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表演時穿什麼衣服
在中國戲曲中,戲曲服裝通常被稱為「行頭」,用來體現人物角色的特色,因此,在戲曲表演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其穿著的服飾也會大不相同。
在旦行裡面最主要的一類是青衣,又常常被稱為是正旦,大多是賢妻良母或是貞節烈女的角色,因此其穿著的服飾一旦以淡雅為主,以表現人物的忠貞溫婉的性感特點。
花旦也是在旦行裡面的一大類,一般是扮演青年的女性,在服裝的穿著上常常是色彩鮮艷,紋樣精緻的裙裝和長衣裳,局部細節處常常會有花草的紋樣。
武旦在戲曲表演中,是一種武藝高強的女性角色,分為短打武旦和刀馬旦,像穆桂英和樊梨花這樣的角色,通常穿著花紋高雅的短衣裳,給人視覺上純潔又剛烈的感覺。
❷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哪些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以及其它服飾配件。
1、改良蟒
改良蟒是更進一步改革的產物,它不僅吸收了中國古代草龍紋樣以取代繁瑣的清式龍紋,而且又刪去了下身的龍 紋,連蟒水上端的江牙、日、山等紋樣也簡化掉了,使服裝更顯得簡潔明快。
2、旗蟒
滿族人因隸旗籍,所以稱為旗人。旗蟒原是指清朝滿族皇後所用的吉服——朝袍。這是保留在京劇傳統服裝中為數不多的清代服飾原型之一,當然,它也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的。
3、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官服。用於中級文官(個別情況如新科狀元、婚典新郎等也用之)。源於明代官服—盤領窄袖大袍。其形制,基本與蟒相同,唯不綉紋樣,用素色緞料製成。胸前與後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上面綉飛禽及旭日海水。
明、清兩代,以「補子」紋樣區分官階、身份,文綉飛禽,武綉走獸,所綉紋樣皆有嚴格規定。但京劇眼裝官衣上的「補子」,僅起到藝術符號的作用。官衣以眼色區別大致的官級:紫色最高、紅色較高、藍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帶。
4、開氅
戲曲服飾,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屬便裝。主要是武將穿,一些寨主、俠客、武士們也穿。
這也是戲曲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將和中軍的服裝。宰相之類大臣告老還鄉時,也穿開氅。一般不綉花卉圖案,常綉獅子、虎、豹、麒麟、草龍、寶相花、八寶(輪、羅、傘、蓋、花、罐、魚、長)及文物博古等圖案。
5、僧衣
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師傅穿的僧衣種類很多,分春、冬季平時所穿的長衫、短衫、伽藍卦、披風(秋冬季所用)。在各種法會時主要以海青主外加批衣。搭衣分為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祖衣、千佛衣、千花衣、千壽衣。
依各種不同場合與受戒情況而定。各搭衣顏色各有不同也特定在某些場合所穿。僧服穿法與在家人穿法沒有不通只有搭衣和海青的顏色以及搭衣戒條上有區別。
❸ 戲曲服裝的種類有幾種哪幾種
戲曲衣服分類:皇帽、紗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頭、靴、罪衣罪裙 皇帽:戲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為劇中皇帝專用之禮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金底,上鑄金龍,綴黃色絨球,後有朝天翅一對,左右各掛黃色大穗。 紗帽:戲曲盔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純黑色。兩旁插方翅者,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會》中的魯肅;插尖翅者為凈角扮演的姦邪者所戴。如《四進士》中的顧讀;插圓翅者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圓領、大襟、大袖、長及足,滿身紋綉:上為雲龍,下為海水,為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綉龍鳳,為後妃、貴族婦女所穿。 一般說來,皇帝穿黃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紅蟒為貴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藍蟒;年輕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長者服古銅色或香色蟒。無論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圍玉帶。 官衣:傳統戲曲中的文官服,樣式與蟒同,圓領大襟,無滿身紋綉,只在胸前和後心有方形補子各一塊,上綉仙鶴等飛禽,顏色有紫、紅、藍、黑等。依官階大小分別,宰相、國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紅色,知縣等著藍色,黑色則為驛丞門官穿用,又稱素服。女官衣較男官衣稍短,顏色有紅、秋香色2種。紅官衣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為傳統的結婚禮服。 箭衣:圓領、大襟、馬蹄袖或敞袖,前後開衩齊腰,長及足。原為清代官服,用於戲曲舞台則上自皇帝、高級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龍箭(上綉龍紋、下綉海水)、花箭(上綉團花)、素箭。龍箭為皇帝及高級將領穿用;花箭為一般武將穿用;素箭有黑、藍等色,為公差、老軍穿用。 靠:又稱「甲」。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綉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里、凸起,綉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翎子: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飾物,即雉尾。