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品牌 > 苗族男裝是什麼樣子

苗族男裝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9-15 14:27:05

『壹』 苗族的服裝特點

苗族的服裝特點: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綉有精美的花紋。製作別致,深藍色的綉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

雷山苗族服飾多姿多彩。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有湘西型苗族服飾考察資料稱百餘種。

「嘔欠嘎給希」——升底綉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由「嘔欠字」和「嘔欠閃」兩種類型組成,漢澤「紅綉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塊均無刺綉,其他紋樣與「嘔欠嘎給希」相同。但服飾花紋圖案變化最多的是「拋功撥」——袖花,其圖案主要以各種幾何圖形布局,在不同的幾何圖形中,綉上各種花紋,組成許多不同名稱的「拋功撥」——袖花。

『貳』 請問如何區分土家族服飾和苗族服飾

如果要把衣服,帽子,飾物,全部都解釋一遍太麻煩了,就說簡單的。
土家族男裝上衣是琵琶襟,纏青絲頭帕。女裝是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面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而且土家族的衣物色彩比較斑斕,華美。
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女裝色彩也有鮮艷的,但是每個地區又不一樣,苗族的帽子其中一種是用長布一層層裹成,然後再戴上銀帽。
如果要說不同,就是苗族的會戴銀項圈,銀頭飾,而相比較而言,土家族雖然也有戴銀飾,但是沒有苗族的多,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直接選擇了在布料上下功夫。
PS:苗族女裝多銀飾是因為苗族是個自古就四處遷徙的民族,這樣既方便又能裝扮自己,長布條圍成的帽子是為了有突發情況可以當做逃生繩從二樓下來,而蠟染的圖案就像是書本一樣,記錄了苗族的歷史。

『叄』 苗族的服飾是怎麼樣的

苗族的服飾是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

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

其他資料

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

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朴。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肆』 苗族服飾特點有哪些

苗族的服裝特點: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綉有精美的花紋。製作別致,深藍色的綉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

藝術價值

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到刺綉、蠟染、裁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綉、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一個苗族姑娘將自己親手綉的花帶贈與情人時,則不用更多華麗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情人如何的忠貞,只要通過綉花飄帶就將姑娘所要表達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境界。

苗族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綉、蠟染工藝更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伍』 苗族的民族服飾有哪些特點

一般來說,少數民族的服飾、語言、生活習慣等與漢族相比都有所不同。在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中,苗族時常被人提起,苗族的服飾也深受許多人的喜愛。苗族的民族服飾別具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陸』 苗族不同年齡階段的服飾特點

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里記載"代表著苗家刺綉最高水平的苗綉已同湘綉、蘇綉、蜀綉、粵綉一同並列收入。"苗族刺綉、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綉巧奪天工,湘綉蘇綉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

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族服飾圖案是件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至今仍應用於日常
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被賦予了繼承民族傳統、紀念祖先和傳承祖訓等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意義,這些圖案背後的意義和由來代表著苗族人民的感性經驗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苗族服飾,歷史悠久。由於歷史的原因,苗族服飾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記載。但從苗族服飾圖案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看,苗族服飾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綉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

"嘔欠嘎給希"--升底綉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由"嘔欠字"和"嘔欠閃"兩種類型組成,漢澤"紅綉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塊均無刺綉,其他紋樣與"嘔欠嘎給希"相同。但服飾花紋圖案變化最多的是"拋功撥"--袖花,其圖案主要以各種幾何圖
形布局,在不同的幾何圖形中,綉上各種花紋,組成許多不同名稱的"拋功撥"--袖花。如"拋學嘯棱",漢意為"綾銷紅朵花";"拋西勒拉學棱",漢意為"小紅朵蛇皮花";"拋補追歸";漢意為"雞菌花朵";"拋刀么",漢譯為"樹梢花朵";"拋趕枝呵",漢譯為"蕨枝花朵";"拋趕玖",漢譯為"針針花朵";其花又稱之為"拋趕旺";漢譯為"包穀花";"拋聲給學玖丟嘎",漢譯為"十六勾勾蠶花朵";"拋所戈游",漢譯為"小四朵紅花";"拋所戈說",漢譯"大四朵紅花";"拋寶利學",漢譯為"浮漂紅花朵"等四十餘種服飾圖案組成

