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鳳冠霞帔和秀禾服的區別
一、興起時代不同
1、鳳冠霞帔
霞帔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由於受到佛教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中衍生出了一種新的女性衣飾一帔,帔可以說是霞帔的原型,由於它輕靈飄逸,在民間廣泛的流行了起來。隋唐時期得名「霞帔」。宋代將它列入內外命婦的禮服規制里。
到了明代,霞帔的樣式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的霞帔長度基本與衣服等長,自大衫後擺處固定,鋪陳向上搭過兩肩,一直披至身前。同時,霞帔的使用也有了更嚴格的規定,品級不同的命婦們穿著的霞帔在顏色和紋飾上也有所不同。
2、秀禾服
清朝的格格服是秀禾服的雛形。秀禾服的上半身幾乎照搬了格格服的樣式,把長袍截短,下半身把褲子改成了裙子。秀禾服是清末民初女子所穿服飾,真正被人們熟知是在2002年,周迅出演的《橘子紅了》女主秀禾婚禮所穿的婚服,被稱為秀禾服。
二、服裝式樣不同
1、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不是衣服,只是配飾。
鳳冠: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是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隨品級不同,佩戴的鳳冠也不同。
霞披: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霞帔是一種從肩上披到胸前的綵帶,用錦緞製作而成,上面裝飾著 各種花紋樣式,兩端呈現三E角形,在綵帶的最底下懸掛著用金或玉石製作的墜子。
起初,霞帔主要以裝飾作用為主,宋以後定為命服,到了明朝,霞帔根據用色和圖案紋飾被分為不同的等級,成為女性社會身份地位的一種標志。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 使用不同綉紋的霞帔。
2、秀禾服
秀禾服是上褂下裙的款式。秀禾服的上衣為立領或圓領或右衽大襟祆褂,下服馬面裙,長度到腳面,與地面齊平。
(1)秀禾服裙子如何疊擴展閱讀
穿秀禾服注意事項:
1、要察看秀禾服底部是否線步分明,刺綉是否具立體感,要分辨新舊,應先看袖口,看有否掉線。
2、大紅以外的其他顏色在古時是填房入門所穿之色,所以龍鳳褂應該選大紅色,內里可穿粉紅或大紅色絲質內衣。傳統上,龍鳳褂是「著一次,嫁一次」,所以試穿龍鳳褂時不能同時試穿整套褂,須分上、下半身試穿。
3、除了褂皇、褂後之外,其他秀禾服的密度很難分級,建議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主要看裙上的刺綉密度。客人可先挑選已綉好的褂片,然後在選定的褂片上簽名作實,再交由師傅度身製成裙褂,可以加快訂做龍鳳褂的時間。
『貳』 結婚穿婚紗還是穿秀禾服
婚紗:婚紗是結婚儀式及婚宴時新娘穿著的西式服飾,婚紗可單指身上穿的服飾配件,也可以包括頭紗、捧花的部分。婚紗的顏色,款式等視乎各項因素,包括文化,宗教及時裝潮流等。
婚紗來自西方,有別於以紅色為主的中式傳統裙褂。因為其外貌漂亮,純潔美觀,現在婚禮普遍使用婚紗。
。
『叄』 秀禾服裙子有點拖地怎麼辦
可以去手工店裡修改,合身才最好看。
『肆』 秀禾服裙子中間的叫什麼
襦裙
『伍』 新娘穿秀禾服,伴娘可以穿白色裙子嗎
新娘穿秀禾服,伴娘可以穿白色的裙子。白色的裙子屬於百搭顏色。
所以這樣的搭配效果是很好看的。
