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剛畢業大學生,金融行業買什麼樣子的領帶比較好
這是要根據你的衣服和你的膚色來定的,我也不知道你屬於什麼膚色,就把一些建議給你吧:
首先是面料,最好的領帶,應當是用真絲或羊毛製作而成的。以滌絲製成的領帶有時也可以選用。除此之外,由棉、麻、絨、皮、革、塑料、珍珠等物製成的領帶均不宜佩戴。
色彩。藍色、灰色、棕色、黑色、紫紅色等單色領帶那是十分理想的選擇。在正式場合中,切勿使自己佩戴的領帶多於三種顏色。同時,也盡量少打淺色或艷色領帶。
一般說來,暖色系的領帶給人熱情、溫暖的感覺;冷色系的領帶能表現庄嚴和冷靜的感覺;明亮的領帶顯得活潑有朝氣;暗色的領帶全顯得嚴肅;黑色的領帶則是在弔唁、慰問逝者家屬或喪禮的場合所必須佩戴的。
圖案。適用於正式場合佩戴的領帶,主要是單色無圖案的領帶或者是以條紋、圓點、方格等規則的幾何形狀為主要圖案的領帶。
a.斜條紋的領帶給人正直、權威、穩重、理性的印象,適合在談判、推銷、演講、開會、主持會議的場合使用。
b.方格子和點狀的領帶給人中規中矩、按部就班的印象,適合在初次約會見面或會見上司和長輩時使用。
c.不規則圖案的領帶,如抽象畫、幾何圖形、變形蟲、花鳥等圖案,給人有創意、有個性、有朝氣和流行的感覺。這類領帶最好是在非正式的酒會、賓會或者是在下班後的約會、朋友聚餐時使用。
款式。領帶的款式往往受到時尚的左右。
領帶有箭頭與平頭之分。下端為箭頭的領帶,顯得比較傳統、正規;下端為平頭的領帶,則顯得時髦、隨意一些。除了要盡量與流行保持同步以外,根據常規,領帶的寬窄最好與本人的胸圍與西裝上衣的衣領,形成正比。
西服與領帶的搭配:
穿銀灰、乳白色西服,適宜配戴大紅、朱紅、墨綠、海藍、褐黑色的領帶,會給人以文靜、秀麗、蕭灑的感覺。
穿紅色、紫紅色西服,適宜配戴乳白、乳黃、銀灰、湖藍、翠綠色的領帶,以顯示出一種典雅華貴的效果。
穿深藍、墨綠色西服,適宜佩帶橙黃、乳白、淺藍、玫瑰色的領帶,如此穿戴會給人一種深沉、含蓄的美感。
穿褐色、深綠色西服,適宜配戴天藍、乳黃、橙黃色的領帶,會顯示出一種秀氣飄逸的風度。
穿黑色、棕色的西服,適宜配戴銀灰色、乳白色、藍色、白紅條紋或藍黑條紋的領帶,這樣會顯得更加莊重大方。
領帶的花色與圖案,一般來說素色、斜紋、圓點、和幾何圖案的領帶都能夠與任何款式的西服或襯衫搭配。但是要注意的是草履蟲的圖紋卻只能在休閑時穿戴。
領帶的三種款式:領帶的款式主要在領帶的寬度上,常用的領帶寬度多為8—9厘米,最寬的可達12厘米,最窄的僅有5-7厘米。領帶基本上分為三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
在炎炎夏日裡最好佩帶絲和綢等材質的輕軟型領帶,領帶結也要打得比較小,給人以清爽感。而在秋冬季里顏色就要以暖色為主了,例如深紅色、咖啡色之類的暖色調在視覺上就會產生溫暖的感覺。在春夏季節可以以冷色調為主,暖色調為輔。
領帶與西服、襯衫搭配:
有一種搭配叫三單,也就是說三種單色搭配在一起一般來說比較保險。或者二單一花,這種裝束您要注意了,這其中唯一一個有花紋或圖案的無論是襯衫、領帶或是西服,那麼花紋或圖案的顏色一定要是其他兩種顏色的其中一種。還有二花一單。如果你想這樣打扮的時候就要注意:當有兩種花紋或圖案時,必須先區分出圖案的強弱和圖案的走勢。如果穿直條紋西服或襯衫時就要避免使用直紋或橫紋的領帶,最好用斜紋、圓點或草履蟲色等沒有方向性的領帶比較好。
如果你確實不想打領帶或實在是沒有時間,可以有三個選擇:A.換一件領子較闊的白襯衫,將領子反出來,一個時髦的look就出來了,不過穿在外面的西裝得選深色的;B.可穿一件深色的襯衫,有條紋或格子的為首選,這樣讓人的感覺就不會單調,而且還有瘦身的效果;C.一件高脖的套衫是西裝最穩妥的配件,顏色比較多,也易搭配
西服與襯衫、領帶:
黑色西服,配以白色為主的襯衫或淺色襯衫,配灰、藍、綠等與襯衫色彩協調的領帶;
灰西服可配灰、綠、黃或磚色領帶,淡色襯衫;
暗藍色西服,可以配藍、胭脂紅或橙黃色領帶,白色或明亮藍色的襯衫;
藍色西服,可以配暗藍、灰、胭脂、黃或磚色領帶,粉紅、乳黃、銀灰或明亮藍色的襯衫;
褐色西服,可以配暗褐、灰、綠或黃色領帶,白、灰、銀色或明亮的褐色襯衫
證券應該盡量選擇一款不失檔次的,適合你的領帶,可以根據上面的建議去選,再給你一些打領帶的方法吧
9、簡式結(馬車夫結)適用於質料較厚的領帶最適合打在標準式及扣式領口之襯衫將其寬邊以180度由上往下翻轉並將折疊處隱藏於後方待完成後可再調整其領帶長度
圖片有限制就不上傳了
⑵ 56個民族中有沒有這樣一個民族,那裡有優美的舞蹈,美麗的服飾,浪漫的
你的問題比較籠統,不知道你到底是問什麼,下面都是少數名族的服裝,你可以看看有沒有你要找的:苗族: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色珠串連成三條套邊,袖口和下擺以貝紋、人紋、動植物紋等裝飾,前後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圖案。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有些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袖口上綉白色花紋,後背有一道橫條花紋,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裙的合口褶設在前面,盛裝時頭插銀釵,頸戴銀鏈、銀項圈,胸掛珠鈴,手戴銀圈。頭系黑布頭巾。黎族婦女擅長紡織。黎錦、筒裙等衣物,色彩斑斕,圖案新穎,質地細膩,經磨耐用。
僳僳族:僳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德宏僳僳族男子佩戴長刀,頸戴貝殼頸圈,身背手工縫制綴有紅綠色小絨球的花包,穿白色護腿。女子多穿長百褶裙,也有穿黑色長褲,系圍裙,用青布包頭,身背手工縫制的掛包,頭戴白色硨磲片和紅白珊瑚珠子串成的「噢樂」,有的絢麗多彩,有的典雅大方,極有特色.(註:硨磲音為車渠,一種蛤)
佤族: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西盟的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下著黑色或青色的大襠寬筒褲,剪發,用黑、青、白、紅色的布包頭,喜歡戴銀鐲,佩竹飾,出門肩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形領緊身無袖短衣,下穿紅、黑色橫條紋的筒裙,披發,佩戴銀、竹、藤製的飾物,喜歡用竹或藤做成圈狀飾物裝飾在頸、腰、臂、腿等處。男女老少都喜歡佩用極具民族特色的佤族掛包,男女青年還用作愛情的信物。服飾原料多為自製棉、麻土布,染成紅、黃、藍、黑、褐等色,配上各種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
畲族:畲族男子過去一般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冬天套沒有褲腰的棉套褲。老年男子扎黑布頭巾,外罩背褡。結婚禮服為青色長衫,祭祖時則穿紅色長衫。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畲族婦女服飾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綉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畲族對自然之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除此,紅、黃、黑也是畲族婦女服飾常用的顏色。服飾條紋圖案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衣領上常綉一些水紅、黃色的花紋。
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有的身穿對襟長袖短衣,下著長裙,胸前掛一塊斜方胸衣;有的上身只穿一個背心,下身橫圍一塊腰布,冬天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頭戴木製八角頭盔。高山族男女都喜歡佩戴飾物,如貝料、獸牙、羽毛、獸皮、花卉、錢幣、竹管等,全身上下被裝點得五光十色。婦女刺綉享有盛名。
水族:水族男子過去多穿對襟上衣,戴馬尾帽或遮陽帽。現多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穿草鞋或布鞋。婦女過去多穿圓領寬袖的對襟上衣,飾以銀扣、下配百褶裙,打綁腿,穿翹尖綉花鞋。現在多穿圓領大襟藍色的寬大半長衫、長褲,系青色綉花圍腰,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穿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的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聞名遐邇的「水家布」,質地細膩,紡織均勻,染工技藝純熟,洗、磨都不褪色。布的紋樣有平紋、人字紋、斜紋、方格紋等多種紋樣。「豆漿印染」是水族七百年前發明的工序復雜的獨特技藝。
東鄉族: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穿用時,用飄帶扎住褲腳。喜慶節日則身穿綉花裙,足蹬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蓋頭的顏色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別,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結婚一年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戴蓋頭時只露面孔,全部頭發都須遮住。婦女的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納西族:納西族過去是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年人喜歡黑色,以表現其二元對立的宇宙觀。現在婦女服飾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演變和發展。永寧的納西族女子喜歡穿紅、藍、紫色且用彩色布鑲邊、釘雙排扣子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百褶長裙,用絲線綉五彩花邊。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青布綉花鞋。納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飾是婦女的「七星披肩」,它是民族心理的深層結構的體現,蘊含著納西族豐富的歷史和思想內涵。
