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軸承內孔、外皮內、外徑怎麼計算求高手!
軸承主要有 外套+內套+鋼球 3部分組成
外套外徑,內徑,高度是沒有計算公式的比如 型號:32220外套外徑是180mm國家標准他就是180mm沒有計算公式.高度也是一樣,不用計算。內徑就不同了,外套的內徑是一個廠商一個尺寸都不一樣的。
內套:內套外徑和外套內徑都是因廠商工藝定製的。內套內徑是有公式的最後兩位乘以5就行了,為什麼只有內套內徑才可以算呢? 這個主要是用來區別軸承型號,我們常見的軸承有,圓錐 向心 外球面,比如我們有一個圓錐軸承不知道他的型號 我們就用卡尺測量一下他的高度和內徑就知道他的型號了
B. 水泵軸承座與軸承外套松動的解決方法 請說具體點 謝謝
水泵軸承座與軸承外套松動的解決方法:
1、把軸承座對稱的幾點打入幾個銷孔,便可以固定的作用;
2、在結構允許的情況下,採取將軸承座孔加工擴大,嵌人合適的套後重新安裝軸承;
3、採用在軸承外圈上焊鍍鉛合金的方法恢夏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其具體做法如下:
(1)用鹼水將軸承外圈表面的油污洗干凈,並用清水沖洗,用細砂布將外圈拋光;
(2)將心軸夾在台鉗上,把軸承加熱至的C左右立即套在心軸上,在外圈待鍍表面塗以王水「稀鹽酸加鋅皮」;用5w電烙鐵將加熱後的鉛合金焊條均勻地焊鍍在外圈表,焊鍍層厚度視需要而定;
(3)冷卻後用細砂布將表面磨平即可。
軸承座的作用:
是用來支撐軸的部件,軸承安裝於軸承座內,作為轉動部件,泵中常用的軸承為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兩類。滑動軸承轉動摩擦力較大但等承受較大徑向力;滑動軸承轉動摩擦力較小,但不能承受較大徑向力。滾動軸承按荷載大小可分為滾子軸承和滾柱軸承兩種。其構造基本相同。一般荷載大的採用滾柱軸承,按荷載特性又分為只承受徑向荷載的徑向軸承。只承受軸向荷載的推力軸承。同時承受徑向荷軸向荷載的叫徑向推力軸承。
一般在軸承發熱量較大。單用空氣冷卻不足以將熱量散逸時,可採用這種水冷套的形式來冷卻,水套的形式來冷卻。水套上要另外接冷卻水管。
大中型泵(一般泵軸直徑大於75mm時)常採用青銅或鑄鐵(巴氏合金襯里)製造的金屬滑動軸瓦,用油進行潤滑。也有採用橡膠.合成樹脂.石墨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滑動軸承,可使用水潤滑和冷卻。
C. 軸承磨工有多少道工序分別是什麼
就深溝球磨加工這一塊1外圈:平面磨-平面研磨-無心磨(粗、細、半精、精)-外超-外圈溝道磨-外圈溝道超精-修磨外圓。2內圈:平面磨-平面研磨-無心磨(粗、精)-外超-內圈溝道磨-內圓磨-內圈溝道超精。各種軸承用途不一樣加工工藝也不一樣比如角接觸還要磨斜邊等。
