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女裝設計師布景襯衫袖

女裝設計師布景襯衫袖

發布時間:2024-07-09 20:28:16

Ⅰ 叱吒風雲,香奈兒、古馳那些執掌潮流方向的時尚設計大佬


時尚 大牌就是女人們的半個江山

而在江山背後執掌的便是那些大牌的 時尚 總監們


他們或靈動肆意,或崇尚自然

而他們的設計理念

推動了整個叱吒風雲的 時尚 界


談起香奈兒人們的第一直覺是永遠高雅、簡潔、精美的風格。Coco Chanel的格言「風格永存」,簡潔優雅的基因一直流淌在香奈兒的品牌血液里。




NO.1

Coco Chanel

在五花大綁中解放女性身體


說Coco Chanel一手主導了二十世紀前半葉女人的風格、姿態和生活方式並不為過。

她善於突破傳統,早40年代就成功地將「五花大綁」的女裝推向簡單、舒適。


維多利亞風格/愛德華時代女性著裝

香奈兒所設計的女裝


Chanel提供了具有解放意義的自由和選擇 將服裝設計從男性觀點為主的潮流轉變成表現女性美感的自主舞台。


拋棄緊身束腰、鯨骨裙箍,提倡肩背式皮包與織品套裝。


無論是帶有強烈男性元素的運動服飾、兩件式的斜紋軟呢套裝、打破舊有價值觀的人造珠寶、帶有濃郁女性主義色彩的山茶花圖騰,都能展現出屢屢挑戰舊有體制創造出來的新的 時尚 。



NO.2

Karl Lagerfeld

加入年輕元素,崇尚優雅自然


Coco Chanel逝世後Chanel蕭條許久,墨守成規持續消磨著昔日 時尚 巨頭的活力。直到1983年德國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成為香奈兒品牌的總設計師,將香奈兒的時裝推向另一個高峰。



卡爾·拉格菲爾德被稱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


他提倡復古摩登美學, 在保持香奈兒簡朴優雅風格的前提下增添活潑趣味,使之變得更加年輕、現代和成熟。


卡爾拉格菲爾有著自由、任意和輕松的設計心態,他將原來的黑色、米色等無彩色系轉變為艷麗色調,並縮短裙長以露出膝蓋。


搖滾、運動等元素的注入使他在貌似原汁原味的同時帶入自己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他總把兩種對立的藝術品感覺統一在設計中,既奔放又端莊如神來之筆。



另一個不得不說的便是新穎的秀場主題與別具匠心的布景。無需多言,只需回顧歷年秀場設計就可以感受到堪稱大型藝術表演的Chanel秀場。




Gucci建立於1921年,經歷三代人的血雨腥風,在1995年結束家族經營模式。彼時Gucci陷入家族內部爭斗市場份額大幅縮減,品牌形象急需整頓。


NO.1

Tom Ford

將性感帶入慵懶


1994年Gucci迎來了品牌史上的重要關鍵人物—設計師Tom Ford。


Tom Ford入主Gucci後大膽地賦予了品牌嶄新的摩登性感形象,展現恰到好處的慵懶與頹廢面貌。



此外,他亦更新了品牌的廣告策略,以充滿爭議的性暗示氛圍,緊抓話題焦點,重塑了品牌的市場定位,不但扭轉了當時所面臨的銷售困境,讓原本走在衰亡之路上的Gucci起死回生,一躍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摩登代表。




NO.2

Frida Giannini

將gucci帶入優雅時代


設計師Frida Giannini於1995年正式執掌Gucci,並且帶領Gucci邁向了下一個十年,這段時間被大家稱為優雅時代。


Frida原先是Gucci配飾設計師,擅長以女性視角優雅詮釋品牌 歷史 中的瑰麗經典。


馬銜鏈、雙G Logo圖騰和紅綠直紋飾帶,於她的設計中一再被翻玩;女人味十足的衣型線條則留有Tom Ford時期的現代、性感。



NO.3

Alessandro Michele

復古文藝,大膽反叛,推廣極繁主義


Alessandro Michele顛覆了大眾以往對Gucci的認知。



就像是Michele在筆記中談到的:「每件服裝都顫動著智識的張力,抗衡著制式。這是一場對墨守成規的反叛,爭取差異是種不可剝奪的權利。」


Michele對時裝設計的概念更像是他信手拈來的靈感剪貼板,充滿趣味性與各種可能。


過去成熟的風格被年輕的設計取代,復古、文藝、超現實甚至古怪的氣息則縈繞於每一季作品中,而極繁主義的表現手法也愈演愈烈。


其復古美學的主張備受千禧一代追捧,屬於Gucci的新時代自此在時裝界詩人Alessandro Michele的帶領下華麗展開。





NO.1

Hubert de Givenchy

赫本風,優雅永存


1952年2月2日Hubert de Givenchy首度在巴黎推出個人的作品發表會。


在這場以白色棉布為主,輔以典雅刺綉與華麗珠飾的時裝展中,他的創意才華令在場人士驚艷不已,同時也奠定了紀梵希在時裝界的尊崇形象。


幾十年來品牌一直以「優雅的風格」而著稱於世。



NO.2

Riccardo Tisci

加入混合元素,追求年輕時髦


Riccardo Tisci於2005年赴任,並放棄了他的幾位前任的高調的奇幻設計。Riccardo Tisci主張精緻的剪裁,數碼印花以及宗教元素等等。


他鍾愛動物及動物紋路,如2010春夏的斑馬紋,2011春夏的豹紋,還是2011秋冬的羅威納犬,2013秋冬的杜賓犬;他也讓鉚釘元素大放異彩,讓紀梵希成為年輕消費者的寵兒。