成對插於盔頭兩側,可增加美觀,演員用以表演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用於傳統戲中番王、番將、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將領,如呂布、周瑜等也戴。 盔頭: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大體分為冠、盔、巾、帽四類。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為武職人員所戴;巾,多為軟質,屬於便服;帽類比較復雜,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與盔頭配合戴用的還有許多附件,如駙馬翅、翎子、狐尾等。盔頭按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的不同而分別使用。 靴:傳統戲曲常用的高幫或長幫的鞋。種類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頭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頭,底厚二、三寸,黑緞面,白底,為生、凈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莊重威嚴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為丑扮官員、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頭靴前端飾有虎頭紋,多為武生穿用,便於開打。 罪衣罪裙:一種戲曲服裝。也叫罪衣褲。立領、對襟、普通袖,紅色,布質,為傳統戲曲中的罪犯專用服裝。
人物服飾
京劇的服裝製作極為講究,採用上等綢緞,用金、銀及各色絲線手工綉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長袍類: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盔帽類: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蟒袍: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靠旗:將官身背之令旗。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京劇旦角臉部化妝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序。
1、拍底色: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台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拍底色的順序是先腦門、鼻子、下巴後拍兩頰、兩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勻。還要注意眉眼、鼻窩、嘴角、眼角等細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膚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塗腮紅:以大紅色化妝油彩為主,略加玫瑰紅色。方法是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地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為最紅,要注意鼻樑、嘴角與底色銜接的部位要自然過渡,不要有明顯的紅白界線。塗腮紅時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據臉型的特點加以變化,起到彌補缺陷、美化臉型的作用。如圓型臉可把腮紅上下拉長;長型臉可把腮紅向橫向拉寬,再通過貼片子的技巧來幫助演員改變臉型的長短胖瘦。
3、定妝: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層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臉上。敷粉應先從腦門、鼻樑和底色部分開始,然後敷腮紅部分,敷好後再用刷子輕輕撣去浮粉。
4、塗胭脂: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方法是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艷。
5、畫眼圈: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關鍵部位。所以畫眼圈要畫出生動的神韻來,才能起到烘托演員的表演的作用。同時,畫眼圈也要根據演員的眼睛大小、臉型胖瘦,進行比例的誇張。畫眼圈用的是眉筆或鍋煙,從下眼皮畫起,加寬上下眼圈的輪廓線。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線可畫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線可畫得小一些;眼圓者,眼圈可畫得長一些;眼長者,眼圈可畫得圓一些;兩眼近的可以拉開距離;兩眼距離遠的可以畫得近一些。
6、畫眉毛:即用鍋煙和眉黑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如青衣、花旦要畫柳葉眉;武旦、刀馬旦要畫劍眉;彩旦要畫八字眉。畫眉毛的長短粗細曲直也要結合演員的臉型、五官的特點,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彌補,用鍋煙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體感。
7、畫嘴唇: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唇的輪廓。其畫法即採取以演員的嘴唇進行相反相成的原理進行勾畫:如嘴大的,可畫小畫薄;嘴小的可畫大畫厚;嘴鼓的,可畫癟;嘴癟的,可畫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畫嘴唇的美化作用.
