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品牌 > 漢服界校服是什麼意思

漢服界校服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21 19:45:51

⑴ 為啥漢服不能成為校服聽聽教導主任是怎麼說的吧,答案出人意料

關於學生時代,大家應該都有很多話要說吧,畢竟那段時光是我們一生中最簡單、最快樂的日子,那時候的同學、好友也不比較簡單,不像長大後那麼復雜。在學生時期,我們總會交到那麼一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的,雖然在成長過程中,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但是還有些人卻成為了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在學校我們有老師的保護,在家裡,我們有父母的庇護,但是到了 社會 這個大環境,就不一樣了,因為人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人會願意幫助一個與自己不熟悉的人,也不能說的是不能,而是變得害怕主動和無私奉獻了。

在學校的時候,肯定都是要穿校服的,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校服就是「噩夢」,因為在我們中國,大部分學校的校服都是紅白色或藍白色,看上去非常單調。尤其當大家處於青春期的時候,漸漸地有了 情感 意識,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懂得了愛美,所以很多人都會覺得校服非常不好看,也許就大概就是所謂的逆反心理吧!既然學生們都覺得傳統校服不好看,那為什麼學校不將其他衣服設為校服呢?就比如說漢服這種,不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聽教導主任是怎麼說的吧,答案出人意料!

想必不用我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事情一概不重要。也許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心智還都沒有成熟,所以並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等我們長大,在經歷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原來父母都是對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早些懂事,畢竟父母肯定不會還自己的孩子,不是嗎?

假設一下,學校將漢服設為校服的話,那麼就會有很多家庭因為買不起漢服而上不了學。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漢服服飾都比較繁重,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同學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從而忽視了學業問題。還有就是大部分漢服的裙擺的比較長,上廁所的時候非常的不方便,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大家應該明白校服為什麼不能成為校服的原因了吧?

⑵ 漢服可以變成校服嗎

漢服不適合作為校服,原因如下:

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擁有著許多過人的優點。然而漢服的優點也正是其的缺點。漢服以寬大飄逸為其突出特點,但是這樣的特點並不適於校園生活和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莊重的漢服不夠簡潔,會使孩子們寫字和行走等進行肢體活動的時候產生不便。尤其在進行校園體育活動,如跑步、打乒乓球、跳廣播體操或者是踢足球和打籃球時,漢服無法讓孩子們自由自在地進體育運動,難以讓孩子們在運動過程中保持平衡,甚至還有可能會有"絆倒"的功能。

其次漢服寬大的袖子和衣擺容易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比如被尖銳器物掛住,或者一不小心夾在某個器物的縫隙里。孩子們穿上漢服等於作繭自縛。現在的孩子是大家共同的寶貝,如果因為讓孩子穿上漢服而徒增了許多危險因素,這肯定是我們一致拒絕的。校園必須安全。

從教育意義和實用意義上,校服實際上是借鑒了軍裝的特點來設計的。用整齊劃一的服飾把所有人凝結成統一的整體,通過校服來突出體現人人平等的原則,能為大家樹立集體榮譽感並且增強集體凝聚力。

因而中小學生的校服,在對美觀的追求之外,還應注重服飾本身對於校園文化應具備的安全性、實用性,以及塑造平等觀、增強集體凝聚力等的功能。

綜上所述,將漢服作為中小學生的日常校服,肯定是不合理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雅緻美觀,而忽略了對校園安全的保障以及舍棄對平等和凝聚力的要求。

⑶ 古代的學生服指的是什麼叫啥 螞蟻庄園答案是青衿還是袍澤-手機閩南網

古代的學生服指的是:青衿。

青衿是中國古代最傳統的學生服。青衿,亦寫作「青襟」,早在先秦時,學子中即已開始穿青衿。

《詩經·鄭風》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描述的就是穿著青衿的學子。

《毛詩註疏》就此解釋:「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隋唐時的學子也是這般裝束。《新唐書·禮樂志九》記載:「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

解釋:

1.衿,本意是指漢服的交領。青衿既青色交領的深衣。

《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新唐書·禮樂志九》:「其日,鑾駕將至,先置之官就門外位,學生俱青衿服,入就位。」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師考補博士弟子員。這領青衿不為希罕,卻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滿城都傳遍了。」

2.借指學子。

明清亦指秀才。《魏書·逸士傳·李謐》:「方欲訓彼青衿,宣揚墳典。」

唐楊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絳帳語道,青衿質疑。」

《幼學瓊林》衣服篇:「布衣即白丁之謂,青衿乃生員之稱」。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明以來之文臣不為公侯,必待艱難考試乃得青衿。」

3.有時亦借代普通讀書人或學有所成但未得其位的文士。

4.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蘇軾《坤城節集英殿宴教坊詞·放小兒隊》:「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黃屋天臨,知下情之無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閩南網






⑷ 擁有4000年歷史的「漢服」,能否作大學校服

現代社會來說,在短視頻之中經常能夠看到有不少的人穿著漢服進行活動。而在現實生活中漢服的出現率也越來越多了,許多的大學校園里更是出現了不少的漢服社之類的社團。還有一部分人會把漢服當作是平常衣服來穿,在像烏鎮等比較帶有古老的氣息的古鎮也是能夠經常見到穿著漢服的小姐姐、小哥哥。那麼作為有4000年歷史的漢服能否作為校服或者是國服呢?

