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求觀後感。
讓傑寧之心守護夢的天使 傑寧之心守護夢的天使------《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守護夢的天使世界對於大人來說, 是各種利益編織的網。 而在孩子說來, 只有玩伴, 歡樂, 和單純得讓人心疼的眼神。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當 鏡頭定在小男孩的那雙眼睛時候, 那麼純潔清澈的眸子里看的世界才會那麼完美 無瑕。他透過窗戶看到了集中營,把犯人的囚服當條紋睡衣。但是兩種完全不一 樣的含義, 一個是幸福, 一個是痛苦與無望。 對比, 無處不在。 從電影的一開始, 一大批士兵氣勢洶洶地押著猶太人, 接著鏡頭切換到一群奔跑嬉鬧玩紙飛機的孩 子們。干凈的路面,可愛的孩子,爽朗的笑聲還有透過樹葉灑下的參差斑駁的陽 光。整部劇情都是那麼平靜,沒有多少情節的起伏。最後在一個臟舊,掛滿「條 紋睡衣」室內結束。鮮明的對比,讓人充滿了壓抑情緒。 孩子,永遠是戰爭的受害者。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與另一部影片《傑寧之 心》的主題很相似。《傑寧之心》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巴 斯 坦的故事。故事主 人公生活的地區傑寧是 「自 襲 的搖 籃」,恐 怖的氣氛在整個地區蔓延。 一天小男孩提著一隻仿 真 在街上遭誤殺,最後不治身亡,孩子的父親捐贈了器 官,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傑寧之心》。
而在傑寧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可以播 出這部電影的影院。最終在 20 年後,孩子父親建成了一個電影院,從此這個電 影院被看做是「和 平的紀念館」,而傑寧之心就是和平的象徵。 童年,是一塊五彩斑斕的畫布,是一塊沒有被污染的聖土。記得小時候,我 會提著小籃子在田野間采野花,四處找鵝毛編雞毛毽子,在門前種毛豆,為小蝸 牛舉行水葬,歡樂而幸福。回想起來,覺得一路走來,美滿而真實。很難想像, 在集中營的孩子是有著一顆怎樣的痛苦的心靈。 劇中猶太孩子在生命期間的最後 一刻,緊緊地拉著布魯若的小手,有人說這個猶太孩子是為了復仇,他在帶主人 公布魯若去毒 氣 室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這是一條通往死 亡的道路, 而他要找的父親, 也就在死亡的領地了。 是什麼使得這個可愛的孩子變得充滿復仇心態?是戰爭還 有人心的嫉妒與丑惡。大人們的世界,毒瘤在蔓延,就像一條條毒蛇,闖進他們 的心靈。傑寧之心在哪裡?那些受傷的心靈應該用什麼來縫合? 《小王子》是一部在歐洲銷售及其火熱的書籍,銷售量僅次於《聖經》。故 事中的小王子就是孩子最純真的寫照。希望我們都可以像小王子一樣,永遠保持 著那麼一顆純凈的心靈,靈動的雙眸。 不要有戰 爭,有殺 戮,不要讓夢折了雙翼,讓小布魯若在天堂安好,讓傑寧 之心保佑孩子們。
『貳』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優秀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優秀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1對於二戰,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一次次地回望,透過歷史書上的文字、黑白的紀錄片、灰黑色矗立的墓碑來了解過去,了解那個壓抑而瘋狂的年代。
揭露猶太人大屠殺的電影不少,諸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等都是震撼人心的作品。然而因其視角的與眾不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才能給人以獨樹一幟的靈魂叩擊。
在一個8歲的男孩眼裡,世界是怎樣的?年幼的布魯諾所看到的,是藍色蒼穹中的黑煙,是廣闊天地中的「農場」,還有他固執認為玩「數字游戲」的「條紋睡衣」。童稚的眼光與冰冷的現實交替閃現,讓那些殘忍變得觸目驚心。
「在黑暗的理性萌發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開篇引用英國詩人約翰·貝哲曼的這句話,為電影奠定了基調。
影片開頭的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在還沒有搬離柏林時,布魯諾和夥伴們在大街上瘋跑,張開雙臂作出飛翔的樣子,興奮得大喊大叫。在衣著鮮麗的小男孩身後,一個蒼白瘦弱的婦人正在士兵的呵斥下被推搡上卡車。一車的人神色凄惶無助,然而布魯諾只是興奮跑過,盲目的嚷著「Goodbye,Jews」(再見猶太人)。也許他只是熟視無睹,也許我們不能指望8歲男孩的同情心。
即便如此,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能以清澈的眼光分辨人性的善惡,即使一直被教育「猶太人都是惡魔」,布魯諾也依然純真地與薩穆爾玩耍,友好地對待為他包紮的猶太老人。孩子所代表的良知深深地折射出現實的丑惡,冰冷的殘酷在稚氣的眼睛裡粉飾太平,然而這樣滑稽的扭曲,落在旁觀的我們心上才變得令人羞愧,忍不住想要逃離。
「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你閉上眼,不忍注視。」
影片的最後,瓢潑的雨聲里撕心裂肺的哭喊逐漸歸於沉寂,鏡頭定格在一排排「條紋睡衣」上,無言的控訴在黑暗中回響。大概所有人都想過讓布魯諾不要死。然而在我看來,若不是這個結局,這部電影就沒有意義了。悲劇因缺憾而美麗,這種凄美因而動人心魄。
戰爭是人類文明的罪惡。文明已經無力去替哪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們祈禱,唯有不斷地回望過去,才能阻止那些恐懼與悲傷出現在屬於我們的未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2《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質朴的文字呈現了過去歷史上這一段黑暗的歷史過程,沒有道德上的批判,僅有兩個孩子的真誠對話與友情,以童書的方式完滿了一段殘酷的歷史。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如此越是讓人痛苦得難以遏制。
布魯諾的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奉命作為司令官接管一處猶太集中營。於是舉家搬遷到了離集中營不遠的郊區居住。在此他發現離家不遠處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裡的人全部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布魯諾很快就厭倦了小小的庭院並發現了一條秘密通道,它通向原野,卻被猶太集中營的鐵絲網壟斷。在鐵網的另一端,他遇到同樣是8歲的男孩什姆兒,一個猶太人,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起初布魯諾以為藍色條紋的睡衣是用以游戲的服裝,他對鐵網里的世界好奇,對什姆兒感到好奇,他天天來到這個鐵網跟前與他的朋友會面,有時帶著美味的食物,有時帶著心愛的足球。他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好朋友。
而日常平靜的生活是虛假的,年輕英俊的副官,會突然對猶太人大發雷霆,和藹可親的父親,制定了屠殺猶太人的毒氣計劃,曾經被布魯諾認為是樂園的農場,只是一網之隔的人間地獄——甚至不屬於人間。那個曾經是醫生的剝土豆的猶太老人,最後死在士兵的拳打腳踢之下,只是因為打撒了酒。美麗的媽媽面對丈夫如怪物般殘忍的時候,那樣痛苦和歇斯底里的叫喊,她知道那是罪惡。
布魯諾並不知曉這黑暗的一面,他以為他的父親有善待這些猶太人。他為了幫助什姆兒尋找爺爺而換上了條紋睡衣溜進了地獄,正是一個雷雨天氣,一羣猶太人,包括布魯諾和什姆兒,被驅趕到了一處房間,被命令脫了衣服,這時,有人樂觀的說,別擔心,只是洗洗澡而已。布魯諾也單純地認為,這是避雨。然而再也沒有人從那個房間走出來。布魯諾的父母終於發現了秘道,循跡找到了集中營,父親看到的是毒氣室作業的結束,發出一聲絕望地呼喚,母親在外面撕心裂肺地痛哭起來……
當兩個男孩握緊彼此的手,安然待在毒氣室的時候,我的心中暗暗流動著感動和傷懷。他們面對整個世界的單純和外面的黑暗殘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圍牆鐵絲外的媽媽和姐姐跪在地上哭,司令官父親無能為力地呆滯著。毒氣室里永遠消失了單純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們。
我突然意識到和平是多美麗的一個字眼,原本世界就應該如兩個男孩間的友誼那麼簡單。不論是文化差異還是種族隔閡,都阻止不了人們交流和進步。但當戰爭的.槍口指向無辜的人們時,不論是怎樣的血統還是多麼被推崇的種族崇拜都比不過那一件條紋睡衣,結果都是鮮血淋漓。它將毫不留情地阻隔人類交流、進步,人性在他面前不堪一擊!