景頗族: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女服飾、包頭都習慣用黑色的。男子穿黑色的對襟短衣,老年人裹黑色的包頭。褲子的款式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一般用白布包頭。男子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體現了景頗族尚武的習俗。婦女的上衣一般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上面綴滿銀泡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的護腿,筒裙的花色非常鮮艷,喜歡佩銀制物。過去景頗族男女都跣足。
藏族:藏族的服飾在藏族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衣褲套穿在白襯衣上,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裝,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一塊毛織的彩色橫條「幫典」,風格獨特。牧區男子多穿肥大袖寬的皮袍,大襟、袖口、底邊等處都鑲著平絨或毛呢,外束腰帶;婦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色呢鑲寬邊,美觀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頭、手、胸、腰上都喜歡佩戴用珠寶、金、銀、銅、玉、象牙等製作的精美首飾。
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坎肩多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下穿緋紅色鑲白邊的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未婚婦女著紅色,已婚婦女穿藍色或黑色。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姑娘梳根發辮,已婚婦女梳雙辮,末梢綴珊瑚、松石,外面戴織錦氈帽。土族婦女的傳統頭飾最講究的是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在一起,長長地垂在胸前。婦女的傳統手工藝為刺綉、盤線。
滿族: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滿族婦女的旗袍最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筒式,長至腳面。領、襟、袖的邊緣鑲上寬邊作為裝飾。坎肩是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製作精緻,不僅鑲上各色花邊,而且還綉有花卉圖案。頭飾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過去男子留長發、結辮。而婦女的發型則富於變化,不僅留發、結辮,還綰或髻等。滿族把深絳色看作福色,倍加寵愛。另外還崇尚白色,常用作鑲邊的飾物。滿族婦女擅長刺綉,服飾的衣襟、鞋面、荷包及枕頭上,到處都可看到龍鳳、鶴鹿、花草等吉祥圖案
羌族: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羊皮坎肩兩面穿用,晴天毛朝內,雨天毛朝外,防寒遮雨。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腰帶和綁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織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歡在腰帶上佩掛鑲嵌著珊瑚的火鐮和刀。女子衫長及踝,領鑲梅花形銀飾,襟邊、袖口、領邊等處都綉有花邊,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腰帶上也綉著花紋圖案。婦女包帕有一定的講究,姑娘梳辮盤頭,包綉花頭帕。已婚婦女梳髻,再包綉花頭帕。腳穿雲雲鞋。喜歡佩戴銀簪、耳環、耳墜、領花、銀牌、手鐲、戒指等飾物。羌族婦女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布朗族:布朗族過去男子穿花上衣,系青綠小條繩腰帶,膝下系黑藤,裹紅布包頭。婦女上穿花衣,下著筒裙,崇尚黑、藍色,發式為挽髻於腦後,戴青綠珠,飾海貝、戴垂至肩部的大耳環。現代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男子頭飾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布朗族很早就會用藍靛染布,用「梅樹」皮、「黃花」根作原料,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分別染成經久不褪的紅、黃色,極具大自然的風韻。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輔以必不可少的刺綉。
撒拉族: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黑色或白色的圓頂帽。腰帶多為紅、綠色,長褲則多為黑、藍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襖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則在外面掛上布或毛料面。婦女穿各種顏色和質料的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穿綉花布鞋。撒拉族婦女喜歡戴金、銀戒指,玉石、銅或銀制的手鐲,銀耳環等首飾。姑娘從小就開始戴頭巾,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毛南族: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邊褲。上衣的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一寬兩窄,十分別致。毛南族衣料多為青、藍色,以銀質的手鐲、項圈、麒麟等裝扮,藍白分明,格外清秀。小姑娘系一塊綉著精美花紋的長方形圍腰,更顯得婀娜多姿。「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毛南族婦女視為精美、珍貴的裝飾品,帽頂編幾十個蜂窩眼,內襯以油紙及花布,使蜂窩眼與周圍花紋相映襯,極其美觀。防雨防曬,美化容顏,兼具實用與裝飾兩種功效。
仡佬族:仡佬族,現有4 3 7 9 9 7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少數散居在雲南、廣西地區。仡佬族聚居區地處黔北,在貴州與四川交界處,是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年降雨量居全國平均數之首,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和動植物資源,適合於農業與多種經營的發展。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系。「仡僚」、「葛僚」、「(亻革)僚」、「仡佬」是隋唐以後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新中國成立以後,正式定名為仡佬族。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語族語支的歸屬,學術界尚未定論。仡佬族沒有本民族文字,以漢字為共同文字,目前也只有少數老年人通仡佬語。
錫伯族: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長袍的樣式是大襟右衽,左右兩邊開衩,喜歡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還喜歡穿紅、綠、粉等色的腰部和下擺處多褶的連衣裙,外套短坎肩。新娘的婚禮服飾特別講究,面料質地優良、色澤鮮艷,製作精緻考究。並佩戴額箍、簪子、鬢釵、絹花等首飾。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則喜歡戴各色頭巾,老年婦女一般用青色或白色的頭巾包頭,冬季戴青色棉帽。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刺綉是錫伯族婦女必備的技能,擅長將花鳥魚蟲等圖案綉在服飾及生活用品上。
阿昌族: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出門喜歡背「筒帕」和「戶撒刀」。男子包頭和婦女衣飾都有著婚否的區別。未婚婦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也有穿對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青年婦女的銀質裝飾非常多,有的在胸襟上釘四顆銀紐扣,掛銀鏈,拴銀盒,還在銀盒內裝著石灰、檳榔等物。阿昌族男女均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基諾族:基諾族的服飾具有古樸素雅的風格。男子一般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用長布包頭,戴著花紋的竹木或銀制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鑲七色紋飾,內襯緊身衣或戴菱形刺綉胸兜。下著前面開合式的短裙,裹綁腿,頭戴披風形的尖頂帽。基諾族的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其間點綴黑紅色條。織布技術原始簡易,織出來的布不潤滑、無光澤,但卻結實耐用,深受基諾族的喜愛。
怒族: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典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則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衣裙上都綉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緻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特審美觀。
回族: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做,式樣為無檐小圓矛,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以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季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蒙古族鍾愛的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鄂溫克族: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過去主要為獸皮,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服,衣邊、衣領等處都有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製作講究,外面綉著各種花紋,既美觀大方,又防寒耐磨,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
