驗→成品打包成羊絨線品牌。
用途
羊絨線一般用於紡織羊毛衫、毛褲、毛背心、圍巾、帽子及手套和編織各種春秋季節服飾用品,除保暖外還有裝飾作用。
主要生產國家
國內一些毛紡織廠,羊絨主產區,進口國家及地區有香港、日本、韓國等。
絨紗按照製作工藝被分為:粗紡紗、精紡紗和半精紡紗。粗紡紗紗線比較粗,支數比較低,一般從14支到32支
半精紡紗紗線比較細,支數比較高,一般從24支到60支精紡紗紗線比較細,支數比較高,一般從28支到120支
我們常用的手工棒針用羊絨編織線就屬於粗紡紗,普通羊絨衫也是用粗紡紗,而春夏超薄羊絨時裝,T恤和羊絨內衣一般採用精紡羊絨紗. 半精紡羊絨紗是近年來開發出來的新產品,正在被針織工廠接受和試用,效果也不錯.
6. 羊毛的衣服都是很扎人的嗎
羊毛衣服會扎人的,最好不要直接穿。羊毛是很粗的纖維,當然會扎人,羊毛的服飾是不適合貼身穿的,羊毛處理的不好是會很扎人,降低舒適度;保暖還可以,要是貼身傳的話,建議裡面在穿一個別的舒適度比較好的衣服哦,比如說那種貼身、很薄的保暖內衣,就不會扎人。
如果想貼身穿的話,羊絨好一點,非常細的羊絨是不會扎的,但是價格就非常的貴了。也可以洗羊毛衣的時候加一些柔順劑,一般洗過的毛衣扎人的感覺就會少很多,用柔順劑把羊毛有泡一會的話,會好很多,沒那麼扎人。
(6)羊衫粗紗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羊毛衫:以綿羊毛為原料,是最大眾化的針織毛衫,其針路清晰、衫面光潔、膘光足,色澤明亮、手感豐滿富有彈性;羊毛衫比較耐穿,價格適中。
羊絨衫:也稱開司米衫,以山羊絨作原料,是毛衫中的極品。其輕盈保暖、嬌艷華麗、手感細膩滑潤、穿著舒適柔軟;由於羊絨纖維細短,其易起球,耐穿性不如普通羊毛衫,同時因羊絨資源稀少,故羊絨衫價格昂貴。
羊毛衫-網路
7. 誰知道真正的羊絨衫是什麼概念
毛針織品指主要是用是以羊毛、羊絨、兔毛等動物毛纖維為主要原料紡成紗線後織成的織物,諸如兔毛衫、雪蘭毛衫、羊仔毛衫、腈綸衫等等都是羊毛衫大家族。羊毛衫服裝發展歷史及流行趨勢分析羊毛衫服裝通稱毛衫服裝,又稱毛針織服裝,是用毛紗或毛型化纖紗編織成的針織服裝。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亞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便出現了手編毛針織服裝。機器毛針織服裝則出現於近代,公元1862年美國人R.I.W.拉姆發明了雙反面橫機,將毛衫在其上生產成形衣片,用於縫合成服裝,標志著機器編織毛針織服裝的開始。我國用毛紗在針織橫機上生產毛衫服裝已有80多年的歷史。解放前,我國毛衫服裝生產技術非常落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編織、成衣及染整設備非常簡陋。解放後,特別是從80年代初以來,我國的毛衫服裝的設計、生產工藝、技術與設備有了顯著進步。由於毛織物的舒適性能也很優越,近年來又用其作為針織內衣的原料和襯衣的原料,並對其固有的特性進行改造。人們看好毛織物的優良服用性能,且致力於開發新的毛織物整理工藝,如機械耐洗羊毛整理,柔軟有光羊毛整理,冷色系乾燥涼爽羊毛整理,更加優化羊毛的性能,使其能滿足多種服裝的需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衣著上更加需求輕爽柔軟,富有彈性、延伸性和懸垂性好,透氣性好,並且款式新穎,色澤鮮艷的服裝。