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正風和昭和風的區別
區別如下:昭和風偏少女感鋒陵;大正風偏成熟大氣。
昭和風是一種展現女性大膽的風格。偏保守、少女感較強,而且還需要較多的配飾來修飾。
大正風格源於日本,其風格鎮激以大正時期的穿著風格為基礎,主要體現的是銀旅戚女性的端莊與成熟。
Ⅱ 日本和服800年,從古典到華麗,大正、昭和、平成各個時間的經典
說起「JK制服」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青春洋溢的日本女高中生,那麼說到「和服」你首先想到的是經典的大河劇,還是漫步在京都街頭的藝伎小姐姐們呢?
女士和服因其 色彩華麗、花樣繁多 而廣受日本國內外的好評,和服也逐漸成為了日本女性的一種象徵。
許多女性遊客到日本 旅遊 時,都會挑選、試穿和服,體驗一把端莊秀麗的 「大和撫子」 的感覺 。試穿和服也漸漸成為了一種 體驗日本傳統文化的方式 。
還記得那個火遍全網,美到中國的和服廣告嗎?日本新生代女星濱邊美波在廣告中就試穿了從 明治到令和 5個時代的和服。
配合著當時的妝容和發型,是不是每一身造型都美到了心裡。而真正 歷史 上的和服花樣則更加的豐富多彩。
由東京國立博物館主催的「和服綜合文化特別展」將會一次性展出 300多套 從日本鐮倉時代開始到現代各個時期的和服。一次性體會到更原始更自然的 日本文化變遷史 。
為了這次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可是下了血本,不僅從其他地區各個博物館借來了壓箱底的珍藏,甚至將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篤姬 等 歷史 人物曾經穿過的「國寶」也一並展示了出來。
安土桃山時代
古代也有流行趨勢。在安土時代,將衣物全身分成4個部分就是當時的潮流設計,稱為 「四替」 。
流行的花紋也多以自然之物為主
梅花代表春
紫藤代表夏
紅葉代表秋
雪持竹代表冬
即使是代表大地土壤的茶色
也會搭配上黃綠色植物和花朵點綴
金線刺綉
使整件作品不會寡淡暗沉
江戶時代
由於江戶幕府禁止平民鋪張奢侈,於是產生了 崇尚洗煉、簡朴 的美學風格。花紋也從植物增加到 鴛鴦、仙鶴 等寓意吉祥的 鳥類 。袖子的形態也更為多樣。
·小袖
·小袖
花紋不再是單純的植物
鴛鴦、仙鶴等寓意吉祥的鳥類也稱為流行
袖子形態也開始多變
·小袖
貴族府中的假山、足台等擺件裝飾
運用到花紋中
形成了「超現實」的奇妙造型
·振袖
·振袖
「浮世繪」、「大奧」等代表性詞彙
都來自於江戶時期的
風土人情的寫照
男性「美學」
男子和服在日本 戰國時代 也是 身份的象徵 ,較現代有更為 華麗與個性 的展現。不僅選料新奇,為了 炫耀各自英勇的姿態 ,運用的元素與刺綉也更具有設計感。
織田信長·陣羽織
羽織和服,是當時只有上層男性才可以穿的禮服
腰部以上使用黑色的山鳥羽毛覆蓋
白色羽毛裁剪出中間的「信長家紋」——揚羽蝶
下擺褶皺裙則是主人喜愛的「南蠻」(東南亞)風
豐臣秀吉·陣羽織
華麗豪邁的風格
大幅的「奔獅圖」耗費長時間手工綉制
衣領是珍貴的歐洲產「羅紗」
德川家康·胴服
輕便常服
橫切多彩布料使用特殊工藝浸染
銀杏、雪輪也是當時的流行
·振袖
雄鷹立在梅花的屏風上
著名「友禪染」技術,使色彩多樣艷麗
非常受年輕男性貴族的喜愛
·火消半纏
「消防武士」滅火時勇敢的身姿