德昂族: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有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為衣褲式或衣裙式兩種。稱為「別列」支系的婦女上穿對襟上衣,下著及踝長的紅色條紋筒裙,佩戴耳墜,耳筒和銀項圈。稱為「梁」的支系的筒裙則是藍、紅等條紋。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保安族:保安族男子平時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黑、白色圓頂小帽;喜慶節日喜歡穿翻領、大襟、鑲邊的黑色條絨長袍,腰束15尺長的彩色長帶,頭戴禮帽,足蹬牛皮長筒靴;冬天穿褐色翻領皮襖。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多以燈芯絨為原料,喜紫紅色、綠色等艷麗的色彩,並鑲有花邊;一般要戴蓋頭,姑娘戴綠的,少婦戴黑的,老婦戴白的;少女平日梳長辮,戴彩色紗巾,節日戴紅、綠色禮帽。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引以為自豪的手工藝品,也是最具特色的佩飾,同時還是表達男女愛情的信物和饋贈親友的禮品。其工藝精巧,外形美觀,鋒利耐用。
哈尼族:哈尼族崇尚黑色,擅長用藍靛染布,男子穿對襟上衣和長褲,用青布或白布包頭。女子因地域不同而有明顯差異。紅河等地婦女上穿右襟圓領上衣,下著長褲;墨江等地婦女上衣外套一披肩。下穿及膝短褲,打綁腿;版納和瀾滄一帶婦女穿短裙,打護腳,也有著長筒裙或褶裙的。盛行銀飾,無論紐扣、耳環、項圈、手鐲和胸飾,皆用銀制。衣襟、袖口、褲腳、腰帶等服飾上,多有鑲嵌的彩色花邊和刺綉的花紋圖案。
漢族:漢族有1042482187人,佔中國人口的92%。分布在全國各地.漢族是秦漢之際在夏、商、周人融匯為華夏族體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以農業為主,部分從事現代工業、手工業和商業,創造了高度繁榮的物質與精神文明。漢族有北方、吳、湘、贛、閩、粵、客家七大方言,語音差別大。方塊漢字是統一的書面語言。漢族文物典籍浩繁,科技文化發達,在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各個領域名人濟濟,造詣博大精深。漢族以大米、麵粉為主食,喜吃蔬菜和肉類,烹調技術考究。住房依地區而不同,木樑立架承重,座北朝南,門樓影壁,斗拱飛檐是其民居的基本特徵。
獨龍族:獨龍族男子過去用一方毯批於背後、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結,下身穿短褲,惟遮掩臀股前後。女子用兩方長布,從肩部斜披至膝,左右圍向前方。男女皆散發,前齊眉、後齊肩,左右皆蓋耳尖。兩耳或戴環或插精製的竹筒。現在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的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男女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花毛巾,項戴料珠。獨龍族紡織手藝較發達,所織麻布線毯質地優良,色彩協調,特色鮮明。
朝鮮族: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身穿寬腿、肥腰、大襠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過去習慣戴笠,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色彩斑斕的「七色緞」做料,就像彩虹在身上飄逸。女服則為短衣長裙,朝鮮族叫「則」和「契瑪」。喜歡選用黃、白、粉紅色衣料。朝鮮族的鞋從木屐、草履到草鞋、麻鞋,直至近代男子寬大的長方形膠鞋、婦女鞋頭尖面蹺起的船形膠鞋,無布別具一格。
赫哲族: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鮭、鯇、鯉魚等皮製成衣褲、靰鞡、腰帶、綳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製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干,然後用特製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註:靰鞡音同兀拉,亦做烏拉)
門巴族: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氆氌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婦女還在袍外加系白色圓筒圍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脫地區男女都喜歡穿棉麻製成的衣服,有長、短兩種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長發,佩帶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並以紅、黃、綠等彩色的線裝飾。門巴族婦女擅長紡毛線、織氆氌和腰帶,門巴族婦女喜歡佩帶嵌有珊瑚、綠松石等寶石的銀手鐲、耳環、戒指、項鏈,胸前還掛著護身盒"呷烏"。
珞巴族:珞巴族服飾獨具特色。男子一般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長及腹部,為套頭式。背上披一塊野牛皮,用皮條系在肩膀上。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帽檐套著帶毛的熊皮圈,毛向四周伸張,帽後一塊長方形的狗熊皮垂於後背,以防箭射、刀砍。平日外出,身上總是佩掛著弓箭、腰刀、銅銀手鐲、竹管耳環、各色串珠。婦女一般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以麻布為原料。下身圍緊身筒裙,裙長略過膝部,用帶子扎緊裹腿。佩帶銅和銀的手鐲、戒指、藍白兩種顏色的項珠,腰部周圍還綴有很多海貝串成的圓球。男女都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要便於騎乘。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主要是冬季穿用。襯衣、長褲多選用白布為原料製作而成,襯衣採用套頭式,青年男子還喜歡在衣領處綉有花紋圖案,五顏六色,十分漂亮。婦女多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姑娘和少婦的連衣裙,袖子綉花、下擺縫花邊,十分艷麗。婦女的帽子、頭巾頗為講究。哈薩克傳統的手工藝術是頗具盛名的刺綉,手法有挑、貼、補、鉤、刺等,各種美麗圖案處處可見,顏色五彩斑斕。
塔塔爾族:塔塔爾族的傳統服飾,男子一般多穿套頭、寬袖、綉花邊的白襯衣,外加齊腰的黑色坎肩或黑色對襟、無扣的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農、牧民喜歡扎腰帶,行動起來比較方便。冬季穿皮棉大衣。婦女多穿寬大荷葉邊的連衣裙,顏色以黃、白、紫紅色居多。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子喜歡戴綉花小帽和圓形平頂絲絨花帽冬季戴黑色羔皮帽,帽檐上卷。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外面往往還加披頭巾。特別喜歡佩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首飾。男女皆穿皮鞋或長筒皮靴。牧區婦女喜歡把銀質或鎳質的貨幣釘在衣服上。
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男子夏季喜歡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襯衣的領口、袖口和前襟開口用紅、綠、藍相間的絲絨綉成各種美麗的彩色圖案花邊。春秋兩季,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棉布製成的三角形綉花腰帶。冬天穿毛衣、毛褲、羊皮襖等。婦女夏天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老年婦女穿的連衣裙一般褶多且寬大,顏色單調。青年婦子穿的連衣裙色彩艷麗,胸前綉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婦女穿的冬裝除毛衣、毛褲、呢子大衣之外,一般喜歡穿狐皮、裘皮大衣,更顯得氣質高雅,雍榮華貴。烏孜別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
⑶ 雲南服飾的特點
漢族: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配飾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發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發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發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漢族人裝飾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喜飾玉佩玉。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阿巴嘎蒙古族服飾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發根,發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錫林郭勒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濕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制。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制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綠色的,顯得清新秀麗。不少已婚婦女平時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帶沿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用白漂布製成的,一種是用白線或黑色絲線織成的,往往還織成秀美的幾何圖案。