NO.3

Clare Waight Keller

回歸優雅細致,簡潔大方


2017年英國設計師 Clare Waight Keller 從 Chloé 跳槽到Givenchy,成為紀梵希的第一位女性藝術總監。


她接手了男裝和女裝,並在2018年1月推出她入行以來第一個高級定製時裝系列,使Givenchy時隔八年重回時裝周。


Clare主張去街頭化,將紀梵希一如既往的優雅與自身偏愛的簡潔風格結合,主張細致設計與精心剪裁,以極簡彰顯女性的優雅,推出一系列驚艷之作。


時間退役她得到來自皇室的認可——為梅根·馬克爾和哈利王子的婚禮設計婚紗。


NO.1

Christian Dior

經典New Look的誕生


1947年Christian Dior推出第一個時裝系列, 名為「新風貌」(New Look)旨在重建戰後女性美感。


該風格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Dior改進裙長為不再曳地,並強調女性隆胸豐臀、腰肢纖細、肩形柔美的曲線,打造沙漏裙。


隨後又在1951年用硬襯布設計出橢圓形的廓形,在1953年推出鬱金香造型,1954年推出垂直造型。




NO.2

Yves Saint Laurent

打造別致廓形,加入異國元素


1957年到1960年1958年的首次時裝秀就展示了帶有窄肩設計的及膝搖擺裙,並將該廓形稱為梯形線條。


同時聖洛朗熱愛東方異域文化,將不同的民族元素帶入Dior的設計中去。




NO.3

Marc Bohan

飄逸感材質和花卉元素,展現性感魅力


Marc Bohan是Dior任職最長的服裝設計師,1961年Yves Saint Laurent入伍Marc Bohan臨危受命為Dior設計總監,直到1988年。


他擅長使用具有飄逸感的材質和立體感的花卉元素來展現女性的性感魅力。




NO.4

Gianfranco Ferre

大氣廓形,優雅性感


Gianfranco Ferre將簡約大氣的廓形裁剪帶入Dior品牌, 他鍾愛誇張的領型、袖口以及蝴蝶結結構來裝點女性著裝,為Dior帶來一種冷峻而又不失優雅性感的魅力。


他所設計的系列在花花公子和文藝復興時期做出了巨大貢獻。


NO.5

John Galliano

將優雅大方的「new look」轉為狂野奢華


1996年到2011年「海盜爺」John Galliano擔任Dior設計總監,將優雅大方的「new look」轉為狂野奢華。


在品牌年輕化的驅動下,海盜 吸取東方風格與英倫狂野 ,貫穿整個設計時期的驚險、戲劇、瘋狂與大膽為Dior打造不可復制的輝煌。


2004年的秋冬高級定製系列中,John Galliano復現輝煌浮華的維多利亞時期,誇張的羊腿袖、宮廷印花、寶石珠寶紛紛登台,模特甚至被加冕帶上女王頭冠,奢華至極。


風靡多年 時尚 不減的馬鞍包也是John Galliano的傑作。




NO.6

Bill Gaytten

層次細膩,精於調和



相對於John Galliano原有的張狂和戲劇感染力,Bill Gaytten的設計更具商業吸引力,他注重對於細膩的層次效果以及輕薄材質間的拿捏,將素雅與性感相調和。



NO.7

Raf Simons

重回莊重優雅時代


Raf Simons更推崇極簡風格和實用主義,讓Dior的風格回歸最初的優雅和莊重,同時增添了現代女性的摩登感。


他將品牌回溯到Dior先生的時代,將花卉、纖細腰型等DNA元素重新帶入到年輕群體的 時尚 消費,簡約廓形搭配魅力細節的設計手法以及柔和配色,為Dior增添了幾分仙氣。




NO.1

Yves Saint Laurent

打破女性禁忌,大膽啟用中性風


反叛、大膽,甚至驚世駭俗是大眾對聖羅蘭的初印象。


不論是為香水取名black opium還是啟用黑人模特,又或者推出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純口紅,都宣揚著他的特立獨行。


他既師承法國高級時裝的精髓,也勾勒出以全球流行文化為靈感的更現代的時裝設計,創作出蒙德里安裙、波普風、吸煙裝等一系列經典。


他鼓勵女性打破禁忌,大膽釋放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風格。


Yves Saint Laurent說: 「Chanel解放了女性,而我賦予她們權力。」



NO.2

Hedi Slimane

前衛搖滾,暗黑反叛


2012年Hedi Slimane擔任YSL男裝的創意總監。他大刀闊斧地把Yevs Saint Laurent改成了Saint Laurent Paris,雖然得到了品牌的支持,但也引來了很多不滿。


他在四年任期內的前衛做法推動了品牌的搖滾精神,並復興了其高定時裝系列。


星星、亮片、格紋、皮褲、機車夾克和漁網襪這些鮮明的標志與YSL傳統風格的結合使設計更加貼合千禧一代,頹廢反叛的搖滾青年形象幫助品牌全面年輕化。




NO.3

Anthony Vaccarello

強勢性感,致敬經典符號


Hedi離開後接任YSL的是畢業於比利時La Cambre設計學院的時裝設計師Anthony Vaccarello。


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一種義大利時裝般的強勢和性感 。他在廓形上追求結構的嚴謹和貼合身材的版型,黑色則是他最愛運用的顏色。


