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來講述二戰中德國集中營中的情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審視那個特殊的年代。那些殺戮和令人難以直視的鮮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陸怪離和有趣,但越是現實的殘酷就越是讓人心血尤滴。
這部電影與暮光之城一樣,都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當然題材和受眾群已經是天壤之別。雖然本片有著兒童電影的色彩,但本質上還是一部嚴肅的劇情電影。
尤其是直指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一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和各國戰俘最為血腥骯臟的地方,而且本片主題試圖探尋關於人性的難題,然而卻將影片本身放在了搖擺不定的道德天平上,更是使得本片的觀眾群上調了若干檔次。
盡管有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部電影依舊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極其沉重的結尾將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影片創作背景:
該片編劇兼導演馬克·赫曼將原著(一部兒童小說)改編之後,反而成了不太適宜兒童觀看的電影,在英國上映時被評級為12A,即12歲以下兒童需有大人陪同才可觀看。
談及電影版本的改編,約翰·伯恩說:「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按照我的意願來改編電影的製片公司,而近年來也有不少的電影公司和我洽談,最終我被米拉麥克斯的誠意所打動,答應由他們來進行電影版權的拍攝。
影片的劇本很符合我的預期,而小演員們演得也很可愛,我之前還的確未曾想到能夠把書里的布魯諾演得如此傳神。整部電影我很喜歡,在色調、場景方面都很認真,我很感謝米拉麥克斯公司與影片的演職人員對該片所做的努力與付出的心血。」
2.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是一個關於戰爭和孩子的電影,雖然影片沒有任何戰爭的場景,也沒有任何集中營中的慘烈,甚至對於集中營的場景也只有幾個很短的鏡頭一掃而過。 但是,通過孩子的眼睛和嘴巴以及好奇心,通過那個媽媽對那個軍官爸爸的徹底失望--稱之為惡魔,通過那個上尉的對猶太人的言行,我們都知道那裡面是怎麼回事。
只是那個小孩子不知道。
在大人的謊言加保護下,他就像一棵溫室里的小草,他不清楚那些猶太人為什麼都穿著條紋睡衣,他不清楚那個猶太小朋友為什麼眼角淤血腫起,他也不清楚那個削土豆的人為什麼再也不會出現,他也不清楚為什麼父親的電影里有而現實中的農場里沒有咖啡吧,甚至在最後他都以為他們是去避雨而已,--只是他們進的不是避雨棚,而是納粹的毒氣室。我真想他就這樣一直不清楚,最好到最後都不清楚他為什麼去了另一個世界,至少這樣,他不會仇恨這個世界,這個不平等的世界,這個會人吃人的世界。還好,他的路上不會孤單,這句話,我是說布魯諾,還是說沙姆呢?
影片介紹: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主人公是一個德國的小男孩布魯諾,1943年時他只有8歲,他眼中的世界依然是那樣的簡單和有趣。1943年夏天,由於他軍官父親的工作變動,布魯諾全家從柏林遷往波蘭的納粹集中營。這里是猶太人的地獄,是法西斯發泄獸欲最骯臟的場所,但對於8歲的布魯諾來說,這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布魯諾平日的唯一消遣就是就是從卧室窗口望向對面的院子,這個院子被高高的鐵絲網所圍困,總有一群穿著條紋衣服的人在裡面走來走去。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讓一個沒有十歲大的孩子留在家裡簡直就是酷刑。 終於有一天布魯諾將父母的叮囑扔到了九霄雲外,他溜出房子沿著鐵絲網開始自己發掘新世界的行動,很快他宿命中的朋友便出現了。他是另外一個小男孩,名叫什穆埃爾。雖然這個朋友的名字有點奇怪,雖然他們中間有一道鐵絲網,但這不能妨礙兩個男孩高興地游戲。,他們互相述說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對於布魯諾來說,故事聽的越多對於鐵絲網那邊的生活他就越好奇,最終他決定要去那邊的世界看一看。
3. 說一說《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初看這個電影名,可能許多人會產生惶惑,因為光從名字我們不能了解這部影片的主旨,即便看完整部影片,依然會有疑問存在。
到底誰才是那個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猶太小孩,還是德國小孩?就我個人理解,兩者皆有可能,畢竟他們兩個都穿過。
好了,回歸影片。第一個鏡頭是德國小孩布魯諾和他的小夥伴張開雙臂,在街巷中盡情穿梭玩耍。背景中有生活優越舉止優雅的紳士淑女,有穿著一絲不苟的德國軍官,還有被軍官勒令上卡車的猶太人。很顯然,二戰時期。