D. 請問屏蔽泵石墨軸承外套怎麼安裝,謝謝!
石墨軸承外只有軸承座 ,沒有外套。按緊定螺絲鎖緊後用手能小范圍轉動就可以,不能鎖的太緊,石墨軸承會破裂
E. 軸承皮怎麼淬火
常規馬氏體淬回火的組織與性能 組織:馬氏體、殘余奧氏體、未溶(殘留)碳化物 組成 馬氏體的組織形態:在金相顯微鏡下(放大倍數一般低於1000倍) 馬氏體可分為板條狀馬氏體和片狀馬氏體兩類典型組織,一般淬火後為板條和片狀馬氏體的混合組織 或稱介於二者之間的中間形態--棗核狀馬氏體--軸承行業上所謂的隱晶馬氏體、結晶馬氏體 在高倍電鏡下:其亞結構可分為位錯纏結和孿晶。其具體的組織形態主要取決於基體的碳含量 奧氏體溫度越高,原始組織越不穩定,則奧氏體基體的碳含量越高,淬後組織中殘余奧氏體越多,片狀馬氏體越多,尺寸越大,亞結構中孿晶的比例越大,且易形成淬火顯微裂紋。 基體碳含量低於0.3%時,馬氏體主要是位錯亞結構為主的板條馬氏體;基體碳含量高於0.6%時,馬氏體是位錯和孿晶混合亞結構的片狀馬氏體;基體碳含量為0.75%時,出現帶有明顯中脊面的大片狀馬氏體,且片狀馬氏體生長時相互撞擊處帶有顯微裂紋。 隨奧氏體化溫度的提高,淬後硬度提高,韌性下降,但奧氏體化溫度過高則因淬後殘余奧氏體過多而導致硬度下降。 常規馬氏體淬火後的組織中殘余奧氏體的含量一般為6~15%。 殘余奧氏體為軟的亞穩定相,在一定的條件下(如回火、自然時效或零件的使用過程中),其失穩發生分解為馬氏體或貝氏體。分解帶來的後果是零件的硬度提高,韌性下降,尺寸發生變化而影響零件的尺寸精度甚至正常工作。 對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軸承零件,一般希望殘余奧氏體越少越好,如淬火後進行補充水冷或深冷處理,採用較高溫度的回火等。 殘余奧氏體可提高韌性和裂紋擴展抗力,一定的條件下,工件表層的殘余奧氏體還可降低接觸應力集中,提高軸承的接觸疲勞壽命,這種情況下在工藝和材料的成分上採取一定的措施來保留一定量的殘余奧氏體並提高其穩定性,如加入奧氏體穩定化元素Si、Mn, 進行穩定化處理等。
F. 怎樣正確安裝外球面軸承/安裝軸承技巧
外球面軸承是通過偏心套將軸承內圈與軸固定,偏心套上的內六角螺釘起緊固作用。
怎樣正確安裝外球面軸承:
一、拆卸
1.先用內六角扳手鬆開軸承偏心套上的鎖緊螺釘,然後用小鐵棒插入頂蓋偏心套上的沉孔,逆著軸的旋轉方向打松偏心套。
2.旋松固定軸承座的螺栓。將軸承連同軸承座一起從軸上卸下。注意在拆軸一端的軸承座之前.應將軸另一端的軸承座螺栓松開,以免兩端軸承相互別勁而損壞。
二、安裝
1.往軸上安裝軸承前,必須先拔下軸承外套的固定銷,同時將軸頸表面打磨光滑干凈,並在軸頸處塗油防銹兼潤滑(允許軸承在軸上有稍微轉動)。
2.在軸承座與軸承配合面塗潤滑油,把軸承裝入軸承座內。然後將裝配好的軸承與軸承座一起套在軸上.推至所需位置處進行安裝。
3.固定軸承座的螺栓先不要擰緊,要讓軸承外套在軸承座內能轉動。同樣裝好同一根軸上的另一端軸承和座,將軸轉動幾圈,讓軸承本身自動找正位置後。再將軸承座螺栓緊固好。
4.裝偏心套。先將偏心套套在軸承內套的偏心台階上,並用手順軸的旋轉方向擰緊.然後再將小鐵棍插入或頂住偏心套上的沉孔.用手錘順軸的旋轉方向敲擊小鐵棍.使偏心套安裝牢固,最後鎖緊偏心套上的內六角螺釘。
外球面球軸承的基本性能與深溝球軸承是相似的,這種軸承大都應用在比較粗糙的機械中,安裝定位不夠精確,軸與座孔的軸線對中性差,或是軸長而撓度大等的情況下,軸承本身精度也不夠高,有的結構也較粗糙,因此共性能的實際表現比較相同規格的深溝球軸承要打上相當的折扣。例如帶頂絲的外球面球軸承應用於剛度差撓度大的通軸,這種軸承兩面帶密封圈,能嚴密防止污物侵入,出廠時巳裝填適量的潤滑劑,安裝前不需清洗,不需補加潤滑劑,軸承內圈凸出端上的頂絲螺釘在軸上緊固時.允許的軸向負荷不得超過額定動負荷的20%。
