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唐代女裝課題

唐代女裝課題

發布時間:2021-07-02 11:57:35

❶ 為什麼要研究唐代女性服飾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飾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由於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唐代呈現出開放、包容的特質,其女性服飾——"粉胸半掩疑晴雪",打破了中國歷來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的傳統觀點,實行了一種開明、開放的政策,充分體現了女性對獨立自由空間的渴望。因此唐代女性服飾的發展是服飾史的一個巔峰,展現出服飾的全新面貌。很有研究價值。

❷ 簡答唐代女裝為什麼是中國服裝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唐代女裝被稱為中國服裝史上最璀璨的明珠的原因:
1、至唐代,絲織品產地遍及全國,無論產量、質量均超過前代,從而為唐代服飾的新穎富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唐代與各國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對各國文化採取廣收博採的態度,使之與本國服裝融會貫通,因而得以推出無數新奇美妙的冠服,女裝款式多樣。
3、唐代女裝色彩非濃艷不取,各種鮮麗的顏色爭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銀雜之,愈顯炫人眼目。
4、唐代女裝款式多樣,風格大氣。其裝飾圖案,無不鳥獸成雙,花團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可謂一派大唐盛景,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❸ 關於唐朝服飾的文獻

關於唐朝服飾我沒有專門的資料,你可以去看《舊唐書》的輿服志,輿服志里對唐代百官、命婦服飾有詳盡描述。

❹ 求研究性課題:中國各朝服飾特點及發展的報告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縱觀古代各朝的服飾,可謂各有特色,秦漢服飾古樸莊重,大唐服飾華貴富麗,宋朝服飾娟秀精巧,明朝服飾高雅堂皇,清朝服飾華美雅緻……一、遠古時期遠古時期,服飾的起源是出於實用。原始人類使用獸皮和樹葉等來遮蓋自己的身體,穿戴動物的皮毛用於保暖。石器時代後期,人類逐漸發明了骨錐和骨針,從而創造了原始服裝。約5000年前,中國產生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於是人們開始用麻布做衣服。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養蠶業,絲綢就出現了。二、先秦時期先秦時期是指夏、商、周和戰國時期,即公元前21世紀至前3世紀。先秦時期的服飾實質上是統制者的工具。周朝時期出現了冕服,其制度的確立,是周朝國家意志的具體反映,對中國古代服裝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深衣制」,即上衣下裳連接在一起的形式也出現了,並逐漸普遍地被採用。戰國時婦女普遍穿寬邊纏繞式的肥大麴裾深衣。衣服的左襟展開時呈三角狀,穿時將其環腰部一圈,再用腰帶紮好,配上橫線與斜線並用的鑲邊,總體表現出靜中有動、動中帶靜的裝飾效果。三、秦漢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秦漢時期的服飾日益講究,著裝也漸趨華麗。女裝方面有作為禮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戰國時期的肥大,轉而形成瘦且窄的特點。裙裾長可及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走時不會露出腳裸。衣袖有寬窄兩種形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領口很低,可露出裡衣。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著長裙,腰帶長垂。秦漢以黑色為尊貴之色,衣飾也以黑色為時尚顏色。漢武帝時期開辟的「絲綢之路」將秦漢服飾推向了世界,它的意義在於:悠久的中國服飾文化,從此得以在世界各地傳播與擴大。四、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制在婦女中間尚有人穿著。與漢代相比,它已有較大的差異。其中「纖髾」是典型的裝飾。「纖」是一種近似三角的飾物,層層相疊,固定在下裙擺部位。而「髾」是指綴在身後飄帶。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變化為飄帶和纖合成一體,纖變得更長。此時寬肥的女子裙衫成為服裝的主流。五、隋唐時期隋唐服裝,無論官服或民服,男裝或女裝,都表現出開放的思想和開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鮮明的時代性。它的空前繁榮,突出體現在女裝上,其主要特點是服裝款式華貴富麗、開放大度;穿著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樣;裝扮配飾富麗堂皇、大膽考究。唐朝出現的女官,其身著青色衣裙,圓領、無束腰、下擺襲地;頭戴青帽,兩耳正上方各飾有兩帶。唐代仕女服裝的特點是雲發後攏成髻,低胸裙腰高束,肩披輕紗,曠達而華貴,流露出優雅與飄渺,恢弘與大氣。盛唐以後衣袖變寬,漸流行大袖衫。六、宋元時期宋代婦女開始纏足,長裙之下隱約露出三寸金蓮。此時以嬌小為美,服飾製作都娟秀而精巧。元代婦女分貴族和平民兩種著衣形式。貴族多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拖地,貴夫人行走時必有女僕牽拉。這種袍式肩部裝飾十分華美。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雲錦、茸類及毛氈織物,顏色多為紅色。七、明朝時期明代時棉花的大量種植使棉製品取代了絲、麻的地位,成為人們服裝的主要原料。明代女裝上衣拉長,露裙縮短,衣領也從宋代的對襟領變為圓領為主。裙邊均有綉邊,起裝飾的作用。那時裙褶十分盛行,有的褶紋細密,有的寬大,有的還將整個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叫做「百褶裙」。明代女子冠服制度更加完備。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它與「鳳冠」一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貴婦禮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時也穿戴鳳冠霞帔。它所表現的女子形象成為古代婦女的典型,因此它在中國婦女服裝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意義。八、清朝時期清朝入關以後,衣袖短窄,素樸肅穆的滿族旗裝在服飾中取得了統治地位。旗裝的特點為用料節省、製作簡便、穿著便利。滿族女子著旗袍,清朝旗袍多為圓領,衣扣均在右側,一般為五粒。衣袖、衣身平直,在襟邊、領邊和袖邊都飾有寬邊花紋,整體看來較為保守。但不同時期的旗袍個性特徵也是比較鮮明的。現在旗袍幾乎成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性裝束,它在服裝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總的說來,各朝代的服飾是不斷發展的,它們的特點鮮明各異,體現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點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也體現出不同時期人類的智慧。由於民族和地域的關系,每一個朝代的服飾都融入不同的特色,所以才使得中國文化如此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爭奇斗艷。徜徉在這些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中國古代服飾中,我們更加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韻和內涵,博大與精深。真可謂是「此衣只應天上有」

