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一提起拳擊就很興奮,很想買拳擊手套,頭盔,靴子之類的...可不好意思家裡人說啊...快放假了...
你如果不是為了訓練用的話,買了也沒什麼用處的,你就和家裡人說想鍛煉下身體還有自衛練習,一般家長都會同意的。
如果家裡有懸掛的地方的話可以買沙袋,沒地方的話就買牆靶放在牆上練習,最好是去訓練班鍛煉,這樣比自己練習更加有效果和穩定性,沒人帶的話動作很容易出問題,而且以後很難糾正的。
去訓練班的話,家裡人自然容易同意些,而且買東西也會有理由了。
B. 如何選擇拳擊手套
1、根據自己體重選擇手套
手套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體重,拳擊出拳不只是一個胳膊的力量,而是腳下蹬的腰部旋轉力,拳套磅數過大導致出拳不順,貽誤戰機,所以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戴上手套的時候首先看有沒有阻礙手腕血液流通,雙手向下無規則搖擺,看看會不會松動,然後向空處打次拳,兩個次拳接一個後手拳,打兩組,如果發現沒有由於拳套的自身重量來拉扯自己的拳頭就可以了,這樣說明拳套適合你。
2、根據對手來選擇手套顏色
顏色是一個比較令人在意的事情,一個經驗豐厚的選手,絕對不會隨便選擇顏色,要根據自己的對手來選擇顏色,一般來講備同磅數的兩副手套,一個紅色一個黑色,紅色讓人看到容易產生興奮,如果想得到特別激烈的對抗建議使用紅色,黑色一般是防守使用,也能給對手造成壓抑的感覺,一般來講黑色的氣勢比較強,有效的破壞選手的信心,促使他變得毛躁,壓制他的打法,屬於防守性。
3、根據拳齡經驗選擇手套
拳擊手套一般選用手套是兩種,一種是薄手套,一種是厚手套,薄的用以打擊沙袋,沒有7年的拳齡建議不要打沙袋,否則會起到制約作用,限制發展,但是可以反復練習牆靶,7年以後可以打沙袋,沙袋對於拳擊選手其製作過程是很有講究的,每個人用的沙袋都不一樣。
C. 在歐美國家,人們掛(小拳擊手套)是當作為吉祥物的嗎
樓主所說的是那種紅色的一對 中間有繩子連接著的那種嗎。
我認為那隻是一種 新奇的裝飾品。
比如說房間里或車子里。
但國外確實比較常見。
比如說電影里什麼的。
D. 打沙袋都需要什麼非要戴拳套嗎
打沙袋是練習實戰搏擊不可少的練功方法。進行打沙袋練習,可以全面檢驗自己的攻擊威力,用所有的技法狂轟濫炸而沙袋卻不會受損傷,故中外技擊術中都有打沙袋的練習內容。打沙袋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用一個袋子裝上沙,掛起來打就是了,有不少習武者,打了多年沙袋,卻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明打沙袋的要領。分析起來,可見下列常見弊病。①擊打沒有實戰意識。因沙袋沒有手腳,不會還手,所以練習者往往精神放鬆,猛打一氣,可以看到在練習中威風十足,拳腳如雨,可一投入實戰,就手腳僵硬,精神緊張,不能發揮平素練習的功力。這就是練習中沒有把沙袋設想為一個人之故。沒有將攻防、步法結合起來,有實戰意識地擊打。②步法僵硬,距離不當。有些人將沙袋裝上硬沙或石子,紮上馬步,狠命擊打,把拳面打得傷痕累累還咬牙蠻打,自認為吃苦方可練就「鐵拳」,實際上這是吃無意義之苦,自傷其身。上面的拳與下面的步法配合不一致,也不可能產生多大的威力。你什麼時候看見世界拳王扎馬步打沙袋?人是活的,打固定物功力強大,不見得在閃電般運動實戰中能用得上。一名空手道高手向李小龍表演擊碎木板的硬功以示威,李小龍淡淡一笑說:「人是會還手的。」在實戰中李小龍成功地戰勝了對手,靠得是整體搏擊技術的精純。如果以固定、僵死的練習方式打沙袋,追求所謂硬功,就很容易在實戰中被無硬功、卻能在運動中流暢打出爆發力來的對手擊倒。③濫用體力,不講節奏。打沙袋應在3分鍾之內作節奏變化。多數人只會拚命狠打,不到30秒,就累得氣喘吁吁,卻認為是耐力不足。不會呼吸,攻擊沒不目的、不懂變化,就會極大地消耗體力,而效果卻低劣。