『柒』 苗族服飾的服飾介紹

雷山苗族服飾多姿多彩,是當今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的服飾之一。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有湘西型苗族服飾考察資料稱百餘種。
2006年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65)。
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帶。古代男女蓄發椎髻的習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圓領大襟短衣。
黔東型,流行於黔東南。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女裝以交領上衣和百褶裙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為料。
黔中南型,流行於貴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處。女裝上衣多披披領、背帕等,下裝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蠟染裙。
海南型,流行於海南省。女裝多為右偏襟青布長衫,蠟染布筒裙,花飾少。
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
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志,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里記載「代表著苗家刺綉最高水平的苗綉已同湘綉、蘇綉、蜀綉、粵綉一同並列收入。」苗族刺綉、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贊的:「苗女刺綉巧奪天工,湘綉蘇綉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
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苗族服飾圖案是件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至今仍應用於日常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被賦予了繼承民族傳統、紀念祖先和傳承祖訓等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意義,這些圖案背後的意義和由來代表著苗族人民的感性經驗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
苗族服飾,歷史悠久。由於歷史的原因,苗族服飾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記載。但從苗族服飾圖案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看,苗族服飾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綉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
「嘔欠嘎給希」——升底綉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由「嘔欠字」和「嘔欠閃」兩種類型組成,漢澤「紅綉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塊均無刺綉,其他紋樣與「嘔欠嘎給希」相同。但服飾花紋圖案變化最多的是「拋功撥」——袖花,其圖案主要以各種幾何圖形布局,在不同的幾何圖形中,綉上各種花紋,組成許多不同名稱的「拋功撥」——袖花。
如「拋學嘯棱」,漢意為「綾銷紅朵花」;「拋西勒拉學棱」,漢意為「小紅朵蛇皮花」;「拋補追歸」;漢意為「雞菌花朵」;「拋刀么」,漢譯為「樹梢花朵」;「拋趕枝呵」,漢譯為「蕨枝花朵」;「拋趕玖」,漢譯為「針針花朵」;其花又稱之為「拋趕旺」;漢譯為「包穀花」;「拋聲給學玖丟嘎」,漢譯為「十六勾勾蠶花朵」;「拋所戈游」,漢譯為「小四朵紅花」;「拋所戈說」,漢譯「大四朵紅花」;「拋寶利學」,漢譯為「浮漂紅花朵」等四十餘種服飾圖案組成。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
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
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
盛裝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為簡朴。
盛裝的各種圖案濃縮了苗族生活環境的景物,表現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飾刺綉,其構圖、用色、綉技實為「三絕」。苗族優秀的綉手具有大畫家的思維,構圖講究嚴謹、對稱、協調,每幅綉圖均有主、副圖案;構圖內容取材廣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動物……無奇不有,且遠古、近現代風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圖案中可互相融會貫通的內容達五大類:(1)遠古神話傳說如創世的蝴蝶媽媽等;(2)圖騰崇拜如龍鳳、水牛、飛鳥、楓樹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與山水、房屋、田園、五穀和諧相處;(4)歷史追憶入苗族大遷徙渡過的黃河、長江、洞庭湖及遷徙路線;(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說是伏羲)、蚩尤等神聖的形象。優秀女綉手設計的內容豐富的圖案,來自苗民先祖的人文觀、自然觀、歷史觀、生命觀的代代相傳,體現了獨特、深厚的美學理念。這些刺綉多用於苗女盛裝、便裝和背帶等。
