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元朝服飾女裝介紹

元朝服飾女裝介紹

發布時間:2023-02-11 09:41:37

Ⅰ 元朝古代人妝容服裝特點

元朝女子蒙古族宮廷多以暗紅色著妝,仍十分簡潔。而元民間女子盛行素顏風潮,整體妝容隨意。
元朝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其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其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先後消滅金國、西夏、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完全統一中國,結束了自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

Ⅱ 元朝服飾特點 元朝服飾類別匯總

元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他們的服飾當然會帶有少數民族的特色。那麼元朝的服飾在整體上有什麼特點?從資料中我們得知元朝之賜服,做工精巧,用料講究(錦袍),裝飾昂貴。接下一起看元朝其他階層服飾的特點。

元朝官服的特點

元朝 *** 規定承襲前代的,如冕服、公服、儀衛服色、器皿、帳幕車輿、鞍轡等等,都有嚴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時規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見當怯薛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元史・輿服志一)。

在宮廷之內,由於各個侍者、衛士以及一般小吏的工種不同,所以其衣冠服飾也有所不同

。例如,挈壺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學士帽,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

酒人,凡六十人,主酒國語曰答剌赤。冠唐帽,服同司香。護尉四十人,以質子在宿衛者攝之。質子,國語曰睹魯花。冠交角襆頭,紫梅花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白錦汗胯,帶弓矢,佩刀,執骨朵,分立東西宇下。

警蹕三人,以控鶴衛士為之。冠交角襆頭,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捧立於露階。每乘輿出入,則鳴其鞭以警眾。凡朝會,則以近侍重臣攝之。

服白帽,白衲襖,行g,履襪,或服其品之公服,恭事則侍立

。每案四人,前二人冠縷金額交角襆頭,緋錦寶相花窄袖襖,塗金束帶,行g,鞋襪;後二人冠服同前,惟襖色青。圉人十人,國語曰阿塔赤。冠唐巾,紫羅窄袖衫,青錦緣白錦汗胯,銅束帶,烏靴。知班,冠展角襆頭,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

元朝官服也有級別。

如,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樓上,服視六品,候時,北面而雞唱;一人立樓下,服視八品,候時,捧牙牌趨丹墀跪報。承奉班都知、舍人,借四品服。據《元史・百官志》及《元史・輿服志》記載,元代的品服規制是:一至五品官著紫袍,六至七品官著緋袍,八至九品官著綠袍。

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

。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男服服飾: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元朝留辮束發

Ⅲ 元代男子服裝和女子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元代男子服裝,以長袍為主,仍採用唐宋式樣,較遼服大。官服用龍蟒緞衣,以龍爪分等級。

元代婦女服飾,也以袍服為主,上下一致,南北相同。左衽為多,袖口較緊窄。袍服裡面一律穿套褲,兩只褲腿單獨分開,上端各釘一條帶子,穿時系在腰上。山東鄒縣李裕庵墓出土的服飾中就有這種實物。

Ⅳ 元朝女子服飾:元朝貴族和平民女子的服飾都有哪些區別

元代由蒙古人佔領,所以元代的服飾比較特別。蒙古人一般情況都把額頭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地方弄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下馬。

元代平民婦女身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服飾經常會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是存在的。

Ⅳ 元朝服飾有什麼特點

元代是中國 歷史 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那麼元朝服飾有什麼特點?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元朝服飾的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元朝服飾的特點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汗國,滅西夏、金之後,其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 手工 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種,夏服有15種。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元朝服飾的結構
“質孫服”服用面很廣,大臣在內宮大宴中可以穿著,樂工和衛士也同樣服用,這種服式上、下級的區別體現在質地粗細的不同上。天子的有十五個等級(以質分級層次),每級所用的原料和選色完全統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體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天子夏服也有十五等級,與冬裝類同。百官的冬服有九個等級,夏季有十四個等級,同樣也是以質地和色澤區分。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種有里有面的較馬褂稍長的皮衣,元代蒙人稱之為“襻子答忽”。“比甲”則是便於騎射的衣裳,無領無袖,前短後長,以襻相連的便服。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隨漢族習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婦女也有這種習俗(稱為襦裙半臂)。