主角布魯諾最突出的性格特徵,冒險和天真。這也是導致他最終走向悲劇的重要因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和探索是天性,從都市搬到鄉下,失去了好友的陪伴,他在好奇心驅使下,看到了所謂『農場』、『農民』,並且產生了要到那裡去玩的慾望。
大人們對所謂農場心知肚明,可在孩子眼裡,優越的生活和大人們的保護,他並沒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陰暗面,自然也窺探不到殘酷的現實。即使是在後來與猶太小孩的交流和相處中,很多他的言行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有高高在上的嫌疑。但這更多是因為他不懂,他想像不到,他還天真的以為,集中營里是一片祥和的氛圍,家人朋友在一起,幸福而滿足。所以最後,他會換上條紋衣服進到集中營里去。
這里,就要說到那個猶太小孩。在布魯諾進到集中營裡面感覺不對,產生害怕想逃跑的念頭時(主角是個很膽小的孩子),猶太小孩說了某些話讓蘆陪布魯諾最終留了下來。彈幕里很多人都在罵這個猶太小孩,說他心腸歹兄悔毒,要布魯諾陪他一起死之類的話。
但是我想問,布魯諾不懂,和他同齡的猶太小孩就一定什麼都懂嗎?首先,他知道集中營的生活沒有布魯諾想得那麼好,陪塵蠢這是肯定的,但他也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比如死亡。他不知道會死,他只知道他的父親走失了,他說想去找他的父親,但是他沒有想過那些走失的人,其實就是被殺害了。
所以我認為這些對猶太小孩的指控是不公道的。只能說,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由大人們營造的慘劇。
最後布魯諾的母親在營外歇斯底里的哭泣,而布魯諾的軍官父親在軍營中著急奔走卻無力挽回的畫面,不論是巧合還是刻意,都讓四個字用上心頭,『父債子償』。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偶發事件,由此推斷,諸如此類的事件還不在少數,而這些都歸咎於一個詞,戰爭。
可怕的戰爭。
4. 書籍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講的是什麼
八歲男孩布魯諾一家隨著納粹軍官父親的一紙調令,由柏林搬遷到了鄉下。失去了朋友們的布魯諾很快對新家附近的「農庄」產生了興趣,那裡有一群身穿「條紋睡衣」的人終日忙碌,並且其中一個為布魯諾一家服務,他形容骯臟,態度慎微。
周遭環境和布魯諾的舉止讓母親暗暗擔憂,但納粹父親制止家中任何懷疑既定政策的行為。
布魯諾偷偷結識了鐵絲網另一邊的同齡男孩施穆爾,並時常帶給他食物吃。在緊張的家庭氛圍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變化中,施穆爾是布魯諾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魯諾決定,去鐵絲網的另一邊,以便見到施穆爾的父親。
(4)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簡擴展閱讀:
作品特色
小說整體呈現出了一種戰爭年代悲愴而又滄桑的歷史感,作家通過巧妙的語言將場景重現,將力是的沉重感描繪地恰到好處。
一系列細節描寫的運用將孩童的純真與納粹的冷血無情做鮮明的對比,通過特寫進一步凸顯出了人物面孔的的冰冷和無情,極具張力地展現了人們對於戰爭的厭惡和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5.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細思極恐的細節如下:
在奶奶的葬禮上並沒有念那些歌功頌德的悼詞,反而是在歌頌希特勒甚至於最後獻花都是寫上給希特勒。此時妻子對丈夫說你知道這不是她想要的。妻子想動手拿走那束花卻被丈夫阻攔,無一不在以諷刺的方式表達對希特勒的不滿以及身為納粹黨的丈夫的鄙夷。
劇情簡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和魯伯特·弗蘭德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Jack Scanlon飾)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6.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這是一個8歲小男孩的故事,他正處在對凡事都充滿無限好奇心的年齡。「冒險家」的人生理想賦予了布魯諾獵奇且沖動的個一性一,布魯諾和鐵籠牆里的「猶太」小男孩成為了好朋友。布魯諾在他的天真的孩童世界中沒有所謂的階級和種族之分,他認為營地是一個好玩的地方,甚至他將錄像中標榜的「快樂營地」和他眼前的一陰一涼的世界相對比,相契合。他對穿條紋衣服的傭人充滿好奇,對小夥伴衣服上的號碼很是困惑。終於,他在父母的疏忽和自己屢次慣一性一使然的冒險經歷驅使下他進入到了營地內部,等待他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噩運。
毋庸置疑,小男孩的結局是可悲的,甚至至死他都不是很清楚自己成了政治屠一殺的殉葬品。當他真正的踏入到了營地的內部空間,才發覺自己已經無法回頭。小男孩的悲慘命運也許也激頌正是由於他本身的明襲鄭獵奇心理和生存環境所導致。他的天真,他的勇敢葬送了他幼小的生命。
