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穿黃色衣服的侍衛和普通的侍衛有什麼區別
一、從權力上看:
1、黃衣侍衛:即大內侍衛,皇帝親軍,黃衣是黃馬褂的意思,象徵皇權。
2、普通侍衛:都從民間選取,多為貧寒子弟,無權無勢。
二、從職務上看:
1、黃衣侍衛:一等侍衛,由滿族大臣的子孫擔任為多,由皇帝直接管理,有保護皇上的職責。
2、普通侍衛:身穿藍色衣服,由大將直接管理,屬於普通小兵。
(1)御前侍衛和警衣衛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古人是從梔子、姜黃、槐花中提取出黃色,這種提取方法就叫做植物提取。或者從石黃(硫化砷)和黃丹(氧化鉛)提取黃色,這種方法叫礦物提取。
古代中國有兩種提取顏色的方法,分別是植物提取和礦物提取,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
其中紅色礦物顏料有赤鐵礦和硃砂;植物顏料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青色礦物顏料是天然銅礦石;植物顏料用的是藍草製成的靛藍;白色礦物顏料是鉛粉和白雲母;黑色礦物顏料是炭黑;而植物顏料則可以從胡桃樹、柿子樹、櫟樹等中得到。
㈡ 明朝時期的錦衣衛和大清的御前侍衛有什麼區別
大明錦衣衛我們都熟悉,通過電視影劇。小說都有描述到他們的一些情況,給人感覺還是比較神秘,比較冷酷,他們各個身穿飛魚服.配綉春刀,給人霸氣側漏的形象,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還是無法與正規軍隊比較的,雖然權利很大,聽起來也很威風,但畢竟在中後期並未全部接受正規軍事訓練,早期的錦衣衛主要擔任皇帝的出行儀仗隊。
中後期皇帝為了鞏固自身受手中權利時,他們也就從儀仗隊“變身”錦衣衛,這些人除了承擔原先的侍衛職責,還多出了緝捕、刑獄的職責,權力大增。早期的錦衣衛是從孔武有力的百姓中挑選,被選中的人都應該有些功夫,之後憑能力和資歷逐級升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錦衣衛的挑選標准不再嚴格,一些趨炎附勢之徒和權貴子弟漸漸占據了上層官職,拉低了錦衣衛的整體水平。
御前侍衛的有些恩寵是其他人無法享受到的,如清初時的花翎,以及只有侍衛才能穿著的黃馬褂。當大內侍衛,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名利雙收的美差!在清代,侍衛是一條加官進爵、平步青雲的“高速路”。不少位極人臣的高官都是侍衛出身,像擁立雍正即位的隆科多、乾隆朝的大將阿桂、乾隆最寵愛的武將福康安等,都是從侍衛開始,迅速高升。其中最為有名的,還是要數和珅,他也是由三等侍衛開始一路平步青雲,位極人臣的。
所以說做御前侍衛也是最能接近皇帝,同時可能快速陞官的途徑。
㈢ 明朝御前寺衛叫什麼
明朝的御前侍衛也就是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他們在正式場合身著飛魚服,手持綉春刀,腰系鸞春帶,十分氣派,平時身著紅色的便衣。
御前侍衛是清太祖時期建起的侍衛制度,隨著清王朝皇權的不斷集中、鞏固和發展,作為帝王近臣的侍衛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同時越來越詳盡的侍衛制度建立起來,侍衛也被細致劃分等級、規定名額。皇太極統治時期,進一步加強了皇宮的警衛,而隨侍皇帝的儀仗「大駕鹵簿」亦由宮中侍衛執掌。因為侍衛制度的優厚待遇,所以成為滿洲貴族官僚子弟不必通過考試而獲得高官厚祿的一條捷徑。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容易,由侍衛出身而致卿相的佔有很大比例,如扈爾漢、博爾晉、明珠、索額圖、索尼、隆科多、和珅、肅順等。
所以明朝是沒有御前侍衛這個詞的。
㈣ 皇宮侍衛是太監嗎
皇宮侍衛不是太監而是古代官名,皇宮侍衛的職責是保衛皇帝的人身安全和皇宮內部安全的。
在清朝的宮廷侍衛官中,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其中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及乾清門侍衛,後者可視為御前侍衛的一種延伸)待遇最高。按照清朝制度,這種侍衛官都是選拔滿蒙勛戚子弟及武進士充任。
作為御前侍衛,生活待遇非常優厚,除本身俸祿外,還有各種形式的恩賞和補貼,帝後壽誕或扈從出行的話,還有相當多的賞賜。更重要的是,御前侍衛靠近皇帝,職位清高,升遷非常容易,由侍衛出身而官至卿相的,在清代佔有很大比例。
康熙時特設御前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職務,沒有固定的員額和等級限制,由皇帝親自選授。這些人基本主滿洲、蒙古王公勛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賞識的侍衛中擢其優者。
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不歸領侍衛內大臣管轄,均歸御前大臣管理。御前大臣均由勛臣和軍機大臣充任。自乾隆朝任命蒙古科爾沁貝子札爾豐阿兼任後,經常由滿蒙親貴王公兼任。此外,還設有「御前行走」、「乾清門行走」的職務,也屬於侍衛制度中的一部分。
隸屬於侍衛處的侍衛。包括:
一等侍衛——也稱「頭等侍衛」,正三品,60人。
二等侍衛——正四品,150人。
三等侍衛——正五品,270人。
