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藏族穿的服裝是什麼樣子
藏族服飾特點
(1)藏族服飾基本結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
(2)男女皆愛飾物。各地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較多,有銀、金、珍珠、瑪瑙、玉、松石、絲、翡翠、珊瑚、琥珀等。運用廣泛,有頭飾、發飾、鬢飾、耳環、項鏈、胸飾、腰飾、戒指等。造型美觀,多為自然形狀。婦女都喜歡戴珊瑚、瑪瑙、項鏈和銀質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種腰刀、火鐮等飾物、也有戴耳環、戒指和手鐲的。
(3)配色大膽精巧。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和靴上作裝飾,給人以「慈善」、「愛撫」、「與人為善」的聯想。她們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巧。
B. 她身上帶的,那個叫什麼,我也想買一個用來畫畫的時候不弄臟衣服
圍裙。圍裙就是做飯時,用來擋住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把衣服搞臟的一藏語稱「幫單」。是廣大藏族婦女十分喜歡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婦女的標志。節日喜慶,婦女們腰系圍裙,歡歌起舞,如花團錦簇一般,五彩繽紛,艷麗多姿。圍裙主要產地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尤以貢噶縣姐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姐德秀區向有「圍裙之鄉」的美稱。
C. 圍腰的簡介
藏、門巴、納西、彝、白、傣、基諾、哈尼、羌、布依、水、壯、珞巴等族的圍腰、圍裙、兜肚都很有名。現僅就藏、白、哈尼、壯、彝等族的情況略作介紹。 藏族婦女服飾中,最有特色的要數腰下系著的花圍裙。只要一看到那特殊的圖案和色彩組成的花圍裙,人們便可以指認出是藏族婦女。花圍裙藏語叫「邦單」,一般用氆氌製成,因而也有人稱氆氌圍腰。氆氌厚重,色彩鮮艷。藏族圍裙以紅、藍色橫條為主調,加上其它色條,交錯組合成十分美麗的圖案,特點十分突出。 白族婦女的圍腰(又叫圍裙)是白族服飾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不但非常美觀大方,而且因地區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大理地區白族婦女的圍腰多用黑色、紅色、藍色、白色絲絨縫制,系在腰間,長達膝蓋上面,其下擺邊緣多綉有幾何圖案。保山阿石寨白族婦女的對襟衣前短後長,並套以彩色袖簡,前面系大圍腰。這一地區白族圍腹的特點是長及地面。碧江一帶的白族婦女所系的綉花圍腰,裝飾著十餘串彩色珠子,閃閃發光。 雲南墨江哈尼族豪尼人婦女打破哈尼族服飾的黑.藍色調,系花圍腰。圍腰較短,鑲有彩色花邊。有意思的是圍腰的顏色是女子結婚與否的標記:少女系白色或粉紅色圍腰,婚後系藍色圍腰。同時,系圍腰的位置也頗有考究:未婚女子系得高,已婚婦人系得低. 壯族人數眾多,不穿裙子的壯族婦女有相當一部分系花圍腰。雲南省文山州廣南一帶的壯族婦女的圍腰,連「胸」也一起圍了。圍腰帶以上有一個上窄下寬的梯形圍腰頭,用銀鏈吊在頸上,整個圍腰頭多用白布為底,用紅綠絲線綉有折枝花及其他紋樣,鮮艷美觀。圍腰頭下才是圍腰,多用黑布藍布縫制,下擺鑲邊,用白色或藍色圍腰帶系在腰上。 在我國少數民族為數很多的圍腰、圍裙之中,也許滇中滇南彝族姑娘的圍腰是最漂亮,也是最有特色的了.圍腰對於滇中滇南的彝族婦女,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穿戴,也是自己心靈手巧的最好展示。因此,彝族姑娘出嫁前所做的嫁妝,功夫花得最深的就是圍腰。最後,不但每個彝族女子都有圍腰,有的還有數塊圍腰。彝族圍腰呈「凸」字形,用八根細銀練吊在脖上.圍腹中間鑲著四方形圍腰芯,周圍用彩色絲線刺綉著各種彝家喜愛的花草。圍腰帶多為淺色,長長地可以在身後打一個蝴蝶結,還垂下一尺來長,帶子上也綉有美麗的圖案和留有纓穗。整個圍腰鮮艷奪目,美觀大方。其中,又以臘魯姑娘的銀泡圍腰最有特色。臘魯人是居住在滇中新平的彝族支系。臘魯姑娘從七、八歲開始就系圍腰,臘魯圍腰由若干種色彩鮮艷的有拼縫而成,底板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一顆顆銀泡排成六路鑲成六邊形,中間鑲成兩個套在一起的四邊形,銀泡周圍又緩上花邊相配。每塊圍腰上鑲嵌銀泡最少200多,多的達684顆。圍腰下部用花邊花線鑲制而成,再配上銀掛鏈八股,從頸上掛到胸前。每逢節日,姑娘婦女繫上銀泡圍腰跳舞賽歌。銀光閃爍,耀眼奪目,別有一番風情。