❺ 簡述唐代女裝特點

1、慢束羅裙半露胸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這種服飾早在初唐即已出現;不僅在中原地區流行,西北地區的婦女也同樣喜歡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從短襦延邊出來的一種服飾,一般都用對襟,穿在胸前結帶。也有少數用「套衫」式的,穿時從上套下,領口寬大,呈坦胸狀。

半臂的下擺可以顯現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樣束在裙腰的裡面。從傳世的壁畫,陶佣來看,穿著這種服裝,裡面一定要襯內衣(如短襦),而不能單獨使用。

3、唐代婦女喜好戎裝、男服

「軍裝宮娥掃眉淺」,則描繪了宮中女子穿著戎裝的情景。武宗時,王才人因著與武宗同樣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誤認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時,士人們的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

侍女們也紛紛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圓領服,頭裹襆頭,足蹬烏皮靴。唐代婦女並無華夷之別的觀念,開元天寶年間,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的街頭,處處可見身著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腰系蹀躞帶的漢族女子,體現了盛唐帝國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

(5)唐代女裝課題擴展閱讀:

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後妃命婦女官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後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

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於襦而短於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於衫外,流行於唐前期。縵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

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如時人所雲「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綉文。

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

❻ 求一篇關於唐代服飾的論文三千字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唐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和隋的混亂分裂狀態,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交易發達,生產力極大發展,較長時間國泰民安。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我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綉、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許是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楊貴妃最喜歡著黃裙,那是地位的象徵。
「慢來羅裙半露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開放的程度。
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影響社會風尚、衣冠服飾的一個重要因素。服裝是社會政治氣候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尤其是貞觀、開元年間,政治氣候寬松,人們安居樂業。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鍾、草堂煙霧、灞柳風雪、驪山晚照、華岳仙掌、碑林石刻彷彿還縈繞著裊裊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過友好往來的國家,曾經有三百多個。燦爛的中國文化,通過他們傳到世界各地。時至今日,東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仍把唐朝時期的服飾作為正式的禮服,可見影響之久。外國的友好使者雲集長安,也把他們的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藝術都吸引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異國衣冠服飾的兼收並蓄,使唐朝服飾的奇葩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❼ 有關唐代服裝的論文