將自己的人物畫像縫製成
特殊防火材料的短上衣
明治,大正、昭和初期
文明開化後,受西方的影響,帶有 歐洲元素 的 「現代主義」 的花紋設計開始出現。
平民不再被舊規管束,女性和服出現了 非常大的變革 。可以說現代日本女性華麗的和服風格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振袖
加入法國凡爾賽宮殿的元素
為了迎合人民的喜好和流行
花紋設計更加廣泛多樣
·著物
絲綢在日本流通
配合化學染料技術而成的「銘仙」
廣受普通百姓喜愛
量產花紋樣式簡潔大方
作為日本 「國寶」級音樂人 兼 世界級藝術家 的YOSHIKI,也將會帶來自己親手打造的和服品牌「YOSHIK MONO」,更具現代感的設計登上特別展的舞台。
足見「和服文化」對於日本 社會 的影響。即使到了現代,日本的大街上依然時刻能看到身穿和服的女性。大部分的日本女性即使沒有昂貴的手工和服,也一定會有一套為 特殊場合 准備的和服。
成人禮、婚禮 等必定少不了各種款式花色精美的和服。
而價格昂貴的手工和服如今更像是一種體現身份的象徵。尤其受高級日式旅館、高級料理亭 「女將」(女主人) 、 銀座俱樂部媽媽桑 的喜愛。
輕便簡潔,價格低廉的「浴衣」現在更受年輕女性的喜愛。 花火配浴衣 才是日本的夏天。
很快,日本各地將會在7月迎來新一年盛大的夏日煙火盛典。屆時,傍晚的街道上就會開始出現結伴而行的「浴衣女孩兒」們。
她們挽起發髻,換上各式浴衣,手拿團扇參加夏日舞蹈祭和花火大會,這是日本夏天最美的景色之一。
希望今年還能看到那個記憶中日本的夏天,「花火、浴衣,還有你」。
Ⅲ 日本大正時代的服飾風格是
大正時代洋服取代和服成為流行的服式。
女性主義的抬頭,使得服裝西洋化變得不再是局限於男性,女學生的制服由初期日本化的 行燈袴 變為後期西化的水手服。男性流行西服。女性方面,出現鮭色和紫色等暈色的華麗外褂和外套。
1923年的關東大震災也是一個洋服取代和服的轉折點。由於災後社會動盪,搶掠時常發生,穿著和服的女性往往就因為和服緊身的剪裁影響而成為賊人搶掠的目標。翌年, 東京婦人子供服組合 發起了婦女服裝西洋化的行動,使洋服進一步取代和服成為婦女的日常穿著。
(3)日本大正時期女裝擴展閱讀:
時代背景
大正時代是短暫而相對穩定的時期。該時代的根本特徵,是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捲文化的各個領域。
自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壟斷資本迅速發展,並成長為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中間階層即中產階級。
這一階層在政治上反對當時的軍閥官僚專制,要求實現政黨政治,實施普選,從而形成大正民主主義運動。在此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大正文化帶有鮮明的現代性,即主張確立近代自我,宣揚個人主義、理性主義,成為大正文化的基調。
Ⅳ 二戰時期日本人穿什麼服裝招核男兒愛正裝,女學生偏愛JK
在二戰爆發前後,日本已經正式進入到了總體戰體制下,在這個體制中,無論是男女老少,都將是是作為戰爭中的一部分服務到戰爭中去,甚至在總體戰的要求下,日本男女老少的穿著也被要求的進行規范。在戰爭爆發的前昭和年代,日本男女的穿著也逐漸從戰前的百花齊放,逐漸變得形式化和模板化.