影片也側面的刻畫了小男孩布魯諾的父親為首的政治軍閥的殘忍政策,對猶太人集體迫害的歷史從一個孩子眼中模禪納糊的展現。當然在人道喪失的那個年代,影片也是有一些人一性一的描寫。小男孩不願意學習關於獨一裁的教育,小男孩的母親發現自己的丈夫的所作所為內心罪惡感的加深。
故事的結局很凄涼,多少也有些意外,影片在小男孩母親和姐姐的呼喚痛哭下和父親的絕望氣惱中結束了。在關押猶太人的營地中依然有許多數不清的條紋衣服靜靜地等待下一批新來的受難同胞的到來。
7.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深度解析是什麼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深度解析如下:
這部影片是一部另類的二戰題材電影,描述納粹暴行的影片早已屢見不鮮,如《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美麗人生》等。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耐人尋味,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片中的主角都是站在受害者猶太人的角度講述故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則不一樣,它以兒童的視角來展現二戰的殘酷、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以及集中營的種種,雖然沒有一個屠殺鏡頭,但給予觀眾的血腥感卻絲毫不減,甚至更能體會到戰爭的殘酷。電影中,通過兒童敘事視角的運用,將不同於成人的觀感帶給觀眾,更能夠突出本片的主體,即對人類殘酷而荒謬的戰爭的強烈譴責,以及隱藏在孩童天真之下的對於人性的探究。
無論是布魯諾所看到的「嘿,希特勒」的問候方式,還是家中永遠不能踏足的後花園,或者是希姆爾的那些永遠不能夠走出那道鐵絲網的「農場里的玩伴」,布魯諾將這些問題輕輕抖下,然而這之後卻是了解那段歷史的成年人無盡的深思。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了8歲的日耳曼男孩布魯諾跟隨父母遷居到了一個「大農場」附近,他的生活突然變的非常孤獨,布魯諾試圖尋找朋友,結識了在廚房打掃的同齡男孩什穆艾爾,二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布魯諾注意到,什穆艾爾總是穿著一件藍白相間的條紋睡衣,但天真的布魯諾並不知道這里就是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而自己的軍官父親則是納粹的劊子手。
在影片的最後,布魯諾為了幫助什穆艾爾,履行自己作為朋友的責任翻越欄桿進入了集中營,而等待他的卻是擁擠的毒氣室。
8.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讀後感簡短合集
專題「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讀後感」推薦內容。
影片《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自始至終沒有提及集中營,但觀眾不難看出,影片中的農場映射的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因為只有奧斯維辛集中營才有焚屍爐)所謂的條紋睡衣,就是納粹分子給猶太人穿上的囚服;布魯諾聞到的難聞氣味,其實是焚屍爐大煙囪中的散發出來的。父親請來的家庭教師,也充當納橘著納咐茄做粹用來宣傳種族優劣論煽動民族復仇情緒的工具。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影片用孩子童真的眼睛,替我們見證了納粹大肆屠殺猶太人的罪行,結尾部分無數脫光衣服的猶太人,在毒氣室擠在一起等待殺戮,那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讓人震撼!影片的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毫不避諱的說,我為布魯諾的死惋惜,甚至強於希姆爾。布魯諾那雙湛藍的眼睛清澈無比,沒有摻雜任何成人世界的是非恩怨,在這雙眼睛裡,成人的殺戮是多麼不可思議。影片的結局令我久久不能平靜,坐在椅子上,我的眼角濕潤了
人類沒有種族優劣,放在道德的天平上來衡量,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固然不可饒恕,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不少於600萬!然而二戰後德國兩位總理先後跪倒在波蘭猶太人死難紀念碑前謝罪,德國民眾也從不迴避這段歷史,德國中小學生參觀反法西斯紀念場所甚至成為他們的歷史必修課,比起戰後日本人試圖掩蓋歷史的做法,前者真的令人肅然起敬!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大半個世紀。影片的拍攝,讓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揭開重重傷疤,我們直面歷史,反思歷史。應該承認,戰爭一旦傷及無辜平民,它便更多的顯示醜陋和猙獰的一面,此時,任何標榜為了國家利益和人類幸福的戰爭,都赤裸裸地顯示出它的欺騙性、殘酷性,也都讓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所鄙視和唾棄!