和平,多麼美好的字眼,更夠給天底下所有渴望幸福或正在享受幸福的人以福澤。希望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經歷能帶予我們對和平的渴望以及追求,種族、宗教的差異不再引起戰爭與屠殺、硝煙與血腥。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靈魂能夠得到救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3這是一個8歲小男孩的故事,他正處在對凡事都充滿無限好奇心的年齡。「冒險家」的人生理想賦予了布魯諾獵奇且沖動的個一性一,布魯諾和鐵籠牆里的「猶太」小男孩成為了好朋友。布魯諾在他的天真的孩童世界中沒有所謂的階級和種族之分,他認為營地是一個好玩的地方,甚至他將錄像中標榜的「快樂營地」和他眼前的一陰一涼的世界相對比,相契合。他對穿條紋衣服的傭人充滿好奇,對小夥伴衣服上的號碼很是困惑。終於,他在父母的疏忽和自己屢次慣一性一使然的冒險經歷驅使下他進入到了營地內部,等待他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噩運。
毋庸置疑,小男孩的結局是可悲的,甚至至死他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成了政治屠一殺的殉葬品。當他真正的踏入到了營地的內部空間,才發覺自己已經無法回頭。小男孩的悲慘命運也許也正是由於他本身的獵奇心理和生存環境所導致。他的天真,他的勇敢葬送了他幼小的生命。
影片也側面的刻畫了小男孩布魯諾的父親為首的政治軍閥的殘忍政策,對猶太人集體迫害的歷史從一個孩子眼中模糊的展現。當然在人道喪失的那個年代,影片也是有一些人一性一的描寫。小男孩不願意學習關於獨一裁的教育,小男孩的母親發現自己的丈夫的所作所為內心罪惡感的加深。
故事的結局很凄涼,多少也有些意外,影片在小男孩母親和姐姐的呼喚痛哭下和父親的絕望氣惱中結束了。在關押猶太人的營地中依然有許多數不清的條紋衣服靜靜地等待下一批新來的受難同胞的到來。
這部電一影同樣和【美麗人生】,【鋼琴師】等出色的影片一樣將視角定位於小人物的個體命運發展上面,以小見大,對戰時小人物命運的體恤比大場面的戰爭刻畫更能觸一動人心。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4一個德國軍官的孩子—八歲,叫布魯諾。
一個生活在如牢籠般集中營的孩子—也是八歲,叫希姆爾。
兩個身份迥然不同的人,因緣巧合之下,命運竟奇跡般交集了。他羨慕他的自由(布魯諾純真的以為希姆爾是自由的),他羨慕他不是猶太人。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希姆爾是個猶太人,生活在集中營,沒有人身自由,只能選擇與大人們一起幹活。他吃不飽,只能穿帶有標志性的衣服—條紋睡衣。其實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至少有一個令他自豪的爸爸。
布魯諾生活在一個納粹軍官家庭,生活優越,嚮往和同齡孩子的游戲和友誼,是一個愛探險,嚮往快樂的純凈孩子。他曾經天真的問過父母,為什麼煙囪里會有難聞的濃煙,為什麼「農民」要穿條紋的衣服,為什麼穿條紋睡衣的老人不見了,沒人告訴他正確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開始了一次「冒險」,遇到了希姆爾。他慶幸又有了新朋友,孰不知他美好的人生就要踏上終點,畫上一個悲慘的句號。
盡管布魯諾出賣過希姆爾一次,但事後兩個純潔的孩子依然和好如初。當希姆爾為了尋找他的父親時,布魯諾毫不猶豫地換上了條紋服,跟希姆爾一起爬進了集中營。在尋找時,他們被發現了。士兵哄騙他們要他們洗澡,這兩個八歲的孩子信以為真。在黑色的毒氣撲面而來時,他們在害怕、在顫抖,但他們兩個人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互相安慰。門外堆滿了那些所謂的條紋睡衣,有布魯諾的,有希姆爾的,有……
他們只有八歲,在這罪惡的地方,讓不懂世事的他們提前離開了人世。臨死前布魯諾睜著那寶石藍般的大眼睛,看上上面,膽怯、迷茫、害怕,讓他與他緊緊相握。可悲的是,直到最後一刻,布魯諾還以為自己只不過是在做一個游戲,最後留下無助的母親和絕望的父親。
看到一半時,我曾想到二三十年後兩人相見重溫舊情的情景,可是我萬萬沒想到一個孩子,在他還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就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我更沒想到的是這殘忍的導演還沒讓這小男孩吃麵包就死了。
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他們不應是戰爭的犧牲品,他們都有一個家。家裡有愛著他們的人,也有他們愛著的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5前幾天,我看了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講的是二戰時期德國男孩布魯諾結識了猶太男孩希姆爾,兩人結成好友,最後悲慘地死去。
最令我感動的鏡頭是看到布魯諾他們被趕到毒氣室時,兩個好朋友手握著手,安詳地笑著。衣著單薄的兩個人還在打著抖,單純地相信一定會過去,令我難忘的還有他們那兩雙充滿童真的、藍色眼睛。看到這里,豆大的淚珠滾動到我的臉頰,我感到了戰爭的殘酷。
「為什麼?」我不停地問,為什麼這一對天真的孩子又成為了納粹扼殺猶太人的又一祭品。扼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德國人對孩子的「洗禮」,讓他們從小心裡充滿憎恨、邪惡,讓多少孩子失去了童真。如果布魯諾長大會成為一個戰爭販子、一個殺人機器,那還不如讓他懷著「童真」死去,保持永遠的天真無邪。戰爭可以扼殺這對好朋友,但扼殺不了純潔的童心和他們那深深的友誼!來吧,手握著手,去到天堂。一個想成為探險家的男孩他有錯嗎?難道懷著純真有錯嗎?不,不,他沒錯,是戰爭的錯!