D. 藏族的服飾是什麼
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點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外貌和介紹:
藏族服飾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1、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用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
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
2、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裝飾品、幫典顏色相組合,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3、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4、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E. 藏族人圍的巾的是叫什麼
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F. 藏族的服飾叫什麼名字
藏服啊
G. 藏族人的服裝叫什麼�1�3
曲巴裝,藏語稱為「曲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
曲巴的著裝十分講究,先穿上襯衣和襯褲,然後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腳面,再用腰帶扎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 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
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則將雙袖橫扎於腰際,裸其雙臂,露出高領襯衣。接著再穿靴載帽,佩掛各種飾物。
(7)藏族女裝大圍裙叫什麼擴展閱讀
藏族服飾文化
西藏地域遼闊,由於地理環境氣候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和不同的氣候條件,各地區都具有特色鮮明的民族服飾。
藏族服裝以藏袍最為常見。城鎮居民喜歡用高級毛料製作藏袍,農區用氆氌,牧區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是腰帶,除了腰帶之外,西藏藏族婦女的邦典也極具特色。
另外,藏族人也喜歡戴帽,多為氈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稱之為藏靴。藏族人的飾品以發飾、耳飾、胸飾、腰飾和手飾為主。
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H. 圍在腰上的裙子叫什麼
一、叫圍裙。
二、圍裙
圍裙就是做飯時,用來擋住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把衣服搞臟的一藏語稱「幫單」。是廣大藏族婦女十分喜歡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婦女的標志。節日喜慶,婦女們腰系圍裙,歡歌起舞,如花團錦簇一般,五彩繽紛,艷麗多姿。圍裙主要產地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尤以貢噶縣姐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姐德秀區向有「圍裙之鄉」的美稱。
三、圍裙分類
廣告圍裙
廣告圍裙,就是用於商場、超市等場所的一種促銷品,廣告圍裙上面都印刷了所贈方的廣告宣傳廣告圍裙語和企業標致。
廣告圍裙的促銷推薦:
1,用於食品類的促銷
2,用於超市婦女用品
3,用於家居用品的促銷
4,廣告禮品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市面上的圍裙主要分為六類
橡膠圍裙