由於這些需求正是毛衫服裝的優越性所在,因此,使得毛衫服裝在整個服裝領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毛衫服裝正向外衣化、系列化、時裝化、藝術化、高檔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常用材料產地羊毛衫生產原料,有純羊毛、兔羊毛,羊絨等。原料產地分別為新疆、內蒙古及國外的澳大利亞、斯里蘭卡、阿根廷及烏拉圭。羊毛衫根據其選用原料不同的分類?羊毛衫以綿羊毛為原料,是最大眾化的針織毛衫,其針路清晰、衫面光潔、膘光足,色澤明亮、手感豐滿富有彈性;羊毛衫比較耐穿,價格適中。羊絨衫也稱開司米(英文Cashmere)衫,以山羊絨作原料,是毛衫中的極品。其輕盈保暖、嬌艷華麗、手感細膩滑潤、穿著舒適柔軟;由於羊絨纖維細短,其易起球,耐穿性不如普通羊毛衫,同時因羊絨資源稀少,故羊絨衫價格昂貴。羊仔毛衫以未成年的羊羔毛為原料,故也稱羔毛衫,是粗紡羊毛衫的大陸產品。由於羊羔毛細而軟,因此羊仔毛衫細膩柔軟,價格適中。雪蘭毛衫原以原產於英國雪特蘭島的雪特蘭毛為原料,混有粗硬的腔毛,手感微有刺感,雪蘭毛衫豐厚膨鬆,自然粗狂,起球少不易縮絨,價格低。現將具有這一風格的毛衫通稱為雪蘭毛衫,因此雪蘭毛已成為粗狂風格的代名詞。兔毛衫一般採用一定比例的兔毛與羊毛混紡織制,兔毛衫的特色在於纖維細,手感滑糯、表面絨毛飄拂、色澤柔和、蓬鬆性好,穿著舒適瀟灑,穿著中表面絨毛易脫落,保暖性勝過羊毛服裝;如果採用先成衫、後染色的工藝(即先織後染工藝),可使其色澤更純正、艷麗,別具一格,特別適宜製成青年婦女外衣。氂牛絨衫採用西藏高原氂牛絨為原料,其風格稍遜於羊絨衫,手感柔滑細膩,不易起球,而價格比羊絨衫低得多,但氂牛絨衫色彩單調,宜作男裝。馬海毛衫以原產於安格拉的山羊毛為原料,其光澤晶瑩閃亮、手感滑爽柔軟有彈性、輕盈膨鬆、透氣不起球,穿著舒適保暖耐用,是一種高品位的產品,價格較高。羊駝毛衫以原產於智利的羊駝毛為原料,纖維粗滑,手感滑膩有彈性、具有天然色素、膨鬆粗放、不易起球,保暖耐用,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高檔產品,價格高於普通羊毛衫。化纖類毛衫服裝的共同特點是較輕。如腈綸衫,一般用晴綸膨體紗織制,其毛型感強、色澤鮮艷、質地輕軟膨鬆,回潮率只有0-4.5%,纖維斷裂強度比毛纖維高,不會蟲蛀,但其彈性恢復率低於羊毛,保暖性不及純羊毛衫,價格便宜,但易起球,適宜於兒童服裝。近來,國際市場上以晴綸、錦綸混紡的仿兔毛紗,變性晴綸仿馬海毛紗,其成衫可以與天然兔毛、馬海毛服裝媲美。動物毛與化學纖維混紡的毛衫|||真正好的羊絨衫是選用北方高寒高海拔,溫差大高原地區的絨山羊原絨經過選絨,洗凈,粗細分離,染色,紡紗,編織而成,好的羊絨細度要在12到14微米之間,有好的柔韌性,抗起球性,保暖性,而且山羊絨含量在95%以上,山羊絨和羊毛是兩個概念,好的山羊絨表面覆蓋有均勻的鱗片,而羊毛是沒有這些的。|||就是全部使用山羊的絨毛織成的衣物咯
8. 精紡細線羊絨和粗紡細線羊絨有什麼區別
一、編織效果不同
1、精紡細線羊絨:精紡羊絨產品則表面平整光潔,織紋細密清晰。
2、粗紡細線羊絨:粗紡羊絨產品有著打棒針的編織效果。
二、特點不同
1、精紡細線羊絨:光澤柔和自然,手感柔軟,富有彈性。
2、粗紡細線羊絨:絨面豐厚平整,色澤均勻微有光澤,手觸有溫暖感,折壓後無折皺痕,毛料松軟回彈性強。
三、衣物情況不同
1、精紡細線羊絨:精紡讓衣物的肌理不那麼明顯,更通透輕薄。
2、粗紡細線羊絨:粗紡衣物有一種「媽媽織的羊絨衫」般的溫暖感。
9. 我國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苗族: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