如果沒有戰爭該多好呀!這對好朋友一起上學、一起分享美食,一起笑著拍球,甚至一起進入夢鄉。如果沒有戰爭,這對純真的孩童就不會死,他們的父母也就不會擔心,不會死亡!他們一定會一直懷著一顆充滿愛的心直到死去。
讓我們反對戰爭、反對殘忍,充滿童心,直到……永遠。
標簽: 觀後感 睡衣 男孩
『叄』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穿條紋衣服的男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死亡,在九歲那年依稀可見。但他們的手未曾松開。那是另一種殘忍。
故事本身就很具有諷刺意味:德國的納粹軍官的兒子成為他們一手創造的悲劇的受害者。
小說的敘述很舒緩,布魯諾看到的一切,經歷的一切,就是這個故事。小說沒有描述奧斯維辛集中營中任何慘烈的一幕,但是卻讓我們在童真的對比中看到了另一種殘忍。
布魯諾的父親本是一個善良的人。故事開始於布魯諾一家從柏林搬到華沙,結束於布魯諾終於快要回到他思念的卻再也回不去的柏林的家。這一切都始於炎首委與父親重任。一個善良的人卻做出了極其殘忍的事,為著荒謬的信仰與榮譽。
布魯諾從不知道牆那邊穿著條紋衣服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只是想在這個新家有人能陪他玩。而牆那邊有很多人,比牆這邊多很多。這不公平。
當他探險收獲一個能陪他說話的朋友希姆爾,他逐漸的不太討厭自己的新家了。他們每天隔著鐵網聊天,兩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本該有著差不多的人生。但是布魯諾從不知道鐵網那邊的殘忍,希姆爾卻遭受著布魯諾父親製造的殘忍,在他也看得到鐵網這邊的幸福時。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好朋友。即使布魯諾因為恐懼背叛了希姆爾讓他遭受毒打。
將要離別那天他們要真正的在一起玩一次:幫希姆爾找爸爸的探險。
在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時,布魯諾緊握希姆爾的雙手……
九歲那年,兩個穿著條文衣服的男孩在「一起出去」。這是另一種殘忍。
《穿條紋衣服的男孩》講述在二戰期間,德國柏林一個名叫布魯諾的9歲男孩,他的父親是一名司令官,因他父親的工作調動,全家搬到了波蘭,住進一幢靠近鐵絲網的房子。布魯諾從自己房間的窗戶里看到了一群穿條紋衣服的人。後來因為父母隱瞞自己對他們的了解,姐姐又不理解他,他自己在「探險」時認識了波蘭男孩希姆爾,希姆爾是猶太人,是在鐵絲網背後的男孩。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布魯諾為了幫希姆爾找失蹤的父親,在鐵絲網背後消失了。
布魯諾和希姆爾後來去了哪兒?他們走進了鐵絲網背後的世界,和其他穿條紋衣服的人一同被處決了。這本書讓我看見了鐵絲網背後的血腥世界:德國士兵看管著猶太人,他們嘻嘻哈哈,還拿著槍嚇唬人;猶太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跪在地上,還有的沖著士兵大喊大叫。大多數人都神情木然,兩眼發直,就像睜著眼睛睡著了一樣。因為他們失去了家園、家人和他們最美好的東西。到了傍晚,士兵們會驅趕著部分猶太人列隊前進,把他們趕進一間大房子里等待處決。
鐵絲網的彼端有著男孩兒的嚮往,可他用自己善良、純真的雙眼,看盡那殘酷的世界;用最美好的想法與友誼對待最殘酷的戰爭。戰爭毀掉了無數人,讓他們失去所有的東西。如果沒有這場戰爭,猶太人就能擁有同胞,德國人也能擁有的同胞;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歐洲大陸就能保持和平;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世界也能和平!
鐵絲網的彼端有著男孩兒的嚮往,也有著他無法了解的血腥黑暗。透過孩子天真的雙眼,我們可以重新審視那段歷史,審視人性本身。當兩個孩子手拉手走向那個未知的空間,他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敘述符號,而是停留在那個歷史瞬間的兩個鮮活生命……
這是二戰期間發生在德國人與猶太人之間與奧斯維辛集中營有關的故事,在那個特定的時期,世界陷入黑暗與邪惡。年僅9歲的孩子,純真善良,不諳時世,最終被無情和黑暗所吞沒,多麼殘酷的現實。
成年人的世界充滿爭斗擄掠,充滿野心貪欲。孩子是無辜的,卻受到那個時期,那段歷史,那個環境的迫害與浸漬。
我們這個世界究竟該將人引向一個什麼樣的方向?我們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叢林法則,生存第一呢?還是教會孩子嚮往美好事物,以便從容構築自己的人生?這是一個很大難題。
我想後者更為重要。一個人的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決定他的人生!有意義的高尚的人生是我們的追求,它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穿條紋衣服的男孩》的書。這本書講的是
1943年夏天,9歲的男孩布魯諾從生活舒適的柏林來到波蘭。他的父親接受了一項重要的新工作,從此成為了一位納粹軍官,環境的巨大改變使布魯諾感到異常煩躁,他的家人還警告他不要訪問一些被稱作「籬笆」另一邊的地方,那裡其實是德國人的集中營。然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經歷了一次「探險」,並結識了「籬笆」那邊的猶太男孩希姆爾。兩個孩子的友情日益漸深。一次,希姆爾帶給布魯諾一件帶條紋的衣服,而天真的布魯諾竟然以為這是睡衣,就這樣,愛好冒險的布魯諾終於混進了「籬笆」那邊想一探究竟,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他和希姆爾被關進一間密封的屋子,在噴灑的毒氣中結束了他的生命。
看了它,我的感觸很深,我深深體會到了納粹的殘暴與這兩個小孩純真的心靈。善良的布魯諾進入「籬笆」,只是為了幫助希姆爾找到他的爸爸,去為此失去了生命。不論戰爭是激烈,現實是多麼的殘酷,孩子們的心都是善良純潔的。因為戰爭讓布魯諾的姐姐變得孤僻,讓母親變得失去理智,讓父親過於繁忙而遺忘了孩子,最重要的是讓那些無辜的猶太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記得有篇文章,講的是德國士兵在和美國士兵打仗時,又一個德國士兵受傷了。美國的一個士兵上前救治,雙方馬上停止了轟打,等美國士兵回到自己的戰壕後,激烈的炮聲,槍聲才響起。這說明什麼?這些人們內心並不想去殺害其他人,這都是戰爭所逼的!