服裝方面,回族老漢愛穿白色襯衫,外套黑坎肩(老鄉稱「馬夾」)。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褪的習慣。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綉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苗族: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 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傣族: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傣族男子服飾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凈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保留著古代「衣對襟」、「頭纏布巾,喜掛背袋、帶短刀」的特點,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織「土布」。中山裝和西裝,已成傣族青壯男子的時裝。近年來出現了有領對襟或大襟的小袖衫,頭巾改為水紅色、綠色、粉紅色的綢子,褲子依舊。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過去有文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文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青年婦女將長發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傣族女子服飾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傣族婦女都喜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在小蠻腰上系一根精緻銀腰帶,據說這根銀腰帶十分珍貴,是由母親一代代傳下來。實際上這是一種信物,如果姑娘將銀腰帶交給哪個小夥子,就意味著她已愛上他了。這樣的服飾把她們裝扮得妖美玲瓏,婀娜多姿。
僳僳族:身著民族盛裝的僳僳族姑娘僳僳族服飾典雅、美觀、大方。不同地區的僳僳族婦女因服飾顏色的差異而被稱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白僳僳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長裙,戴白色料珠;黑僳僳婦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長褲,腰系小圍腰,纏黑布包頭,戴小珊瑚之類的耳飾;花僳僳婦女喜穿鑲彩邊的對襟坎肩,搭配綴有彩色貝殼的及地長裙,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搖曳多姿,風情萬種。男子服飾最早模擬喜鵲的顏色與樣式,稱喜鵲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褲,纏黑布包頭。僳僳族男子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羊毛綵帶,肩背革制箭包、砍刀等物。
藏族: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壯族: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天下郡國利病書》載:「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壯族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紐扣壯族服飾,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在邊遠山區,壯族婦女還穿著破胸對襟衣,無領,綉五色花紋,鑲上闌干。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綉花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朝鮮族:白色是朝鮮族最喜歡的服裝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婦女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朝鮮民族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朝鮮族民族服裝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場合,選用各種質地、顏色的面料製作。女子婚前穿鮮紅的裙子和黃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繽紛的條紋 ;婚後則穿紅裙子和綠上衣。年齡較大的婦女,可在很多顏色鮮明、花樣不同的面料中選擇。朝鮮族婦女的短衣長裙,是朝鮮族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鮮語中叫"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以直線構成肩、袖、袖頭,以曲線構成領條領子,下擺與袖籠呈弧形,斜領、無扣、用布帶打結,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只遮蓋到胸部,顏色以黃、白、粉紅等淺顏色為主,女性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腰間有長皺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穿時纏腰一圈後系結在右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褲子。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男子短衣朝鮮語也叫"則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長較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系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黑色外套或其它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朝鮮語叫"古克", 一般套在"則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綢緞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個口袋,五個扣,穿上顯得特別精神。朝鮮男子愛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傳統的朝鮮族服飾"褲子",其褲襠、褲腿肥大。由於朝鮮族傳統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統,人們常常是坐卧在地面的墊子或席子上,穿這種褲子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隨便輕松,褲腿系有絲帶,外出時可以防寒保暖。 朝鮮族兒童服裝主要是七綵衣,是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鮮族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或出於審美心理,或出於避邪的目的,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活潑可愛。還有的認為是過去朝鮮婦女善於保存各種顏色的布塊,用來給孩子做衣服等等。
高山族:台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綉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臂飾、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因為在台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納西族: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各地的服飾也有著差異: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綉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布朗族:布朗族穿著簡朴,男女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戴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成年男子喜愛紋身。無論男女都喜歡飲酒、染齒、吸煙。布朗族有一獨特的風俗「染齒」。他們認為只有染黑的牙齒才最堅固、最美觀。經過染齒的男女青年才有權談戀愛。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習俗,四肢、胸部、腹部皆刺以各種幾何圖形和飛禽走獸,然後塗上碳灰和蛇膽汁,使其不消失。布朗族穿著簡朴,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女子上著左右兩祚斜襟窄袖黑色小褂,小褂為圓領、緊腰、寬擺,短及臀部,在左肋下拴線打結,已婚婦女用黑色布料,未婚姑娘喜淺藍色或白色。里衫為無袖貼身夾衫,下穿兩條筒裙,內裙為白色,外裙有兩色,臀部以上為紅色橫條,腿下為綠色或黑色,用布條或花邊鑲飾。未婚婦女用黑或藍布包頭;已婚婦女梳發髻,插銀簪,頂端鑲3顆棱形玻璃珠,下系銀鏈,纏包頭。婦女戴銀耳環、項圈、手鐲等飾品。 阿昌族:世居雲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飾從現有文獻看,多與狩獵和游牧活動及高寒山區的自然生態相適應,「衣皮服氈」,「織皮冠之」。從頭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都曾用獵物的皮做材料。明代以後,阿昌族服飾有了新的特點。明景泰《雲南圖經志書》卷五說:雲龍州「境內多峨昌蠻,即尋傳蠻……散居山壑間。男子頂髻戴竹兜鍪,以毛熊皮飾之,上以豬牙雞毛羽為頂飾。其衣無領袖,兵不離身。」這些明顯帶有游獵特色的服飾,構了古代阿昌族服飾的基本特徵。 怒族:怒族男女均喜歡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歡在腰間佩掛砍刀,肩背弓弩及獸皮箭包。福貢一帶怒族已婚婦女喜歡在衣裙加上許多花邊,在頭部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珠料等裝飾品,耳帶銅環,貢山的怒族則只佩胸飾。怒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
