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高考制度
實際上高考制度有他不完善的地方,這不代表他不好 在國外,他們聲稱自己是素質教育,實際上也是變相的應試教育: 大部分學生因為到時候報考大學時說得出自己有什麼特長就拚命去學一些特定的體育項目 而這個體育項目,也一般不會成為以後自己的專業,換句話說就是沒用 中國是應試教育,也是素質教育,兩者不矛盾 因為應試教育客觀上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等的提高 但是,有些人就是認為高分了就行了,這也就造成了高分低能 有些人認為學習應該抓,一些社會實踐也應該抓,就出現了高分高能 前者是愛慕虛榮,後者是尊嚴務實,僅此而
2. 中國的高考制度公平嗎
沒有絕對公平,但有相對公平。
關於公平:
社會公平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也是一個沉重而復雜的問題。
作為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和制度訴求,公平在觀念方面被不斷地重新詮釋,在社會實踐領域在緩慢地、徘徊地前進。所有社會公平既有認知方面的巨大分歧,更有實踐方面的艱難抉擇。按照比較接近最大多數的公平認知,可以這樣理解公平。
(1)機會平等或者說起點公平。這個是實現法律意義上的公民權利,如在國家層面全體公民的國民待遇-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平等。教育公平則表現為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權必須得到實現。在中國,是所有的公民都應該獲得義務教育。至於受教育權的獲得的具體化-義務教育的年限、內容、質量則是千差萬別。
(2)過程和結果公平,即無歧視。在宏觀制度(即法律之下的政策規章制度等)框架內,除非法律賦予的某些公民某些權利的限制(例如中國的45歲以下的公民不能夠作為國家元首的候選人),不得歧視任何公民。例如公務員招募中的曾經對於農業人口的歧視就是嚴重的侵害公平性的錯誤制度運行。實際上,全球范圍內的宏觀政策的執行和運行,歧視〔Discrimination〕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這不等於是合理的、公平的。發達國家在此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消除歧視的效果非常突出。如當今美國的頭號政治明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如果沒有自196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關於平等就業機會等一系列消除歧視的政策的施行,政治參與是難以想像的。
(3)在公平性的後果方面,政府有義務對於弱勢群體的公平性加以關注和補償,保證最不利群體的福利最大化(根據羅爾斯主義〔Rawlsianism〕,社會福利只取決於境況最差的人的福利)。
關於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在於其規則的價值中立性。表現在:
(1)高考首先是對於公民受教育權的實現,所有的公民應該享有相同的高等教育機會。
(2)高考制度是一項嚴肅的篩選制度,就象奧運會理論上應該與政治無關一樣。高考中的所有「游戲參與者」-尤其是考生,須認真、平等地等待高考,正確地履行自己的「高考角色」。古人所謂「自古沒有場外的舉人」,就是這樣的意思。
(3)智力篩選的公平-對於認知能力、素質考評結果的尊重,不因考生的地域(這一點對於中國最重要!)、性別、民族、家庭出身、健康狀況、政治傾向、宗教信仰等而有所不同。實際上這樣的事情至今尚未出現。
(4)如果說高考制度公平性設計理論上有所包涵的話,弱勢群體考生在相同的智力篩選結果情況下應當獲得優先錄取的待遇-這一點將大大增加高考結果執行的成本,應當由政府承擔;實際情況是在相同的高考結果情況下,弱勢群體考生的機會-以地域看就是人口大省而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區域考生的機會-被大大地剝奪! 最大的弱勢群體就是廣大的農村人口,有機會跳出農門,增加了社會流動,促進了城鄉均衡發展。
關於高考的局限性:
(1)重理輕文的實際制度安排,人為地劃分文科理科會導致巨大負面效應,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興趣。
(2)一考定終身的後果,高考的重要性也影響到失利者的人生前途。
高考制度的非公平性:
