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早就開始穿著褲子,男女皆穿,但通常穿著於袍服內,並不會把褲子露在最外面。初期褲子都是沒有褲襠的,後來才出現了合襠褲。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總會讓我們形成這樣的錯覺:四川人一直都是吃辣椒,人一直以來都是穿褲子。事實上呢,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吃辣椒和穿褲子的歷史都不久。
㈡ 幾月份開始能穿短袖短褲呢
一年分四季,3-5月春季,6-8月夏季,9-11月秋季,12-2月冬季。一般到了5月中下旬就可以開始穿短袖短褲了。但是如果在廣東深圳那邊,個人覺得可能要更早一點,那邊天氣熱得快。所以要根據你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你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什麼時候穿短袖短褲。只要你覺得自己穿沒問題,那你就穿吧。
㈢ 追溯歷史 人類歷史上究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
8月初,在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洋海古墓內發現了兩條褲子,這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最為悠久的褲子,歷史可追溯到3300年前。那麼,中國人是不是從三千多年前開始穿褲子?其實也不盡然,你看孫悟空,不就一直穿著一條虎皮裙嗎?三千多年前的新疆,是游牧民族的領地。所謂游牧,就是居無定所,人們騎著馬驅趕牛羊,逐水草而生。
在那時中東的兩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乃至四川的金沙和三星堆,人們都是穿著寬松的長袍,但是對於騎馬的游牧民族而言,長袍就太要命了,馬背會時刻摩擦大腿內側的肌肉,很容易出血,完全沒法騎馬。所以,很多研究者認為是游牧民族最早發明了褲子,而新疆塔里木盆地發現的褲子正是最好的佐證
㈣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
其實寶寶出生後就可以穿褲子的,只是在月子里時寶寶還比較小,因為胎便太多,穿褲子不太方便照顧,最方便的就是只給寶寶穿上上衣,下面光著身子直接用包被包著比較方便換尿布。親也可以給寶寶買些哈皮衣,連體的那種前面有扣子直接可以解開的,這樣就可以給寶寶全身都穿上衣服啦
等三個月左右,寶媽積累了育兒的一些經驗,為了使寶寶活動自如,建議咋三個月時穿褲子,寶寶的四肢要經常動彈呢,這樣穿上褲子不受束縛了。
現在也可以給孩子穿褲子,但是換尿不濕啥的就不太方便,主要是考慮孩子現在小要經常換尿布啊,尿不濕啥的所以就給小孩子不穿褲子的
㈤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
西周以後,特別是春秋初期了,在這之前要麼是短褲,要麼是犢鼻褲,要麼就是遮羞布。
㈥ 古代中國人穿裙子,那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褲子
先秦時期就開始穿褲子了,那時候的趙國趙武靈王改革國家的軍事力量,就是通過胡服騎射!就是改穿褲子,那時候游牧民騎馬穿褲,騎馬有優勢,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穿褲子了!
網上摘錄:
我曾經多次提到咱們是古人不穿褲子的。這把許多人嚇了一跳:不穿褲子咋辦?就像現今皇城跟兒的「膀爺」,他可以不著上衣,人家那叫爺們,但褲子他再牛比也絕不敢不穿呀。
褲子這玩意在中原地區出現的比較遲,那麼這個漢字出現的肯定也比較遲。以「褲」這一字音字型來命名褲子這一物品,肯定是有來歷的。
「褲」是個形聲字,「衣」形「庫」聲。「衣」是表示它與衣服有關,那這個「庫」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呢?為什麼「褲」這種衣服出現後不稱別的名號,單叫「褲」呢?
先秦時中原地區的人們只穿長袍,天涼了就再加一件,再涼再加,還是長袍。今天看來,如此穿著行動多有不便,但那時的人們只有那個層次的思想,咱不能拿現在的境界去要求古人對不對?當然,也有聰明人,為了行動方便快捷,就發明了「帶」這東西系在腰間。那屈原就是「峨冠博帶」的打扮:頭上高聳的帽子(叫「頭衣」才恰當,因為這「冠」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帽子,而是顯示身份的裝飾性很強的物品),腰裡系著寬大的帶子。那屈原走起路來高視闊步,仰面正身,一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望之令人頓生敬畏之心。
「褲」一個正宗的本字是「衣立旁」加一個「誇」字,就讀作「庫」。這是個啥東西呢?它是一種「脛衣」。脛,就是大腿;所謂「脛衣」,就是套在兩條腿上的兩個布帛製做的筒子,不是現在還有加了襠部的褲子。由這「褲子」最早的雛形看來,咱們的先輩並不看重那關繫到子孫萬代的要害之處啊。
有了「脛衣」,行動方便了,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一是因為它沒有襠部,人們的起居習慣無法改變;二是光著屁股騎馬,對皮膚的傷害很嚴重,出行或打仗仍然不適合穿著。怎麼辦?