不同於Hedi的激烈與張揚,Anthony的作品細膩豐富,裁剪精良,追求法式時髦。


皮質胸衣、經典的smoking、80年代風格的誇張肩部設計以及恰到好處的裸露,無一不是對品牌經典符號的致敬,因而有 時尚 評論家稱贊「Yves回來了」。





Jonathan Anderson

英式矜持,中性美學


2013年Jonathan Anderson出任Loewe創意總監。


在他的帶領下,羅意威重新定義了其延續了168年之久的傳統手工藝和創新精神,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以嶄新的面貌開啟品牌的未來。



羅意威以製作頂級皮件聞名全球,其產品一直受早期佔領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傳統風格影響。



如今在Jonathan Anderson的創意指導之下,羅意威自創立以來的核心價值——工藝、創新及無與倫比的皮革製作工藝得到了重新演繹,並將現代 時尚 與文化意識融入其中。


Anderson首先將Loewe的logo進行改造,使其變得更骨感、輕靈與 時尚 。


緊接著他又推出了一款由40塊頂級頭層皮拼接成的Puzzle Bag,讓他奠定了在羅意威無法撼動的 時尚 地位,也讓羅意威真正的起死回生。



Anderson憑借天馬行空的想像和中性美學理念彌補了Loewe成衣上的短板。西班牙傳統風格的明快熱烈與英式矜持碰撞,迸發出新的活力。



Anderson堅信性別區分的存在不應該束縛衣服本身,男女服飾也不應該存在有清楚的界限,衣服最終是服務人本身。


而從2013年起,Loewe的廣告大片基本以「二重奏」的雙人組呈現,一男一女,或者似男似女,均詮釋相近或者同樣的時裝,開啟了Loewe的中性時代。


Anderson手中的Loewe是聯系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思路,是保留了其皮具匠心的,雖然存在了不少變化,但是Loewe的品牌精神一直都在。



Phoebe Philo

極簡主義,干練冷靜


有句話這樣說——「Chloe girl是半熟女孩必經之路,Celine women才是摩登女郎終極目標。」


Chloe


Phoebe Philo擔任Celine創意總監的時期成功地將Celine打造成一個sophisticated摩登酷女人的品牌形象,將極簡穿搭和實用主義帶向新高度。



正如Phoebe對自己風格的定位——"Powerful and Strong—a kind of contemporary minimalism"。Phoebe著眼女性的力量與強壯,以干凈的裁剪、大廓形、冷靜展現出一種現代極簡主義風格。


利落干練、色彩細膩、不失稜角,Phoebe Philo執掌Celine的時期所塑造的風格被稱為極簡十年時代——也是Celine的黃金十年。


Maria Grazia Chiuri

& Pierpaolo Piccioli

浪漫復古,仙氣十足


2008年Maria Grazia Chiuri 與 Pierpaolo Piccioli作為黃金搭檔被任命為 Valentino的聯合創意總監。



他們的設計輕盈、優雅、充滿文藝復興式的浪漫色彩,一直帶著仙境般的浪漫和富有張力的設計風格。二人對薄紗、刺綉、紋飾等元素的運用得心應手,工藝之美干凈純粹。




看了這么多「興風作浪」的創意總監

與他們的高光時刻,

你有沒有鍾意的風格呢?

無性別主義 時尚 異軍突起! 時尚 真的有男女之分嗎?

美人是怎樣煉成的?大眾的審美依靠哪些法則?

Ⅱ 服裝設計專業簡介

美國服裝設計專業留學是很多藝術生的選擇,服裝設計這一行業是當前中國頗受關注的行業之一,每到服裝周鋪天蓋地的新聞通稿進入大家的視野,將這一行業置於最光鮮亮麗令人矚目的位置,其實熱門歸熱門,時裝設計變幻莫測,具有前瞻性,申請美國服裝設計專業留學前最好做最充分的了解才是正理。今天,就由美行思遠藝術留學的老師給你介紹一下有美國服裝設計專業留學的目前狀況。

首先,美國綜合大學中的服裝設計專業根據專業研究的應用領域不同,分設在兩類不同的院系中。一類是以服裝設計和面料研究為側重面,稱為Fiber Science & ApparelDesign,大多設立在College of Human Ecology中的design department中,該專業的研究生課程提供理學碩士,藝術碩士和博士的學位。該類別以Cornell University (NY) ,Universityof Wisconsin-Madison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為代表院校,該專業涉及到綜合審美,文化,歷史,體育,社會和科技等多學科知識。這一類的碩士學位多為MA,即master of arts.另一類是以配合舞台設計和化妝研究為側重面,稱為costume design,大多設立在theatre department中,該專業的研究生課程提供藝術碩士的學位。該類別以University ofFlorida為代表院校,該專業涉及的知識包括服裝設計,服裝製作,燈光設計,布景設計,和技術指導等。此類的碩士學位多為MFA,即master of fine arts.
但其實在美國最好的服裝設計專業並不在綜合性大學中,在一些藝術類院校,諸如帕森斯設計學院的服裝設計才是全美第一,除此之外,羅德島設計學院,紐約時裝學院、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等的服裝設計專業也絕對能完勝大多數美國綜合性大學。
其次,服裝設計專業,即Apparel Design,屬於藝術領域,申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GRE沒有最低要求,GPA的要求也多為3.0,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托福成績的要求大致在70-80分之間。
服藝術類專業一般還是比較注重的學生的Portfolio的,也就是個人作品。因為其實這才是學生學術成績的最有力的證明,學校其實只是提供給學生一個更為專業的環境,讓其去充實自己、開闊眼界、從而更進一步的豐富自己的作品以及藝術修養。
最後,美國服裝設計專業留學院校推薦
藝術類院校:
1.羅德島設計學院
2.帕森斯設計學院
3.紐約時裝學院
4.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 綜合性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NY) Universityof Wisconsin-Madis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University ofFlorida
以上就是關於美國服裝設計專業留學的介紹,美行思遠國際藝術教育,專業專注藝術留學及作品集培訓服務,隨時隨地為您的藝術留學申請答疑解難!