在化妝時還要注意人物與行當的差別,如:青衣要顯得莊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淺一些,腮紅的部位要小一些,顏色也要淺一些,柳葉眉、丹風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寬;花旦大多年輕、活潑、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紅部位略大一些,要顯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兩頭尖細,中間略、粗而彎,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圓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還要畫一紅點,顯得天真,可愛;武旦和刀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紅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壯和勇敢。
京劇旦角頭部化妝
《木蘭辭》中雲:「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已經吟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審美理想。京劇旦角化妝的粉面、紅唇、娥眉、鳳眼、雲鬢也把這種傳統梳妝方法發展到極點。旦角俗稱貼片子的技巧完善了京劇化妝的第二個步驟。
京劇旦角貼片子可分為三個類型:
1、二柳:是過去貼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齊眉穗把二柳貼成月亮門型,一般使用范圍是古代仙女一類。兩個大柳貼的前後位置,決定於演員的胖瘦,大柳的長短要根據臉型把不需要的部分蓋住,齊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選中兩眉的中間部位,腦門狹窄的要往上貼,露出腦門;腦門大的要往下貼,以便遮蓋,主要幫演員彌補缺陷。
2、小彎、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貼法。舊時用紙胎塗生漆製成,十分粗糙,後改為人發。用刨花水梳理後貼在演員臉上,青衣要貼水折,擋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個比較吃功夫。小彎又分七個、五個兩種,現多為七個小彎的一種,它的貼法是中間一個,其它六個分別以拱型貼在兩邊。這七個小彎的作用特別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決定演員的美醜,雖然有臉長可貼短,臉短可貼長的一般規律,更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特殊效果。它應該是經驗和規律,程式與感覺的天成。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准,這里更需要結合演員、人物、行當的標准,綜合把握。
3、歪桃:所謂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外化出來。而戲曲化妝的貼片子也服務於人物的性格特徵。一般歪桃片子適用於潑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貼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歪桃片子由三個小彎和兩個大柳組成,在腦門左邊貼三個,右邊用一個小片子彎成歪桃型,然後播花或戴齊眉穗。還有一種是禁婆,也大都貼歪桃片子,梳搭拉蘇頭。
總之,戲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構成強烈反差,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加上它流雲一樣彎彎的形式,構成了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律。
❺ 京劇花旦戲服穿戴方法
人物服飾
京劇的服裝製作極為講究,採用上等綢緞,用金、銀及各色絲線手工綉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長袍類: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盔帽類: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蟒袍: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靠旗:將官身背之令旗。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❻ 漢服和演出服的區別
首先要認識到,所謂戲服,既是演出使用的,用來表演用的服裝罷了。不過是演出使用,用完即脫的服裝。