這就要談談這「褲」字的另一個來歷。說起「褲」的這一個來源,卻與軍事有關。它的本字寫做「衣立旁」加一個「軍」字,讀如「昆」,是軍服及行旅之服,後來又訛轉作「褲」了。細細打量,這倆字還真有點兒相象,這種推斷應該是很准確的。
也許訛寫做「褲」的這人,以為褲子是可以裝填兩條腿的東西,而這個字又與「褲」相似,所以就乾脆這樣寫了。後來的人們也認為這樣寫很有道理,也就因錯就錯寫下去了。這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啊。再說了,那「庫」本來不就是存放物品的所在嗎?
至於這倆字是啥時候、為什麼、怎樣統一成現在這個「褲」字的,我也不甚了了,也不敢談下去了。
「戰國七雄」中位於正北方也是最北方的,是趙國。趙國可真不容易,既要與中原諸國爭霸,又要防著北方胡人的入侵,年年代代都忙啊累啊的。不是說「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嗎?人家趙國就在這種四面皆敵的環境里生存並發展著,憑借春秋末期「三家分晉」時,一個諸侯國的三分之一大小的國土人口,一直支撐到戰國末年,是秦始皇最後滅掉的諸侯國,真是太不容易了。
有點兒跑題,還回到話題上來。北方胡人是游牧民族,騎馬射箭,來往倏忽,防之不及。你趙國駟馬戰車固然聲勢壯偉,可人家胡人卻不跟你列陣撕殺,沒辦法,趙國的歷代國君就不停地修長城。修啊修的,還是擋不住胡騎。與趙國處於同一緯度又靠東些的是燕國,它也面臨著與趙國相同的問題,也就修啊修的修長城。其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徵用民夫去修長城,只不過是把以前的燕趙長城略加整理連接一下而已。今天一提到長城,就把功勞記在秦始皇名下,我很憤憤且為燕趙抱不平。
你以為那時修的是現在我們在八達嶺、山海關見到的磚石長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秦及先秦所修的長城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有一些遺跡也都不被咱這些外行人所能辨識。歷史滄桑中,那些夯土而建的長城已「被雨打風吹去」了。
再早幾百年,把自己的西周王朝埋葬的周幽王,為博褒姒千金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時,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就已經很嚴重了。周憑舉國之力尚被逼得很狼狽地遷都了事,那燕趙小小諸侯國更是給鬧得困苦不堪。一代代趙王都在苦苦思索著:怎樣才能消弭來自北方的邊患?
終於,一代英豪趙武靈王橫空出世了。是他,就是他,給咱們中原人穿上了褲子。
褲子啊!如果沒有趙武靈王,我們中華民族還要在沒有褲子的黑暗中摸索很多年。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兩千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大家都還不穿褲子亂跑呢。不,如果沒有趙武靈王給咱古中原人穿上褲子,恐怕他們早就被穿著褲子的胡人給滅了,哪裡還會有今天的我們呢?所以,說趙武靈王是中華民族的大救星,絕不為過。
趙武靈王頂著巨大的壓力「胡服騎射」了。從此,中原人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沖突中,再不用駕著笨重的戰車嘎吱嘎吱地駛了,再不用穿著臃腫的長袍屁顛屁顛地跑了。咱們有了褲子,咱們也可以騎上輕捷快速的戰馬;咱們又有了「箭袖」這一緊身上衣,咱們也可以靈巧地拉弓射箭了。從此以後,咱們在與胡人爭奪生存資源的較量中,從軍事裝備方面處在了同一水平線上了。就如當今太祖曾經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的那樣,咱們的古中原人「從此站起來了」!
㈦ 褲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穿的
褲子(kù zi )即褲,名詞。
英文:trousers [ˈtrauzəz]
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一、《拾遺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曾先後出任秦、魏丞相的張儀和齊相蘇秦「同志好學」,外出時見到什麼故典,就馬上將它記下。有時身邊沒有竹木之簡,無所題記,就乾脆「以墨書掌及股里」,晚上回到家裡,再將它抄寫下來。股即大腿,因為手掌及大腿無衣,墨書之後可以洗去,所以被用來代簡題記,假若在兩股也著有袴,那就不是書在股上而是書在袴上了。
二、《韓非子·外儲說》中還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齊國有個盜賊,為了避免人們的注意,專門披著塊狗皮出外行盜、他的兒子不知實情,向他的小夥伴誇耀道:「吾父之襲獨有尾。」沒想到那小夥伴的父親是一個因犯了罪而被剁去小腿的人,兒子無知,反吹噓道:「吾父獨冬不失袴。」有個沒留下姓名的人在《韓非子》的這段話下加了一個註:「刖足者不衣袴,雖終其冬夏,無所損失也。」可見,被砍斷了小腿的刑餘之人,即使是在嚴冬,也不需要穿袴--因為無從依附。當時穿著這種褲子,如果外面不用其他服飾加以遮掩,那簡直是不堪設想的事情了。所以,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條圍裙狀的服飾,那就是裳。衣、裳、袴三者並用,就可以將身體全部遮覆。當然到了炎熱的夏天,人們也可以只穿衣裳而不穿褲,因為那時用以遮羞的服飾是裳而不是褲。由於褲都被穿在裡面,所以常用質地較次的布製成,富貴之家也有用絲織品為之者,但在社會上被公認為奢靡之服。我們今天稱衣著華麗、不學無術的年輕人為「紈褲子弟」,就由此而來褲子。「紈褲」,即細絹製成的褲。