鄂溫克族: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主要為獸皮。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邊、衣領等處都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皮套褲外面綉著各種花紋,天冷時穿在皮褲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鄂溫克族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已婚婦女還要戴上套筒、銀牌、銀圈等 。 鄂倫春族:鄂倫春族均著寬肥大袍。因過去主要從事游獵,服飾多以鹿、狍、犴皮製作。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均有刺綉、補花等裝飾,常用雲紋、鹿角紋等。戴犴皮帽,女帽頂用氈子,上縫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男子出獵時,穿狍皮衣、皮褲,戴狍頭皮帽,穿烏拉。現今日常已普遍著布衣、膠鞋,但出獵時仍多著皮衣。 赫哲族: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 門巴族: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氌氆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氌氆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 白族:白族是中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飾以白色為主色。女子頭飾代表大理的「風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著扎染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保安族:保安人的服飾與當地的回族、東鄉族無根本差異。男子平時戴白色號帽,身穿白色襯衣,黑色坎肩,藍或灰色褲子;走親訪友或外出時,多穿中山服或軍便服。未婚女子多穿鮮艷的各色上衣,頭戴細薄柔軟透亮的綠綢蓋頭;已婚少婦以及中年婦女平時多戴白色衛生帽,外出時則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多著深色服飾,戴白蓋頭。 布依族:其服飾大體上都保留著古老的特點,《舊唐書·西南蠻》載:「男子左衽、露發、徒跣。婦女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布依族的傳統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綉圖案裝飾。因為布依族居住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溫暖,這種寬松的衣裙符合氣候特點。 達斡爾族:達斡爾族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頭皮做成,毛朝外,雙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獵時,既防寒又護身。靴子多選用狍、犴、牛等皮。除皮質服裝外,達斡爾族還穿布制的袍子和褲子。冬天穿棉袍,天冷時外套犴背心,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婦女早期著皮衣,清朝以後以布衣為主。服裝的顏色多為藍、黑、灰,老年婦女還喜歡在長袍外套上坎肩。 德昂族: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紅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婦女剃光頭後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環,銀項圈,穿藍、 黑色對襟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下擺邊用紅、綠、黃三色小絨球裝飾。不同支系的婦女,多用裙邊橫織的線條顏色加以區別。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褲短而寬,頭裹黑白色布,包頭兩端飾以各色絨球,也戴大耳環和銀項圈。德昂族有紋身的習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鳥、花、草等自己喜愛的圖案。 東鄉族: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婦女多穿圓領、大襟、寬袖的綉花上裝。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喜慶節日則穿綉花裙,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戴遮住全部頭發的絲綢蓋頭。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婚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婦女的首飾以銀制耳環及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侗族: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飾十分精美,婦女善織綉,侗錦、侗布、挑花、刺綉等手工藝極富特色。女子穿無領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鑲有精細的馬尾綉片,圖案以龍鳳為主,間以水雲紋、花草紋。侗族傳統男裝下著短式百褶裙,腳登翹頭花鞋。發髻上飾環簪、銀釵或戴盤龍舞鳳的銀冠,佩掛多層銀項圈和耳墜、動作傳統男裝手鐲、腰墜等銀飾。三江侗族女子穿長衫短裙,其長衫為大領對襟式,領襟、袖口有精美刺綉,對襟不系扣,中間敞開,露出綉花圍兜,下著青布百褶裙和綉花裹腿、花鞋,頭上挽大髻,插飾鮮花、木梳、銀釵等。洛香婦女春節穿青色無領衣,圍黑色裙,內襯鑲花邊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藍色圍兜,身後垂青、白色飄帶,配以紅絲帶。男子服飾為青布包頭、立領對襟衣、系腰帶,外罩無紐扣短坎肩,下著長褲,裹綁腿,穿草鞋或赤腳,衣襟等處有綉飾。侗族的馬尾背扇堪稱一流綉品,其造型古老、綉工精製,圖案嚴謹,色彩富麗,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聰慧和高超技藝。
獨龍族:獨龍族的男女均散發,前垂齊眉,後披齊肩,左右蓋耳,剪發系用兩把刀相截。過去男女衣著均為麻布,穿時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繩或竹針拴結,披落自如。通常都是白天為衣,夜間做被。
哈尼族:哈尼族西摩洛支系(婦女)服飾上穿左大襟青藍色上衣,衣服長及膝部,衣裙一體。腰帶是一根綉滿月亮花、狗牙花的藍布帶,或是銀腰帶。正面從胸部到腹部輟有數十甚至上百顆銀泡,衣角四周綉滿花草圖案;下穿窄管青藍長褲,小腿纏綁腿布。男子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裹頭。西雙版納地區穿右襟上衣,沿大襟鑲兩行大銀片,以黑布裹頭。
京族: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婦女喜歡染黑齒、結"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景頗族: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有的婦女還愛好用藤蔑編成藤圈,塗有紅漆、黑漆,圍在腰部,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景頗族男女老少均喜歡嚼煙草、蘆子、檳榔和飲酒,熟人相見則從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
拉祜族: 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襟長衣,衫長到腳面,開岔至腰部,衣領和開岔處都鑲 銹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光頭, 包黑包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飾的一個特點。拉祜族最喜愛黑色,以黑為美,以黑為主色。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綵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泡,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的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穿黑色圓領貫頭衣,配以諸多飾物,領口用白綠兩色珠串連成三條套邊,袖口和下擺以花紋裝飾,前後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圖案。下穿緊身超短筒裙。有些身著黑、藍色平領上衣,袖口上綉白色花紋,後背有一道橫條花紋,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設在前面,盛裝時頭插銀釵,頸戴銀鏈、銀項圈,胸掛珠鈴,手戴銀圈。頭系黑布頭巾。
珞巴族:巴族婦女喜穿麻布織的對襟無領窄袖上衣,外披一張小牛皮,下身圍上略過膝部的緊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兩端用帶子扎緊。她們很重視佩戴裝飾品,除銀質和銅質手鐲、戒指外,還有幾十圈的藍白顏色相間的珠項鏈,腰部衣服上綴有許多海貝串成的圓球。
滿族:滿族的服飾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藍紫色為主,紅、粉、淡黃、黑等色也是其服飾的常用色。白色在滿族服飾中是一個重要的顏色,因為,滿族傳統上有尚白的習俗,以白色為潔、為貴,白色象徵著吉祥如意,所以,在滿族服飾中常在紅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旗裝上鑲白色的花邊。