我們稱的漢服,是對中國漢族人的傳統服裝的統稱。歷朝歷代均有各種變化,請恕在下才疏學淺,無法羅列。無可否認的是,他們都是當時以漢人為主體的民族環境,在沿襲了之前的服飾習慣中,因當時的生活環境,人文環境,政治因素,慢慢發生的變化。 我們現在所見的漢服,是本朝廣大對中國漢族傳統文化方面擁有極大感情的人們,從典籍中,從圖畫中,從文物中,從各個方面復原出來,比較接近我們先祖的服裝形制的服裝樣式。這個漢服,是我們的一種精神寄託。雖然就目前來說,由於歷史,文化傳承,個人審美等等之類的因素,導致不能和歷史上我們的先祖們所穿的一致。但是,並不妨礙,我們持續不斷的向他們靠攏。並且不僅僅是衣服的靠攏。
簡單的說,穿同一個衣服做不同的事,那這個衣服就有不同的稱謂。 人家問「影樓的那些,還有電視劇里的不就是漢服嗎?」錯,那些,就是戲服。 只要他們是處於表演性質的,不管他做的如何正規,如何考據,如何符合制式,在當時的條件下,它就是件戲服。 當然並非說形制不重要,也不是說宣傳片裡面的就不是漢服之類。而是要考慮到它當時所處的位置,被作為什麼。然後,來考慮它的稱謂。 面向大眾宣傳,要注意考慮各種問題,包括對方的文化水平,品性,當時汝所處的環境,來考慮宣傳詞語的使用。
圈子裡高深的人很多,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❼ 關於戲劇服裝設計
....樓上的真多。。。。
我簡單說一下。中央戲劇學院是亞洲最高的戲劇學府,其中舞台美術系在世界上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
你所謂的戲劇服飾設計就是舞台美術系的戲劇影視服裝設計。你可以報考這個專業。
考試結構:
說一,創造力是考核的第一。
第二,畫面構圖、繪畫技能是考核的第二。(可以色彩也可以素描)
第三、面試基本詢問你的相關問題,學校啊、家庭啊、還會問你創作考試的內涵。
就業比較樂觀,從事戲劇影視製作中的服裝設計。市場上有這樣的專職。基本上不需要固定工作一般是跟組。
我說的我們學院畢業的。這個不是誇張,戲劇演出服裝國內還沒有比我們好的。出國的可以考慮英國的戲劇服裝。
你有美術功底應該可以試一試。
❽ 一套戲曲演出服一般要多少錢
要買一套好的演出服至少要2000多快錢呢!你唱花旦,肯定還要買頭面。水鑽的頭面好看,要是真買好的,一個頂花就要兩萬!我那次要演出,頭面是學校買的,但價錢我是知道的。兩鬢上插的那個花,一個就十快錢。你是在北京嗎?北京的話珠市口有買的,可以定做。如果只是戲迷,建議買一般的演出服就行了,要買演員上台那種,貴的嚇人。不是嚇你啊,我是學京劇的,這些我多多少少都了解。順便說一句,你想演出,水袖最好買杭州絲紡的,那個好看,其他就不知道了。戲服的面料摸著順手,光滑就應該不會錯。樓上說200或300,這價錢只能買一套泡子。現在的東西貴的離譜。
貌似黑龍江大學那邊有,聽說很便宜,沒有你想要的還可以定做,你去看看。
❾ 如何表演服裝成人演出服搭配搭配
在教大家如何為孩子選購演出服前,我們首先先讓大家從顏色和搭配上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然後再教大家如何為寶寶挑選安全、舒適的演出服,最後為大家提供一個兒童服裝的尺寸表。
顏色的搭配
人們在選擇服裝時,首先要注意的是演出服的顏色,尤其是孩子,他們對顏色有著原始的敏感和獨特的喜好,所以,給顧客推薦演出服時,首先要從的形體及膚色上做判斷,如果顧客是一個膚色較暗的小女孩,應首選高明度、高純、色彩鮮艷的演出服裝,這樣的穿著會顯得精神、醒目。如果這個小女孩膚色亮一些的話,那麼她對色彩的適應范圍就寬一些,如穿粉色,黃色,紅色,人會顯得活潑、亮麗,即使是穿灰色,黑色,人也會顯得清秀、雅緻,給人一種舒服自然的感覺。在注重色彩與兒童的膚色相適應的同時,還要注意兒童的體形與童裝色彩搭配。
如果一個比較胖的孩子,就要選冷色或深色的演出服,比如:灰、黑、藍等冷色或暗色的演出服,因為這樣穿起來有收縮作用,可以彌補這個孩子身體缺陷;如果孩子是比較瘦弱的,那麼我們可以給她選擇一些暖色的演出服,綠色、米色、咖啡色等,這些顏色是向外擴展的,能給人們一種熱烈的感覺。
當然,童裝的配色是沒有固定格式的,過分的程式化會顯得呆板,沒有生氣,但變化太多了,又容易顯得很雜亂,唯一的宗旨是配色美,好看,讓大家看著舒服,與穿著的孩子漂亮。
款式的搭配
應首先考慮到兒童的天性,在玩的過程中,演出服的舒適程度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應以寬松自然為主要特徵。小孩子身體正在發育,穿著外觀精緻、灑脫、寬松的休閑類演出服,平時做游戲、運動等,都很方便;既有利於身體的發育,還能給人一種溫柔可愛、舒適、隨意的感覺。
我們還可以利用童裝的款式來補充一些孩子體形不足。比如,長得比較胖的孩子,給他們選擇上衣時就要選擇無領或圓領的演出服,例如:圓領T恤衫,小吊帶裙等;下身穿著褲子,褲子不能太過於寬松,在夏秋季,穿收腿的七分褲或九分褲為好,這樣穿著,給人的感覺時這個孩子不會太胖。例如:一條褲筒較窄的褲子,讓體形瘦長的孩子穿上之後,就顯得身材纖細、勻稱;而腿粗的孩子穿上之後,就會顯得臃腫,這樣的孩子,不妨給他選一件薄而略長的上衣遮住臀部,下身再配一條較修長的直簡褲,那麼這樣穿著,就會給人一種身材修長的感覺。童裝沒有落不落伍一說,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