本文版權屬於美行思遠(www.mxsyzen.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Ⅲ 聖羅蘭創始人

聖羅蘭創始人:伊夫聖洛朗。

1、 YSL 1936年出生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17

YSL優雅前衛的風格

3、YSL在60年代給了女性迷你裙,70年代帶來了褲裝,他雖有著無數的榮耀,卻很少有人知道其不愉快的童年,由於他是同性戀,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多異樣的眼光;

4、 YSL 2008年去世是世界時裝的一大遺憾,他生前留下了無數創新作品是世界屈指可數的時裝大師,他的逝世留下的空缺是難以彌補的。

Ⅳ 現代洛可可藝術畫家都有誰他們的生平簡介怎樣

簡介
洛可可風格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最初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和義大利文Barocco 合並而來。Rocaille 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而Barocco 即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後來被新古典主義取代。
編輯本段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建築
洛可可世俗建築藝術的特徵是輕結構的花園式府邸,它日益排擠了巴羅克那種雄偉的宮殿建築。在這里,個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宮廷社會打擾,自由發展。例如,逍遙宮或觀景樓這樣的名稱都表明了這些府邸的私人特點。尤金王子的花園宮就是一個節奏活潑的整體,由七幢對稱排列的樓閣式建築構成,其折疊式復斜屋頂從中間優美勻稱地傳至四個角樓的穹頂處(圖202)。上面有山牆的單層正廳具有幾乎是中產階級的舒適,兩個寬展的雙層側翼則顯示出主人的華貴,卻又沒有王公貴族的驕矜。兩個寬度適中的單層建築介於塔式的樓閣之間,而樓閣的雄偉使整個建築具有堅固城堡的特點——總之,極為不同的建築思想,卻又統一在一種優雅的內在聯系中。正是這種形式與風格簡直相互矛盾的建築群體漫不經心的配置,清楚地體現出了洛可可藝術的精神。 維爾茨堡大主教府的樓梯廳為巴羅克晚期建築的優雅留下了一個好印象。諾伊曼在這里大手大腳地浪費空間,設計了兩個互相對稱的樓梯廳,但只有其中一個建成。然而,僅只這一個就足以賦予這宏偉的內部空間一種壯觀的氣氛了,並且,這種氣氛又由此傳給了前廳、花園廳和朝覲廳等一系列建築(圖207)。威尼斯人堤埃坡羅在樓梯廳和朝覲廳畫的天頂畫,把建築藝術的魅力發揮到了無可比擬的程度。天花板被600平方米的巨大天頂畫化解為五顏六色的光,它們就像是從敞開的天空射進室內來的。這天空充滿了光怪陸離的形象,它們巧妙地掩蓋了建築與繪畫的界限(例如,狗就像是站在凸出的橫線飾上)。石膏花飾也擠入了畫中,而畫中的人物則利用他們手上的雕塑物品佔有建築空間。憑借著這種幻覺手法,實現了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的完全統一。
編輯本段藝術概念
意義與背景
洛可可藝術(Rococo art)是法國十八世紀的藝術樣式,發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時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時代,風格纖巧、精美、浮華、繁瑣,又稱「路易十五式」。 洛可可藝術風格是繼巴洛克藝術風格之後,發源於法國並很快遍及歐洲的一種藝術樣式。開始是指用貝殼、石塊等建造的岩狀砌石,源於中國的假山,玲瓏剔透,華麗雕琢的藝術趣味,後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主題,成為以室內裝飾為主體的樣式名稱。洛可可特點是室內裝飾和傢具造型上凸起的貝殼紋樣曲線和莨苕葉呈鋸齒狀的葉子, C形、S形和渦旋狀曲線紋飾蜿蜒反復。創造出一種非對稱的、富有動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纖細、輕巧、華麗繁復的裝飾樣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氣、莊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練的舉止和風流的游戲般的情調,以及艷麗而纖弱柔和的女性風格所取代。如果說17世紀的巴洛克風服飾是以男性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宮廷為舞台展開的奇特裝束,與此相對,18世紀的洛可可風服飾則是以女性為中心,以沙龍為舞台展開的優雅樣式。 十八世紀被看成是「理性的時代」或「啟蒙運動」的時代,哲學家從過去假設上帝存在進而推論所有事物的工作,轉換為依據實驗和觀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論世間的萬象,幾乎將神學從哲學中剔除,選擇傾向世俗的路線,趣味從注重高尚的教化轉向尋求輕浮的快感。藝術的風格,在音樂家莫札特、海頓,文學家蒲伯、愛迪生、伏爾泰,畫家華鐸、康斯博羅中,貫穿著一種共同主題,它把理性與優美趣味同輕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來。 路易十四常在凡爾賽宮開各種舞會,藉著繁瑣的禮儀與無意義的職務折騰貴族們,再以富麗堂皇的宮廷裝飾營造悠閑的環境,有利搞風流韻事,以便消耗貴族們的精力,使他們無暇去策劃造反。因此藝術家授命編造一種理想生活的極樂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個悠閑的、實際上是懶惰的社會快樂。 洛可可是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那種盛大、庄嚴的古典主義藝術的,這種變化和法國貴族階層的衰落,與啟蒙運動的自由探索精神(幾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產階級的日漸興盛有關。 洛可可在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在庭園設計室內設計、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國人物小陶瓷》,麥爾,德國,1768)。由於當時法國藝術取得歐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藝術的影響也遍及歐洲各國。 洛可可藝術的繁瑣風格和中國清代藝術相類似,是中西封建歷史即將結束的共同徵兆。