謹以此文,為戰爭中死難的無辜平民默哀,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祈福!
影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蔥郁的樹林和嚴密的鐵網,鞦韆和推車,藍天和濃煙……我想布魯諾這樣天真爛漫的小孩到最後都沒有發現,其實他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多麼恐怖的存在。
德意志國家產生了很多令人尊敬的哲學家,甚至是現在的德意志高考題目更多的傾向於哲學上的思考。這是一個理性的國家,但是為什麼這樣一個充滿思考和理性的國家會實行滅絕猶太人的政策呢?
我們也自稱是知書達理的大國,也發生了文化.大革命。
生命為什麼在某一個時刻真的變的如草芥?而人性為什麼輕而易舉的被淹沒在震天響的口號當中?
我想,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原因,也不是國家機器的幾句口號的原因,更多的是大家都習慣了去接受別人認為正確的東西,也許你剛開始不認同,可是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是正確的,去習慣剛開始不認同的種種謬論。然後打著各種鮮艷的旗幟,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這大約就是集體暴力形成的諸多條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這樣一個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並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展過程。
在我們面對道德體系和人性基本認識的時候,沉默,然後是接受,接著是參與,最後產生榮耀感。
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讓我們睡得著覺的理由,給了我們一個貌似是無比神聖的幌子。然後我們就可以正義凌然的去做各種忘記自己本心的事情。
而反觀裡面的猶太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麻木的接受。也許他們也覺得自己真的危害了德意志,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真的是荒謬的。這是為什麼呢?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想大多數人在面臨如此選擇的時候,都會像影片中那樣,走在無聲的滅亡路上。
是什麼造成了如衡衡此的悲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參與者,當你面對不正確的事物沒有勇敢站出來的話。
我們每個人都是!!!觀後感》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有一位叫布魯諾的小男孩,他生活優渥,與父母、姐姐及好朋友無憂無慮地生活在柏林的小鎮上,布魯諾的爸爸是一名德國軍官,他被派往鄉下執行任務,快樂又寧靜的生活就這樣被打亂了。
布魯諾跟隨家人來到這個被他稱為「農場」的地方,在這里他沒有朋友,與姐姐沒有共同語言,又討厭家教教的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而且他還被限制外出,他內心感到非常孤單。他喜歡探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自家後門與外界的通道,他尋找機會翻過窗戶走向了勞動營外的鐵網。在那裡,他結識了一位與他年齡相仿、穿著條紋「睡衣」的猶太男孩希姆爾。他們隔著鐵網聊天、下棋,他經常帶給希姆爾一些美食,他倆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天真的布魯諾認為勞動營是個美好有趣的地方,他甚至羨慕希姆爾能在勞動營里自由地「玩耍」,而他只能在家上無聊的歷史課。為了幫希姆爾找到爸爸,布魯諾換上條紋「睡衣」,鑽過鐵網下的地洞,跟隨希姆爾來到勞動營內「探險」。當父母發現他失蹤時,他已經被趕進了毒氣室,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認為這是一場游戲。
也許,在布魯諾和希姆爾的眼中,沒有囚服,只有條紋「睡衣」;沒有勞動營,只有好玩的能玩探險游戲的農場。這是一部我再也不想看第二遍的電影,因為看完之後我的內心久久無法釋懷。影片從頭到尾平緩柔和,結局卻讓人感到悲傷沉重。
中國有一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布魯諾的爸爸殘殺了許多猶太人,卻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兒子。戰爭是殘酷的,唯有和平才是如此珍貴!
