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扣帽子
扣帽子(英語:name-calling或labelling)又名貼標簽、咒罵法或斗臭法,是一種非常基礎的政治宣傳與修辭手法;其也是一種典型的人身攻擊,讓閱聽人在還無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被負面的標簽所影響、產生負面的情緒與認知,並產生抗拒,同時這種宣傳也使攻擊對象深受打擊。
現代漢語詞典對其釋義為: 對人或事不經過調查研究,仔細分析,就輕率地加上現成的不好的名目,如『落後分子』、『官僚主義』等。
2、敲邊鼓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比喻從旁幫腔,從旁助勢.幫講話的人向聽者傳達思想.(暗帶些許貶義)也說:打邊鼓。
青年男女初次約會,對方往往因為怕羞,會帶上一位閨蜜(或發小)幫腔。也稱「電燈泡」。
引申成語:旁敲側擊。
3、碰釘子
「碰釘子」其由來有兩種:一是說封建時代的衙門、官宦人家宅邸的大門上都有「門釘」,老百姓常在這地方受制於人,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被卻之門外,謂之「碰了釘子,或說「碰了一鼻子灰」。元雜劇《西廂記·寺警》一折:「我撞釘子,將賊兵探知。」可見元代時已有「撞釘子」此語。
4、穿小鞋
穿小鞋多指類似打小報告、公報私仇、私底下報復等行為。
典故
相傳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後娘要將她許配給一個又丑又啞的有錢人,巧玉堅決不從。後娘也沒有辦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說給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後母卻在背地裡剪了一雙很小的鞋樣子,讓媒婆帶給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這雙鞋怎麼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轎。她又羞,又惱,又急,一氣之下便上吊自盡了。人們非常惋惜。
後來,人們將此引申到社會生活中,用來專指那些在背後使壞點子整人,或利用某種職權尋機置人於困境的人為「給人穿小鞋」。也指上級對下級或人與人之間進行打擊報復,都稱為「穿小鞋」。
(1)亂扣帽子是什麼主義擴展閱讀
所謂「小鞋」,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給小孩子們穿的娃娃鞋,而是舊時代纏了小腳的婦女們穿的一種綉著花的「小鞋」。
這種小鞋,是1000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發明的「專利」。他別出心裁地命令宮女用很長的白布纏足,把腳纏成又小又尖的彎彎「月牙兒」,站在畫有荷花的金蓮台上跳舞,讓自己觀賞享樂,所以這種腳又叫「三寸金蓮」。後來全國便興起了婦女纏足的風氣。纏足後,腳小了,當然只能穿小鞋了。
從那時起,封建時代1000年來,漢族婦女一直保持著這種纏足陋習。
舊時男女婚姻自己作不了主,全憑媒人之言,父母包辦。媒婆們說媒時,都會提出要女方的鞋樣子,為的是向男方提供女方纏足的證明哩!
男方如果同意了這樁婚事,就要按女方提供的鞋樣大小,做一雙綉花鞋,連同訂婚禮品,送至女方家中。結婚時,新娘就穿著這雙小鞋來到婆家。這樣的綉花鞋自然是合新娘的腳。
如果把這雙綉花鞋故意做得很小,讓新娘穿著難受,這不是故意整治她嗎?這就是「穿小鞋」的由來,它是出於宋代的一個故事:
相傳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巧玉的姑娘,她的後娘要將她許配給一個又丑又啞的有錢人,巧玉堅決不從。後娘也沒有辦法,便暗暗想法子整治她。
恰逢有一位媒婆,把巧玉說給一位秀才。巧玉很中意,後母卻在背地裡剪了一雙很小的鞋樣子,讓媒婆帶給男方。
巧玉出嫁那天,這雙鞋怎麼也穿不上,害得她上不了轎。她又羞,又惱,又急,一氣之下便上吊自盡了。人們非常婉惜。
後來,人們便將這種背地裡打擊報復行為或是利用權勢讓人難堪的做法,叫做「穿小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穿小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碰釘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敲邊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扣帽子
㈡ 「三不主義」具體是指什麼呢
三不主義即是三個基本主張。
主義:對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張,是一種觀念和信仰的形態,可形成一股思潮或學說。
例如:《人民日報》1984.9.6:「黨中央多次強調今後再不搞運動,三令五申實行『三不主義』。」不一棍子打到所有人,也就是說話不全部都帶進去,要有針對性,專業性。不要給別人亂扣帽子,說一些子午須有的話,明明沒有做,為了一些利益或者個人所需就亂說話別人這那的,人要學會理解,包容一個,不要抓住別人小辮子就不放手,一輩子那樣,去理解,包容人或者社會,或者國家一些。
這就是指:在黨內生活中,對黨員在黨的紀律允許的范圍內發表言論,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原則,簡稱「三不主義」。
參考人民網: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2/0919/c349309-19046645.html
㈢ 什麼是扣帽子罪名
扣帽子[ kòu mào zi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kòu mào zi ]
對人或事強加上現成的不好的名目,如「落後分子」、「自由主義」等:別隨便給人扣「自由主義」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