元朝的官服首先講究顏色,是清一色的,所以叫“一色服”。在元代,質孫衣初為皇帝專用,後成百官、侍衛禮服。《元史·輿服志一》:“質孫,漢言一色服也,內庭大宴則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無定製.凡勛戚大臣近侍,賜則服之。”在吸收漢族服制的同時,詳盡制訂等同國法的朝儀服色,從至元八年八月慶賀天壽聖節開始正式使用,“粲然其有章,秩然其有序.”冠服車輿“大抵參酌古今,隨時損益,兼存國制,用備儀文。”自隋唐始,黃色與帝王服飾相關聯,據《舊唐書·輿服志》載“禁士庶小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元代曾明令“庶人不得服赭黃”(《元史 輿服志》)。看來,元朝蒙古皇帝也經常穿黃色御服,但並不是天天穿黃色。所謂“一色服”,指的是一次赴宴穿一種顏色的服裝,皇帝和百官有13種顏色的服飾。
元朝服飾類別
元朝皇帝所賜官服共有13套色種,每次參加國宴或大型國事活動,大家要穿一種顏色。賜服除13種顏色衣外,另加一羚羊皮帶(金帶),上飾金銀絲甚奇,價值亦巨,又受有名曰不里阿耳之駝皮靴一雙。靴上綉以銀絲,頗為工巧。總之,元朝之賜服,做工精巧,用料講究(錦袍),裝飾昂貴。但是,我們必須要弄清楚:元朝的官服並非每年賜服13次,而是一次性的。“非言每年更新,蓋其衣有服至10年內外者也。”

元朝政府規定承襲前代的,如冕服、公服、儀衛服色、器皿、帳幕車輿、鞍轡等等,都有嚴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時規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見當怯薛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元史·輿服志一)。

在宮廷之內,由於各個侍者、衛士以及一般小吏的工種不同,所以其衣冠服飾也有所不同。例如,挈壺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學士帽,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酒人,凡六十人,主酒國語曰答剌赤。冠唐帽,服同司香。護尉四十人,以質子在宿衛者攝之。質子,國語曰睹魯花。冠交角襆頭,紫梅花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白錦汗胯,帶弓矢,佩刀,執骨朵,分立東西宇下。警蹕三人,以控鶴衛士為之。冠交角襆頭,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捧立於露階。每乘輿出入,則鳴其鞭以警眾。凡朝會,則以近侍重臣攝之。服白帽,白衲襖,行縢,履襪,或服其品之公服,恭事則侍立。每案四人,前二人冠縷金額交角襆頭,緋錦寶相花窄袖襖,塗金束帶,行縢,鞋襪;後二人冠服同前,惟襖色青。圉人十人,國語曰阿塔赤。冠唐巾,紫羅窄袖衫,青錦緣白錦汗胯,銅束帶,烏靴。知班,冠展角襆頭,服紫羅窄袖衫,塗金束帶,烏靴。

黃麾仗凡四百四十有八人。他們的冠服又不一樣,分別為冠展角襆頭,服緋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烏靴;冠武弁,服同前執蓋者;次三列,執黃麾幡十人,武弁,青絁生色寶相花袍,青勒帛,烏靴。執絳引幡十人,武弁,緋絁生色寶相花袍,緋勒帛,烏靴。執信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黃。執傳教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白。執告止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紫。次四列以下,執葆蓋四十人,武弁,服緋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烏靴。執儀鍠斧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黃。執小戟蛟龍掌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青。左列亦如之。皆以北為上。押仗四人,行視仗內而檢校之,冠服同警蹕者。