因此在這一時期的日本男女老少的穿搭都帶有濃濃的「招核」味。
戰爭前流行西裝。
日本進入昭和年間之後,經過明治和大正的改革,實際上已經在全面西化的路上越走越遠,除了在一些必要的場合和節日之外,日本的男子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不太會穿和服。取而代之的則是從歐美引進過來的西裝,特別是30年代以後西裝更是昭和男兒的標配,無論你是軍人,還是販夫走卒,都要有一件得體的西裝。
本身西裝就干凈得體,顯得正式和有儀式感,而這也符合當時日本人嚴謹,注重細節的特點,整體而言與日本人的氣質也很搭。甚至西裝文化在現在日本也愈演愈烈,注重職場神聖性的日本人在工作期間都是離不開西裝。
戰爭爆發後,全民「國民服」。
不過在地進入到了40年代以後,因為二戰的爆發,一方面是要對布料、紡織品進行控制,另一方面則是西裝帶有很明顯的西方色彩(敵對勢力)。因此當時的日本政府,根據國民政府的中山裝結合日本的軍裝款式進行調整,創造出了「國民服」,板正、修身和很有精神的樣式特點,也符合前昭和時代日本 社會 嚴肅較真的 社會 風格,以及東亞人特有的體型特點。
「國民服」共分為兩種樣式——甲款和乙款,總體而言這兩種款式都是差不多,區別之處在於甲款是帶有美式的西裝領的,而乙款則是翻領款式(和立領的中山裝有點類似)。一般來說,中老年多穿著甲款,青年人多穿著乙款(而且甲款可以當外套,乙款只能是當單衣)
不過雖然有「國民服」有點像中山裝,但實際上兩者還是有本質的區別,除了領口和袖子的差異之外,日本的「國民服」顏色是和九八式軍裝一樣的淺綠色或者卡其色,而且「國民服」是要配帽子和的綬帶的,並非單一的簡單服飾。
總而言之,在二戰爆發之後,全民國民裝,已經成為日本當時男性的標志了。
戰爭中的男學生。
在戰爭中除了成年人之外,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的穿搭這是延續了自「明治維新」以來的「詰襟」(中文翻譯為「學蘭」),實際上襟制服自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在日本開始作為學生制服而採用之後,逐漸在日本全國普及。到了昭和年間,普通學生的制服依然延續著爺爺輩的這種款式,甚至這種服裝還被的朝鮮和4v等地區引進,早期的國內的民主運動時候,學生們也是身穿類似的服裝(國內衍生出白款)。
在二戰開始後,隨著前線兵員損失殆盡,日本的很多學生都要上戰場,而在上戰場之前,有一個男生將自己制服中的第二粒紐扣摘下來,留給自己心愛的女子,當作紀念……久而久之這粒紐扣,也成了很多上戰場的學生兵們對於親人和心愛女子的信物。
有意思的是在1940年以後,在舉國「國民服」體制下,日本男生的「詰襟」顏色從浪費染料的黑色,變成了土黃色,也就是我們在宮崎駿《螢火蟲之墓》中看到男主角穿的那一身土黃色的學生裝。
在明治維新之後,洋裝就逐漸變成了日本女性的成人衣裝,洋裝最初的普及卻是日本的中層女性的,貴族女子還是循規蹈矩的身穿和服,不過在1929年的關東大地震之後, 動盪的日本 社會 讓很多女子成為一些不法分子劫掠的對象,特別是身穿和服的貴族女子……
因此也是這個偶然事件,也會催生了新式的西式服裝在日本的普及。不過戰爭開始之後,隨著戰爭對物資需求的增加,日本的女裝中也出現了類似「國民服」之類的樣式,大量的婦女進入工廠後,他們的穿著則偏向於男性的工裝,板正,但卻失去女性美感。
而位於農村的很多婦女則是的依舊是身穿舊式的日本和服(日本農村和服)位於田園裡面種田,以棉麻為主的粗布,基本上毫無美感可言。
除此之外,日本的很多女性在戰爭中實際也是需要為戰爭宣傳站台,而她們身穿的服裝則是傳統日本和服,且前面還是加上「愛國婦女會」「愛國挺身隊」之類的綬帶,可以說日本軍部在總體戰體制下,對於這些日本女性的控製得非常徹底。
除了成年女性的穿搭之外,日本女學生在戰爭年代的穿著也是一波三折,明治時代日本女性已經可以正常上學,在明治和大正年間,日本女學生們的制服是的「行燈袴」這種款式就是我們熟知的李連傑版《精武門》,陳真的女朋友山田光子在一出場的時候身穿的校服。
而到了昭和年代,日本西化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從大正年間開始流行的水手服(JK)在昭和初年,就被正式定性成正規校服樣式。日本福岡女校在1922年正式普及水手服。不過早期的JK還是保守的長裙擺,並不像今天這樣類似的百褶裙樣式,30年代,小洋鞋配長款水手服則是日本女學生的標配。
不過進入1940年,在近衛文磨的「舉國一致」的國民服改革中,日本女子的JK制服者發生了改變,在戰時體系下,很多日本女生都要加入到勞動中,所以日本的女學生就出現了——出現了上半身水手服和下半身土裝的殊異搭配,下身土裝也被人稱之為的工裝褲,是以前日本東北部以及關東女子在下地幹活的時候進行改編而來。
所以在戰爭時代,日本女子服裝是經歷了和服、洋裝和國民服改進而來的。