相信任何人都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爭,家家幸福平安。
今天我看完了《穿條紋衣服的男孩》,雖然外面依舊是爆竹聲聲的節日氣氛,但我的心裡卻充滿著悲哀,為一個男孩的命運擔憂。
「奧斯維辛」是我看了這部小說以後才知道的。它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納粹修建的滅絕人性的殺人工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納粹軍官的兒子布魯諾與一個被關在集中營里的男孩希姆爾之間友誼的故事。
九歲的男孩布魯諾跟著爸爸媽媽和姐姐來到了奧斯維辛,因為他的爸爸被調到這里擔任司令。在這里沒有布魯諾的好朋友,他非常寂寞。這里只有看不見盡頭的鐵絲網將他們的房子和周圍隔絕開。鐵絲網那邊有許多穿同樣條紋衣服的人,(那其實是集中營中的囚犯)。布魯諾不知道那些人在那做什麼,大人不讓他過去和那邊的人說話。布魯諾很好奇。
終於有一天他來到鐵絲網邊並且認識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希姆爾。希姆爾是猶太家庭的孩子,他被帶到集中營以後改變了原本幸福平靜的生活,他的眼神里充滿著憂傷。布魯諾說長大了想像他爸爸那樣當士兵,因為那樣很威風。希姆爾的理想是到動物園去工作,因為那裡都是可愛的動物,沒有人欺負他,也不用穿條紋衣服。
這兩個寂寞的男孩就這樣每天隔著鐵絲網聊天,把對方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終於有一天,布魯諾悄悄地穿上條紋衣服,越過鐵絲網,他的手和希姆爾的手緊緊地握著,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讓他們的手鬆開。
故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我被他們真摯的友情所感動。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會怎樣?「因為這里的人會死得很慘」。一想到這,我就非常難過。我多麼希望沒有戰爭,沒有種族歧視,沒有屠殺!戰爭再也不要傷害孩子們了。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希望世界和平,人們都能生活得美好!
我花了整整一個下午讀完它,然後就是就一股沖動要馬上寫讀後感,非這樣不可。
小說的結構不同於一般的小說,它是由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合而成的`,故事之間並沒有按照某種敘述順序排列,看似沒有邏輯關系,卻在內部緊密相連。這大概是作者約翰。伯恩的匠心獨運,試圖模仿一個九歲男孩思維模式,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回憶。但這樣的手法並不影響讀者的理解,相反我們比主人公自己更知道他處在怎樣的世界,怎樣的時代。
主人公布魯諾一個說不清自己父親職業的孩子,他只能說父親很有前途,元首派給他重要的任務,當然他父親總床這非常炫目的軍裝。父親總是要他和姐姐向他一樣敬禮高呼「嗨!希特勒」,沒錯,他出生在納粹家庭。由於「這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他們必須搬到一個叫「out·with」的地方,一個孩子不懂什麼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只是按照近音理解他是「一起出去」。從此布魯諾開始不同往日的生活,他要告別柏林美麗的街道,商店,告別柏林家眾可以不斷發現的新角落和神秘的小洞。以及他的三個摯友。
布魯諾夢想當個探險家,過去他常常能載自己家裡探出點東西,可是「out·ith用武之地」在這里他也找不到朋友。他總是透過房間的窗子看見網牆那邊穿條紋一股的人們,他是個天生的探險家,甚至開始探尋很多秘密,比如那片空地是什麼地方,它不是農場,比如他的父親經常到那邊去,他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來家裡的人都傳軍裝,而沒有穿條紋衣服的等等。於是他會不顧禁令玩「那個」地方跑去,會趴在父親的辦公室門上偷聽他們的談話。斷斷續續的談話,一個小男孩當然聽不懂。他越是覺得要探索清楚。就是這樣的「探險」讓他收獲了一份珍貴的友誼同時捲入無邊的黑暗。
布魯諾度過的數告訴他,探險家載大多數情況下,發現早已存在卻不為人知的事物像美洲大陸,其他時候發現的東西還不如不發現就像櫥櫃里的死老鼠。網牆那邊的朋友希姆爾屬於前者,至於「後者」好心的作者沒有讓他發現,當讀者心知肚明。
希姆爾是個穿條紋衣服的男孩於自己隔著一道網牆的朋友,除此之外他比自己更瘦弱。布魯諾眼中的朋友就是這樣。但在成人的眼中這一堵牆是劃分的是兩個世界,這兩個孩子一個是納粹小孩,一個是猶太小孩。但是它阻擋不了純真的友誼,依稀看到兩個孩子隔著網牆互相欣賞對方的徽章。可笑的大人們賦予這些標志少「含義」啊,孩子完全看不見。直到看完通篇才覺得又更大的諷刺——納粹拚命強調的優等民族沒有讓布魯諾擺脫和希姆爾一樣厄運。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又在某個同年同月同日接受同樣的命運安排。眾生平等,世上本根本沒有優劣民族之分。
終於布魯諾要回柏林了,他要在離開前來個終極探險,他要爬過網牆下的空隙和希姆爾真正玩一次,以前他每提出一次都被希姆爾拒絕,而這次希姆爾也因需要布魯諾幫自己找父親而答應了,要到網牆的這邊就要打扮成這邊的人。是的,他要穿上條紋的衣服扮演「穿條紋衣服的男孩」。這不禁讓他想起每年聖誕和祖母排話劇時,祖母總能找到合適的演出服裝和道具。
看到這里,我突然停下,意識到這可不是聖誕演出,穿戴的不是道具服裝,那有可能是死神的枷鎖——條紋衣服。無努力祈禱希望故事不是按照我的猜想繼續,但是情節不可遏制的發生了,布魯諾爬過網牆,最後的最後布魯諾失去了消息。
故事戛然而止,是的不能繼續。讀者不想看見布魯諾捲入屠殺,我也不想看見布魯諾回到柏林,如果他的生命繼續,當他了解一些黑暗後,他和希姆爾的友誼嗨回純真繼續?事實上,他只要在大一點,長到比他大三歲的姐姐的年齡,他就會了解這些,12歲的格雷特爾告訴弟弟那邊的人叫猶太人,那網牆是防止他們過來的。盡管她未必了解什麼是猶太人。
讓最純潔的東西保留就是停止時間,讓他們一直定格在最美好的9歲。
除了主人公,小說涉及的很多人物如父親,科特勒中尉,姐姐他們曾經都是善良,充滿童趣的人,被納粹弄得殘暴起來。這是心靈上的腐蝕。帕威爾,希姆爾曾經又良好的職業和家庭卻被弄得像囚犯。這寫都是些小細節體現。這是肉體上的折磨。
《穿條紋一衣服的男孩》是給成年看的童話。它不是個復雜的故事,光看了書名就可判斷它的悲劇性,就算老早就猜出結局,即使,心理准備了這么久,讀完後,心理還是堵得慌,像挨了一記悶棍!