旗仗執護引屏,凡五百二十有八人,分左右以列。左前列,建 天下 太平旗第一,牙門旗第二,每旗執者一人,護者四人,皆五色緋巾,五色絁生色寶相花袍,勒帛,雲頭靴,執人佩劍,護人加弓矢;後屏五人,執槊,朱兜鍪,朱甲,雲頭靴。

元朝官服也有級別。如,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樓上,服視六品,候時,北面而雞唱;一人立樓下,服視八品,候時,捧牙牌趨丹墀跪報。承奉班都知、舍人,借四品服。據《元史·百官志》及《元史·輿服志》記載,元代的品服規制是:一至五品官著紫袍,六至七品官著緋袍,八至九品官著綠袍。

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 舞蹈 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男服服飾:

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元朝留辮束發

Ⅵ 元朝服飾的特點

元朝服飾的特點:

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直到1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

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元朝皇帝所賜官服共有13套色種,每次參加國宴或大型國事活動,大家要穿一種顏色賜服除13種顏色衣外,另加一羚羊皮帶(金帶),上飾金銀絲甚奇,價值亦巨,又受有名曰不里阿耳之駝皮靴一雙。靴上綉以銀絲,頗為工巧。

總之,元朝之賜服,做工精巧,用料講究(錦袍),裝飾昂貴。但是,我們必須要弄清楚:元朝的官服並非每年賜服13次,而是一次性的。

元朝政府規定承襲前代的,如冕服、公服、儀衛服色、器皿、帳幕車輿、鞍轡等等,都有嚴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時規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見當怯薛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

(6)元朝服飾女裝介紹擴展閱讀

元朝服飾的種類:

1、腰線袍

腰線袍是一種常見的元代蒙古袍,帶有很強的草原風格。腰線袍其特點是交領窄袖,上衣和下裳縫在一起,下裳打有很多細密的褶子,而腰部則有很多細密的橫向褶子,因此得名腰線袍。腰線袍這種衣服一般都是便服,用於狩獵等活動。

2、海青衣

此外,蒙古人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服裝,元朝人們直接把袖子背在身後,這種衣服叫海青衣,最大特點就是袖子在袖根處開了兩個口。草原氣候早晚溫差大,氣溫高的時候就可以把手從口子里伸出來,把袖子扣到後背的紐扣上。

Ⅶ 26-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六)遼、金、西夏、元朝服裝(6)

1)貴族女裝

元朝貴族婦女以長袍為主, 皇後、貴妃 袍服為 長拖裾 ,需要侍女提裙擺才能行走。

其他貴族婦女 袍服特點是 左衽、交領 ,袍身寬肥、袍長曳地。

用大紅織金袍者多,冬季喜穿貂皮袍。貴族與宮女多穿 紅色靴 。身份較高的婦女,頭戴顧姑冠,頭飾華麗。

薩都刺《王孫曲》中「 衣裳光彩照暮春,紅靴著地輕無塵 」,是對元時貴婦人衣著打扮的真實描寫

2)顧姑冠(罟罟冠)

顧姑亦寫作 「姑姑」「罟罟」 。顧姑冠是元朝貴族婦女所戴的一種高而奇特的頭冠。

這種冠是用樺樹皮或竹子、鐵絲之類的材料作為骨架,從頭頂向上 高50~100厘米 ,其頂端擴大成平頂帽形;外面以紅絹、羅、金錦或毛氈包裱,綴以珠翠為裝飾。

《長春真人西遊記》:「婦人冠以樺皮,高二尺許,往往以皂褐籠之。富者以紅綃, 其末如鵝鴨 , 名曰'故故』 ,大忌人觸,出入廬帳須低回。」

3)發式

蒙古族婦女喜歡 留長辮 ,並且在辮子上做裝飾。 未出嫁時 梳兩根或幾根,在發辮上用綢緞絹做成長穗,掛附金圈、銀圈、銅片、碧玉、珊瑚等。富家女佩戴珠寶、金銀製作的耳環、手鐲、戒指和項鏈。