詞源與含義
從詞源來看,rococo 一詞與法語rocaille(岩狀飾物)相關。早在17世紀,法語rocaille 一詞常用以稱謂岩洞,(也有一說即文藝復興時代傳到義大利的中國假山設計),和庭園中的貝殼細工,travail de rocaille (岩狀工藝)為 travail 的同意語。洛可可即由「岩狀工藝」和「貝殼工藝」引伸而來,指室內裝飾、建築到繪畫、雕刻以至傢具、陶瓷、染織、服裝等各方面的一種流行藝術風格。 洛可可的另一種解釋初見於《法蘭西大學院詞典》,指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異的裝飾、風格和設計」。有人將「洛可可」與義大利「巴洛克」相關連,把這種「奇異的」洛可可風格看作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頹廢階段。
洛可可藝術的特質
①曲線趣味,常用C形、S形、漩渦形等曲線為造形的裝飾效果。 ②構圖非對稱法則,而是帶有輕快、優雅的運動感。 ③色澤柔和、艷麗、輕快,給人輕松舒適感。 ④崇尚經過人工修飾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諧謔性、飄逸性,表現各種不同的愛,如浪漫的愛、性愛、母愛等。
編輯本段文學
洛可可文學以輕松的文體大量出現,並著力於表現人的情感,尤其是愛情的魅力。經常將現實世界擴大或縮小後加以描寫,或者以鏡中像的方式折射現實。比如伏爾泰的《小大人》、勒薩日的《吉爾·布拉斯》。這個時期的作家還酷愛寫游記式作品,讓主人公在游歷中學習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學產生了強烈刺激人們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寫與現實相悖的事物,以反諷手法引入革新觀念,打破現存秩序和規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編輯本段雕塑
從維爾茨堡的實例可以清楚看出,在巴羅克晚期要明確地區分建築和雕塑是頗不容易的,因為雕塑起裝飾作用,是統一在建築藝術品的整體范圍之內的。有時,它也會反過來起到賦予建築物審美意義的作用,就像韋爾頓堡修道院教堂那樣(圖208)。在這里,建築方案是讓聖喬治祭壇處於「適宜的光線之中」。出於這個理由,建築師科斯米斯·達米安·阿薩姆只讓教徒大廳有較暗的光線,而且用一個巨大的上部建築遮住祭壇,從而使教徒處於神秘的幽暗之中。但是,他在祭壇後面的廳里開了 洛可可藝術建築
個很大的窗戶,讓耀眼奪目的光線從窗戶涌進來,直達中堂。而他的兄弟埃吉德·奎林·阿薩姆則在這個熠熠閃耀的光源中心安放了聖喬治的騎馬立像,從後面間接給塑像以效果顯著的光線。這位聖徒在祭壇的檯子上就像一個超凡的幻像,周圍是神聖的光輝,給處於黑暗中的塵世以救助和光明。一個宗教事件在這里變成了熱鬧的戲劇表演,恰與當時的劇院相類似,因為劇院也在演出敘述超凡故事的戲劇。 巴羅克晚期雕塑藝術的戲劇特點還可以用當時採用的材料來證明。因為一切都是針對感性效果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第一印象的,所以不是選用砂岩或大理石,而是採用質地較差的材料,如大理石膏(把碾細的彩色砂岩與石膏混合,再澆制並磨光),或者木頭,然後再給木頭塗上一層模擬石頭的顏色。這種塑像不能仔細觀賞,也就是說要起一定的蒙蔽作用,就好像舞台上的布景那樣。
編輯本段繪畫
綜述
無拘無束地盡情戲耍的樂趣,擺脫一切思索而獲得感官快樂的樂趣,在這個時期的繪畫中得到了或許是最完美的表現,因為它不需要理性的協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滿意和愉悅。由於有了洛可可瀟灑風雅的繪畫,早在「為藝術而藝術」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們就見到了一種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內容來評價的藝術。 這種輕松愉快在華托的新畫種中表現得最為完美,因而使他獲得了學院特意為他創造的「風流慶典大師」的頭銜。他的作品主要有《發舟西苔島》,西苔島是一個崇拜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希臘島嶼。它就像游園會上的一場超脫塵世的表演,正如當時在貴族府邸里流行的那樣。在愛情島那閃耀著希望之光的遠景前面,戀人們的隊列在一種飽和的溫暖色彩當中移動,使人與自然超出朦朧的輪廓相聚,踏上一隻周圍有小愛神盤旋的、揚著玫瑰紅色船帆的金色小船里。男士們殷勤風雅,女士們身著絲綢衣裙,儀態萬方,還有那種求愛、矜持和順從的表情之嫵媚,這一切都賦予周圍景緻以遠離塵囂的寧靜和詩意的氣氛,從而體驗到人的最溫柔的情感。這是一個外表優雅的世界,與宮廷的現實毫無關系,藝術家並不想向觀賞者隱諱這點。因為正如他的畫面上的演員都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的理想人物一樣,景色也是一塊只能夢想出來的樂土,正像在溫馨、明亮的色調中自然形態失去了其真實性,而化為純繪畫的結構那樣。 半個世紀以後,就像華托所了解的那樣,在弗拉戈納爾那裡,這永遠也唱不完的愛情詩演變成了一場淺顯的愛情游戲。鞦韆上的那位女士——據說是一位富有的男爵的戀人——代表了18世紀的婦女普遍喜愛扮演的一個角色:在與她的多情戀人演出的二重唱中,飾演嬌小玲瓏、賣弄風情 洛可可藝術