一個德國軍官的`孩子—八歲,叫布魯諾。
一個生活在如牢籠般集中營的孩子—也是八歲,叫希姆爾。
兩個身份迥然不同的人,因緣巧合之下,命運竟奇跡般交集了。他羨慕他的自由(布魯諾純真的以為希姆爾是自由的),他羨慕他不是猶太人。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希姆爾是個猶太人,生活在集中營,沒有人身自由,只能選擇與大人們一起幹活。他吃不飽,只能穿帶有標志性的衣服—條紋睡衣。其實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至少有一個令他自豪的爸爸。
布魯諾生活在一個納粹軍官家庭,生活優越,嚮往和同齡孩子的游戲和友誼,是一個愛探險,嚮往快樂的純凈孩子。他曾經天真的問過父母,為什麼煙囪里會有難聞的濃煙,為什麼「農民」要穿條紋的衣服,為什麼穿條紋睡衣的老人不見了,沒人告訴他正確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開始了一次「冒險」,遇到了希姆爾。他慶幸又有了新朋友,孰不知他美好的人生就要踏上終點,畫上一個悲慘的句號。
盡管布魯諾出賣過希姆爾一次,但事後兩個純潔的孩子依然和好如初。當希姆爾為了尋找他的父親時,布魯諾毫不猶豫地換上了條紋服,跟希姆爾一起爬進了集中營。在尋找時,他們被發現了。士兵哄騙他們要他們洗澡,這兩個八歲的孩子信以為真。在黑色的毒氣撲面而來時,他們在害怕、在顫抖,但他們兩個人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互相安慰。門外堆滿了那些所謂的條紋睡衣,有布魯諾的,有希姆爾的,有……
他們只有八歲,在這罪惡的地方,讓不懂世事的他們提前離開了人世。臨死前布魯諾睜著那寶石藍般的大眼睛,看上上面,膽怯、迷茫、害怕,讓他與他緊緊相握。可悲的是,直到最後一刻,布魯諾還以為自己只不過是在做一個游戲,最後留下無助的母親和絕望的父親。
看到一半時,我曾想到二三十年後兩人相見重溫舊情的情景,可是我萬萬沒想到一個孩子,在他還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就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我更沒想到的是這殘忍的導演還沒讓這小男孩吃麵包就死了。
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他們不應是戰爭的犧牲品,他們都有一個家。家裡有愛著他們的人,也有他們愛著的人。
我看著這篇電影,就彷彿來到這位男孩身邊,與他同生共死。
這篇電影就是講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魯諾的小男孩是一位德國人,它的爸爸是一位軍官。有一次,他爸爸升職了,被派到鄉下去管理猶太人。於是,布魯諾只好離開了他心愛的夥伴,跟隨爸爸來到鄉下,但是在那裡沒有夥伴,他的媽媽只讓他在院子里玩,布魯諾很喜愛探險,經常院子探險。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一位正在修車的軍官,向他要一個輪胎做鞦韆,他跟著一名穿條紋睡衣的猶太人,來到後花園的儲藏室里拿到了一個輪胎,並且發現只用爬出窗戶,就可來到一片樹林。這片樹林正是布魯諾探險的好地方。可僅有八歲的布魯諾怎麼會知道,穿過這片樹林就是猶太人的集中營。他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進了樹林,穿過小溪,看到了猶太人的集中營。正巧一位叫薩廖爾的男孩坐在那。不久就成了朋友,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對方。後來,布魯諾知道了薩廖爾的爸爸已經失蹤三天了,希望布魯諾幫忙來找。
第二天,布魯諾也穿著條紋睡衣進了集中營。布魯諾與薩廖爾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堪稱集中營的地方,竟是一座「殺人工廠」煙囪里的黑煙卻是毒氣。後來,布魯諾的爸爸命令把猶太人關在一間屋子裡,往裡面放毒氣,他和猶太人都死在這間屋子裡。八歲的布魯諾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兇手竟是自己的爸爸。這位布魯諾的爸爸是多麼無情、冷酷,布魯諾的死應該就是對他爸爸的報復。 戰爭是多麼可怕,不僅摧毀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還讓那麼多的孩子無家可歸,甚至失去生命,請杜絕戰爭!遠離戰爭!