還有一些問題不一一列出,下面詳介打沙袋的要領,習者學習領悟透徹,就會消除蠻打亂擊的狀態。一、沙袋配置與安裝。沙袋有重長型與小球型之分。重長型高100—150厘米間、直徑在35—40厘米間、重量在35—50公斤間,用粗帆布做外套(可找補鞋的縫制),內置一圓柱形小沙袋,中間填充木屑或海綿等軟物。為防止中間沙芯下垂,在懸掛時,應以中小芯為主要受力部位懸掛,再把外套附上。小型沙袋可練習密集拳法,比籃球稍大,內裝沙或木屑,要求以球形為佳,不宜用圓柱形。在城裡住樓房者,可在能受力之牆側用角鋼、膨脹螺絲固定一90度支架,用於懸掛沙袋,要求沙袋周圍有1.5米的活動餘地。設置一滑輪或鋼活卡,用時拉上,不用時放下。懸掛的高度,重長型沙袋以沙包底部略高於練習者的臍部為宜,球型小沙袋以與自己頭高為宜。 二、打擊方法。1、固定式打法:可讓人扶住沙袋,練習者准確地擊打。此為初級階段,以此可使習者體會拳腳發力、踢擊不明要領,發力錯誤者,在此階段常易被反作用力頂倒;出拳不明發力者,容易發現自己推擊弊病或擊打無力,站在上前一步擊中沙袋的位置上步擊打,藉以體會距離,全身整體用力,穿透力、鞭擊力、震盪發力等。如能完成具有明顯功力的擊打,則上升為打活動沙袋。2、打活沙袋:活沙袋子比固定的難打,沙袋在晃動,你可能一時打中,一時擊空,很有威力的一拳卻發不出威力。故應體會拳法與步法的配合:追擊打、退步打、迎擊打、連續擊打、前手點打等等,打得豐富多變,方悟擊打之妙。同樣,在踢擊中,應在運動中踢擊,不必每一次都是重擊。三、單擊與組合擊打。進行重復的單項擊打,可牢固地掌握一拳一腳的發力,此是打沙袋初級階段應予重視的。不要一開始就亂打一氣。一下一下地打,看自己是否打出整體威力?進行組合擊打,可先打一二手直拳,逐步過渡到多次擊打,在擊打中,要有輕重緩急變化。尤其是手腳連擊密度,不宜形成手是手、腳是腳。連環打擊,手收腳出、腳收手出、緊密連貫,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四、擊打要領:1、搏鬥意識:你必須設想面前站立著一位凶惡的敵人一步一步向你逼過來,你必須全力以赴地防範、反擊、重擊!徹底重創他!不能掉以輕心,馬馬虎虎、大大咧咧!一旦擊空了,立即變化應對方式,始終把沙袋想像成一個人,聲東擊西,引上擊下,晃左擊右、防禦反擊、閃躲還擊、想像豐富地打擊沙袋、實戰時你自會感到此練習帶來的益處。2、協調放鬆。放鬆、放鬆,每天不停地強調,它使你速度更快、擊打更有力,精力更充沛,擊打時如暴風驟雨,脫離時立即放鬆,調整呼吸,在擊打之一剎那緊張,打出爆發力,緊張在擊打中是十分之一,放鬆是十分之九。打守三分鍾一組,立即放鬆肩關節、手臂,踢擊守一組,也做一些按摩動作。3、發力要領。通過看習者打沙袋,可以看出拳手的水平狀態。蠻力推擊只能將沙袋擊遠,振盪發力、貫穿沙袋,沙袋只是高頻地震動而不是盪遠,這才是拳出擊爆發穿透擊之力,都可在沙袋上看出來。五、擊打安排。是否要天天打沙袋?也不盡然,可每周打兩三次即可。擊打強度,可三分鍾一組,如果是為了比賽,可打6×3或9×3個回合,藉以鍛煉充沛的體力耐力。打沙袋可與空擊、跳繩結合起來。在一天的練習中,可將打沙袋安排在最後,將速度練習安排在前。打沙袋是提高、檢驗功力的重要手段,掌握正確的方法,就會使你如虎添翼。
E. 如何挑選掛式沙袋,拳擊手套都有啥區別.
沙袋:
沙袋要緊,若有鬆鬆的感覺請勿選購
建議挑選高120Cm,直徑40Cm左右的沙袋,優質皮革細密縫制的沙袋
拳擊手套:
一般選用手套是兩種,一種是拳擊薄手套,一種是拳擊厚手套,拳擊薄手套的用以打擊沙袋,沒有7年的拳齡建議不要打沙袋,否則會起到制約作用,限制發展(至於為什麼,不管你採納不採納我的建議,幾年以後自己就明白了,要是讓我講那就太長了),但是可以反復練習牆靶,7年以後可以打沙袋,沙袋對於拳擊選手其製作過程是很有講究的,每個人用的沙袋都不一樣,這里就不說了。
其次,拳擊手套的保養也很講究,用軟布粘一點(是一點不是一些)清水,擦掉拳擊手套上的汗,千萬不要直接擦,那樣你會把汗水直接塗抹在拳擊手套上了,時間長了會腐蝕,導致手套上面全是沙眼,當然也不要用消毒紙巾擦。一副好的拳擊手套其內部變形時間很慢,所以不必急於更換,一個好的拳擊手套會讓你感覺很舒服.