最後一個就是漢服的復雜了,漢服作為傳統文化自然有它的好處。而且漢服看起來就是那種仙氣飄飄的,但好看是好看,可按傳統的來說比較的長的麻煩。現代社會始終與古代不一樣,會不會引起一些麻煩事故,這也是需要考慮到的。

這個三個問題都是比較麻煩的,關於國服,葉宏明曾經給過建議說,可以在多種民族服裝中選擇元素,也可以從漢服體系中選擇元素,還可以汲取少數民族服裝和西式服裝的長處。

哪個學校的校服是漢服

漢服是不能拿來做校服的。

把校服換成漢服根本就不科學,校服是專門為了學生上課、做體育活動所設計的,方便好穿、款式大方,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漢服穿著過程繁瑣,浪費時間,而且穿上漢服的修為舉止都要格外講究,不能做大動作,根本不方便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

校服的起源發展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使富裕的學生不會去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

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對於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校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家長對服裝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著許多的主要缺點,比如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校服的質量不佳,容易掉色發霉,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不方便補訂等等。

⑹ 看校服的進化史,00後的讓人眼前一亮,網友:建議用漢服當校服

每每看到學生們整齊的課間操都有一種美感,整齊的校服,整齊的隊伍,總給人一種很壯觀的感覺。但不是每個時代的校服都一樣哦,而且風格的變化,讓人直呼太有回憶感了。

70後的校服很「經典」

70後的校服大家能想像是什麼樣子的嗎?對於我們八零九零後可能只能想像了。有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一張70後大姐姐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她梳了兩條小麻花辮,再配上她甜美的笑容,那瞬間驚艷我了。

在我看過80後、90後和現在的00後的校服,我覺得70後校服是當中最有特色的校服。男裝女裝都是一身綠色軍裝樣,很有那個年代的風范

70年代,女生喜歡扎著兩條麻花辮,看上去純朴又清晰,妥妥的原始青春美少女。而男生也是非常的帥氣,戴著一頂小軍帽,酷酷的又不失陽剛正直。不過那一個年代的校服,也是最後的 時尚 了。

80和90後校服在逐漸變化,也成為了「永恆」

到了我們80年代的校服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夏天女生是白色T恤配藍色裙子,男生是白色T恤配藍色短褲,青春又古樸。冬裝也是白色和藍色相拼,有一種身在海邊的感覺。

不過一套校服我們要穿很久,從小學到六年級,所以一年級校服超大號,到了六年級就是超小號了。不過那時我們不在乎什麼是美,只知道這是校服,星期一要穿著參加升旗儀式,要開周會。

但到了90年代時,學弟、學妹們就有些叛逆了。校服還是和80年代一樣,但是多了一些顏色,樣式卻沒有多少變化。 不過許多學生開始自己改了校服 ,有的校服上會畫著自己喜歡的圖案,寫上有特色的字,或者粘貼小裝飾,彰顯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特別是在情竇初開的初高中時代,許多學生還把校服穿成了情侶的樣式。正是應用了那句「從藍校服到白婚紗」。不知道,未來的他們到底結果如何呢?帶著美好的願望,穿著個性的校服,最終實現了夢想還是很美的。

80和90後的校服大多是運動服飾,非常的適合學生穿,我們也經常在網上看到了校服青春之美,漸漸地成為了「永恆」。

00後的校服讓人大開眼界

從樣式設計到顏色上,00後的校服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卻讓我們眼前一亮,在看似熟悉的校服上,有他們這一代人的「標志」。他們確實多才多藝,思想前衛, 校服上畫著非常有個性的塗鴉圖案

現在確實也流行學習國學,穿上漢服不僅好看還有特色,是不是真的切實可行呢?筆者認為,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作為學生而言,還沒到追求美的年齡。

不論是小初高哪個階段,學習是首要任務,孩子不能把精力都花在打扮上。如果身穿一身漂亮的漢服, 孩子們難免會分心,互相評頭論足,破壞學習的專注

學生還是要以樸素舒適為主,等之後走出了校園,喜歡漢服可以經常穿,還可以收藏。

其次,學生運動量大,穿漢服實屬不適合。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累,課業負擔很重,稍有空閑一定要多多活動。如今,教育部門也在重視孩子的運動時間,會安排更多的戶外活動,作業都在不斷減負。