其實沒有消息,大概是他們沒死,逃到了沒人找到他們的地方,像希姆爾的父親。
如果不是看了眼結局從而又激起了我的好奇,我想我會開始懷疑我會不會將這本書看完。畢竟童年似乎離我太遙遠了,我無法理解布魯諾為什麼那麼天真,那麼無知,盡管我知道他只是個孩子。
他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富足家庭,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和他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在他眼中,最大的痛苦莫過於離開了柏林的美麗世界而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一起出去」。
但他只是一個孩子,還無法理解這個怪異扭曲的世界。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有些任性,有些固執的善良的孩子。他和她的姐姐不同,他對每個人都充滿了真誠。就像盡管他不能理解瑪麗婭的除了侍從身份外還會有其他的身份,但卻堅定不移的認為她是家庭的一員,不是奴隸,她只是為他們工作而已。
看到他和希姆爾的對話,我心痛了。因為布魯諾的天真無意間傷害了希姆爾。那不是他的錯,因為他對一切都一無所知。但是當看著眼前的這位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卻命運卻完全不同的孩子,小小的希姆爾心裡會是怎樣的一番感受呢?
比起生活在蜜罐中的布魯諾,希姆爾的生活充滿了曲折。原本家庭的生活雖不富裕,但很平靜,一家人很幸福的生活。戰爭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苦難降臨到他們的身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軌跡。
看著他,不由覺得心疼。小小的年紀已經變得像是歷經滄桑的老人。枯瘦,虛弱,呆滯。不知道他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苦難,他的心靈有著如何無法彌補的創傷。天呀,一想到這世上有著無數個「希姆爾」就覺得難過,這個世界上是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的瘋狂。
如果我是希姆爾,很可能我會對布魯諾咆哮。我會告訴他他親愛的父親對鐵絲網那邊的人究竟做了些什麼,我會告訴他他的國家對他們做了些什麼,我會告訴他他們是魔鬼,是惡魔。盡管我知道那不是布魯諾的錯,盡管我知道布魯諾是個善良的孩子。但我希望能夠找出誰來為我所遭遇的一切負責,不管是誰,我只想發泄。
但看著希姆爾,我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羞恥。他從不向布魯諾提起他所經歷的苦難,也會盡力掩飾身上時常出現的青腫傷痕。即使在布魯諾背叛他後他也可以一笑了之寬容諒解。
也許苦難使這個孩子變得平靜,淡定,有著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滄桑。也或許是在殘酷的環境下變得麻木呆滯,不想去說也不願去想。
這個結局實在是太出乎意料,我一直都在想,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個意外,一個巧合,布魯諾的父親間接的殺死了自己的孩子。真是諷刺,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報應吧。
但布魯諾不曾做錯什麼,他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善良的孩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叫布魯諾。他住在德國最繁華的城市——柏林。那裡有來往的人群,林立的咖啡店、水果店、服裝店和他最喜歡的玩具店。他的家算上地下室和天台一共有五層樓。家裡有父親、母親、姐姐和很多僕人。
在一個特別的日子裡,有一個叫作元首的人來到他家作客。於是,他們要搬家了。這是一個多麼壞的消息啊!他要離開那個繁華的柏林,離開那喧鬧的街道和他最喜愛的朋友。他哭過,鬧過,可是毫無用處。所有人都告訴他,他的爸爸受到元首的重用,必將前途無量。他不知道什麼叫作前途無量,他只知道他喜歡這里,不想離開這里。可是,沒有用。他們還是搬家了。
新家在一個很荒涼的地方。沒有街道,沒有朋友,甚至沒有鄰居。從他的窗戶向外面看出去,是數公里的荒地。上面稀稀拉拉地種著幾棵樹。然後,是一個巨大的鋼絲網。鋼絲網裡面密密麻麻都是人。他們都穿著同樣的衣服——條紋衣服。後面有一排建築物。應該是房子。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么矮小的房子。他想,那應該是房子。
家裡沒有人可以陪他玩。只有一個「無葯可救」的姐姐。父親總是穿著筆直的軍裝,接待家裡來來往往的軍人。這些軍人都稱父親作「司令官」。他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司令官,但是那些軍人都對父親畢恭畢敬,這讓他知道,父親是個很值得尊敬的人。母親整天躲在房間裡面,鬱郁寡歡。姐姐只會在房間里擺弄那些不會說話的洋娃娃。
偏偏,他是一個喜歡探險的孩子。雖然家人多次警告,不能靠近那個鋼絲網。但是有一天,他還是准備了一些麵包,趁著家裡人不注意的時候偷溜出去了。他認為,這是一個探險家的氣質。
他漸漸靠近鋼絲網了。鋼絲網的那邊是一大片沙地。在那裡,他看見了一個穿條紋衣服的男孩。男孩很瘦,沒有穿鞋。坐在鋼絲網的旁邊,獃獃地望著天空。他很高興看見了一個和能夠他一起玩的孩子。但是,鋼絲網把他們隔開了。他們只能夠聊天,和透過鋼絲網,用小小的手,把他帶來的食物送給男孩。他不敢和男孩握手,他會以為自己握到的不是一雙手,而是一根枯樹枝。
男孩的名字是希姆爾,來自波蘭,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面。可是,有一天,他們被迫穿上有星星標志的衣服,然後被趕往這里。這個地方的名字叫作「奧斯維辛」。男孩不知道為什麼要搬家。母親被一群士兵帶到另一個地方,他只能夠和父親在一起,和成百上千個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男孩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苦工。當他想問父親的時候。父親卻不見了。或許男孩是知道原因的,因為那些士兵生氣的時候,總會罵他們:「你們這些骯臟的猶太人!」