橡膠圍裙又叫工作圍裙,防化學圍裙,隔熱圍裙,適用於電子,生物醫葯,化學,印染,電鍍等,有單膠,雙膠多種規格,以純天然橡膠、棉布為基材,作為酸鹼作業腹部防護用品。市面上的圍裙主要分為一下六類:
無紡布圍裙
無紡布是一種非織造布,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通過各種纖網成形方法和固結技術形成的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製品。更具經濟性、牢固性、環保性。
RPET桃皮絨圍裙
再生PET面料,是一種新型的環保再生面料 ,其紗線是從廢棄的礦泉水瓶子和可樂瓶中提取製成的,又俗稱為可樂瓶環保布(RPET fabric)。Recycle PET面料利用可樂瓶回收的再生環保纖維原料,將回收的可樂瓶輾成碎片後,經過抽絲加工而成,可循環使用並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規製程生產聚酯纖維節省近80%的能源。
純棉圍裙
一般比較柔軟、防敏感、容易清洗、不易起毛球,特別衛生。
綢緞圍裙
一般採用防水綢緞製造,該圍裙適用於廚房作業、打掃衛生、其上所粘污物極易清除,使用方便,對各種油污清洗方便。
帆布圍裙
耐磨耐臟,還防水。
I. 有一種裙子繩子從裡面串出來然後繩子又綁後面的叫什麼裙子[旺柴]
圍裙。
圍裙就是做飯時用來擋住一些不幹凈的東西,防止把衣服搞臟的生活用品,藏語稱「幫單」。是廣大藏族婦女十分喜歡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婦女的標志。
節日喜慶,婦女們腰系圍裙,歡歌起舞,如花團錦簇一般,五彩繽紛,艷麗多姿。
圍裙主要產地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尤以貢噶縣姐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
姐德秀區向有「圍裙之鄉」的美稱。是廣大藏族婦女十分喜歡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婦女的標志。圍裙是用彩色氌穩氌製成,大紅、翠綠、天藍、檸檬黃、紫、白等色條規律地繁復交接,隱隱顯現光澤。
J. 藏族人冬天腰上圍的叫什麼
圍裙圍著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會做可口的飯菜,會將衣服洗得乾乾凈凈,會把地板拖得鋥亮,圍裙似乎就代表著溫柔勤勞的女子品性。關於圍裙的淵源,歷史上已經很難考究了,唯有一個關於圍裙的愛情故事。
從前,府河邊上住著一名叫張良的孤兒。某年冬日,張良在野地里看到一隻小白狗冷得直打哆嗦,就把它抱回來細心喂養。一日,張良從田裡幹活回來,見桌上已擺好了可口的飯菜,家裡無人,這是誰做的飯?一連幾天,餐餐如此,連鄰居也不知是誰做的。這一天,張良提早回來,他扒在門縫里一瞄,看到一個漂亮姑娘在燒火。張良故意咳了一聲,聽到人聲,姑娘連忙跑到床跟前,拿起一張白狗皮往身上披,變成了那隻小白狗。原來姑娘是那隻小白狗變的,見張良善良老實生活辛苦,便幫他燒火做飯。張良說:「做人也很好,你若不嫌我,就做我媳婦吧!」姑娘莞爾一笑,說:「跟你可以,但你要把皮子給我。」張良擔心她變回小白狗,就剪下一塊皮子,給姑娘圍在腰間,把剩下的皮子丟到灶里燒了。從此,張良在外耕地,姑娘在家燒飯,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的。大家都羨慕他倆,女人紛紛效仿,腰間系個圍裙,慢慢地就成了一個習俗。
這故事乍一聽倒像是海螺姑娘,充滿著奇幻,而關於藏族圍裙歷史故事確實真真實實。
藏族人民常用的毛織圍裙在藏語中稱為「邦典」,具有裝飾、耐寒等功能。西藏山南地區貢嘎縣傑德秀鎮是藏族圍裙的主要產地,因而有「邦典之鄉」的美稱。
藏族農牧區婦女喜歡以強烈的對比色條相配,城鎮婦女則選擇以纖細的相關色組成嫻雅溫和的調子。邦典有寬紋和細紋兩種,寬紋以強烈的對比色調相配製,具有粗獷明快的風格,為廣大農牧區婦女所喜愛;細紋以纖細的相關色調組成嫻雅溫和的格調,為廣大城市婦女所選用。
邦典是藏族婦女的藏裝上的一種特殊標志,這種藏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是一種五顏六色、細橫線條的氆氌(藏袍原料)。邦典的製作工藝並不簡單:最初的原料是上好的羊毛,經過梳毛捻線 (細捻為經,粗捻為緯)、上織機(經機梭打、編織等)、織圖、著色、反復漿染、揉搓、晾曬等工序,一條成品的邦典才能完成。其中,染色是用藏族特別的民間工藝調制的岩石和植物染料,羊毛線可以染出20多種艷麗的色彩,而且絕不會褪色的;捻線更是費時費力的活,男人幹不了,所以自古就是女捻線,男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