護手布一共有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防止你握拳,第二個作用防止你出汗產生滑影響發揮,第三個作用是封閉你的手腕,使其不能活動,達到保護效果。其實這些在平常訓練的時候根本用不上,只有在擂台上,兩個人都拿出真正實力來奪取勝利的時候,才用的上。護手布在訓練中有妨礙的作用,所以教練一般不支持,但是也不會明確禁止,所以為了自己技術的提高,建議還是不要用。
F. 世界職業拳擊的挑戰規則是什麼
拳擊
比賽
拳擊手必須佩戴拳擊手套,只允許用握緊的拳頭擊打對方腰際以上側面、正面部位。在雅典奧運會中,每一場拳擊比賽包括四個回合,每回合二分鍾,每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鍾。以前的奧林匹克拳擊賽每一場三個回合,每回合三分鍾,但醫學報告表明新賽制能減少拳擊手在比賽中所受的身體傷害。
得分
鈴聲響起,拳擊比賽的一個回合就開始。拳擊手相互逼近,企圖有效擊打對方得分。用握緊的手套拳峰部位對對方身體合理部位一次清晰有力的擊中,得一分。有效擊中部位包括對方頭的正面和側面,腰際以上上體的正面和側面。對臂部的擊中無效。對有效擊中部分的擊中如果裁定不構成打擊力量,則不得分。
由5人評判小組來決定擊中是否得分,電子記分系統將確保只有在五名評判員中的至少三名裁定得分時才記分。每一個評判員面前有兩個按鈕,一個按鈕代表一個選手。當評判員認為選手對對手有一次有效擊中時可按一下相應當按鈕。只有至少三名評判員在相互相差不到一秒的時間之內按下同一按鈕,記分系統才記分。
拳擊手一次有效擊中可得一分,點數通過電子系統計算。當兩位拳擊選手在近距離搏鬥中快速連續相互擊打對方時,每一方都無法實施有足夠打擊力量的擊打。這時候,評判員可等到近戰結束,給占優勢的一方得一分。
在拳擊比賽結束時,合計每個評判員所給的點數,獲得多數評判員評定的點數較多者被宣布為優勝者。如果兩位選手的最後所獲點數相同,評判員將通過評定加時賽來決定優勝者的歸屬。如果評判員在衡量這些因素後評定依然持平,哪位選手在比賽場面上占優或體育作風較佳來作出最後評定。
(擊)倒地和(擊)倒地不起
在一場拳擊比賽中,拳擊手在被擊中後腳以上身體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觸檯面可判為倒地。在被擊中後身體部分跌出圍繩以外或體力不支依靠或懸掛在圍繩上,或者在受到重擊後,雖然可以站立但被台上裁判員認為無法繼續比賽時,選手都應被判為倒地。當拳擊手被擊倒後,場上裁判開始從1到10數秒數。現在已採用電子數秒設備,每數一次設備會發出一聲嘟聲,但是台上裁判經常自己來數秒。台上裁判在數秒時要求保持一隻手在倒地選手的面前,用手勢表明數秒的數字。在數到10秒後,如果倒地選手依不能起立,可判對方擊倒對手獲勝。
即使倒地選手立刻站立起來,也不能繼續比賽,他必須先接受台上裁判員的8次數秒。在數秒到8後,在認為比賽可以繼續時,台上裁判員會命令「開始」繼續比賽。如果被擊倒選手在站立起來後再在無擊打情況下再次倒地,台上裁判員開始一次8次數秒。
倒地並正在被數秒的選手只有在決賽的最後一個回合結束鈴聲響時才可以被終止數秒,避免被判失敗。在其他回合和比賽中,台上裁判員在鈴聲響後繼續數秒。
如果雙方同時被擊倒地,台上裁判員同時數秒,只要一方保持倒地,繼續數秒到10。如果雙方在數秒到10時都不能站起,這時比賽結束,倒地時間以前為止獲得點數最多者勝出。
認輸
在其他情況下,包括因為選手不能承受重擊,或者選手不符合比賽資格以及選手退出,台上裁判員可結束比賽,宣布對方為優勝者。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拳擊對抗時的傷害引起。除了台上裁判員外,在場邊的助手可以決定選手是否能承受重擊而向場內拋毛巾表示棄權。
犯規
拳擊手犯規時,他將面臨告誡、警告或最嚴厲的處罰,取消比賽資格。對同一種犯規定兩次告誡等於一次警告。三次警告,無論是否針對同一種犯規,就會導致取消選手的比賽資格。常見到犯規包括:擊打對方腰線以下部位,抱住對方,用手臂和肘部擠壓對方的臉部,把對方的頭往圍繩外壓,張開手掌擊打,用掌背擊打,擊打對方的頭頸後部以及軀體的背部。其他的犯規有消極防守,在場上裁判員命令「分開」時不後退一步,語言沖撞台上裁判員以及在台上裁判員命令「分開」後馬上擊打對方。
(拳擊)體重級別劃分
2004雅典奧運會拳擊比賽包括12個級別。體重級別的劃分和限度如下:
級別 體重
次特輕量級 48公斤級
特輕量級 51公斤級
最輕量級 54公斤級
次輕量級 57公斤級
輕中量級 64公斤級
次中量級 69公斤級
中量級 75公斤級
重量級 81公斤級
最重量級 91公斤級
超重量級 91公斤級以上
其他規則
1.如果任何一個拳擊手在一個回合內接受三次數秒獲一場比賽中接受四次數秒,台上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宣布對方為優勝者。
2.如果台上裁判員在比賽的第一個回合由於選手眼部受傷或類似的原因終止比賽,對方勝出。但是,如果台上裁判員在第二或第三回合由於上述原因終止比賽,將通過累計到此時為止評判員所給的點數來評定比賽的優勝者。