由於通西域,外族服飾文化對唐宮產生的影響,還反映在思想觀念上的變化。西安出土的石刻上記載著婦女胡裝的模樣,就是極好的見證。唐代從西域傳來的胡歌舞;從中亞傳來的胡騰舞;表演時急轉如風的胡旋舞,舞者所穿的衣服就可以稱作胡服。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封建文化燦爛光輝的時代。唐統一了魏晉南北朝和隋的混亂分裂狀態,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交易發達,生產力極大發展,較長時間國泰民安。尤其當盛唐成為亞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時期,更是我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的一頁。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綉、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許是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楊貴妃最喜歡著黃裙,那是地位的象徵。

「慢來羅裙半露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開放的程度。

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是影響社會風尚、衣冠服飾的一個重要因素。服裝是社會政治氣候的睛雨表。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尤其是貞觀、開元年間,政治氣候寬松,人們安居樂業。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鍾、草堂煙霧、灞柳風雪、驪山晚照、華岳仙掌、碑林石刻彷彿還縈繞著裊裊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過友好往來的國家,曾經有三百多個。燦爛的中國文化,通過他們傳到世界各地。時至今日,東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仍把唐朝時期的服飾作為正式的禮服,可見影響之久。外國的友好使者雲集長安,也把他們的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藝術都吸引了外來的技巧和風格。對異國衣冠服飾的兼收並蓄,使唐朝服飾的奇葩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