(1)高考制度的現實設計是基於學習能力的選拔,並非綜合素質的考校-在教育目標和內容指向方面的傾向性決定了其公平性考量的闕失,智力測驗沒有實現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作為一項考試制度,高考制度設計與某一門學科的知識測驗沒有根本的區別,如何實現價值中立的考試測評的「信度」「效度」是高考制度設計關注的焦點-這個是經濟學上的效率取向的。
(2)高考制度與教育制度沒有相分離,導致的教育不公平。如區域學校教育資源的差別,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沒有得到相對均衡協調配置,反而極大地凸顯了區域教育發展的差距。如北京市、上海市與甘肅省、河南省教育資源配置的巨大的不均衡。
(3)招生制度不合理不透明導致不公平,如濫加分、信息泄密等等。
高考制度雖然目前存在種種弊端,但無疑當前沒有一種更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可以代替高考。高考的一些局限性和不公平性產生的原因也更多的來源於相關的教育制度、考生制度、監管制度不完善以及實際操作的人為因素,並非制度本身。
高考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廣,影響重大,也非一朝一夕的,但它正在日益改善並將繼續改善。有理由相信,不論是高考制度,還是以後可能出現的它的替代品,在未來會更好實現教育公平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3. 怎樣的高考制度才是公平
沒有絕對的公平,就目前的中國來說,高考已經算是最公平的。高考制度雖然目前存在種種弊端,但無疑當前沒有一種更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可以代替高考。高考的一些局限性和不公平性產生的原因也更多的來源於相關的教育制度、考生制度、監管制度不完善以及實際操作的人為因素,並非制度本身。
4. 我真不知道當今的高考制度是否公平
我覺得哦,凡事存在就是合理的~她能進去,說明她肯定有她的方法,說不定,她的爹是李剛?說不定,她的誰誰是教育局局長?說不定,她認識人找到了途徑,然後進去了~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而已~管她呢,畢竟這樣的事情肯定是存在的~
當然哦,也許事情並不是那樣的,我們不能胡亂地猜測,說不定是有的學校有一些個別專業降分補錄信息出來,正好她抓住了,這個也難說~
至於你說的,高考公不公平,見仁見智吧~我還是覺得,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僧多粥少,人多學位少,沒法子,高考已經是現今而言最好的選拔標桿了~我們又能怎樣呢?只有一個,養一個好心態,高考什麼的,見鬼去吧~我要過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而不是 別人眼中的「美好」生活,那就可以了~誰說,高考好就一定成功了,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修行~
我還是主張,先成人,再成材~成才~不會做人的,不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的人,高考再好又怎樣,你會買這樣的人的賬么?讓這些負面的消息見鬼去吧~笑一笑就好~明天,接著笑~笑對這個看似混亂在自己內心卻又能夠淡定處置的世界~~O(∩_∩)O~
5. 為什麼說高考制度是公平的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中國高考的制度盡管不完善,雖然存在著弊端,但它已經是中國所有社會制度中最公平公正的制度了。
高考是高等學校選拔新生的制度,中國有1300多年科舉考試的歷史,這一制度曾顯示出選拔人才的優越性,深深地影響了東亞各國。1905年,清廷出於發展新教育、培養實用人才的需要,廢除了科舉制度,轉而引進西方的學校考試制度。不管怎麼說,它也算是窮人家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一種方式吧,有些人總說高考不好,但是誰又能提出一種比高考更好更方便的方法來選拔人才呢?中國現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這樣兩個重要來源:一是科舉考試制度所形成的傳統考試思維和價值,二是西方現代考試制度的模式和手段。現在的中國,做什麼事都有找關系走後門的,沒有背景沒有金錢沒有權力的人註定要被排擠了,雖說高考制度不能算的上絕對的完美,但是已經相對的公平了!