戰爭年代,在日本軍部所謂「總體戰」體制的影響下,日本的男女性的穿搭服裝逐漸變得呆板和嚴肅化,很多土布製成的服裝也逐漸取代了洋裝,這一方面是洋服主要衣料纖維製品被徵用於軍事用途上,造成洋服成衣進一步短缺,另一方面這也是日本在戰爭年代,去西方化的體現。
總而言之,日本在二戰時候的服飾穿搭,確實是「土出了天際」……
Ⅳ 想知道和服的發展歷史
和服是以中國唐代的服裝為基礎,亦有其悠久的發展史的服裝. 西元8世紀,中國唐代的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今日日本人所穿的和服,大約是在600年前基本定型的.
時代和服 1: 和服女裝最早被稱為」貫頭衣〃,男裝被稱為」橫幅〃.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再用帶子系住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裙子的下裝,原始而實用.所謂」橫幅〃就是將未經裁減的布圍在身上,如同和尚的袈裟般露出右肩.
2 :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 日本出現了兩種的服裝樣式.一種是套肩式圓領衫,類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采右衽,領尖至腰間,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蓋以上. 與上衣配套的還有領巾,於須比,袴.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形式不限,通常依個人喜好而定.
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由肩垂至腰間〈古代日本妃女忌諱被男子看到,所以用於須比蒙面〉.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布,此只由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
3:日本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的盛唐時代,日本派出大批的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把唐代的文化,藝術,服飾,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故此時期的日本服裝受中國影響深遠,但服裝色彩還是較簡單.
4:平安時代國風盛行,和服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特的奢華與精緻的特色,服裝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發展.女性的服裝主要是」十二單衣〃和」唐衣〃,男性的服裝主要是」束帶〃,」直衣〃和」狩衣〃. 貴族社會的服裝是以絹為主,平民則是以麻為主,不可使用絹.
5:鐮倉時代政府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衰退.此時期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服裝上也反映出此時期的特徵.當時中國正值元朝,元朝大軍連續數次侵犯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戰爭,服裝再度恢復樸素,寬袖又變回窄袖.
6:室町時代此期開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女裝則是朝簡單化發展.
7:江戸時代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如女裝小袖形狀變的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代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今天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的服裝特色.
8: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現代日本的服飾雖為和洋並存,但在明治時期,女性仍著和服.男性方面,雖有一部份穿著洋服,但視和服為正式服裝. 進入大正時期,男子流行穿著西裝,女性亦開始穿著西式服裝.而在和服方面,女性流行華麗的羽織. 大正以後,因為戰爭,使得和服演進中斷,戰後才又繼續發展.