漸漸地,布魯諾開始習慣這里的生活。他甚至忘記了他在柏林的朋友叫什麼名字。他每天下午都會來到這里,帶上一些從家裡偷來的巧克力或者麵包。於是,一年過去了。
父親和母親的爭吵聲不斷從門外傳來。布魯諾捂上耳朵,想念著那個穿條紋衣服的朋友。有一天,父親告訴他,他們要回柏林了。可是,回去的人,只有母親,姐姐和他。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希姆爾。離別的悲傷籠罩在他們心中。雖然他們總是在一起聊天。可是,他們從來沒有一起玩過。在布魯諾看來,這始終是一個遺憾。
現在,他終於鼓起勇氣,要在回家之前,穿個那個鐵絲網,幫希姆爾找到他的父親,也要跟自己最好的朋友玩耍。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樣,來到了鋼絲網的這邊。他穿上希姆爾准備好的條紋衫,從鋼絲網下部的小洞那裡,艱難的穿了過去。鋼絲網甚至刮傷了他的皮膚。他給我希姆爾一個大大的擁抱。他穿著發臭的衣服,在奧斯維辛裡面進行著他驚心膽戰的冒險。他不怕,帶著探險家的氣質。他看到了幾十個人住在一個臭氣熏天的小房子裡面,臉色蒼白的人在士兵的鞭打下干著苦力,幾十個人搶著一塊麵包……沒有找到任何關於男孩父親的線索。但是,布魯諾迫不及待地想離開這里,因為已經很晚了,家裡人會等他吃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不想再呆在這里。雖然還沒有找到希姆爾的父親,他感到很抱歉。但是,他感覺這里的一切,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范圍。希姆爾點了點頭,准備跟自己唯一的朋友告別。
就在是個時候,士兵們抽打著一群人,要求他們列隊。當然,布魯諾和希姆爾也在這裡面。他們被趕進了一間十分小的房子裡面。就像他自己的房間擠了上百個人一樣。突然,房間的門被關上了。眼前一片黑暗。房間外面的人不知道大聲在說著什麼。房間裡面的人都默不作聲,彷彿在等待世界末日的來臨。希姆爾給布魯諾傳遞了一個絕望的眼神。布魯諾好像突然間明白了什麼,輕輕地說:「很高興能夠認識你,我的朋友。」他們手握著手,閉上眼睛。於是,屬於這些人的世界末日到了……
布魯諾不見了。處於盛怒狀態的父親,找遍了鋼絲網的這邊。最後,他在鋼絲網的這邊,找到了布魯諾的衣服和靴子。一年之後,他又來到這里,發現了破損的鋼絲網。
我只是復述了這本書的故事。不能盡善盡美,但是,我還是很想把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全書以一個九歲孩子的視角,看透了生與死。用最純真的眼神,看盡這個骯臟的世界。全書沒有對奧斯維辛的任何評論,沒有發泄任何不滿的情緒。同樣搬家的兩個小孩,一個在鋼絲網這這邊,一個在鋼絲網的那邊。一個是擁有日爾曼民族的「高貴」血統,一個是猶太人。機緣巧合,他們走到了一起。布魯諾的純真,與希姆爾的悲痛。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人看了心酸,看了心寒。
我不是想抨擊過去的德國。我是在為今天依舊存在的種族歧視感到嘆息。
我們同樣都是人,何必要自相殘殺呢?人是最殘酷的動物。我們聲稱要維護生態平衡。有時不惜殘害其他生物來保護自己。殊不知,人類之間的互相傷害才是最大的。人類同住一個地球,享用共同的資源。總有一天,我們共存亡。我始終弄不明白,種族歧視是為了什麼?是從哪裡產生的。我只知道,我們都是人,是平等的個體。即使你再怎麼不喜歡一個人,你都必須要具有作為人的品質,保持一個向善的心。你可以討厭一個人,你可以不跟他打交道,但是,請你善良地對待他,不要傷害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低賤的民族,我們同住一起,共同享受世界賜予我們生活的權利。種族歧視帶給全人類的傷害是巨大的。鏟除種族歧視和仇外心理,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肆』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給了我們什麼人生感悟
關於猶太人,關於納粹,關於反戰,換成8歲小男孩的視角,透著藍眼睛的心碎…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扭曲,家庭在社會之下的變形,媽媽對孩子溫柔的愛,友情的純澈,孩子內心的美好和純凈…都隨著一把火化為黑煙。孩子們不知道穿上那件「睡衣」的人,都變成了什麼,直到最後一刻,握著手的兩個孩子,就像戰爭中的雙方,走向了玉石俱焚。痛苦是為了銘刻平凡。
三:戰爭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記得當時布魯諾問施穆爾「集中營里的睡衣好拿嗎」施穆爾告訴他上千套這樣的衣服沒人拿,與結尾最後一個長鏡頭--布魯諾他們脫下來的睡衣有的掛著,有的扔在地上,形成相呼應。原來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條紋睡衣。
戰爭是為了緬懷和平,仇恨是為了紀念愛只有回頭看歷史,河流上的波光才更加刺眼。大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我們看。在戰爭面前,似乎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才能夠對抗戰爭。
『伍』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這幾天,《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電影片段一直在我腦海里閃。
我不得不佩服猶太人母親,即使作為俘虜,那個從未在片中出現的母親,依然教會了孩子什麼叫寬容。沒有記恨的人生,才是給自己最大的幸福。
那些無辜的人,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試驗品,然而,他們仍是寬容的。那個猶太老頭,他們的善良,為何會得到如此結局?
民族之間的仇恨,不是隻字片語能以偏概全的,只是現在的我們,不是更應該惜福嗎?
比起那個男孩所經歷的,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埋怨現在的人生?如果有不滿現狀的,也應該是抱著積極的心態向上爭取,不是嗎?