❽ 求歷史《唐朝服飾的特點及發展》研究性學習調查報告的答案拜託各位了 3Q

開放的唐朝,外來文化的影響遍及唐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胡風」的影響下,服裝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本文即以唐代服裝風尚中的一些典型代表為例來論述胡風影響下的唐代服裝風尚,以期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在我國的服裝發展史上,隋唐時期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日常穿著的常服被納入用以區分等級貴賤的服色制度,這一歷史性的變革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方面使服色制度更規范,另一方面,由於穿著更方便的常服具有了區分等級的作用,穿脫繁瑣不便的朝服、祭服等禮服逐漸成為虛設,常服的地位日益重要。隋唐至五代正是常服取代禮服的重要歷史階段,而唐代由於上承南北朝和隋,下啟五代和宋,因而更是十分重要。 一個時代的服裝總是與該時代的社會文化緊密相關,它既受時代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又是時代文化的反映。服裝大致可分為禮服和常服兩大系統,一般來說,禮服由於具有重要的儀式象徵意義而更趨於復古和保守,很少會受社會流行風尚等的影響,而常服則恰恰與之相反,它總是會在符合本民族傳統審美喜好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吸取社會流行因素,從而使得常服總是一個時期風格最豐富多彩的服裝門類。唐代的服裝風尚正體現了常服的這一特點。作為一個開放的朝代,唐朝時,各民族之間、中外之間的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種文化經過交流碰撞之後逐漸融合,共同鑄造了光輝燦爛的唐代文明,而豐富多彩的唐代常服無疑是在這不同文化澆灌下開出的一朵絢麗花朵。 中國古代把北方、西域各民族人民以及外國人統稱為「胡人」,「胡人」或者「胡式」的服裝則被稱為「胡服」。胡服進入中原文化區的最早時間可以追溯到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雖然不同歷史時期均用「胡服」之名,但其款式卻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且流行程度也不斷加深。開放的唐代,胡風泛濫,胡服流行全國,達到極致。貞觀時,長安「胡著漢帽,漢著胡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女子則流行帶羃離,史載:「武德、貞觀之時,宮人騎馬者,依齊、隋舊制,多著羃離。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唐高宗、中宗以後,羃離逐漸退出服飾時尚,胡帽則繼續流行。盛唐時,胡服終成「時尚服裝」的寵兒,「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服,為豹皮帽……衣之制度,衿袖窄小。」安史之亂對胡服熱潮產生很大的沖擊,但戰亂平息後,又開始流行回鶻裝,花蕊夫人《宮詞》「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腰身」正反映了回鶻裝在深宮中的流行程度。宮內如此,民間對回鶻裝的熱衷就更不必說了。此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裝款式也相應變化,寬衣大袖開始流行,不過胡服熱潮的餘波仍一直延續到中晚唐。 唐人對胡服這一時尚潮流的追逐不僅限於表面化地全盤接受,而是更喜歡廣收博採,以開放的胸襟將胡服中的某些因素消化吸收,將其融入中原本有的服裝文化之中。此外,由於女性天生的愛美喜新心理以及社會普遍的對女性美的追求與欣賞,因而相對於款式、花色等比較保守、傳統的男裝,女裝總是能最敏銳地踏准和反映社會流行節拍。唐代女性正是在對胡風泛濫這一時代潮流、趨勢予以精確把握的基礎上,或直接將胡服原樣拿來為我所用,或將胡漢兩種因素相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新的時代氣象的女裝款式。籠統而言,唐代男子著胡服的「標准像」是頭戴襆頭或胡帽,身穿缺胯袍,腳蹬烏皮六合靴;女子著胡服的「標准像」則是頭戴胡帽或仍然梳髻,下身穿小口褲,腳蹬軟皮靴或錦靴,另外還流行穿全套男子胡服。以下通過對唐人服裝中的幾種典型因素進行論述來說明唐代服裝風尚中的外來文化影響。 襆頭和胡帽是唐代服裝受胡風影響的典型代表。襆頭產生於鮮卑族所建的北周時期,北周武帝改進了本族的帽子,將全幅的布帛裁出腳,用來包裹發髻,經過隋代的發展、定型,至唐五代時期更是十分盛行,成為男子常服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襆頭的佩戴方式和形式隨著它的逐漸流行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最初直接裹在發髻上,所以比較低平;隋末唐初,桐木或絲麻製作的「巾子」開始出現,並成為確定襆頭頂部造型的定型物,它的使用使襆頭形式有了很大變化,發髻上先罩以「巾子」,再裹上襆頭,「巾子」的形制不同,襆頭的樣式也相應變化。襆頭頂部盛唐時多為圓形,中唐時則多為直尖形式,襆頭腳也由最初的軟而下垂逐漸發展出以絲弦、金屬絲等為骨架的翹腳、直腳等硬腳。襆頭的花樣變化之多,甚至有「武家樣」、「武家諸王樣」、「英王樣」等諸多形制。由於樣式多變、使用方便,襆頭受到社會上下不同階層的歡迎。如唐代陶俑、壁畫中就經常可見著襆頭的人物形象,張萱《武後行從圖》中,武則天身旁隨侍女官即戴長腳襆頭、身著全套男裝。另在宋代仍然可見的一幅唐玄宗畫像中,玄宗以極為逍遙的姿態「坦腹仰卧吹玉笛」,但卻仍然保留著「裹頭」。在這種顯然是模擬魏晉士人放盪不羈的精神狀態的情景中,腹雖可「坦」,「裹頭」卻不可丟,足見襆頭在唐人日常服飾中的重要性;而皇帝亦著襆頭又說明它在人們日常服飾中的流行程度。 除襆頭外,胡帽也是唐代流行的首服之一。所謂胡帽,並不具體指某一類帽子,而是泛指社會上流行的、由西北或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皮或氈帽。唐人對胡帽的接受有一個較為明顯的適應過程,而女子首服的流變在這一過程中更是惹人注目,因為它不僅反映了唐人對胡帽的逐漸接受,更反映了社會風氣的逐漸開放。如前所說,貞觀時,「漢著胡帽」雖然已十分普遍,但女子中卻流行障蔽全身的羃離,高宗以後,羃離逐漸被長度大大縮短的帷帽取代,帷帽檐邊下垂的紗羅只到頸部,不僅戴起來方便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女子美麗的衣服可以毫無遮蔽地顯露出來,甚至還會把垂下的紗羅掠開,露出面部。這種太過「暴露」的裝扮終於招致輿論清議的反擊,朝廷甚至專門下令禁止,卻又屢禁不止。但是帷帽最終退出服飾時尚,卻是隨著胡風的盛行和開放程度的加深,胡帽取而代之的結果。史載,「則天之後,帷帽大行,羃離漸息……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絕不行用」。胡帽的盛行使得玄宗朝甚至下令「婦人服飾……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由明令禁止露出面部到明令「大露面」,這不僅僅是胡帽的勝利,也不僅僅是胡風的勝利,更是開放的社會風尚對禮教束縛的勝利。唐代最為流行的胡帽式樣主要有渾脫帽和卷檐虛帽。渾脫帽是用動物皮或厚錦緞製成的氈帽,高頂,尖而圓。據說它的流行與初唐大貴族長孫無忌有關,他用烏羊毛做成渾脫氈帽,引起天下人的效仿,被稱為「趙公渾脫」。卷檐虛帽則可能來自當時流行的柘枝舞,是一種高頂、帽檐上卷,以錦緞或毛氈製成的帽子。柘枝舞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舞蹈,唐宋時期十分流行,舞者身著五色綉袍,頭戴胡帽,腰系銀帶,舞姿融剛健婀娜於一體。唐人詩中多有記載,如張祜《觀楊瑗柘枝》:「促疊蠻鼉引柘枝,卷檐虛帽帶交垂。」此種「卷檐虛帽」與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織成蕃帽虛頂尖」的描述十分類似,由此也可知,「虛頂尖」應該是唐代胡帽較典型的特徵之一。 女著男裝也是唐代受胡風影響而產生並流行的特殊的「著裝時尚」。史載:「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武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太平公主所穿即為標准男裝,而高宗與武則天「何為此裝束」的發問則可能說明女著男裝在高宗時期雖已出現,卻並不普遍。不過這種風氣很快就流行起來,至玄宗年間尤為盛行。唐人筆記說:「天寶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內外一貫矣。」這股風氣至中晚唐時仍然流行,如憲宗朝中進士的李廓在其《長安少年行》中即寫道「遨遊攜艷妓,裝束似男兒」,由此也可以看出女著男裝之風並未因時間推移而有所衰減。女著男裝在傳世繪畫、墓室壁畫、出土陶俑中也時或可見,這些著男裝的女性形象,在英武之中透露出溫婉灑脫、從容大度的氣質,這也正是大唐氣象的顯現。 唐代是文化藝術高度繁榮的時期,從唐代服飾中也可看出唐人的自信和開放。胡服對唐代的服裝風尚雖產生很大影響,但唐人卻在這文化的碰撞中左右逢源,應付裕如。反觀當代的我們,在中外文明的交匯中卻日益失去自我,這不應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❾ 簡述唐代女裝的變化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