Ⅵ 所謂的"大正風"的服飾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
大正風來源於日本,它的風格是取材於大正時期的穿搭方式。大正是一個朝代的名稱,從1912年起始至1926年就終止了,它存在的時間不過十餘載光景,而它所流傳下來的服飾特點卻是許多人們心生嚮往的烏托邦世界。在女性服裝穿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蝴蝶結,頭上佩戴大蝴蝶結是當時大正時期最經典的女性發型配飾。甚至在今日,這樣的搭配也依然隨處可見。大正時期的穿搭更像是現代與傳統和服的碰撞。雖然大正時期十分地短暫,但是還是有許多動漫作品都以其為背景,甚至許多日本年輕群體中也逐漸流行起大正風格的攝影。
Ⅶ 日本女子的傳統和服總共有多少種
日本和服分為:浴衣、小紋和服、色無地、訪問和服、付け下げ、振袖和服、留袖和服、海老茶袴、花嫁和服、男式和服這幾種。
1、浴衣
一種夏季穿著的和服便服,特點是布料輕薄、色彩繽紛多樣。它的外形、剪裁和正裝和服基本一致。浴衣嚴格來說不能直接等同於和服,正裝的許多配件,對於浴衣而言是可有可無的,例如足袋、帶蒂等。
浴衣一般是年輕人夏天參加祭典活動(花火大會、盂蘭盆節)的時候穿。
2、小紋和服
小紋是日常正裝和服之一,「衣服上布滿小型花紋圖案」是這種和服的名稱來源。
搭配小紋的是正裝腰帶「袋帶」和「名古屋帶」,另外由於小紋屬於接近便服類的和服,也可以選擇帶幅較窄的「小袋帶」。鞋子方面,既可搭配草履,也可搭配木屐,但一定要穿足袋。
小紋分單衣和袷,夏季會用更輕薄的絽、紗甚至是羅來製作,但無論哪個季節,小紋裡面一定要穿襦袢。
3、色無地
「色無地」是比小紋稍微格調要高一些的日常系正裝。
「無地」的意思就是沒有圖案,於是和字面意思一樣,「色無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僅有除了黑色以外單一色彩而沒有圖案的一類和服(黑色是喪服)。雖然沒有圖案,不過允許有織出來的暗紋。
4、訪問和服
「訪問著」算是完全歸入禮服類的和服了。它的特徵是有真正的「繪羽」圖案-花紋圖樣橫跨整個衣踞甚至整件衣服都呈現出連續的圖案。
一般來說,年輕的女孩穿訪問著的時候,可以選擇顏色明艷,華麗花俏的繪羽花紋布滿整件和服的訪問著,而年長的女性穿著時,則選擇只在左前衣踞和右側肩袖處有利落清爽圖案的訪問著。
在腰帶搭配上,如果是和樣式講求韻味,不太過分華麗莊重的訪問著搭配,可以選擇織造名古屋帶啊,花紋獨特而清爽的袋帶,如果是和華麗的訪問搭配,可以選擇帶有古典紋樣,帶有金銀箔呀刺綉的豪華袋帶。
5、付け下げ(付下)
「付下」格調介於小紋和訪問之間,也就是介乎於日常著和禮服之間,不論未婚已婚都可以穿。付け下げ並沒有「絵羽」這種形式,所以圖案是分散的。另外付け下げ一般並不加上家紋。適用的場合與訪問著類似,但較不適合正式儀式。
關於付下和訪問著的區別,因為連日本人也不太搞得清,所以很多衣服都直接叫「付下訪問」了。
6、振袖和服
它是以袖子的長度作為分類。「振袖」這個詞直譯就是指袖丈很長,能翩翩搖曳的袖子。現在,振袖一般僅限女孩兒和未婚女子穿著,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男孩過七五三的慶祝禮服也是做成振袖的式樣。
7、留袖和服
一般提到留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思。廣義是指袖丈在50cm左右的和服,與「振袖」相對,而狹義,則是特指只在腰帶下方有花紋分布的兩種和服,也就是黑留袖(以黑色為底色)和色留袖(以除了黑色以外其他顏色為底色)。留袖是已婚女性最高級別的禮服,可相當於西方的晚禮服。其中黑留袖級別又比色留袖要高。
8、海老茶袴
明治時代,女子國民教育開始普及。明治時代學習院女學部長、華族女校校長、女子禮法家下田歌子把男子馬乘袴改造後的海老茶袴作為女子校服。海老茶袴也多作為女子畢業著作為畢業典禮的禮服。
鞋子可以是正裝草履,也可以是靴子,配靴子是大正時期留下的穿法。
9、花嫁和服
花嫁和服顧名思義,也就是婚禮時穿的衣服,除此之外很少用在其他地方。主要包括大振袖、色打掛、白無垢等,花嫁的配件也有很多。
10、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羽織和袴為正式禮裝,即紋付羽織袴,羽織服地為羽二重,袴地為仙台平。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打褂和袴也只作為略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小袖長著、浴衣則作為常服。
Ⅷ 急需一篇2000字以上的論文 關於日本和服
淺淪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我國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我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緊袖外服,已婚婦女穿寬袖外服;梳「島田」式發型(日本式發型之一,呈缽狀),穿紅領襯衣的是姑娘,梳圓發髻,穿素色襯衣的是主婦。和服不用鈕扣,只用一條打結的腰帶。腰帶的種類很多,其打結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較廣泛使用的一種打結方法叫「太鼓結」,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有一個紙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個方盒。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和服背後的裝飾品。由於打結很費事,戰後又出現了備有現成結的「改良帶」和「文化帶」。