所以,學生穿著漢服肯定是不方便的,跑和跳都受影響,再有一些 游戲 類的活動就更受限制了。

再有,漢服的價格偏高,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

漢服的樣式不像普通校服那麼簡單,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材料。而且,學生的校服通常都要訂兩套,每個季節也要更換,這樣無疑是給家裡增添負擔了。 學生每天都有花銷,還是要盡可能節省比較好。

社會 在進步,人們的思想在轉變, 校服也在順勢更替 。大家喜歡傳統文化是對的,但是還是要選對場合,在學校穿漢服確實多有不便。

在校的著裝只要舒服干凈就很好了,學生要把精力都用在讀書上。待到成功的那一日,小夥伴們再穿上漂亮的漢服隨意狂歡吧!

⑺ 哪個指的是古代的「學生服」

青矜指的是古代的「學生服」。

青衿是中國古代最傳統的學生服。青衿,亦寫作「青襟」,早在先秦時,學子中即已開始穿青衿。漢語詞語,指青色交領的長衫。隋唐兩宋學子的制服,借指學子。

衿,本意是指漢服的交領。青衿既青色交領的深衣。《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校服男女之間無明顯差別,男女生平常穿的學生服差別也不大,總給人一種正統而不正規的感覺,一般以運動裝或者較為寬松的款式為主。

⑻ 有家長提議將漢服作為校服,專家強烈反對,難道只因類似日本的和服

2019年,北京時裝周曾舉辦過一個“傳承漢服之美”,這是一場以古風為造型並搭配中華傳統珠寶首飾的時裝秀,這也吸引了許多傳統文化愛好者,近些年來,“漢服熱”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

不過日本和服一直都在傳承,中國漢服卻是近些年來才興起了,這很容易讓人造成一種模仿日本的錯覺。

⑼ 不建議把漢服當作校服,具體原因你知道為什麼嗎

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路媒體也在不斷的發展著,我們坐在家中,通過手機就可以知道社會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在當今社會條件之下,我們對於有關學生以及學校的關注度在不斷的上升著,因為學校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當中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如果在這個時期好好把握的話,那麼有可能就會讓自己的人生走上一條很好的道路,在最近有這樣一項討論上到了熱搜,就是不建議把漢服當做校服,具體原因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可以來具體說一下。

⑽ 為何漢服不能作為中國制式的校服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各個領域方面的文化氛圍時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有深遠的影響力的。

今天要說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漢服為什麼不能成為中國制式的校服。

校服,是學校為了規范管理而統一的著裝。校服不但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形象,也間接的反映著相應文化象徵所彰顯的一種底蘊。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校服大多為西裝革履,大同小異。在民國時期,校服還是很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但今日的校服大部分都是以運動服為主。也許,傳統的漢服穿戴起來是比較繁瑣和復雜,但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趨勢來定義和完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上圖就是幾經過加入現代風格而設計的漢服,既表達時代元素又不失時尚潮流。為什麼現在的潮男超女放棄自己的國粹文化非要去追隨日韓潮流呢。

這是中國某學校的校服,既代表漢服文化,又表現了現代元素。現在中國運動式的校服缺乏的正是時尚化款式的設計。

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發揚,重要的是從基礎國民教育體系中形成新思維。中國的運動裝校服真的得考慮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文化元素了。

與漢服界校服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陽哪裡有賣好看的旗袍的 瀏覽:124
羽絨服品牌標簽在衣服哪個位置 瀏覽:189
白褲子配什麼上衣顏色好看 瀏覽:717
乞丐帽子在哪個電影里 瀏覽:161
武漢群光二樓女裝品牌 瀏覽:900
純色天藍色綢緞夏季圓領襯衫 瀏覽:371
給孩子買哪個童裝好 瀏覽:460
褲子怎麼可以不起靜電 瀏覽:835
為什麼穿襯衫領子容易黑 瀏覽:892
短裝外套春秋女裝 瀏覽:132
綠色外套黑色褲子配紅鞋 瀏覽:481
山東濟南生產童裝的工廠 瀏覽:136
淘寶網女童冬裝哪裡買 瀏覽:250
黑色西裝配什麼色裙子好看 瀏覽:21
女生黑色睡衣 瀏覽:520
如何系拉鏈領帶圖解 瀏覽:567
帶帽衛衣開衫搭配圖片 瀏覽:649
大童裝襯衫男生品牌及商品 瀏覽:482
黑色褲子怎樣搭配衣服 瀏覽:934
女子穿藍色校服褲子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