4)比肩、比甲

元朝男女皆穿比肩、比甲。

比肩半袖 , 比甲無袖 ,都是無領、對襟、兩側開衩、長至膝下。

比肩、比甲穿在衫、襖之外。

所穿的比甲與衫、襖、裙相配合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女子比甲多綉花紋。

5)雲肩

雲肩也叫 披肩 ,是女子披在肩上的裝飾物。

貴婦、舞人、宮女的雲肩以彩錦綉制而成,可剪裁作蓮花形或結線為瓔珞狀,常用四方雲紋裝飾,製作精美。雲肩也是百姓女子常用的服飾。

《元史·輿服志》中記載:「雲肩,制如四垂雲,青緣,黃羅五色,依金為之。」

《元宮詞》中也有「 金綉雲肩翠玉纓 」的描述。

6)女子民服

蒙古族婦女喜穿一種叫「 團衫 」的長袍,領口、袖口、胸襟、下擺有刺綉圖案,穿袍時用彩色的綢料系在腰部。

百姓袍服 禁止用龍鳳紋樣 , 禁用金彩 。

除袍服外,還穿對襟短衫、比肩和比甲,裡面也穿長褲。對襟短衫的形制是直領對襟、半袖、短至腰部,穿在窄袖長袍外面。足上多穿皮靴、氈靴。

7)女子鞋履

蒙古族女子喜歡軟皮靴,冬季穿皮靴、氈靴,氈靴底子用皮子縫制,足穿毛氈襪。

元朝末年開始出現了鞋頭高聳、鞋底扁厚的女式布鞋、帛鞋,以麻棉、絲、綾、綢、錦等織物縫制而成。

(摘抄自書籍《中國服裝簡史》王鳴 著)

Ⅷ 元朝貴族和平民女子服飾有何區別

元代婦女服裝分貴族和平民兩種衣。貴族多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多為寬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這種袍式肩部裝飾十分華美。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雲錦、茸類及毛氈織物,顏色多為紅色。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這種冠是用樺樹皮或竹子、鐵絲之類的材料作骨架從頭頂伸出一個高近1米的柱子,柱子頂端擴大成平頂帽形,然後加飾翠華、珍珠,地位高的還在冠頂插野雞毛使之飛舞飄動,很有生氣。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袖身很大但袖口收窄,衣長拖地。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這種寬袍一般用織金錦、絲絨或毛織品製成。流行胭脂紅、雞冠紫、泥金等艷麗的顏色,漢人也稱團衫或大衣。他一反馬上民族緊身窄衣的風格,體現了漢族文化隊蒙古族服飾的影響。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

與元朝服飾女裝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克叔叔童裝哪裡產的 瀏覽:630
結婚後有必要穿情趣睡衣嗎 瀏覽:252
和平精英紅色旗袍 瀏覽:754
針織冬裝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321
適合風衣的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486
女裝庫存摺扣批發 瀏覽:752
黑褲子磨損變白怎麼辦 瀏覽:688
長春校服門在線觀看 瀏覽:577
丹陽蕾絲襯衫牛仔批發市場 瀏覽:422
三彩女裝是品牌嗎 瀏覽:583
銹紅色外套搭配什麼顏色內打 瀏覽:191
首爾哪裡童裝多 瀏覽:24
揭陽東山溝口童裝招聘 瀏覽:471
米可童裝吧 瀏覽:322
童裝擺地攤在什麼地方好賣 瀏覽:594
abc童裝鋪貨 瀏覽:99
校服讓倆人青春感爆棚 瀏覽:329
白色褲子沾了鐵銹怎麼辦 瀏覽:912
這些褲子是誰的怎麼翻譯成英文 瀏覽:193
地獄火的帽子是怎樣的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