雖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裝早已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禮、慶典、傳統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場合,和服仍是公認的必穿禮服。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琢磨考驗,蘊育而生.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對於山水的欣賞及對於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不僅融合了優雅氣度與深層內斂之本質,更反應了穿著之人的「心」與「動」.每一套優美的和服,都經精心裁製,講究穿著時的每一個細節及步驟.因此,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賞花幕」,因為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當人們穿著和服走動時,會因為晃動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塊動態的畫布
和服的製作方式,須先決定布料所需的寬度,再以一標准化的單元,決定各部份的長度,男性與女性的和服寬度是不一樣的.做好布料的裁製分配之後,以直線裁成一塊塊直條的布,再一片一片加以組合,製作過程中不會有多餘的布料.
孩童的和服,則是在丈量布料時,便事先預留一部份縫份,以便隨著成長過程,適時地加長放寬,而修正成合適的尺寸.和服之所以採取這種設計與製作方式,其精神也符合日本民族「不浪費,代代相傳,多人能穿」的傳統風俗.
過去有人認為,腰間纏著寬寬的,厚厚的一層帶子,是對身體進行束縛,是不科學,不衛生的,但是,近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和服的腰帶不僅能平均地壓迫身體,使人體的血壓下降,可以將胃往上托,更是一種科學和衛生的方做法.
一, 和服的傳統
和服是以中國唐代的服裝為基礎,亦有其悠久的發展史的服裝.
西元8世紀,中國唐代的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帶來很大的影響.而今日日本人所穿的和服,大約是在600年前基本定型的.
時代和服
1: 和服女裝最早被稱為」貫頭衣〃,男裝被稱為」橫幅〃.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再用帶子系住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裙子的下裝,原始而實用.所謂」橫幅〃就是將未經裁減的布圍在身上,如同和尚的袈裟般露出右肩.
2 :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
日本出現了兩種的服裝樣式.一種是套肩式圓領衫,類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采右衽,領尖至腰間,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蓋以上.
與上衣配套的還有領巾,於須比,袴.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形式不限,通常依個人喜好而定.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由肩垂至腰間〈古代日本妃女忌諱被男子看到,所以用於須比蒙面〉.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布,此只由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
3:日本的奈良時代
正值中國的盛唐時代,日本派出大批的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把唐代的文化,藝術,服飾,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故此時期的日本服裝受中國影響深遠,但服裝色彩還是較簡單.
4:平安時代
國風盛行,和服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特的奢華與精緻的特色,服裝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發展.女性的服裝主要是」十二單衣〃和」唐衣〃,男性的服裝主要是」束帶〃,」直衣〃和」狩衣〃.
貴族社會的服裝是以絹為主,平民則是以麻為主,不可使用絹.
5:鐮倉時代
政府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衰退.此時期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服裝上也反映出此時期的特徵.當時中國正值元朝,元朝大軍連續數次侵犯日本,日本人為了便於戰爭,服裝再度恢復樸素,寬袖又變回窄袖.
6:室町時代
此期開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女裝則是朝簡單化發展.
7:江戸時代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如女裝小袖形狀變的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代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
今天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的服裝特色.