三、《漢書·敘傳》:「數年,金華之業絕,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唐杜估《通典》:「然貴子弟榮其觀好,至乃襁抱坐受寵位,貝帶、脂粉、綺襦,紈袴。」所以,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衣裳》一節中明確地說:「紈袴,貴家子弟之服。」絰衣和衣裳,是中原人民的傳統服飾,對於北方民族來說,穿裳騎馬很不方便,所以他們的褲子比漢族完善得早。德國東洋美術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銅帶飾,上雕兩個力抵人物就穿著合襠長褲。與此相同的帶飾,在陝西長安匈奴墓中也有出土。這是現存文物中年代較早的長褲形象。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漢族人民也開始穿著長褲,不過最初多用於軍旅,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從文獻記載來看,秦漢之際的褲子,雖然已從脛衣發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長褲,但褲襠往往不加縫綴,那是為了便於私溺,因為在褲子之外,還著有裳裙,所以不會顯露下體。後來,在宮廷中出現了一種「窮袴」,其制上達於股,下覆於腔,在兩股之間施以褲襠,襠不縫綴,以帶系縛。據說這種褲子出現在西漢宮中。
㈧ 嬰兒幾個月可以穿褲子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穿小內褲?
1、從出生開始就需要給寶寶使用紙尿褲或者尿布。18~24個月:脫離紙尿褲,穿上小內褲。
2、寶寶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因此至少要在3歲前就要習慣穿內褲了。媽媽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有以下表現,就可以慢慢讓寶寶脫離紙尿褲:
3、紙尿褲常常保持乾燥2~3小時(他的「憋尿」能力在提高);
4、能穩當地坐在小馬桶上;
5、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感覺,如「尿了」、「要尿」;
6、玩耍時突然停下來大小便;
7、寶寶能聽懂簡單的指令。
寶寶不穿內褲的危害
1、損害寶寶正常發育
3歲以下的寶寶,體溫中樞發育不健全,各方面如器官、血液、內分泌等狀態還處於不能完全適應外界環境,特別是腹部對於溫度的敏感度很高,稍不注意受涼了,就會引起腹痛或感冒,甚至傷害到寶寶的正常發育。
2、損害私密處的健康
光屁股會使寶寶的屁股、生殖器官長時間暴露在外,但是寶寶較小非坐即爬,身體暴露部位易受污物侵染,可能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統感染,甚至引發蟯蟲病等疾病,還容易被銳器扎傷、被磕碰受傷等。
3、助長寶寶玩弄生殖器
寶寶從幾個月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小手不停地摸來摸去,其中包括生殖器。「光屁股」會強化寶寶的這種行為,容易過份沉緬於這種興趣中。
4、不利於寶寶接受如廁訓練
學會如廁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直光著屁股的寶寶可能沒有如廁的意識,容易發生隨地大小便的現象。
盡早讓寶寶養成穿小內褲的習慣,好處多多
1、防腹部受涼:給寶寶穿了小內褲後,可防止寶寶腹部經常受涼。腹部對於溫度的敏感度是很高的,稍不注意腹部受涼了,寶寶就容易發生腹痛或感冒。在天氣冷的時候,小內褲的保溫作用尤為突出。
2、利於接受如廁訓練:給寶寶穿了小內褲,有助於寶寶的獨立性培養及心智發育。更重要的是利於寶寶接受如廁訓練,從小形成規律性如廁這一過程,對寶寶的成長發育十分重要。
3、保護私密處,預防感染:隨著月齡增長,寶寶特別愛在地上亂爬,當穿得比較少的時候,臟東西很容易污染尿道口而引起急性膀胱炎,還容易因為磕碰而受傷。另外,褲子較硬,穿上小內褲能夠減少褲子跟私密處的摩擦,保護寶寶的肌膚。
選購小內褲要注意哪些問題?
1、材質:為寶寶選擇純棉的內褲最為合適,因為純棉吸汗、柔軟、透氣性好,不起球,穿起來更加舒服,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再也不用擔心不透氣!
2、尺寸:尺寸大小要適中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很多寶媽覺得小寶寶身體長得特別快,就喜歡把衣服買大一點,能多穿一年,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像內褲這樣的貼身衣物,還是應該舒適第一。
3、顏色:寶寶選擇內褲,應該以淺色為主,尤其是對於女寶寶來說,淺顏色的內褲可以便於媽媽了解寶寶一些健康問題。
4、樣式:要讓寶寶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子。別看寶寶年齡小,但也是小大人,與寶寶平等對話,尊重寶寶自己的選擇,這樣會激發寶寶的責任感和保護欲,自己選擇,自己保護,不易弄臟,而且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