男上裝一般為左衽上衣和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為最普遍。下裝一般為褲腳寬盈尺許的大腳長褲。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為各式百褶褲和長褲。 對襟男上裝流行於境內大部分苗族地區,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後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組成。
衣襟訂五至十一顆布扣,左襟為扣眼,右襟為扣子。上衣前擺平直,後擺呈弧形;左、右腋下擺開叉。對襟男上裝質地一般為家織布、卡其布、織貢尼和士林布。色多為青、藏青、藍色與之匹配;下裝一般為家織布大褲腳長褲。青壯年多穿中山裝,部分青年喜著西裝。
左衽男上衣流行於從江,榕江八開,台江的巫腳,反排和劍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後片及雙袖組成,左襟與右襟相交於咽喉處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擺,訂有布扣五至七顆,前擺、後擺均平直。
左、右腋下擺不開叉直桶形。左衽上裝布料一般為家織布或藏青織貢尼,顏色以青色為主。左衽長衫結構與左衽上衣相同,差異僅在衣上至腳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裝。男便裝下裝一般為無直檔大褲腳桶褲,褲腳寬盈尺許,褲腳與褲腿一致,由左、右前、後片四片組成,製作簡便。
苗族男裝盛裝為左衽長衫外套馬褂,外觀與便裝相同,質地一般為綢緞、真絲等,顏色多為青、藍、紫色,各地無異。女便裝上裝一般為右衽上裝和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兩類。右衽上裝結構與男上裝中的左衽上裝大體一致,唯方向相反。
無領胸前交叉式上裝稱烏擺(Ed bad,意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傳統的苗族女裝,如袈裟,無紐扣,以布帶束腰。
苗族女裝質地一般為家織布、燈芯絨、平絨、織貢尼、士林布等,顏色一般為青、藍等色。
雷山、凱里、台江三縣交界地區苗族中青年婦女,一般穿淺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邊緣精綉花鳥、花草圖案花邊或購買現成花邊,圍圍腰,系銀質圍腰練,下裝著西裝長褲,挽高髻於頂,著耳柱,中年婦女多包白毛巾頭巾,青年婦女多戴銀梳或插銀衣、塑料花等飾物。
老年婦女上裝多穿右衽上衣或無領交叉式上衣,下穿長及腳踝青素百褶裙,系圍腰,圍與裙長。老年婦女上裝飾物一般為家織布或織貢尼。顏色喜尚青、藍色。
凱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縣銅鼓、開發區白午及丹寨縣的南皋一帶苗族婦女便裝上裝,內穿翻領對襟中長衣,外套大領對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鑲挑花花塊,銀鏈吊綉花圍腰,套挑花護腕;下著過膝寸許百褶裙,扎挑花鑲邊腳腿,外套織錦式粉紅色長襪。
丹寨縣的揚武、長青、排調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多穿右衽對襟上衣,前襟長及小腹,下著過膝中長褲,銀質圍腰練吊與褲長圍腰,裹裹腿,中老年與青年服飾無異。上、下裝質料多為家織斜紋布、平紋布、燈芯絨、平絨及織貢尼等,頭搭蠟染方帕或綉花頭巾。
凱里市的爐山和黃平、施秉一帶苗族婦女上裝為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帶束腰;下穿過膝青衣紅、白蠟花百褶裙,圍紫色圍裙片,質料多為家織布,顏色以青色為主。
雷山縣的桃江、橋港、年顯、略果,丹寨的排調、黨早、加配、羊巫,台江縣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裝,上裝為齊腰緊身青素右衽上裝,下著五至九寸長百褶裙,內穿緊身長褲,裙前後各拴一塊二尺見方幾何圖案挑花圍裙片,肩披挑花披肩。上裝質料一般為家織布、平絨布和燈芯絨,顏色素青,挑花工藝重紅、黃、白三色,少見刺綉工藝品。
榕江縣八開,從江縣加鳩、宰便以及黎平縣的水口,丹寨縣雅灰等地苗族婦女便裝,上裝穿大開領對襟上衣,無扣,內束挑花胸兜,婚前著齊膝素百褶裙或長褲,婚後著齊膝蠟花百褶裙,外以圍腰束之,上衣和圍腰及胸兜邊緣均鑲挑花花邊,衣袖大臂處鑲棱形臂章式花塊。
劍河縣岑松鎮稿旁,柳川鎮 高標 巫尼,觀么鄉等地苗族服飾為上裝為無扣大領胸前交叉式上衣,領上綉彩色條紋。現用絲線綉成1個個三角形,組成五彩形花飾。盛裝為夾衣,變裝為單衣。
盛裝在袖,肩,背部都綉有方形圖案,以紅色為主,兼有黃,藍綠等色,形如鎧甲。傳說苗族在遷徙之時由於時常應付戰爭,故由鎧甲演變而來。女盛裝一般下裝為百褶裙,上裝為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綉花或挑花圍裙。
「烏擺」一般全身鑲挑花花塊,沿托肩處一般鑲棱形挑花花塊,無紐扣,以布帶、圍腰帶等束之。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為紅、黃、綠等暖調色。