3.參賽的選手要求在第一回合開始之前和比賽結果宣布後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的選手年齡必須不小於17歲,不大於34歲。
4.參賽選手下巴禁止蓄有胡須,上唇胡須最長不能超過上唇緣。
5.每一場比賽之前,醫務檢查官必須聲明參賽選手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參賽。在比賽中,有三名醫生在場邊,任何一位醫生在認為依據醫學上的理由有必要終止比賽時可以終止比賽。
拳擊台
比賽用的方形拳擊檯面積為6.1平米,四周有圍繩。拳擊台表面由拉展開的帆布組成,帆布下面有軟墊層。整個拳擊檯面延伸出圍繩的面積為45.72平方厘米。
拳擊台的每一邊的圍繩由四根平行的繩子組成。離拳擊台地面最低的繩子有40.66厘米高,兩道繩子間的高距為30.48厘米。
拳擊台上的四角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參賽時拳擊手可使用的台角是紅色和藍色,其餘兩個中立角為為白色。
G. 拳擊手套的表面臟了怎麼辦
1、首先在洗滌上來講,除了要用到的洗滌劑之外,就是在洗滌液里加幾滴橄欖油,這樣有利於面料的柔軟性。洗之前將它先放在高溫的水裡面泡一下,也可以加入洗滌液泡一下,這樣容易掉灰。
2、紗線手套容易臟的地方是手指頭和手掌邊緣,因為這兩個部位接觸東西較多。洗手套的時候,手指頭處由於太小大窄,會不太容易清洗。如果手套不是非常厚,建議把手套戴在手上,然後手洗幾件已經臟污的衣物。當那些衣物被洗凈漂完時,棉紗手套也就能洗得乾乾凈凈了。如果還有殘留的污漬,那麼可以擦上肥皂,然後將雙手互相搓擦,直至污漬不再明顯為止。
3、棉紗手套的油漬問題:清洗棉紗手套汁液,首先立即用清潔的抹布或海綿將汁液揩乾,如有需要,可以用抹布沾上清潔的暖水抹去汁液,再讓皮革自然風干。黃油或油脂用干凈的抹布擦去表面的油脂,讓剩下的油漬慢慢地滲入皮革內,千萬不要用水去揩抹油漬。
4、棉紗手套的污漬斑點問題:用清潔的海綿沾上溫和的肥皂液或白酒,酒精揩抹污垢後,再用清水抹凈,然後讓皮革自然風干。如果污漬很頑固的話,可能要用清潔劑溶液對付,但須小心揩抹,避免損壞皮革表面。
5、洗干凈後用卡子夾住手腕部位或是中指懸掛晾曬即可。
H. 拳擊手套用布條如何纏有教學
拳擊護手綁帶一般長3米或4米,寬2.5厘米.以全棉質地為佳.是拳擊訓練比賽必備的防護用品.綁帶的作用在於保護手腕和指關節,使拳頭握緊,把打擊力量集中在一點上.
I. 散打,拳擊比賽中,護齒。
拳擊運動簡介
拳擊運動對於我們來說也許很陌生,但許多豐富多彩的日常詞彙卻來源於拳擊運動。你(利用表示比賽回合結束的鈴聲)倖免以敗了?你(被對手逼到圍繩上)仍然身處困境中?你(被對手擊打腰部以下部分)遭到暗算了?你被(裁判讀秒到10,)宣布失敗?或者你只是膩煩了(近戰)勾心鬥角,決定(拋毛巾)認輸?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是一項業余的,也是一項職業的運動項目。比賽的目標上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拳擊運動員)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比賽在由三條繩圍繞的拳擊台上進行。一場業余拳擊比賽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鍾。拳擊運動員要戴(拳擊)手套。其他用具包括:頭盔,護齒,運動短褲和護襠。拳擊運動員的比賽按體重分級。
赤手的拳術,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當作一種為自衛而習練的技藝,而且被列入古代奧運會。1867年英國採用了昆斯伯里拳擊規則,(比賽者)要戴(拳擊)手套進行比賽。1880年業余拳擊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46年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成立。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國。拳擊運動要求(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
拳擊知識簡介
1、世界性業余拳擊運動管理機構的名稱是:AIBA國際業余拳聯是世界業余拳擊運動管理機構。
2、主要的國際拳擊比賽主要的有:美國業余拳擊錦標賽和歐洲業余拳擊錦賽。
3、拳擊比賽裁判人員包括一名台上裁判員,若干名台下評判員和一名計時員。
台上裁判員的職責是控制整個比賽。計時員打鈴表示每一局比賽開始或結束。
4、構成犯規的動作包括打腰以下部位,擊打腦後勺或頸背,和擊打已倒地的對手。
5、犯規要扣掉犯規者的分數,直至取消比賽資格。
6、擊倒(對方)獲勝和技術擊倒得勝的區別:擊倒獲勝是指一名拳擊手被擊倒在地,並在裁判數十個數之前站不起來的情況;技術獲勝是指裁判員停止比賽的情況。
7、打分:明顯地以拳擊手套手指關節(正前部)部分擊中對手時給記分。