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傳統裝束。唐女襦裙裝在接受外來服飾影響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於是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又動人的一種配套裝束了。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與此相近的衫,卻長至胯或更長。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的金銀彩綉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領口常有變化,襦衫領型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盛唐時代有袒領,即領口開得很低,早期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予以垂青,
從唐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制女俑來看,袒領流行開來,或許已經遍及黎庶,因而當時藝術形象中出現的袒領女裝形象為數實在不少。裙,唐代婦女下裳為裙。這是當時女子非常重視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圖》,以及周濆「慣束羅衫半露胸」等詩、畫即描繪這種裝束,這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大膽的一種,足以想見當時思想開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一色裁」、「兩人抬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范圍之廣,從《燕京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衣下裙的「唐裝」,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修長。
女著男裝
女著男裝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是較為罕見的現象。《禮記 內則》曾規定,「男女不通衣服。」盡管事實上不可能這么絕對,但是女子著男裝,常會被認為是不守婦道。唐以前雖然在漢魏時也有男女服式差異較小的現象,但那不屬於女著男裝,只有在氣氛非常寬松的唐代,女著男裝才有可能蔚然成風,即使這樣,還應將一部分起因歸於游牧民族的影響。當時影響中原的外來服飾,絕大多數都是馬上民族的服飾。那些粗獷的身架、英武的裝束,以及矯健的馬匹,對唐女著裝意識產生一種滲透式的影響,同時創造出一種適合女著男裝的氣氛。《舊唐書 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 五行志》記,「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 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雖說這太平公主此舉有些恃寵撒嬌,但也說明了唐初已經出現女著男裝的傾向。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中華古今注》記,「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新唐書 李石傳》記,「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女子仿製男裝,穿著男裝相當普遍。
胡服
初唐到盛唐間,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鶻與中原交往甚多,加之絲綢之路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
對唐代服飾影響極大。所謂胡人,是漢族人對北方民族的一種貶稱,我們這里講史,權且保留當時的稱呼。隨胡人而來的文化,特別是胡服---這種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內的民族裝束,令唐代婦女耳目一新。於是,一陣狂風般胡服熱席捲中原諸城,其中尤以長安及洛陽等地為盛,其飾品也最具異邦色彩。元稹詩:「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地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唐玄宗酷愛胡舞胡樂,楊貴妃、安祿山均為胡舞能手,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種。另有渾脫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對漢族音樂、舞蹈、服飾等藝術門類都有較大影響。所記當時「臣妾人人學團轉」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是可以想像到的。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記,「天寶初,貴游士庶好衣胡帽,婦人則簪步搖,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關於女子著胡服的形象或見於石刻線畫等古跡。較典型者,即為上戴渾脫帽,身著窄袖緊身翻領長袍,下著長褲,足登高腰靴。《輿服志》雲,「中宗後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當為此種裝束。