的牧羊女。一幅奇妙的公園景色,在淺淡的色調中像布景似的不真實,是這首田園小詩發生的地點,散發出一種天真爛漫的氣息,可是又不無刺激。女士是那種既天真又成熟的類型,正是洛可可風格崇尚的類型,善於以巧妙的天真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在這兒,鞦韆能使她不受直接的糾纏,這種感覺鼓勵她極盡賣弄風情之能事。她毫不在意地讓她的寬大裙衫飄舞,讓戀人見到迷人的情景。依然不大明確的是:那隻興高采烈地高高盪起的鞋到底是對著誰的呢?是那位男士還是那位被牽扯進來的小愛神塑像?在背景上還有第三個演員,他負責推鞦韆——那麼,他是一場三角戀愛的參與者嗎? 但是,洛可可風格這種無憂無慮的、往往顯得輕佻的舉動,在繪畫中不只是得到了欽佩與認可,它有時也引起了對這個社會進行批評的意見。英國人威廉·荷加斯就是這樣。他以一系列既是諷刺又是譴責的漫畫抨擊了他那個時代的傷風敗俗。它們得到了公眾的喜愛,但並不是由於其社會批評和道德教育的目標,而是由於那種寫實的幽默的表現方式。因此,這種抗議對相關的人和事並沒有什麼效果,只有革命才會對這種譴責作出評判。 我們從現代的角度審視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應該說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歡豪華風格者的代表人和組織者,有「眾望所歸」的特徵。所以,才有洛可可風格作品出現後在貴族引起「共鳴」的時尚。也可以說,貴族們崇尚華麗的風氣,誘發了洛可可藝術。當時上層社會的男男女女無不熱心並親自參加工藝活動,以至於這些舉動有的達到令人譏笑和荒誕不經的地步。16世紀,當衰敗的瓦盧瓦王的國王查理九世答應送給西班牙國王一支他親自製作的槍時,那位西班牙大使為之驚詫不已。18世紀,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成天抱怨她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無暇顧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潛心鑽研的是鍾和鎖的奧秘。在這兩例中我們似乎瞥見了那些把命運強加於他們身上的角色不相適應的悲劇性人們。這些人在體力勞動中發現了一個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這對於不理朝政的帝王來說卻是不祥之兆。 風靡一時的奇想多變的洛可可風格隨著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終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婦杜巴利夫人倡導的新古典主義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風格的璀璨之處,自有它超時代藝術生命力所在,現代人都公認它是19世紀下葉新藝術運動的前奏。而那些倖存的藝術精品,至今還散發著光芒,並向人們述說著那個歲月的時尚和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法國洛可可繪畫
洛可可風格的繪畫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寫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異鄉風景(如威尼斯、羅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雅使畫面完全擺脫了宗教的題材。愉悅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
著名畫家如
華鐸(A.Watteau, 1684~1721),路易十五時代的宮廷畫家,他的畫看來如夢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嚮往,產生愉快之感,紳士淑女們在森林中嬉戲、野餐,人物表情顯得優雅。其風俗畫畫風即所謂的「野宴」,被譽為「繪畫中的莫扎特」。代表作《到西西瑞島朝聖》(1717,巴黎羅浮宮)、《小丑》(約1718,巴黎羅浮宮)。 布雪( Boucher, 1703~1770),專長在「牧歌」和「神話」為題材的繪畫,十足的貴族趣味,是隨侍國王的首席畫家,龐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婦)的繪畫老師。代表作如《黛安娜入浴》(1742,巴黎羅浮宮)、《棕發女奴》(約1743,巴黎羅浮宮)、《龐芭杜夫人》(1756,慕尼黑老繪畫館)。 弗拉哥納爾(J.H.Fragonard,1732~1806),以華麗的沙龍生活為樂,以當代風俗為主作畫,用輕快的筆觸表現抒情、風雅的誘人畫面,代表作如《閱讀的少女》(1776,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盪鞦韆》(1766,倫敦華萊士藏)。 夏丹( J.B.S.Chardin, 1699~1779),從靜物開始登上畫壇,而擴及人物肖像畫,非宮廷貴族的場景,僅是傳達一般平民單純而有節制的快樂,善於以沈著、樸素的色彩描繪以市民生活為題材的風俗畫。代表作
其他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 讓·安東尼·華多(Jean-Antoine Watteau) 讓·雷諾雷·費拉戈納爾(Jean-Honore Fragonard) 瑞諾茲 (Sir J. Reynolds )創辦皇家美術院「瑞諾茲派」 根茲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根茲博羅派」 隆尼( G. Romney ) 英國的繪畫 英國到十八世紀才有獨特本國風格的繪畫出現,雖然也採用洛可可樣式,但不大考慮貴族的需要,無論在風俗畫、肖像畫或風景畫上,都能反映英國現實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著名畫家有