6. 如何看待各地教育不公平和高考不公平
教育資源分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比如高校的地區分布。好大學是多少年的歷史沉澱出來的,不能在欠發達地區一朝一夕而就。高等教育更是涉及到就業生存環境的。
就高考問題而言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即使是一張卷子一個標准,各個地區的高中教育水平不同,即使在一個學校,每個班級的師資配備也有差別,不能保證每個學生得到完全相同的教育培養。
現在農村孩子上大學越來越難,不一定是說學費貴了,國家有很多獎助學金的項目,而是本身成長的環境不同,甚至父母的知識水平、教育方法都會影響學生將來的成長。
我個人認為教育不公平、高考不公平的現象不能單一而論,最起碼在中國現狀來說很難解決。
7. 如何看待高考制度
從昨天開始,全國進入高考時間。各地考生懷著忐忑而期盼的心情走進考場,家長們在考場外焦灼的等待,這是許多家庭都正在或已經經歷的過程。家庭之外,整個社會系統也在為這個特殊時刻服務:公交繞道、施工暫停、交警護考、網友呼籲錯峰出行、紅十字會設服務站一切為考生服務,無條件給高考讓道,是全社會不約而同的傾向和選擇。 重視高考,在於我們深知,對於這些考生來說,這是他們十二年求學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尊重高考,在於我們相信,作為一項制度,高考依然是最為公平的量尺,承擔著階層流動的社會期盼。正因於此,不管你有沒有親歷高考,高考所能引發的情感共鳴是相通的。 歷史地看,全國統一高考制度始於1952年。其間,它曾有過長達十餘年的中斷,直至1977年恢復。應當說,對高考制度的價值認知,要從1977年算起。那一年,高考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而這代人跳出身份的窄門的同時,又直接決定了中國現在的命運。時至今日,當我們每每回顧國家三十多年來的輝煌成就之時,故事總要從1977年冬恢復高考那刻說起。 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通過這套人才選拔機制,無數的個人以及他們的家庭發生徹底改變。它讓知識就是力量可觸可感,讓不論家庭貴賤的個體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夢想不會遙不可及。即使對於那些最終未能如願考入大學的人來說,共同備戰高考的歲月,為夢想不懈奮斗的過程,也都將作為青春最美好的回憶永駐。 如今,社會發展變化,價值認知多元,人們對高考的看法不再籠統單一。關於高考本身,該不該一考定終身、高考加分是否公平、高校招生比例怎樣更為合理等問題不斷被探討。也有不少人質疑,人才選拔是不是必須經過高考?放棄高考、參加洋高考等話題不斷涌現。而研究生入學考試、通過率極低的職業資格考試等,甚至紛紛以第一難考之名沖擊著作為全國第一考的高考。它提出一個困惑,高考會不會從國家考試體系的中心位置偏離? 對此,這些天,社會各界的關注無形中作出了回答。作為一項制度,高考在不斷完成制度使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顯露出很多問題。然而,相較於其他制度,高考制度所承載的社會調節功能依然不可比擬。在大多數人繼續選擇高考路徑通往成才道路的時候,我們不僅要祝願他們考試順利,也衷心惟願這個國家能夠提供更多我們願意信賴的美好制度。
8. 如何看待高考改革中的「公平」訴求
1、高考改革推進過程中之所以充滿爭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在於,「程序性正義」與「補償性正義」兩種不同主張的沖突。「全國一張卷、分數一條線」,取消各種加分政策,就公平了嗎?對於那些出生於「老少邊窮」教育資源稀缺地區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走到高考這一步之前,就已經處於一種「不平等」之下了,高考如果還要求同樣的分數線,這就不公平!
2、無論高考如何改革,恐怕都難以實現讓所有人滿意的絕對公平,最終呈現的,可能只是在程序性正義與補償性正義之間尋求一個多數認可的平衡狀態。
9. 如何看待高考的公平性問題
關於高考的話題歷年來層出不窮,首先讀書無用論!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給小學文化的人打工。然後高分低能,寒門難出貴子。但如今的高考不公的言論。讀書有用嗎?有!他並不一定能直接轉化給你財富,但是如果你不上大學,在生你養你的地方窩囊一輩子,甚至比其他上過大學的人過得更好,但是你不會見過外面的世界。山村的孩子,如果不上學,待在那個地方一輩子,你永遠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也許你感到不如人,那是你比錯方向了,想想你的同學只能放一輩子羊,沒見過電腦,沒用過手機,你至少可以找一個三千塊一個月工作,那是他們一年都未必能有的。你之所以眼界高,是因為你看過更大的世界。然後高分低能,高考只是一場能力的選拔。就好像測試一台電腦的運行速度,你空有運行速度,可是沒有軟體,用什麼用?雖然差電腦運行慢,但他有軟體,慢歸慢,能用。你只會顯示你高超的運行速度,有什麼用?然後寒門出貴子。有人已經說的很好了,其實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學習,還包括交流,表達,與人相處。因為人是群居的。寒門有些時候太過注重於學業,這只是高分低能的另一種形式而已。最後這個高考不公,其實正如寒門不公一樣,各個地區的水平也不一致。再說題目不一樣,分數不一樣,難度不一樣,怎麼能用通一個分數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