❿ 請問誰知道一些關於國內外對於唐朝服飾(特別是女性的服飾)的研究的文章或者是網址

(1)婦女的服

唐代婦女的服飾富麗絢爛,前後多有變化,但基本的服裝有裙、襦、衫、帔幾種樣式。唐初女裝因隋之舊,大多上身穿窄袖衫襦,下身著曳地長裙,足登弓履或高頭履,即所謂」小頭鞋履窄衣裳」的樣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民族關系、中外關系的密切,特別是婦女思想的解放,唐代女裝的形制趨行暴露和開放。唐初上層婦女外出多全身障蔽。自永徽之後,皆用帷幔,帽裙至頸,漸為淺露,無復遮蔽,士庶竟相仿效。不久,又胡帽乘馬,露髻馳騁,或著男子衣服靴衫,招搖過市。到天寶初年,」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出現了」粉胸半掩疑暗雪」」長留白雪占胸前」的開放服飾。中唐以後,窄袖管服裝逐漸過時,代之而起的寬袖衣裳,婦女服飾愈來愈肥,愈加褒博。

(2)女服

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左圖為穿襦裙、披長帛的婦女(河南洛陽關林出土唐三彩俑)

上衣為短襦或稱半臂,它與披肩構成當時襦裙的重要組成部分。(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長袖與倆襠(背心)之間,故稱為半臂)

初唐女服多用披帛,又稱畫帛,通常以輕薄的紗羅裁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都在兩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走起路來,隨著手臂的擺動而不時飄舞,非常美觀。從大量圖像來看,唐代婦女在各種場合,如勞動、娛樂或出行,都喜用披帛作為裝飾。隋、唐時期婦女的日常服飾,大多以上身著襦、襖、衫,下身束裙。本圖為初唐時期穿襦裙、披長帛的婦女。披帛,是長條形狀的巾子,搭在肩上,纏繞在手背間,一般都是薄薄的紗羅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銀線織就的圖案。唐代廣泛流行。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披帛分兩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多為已婚婦女所用;另一種長度可達兩米以上,多為未婚女子所用。唐代婦女所披的帛巾,大體有兩種形制:一種布幅較寬,但長度較短,使用時披在肩上。形似披風。陝西乾縣永泰公主墓及山西太原金勝村墓壁畫所繪的披帛,就屬於這種類型。另一種帛巾布幅較此為窄,但長度有所增加,婦女平時披此,多將其纏繞於雙臂,走起路來,身後似拖著兩條飄帶。周昉《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及張萱《搗練圖》所繪的披帛,都屬於這種類型。

左圖中所繪女服,是胡服的典型樣式,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它的特徵是翻領、對襟、窄袖、錦邊。在陝西等地的墓中壁畫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絹畫中也有這類服裝的婦女。凡穿胡服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原來是北方民族的裝飾,在魏晉時傳入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上面懸掛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開元以後,由於朝廷有了新的規定,所以一般官員不再佩掛。但在民間婦女中十分流行,凡穿這種服裝的婦女,腰間都系有革帶,革帶上還常有若干條小帶下垂,只是裝飾之意,無使用價值。