『捌』 苗族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苗族的服裝特點: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綉有精美的花紋。

製作別致,深藍色的綉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

苗族風俗:

1、飲食: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為主食。

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

2、婚姻:

苗族婚姻的締結過程非常復雜,婚禮儀式也極為復雜。畢節地區和雲南屏邊等地,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湘西地區是坐轎,威寧地區是坐轎或騎馬。宣恩新娘到夫家時,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陪伴的未婚姑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

『玖』 苗族的服飾特色是什麼

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

(9)苗族男裝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苗族服飾-傳統的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色。現在,男子的服飾已基本與漢族服飾一樣。而苗族女子的服飾就顯得精美了。


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苗族婦女的頭巾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黑布尖頂帽,帽底下有墊頭,墊頭上綉有精美的花紋。製作別致,深藍色的綉著花邊的尖頂頭巾套在外邊,帽後垂下一根紅帶長及腿部。另一種是小花帽,這種花帽在平常農閑、休息時,她們都愛戴,是平頂式的,做工精美,綉有花紋。


苗族婦女很少戴耳環,盛裝時才戴,手飾和腳飾也很少,沒有戴頸圈的習慣。苗族衣服以深藍及黑色為主,配以紅色的腰帶,下裝是一條過膝的短裙,兩側有疊縫,疊裙上有美麗的圖案,均是臘染而咸。

小腿上,是一條長2米的棉打腿布,另有兩條1米的紅色綵帶。打腿時,先用綁腿布纏繞於小腿上,然後用綵帶結成菱形將綁腿布綁緊,綵帶頭的紅色彩絲團垂飄於小腿之上,遠看似一團火球,與上裝搭配十分和諧。

服飾價值

1、藝術價值。

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到刺綉、蠟染、裁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

苗族女性抽象的刺綉、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當一個苗族姑娘將自己親手綉的花帶贈與情人時,則不用更多華麗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情人如何的忠貞,只要通過綉花飄帶就將姑娘所要表達的一切都包含在其中,真正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感境界。

苗族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的民族,其精美的刺綉、蠟染工藝更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2、觀賞價值。

苗族的刺綉和蠟染圖案,特別講究「規整性」和「對稱性」,就是挑花刺綉的針點和蠟染時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規格,一定的變化規律,或等距,或對稱,或重復循環。圖案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齊、緊湊感。

尤其是挑花刺綉圖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圓心,坐標軸不論沿橫向還是縱向折疊,都是對稱的。許多圖案,不僅整個大的組合圖案對稱,而且大圖案與小圖案之間也是對稱的。同時很講究圖案的色彩搭配,強調色彩與圖案的完整和統一,似乎事先經過精確計算過。

當你欣賞苗族刺綉蠟染圖案時,是否可以將數學公式、幾何原理套入進行計算,其圖案結構間的等距、對稱關系是分毫不差的。

3、收藏價值。

苗族服飾,是中國所有的民族服飾里最多姿多彩,樣式最多,跨越的時代最久,綉花和銀飾最華麗的民族服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大奇葩。隨著苗族傳統工藝的衰落,精美的手工製作的苗族服飾越來越少,隨著老一代苗族會這種傳統工藝的人的離去,傳統的苗族服飾漸漸變得越來越難。

『拾』 苗族的服飾 越簡單越好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與苗族男裝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脫校服的女生視頻 瀏覽:582
怎樣搶到風衣 瀏覽:303
dg撲克牌裙子 瀏覽:94
牛仔褲搭配的皮帶好看圖片 瀏覽:755
裙子88a和74a 瀏覽:817
新褲子幼兒故事怎樣寫 瀏覽:75
韓系復古港風兩色格子襯衫 瀏覽:984
輪機長制服是什麼樣的樣式 瀏覽:495
淺藍色襯衫內搭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598
深圳校服女視頻迅雷下載 瀏覽:254
自己繼續開女裝店還是去上班 瀏覽:643
你買到艾格那白裙子了嗎 瀏覽:518
歐韓貨女裝批發貨源微信 瀏覽:693
芊之美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602
外國戶外外套品牌 瀏覽:209
聊城童裝批發哪家洋氣 瀏覽:863
人們穿制服有著不用原因翻譯 瀏覽:625
腿短粗的穿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13
童裝微商免費代理靠譜 瀏覽:325
鄭州電影小鎮租旗袍多少錢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