G. 軸承套圈淬火後表面有皮怎麼回事
套圈原本有鍍層,淬火後表面鍍層分離形成皮。
H. 如何確定軸承套的定位基準和裝夾方式
1.定位基準的選擇
(1)精基準的選擇原則
① 基準重合原則。為避免基準重合誤差,方便編程,應選用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並使設計基準、定位基準、編程原點三者統一,這是最佳考慮的方案。因為當加工面的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且加工面與設計基準不在一次安裝中同時加工出來的情況下,會產生基準重合誤差。
②基準統一原則。在多工序或多次安裝中,選用相同的定位基準,這樣既可保證各加工表面間的相互位置精度,避免或減少因基準轉換而引起的誤差。
③自為基準原則。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餘量小而均勻,因此選擇加工表面本身作為定位基準,稱為自為基準原則。
④便於裝夾原則。所選精基準應能保證工件定位準確穩定,裝夾方便可靠,夾具結構簡單適用,操作方便靈活,能加工盡可能多的內容。
⑤便於對刀原則。批量加工時,在工件坐標系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採用不同的定位基準為對刀基準建立工件坐標系,會使對刀的方便性不同,有時甚至無法對刀。這時就要分析此種定位方案是否能滿足對刀操作的要求,否則原設工件坐標系須重新設定。
(2)粗基準的選擇原則
①非加工表面原則。為了保證加工面與不加工面之間的位置要求,應選不加工面為粗基準。
②加工餘量最小原則。以餘量最小的表面作為粗基準,以保證各加工表面有足夠的加工餘量。
③重要表面原則。為保證重要表面的加工餘量均勻,應選擇重要加工面為粗基準。
④不重復使用原則。粗基準未經加工,表面比較粗糙且精度低,二次安裝時,其在機床上(或夾具中)的實際位置可能與第一次安裝時不一樣,從而產生定位誤差,導致相應加工表面出現較大的位置誤差。因此,粗基準一般不應重復使用
⑤便於工件裝夾原則。作為粗基準的表面,應盡量平整光滑,沒有飛邊、冒口、澆口或其他缺陷,以便使工件定位準確、夾緊可靠。
2.裝夾方式的選擇
(1)在三爪自定心卡盤上裝夾
三爪自定心卡盤的三個卡爪是同步運動的,能自動定心,一般不需找正。三爪自定心卡盤裝夾工件方便、省時,自動定心好,但夾緊力較小,因此適用於裝夾外形規則的中、小型工件。用三爪自定心卡盤裝夾精加工過的表面時,被夾住的工件表面應包一層銅皮,以免夾傷工件表面。
(2)在兩頂尖之間頂兩頭裝夾
(3)用卡盤和頂尖一夾一頂裝夾
車削質量較大的工件時要一端用卡盤夾住,另一端用後頂尖支撐。為了防止工件由於切削力的作用而產生軸向位移,必須在卡盤內裝一限位支承或利用工件的台階面限位,這樣比較安全,能承受較大的軸向切削力,且安裝剛性好,軸向定位準確,因此應用比較廣泛。
3.確定軸承套的定位基準和裝夾方式
(1)內孔加工
定位基準:內孔加工時以外圓定位;
裝夾方式:用三爪自動定心卡盤夾緊,掉頭裝夾加工時,使用百分表進行找正,並在裝夾部位包一層銅皮。
(2)外輪廓加工
定位基準:確定零件軸線為定位基準;
裝夾方式:用三爪自動定心卡盤夾緊,掉頭裝夾加工時,使用百分表進行找正,並在裝夾部位包一層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