8、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上下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9、攻擊技術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鉤拳、右上鉤拳和右交叉拳還有組合拳,如1-2連擊組合拳套路。
(拳擊)比賽
所有這些拳擊運動里的字面術語,在拳擊台外常被作為具有相同含意的比喻用語。可見這些年來拳擊運動在社會各階層中頗受鍾愛,這使得拳擊比賽一直是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最精彩的比賽,是觀眾關注的焦點。
並非這項運動用到的所有詞彙都是我們熟悉的用語。例如,技術擊倒(TKO),一個職業拳擊賽的標志性短語,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用到。拳擊運動採用的昆斯伯里規則大概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奧運會和職業拳擊賽採用的規則是大不相同的。
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只進行男子拳擊賽。拳擊比賽由兩位選手在方形拳擊台上進行。在業余拳擊比賽中,比賽的目標是通過擊打對手獲得點數或造成對手無法繼續比賽。
拳擊手必須佩戴拳擊手套,只允許用握緊的拳頭擊打對方腰際以上側面、正面部位。在悉尼奧運會中,每一場拳擊比賽包括四個回合,每回合二分鍾,每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鍾。以前的奧林匹克拳擊賽每一場三個回合,每回合三分鍾,但醫學報告表明新賽制能減少拳擊手在比賽中所受的身體傷害。
得分
當鈴聲響起,拳擊比賽的一個回合就開始。拳擊手相互逼近,企圖有效擊打對方得分。用握緊的手套拳峰部位對對方身體合理部位一次清晰有力的擊中,得一分。有效擊中部位包括對方頭的正面和側面,腰際以上上體的正面和側面。對臂部的擊中無效。對有效擊中部分的擊中如果裁定不構成打擊力量,則不得分。
由5人評判小組來決定擊中是否得分,電子記分系統將確保只有在五名評判員中的至少三名裁定得分時才記分。每一個評判員面前有兩個按鈕,一個按鈕代表一個選手。當評判員認為選手對對手有一次有效擊中時可按一下相應當按鈕。只有至少三名評判員在相互相差不到一秒的時間之內按下同一按鈕,記分系統才記分。
拳擊手一次有效擊中可得一分,點數通過電子系統計算。當兩位拳擊選手在近距離搏鬥中快速連續相互擊打對方時,每一方都無法實施有足夠打擊力量的擊打。這時候,評判員可等到近戰結束,給占優勢的一方得一分。
在拳擊比賽結束時,合計每個評判員所給的點數,獲得多數評判員評定的點數較多者被宣布為優勝者。如果兩位選手的最後所獲點數相同,評判員將通過評定哪位選手在比賽場面上占優或體育作風較佳來決定優勝者的歸屬。如果評判員在衡量這些因素後評定依然持平,這是他們可以轉而考慮選手的防守技能來作出最後評定。
(擊)倒地和(擊)倒地不起
在一場拳擊比賽中,拳擊手在被擊中後腳以上身體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觸檯面可判為倒地。在被擊中後身體部分跌出圍繩以外或體力不支依靠或懸掛在圍繩上,或者在受到重擊後,雖然可以站立但被台上裁判員認為無法繼續比賽時,選手都應被判為倒地。當拳擊手被擊倒後,場上裁判開始從1到10數秒數。現在已採用電子數秒設備,每數一次設備會發出一聲嘟聲,但是台上裁判經常自己來數秒。台上裁判在數秒時要求保持一隻手在倒地選手的面前,用手勢表明數秒的數字。在數到10秒後,如果倒地選手依不能起立,可判對方擊倒對手獲勝。
即使倒地選手立刻站立起來,也不能繼續比賽,他必須先接受台上裁判員的8次數秒。在數秒到8後,在認為比賽可以繼續時,台上裁判員會命令「開始」繼續比賽。如果被擊倒選手在站立起來後再在無擊打情況下再次倒地,台上裁判員開始一次8次數秒。
倒地並正在被數秒的選手只有在決賽的最後一個回合結束鈴聲響時才可以被終止數秒,避免被判失敗。在其他回合和比賽中,台上裁判員在鈴聲響後繼續數秒。
如果雙方同時被擊倒地,台上裁判員同時數秒,只要一方保持倒地,繼續數秒到10。如果雙方在數秒到10時都不能站起,這時比賽結束,倒地時間以前為止獲得點數最多者勝出。
認輸
在其他情況下,包括因為選手不能承受重擊,或者選手不符合比賽資格以及選手退出,台上裁判員可結束比賽,宣布對方為優勝者。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拳擊對抗時的傷害引起。除了台上裁判員外,在場邊的助手可以決定選手是否能承受重擊而向場內拋毛巾表示棄權。
犯規
拳擊手犯規時,他將面臨告誡、警告或最嚴厲的處罰,取消比賽資格。對同一種犯規定兩次告誡等於一次警告。三次警告,無論是否針對同一種犯規,就會導致取消選手的比賽資格。常見到犯規包括:擊打對方腰線以下部位,抱住對方,用手臂和肘部擠壓對方的臉部,把對方的頭往圍繩外壓,張開手掌擊打,用掌背擊打,擊打對方的頭頸後部以及軀體的背部。其他的犯規有消極防守,在場上裁判員命令「分開」時不後退一步,語言沖撞台上裁判員以及在台上裁判員命令「分開」後馬上擊打對方。
