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一部把對比運用的淋漓盡致的電影
這世間最純潔的感情莫過於小朋友之間的友情,不摻雜任何利益,沒有任何理由就可以成為好朋友。即使一方做了錯事,只要稍微道個歉,就能馬上和好如初,成為世上最親密的小夥伴。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把對比運用的淋漓盡致,以溫馨畫面開局,悲慘場面結尾,把一個既溫情又悲傷的故事,在暖色調鏡頭下緩緩道出。
德國小男孩布魯諾因為父親工作變動,跟著家人來到郊外生活,還被家人關在家裡不讓出門。布魯諾一下子從朋友成群變成孤家寡人,不安孤獨的他更嚮往著自由的,終於有一天他偷偷溜了出去。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在野外狂奔,最後在電線圍牆處遇到了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
此時,圍牆內外的兩個小男孩就是兩個鮮明的對比。圍牆外的布魯諾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無法想像睡衣男孩不僅吃不飽飯,還要和大人一樣幹活。作為猶太人,因為家人都被關在這里,睡衣男孩沙慕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所謂的條紋睡衣,其實就是囚衣。
因為同齡,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無關種族,沒有偏見,就像是兩只小鹿在大自然里相遇,於是開始相伴,嬉戲......
然而,在大人的世界確實另外一幅殘忍的景象。
猶太男孩所呆的地方是德國納粹為猶太人准備的集中營,布魯諾的父親就是被派來處理這些猶太人的。父親一邊處理著集中營的猶太人,布魯諾一邊給集中營中的沙慕送各種吃的......大人間的殘忍和小孩間的童真讓人忍不住陷入思考。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受到教育,布魯諾的父親給布魯諾和姐姐派來了家庭教師。在家庭教師以及父親的手下——年輕副官的影響下,姐姐變得越來越激進,開始仇恨鄙視猶太人。布魯諾因為年紀太小既無法判斷對錯,也聽不進去老師的講的課,所以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我們給他們畫上什麼,他們就變成了什麼。姐姐在環境的影響下,變得和周圍的人越來越像。如果沒有其他人干涉,不出意外,布魯諾長大以後也很可能會變成同樣的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布魯諾的母親決定帶他們離開。
布魯諾母親的價值觀與父親有著天壤之別。當得知自己的丈夫是來處理集中營中的猶太人時,布魯諾的母親幾近崩潰,她無法接受自己丈夫的殘忍,看到天邊的黑煙,聞著空氣的臭氣,她幾乎窒息。父親和母親價值觀的矛盾沖突,是整部電影中最明顯的對比和沖突展現。
得知自己馬上就要離開這里,布魯諾決定進入集中營幫助沙慕找爸爸。布魯諾不知道集中營的恐怖,因為他曾偷偷看到過父親和其他軍官一起觀看的影片,裡面講述集中營里有咖啡廳、電影院等等,是一個溫馨的世界。
穿上沙慕帶出來的條紋睡衣,布魯諾進入了集中營,卻發現這里和影片里講的完全不同。沙慕的父親還沒找著,兩個小朋友就和其他所有穿著條紋睡衣的大人一起被軍官趕往去了「浴室」。那麼小的兩個小朋友,在生命結束的時候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最後時刻緊緊握住彼此的手。
趕到集中營的父親緊張恐懼地在那裡尋找自己的孩子,圍牆外的母親撕心裂肺的痛哭,這個畫面讓人心底泛起無盡的悲涼。
小孩子只懂得愛,大人卻總是想著去恨。一部沒有戰爭的電影,卻把戰爭中的殘酷無情展現的淋漓盡致;一部開局溫馨的電影,結局卻如此凄涼......
