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冠肺炎患者可服用診療器械器具的消毒正確的是
消毒供應中心是承擔全院可復用醫療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部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與控制相關規范及要求,結合消毒供應中心的特點,對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後的可重復使用器械、器具或物品處置流程,具體如下:
1、醫院在收治疑似病例時,盡量使用一次性診療器械、器具或物品。
2、對疑似或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使用後的可復用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應立即將器械、器具和物品套入第一層防滲漏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脫第一層手套後再套第二層防滲漏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進行雙層密閉封裝,包外標明「特殊感染器械」字樣,通知消毒供應中心集中收送。
3、消毒供應中心應使用「特殊感染器械」專用回收車及回收箱,回收人員做好自身隔離防護(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一次性防護衣,戴雙層手套),將污染器械用專車專箱密閉式收送至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集中處理。
4、回收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可復用的呼吸機管路、面罩等) ,均應先浸泡於含有效氯 1000mg-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作用 30-60分鍾消毒,再按照清洗-消毒-乾燥-滅菌等常規流程進行處理,滅菌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物品可用低溫滅菌。
5、防護面罩或眼罩如需重復使用,可根據情況集中進行消毒,先用含有效氯1000mg-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 30-60 分鍾消毒,流動水漂洗干凈,75%醫用酒精擦拭,根據說明書可選擇高溫乾燥櫃進行熱力乾燥,有條件的醫院也可進行機械熱力消毒或低溫滅菌。
6、去污區應設置「特殊感染器械」處置專區,有專用浸泡池及清洗消毒器。清洗、消毒劑一用一更換,清洗用的潔具及清洗消毒器一用一消毒,工作檯面、設備及物表可選用含有效氯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工作結束後進行終末消毒。
7、清洗潔具可選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鍾後用流動水沖洗或清水擦拭乾凈,乾燥存放;也可選用機械熱力消毒處理。
8、去污區盡量固定專人清洗處置,工作人員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罩和護目鏡、穿防滲一次性防護服,戴雙層手套。收污和清洗工作人員接觸或處置完物品後立即脫掉或更換個人防護用品,流動水下洗手,再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進行快速手消,不能使用含氯己定的手消毒劑。處置過程中如防護用品有破損時應立即更換。
9、運送工具固定使用,專區存放。污物回收車及回收箱可選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鍾後再用清水擦拭;擦拭順序從污染較輕的部位開始處理,再處理污染較重部位,或直接進專用大型清洗消毒器進行清洗消毒。
10、去污區及各工作區每日≥2 次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線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去污區每次可適當延長消毒時間。
11、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應遵循《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使用雙層防滲漏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盛裝醫療廢物,專用袋、利器盒的外表面應當有「特殊感染」醒目標識,盛裝前認真檢查確保其無破損、無滲漏,封口嚴密。並按醫療廢物處置要求進行登記,運送醫療廢棄物的運送工具和存放處可選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
12、污染織物的消毒
耐濕、耐熱的織物可煮沸消毒10min,或用500mg/L~1000mg/L含
氯(溴)消毒劑,浸泡30min。不耐熱的織物可採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時,將欲消毒的衣物懸掛在密閉空間,按每立方米用15%過氧乙酸溶液7ml(l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2h。
以上關於復用器械、物品的處理除了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必須掌握以外,其他相關臨床、醫技等科室也應該作為常識進行了解。
⑵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哪些常見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什麼?⑶ 防疫需要哪些物品
1、防護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說,針對官方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三種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2、防護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殺菌消毒、攜帶方便的優點外,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機表面、門把手、辦公桌台等等。
3、防護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洗手,該洗手還是要洗手。普通群眾沒有必要購買和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萬不能有戴著手套的手,去觸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過這個途徑進行傳播。
(3)接觸新冠肺炎病人應佩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預防措施
1、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出門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
2、注意衛生,勤洗手,洗手時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噴嚏時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紙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環境的整潔,勤開窗,保持家裡的空氣流通,防止病毒性傳播。
⑷ 關於疫情如何防護
宅在家裡需要注意什麼?
居室保持清潔,勤開窗,常通風。
隨時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分;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建議外出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健康監測需要注意什麼?
主動做好個人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需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准備常用物資。家庭備置體溫計、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資。
家居環境應該怎麼消毒?
除非家裡已經有疑似感染的患者,否則不需要特別消毒。現在的病例幾乎都與武漢有關,還有一些是家庭聚集型發病,這些都屬於密切接觸。
如果既沒有跟任何確診或者疑似病例接觸過,最近也沒怎麼出門走動聚餐,不必過於緊張,家還是相對安全的環境。
如果實在擔心,也可以對家裡經常接觸的部位,比如手機、門把手、遙控器之類的東西進行消毒。要注意如果物體表面本身比較臟,需要先清潔再消毒。
消毒可以用75%濃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擦拭,也可以使用稀釋的次氯酸鈉,也就是我們常見的84消毒劑。
一般來說,84消毒劑(或其他含有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劑)和水的稀釋比例為1∶100,配置時記得戴上橡膠手套(廚房手套或醫用手套)和口罩,按照產品包裝上的說明操作。最好也能戴上護目鏡,穿上防水圍裙。
熏白酒不能消毒,再高度的酒精經過揮發,在空氣中的濃度也遠遠達不到能消毒的效果。
開窗通風會不會讓病毒飄進來?
很多人對開窗通風很不解,既然家裡最安全,開窗通風不是正好讓病毒飄進來嗎?