藍翎侍衛——正六品,90人。
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
一等侍衛9人。
二等侍衛18人。
三等侍衛66人(後來增加了從五品的四等侍衛一職,這一職務僅僅作為宗室侍衛中三等侍衛被降職的一個等級)。
(4)御前侍衛和警衣衛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明朝的御前侍衛也就是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他們在正式場合身著飛魚服,手持綉春刀,腰系鸞春帶,十分氣派,平時身著紅色的便衣。
錦衣衛是中國明朝時期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所創 設之「御用拱衛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時改制之「儀鸞司」與二年(公元1369年)時改制「大內親軍都督府」。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部分功能形同漢代的監察官司隸校尉和現代的憲兵、國家安全局及總統府參軍長。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類似於今天的CIA,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古人慣以朝廷鷹犬暗稱呼錦衣衛與東廠、西廠、內行廠。
㈤ 明朝時期的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兩者哪個更好
錦衣衛大家都知道,在最初的情況下,他們只是皇帝外出的儀仗兵,受過一點訓練,但是和朝廷的正規部隊相比,還是有的。但好像跟我們在電視連續劇上所見到的又有些不一樣,電視連續劇上給人一種很霸氣側漏,武功很厲害,還很冷傲的感覺,並且神龍見首不見尾。
初期由於是儀仗兵,就需要有些武功,因此 一般都是來源於於堅俊高挺的百姓中,並且還需要歷經逐層挑選,僅有有工作能力的優秀人才能被選定,晉升的話要依靠自己中後期的進步。
如果可以當上御前侍衛,可謂是一種殊榮了,由於那個時候,他們可以享有到他人享有不上寵愛,像僅有他們才可以衣著大黃馬褂,並且或是一份美差,朝廷文武官晉升一般尤其慢,但侍衛迅速,並且是尤其快。例如大家很了解的和坤,便是三等侍衛出生的,後邊變成乾隆皇帝身旁的大臣,也有阿桂和福康安等;也有隆科多,竭力擁戴雍正皇帝繼位,這些人都是侍衛出生。所以說,要想晉升快,與此同時又能貼近皇帝,做御前侍衛是最好的選擇。
㈥ 錦衣衛跟大內侍衛有什麼不同
錦衣衛跟大內侍衛一個是特務機構一個是皇宮警衛
錦衣衛,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大內侍衛是清代保衛皇宮重要人物的侍衛
㈦ 古代宮廷里的侍衛等級是怎樣的
1、正一品:禁軍都督
2、從一品:錦衣衛萬戶
3、正二品:正留守都督指揮使
4、從二品:御前帶刀侍衛長、副留守都督指揮使
5、正三品:錦衣衛五千戶、正留守指揮同知
6、從三品:副留守指揮同知衛
7、正四品:御前帶刀侍衛
8、從四品:錦衣衛千戶
9、正五品:儀衛正
10、從五品:儀衛副
11、正六品:錦衣衛五百戶
12、從六品:錦衣衛百戶
13、正七品:錦衣衛隊長提舉正
14、從七品:提舉副
15、正八品:錦衣衛
16、從八品:宮廷侍衛
17、正九品:禁軍侍衛
18、從九品:侍衛清朝侍衛
(7)御前侍衛和警衣衛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御前侍衛基本構成
1、作為清朝常備的侍衛機構——侍衛處,曾改稱「領侍衛府」,負責統領侍衛、親軍。其管理人員有: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擔任。其職責是挑選侍衛、親軍,訓練弓馬騎射等技藝,侍衛的考核升降,日常的宿衛值班,朝會、御門聽焉得地列侍,皇帝出巡時隨扈守衛等等。
領侍衛內大臣均由皇帝直接欽選,通常由內大臣、散秩大臣及滿洲都統、大學士、尚書、將軍中選授。
2、內大臣——從一品,六人,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擔任。輔佐領侍衛內大臣掌率侍衛親軍,一般由散秩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內選任。
3、散秩大臣——從二品,食三品俸,沒有員額限制。也是領侍衛內大臣的副手之一。其職多由皇帝特恩補授。如康熙七年,歷蒙古額駙英吉德立、貝勒巴克在開國之初蒙古各部尚未歸附之前投奔後金,入滿洲八旗,因此,令此二人的後裔常有人擔任散秩大臣,不使間斷;雍正十年,其族阿齊圖任散秩大臣時因事革職,雍正帝特地指出康熙時的恩旨,令其族中的擔任奏事侍衛的寶德和安褚庫均授為散秩大臣。
可見,散秩大臣一職是皇帝除封爵外封賞功臣的一個手段,許多開國元勛的後裔都代代有人擔任散秩大臣一職。另外,散秩大臣也是宗室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宗室一等侍衛及公、侯、伯、子、男等世爵人員出職的一個出路,這些人授職之妝,經常就授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之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侍衛(古代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