霍加斯(W.Hogarth, 1697~1764),平民畫家,吸取洛可可藝術瀟灑地運用色彩的一面,善於使用近乎諷刺畫的技巧,深刻沈痛地鉤劃出時代的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婚後》(1743~45,倫敦國家畫廊),諷刺破落的貴族強迫他們的繼承人同富商女成婚,卻因無感情基礎而產生的悲劇;《捕蝦女》(1745,倫敦國家畫廊),描繪一個性情開朗、富有生氣的瘦弱的貧家姑娘,打破傳統肖像畫以表現庄嚴、高貴氣質為主的樣式。其理論著作《美的分析》,闡述曲線是最美的線條,多方面舉例說明變化與統一法則在藝術中的運用。 雷諾茲(Sir J.Reynolds,1723~92),模仿義大利古典大師的精華,關心高尚的題材,如「史畫」,人物尊貴動人,但不重質感。除為人製作肖像畫外,對神話景象、古代歷史插曲有興趣。他於1768年創立皇家美術學院,要求藝術家如希臘羅馬一樣,也能創造出理想的人體,表達崇高的原則和純潔的美。代表作《高尚的奧古斯都》(1753~54)、《尼麗·厄布來恩》(模特兒畫像,1760 ~62,倫敦華萊士藏)、《海爾閣下》(1788-89,巴黎羅浮宮)。 康斯博羅(T.Gainsborough, 1727~88),受范.戴克影響,繪畫表現不落俗套,膚色、質感技巧成熟,此點勝過雷諾茲。除畫肖像畫外,對風景畫特別有興趣。代表作《安德魯斯夫婦》(1750,倫敦國家畫廊)、《何奧公爵夫人瑪莉》(1760,Iveagh Bequest Kenwood)。
義大利
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十八世紀威尼斯派最突出的代表畫家,他的風格以繼承提香和喬爾喬尼明亮的色彩與柔和的效果為特徵,其作品最大的魅力是人物形象英資勃勃、色彩明快富有感染力。也是最傑出的壁畫家、版畫家和漫畫家,曾應邀到當時歐洲各國為王室作壁畫,最著名的作品是德國費斯堡的天頂壁畫(天花板),此畫充分反映洛可可藝術的漂亮、風雅和輕松的特點,《聖母與握金翅雀的聖嬰》(1760,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也有相同的格調
編輯本段時裝與傢具
時裝
巴羅克時裝跟樣式主義和西班牙時裝的那種幾何形狀的嚴謹相反,深受生氣勃勃的生命意識影響,這是與建築和造型藝術的情況相同的。輪狀細褶皺領過去曾跟平展的或者襯墊的 洛可可傢具
衣領形成鮮明的對比,而現在不經僵硬地垂下來,後來又乾脆讓平披在肩上的花邊領取代了。帽子都有寬邊,可以按各人的氣質製成寬式、高式或斜式,頭發自由散披。如果缺少天生的頭發,可以用假發。自路易八世起,特別是在法國,假發成了給人印象最深的特徵。那種長假發在頭頂部位蓬鬆鬈曲,然後分為兩翼垂至肩上和胸前。 男裝仍繼續採用那種下擺寬松的上衣,也可以緊貼腰身縫制。衣袖為花邊袖口,或者是只有胳臂四分之三那麼長的短袖,露出裡面的鑲了花邊的襯衫褲子呈袋狀寬松地垂至長襪處,在那兒用玫瑰花飾帶子系起來。1675年前後,男裝出現了迄今仍然流行的三件套。上衣演變為長至膝蓋的坎肩,外面再套裝飾頗多的緊貼腰身縫制的外套,褲子是細長至膝的短褲,下面是絲織長襪和帶扣襻的鞋子。 巴羅克女裝放棄了西班牙鍾式裙那種幾何形狀的嚴謹,可是保留了寬大的髖部和緊身的胸衣。在一條顏色不同的襯裙外面,套鍾形的長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襇,身後拖著裙 洛可可藝術
裾。洛可可女裝變得愛賣弄風情,有褶襇、荷葉邊、隨意的花邊和隆起的襯裙。一種穹頂形的鯨骨圈取代了古老的鍾式裙,造成了巴羅克晚期那種典型的女性剪影效果,從過於寬大的裙子到瘦削的肩膀,再到發型高聳的頭部,整個人顯現出一個圓錐形。
傢具
傢具在巴羅克時期增加了沙發床、寫字台、壁桌、抽屜櫃(老式抽屜櫃的一種改進型)和軟墊靠背椅等品種。跟當時的所有傢具一樣,軟墊靠背椅既穩且重,有一個向後傾的靠背,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圓形)之間,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種X形或H形的撐條。市民的巴羅克傢具愛用天然木料(實心的或者貼面的),而貴族用的傢具則往往要鍍金,顯得很華貴。 洛可可傢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特點是把截為弧形發展到平面的拱形。圓角、斜棱和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不笨重。各個部分擺脫了歷來遵循的結構劃分而結合成裝飾生動的整體。呆板的欄桿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以及用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飾,如槭木、桃花心木、烏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終結,這種有史以來最華麗、最風行的傢具風格才告結束。 隨著潮流的不斷突破演繹,復古成了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隨而來之的是洛可可風格被沿用到傢具上,其中以詩尼曼推出的洛可可系列為代表,詩尼曼整體衣櫃將洛可可藝術融入傢具之中,無論是飽滿圓潤的曲線造型,還是歐式宮廷裝飾的精雕細琢,無不極力塑造優雅、低調的新古典風格,用溫暖和華貴掀開新季節的篇章。據介紹,這種新型衣櫃採用優質中密度纖維板,結構緊密,木質均勻細膩,以工匠純手工勾勒出線 洛可可傢具
條優雅流暢的洛可可古典花卉圖案,再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製作,才造就出這獨一無二的花藝紋理。其主推的兩款顏色——蝶雪之戀是柔和典雅的珍珠白,酒色魅惑是純凈嫵媚的玫瑰紅,在優雅之中盡顯女性細膩嬌柔之色。 洛可可雕花系列——典雅白 覓一處聖潔的境地,尋一段經典的愛情。她們從百年前走來,帶著美麗的傳說,跨越時空的隧道,化作蝶,開成花,融為雪,零落塵凡,裝飾著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間,將純潔神聖的愛情故事代代相頌……以珍珠白為基調,飾以古典鍍金把手的蝶雪之戀,搭配歐式古典、簡歐、田園及女性主義風格的居室,輕易營造滿屋浪漫風情,柔情片片。 洛可可雕花系列——魅力紅 洛可可傢具