90後的我,努力獨立,但獨立並不代表我不愛我的父母。
曾不止一人問我,難道你沒有向你父母伸手要錢了嗎?以前,我真的沒有底氣這么說,但是我現在很肯定的說,我已經可以完全靠自己了,即使處於前期的我很是窘迫加痛苦。
我的工作是自己找的,沒有靠父母;面對父母的好意,我只能說,雖是捷徑,但魚非漁,我另可受些挫折,因為我知道,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我避風的家,即使沒有李剛當爹,也沒有會做切糕的娘,但是這么溫馨的家,我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已經很幸運了,我一直這么對自己說。有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有兩個把我當自家人的閨蜜,比起很多人,我已是很幸運的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質朴的文字呈現了過去歷史上這一段黑暗的歷史過程,沒有道德上的批判,僅有兩個孩子的真誠對話與友情,以童書的方式完滿了一段殘酷的歷史。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如此越是讓人痛苦得難以遏制。
布魯諾的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奉命作為司令官接管一處猶太集中營。於是舉家搬遷到了離集中營不遠的郊區居住。在此他發現離家不遠處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裡的人全部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布魯諾很快就厭倦了小小的庭院並發現了一條秘密通道,它通向原野,卻被猶太集中營的鐵絲網壟斷。在鐵網的另一端,他遇到同樣是8歲的男孩什姆兒,一個猶太人,穿著藍色條紋的睡衣。
起初布魯諾以為藍色條紋的睡衣是用以游戲的服裝,他對鐵網里的世界好奇,對什姆兒感到好奇,他天天來到這個鐵網跟前與他的朋友會面,有時帶著美味的食物,有時帶著心愛的足球。他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好朋友。
而日常平靜的生活是虛假的,年輕英俊的副官,會突然對猶太人大發雷霆,和藹可親的父親,制定了屠殺猶太人的毒氣計劃,曾經被布魯諾認為是樂園的農場,只是一網之隔的人間地獄——甚至不屬於人間。那個曾經是醫生的剝土豆的猶太老人,最後死在士兵的拳打腳踢之下,只是因為打撒了酒。美麗的媽媽面對丈夫如怪物般殘忍的時候,那樣痛苦和歇斯底里的叫喊,她知道那是罪惡。
布魯諾並不知曉這黑暗的一面,他以為他的父親有善待這些猶太人。他為了幫助什姆兒尋找爺爺而換上了條紋睡衣溜進了地獄,正是一個雷雨天氣,一群猶太人,包括布魯諾和什姆兒,被驅趕到了一處房間,被命令脫光了衣服,這時,有人樂觀的說,別擔心,只是洗洗澡而已。布魯諾也單純地認為,這是避雨。然而再也沒有人從那個房間走出來。布魯諾的父母終於發現了秘道,循跡找到了集中營,父親看到的是毒氣室作業的結束,發出一聲絕望地呼喚,母親在外面撕心裂肺地痛哭起來……
當兩個男孩握緊彼此的手,安然待在毒氣室的時候,我的心中暗暗流動著感動和傷懷。他們面對整個世界的單純和外面的黑暗殘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圍牆鐵絲外的媽媽和姐姐跪在地上哭,司令官父親無能為力地呆滯著。毒氣室里永遠消失了單純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們。
我突然意識到和平是多美麗的一個字眼,原本世界就應該如兩個男孩間的友誼那麼簡單。不論是文化差異還是種族隔閡,都阻止不了人們交流和進步。但當戰爭的槍口指向無辜的人們時,不論是怎樣的血統還是多麼被推崇的種族崇拜都比不過那一件條紋睡衣,結果都是鮮血淋漓。它將毫不留情地阻隔人類交流、進步,人性在他面前不堪一擊!
和平,多麼美好的字眼,更夠給天底下所有渴望幸福或正在享受幸福的人以福澤。希望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經歷能帶予我們對和平的渴望以及追求,種族、宗教的差異不再引起戰爭與屠殺、硝煙與血腥。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靈魂能夠得到救贖。
看完這場深入人心的電影,我心裡感慨萬千。這殘酷的歷史,讓人感到既憤慨又無奈。
這是一個動盪的年代。由希特勒這個千古罪人統治的年代。這些罪人說滅掉猶太人是為了世界更加美好,說殺掉猶太人是因為猶太人殺死了耶穌,他們卻忘了耶穌也是猶太人。他們不過就是嫉妒猶太人的聰明,說他們太精明。他們說的是美麗的言辭,乾的卻是醜陋的勾當。
這個本不應該出生的不幸兒是希特勒的兒子。這天真的小男孩還堅貞不移地認為他父親是個好人,是真的如他所說的滅掉猶太人是為了世界更加美好,真的如影片里頭說的猶太人營地里十分快樂。還算好,他幸虧還喜歡探險,還能找到所謂的“農場”,遇到善良的猶太人,與他結成了朋友。同樣的年齡,同樣的歲數,鐵絲網里頭的猶太人孩子卻沒有了本應該有的天真。鐵絲網外頭的天真男孩甚至還倒羨慕起裡面苦命的猶太人來了,是那個影片騙了他,是裡面那和諧的畫面騙了他,是他爸爸害了他,是他的天真害了他。啊,當天空鋪滿了烏雲的那一刻,當他帶著鐵鍬來到鐵絲網目前的那一刻,當他挖通地道爬過去的那一刻,當他隨著擁擠的人群一步一步地靠近那個可怕的大煙囪的時刻,他還不知道自己走向的是死亡之路。兩個小夥伴手拉著手走進大門,沒想到這一進去,便再也沒有出來。
『陸』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直喜歡看有關二戰的電影,特別喜歡看打德軍的二戰片,說不出理由的喜歡,幾乎我看過的每一部這種類型的電影,都沒有讓我失望。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八歲男孩布魯諾視角去看戰爭,簡而言之,這是個很好的故事,是個會讓人痛心、催淚的故事。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和視覺。看完影片,一股惡寒爬上心頭,讓人壓抑的難受,令人窒息。八歲男主布魯諾母親的憐憫和兩個小孩子純潔的友情(兩位小演員演得非常棒),小孩子的天真與納粹軍官兇殘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部影片都沒有直接去拍攝戰爭,卻更能讓人體會到納粹軍官的殺人不眨眼的血腥和兇殘,更加震撼人心。
為了不劇透,我只寫一點有關父母教育孩子的觀後感。
在一個人的童年,父母教育孩子,盡力去保護孩子的童真,少一點理性,這點是對的。為了保護這份童真,父母甚至是用了欺騙和虛假的手段,如電影里的男主角的父母,把猶太人的集中營說成農場,為了納粹的政治宣傳需要,拍的集中營里幸福生活的模樣,被八歲的男主好奇偷看了,八歲的男主真的相信了他父親是在為了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快樂生活而努力工作……給自己的孩子人為營造在一個健康快樂的環境,也許真的沒有錯,讓自己的孩子的童年遠離殘酷的現實,把現實虛構成美好,很多二戰電影都這樣拍的,而且都拍得很棒!然而……
一個是戰爭中的童真,另一個是童真眼裡的戰爭。
真相和理性,應該從幾歲開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值得復習的電影。
無論你之前是什麼人,換上條紋睡衣,人與人就沒有區別了。這場戰爭猶太人是悲劇的主角,而戰爭的殘酷,對於普通德國百姓,依然是悲劇的人生。
看完電影,更加珍惜和平!