『陸』 如何選擇秀禾服或是龍鳳褂
不管是秀禾服還是龍鳳褂都是從滿族的旗裝演變過來的,簡單的來區分:
秀禾服是斜襟的、不收腰、喇叭袖的衣服。一般來講秀禾服是不用金銀綉線的,款式看起來傳統端莊,沒有太大的分類。
而龍鳳褂,對襟的,收腰桶狀裙,上面用金銀線綉著龍鳳等吉祥圖案。龍鳳褂根據手工,也可以說是根據金銀線的密度,褂裙價格依次分為:褂皇(密度在90%-100%)、褂後(密度在80%)、大五福(密度在70%)、中五福(密度在60%)、小五福(密度在50%)、珠綉(以珠為主,密度較低)。
注意:大紅以外的其他顏色在古時候是填房入門穿的顏色哦,褂裙應選大紅。傳統上褂裙是「著一次,嫁一次」,所以試褂裙時不能同時試穿整套哦,須上、下半身分開試穿。
『柒』 想結婚穿禾秀服,但是買的裙子太大了怎麼辦
看你婚禮中有幾套禮服可以換,如果僅是出門穿秀禾的話,太長就不用太擔心,因為有人背你去車上,看不出來,到酒店直接換成迎賓禮服即可;若婚禮僅有一套秀禾禮服,建議找商家替換,或者去當地的婚紗攝影店祖一套吧。
『捌』 秀禾服什麼時候穿
1、中式婚禮,秀禾服適合每個環節穿著。
2、西式婚禮,秀禾服適合接親和出門的時候穿;當然,也可以選擇婚紗,但是接親的時候穿秀禾服會是大部分新娘的選擇。
秀禾服,也就是婚宴上新娘所穿的大紅色喜服。秀禾服以或立領、或圓領、或對襟、或右衽大襟的襖褂為上衣,配上下身的馬面裙為主造型。在中式婚禮中,秀禾服是新娘必備婚服。
秀禾服也屬於現代戲服設計 。其特徵是上衣為立領或圓領、對襟或右衽大襟襖褂,下服是根據清朝馬面改造的裙子。
(8)秀禾服裙子如何疊擴展閱讀
流傳至今,傳統規矩已經寬松不少,秀禾服簡化為新娘子穿大紅裙褂,長輩如果要穿裙褂,會選較為成熟的棗紅色、紫紅色。裙褂的檔次則按照各人經濟條件來選擇。如果在婚禮上新娘穿秀禾服,新郎總不能穿西裝,但穿長衫馬褂又太誇張。中山裝改良而成的上衣,相近的暗花和刺綉,和新娘的裙褂「天生一對」。
古時候的南粵,不同的輩分穿的裙褂會有所不同:新娘子一般會穿大紅色的裙褂,多數會穿「褂皇」;長輩(新娘的母親、新郎的母親)會穿黑衣紅裙或全黑的「大五福」;親屬(也屬長輩,如:姨媽,姑媽,姐姐,親嫂等)會穿紅色或黑色「中五福」或者「小五福」。其他親朋,穿傳統服飾則可,不規定是裙褂。
秀禾服的「褂」是指上身的對襟衣,「裙」則是下身長裙。隨著時代改變,裙褂的款式也有不少變化。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裙褂是「黑褂紅裙」,之後演變為「紅褂紅裙」。以前的褂是唐裝剪裁,直膊、衫身闊大、扣花鈕,現在流行的款式,已經改良為西裝膊、修腰、中袖、拉鏈設計,變得更時尚及舒適。
中袖的設計,除了突出新娘子的體態美外,也為了可以看到新娘子所佩戴的手鏈、手鐲等金器飾物,表示對親友們送的禮物的感謝。當代在市面上我們可以見到兩種褂型:直衣擺與水波腳衣擺。直衣擺是一直以來最傳統的款式。水波腳衣擺,顧名思義,衣擺會像波浪一樣的形狀,款式比較特別,刺綉做工也會相對比較復雜,價錢也會比直衣擺的貴。
秀禾服的長度剛到腳踝,所以紅鞋的搭配還是很重要的。跟秀禾服一樣是刺綉而成的綉花鞋無疑最相襯之物。
以前,以綉龍鳳、鴛鴦、花草等吉祥圖案為主,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興起珠片、珠石裙褂,圖案以龍鳳為主,取龍鳳「呈祥」與「情長」的同音寓意,俗稱「珠仔褂」;到六十年代則開始有金銀線刺綉,圖案除龍鳳外還綉上五隻可愛的小蝠,寓意 「五福臨門」,這樣的裙褂俗稱「五福褂」。時至今日,裙褂上的圖案以龍鳳為主,以「福」字、「喜」字、牡丹花、鴛鴦、蝠鼠、石榴等寓意吉祥、百年好合的圖案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