其他規則
1.如果任何一個拳擊手在一個回合內接受三次數秒獲一場比賽中接受四次數秒,台上裁判員可以終止比賽,宣布對方為優勝者。
2.如果台上裁判員在比賽的第一個回合由於選手眼部受傷或類似的原因終止比賽,對方勝出。但是,如果台上裁判員在第二或第三回合由於上述原因終止比賽,將通過累計到此時為止評判員所給的點數來評定比賽的優勝者。
3.參賽的選手要求在第一回合開始之前和比賽結果宣布後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的選手年齡必須不小於17歲,不大於34歲。
4.參賽選手下巴禁止蓄有胡須,上唇胡須最長不能超過上唇緣。
5.每一場比賽之前,醫務檢查官必須聲明參賽選手的健康狀況是否適合參賽。在比賽中,有三名醫生在場邊,任何一位醫生在認為依據醫學上的理由有必要終止比賽時可以終止比賽。
拳擊台
比賽用的方形拳擊檯面積為6.1平米,四周有圍繩。拳擊台表面由拉展開的帆布組成,帆布下面有軟墊層。整個拳擊檯面延伸出圍繩的面積為45.72平方厘米。
拳擊台的每一邊的圍繩由四根平行的繩子組成。離拳擊台地面最低的繩子有40.66厘米高,兩道繩子間的高距為30.48厘米。
拳擊台上的四角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參賽時拳擊手可使用的台角是紅色和藍色,其餘兩個中立角為為白色。
賽程安排
參加奧運會拳擊比賽的選手將被任意成對編排,不考慮他們的排名。採用單一淘汰制,勝者進入下一輪,敗者被淘汰出局。選手通過初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進入決賽。半決賽的勝者爭奪金銀牌,兩個敗者都獲得銅牌。
奧運會參賽資格
有312名拳擊運動選手將參加悉尼奧運會的拳擊比賽。在上一屆亞特蘭大奧運會是364名。他們通過參加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大洋州的地區錦標賽獲取奧運會參賽資格。
各地區的參賽選手手數依據各地區拳擊運動的實力而定,在不同的級別人數是不一樣的。例如,到次輕量級為止的每一個拳擊比賽項目,歐洲的參賽選手是8名,亞洲是7名,美洲和非洲各6名,大洋州1名。
第一條拳擊台
一、比賽用拳擊台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拳擊台高1米,圍繩內面積為4.9至6.1米見方,但全國比賽拳台圍繩內面積必須為6.0至6.1米見方。
2.拳擊台要結實平整、安全可靠。檯面延伸出圍繩外不少於46厘米;台的四角須安裝4個角柱,用以栓固圍繩;圍繩四角須安置軟硬適度,寬25厘米、厚10厘米的角墊。角墊顏色為:面向仲裁席,近左角為紅色、遠左角為白色,近右角為白色、遠右角為藍色。
3.檯面上要墊有厚1.5至2厘米的氈制、橡膠或其他具有同等彈性、相適宜的材料,再覆蓋一塊平展固定的帆布。上述每一種材料都必須覆蓋住整個檯面(包括圍繩以外部分)。
4.拳擊台周圍設4道圍繩,每道圍繩距檯面高度分別為:42厘米、72厘米、102厘米、132厘米。
圍繩直徑為3至5厘米,圍繩表面要包紮柔軟光滑的布料。圍繩的每一邊用兩條寬5厘米的帆布帶將其上下相連、栓牢,帆布帶要穩固,不能順著圍繩滑動,帆布帶左右之間的距離應相等。每個角柱與繩角之間要有50至60厘米的間隔。
5.拳擊台設3個台階。紅、藍角設一台階,供參賽運動員及其助手使用;中立角設一台階,供裁判員和臨場醫務臨督人員使用。
6.在拳擊台兩個中立角的外側,各備一個小塑料袋,供台上裁判給拳手擦試過的棉球用。
二、大型比賽可使用二個拳擊台。
第二條拳擊手套
一、參賽運動員必須戴經國家體委、中國拳擊協會批准合格的、由比賽組織者提供的拳套,否則不得參加比賽。
二、比賽組織者必須提供潔凈的、合乎規格的拳套:
所有級別運動員所戴拳套的重量為284克(l盎司)。其中,皮革部分的重量不得超過總重量的一半,襯墊物的重量不得少於拳套總重量的一半,並且襯墊物不能錯位或破損外露。拳套的有效擊打部位必須標有15厘米寬的白色標志。拳套的帶子要系結在手腕的背部。
第三條護手綳帶
一、參賽運動員每隻手可使用一條松軟的、長不超過2.5米、寬不超過5厘米的醫用綳帶,也可用"維爾波"替代。嚴禁使用膠布或其他布料做的綳帶,但允許用一條8厘米長、25厘米寬的膠布固定綳帶。
二、參賽運動員所使用的護手綳帶,由比賽主辦單位統一提供。必要時經仲裁委員會批准、檢錄處檢驗合格,也可使用自備棚帶。
第四條運動員服裝、護具
一、參賽運動員的服裝、護具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l.穿背心短褲:運動員要備紅、蘭背心各一件,背心的顏色必須和角的顏色相同,短褲的顏色不限。
如背心、短褲的顏色相同,須用醒目的顏色標出腰帶線,腰帶標志線寬10厘米(從額上部到肚臍)。短褲須長至大腿中上部。
2.穿軟底無跟、無釘的靴或鞋。
3.戴硬質塑料護襠,並用三角緊身褲或護身固定。
4.戴護齒:比賽主辦單位要為沒有護齒的運動員提供護齒,費用自理。
5.戴護頭:比賽主辦單位要為運動員提供紅色和蘭色的護頭,運動員也可戴自備護頭,但須經仲裁委員會審驗合格。
運動員進場時可不戴護頭,雙方運動員被介紹給觀眾後戴上護頭。比賽結束後宣布比賽結果之前摘下護頭。