瑤族: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維吾爾族:維吾爾族的服飾不僅花樣較多,而且非常優美,富有特色。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的更亮,綠的更翠。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綉花帽,著的是綉花衣,穿的是綉花鞋,扎的是綉花巾,背的是綉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
土家族: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顯示出土家婦女的心靈手巧。
⑷ 56個民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傳統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邊。短上衣的式樣為豎領、對襟扣領。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適宜游牧騎乘,女子服飾為寬大無領,長不及膝,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下端鑲有皮毛的多褶長裙或下端帶褶襇的各色連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綉,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綉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色彩以紅、藍、白為主。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掛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簾子、圍子等都著稱於世.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綉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綉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綉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綉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鄂倫春
鄂倫春族在游獵生活中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式為主,男女冬季皆穿長袍,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製而成,製作時,把耳朵割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偽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狍的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綉出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⑸ 喜歡旗袍女人的唯美句子
【1句】女人就像是那四季的花,每一季都有她的千種嫵媚,萬種風情。女人更像是那林中的蝴蝶,用鮮艷的翅膀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女人的修飾打扮無關風花雪月,也和虛榮、輕浮無關,她只是女人情緒的一種宣洩,是對生活熱愛的一種表現。在千姿百態,款式風格不同的服裝中,裙子是最能展現女性美,也是最能滿足女性多變的心理需求的服飾。
【2句】穿著裙子的女人是性感的、是灑脫的、是動人的,裙子是女人的專利,是女人的代名詞,只有女人才有資格與權利享用它。而穿著裙子的女人,更好地展現出了自己的魅力。女人的裙子訴說著她的內心獨白,想要真正地了解一個女人,可以從她身上穿的裙子中去挖掘。所以說做女人真好,做女人可以隨意地打扮自己 , 做女人可以一年四季都穿裙子。
【3句】朝陽濾過晨紗,像瑩瑩月光般輕輕地揮灑,朦朦朧朧中,發現一個穿著藍底白花裙的女孩,站在等候的站牌,痴痴地看著遠方發呆,拾一片樹葉,當做我倆緣分的書簽,落英繽紛里,題寫下多少滾滾紅塵中的嘆嗟,女孩漏出了花朵般的笑臉,而我,正翻開邂逅那一頁。
【4句】遠遠地,我便看見了那個女人。其實我最先看到的並不是那個女人,我最先看到的是女人身上的裙子。我愛看裙子。英姐姐不穿裙子。在夏天裡,高挑的英姐姐只穿雪白的襯衫,那白襯衫上總是飄著一股香粉氣味。英姐姐穿了雪白的飄著粉香的襯衫從幽暗的小巷裡走過時,那小巷也便是雪白的芬芳的。
【5句】對於女人最美麗的服裝莫過於裙子,裙子能把女性的形體美體現的淋漓盡致,總認為穿著裙子的女人比穿褲子的女性更燦爛,更嫵媚,更迷人。喜歡穿裙子的女生從裝束上就能看出那種愛美,溫柔典雅的性格,沒有一定氣質的女生是不會穿裙子的,就像那些黃毛怪,夏天會毫不羞澀的穿一條牛仔褲頭。
【6句】裙子具有悠久的歷史。唐代時期,裙子更加盛行,不但是皇妃貴婦們的衣著,而且成了民間女子常穿的服飾。"裙釵"一詞也就成了婦女的代稱。「雲想衣裳花想容」。裙子,既可表現女性豐盈的體態又可以展現自我的個性。
【7句】有一個小女孩有裙子。我讓那個小小的女孩雙腳並攏著,好好地站在我的面前。那時我就看她身上穿著的短短的小裙子。小裙子是淺綠色的,很像一種夏天裡的小果子。淺綠的小裙子邊緣還鑲著淡白的小花邊,就像是起伏的水線。我靜靜地看著那個小小的女孩子,我覺得她肯定是從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世界裡來的。
【8句】我喜歡優雅得體,體現女性端莊的長裙;也喜歡方便簡潔,給人一種干練的氣質的短裙;喜歡亮麗迷人,把女性的魅力展示到了及至的超短裙;更喜歡把女性的浪漫體現的十分完美的布裙和嫵媚讓人心曠神怡的吊帶裙。穿慣了裙子,喜歡它的美麗和無拘無束,就再也看不上褲子了,不但夏天穿裙子,在寒冷的冬天,喜歡飄飄長裙配上俊朗長靴,裹著大衣或披肩,就算寒風凜冽也是一道風景。
【9句】一條裙子,代表著一種氣質、一種情緒,一種色彩,一份心態。難怪即使於寒風凜冽的冬季,大街上有許多愛美的女性都穿著各色不同款式新穎的冬裙扮酷,也許女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解不開的裙子情結。
【10句】小女孩忽然穿了一條紅裙子,在那一年的夏天裡。夕陽的紅光從西天上漫下來。那紅光落在麻河上,麻河便紅了。紅光落到地上,地就紅了。紅光落到樹上,樹林就紅彤彤地亮了。小女孩穿著她的紅裙子站在那紅光里,她也就整個地紅了。
【11句】都說喜歡穿裙子的女人是很浪漫的,骨子裡都是嫵媚的,是溫婉如水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穿裙子是比穿褲子美麗的。只要是美麗,我就會喜歡。MM們,讓我們的裙角飄揚起來吧,夏天是屬於我們的,千萬不要錯過這個穿裙子的美麗季節呀。
【12句】喜歡穿裙子的女人即使是在大雪飄飛的冬季,也穿上一雙高筒靴,配上一套自己心儀的冬裙,圍上色彩斑斕的紗巾,與所有的行人一樣讓自己行走在擁擠的人群中,有了裙子的搭配,那種做女人的驕傲更不可言語。因為裙子是上帝賜給女人的最好最寶貝的禮物。
【13句】麻河裡的水平平地泊著,樹站在一窪一窪的水裡。有牛在麻河的邊沿上垂著頭喝水,有白色的蝴蝶在水面上飛。小女孩穿著鮮紅的裙子站到一棵柳樹下。小女孩的雙手反剪著貼到柳樹的身上去。小女孩的柔軟的腰輕輕地掀動著,一下一下地擠壓著貼在樹上的手,也擠壓著手下面的樹身。小女孩的紅裙子搖起來,如同一朵碩大的紅花,在碧綠的柳樹下,輕盈地柔美地搖動著。
【14句】群擺的線條一勾勒,柔美妖嬈的味道便出來了,女人帶來生命,裙子帶來生氣,在寒冷而又缺少色彩的冬季,穿裙子的女人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城市需要美,女人需要美,我們的生活需要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裙子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花樣繁多起來。不同款式的裙子都可以為你打造出這么多的個性,用裙子說話,用裙子描寫女人的風采,用裙子成為女人的代言詞。短文學網
【15句】人們依舊在看著小愛,但是人們也在看著金蓮。人們看見金蓮的小腿露在夏天的陽光里,人們看見金蓮的身上有一條柔軟的裙子。人們看見那條裙子是鮮黃的,黃的就跟田裡開著的葵花一樣。
【16句】少女時代,熱烈的愛上了瓊瑤的書,心裡也就生出了那麼一絲朦朧。總喜歡編兩條短短的麻花辮,穿著素靜的棉布裙子,挑個清爽的日子安靜的坐在小河邊。楊柳婆挲,嬌柔的柳綿輕輕的落在我頭上;微風習習,我的發梢和裙擺也輕舞飛揚;金色的陽光透過樹枝,斑駁的照著我的裙子上的小碎花,沉靜嬌柔而可愛,又有那麼一點俏皮。呼吸著帶著花草清香的空氣,看著河底那軟軟的水草隨波盪漾,心兒都醉了。
⑹ 花襯衫如何搭配不俗氣
花襯衫如何搭配不俗氣
天氣一變暖就忍不住想買衣服,看衣櫃里的衣服都覺得單調乏味,最近迷上了復古花襯衫,實在是太喜歡這種小文藝的風格了。很多人擔心花襯衫不好搭配,不用擔心,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花襯衫如何搭配不俗氣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穿搭一:復古文藝范
花襯衫的配色總是眼花繚亂,想要復古文藝范就選擇一件紅色印花復古的襯衫,獨特的領子微微下垂,增添了不少俏皮感。搭配卡其色的長褲,將襯衫扎進褲子里,帶點中性風的感覺。搭配上,一雙中筒馬丁靴就能讓整套穿搭看起來非常酷,偶爾改變一下風格也是不錯的。
橄欖綠的花襯衫配色特別適合春天,也是同樣具有復古文藝的感覺。上半身綠色的花色搭配同色系的直筒褲,顯得古典又硬氣。這系列穿搭我特別推薦平時喜歡酷酷的.仙女們這樣穿。
穿搭二:優雅氣質風
花襯衫也同樣適合二十多歲的輕熟女穿著。選擇黑色帶點透視感覺的雪紡襯衫,上面的花色像貓抓印似的星星點點,紅加黑的底色,有點小女人的感覺。薄雪紡的質感,微微透出皮膚帶著一點小性感。搭配一條黑色包臀半身裙,優雅的氣質隨之而來,簡約又不單調。
油畫系的薄雪紡襯衫也特別的優雅。花苞袖的設計看上去獨特又高貴,搭配金屬色的高腰百褶中裙,超級復古又優雅。夏天的時候,隨意搭配一雙淺色系的綁帶涼鞋,溫柔的小女人就是你了,超愛。
穿搭三:童趣風花襯衫
卡通一點的花襯衫我也超愛,選擇一件小貓圖案的花襯衫,很萌又帶點可愛,藍白的配色比較偏中性,男生也可以穿著。搭配一條棕色的中褲,有種很復古的文藝感,像八十世紀的畫家。這樣穿搭超獨特,走在街上,絕對超級吸睛哦。
花鳥圖案的花色是花襯衫里最常見的,給人一種很跳躍的感覺。搭配上,選擇一條霧霾藍的寬松棉質闊腿褲進行搭配,給人一種很慵懶的感覺。春天是最適合穿這種花襯衫了。
穿搭四:淑女風花襯衫
甜美的小公主當然也要嘗試一下花襯衫了。紅色大花型的花襯衫甜美又可愛,大紅色的底色會把人的氣色襯托的特別好看,而且顯白。搭配一條白色蛋糕裙,紅白相配就是一種很溫柔的淑女氣質。搭配上小高跟,甜甜的小公主就是你了。
藍色條紋油畫花襯衫給人一種很清新的感覺,搭配一條白色小包裙,襯衫隨意的扎進裙子里,簡約又小清新,我本人超級愛這樣穿搭哦!