幾處零散的花瓣,泛著酒後的紅暈,帶著靦腆的微笑,從百年前的歐式宮廷中輕盈地走來,褪去了年幼的稚嫩,煥發出低調而冷艷的成熟風韻,帶著絲絲風情的誘惑……嫵媚的色調如同最上等的紅酒,馥郁芬芳,熏人慾醉,再加上簡潔流暢的線條和精緻細膩的雕花,讓它能適合於大多數風格的空間。
編輯本段建築
風格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纖巧、精美又浮華、繁瑣,別稱為「路易十五式」,一度風靡歐洲。洛可可風格的裝飾多用自然題材作曲線,如卷渦、波狀和渾圓體;色彩嬌艷、光澤閃爍,象牙白和金黃是其流行色;經常使用玻璃鏡、水晶燈強化效果。洛可可風格裝飾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親王沙龍(1722,讓·奧貝爾設計)、巴黎蘇比斯飯店的沙龍(1732,熱爾曼·博夫朗設計)和德國波茨坦無愁宮。而這種建築風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蘇俾士府邸公主沙龍和凡爾賽宮的王後居室。 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倡導者是蓬帕杜夫人,她不僅參與軍事外交事務,還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當時的藝術風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金融投機商家庭,後被路易十五封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導下,產生了洛可可藝術風格,使17世紀太陽王照耀下有盛世氣象的雕刻風格,被18世紀這位貴婦纖纖細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特點
洛可可建築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德國南部和奧地利洛可可建築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復雜。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代表作品
波夫朗( G.Boffrand , 1667~1754),巴黎《蘇比茲宅邸》 (1736-9,例如內部的公主大廳)。 德國費斯堡(Wurzburg)住宅內的《凱瑟大聽》(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築師諾曼(B.Neumann,1687~1745)領導興建,提埃波羅(G.Tiepolo,1696~1770)負責裝飾天花板上的繪畫(1753)。 丹麥皇宮.中國的圓明園也是標準的洛可可建築。
編輯本段音樂
洛可可為法語 rococo 的音譯,此詞源於法語 ro- caille(貝殼工藝)。是指17世紀後期~18世紀中期的歐洲、主要是法國音樂作品中的一種趣味、一種風格。它並未形成一個流派,更談不上在音樂史上有個洛可可時期。17世紀後期,法國的建築藝術和裝飾藝術產生了一種線條繁復、裝飾富麗、精緻典雅的風格,人們以「洛可可」稱之。洛可可風格也在17、18世紀的法國音樂作品中發生影響,但遠不如在造型藝術上那樣顯著。法國作曲家F.庫普蘭所作、深受國王路易十四欣賞的許多室內樂和哈普西科德曲,多玲瓏纖巧,裝飾華麗,與當時的建築式樣、室內修飾以至於傢具構成等各方面在風格上頗有共同之處,這些作品常被認為是洛可可風格在音樂上的早期反映。法國作曲家 L.-C.達坎所作的許多哈普西科德曲也多帶著洛可可色彩,特別是命名為《杜鵑》的更為典型。法國作曲家 J.-P.拉莫所作的許多芭蕾舞曲,以和聲手法新穎著稱,在風格上也屬於洛可可一類。 洛可可風格迅速地由法國流傳至歐洲各國。在德國,G.F.亨德爾和巴赫等一代人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亨德爾的《彌賽亞》中一些裝飾富麗的復調寫法,J.S.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中某些變化多端的片段甚至在J.海頓和W.A.莫扎特的一些逗人喜愛的輕松小品中,有時也還存在著洛可可的餘音。 義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留下的 600多首哈普西科德曲都非常精緻,裝飾富麗,是具有明顯的洛可可風格的作品。這種風格延續至18世紀路易十五時代達到高潮,18世紀後期逐漸消亡。

與女裝設計師布景襯衫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裝一口價還是折扣價 瀏覽:340
新感覺文胸品牌 瀏覽:482
中山哪裡賣小孩帽子 瀏覽:352
中國的女裝奢侈品品牌有哪些 瀏覽:674
夏天衣服品牌批發中年女裝 瀏覽:982
無盡帽子不算啥 瀏覽:411
羽絨服應該扔進哪個垃圾桶里 瀏覽:179
品牌真皮皮帶大概多少錢 瀏覽:549
步森保暖襯衫怎麼樣 瀏覽:786
鄭州麥哈派童裝試題店 瀏覽:696
圍巾怎麼樣編玫瑰花 瀏覽:241
男人拉肚子拉褲子了 瀏覽:706
南昌中高端女裝批發 瀏覽:555
小學生校服裙子沒有內襯 瀏覽:82
笛莎兒童保暖內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476
哪個網站批發女裝便宜又好看 瀏覽:862
淘寶女裝類目小賣家用什麼詞 瀏覽:634
賣完褲子怎麼量褲長 瀏覽:101
關於裙子的對話怎麼寫 瀏覽:982
西安康復路男裝哪裡好看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