這是一部描寫戰爭的電影。影片一開頭,醒目的希特勒標志和一大批軍官氣勢洶洶的押著猶太人,迅速與小主人公布魯諾把自己當做飛機,快樂的跑回家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我知道,殘酷的戰爭會奪去孩子的快樂。
因布魯諾爸爸的原因,全家搬到鄉下,在那裡,布魯諾沒有同齡朋友,只得自己找樂子:下棋,造鞦韆……一個偶然的機會,布魯諾認識了一個猶太人——希姆爾,並和他成為了朋友,幾乎天天都要去營地找他,給他帶吃的,玩的。有一次布魯諾給希姆爾吃的,配一個士兵發現了,布魯諾卻說是希姆爾自己吃的,結果希姆爾被士兵懲罰了。因為這個關系,布魯諾在與希姆爾告別的時候,他突然下了個決心:要幫希姆爾把失蹤三天的爸爸找回來。正當布魯諾鑽過圍牆時,天空烏雲密布,接著就是一陣悶雷,不言而喻,最可怕的事情要降臨了。兩人正四處尋找時,被眾人擠進了毒氣室,在哪兒,布魯諾和希姆爾緊緊地握著對方的手,他們不知道接下去將要發生什麼,他們以為雨停了,就可以回家了。然而,抬起頭時,一股黑色的毒氣正彌漫下來……
震撼人心的結局像一劑充滿猛葯的針筒狠狠的刺痛了我心靈的最後一道防線。
猶太人是無辜的,孩子更是無辜的,我們總是在說戰爭是在毀滅人性,戰爭的結局只能是鮮血淋漓,然而,戰爭總是像瘟神一樣揮之不去,到底還有多少人在戰爭中妻離子散流離失所,數不清。
戰爭,你有永遠結束的那一天嗎?不是過個幾十年再爆發,而是,永遠永遠……
我看著這 篇電影,就彷彿來到這位男孩身邊,與他同生共死。
這 篇電影就是講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魯諾的小男孩是一位德國人,它的爸爸是一位軍官。有一次,他爸爸升職了,被派到鄉下去管理猶太人。於是,布魯諾只好離開了他心愛的夥伴,跟隨爸爸來到鄉下,但是在那裡沒有夥伴,他的媽媽只讓他在院子里玩,布魯諾很喜愛探險,經常院子探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一位正在修車的軍官,向他要一個輪胎做鞦韆,他跟著一名穿條紋睡衣的猶太人,來到後花園的儲藏室里拿到了一個輪胎,並且發現只用爬出窗戶,就可來到一片樹林。這片樹林正是布魯諾探險的好地方。可僅有八歲的布魯諾怎麼會知道,穿過這片樹林就是猶太人的集中營。他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進了樹林,穿過小溪,看到了猶太人的集中營。正巧一位叫薩廖爾的男孩坐在那。不久就成了朋友,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對方。後來,布魯諾知道了薩廖爾的爸爸已經失蹤三天了,希望布魯諾幫忙來找。
第二天,布魯諾也穿著條紋睡衣進了集中營。布魯諾與薩廖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堪稱集中營的地方,竟是一座「殺人工廠」煙囪里的黑煙卻是毒氣。後來,布魯諾的爸爸命令把猶太人關在一間屋子裡,往裡面放毒氣,他和猶太人都死在這間屋子裡。八歲的布魯諾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兇手竟是自己的爸爸。這位布魯諾的爸爸是多麼無情、冷酷,布魯諾的死應該就是對他爸爸的報復。戰爭是多麼可怕,不僅摧毀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還讓那麼多的孩子無家可歸,甚至失去生命,請杜絕戰爭!遠離戰爭!
『柒』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評如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在以兒童的視角反映歷史慘劇的同時更透露出人性的光輝,那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姐弟間親情的愛,是小朋友間純真的友誼,是彼此間的關懷與溫暖。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電影的結局恰恰證明了這一點,毒氣房外的長鏡頭以及慢慢變成黑白的場景已然昭示了結局。
電影整體給人的情感由輕松變為沉重,絕望像烏雲籠罩著,卻等不到一陣吹散它的風,以及一束陽光的普照。
劇情簡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Jack Scanlon飾)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捌』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怎麼寫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現實的殘酷就越是讓人心血尤滴 。
劇情簡介
1940年的柏林,八歲的小男孩布魯諾和同學在外面玩耍後回到家裡,發現家裡正忙得不可開交。原來身為納粹軍官的父親被升職將要調遣,母親正在准備一次聚會。只不過布魯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父親的新職務是在波蘭的納粹集中營,全家都要搬過去,這樣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家和夥伴們。
『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有人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有人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但從來沒有人說過二戰是一個好的時代。如果說二戰是先走進一片黑暗,《鋼琴家》《美麗人生》則帶你走過這片黑暗,迎接黎明充滿希望,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則帶你迷失在黑暗裡,將美好的東西撕裂。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一個納粹家庭的天真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段慘絕人寰的歷史,選取兩個孩童之間的純潔友誼,將殘酷最大化,讓人不敢再去看第二遍。
在電影的第29秒處出現了約翰貝傑曼說過的一句話:「在生命的黑暗滋生蔓延之前,用以丈量孩提時代的是我們的所聽所聞所見。」
與其他戰爭片不一樣,整部電影沒有令人心驚肉跳的情節、沒有炮火連天的戰場、沒有遍地屍體的畫面,展現給觀眾的是藍藍的天空、美麗的母親、幸福的家庭,以及孩童之間純潔的友誼,這部電影擁有講述孩童美好時代的所有要素。
而事實上,它又有著一部殘酷歷史影片所具備的細節:濃煙滾滾在上空、士兵的呵斥聲、狼狗的叫聲。
影片從孩童的視角來看待這場悲劇,一切事情彷彿都映在他那深藍色的瞳孔中。姐姐在被家庭教師洗腦性地灌輸法西斯思想後逐漸淪落的悲劇,母親無法接受這一切日日流淚,使故事的悲劇性氣氛逐漸呈現。
大鐵門內緊握的雙手、大鐵門外散落一地的睡衣、滂沱的大雨,似乎在與時間賽跑的士兵牽著狼狗狂奔而來,終是晚來一步,即使身為軍官的父親也難逃悲劇,讓自己的孩子迷失在黑森林淪為陪葬品。
而小布魯諾和施穆爾的悲劇,大概在故事的開頭就已註定,稚嫩的眼神中總是藏著焦慮,周圍所有的隱瞞幫他們屏蔽了醜陋,讓他們只看到彼此之間的真誠與美好,甚至在踏進深淵的最後一刻,仍以為自己在洗澡。
時代終會過去,但有人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永遠留在了那片黑暗裡,即使什麼都沒有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