其實,開窗通風有助於降低室內可能存在的病毒量,也有助於更新室內空氣。室外的空氣經過「稀釋」,幾乎不可能把病毒帶進室內。
如果家中有疑似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通風時開窗不開門,也不要使用新風系統,避免患者所處區域的氣體進入干凈區域。
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宜?
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⑸ 蘭州因新冠肺炎確診者增多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當地居民該做好哪些防護
蘭州因新冠肺炎確診者增多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當地居民應該做好以下防護:
一、減少出門的幾率
在新冠肺炎確診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外出無形中會增加傳染的幾率,尤其是對於無症狀感染者,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已經感染的情況下,出門無疑增加了更多的風險,所以,減少出門,甚至盡量不要出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他人,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少出門也可以減少傳播。
雖然口罩可以很好的杜絕一大部分的病毒,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正確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更是防不勝防,與其擔心被傳染,不如減少感染幾率,切斷感染路徑。
最後,在所有保護措施都准備充分的基礎上,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保持身體良好的抵抗力,每天定時檢查自己的體溫,隨時觀察身體是否存在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如果有此類症狀不要著急,戴好口罩及時去醫院做正常的檢測與治療。
⑹ 日本防相警衛官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該如何有效隔離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的安全官員當天發燒,並進行了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測試,結果呈陽性。河野太郎立即測試了病毒,結果是陰性;然而,他取消了下午的行程,離開了國防部大樓。那麼如何有效隔離呢?衛生防護患者應住在通風良好、溫度適宜的單間,並拒絕任何訪客。限制護理人員的數量。如有必要,最好安排一個身體健康且沒有慢性病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注意呼吸道保護。當病人咳嗽或打噴嚏時,他們需要戴上醫用外科口罩,或者用紙巾和彎曲的手肘蓋住它們。之後,他們需要用自來水和肥皂洗臉和洗手。
出現不適時,如呼吸困難、胸痛、嘔吐、腹瀉、胡言亂語、嗜睡等。應該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您需要立即就醫。你應該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你可以打120或者自己開車去當地指定的醫院。駕駛時,隨行人員應保護好自己,保持車內通風良好。呼吸困難,胸痛。精神狀態的變化,如嗜睡、胡言亂語等。胃腸道症狀,如腹瀉和嘔吐等
⑺ 新冠一級防護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為最大限度降低防控人員感染風險,為不同崗位人員科學提供防護措施,現將標准預防、三級防護標准明確如下:
一、標准預防
1.標准預防:是指基於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 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衛生、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呼吸衛生/咳嗽禮儀等。
2.分級防護:在實施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採取接觸隔離、飛沫隔離和空氣隔離等措施。
3.分級防護標准:
1、一級防護
(1)適用范圍
①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 觀察的人員。
②樣本運送人員。
③一般呼吸道發熱門急診醫務人員。
(2)防護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 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時更換 1 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
2、二級防護
(1)適用范圍
①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 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
②在疫源地內進行終末消毒的人員 。
③在生物安全櫃內對標本進行處理和檢測的實驗室人員。
④病人轉運的司機和醫務人員。
⑤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留觀室、隔離病房或隔離病區進 行診療、清潔消毒的醫務人員。
(2)防護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 或 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級防護
(1)適用范圍
①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 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
②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
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治療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如 BIPAP 和 CPAP)、高頻震盪通氣、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
④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2)防護要求
除按二級防護要求外,將護目鏡(防霧 型)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更高級別帶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正壓式頭套)。
⑻ 新冠肺炎臨時隔離室管理制度
法律分析:一、臨時隔離觀察區域的常規要求。
1、隔離觀察區域應相對獨立,採光和通風良好,配備洗手設備。
2、每天開窗通風,以保證室內的空氣流通,3、 臨時隔離區域每周紫外線消毒- -次, 照射時間不少於30分鍾並做好記錄,
4、 臨時隔離區,那要對地面桌椅,文件櫃等物品進行消毒,注意保持日常清潔。每周消毒一次(25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5、建立學生患病學生登記表
6、 隔離室負責人進入臨時隔離室觀察區域時要穿隔離服,佩戴防護口罩,一次性手套,出事時脫下掛在規定出,並做好手部的消毒。
7、臨時觀察配備免洗手洗手液或者流動水洗手液,拖布,- -次性嘔吐包等物品,可以吸時清理學生的分泌物,嘔吐物和等突發情況。隔離室內放置專用垃圾桶,口罩等污染物丟置垃圾桶內(所有污染物統一消毒後丟棄)
8、發熱或疑似人員進入隔離室後,學校要及時疏散急救通道,人員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隔離室由專人管理,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
二、臨時隔離觀察區域內有患病學生時要做到。
患病學生進入臨時隔離區域,先用體溫進行排查,詢問了解學生發病有關情況,如發病時間、密切注意學生病情變化,並做好記錄,以供疾控機構調查時參考。
1、臨時隔離觀察室內的用品, 用後徹底消毒。
2、學生 患病應立即隔離,並做好患病學生登記,隔離期間不得。隔離期間不得開窗通風。隔離負責人立
即通知學生家長,帶患病學生及時就醫,並將就醫診斷情況上報學校,校醫做好記錄三、患病學生離開臨時隔離觀察區域的要求;
1、開窗通風卻保證空氣的流通和室內空氣的新鮮。
2、用含 氯消毒劑,有效擦拭患病患病學生接觸的物品以及地面進行消毒作用30分鍾後,用清水擦拭乾凈
3、如出現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病例, 須在專業部門]指導下,對臨時隔離觀察室進行消毒處理,使用的個人物品按新冠肺炎預防方案進行終末消毒,患者的垃圾按醫療垃圾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六條 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傳染病監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