㈡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給了我們什麼人生感悟
關於猶太人,關於納粹,關於反戰,換成8歲小男孩的視角,透著藍眼睛的心碎…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扭曲,家庭在社會之下的變形,媽媽對孩子溫柔的愛,友情的純澈,孩子內心的美好和純凈…都隨著一把火化為黑煙。孩子們不知道穿上那件「睡衣」的人,都變成了什麼,直到最後一刻,握著手的兩個孩子,就像戰爭中的雙方,走向了玉石俱焚。痛苦是為了銘刻平凡。
三:戰爭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記得當時布魯諾問施穆爾「集中營里的睡衣好拿嗎」施穆爾告訴他上千套這樣的衣服沒人拿,與結尾最後一個長鏡頭--布魯諾他們脫下來的睡衣有的掛著,有的扔在地上,形成相呼應。原來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條紋睡衣。
戰爭是為了緬懷和平,仇恨是為了紀念愛只有回頭看歷史,河流上的波光才更加刺眼。大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我們看。在戰爭面前,似乎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才能夠對抗戰爭。
㈢ 誰看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電影談談感想。
守護夢的天使世界對於大人來說, 是各種利益編織的網。 而在孩子說來, 只有玩伴, 歡樂, 和單純得讓人心疼的眼神。 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劇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當 鏡頭定在小男孩的那雙眼睛時候, 那麼純潔清澈的眸子里看的世界才會那麼完美 無瑕。他透過窗戶看到了集中營,把犯人的囚服當條紋睡衣。但是兩種完全不一 樣的含義, 一個是幸福, 一個是痛苦與無望。 對比, 無處不在。 從電影的一開始, 一大批士兵氣勢洶洶地押著猶太人, 接著鏡頭切換到一群奔跑嬉鬧玩紙飛機的孩 子們。干凈的路面,可愛的孩子,爽朗的笑聲還有透過樹葉灑下的參差斑駁的陽 光。整部劇情都是那麼平靜,沒有多少情節的起伏。最後在一個臟舊,掛滿「條 紋睡衣」室內結束。鮮明的對比,讓人充滿了壓抑情緒。 孩子,永遠是戰爭的受害者。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與另一部影片《傑寧之 心》的主題很相似。《傑寧之心》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巴 斯 坦的故事。故事主 人公生活的地區傑寧是 「自 襲 的搖 籃」,恐 怖的氣氛在整個地區蔓延。 一天小男孩提著一隻仿 真 在街上遭誤殺,最後不治身亡,孩子的父親捐贈了器 官,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傑寧之心》。
而在傑寧這個地方,沒有一個可以播 出這部電影的影院。最終在 20 年後,孩子父親建成了一個電影院,從此這個電 影院被看做是「和 平的紀念館」,而傑寧之心就是和平的象徵。 童年,是一塊五彩斑斕的畫布,是一塊沒有被污染的聖土。記得小時候,我 會提著小籃子在田野間采野花,四處找鵝毛編雞毛毽子,在門前種毛豆,為小蝸 牛舉行水葬,歡樂而幸福。回想起來,覺得一路走來,美滿而真實。很難想像, 在集中營的孩子是有著一顆怎樣的痛苦的心靈。 劇中猶太孩子在生命期間的最後 一刻,緊緊地拉著布魯若的小手,有人說這個猶太孩子是為了復仇,他在帶主人 公布魯若去毒 氣 室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這是一條通往死 亡的道路, 而他要找的父親, 也就在死亡的領地了。 是什麼使得這個可愛的孩子變得充滿復仇心態?是戰爭還 有人心的嫉妒與丑惡。大人們的世界,毒瘤在蔓延,就像一條條毒蛇,闖進他們 的心靈。傑寧之心在哪裡?那些受傷的心靈應該用什麼來縫合? 《小王子》是一部在歐洲銷售及其火熱的書籍,銷售量僅次於《聖經》。故 事中的小王子就是孩子最純真的寫照。希望我們都可以像小王子一樣,永遠保持 著那麼一顆純凈的心靈,靈動的雙眸。 不要有戰 爭,有殺 戮,不要讓夢折了雙翼,讓小布魯若在天堂安好,讓傑寧 之心保佑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