(3). 婦女服飾與其地位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由此可知唐詩里說的「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不是虛言。或許《簪花仕女圖》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這一點。圖中的婦女穿高腰長裙,抹胸披帛,神態悠然,顯得雍容典雅異常。

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武德、貞觀之時,騎馬的宮人「雖發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窺之」,如今看來該是十足一副阿拉伯婦女模樣;到了唐高宗的時候,婦女上街多著帷帽,「拖裙到頸,漸為淺露」,在西安鄭仁泰墓出土的騎馬女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樣式的帷帽;武周之後帷帽大行;而到了開元年間,「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帷帽之制,絕不行用」,再後來更是連胡帽都脫去,「露髻馳騁」了。

我們至今還能夠在傳世的畫作里看到開元年間的那種情景。《虢國夫人游春圖》就描繪了唐玄宗時代顯赫一時的皇親楊氏姊妹出行游春的情景。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上的女性上襦下裙,披帛,但無帷帽,神情驕矜自信,絲毫不見後世人物畫中的羞澀女子形象。

「著丈夫衣服靴衫」「女著男裝」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不守婦道的表現,因此幾千年來極為罕見,但在唐代尤其是開元、天寶年間這一服飾現象卻極為盛行。永泰公主墓中就有一幅線刻畫,可以看得出來是兩個男裝胡服的宮女形象。在西安韋頊墓、章懷太子墓中也能找到類似的畫作。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裝扮在當時的上層社會中的流行度。

我們可以將唐代婦女的裝束歸結為兩個字:大膽;大膽地穿著輕紗薄羅,大膽地穿著男裝上街。這種現象在晚唐之後、民國之前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果將《簪花仕女圖》與慈禧太後生日時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唐代婦女著裝這種大膽的特質就表現得再明顯不過了。慈禧身上的服飾繁復華麗,無處不是綉紋,無處不是珠玉,但與唐代宮廷中的幾件薄衫比起來,卻只能透露出一股子末世的頹敗氣息。

唐代婦女的這種大膽與她們的社會地位是分不開的。資料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唐代婦女積極從事各項娛樂活動包括騎馬、射箭、拔河、打球、盪鞦韆、鬥百草等,她們有單獨公開的社會活動,甚至可以結社。唐朝的權力中心一度由女性執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中宗的皇後韋氏及其女兒安樂公主都曾積極地參與政事。這一切都說明唐代婦女所受到的束縛明顯小於其他時代,與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觀念有所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裹小腳之類的嚴重損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事情怎麼能在唐代風行起來呢?唐代的婦女著裝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代婦女的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然而,唐朝終究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我們如今所說到的一切錦綉衣飾,僅僅是上層社會的專利品。新舊唐書的輿服志(《新唐書》中為車服志)共兩萬五千多字,提起平民女子裝束的不過「庶人嫁女」之類的寥寥數語。想要從貴族的墓葬品中找到關於唐代平民女子衣飾的文物更是難上加難。一千多年前的華夏大地上,能夠穿著那些華麗衣飾的女子其實不過少數。我們總認為唐代婦女服飾華貴美麗,然而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所謂的「第一手資料」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歷史的真相,然而更多的時候,它們會蒙蔽我們的雙眼。

與唐代女裝課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品牌長款羽絨服清倉 瀏覽:736
白色的衣服和褲子怎洗不變色 瀏覽:504
抖音短視頻開頭女生拽男生褲子 瀏覽:409
秋季中老年服裝搭配 瀏覽:232
膠州校服哪裡能訂做 瀏覽:787
養生女孩冬裝時尚搭配受歡迎 瀏覽:548
上衣和褲子各多少元要方程 瀏覽:409
對校服市場及供應商情況的調查 瀏覽:712
駝色褲子夏季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841
中國制服有多少種 瀏覽:801
買兒童手套多少錢 瀏覽:488
成都比較潮的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57
焦糖色大衣與襯衫搭配 瀏覽:555
女生藍牛仔褲配什麼鞋子 瀏覽:275
豆沙綠風衣配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457
圍巾系法花樣打法搭配 瀏覽:2
冬天圍巾買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848
胖女孩磨砂鞋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70
襯衫金屬裝飾2017年秋季 瀏覽:163
下雨天怎樣才能不把褲子弄臟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