護頭規格:遮住眉弓上沿、腮面和耳朵、頸後腦顱部分;須用1厘米厚的乳膠和泡沫塑料做襯墊,用搭扣扣牢,不使護頭移動和脫落。重量為227克,但皮革重量不得超過總重量的一半。
二、對於不戴護頭、護襠、護齒或服裝不整潔的運動員,台上裁判員有權阻止其參賽。若在比賽中出現拳套或服裝護具松脫,台上裁判員應中止比賽,待將運動員的拳套或服裝護具整理好以後,再恢復比賽。
三、除規定的服裝、護具外,運動員不得穿戴其他任何裝飾。禁止運動員在面部、臂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塗抹任何油脂或其他對對方有害或有礙的物質。
運動員必須刮臉,不允許留長鬍子,允許短鬍子但不超過上嘴唇。
第五條比賽場地和器材設備
比賽場地
二、除拳擊台外,還需下列器材設備:
l.兩個松香盤(盤內放鬆香粉,供參賽者擦鞋底防滑用)。
2紅、藍角各備置兩把椅子,供參賽運動員。助手使用。
3.紅、藍角各備置一個塑料水桶,一個杯子,一個漏斗(漏斗須連接導管使水流到拳台以外的水桶內)。
4.供裁判工作人員使用的桌椅若干。
5、拳擊計時器、鑼(帶鑼錘)或鈴。
第六條賽前體格檢查和稱量體重
一、體格檢查
1.參賽者在稱重前必須由中國拳擊協會委派的醫生進行體格檢查方可參加比賽,為了保證體檢和稱重的順利進行如參賽運動員人數過多,經大會組委會同意可在比賽前一天進行部分項目的體檢。
2.在體格檢查和稱量體重時,參賽者必須出示由中國拳擊協會簽發的注冊證和運動員手冊以及人身保險手續,以便醫生和裁判員在上面記錄,如果不能出示注冊證和運動員手冊以及人身保險手續,那麼他將不允許參加比賽。
二、體重級別
1. 48千克以下級。
2. 48—51千克級。
3. 51-54千克級。
4. 54-57千克級。
5. 57-60千克級。
6. 60-63.5千克級。
7. 63.5-67千克級。
8. 67-71千克級。
9. 71-75千克級。
10. 75-81千克級。
11. 81-91千克級。
12. 91千克以上級。
三、稱量體重
1.全國性比賽稱量體重的規定:
(1)開賽第一天的上午7至9點,所有級別的參賽者稱量體重。在以後的賽程里,只要求參加當天比賽的運動員在上午7至8點重新稱量體重。稱量體重之後到比賽開始之前不得少於3小時。
(2)稱量體重要由仲裁委員會任命的代表監督實施。運動員稱量體重時,其領隊或助手(限一名)可陪同到場,但不能以任何方式干涉大會工作。
(3)運動員的參賽級別由第一次稱量體重時的體重決定。但仍將被要求在比賽當天重新稱量體重,以保證其實際體重與參賽級別相符。
(4)運動員在第一次稱量體重時,如果其體重超過或不足原報名級別的標准時,應參加與實際體重相符級別的比賽。但必須本單位在那個級別有空餘名額,並且在稱量體重結束之前確定。參賽單位在第一次稱量體重、醫務檢查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提出替換運動員的要求,但替補隊員必須符合該次比賽的有關要求,而且在報名時已經作為那個級別或其他級別的替補者。
(5)運動員裸體稱量體重,應使用公制計量器或電動計量器稱量。
(6)稱量體重之後,運動員將得到由負責醫生簽名和被任命的監稱員填寫的稱量體重卡片。
二、比賽承辦單位應事先准備好體重計量器和訓練場地,供運動員賽前使用。
第七條抽簽和輪空
一、抽簽:抽簽必須在醫務檢查和稱量體重之後進行。抽簽時必須有參賽各隊的代表在場。每名運動員每天參加一場比賽,在特殊情況下,仲裁委員會有權變動此規定。
二、輪空:輪空運動員由抽簽決定。沒有經過比賽的運動員,不能取得名次和獎牌。在兩名以上的運動員參加的比賽中,抽簽定出第一輪輪空額,以使參加第二輪比賽運動員的人數為2乘方數(如4、8、16、32)等。第一輪輪空的運動員在第二輪比賽時,首先出場比賽。如輪空是奇數,則抽到輪空的運動員將同第一輪第一場比賽的勝者進行比賽;如輪空為偶數,則輪空的運動員將按其抽簽順序在第二輪首先比賽。比賽中不得出現運動員兩次連續不經比賽即獲勝的現象。若出現這種情況,則應在第二輪比賽前將那些第一輪輪空的運動員和因對方棄權沒有參賽的運動員或只賽過一輪的運動員放在一起重新抽簽。
三、比賽順序:比賽應盡可能按體重級別,從小級別到重級別依次進行。
第八條比賽回合
一、1997年1月1日起,比賽採用五回合制,每回合2分鍾,這2分鍾不包括因警告、告誡、整理服裝或其他原因造成比賽中止的時間。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
二、在青少年或新手參加的比賽中採用四回合制,2分鍾一個回合,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
第九條助手
一、比賽中每名運動員可擁有兩名助手。
二、只有兩名助手可以登上拳擊台,而其中僅允許1人進入拳擊台圍繩之內。
三、除了回合之間休息,助手不能停留在拳擊台上,助手需在每一回合比賽前5秒鍾,將拳手面部擦於,將椅子、毛巾、水桶等物從拳擊台上清理干凈,然後迅速離開拳擊台。
四、助手應為運動員准備好毛巾或海綿物品,他可以替運動員認輸,也可在他認為運動員無法繼續堅持比賽時,往拳台內投擲毛巾或海綿物品表示棄權。但在台上裁判員數秒時除外。
五、在比賽進行中,助手不得給運動員任何指導、幫助或暗示,否則將受到警告或被取消助手資格,運動員也可能因此而被告誡、警告或取消參賽資格。