穿搭五:霸氣中性風花襯衫
是不是有時候想要走酷酷的高冷風格,那麼一身中性風穿搭的花襯衫就很適合你了。紅色印花配色的花襯衫搭配上白色高腰直筒褲,把襯衫扎進褲子里穿著,會顯得人更加高挑,搭配白色的下裝也會更加突出上半身的獨特之處。這樣穿搭比較適合高個的妹子,比較能穿出酷酷的中性風哦。
同樣的,可以選擇一件暗紅色系的印花襯衫,搭配牛仔長褲,暗紅色本來就是低調的顏色,印花的添加多了生氣,顯得不那麼單調,搭配牛仔長褲穿著也會更顯大氣。
⑺ 56個民族的服飾和民族特點
1、漢族
2、蒙古族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格外醒目。
3、回族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4、藏族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5、維吾爾族
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頂氈帽,款似當今的「四片瓦」。冬用皮,夏用綾,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銀線綉花點綴與裝飾,喀什乾的四楞花帽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維吾爾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續至今。經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不斷創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稱「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苗族姑娘喜戴銀飾. 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 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 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7、彝族
撒尼是彝族的一個支系。花包頭仍是姑娘服飾重要組成部分。花包頭多為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製成,長約 3米,寬約 0.17米,一條黑布作底,上面綉有數條彩色圖紋,製作十分精緻美麗。每逢喜慶、外出,姑娘們都要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花功夫纏包頭,要經過七、八道手續才能完成。彝族不同支系服飾各異,花枝招展的女性打扮不勝枚舉,相對而言,男子的傳統服飾特色已經不多。不過,涼山地區彝族男子還保留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徵男性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並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 「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長達 0.33米左右的旒須。製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徵。
8、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燦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肩。婦女的發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采,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9、布依族
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製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制,合身得體,古樸典雅。
10、朝鮮族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系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扣,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艷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11、滿族
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12、侗族
侗族女性的服飾千姿百態,或款式不同,或裝飾部位不同,或圖案和工藝不同,或色彩和發型、頭帕不同,她們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盛裝時注重裝飾審美,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根據整個侗族婦女服裝特點,可將侗族服裝分為三種款式,即:緊束型裙裝、寬松型裙裝和褲裝。
男子服飾為青布包頭、立領對襟衣、系腰帶,外罩無紐扣短坎肩,下著長褲,裹綁腿,穿草鞋或赤腳,衣襟等處有綉飾。侗族的馬尾背扇堪稱一流綉品,其造型古老、綉工精製,圖案嚴謹,色彩富麗,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聰慧和高超技藝。
13、瑤族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 「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14、白族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 「三滴水」,腰系皮帶或綉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綉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
15、土家
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朴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但是注重細節,喜寬松、衣短褲短、袖口和褲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無領滾邊右衽開襟衣,衣邊衣領會綉上花紋 ,綉工精彩,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土家族婦女穿的是無領滿襟衣。衣向左開襟。從上領到下擺到衣裙腳綉有一寸五寬的花邊,衣袖各有一大二小三條花邊,大花邊一寸五寬,小花邊有手指寬。袖大一尺二寸許,花邊寬窄與衣袖相同,褲大約一尺五寸。另外,胸前外套圍裙,俗稱「媽裙」,圍裙上為半圓形,下為三角形,從上半圓形及下腳也有一圈花邊,寬約一寸。圍裙胸前綉有花約五寸見方,圍帶即花帶均為五彩絲線織成,一般二尺長,兩頭分別留有三寸未織的花緩。
16、哈尼族
葉車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葉車婦女頭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對開式短袖土布衣,無領無扣,由寬寬的五色腰帶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著穿,少則七八件,多達十餘件,里長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數。葉車人認為,衣服件數越多,服裝越美,越能顯示出家庭的富裕。她們下身穿黑色短褲,褲腳口打上適當的褶紋,褶紋數與上衣數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著。逢年過節,姑娘們手上還帶銀手鐲,胸前掛銀鏈,腰的兩側佩掛銀片和銀泡泡,走起路來鈴鈴作響,頗有風韻。
17、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哈薩克族女子的服飾,多姿多彩。她們喜用白、紅、綠、淡藍色的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等為原料製作連衣裙,年輕姑娘和少婦一般穿袖上有綉花,下擺有多層荷葉邊的連衣裙。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時穿棉大衣。女子最講究帽子和頭巾。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條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頭巾,冬天戴一種絨布的硬殼圓頂帽,帽頂飾有貓頭鷹羽毛,象徵勇敢、堅定。當新娘時,戴一種尖頂帽,上有綉花與金銀珠寶裝飾,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在臉前,一年後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後開始戴披巾。
18、傣族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19、黎族
黎族所生產的棉織工藝品馳名中外。尤其是「雙面綉」最為出色,多作為上衣的裝飾,如衣側花,後背花等。黎族服飾圖案的取材,多採用平日喜聞樂見的人物紋、動物紋,植物紋以及幾何紋等。但不同地區有所側重。這些圖案的造型稚拙誇張,構思大膽巧妙,運用直線、平行線、方形、三角形等構成整齊的富有裝飾風格的花紋圖案。在色彩上,一般採用紅、黃、白等幾種,配色和諧,絢麗華美。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筒裙往往嵌入了金銀箔,雲母片、明片或羽毛,也有綴以貝殼、穿珠、銅錢、銅鈴或流蘇等,更產生了有聲有色的特殊效果。
20、傈傈族
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歡穿民族服裝。各地服飾大同小異。根據服飾的顏色分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聚居在怒江一帶的白、黑傈僳族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長裙;已婚婦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的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並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小圓孔。一些貴重的胸飾可值一二頭黃牛。永勝、騰沖一帶的「花傈僳」,服飾較為艷麗美觀,婦女均喜歡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綉許多花邊,頭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裙長及地,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顯得婀娜富麗。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飾都是麻布長衫或短衫,褲長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頭,有的喜畜發辮於大腦後。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紅珊瑚,以示在社會上享有榮譽和尊嚴。
21、佤族