這幾天,《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電影片段一直在我腦海里閃。
我不得不佩服猶太人母親,即使作為俘虜,那個從未在片中出現的母親,依然教會了孩子什麼叫寬容。沒有記恨的人生,才是給自己最大的幸福。
那些無辜的人,成為戰爭的犧牲品、試驗品,然而,他們仍是寬容的。那個猶太老頭,他們的善良,為何會得到如此結局?
民族之間的仇恨,不是隻字片語能以偏概全的,只是現在的我們,不是更應該惜福嗎?
比起那個男孩所經歷的,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埋怨現在的人生?如果有不滿現狀的,也應該是抱著積極的心態向上爭取,不是嗎?
90後的我,努力獨立,但獨立並不代表我不愛我的父母。
曾不止一人問我,難道你沒有向你父母伸手要錢了嗎?以前,我真的沒有底氣這么說,但是我現在很肯定的說,我已經可以完全靠自己了,即使處於前期的我很是窘迫加痛苦。
我的工作是自己找的,沒有靠父母;面對父母的好意,我只能說,雖是捷徑,但魚非漁,我另可受些挫折,因為我知道,不管怎樣,他們都是我避風的家,即使沒有李剛當爹,也沒有會做切糕的娘,但是這么溫馨的家,我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我已經很幸運了,我一直這么對自己說。有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有兩個把我當自家人的閨蜜,比起很多人,我已是很幸運的了。
9.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的劇情簡介
1940年代的柏林,八歲的小男孩布魯諾和同學在外面玩耍後回到家裡,發現家裡正忙得不可開交。原來身為納粹軍官的父親被升職將要調遣,母親正在准備一次聚會。只不過布魯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父親的新職務是在柏林外的一個偏遠郊區,全家都要搬過去,這樣他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家和夥伴們。
一開始布魯諾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很快就覺得無聊起來。沒有同齡人陪他玩,母親也禁止他到處走。倒是姐姐從來不討厭跟他聊天,因為姐姐忙於擺弄自己的布娃娃,或者是跟父親的同事——一位年輕英俊的男子聊天。布魯諾從自己房間的窗戶往外看,有一處很奇怪的農場,人們都穿著條紋睡衣在幹活。正當他想試著多去了解一些的時候,又被警告不許接近那裡。實際上就連母親也不太清楚這里,她以為只是住在某個勞動營的隔壁,丈夫隱瞞了這里是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真相。
有一天布魯諾在花園里玩的時候,不小心摔倒把膝蓋碰傷了。在廚房幹活的穿著條紋睡衣的帕維爾趕過來幫助他包紮了傷口。兩人從此結為了好友。在房子周圍晃悠了幾周之後,布魯諾終於決定越過界限來到了一個用電線網製成的圍牆邊,看到圍牆的另一邊有一個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在用手推車倒碎石子。他很驚訝終於在這里發現了可以一起玩的同齡人,布魯諾以後每天都要偷偷來這里和新朋友什穆埃爾見面。
數周過去,布魯諾對於自己的所見所聞愈加感到困惑,家人教導他所有猶太人都是魔鬼而他與什穆埃爾的關系卻越來越緊密。另一方面,父親決定把他們和媽媽送到海德堡的姑姑那裡去。一想到從此無法再見到這位最好的新朋友,布魯諾感到很絕望。什穆埃爾告訴布魯諾自己的父親失蹤了三天,布魯諾決定利用最後的時間為他做些事情,於是也穿上了一件條紋睡衣,從一塊松動的鐵絲網下爬進集中營。
然而,無情的命運卻與小男孩布魯諾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他的生命也將從此劃上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