六、在比賽中,助手不得用語言或手勢煽動觀眾,以達到指導或鼓勵本隊拳手的目的。如果出現以上情況,將取消他們在該場比賽中繼續履行助手職責的資格。如果助手因為違反規則被裁判員責令離開拳擊台,在該場比賽結束前,不允許他進入比賽大廳,不能擔任本單元的助手。如果助手第二次犯規,他將被取消本屆比賽的助手資格。
第十條台上裁判員和台下評判員
一、全國錦標賽、冠軍賽及其他全國正式比賽的台上裁判員和台下評判員由國家體委選派。
二、正式比賽,每場應有1名台上裁判員,5名台下評判員。台下評判員位置:兩名坐在仲裁委員席對面拳台下的同一邊(應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其他3名分別坐在拳擊台另外三面的中間,緊靠拳台邊沿。邀請賽、對抗賽、選拔賽、地區比賽等也可用3名評判員。
三、為了保證中立性,每場比賽的台上裁判員與台下評判員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來自不同的省、區、市,並且來自參賽雙方所在省市以外的地區。
2.一般情況下,不得有兩名來自同一省、市的裁判人員進行同一場比賽裁判工作。
3.如遇特殊情況,仲裁委員會不能遵守上述規定,則應盡可能保證所選派裁判員的中立性和無傾向性,並且須將情況及時向裁判委員會報告。如果裁判委員會不能解決,那麼擔任這場比賽裁判工作的人選則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或是他的代表用抽簽辦法來確定。
四、在任何一場或整個比賽過程中,擔任裁判或比賽組織工作的人員,不能擔任運動員或運動隊的管理、教練員或助手,或是在有本省、市運動員參加的比賽中實行上述職責。
五、組織委員會可以根據仲裁委員會的建議,取消在本次比賽中沒能有效地實施規則的台上裁判和沒有正確有效地打分的台下裁判的使用資格。
六、電子記分裝置:在全國比賽中必須使用經中國拳擊協會器材委員會認可並批準的電子記分器。
第十一條仲裁委員會
一、組成:全國性比賽要設立由5-7人組成的仲裁委員會,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負責委員會工作(一般比賽可設3-5人組成的仲裁委員會,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
全國性比賽的仲裁委員會成員由國家體委拳擊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拳擊協會任命。
二、職責:
1.仲裁委員會成員,在比賽期間輪流擔任臨場仲裁委員工作。除臨場執行工作的成員外,其他成員不得人坐仲裁席。仲裁委員會成員賽期值勤輪換表要在比賽開始前排定,如需更換成員則須事先經過仲裁委員會主任同意。
2.臨場仲裁委員要記錄每場比賽中雙方運動員的得分,並將這些得分與評判員的最後評分相對照。
3.要審核各評判員的記分單,並保證:
(1)正確地計算總分;
(2)准確地登記運動員姓名、單位;
(3)提出勝方;
(4)在記分表上簽名;
仲裁委員會必須對記分表、電子裁判器記錄所做出的結果進行認真的審核。
4.仲裁委員會要根據記分表的多數和電子裁判器提出的結果判定勝負,並將勝者通知宣告員,宣布勝方姓名。
5.仲裁委員會要在每一單元比賽結束後,審議台主裁判員和台下評判員的工作情況,並向裁判委員會提交他們認為在工作中有失水平的裁判員和評判員名單。
6.仲裁委員會成員可以召見沒能有效地執行規則的台上裁判員和不能進行正確記分的台下評判員了解情況。
7.如遇負責某場比賽的台上裁判員或台下評判員因故缺席,仲裁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可以從已經被批准可以執行裁判工作的人選中,選擇一名替代缺席的裁判人員執行工作。
8.如發生意外情況,妨礙比賽正常進行,裁判員又不能採取有效行動時,仲裁委員會可以指令停止比賽,並迅速向組織委員會、裁判委員會報告,以便使比賽照常進行。
9.就有關事項向裁判委員會提出建議,與裁判委員會磋商有關可能作出的決定。
10.確定執行決賽各場次的台上裁判員和台下評判員。
11.如果運動員故意犯規、情節嚴重,仲裁委員會有權建議大會組委會給予運動員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得參加比賽的處分。大會組委會也可以取消和剝奪該運動員在本次比賽中獲得的名次和獎牌、獎品。
12.改判:當台上裁判員或台下評判員的判定出現下列情況時,仲裁委員會可予以改判:
(1)台上裁判員作出明顯違背規則的裁決(在審議這樣的問題時可以使用錄像機)。
(2)當台下評判員的評判為5:0或4:1時,3名台下評判員的評判為3:0時,仲裁委員會不能改判。
(3)受理申訴:申訴應由領隊在該場比賽結束後半小時之內用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提出,同時要交納800元的申訴費,申訴一經勝訴即退還申訴費40%。
J. 請問拳擊手套怎麼掛在脖子上
那是繩系的一種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