8:明治,大正,昭和時代
現代日本的服飾雖為和洋並存,但在明治時期,女性仍著和服.男性方面,雖有一部份穿著洋服,但視和服為正式服裝.
進入大正時期,男子流行穿著西裝,女性亦開始穿著西式服裝.而在和服方面,女性流行華麗的羽織.
大正以後,因為戰爭,使得和服演進中斷,戰後才又繼續發展.
二, 和服分類
1: 浴衣
浴衣也是和服的一種,洗完澡後或夏天較熱季節時,.所穿的簡易和服,材質大多為綿織品.明治時代 (十九世紀後半)之後,引進洋服,西服所以穿和服的人就相對變少了.近年來,在夏天的廟會,煙火大會中等熱鬧場所,浴衣就成了年輕女性夏季流行的新寵兒!
2: 振袖
振袖為未婚女性的禮裝,依袖子的長短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小振袖.因為未婚女性專用衣裝,婚後須將袖子剪短.
大振袖:花嫁新娘裝...等.中振袖:參加結婚喜宴,成人式,畢業式,謝師宴,茶會...等場合.小振袖:正式,非正式等各種場合都可穿.
3: 留袖
留袖為已婚女性的正式禮裝,多半穿著在結婚喜宴等正式場合.顏色為黑色,裙擺及袖口織有圖案,再搭配鑲有金,銀線的腰帶留袖又分黑留袖和色留袖.
4: 訪問著
訪問著有稱"色留袖" ( 色彩留袖 ),因下擺多半是較花俏的圖案,故並無婚之規定,穿著場合較廣.
5: 花嫁衣裳
花嫁新娘裝是女性一生中最美的時候.日本人結婚形態可分為兩種:傳統的神前結婚,西洋教堂結婚;傳統在神前結婚,花嫁裝是不可缺的.一般常見花嫁裝有三種:白無垢,打掛,振袖.頭上配戴及衣裳種類,會因家族規定及個人風格有所不同.
6: 普段著
種類諸多,依衣料的材質,織法,花紋,顏色...等,其稱呼不同.所謂普段著為日常衣裳,從居家休閑,逛街,購物,茶會,同學會...等場合,均可穿著.
7: 畢業服
專科以上的畢業典禮或學位受與儀式中,所穿著的衣裳.鞋子可分和服夾腳鞋和馬靴兩種.
三, 和服款式
和服款式十分之多,婚,宴,喪,禮,春,夏,秋,冬皆不同.按和服花紋和質地也有貴賤之分.
今天,和服不僅是人們婚,宴,喪,禮時喜愛的服裝,和服及其飾物還成了布置的裝飾品.例如新娘的結婚禮服,以同樣的圖案設計不同顏色來強調它的變化,一般正式新娘禮服要穿三層,此三層完全相同圖案的設計,惟以不同顏色,分別在不同場合穿著,如在夫家宴客穿著的顏色和在娘家宴客時的穿著,以不同的顏色為之.也有以代表長壽的松,鶴等吉祥圖案設計的結婚禮服.少女在正式場合的穿著,強調及地的長袖(振袖),其意義類似我國早期的三寸金蓮,意味著出身名門,不是勞動階級;而一般結過婚婦女的衣袖則是短的,已表示已婚的身份.
春季:櫻花盛開或以春天的西洋花圖案為主題的設計,以粉色系較多.
夏季:以清涼色系為考量,圖案常以浪花,水中嬉戲的魚兒,甚至水邊水草,花鳥為主題.
秋季:以秋天的菊花為主題,添上一些蕭瑟的秋意,暗色系較多.
冬季:以冬天的北國雪景意境為考量.
各國都有屬於自己的代表服飾,好比中國唐代的胡漢相融,清代的旗袍,荷蘭的木鞋等等…也都有他各自的起源與歷史.而大多影響服飾發展的是地形,氣候,即獨有的歷史文化.
Ⅸ 大正時期女學生日本和服卒業式袴的布料 這個布料叫什麼 急急急
早先 ,這種袴的布料,有絲綢的和毛呢的,但是,現在基本都是「滌綸」的。
Ⅹ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