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寬手鐲、細藤圈,標志著佤族人粗獷、豪放的堅強性格。相對來說,男子服飾除包黑色包頭上沒有什麼特別。但喜歡紋身,其中多數在胸脯刺牛頭,手腕刺鳥,腿上刺山林圖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長刀或火槍,給人以雄壯威武之感。而婦女們的裝束特點分明與眾不同。最突出的是頭戴寬約3公分左右的銀箍,留長發;身著靛青色無領大襟右衽及橫條花筒裙。腰系紅布寬腰帶和數十根細藤圈。耳掛垂肩圓形大耳環,頸戴銀質大項圈,細項鏈。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戴長約五公分傘狀大耳筒,筒頂還刻有各種花紋。有的婦女在耳筒內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幣,出門趕集,隨用隨取,很是便利。在佤族聚居區西盟,無論家庭貧富婦女們都有一副寬手鐲,長年套在手腕上。手鐲寬約五公分,多用白銀製成。上面刻有精緻的各種圖案花紋,美觀閃亮,是佤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22、畲族
畲族婦女服裝,各地略有差別,其共同特點是上衣多刺綉。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裝,在衣領、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綉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那就是「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綉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象徵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後飄盪不定的金色腰帶頭,象徵著鳳尾;佩於全身的叮當作響的銀飾,象徵著鳳鳴。已婚婦女一般頭戴「鳳冠」。它是在精製的細竹管外包上紅布帕,懸一條 30多厘米長、3厘米寬的紅綾做成的。冠上有一塊圓銀牌,下垂3個小銀牌於前額,稱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
23、高山族
台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綉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臂飾、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因為在台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類型,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類型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24、拉祜族
拉祜族最喜愛黑色,以黑為美。拉祜西支系婦女喜歡裹 0.3米多長的黑色頭巾。最末一端長長地垂及腰際。有地方婦女還有用黑布裹腿的習慣。黑色衣服上綴以色彩斑斕的圖案,顯得格外莊重富麗。拉祜西婦女穿窄袖短衫飾以彩色布條;或穿裙子,間隔出紅、黑、白三色。她們出門時,總是肩挎背包,既裝物品,也顯示自己紡織技藝。瀾滄縣拉祜族男子戴的帽子,用六至八片正三角形藍黑布拼制而成,下邊鑲一條較寬的藍布邊,頂端綴有一撮約 15公分長的彩穗垂下。有的不戴帽子,則用黑布長巾裹頭。婦女穿花邊衣服,也用黑布包頭。現在,青年小夥子多在對襟短衣外面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姑娘們則在衣衫下襯上一件白汗衫,下擺露在筒裙上面。他們認為,白色與黑色相配,象喜鵲一樣漂亮。 25、水族
水族男裝在20世紀40年代起就與周圍漢裝無大差別,而婦女服飾至今仍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徵。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綉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綉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綉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綉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綉華麗的「T 」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綉好,最後將綉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
26、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婦女多穿圓領、大襟、寬袖的綉花上裝。下穿套褲,褲筒後面開小衩,褲筒、褲腳有鑲或綉的花邊。喜慶節日則穿綉花裙,綉花鞋。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戴遮住全部頭發的絲綢蓋頭。少女和新婚者戴綠色,婚後及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婦女戴白色。婦女的首飾以銀制耳環及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7、納西族
本世紀中葉,麗江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麗江婦女上寬腰大綉的大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百褶圍腰,穿船形綉花鞋。衣服多為藍、白、黑三色,在領、袖、襟等處綉有花邊,樸素大方。已婚婦女在頭頂梳發髻,戴圓形的紗帽,未婚女子則將發辮盤在腦後,戴布頭巾或黑絨小嵋。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經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
28、景頗族
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有的婦女還愛好用藤蔑編成藤圈,塗有紅漆、黑漆,圍在腰部,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
29、柯爾克孜族
服裝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系皮腰帶,帶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女穿對襟上衣,寬大無領,長不過膝,綴銀中,多褶的長裙下端鑲皮毛。也有穿連衣裙者,裙子下端帶雛襇,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30、土族
土族的服飾,色彩鮮艷,式樣別致,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的男子服裝是內穿綉花高領斜襟白短褂,胸前鑲一塊 2公分見方的彩色刺綉圖案,外套黑、藍或紫色坎肩,或穿鑲著寬邊的長袍。腰系綉花帶,頭戴織錦鑲邊的卷檐氈帽。其中青壯年的氈帽後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開,稱之為「鷹嘴啄食」。部分地區的男子還戴一種翻邊尖頂帽,頂端有一綹紅穗。土族婦女的服飾更為鮮艷。通常的裝束是身穿斜襟上衣,兩條袖子是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製成的。腰系寬而長的綵帶,帶子兩頭綉有花、鳥、蜂、蝶、彩雲等花紋圖案。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裙子和長褲。褲子的顏色依年齡的不同而異。少女和年輕婦女多穿紅色和彩色裙,中年多穿藍色裙,老年穿棕色裙,前後開口。褲子的褲腳較寬,用兩種顏色的布做成,以膝蓋為界,下半截的顏色是區別是否已婚的重要標志。未婚少女多是紅色,已婚者多用藍色。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土語稱「扭達」,樣式復雜,各地不一。過去有所謂「三叉頭」、「干糧頭」、「羊腔頭」、「簸箕頭」、「馬鞍橇」等八九種。現在,繁多的頭飾已不多見,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新的簡便頭飾:已婚婦女梳兩根發辮,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以美觀大方的織錦鑲邊卷檐氈帽,顯得雍榮華貴;未婚姑娘通常梳一根或三根辮子,扎紅頭繩,系一塊海螺片,頭戴一條綉花頭巾,顯得活潑,秀麗。
詳見:五十六個民族服飾特點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view/28d7cda2b0717fd5360cdc28.html
⑻ 白色襯衫染上其他顏色了,洗又洗不掉,怎麼辦
可以使用84消毒液清洗。84消毒液具有脫色性,因此可以用來處理染色的衣物。
其具體操作方式是:將染色的衣物放進盆里,倒上一些剛燒開的水和一些84消毒液(消毒液的多少應根據衣物染色的面積以及深度決定),浸泡15分鍾後,用手輕搓衣物的染色處。
染色衣物處理方式:
1、肥皂鹼水混合液清洗法。將被染的衣物放在盆中,先用清水泡泡,撈出。然後再把衣物放進剛煮開的肥皂水和鹼水混合溶液中,浸泡十分鍾。最後只要用水輕輕一揉搓,染上的顏色就被搓掉了。這樣衣物也就恢復原來的顏色了。
2、84消毒液清洗法。84消毒液具有脫色性,因此可以用來處理染色的衣物,不過也正是因為有這個特性,該方法只適合於染色的白色衣物,或顏色非常淺的彩色衣物。其具體操作方式是:將染色的衣物放進盆里,倒上一些剛燒開的水和一些84消毒液(消毒液的多少應根據衣物染色的面積以及深度決定),浸泡15分鍾後,用手輕搓衣物的染色處。
3、雙氧水溶液清洗法。把衣物放進盛有涼水的盆里,然後往盆里滴加雙氧水,直到雙氧水與水的比例接近1:10。浸泡約5分鍾。用手揉搓染色衣物即可。注意:不可用雙氧水直接塗擦衣物的染色處,往水裡滴加雙氧水時,盡量避免直接滴在衣物上。
4、高錳酸鉀與醋酸溶液清洗法。配置一些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將染色的衣物放入其中浸泡,約15分鍾後將呈現暗紅色的衣物撈起,用清水涮一下。接著,配置少許低濃度的醋酸溶液,浸泡已經浸過高錳酸鉀的衣物,等其由暗紅色變回原色時(包括染色處)撈起,再用清水洗一遍即可。這個方法的去色效果非常不錯,而且不會損害衣物原有的顏色。
5、洗衣粉和洗潔精清洗法。將強力洗衣粉和洗潔精以1:1的比例溶入溫水中,浸泡染色的衣物,至少半小時後,用手搓洗。如果還洗不幹凈,可再加入少量洗衣粉浸泡並搓洗,注意:該方法是利用衣物本身顏色的褪色來減少與染色色塊之間的色差。
6、食鹽塗擦法。將衣物的染色處打濕,用大鹽粒或食用鹽塗擦濕處,然後用手反復輕搓,直到染色色塊消失,再用清水清洗一下即可。
7、變瑕為玉法。如果所想到的所有方法都不湊效,那就把染色的地方綉成或補成一朵別致的花。如果顏色及花型搭配合理,衣物也許會比原來還漂亮。
色素污漬的去除方法:
色素污漬多種多樣,一旦沾染到衣物上就很難去掉,要根據污漬的顏色和性質,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去除。
1、 染料漬的去除
染料弄到了衣物上,可先用稀醋酸擦拭,然後再用雙氧水漂洗。也可以用松節油刷洗後,再用汽油擦拭。最後都要用清水漂凈。
2、紅墨水漬的去除
新染上的紅墨水漬可先水洗,然後放入溫熱的皂液中浸泡,待色漬去掉後,再用清水漂亮洗干凈。污染時間較長的紅墨水漬,先用 水洗後,再用10%的酒精水溶液擦拭去除。
3、藍墨水漬的去除
新沾污的藍墨水漬可用肥皂,洗衣粉等洗滌劑搓洗去除。污染時間較長的藍墨水漬,可用草酸溶液浸泡後搓洗,然後再用洗滌劑清洗 去除。
4、紅葯水漬的去除
衣物上染上紅葯水,先用溫熱的洗滌劑溶液洗後,接著分別用草酸和高錳酸鉀溶液順次浸泡、搓洗,最後再用草酸溶液脫色,再進行水洗,紅葯水漬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