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搭配 > 文胸是怎樣流入中國的

文胸是怎樣流入中國的

發布時間:2022-07-28 12:40:31

1. 中國內衣發展史是怎樣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以下所訴的內衣歷史線索是從漢朝開始的。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

唐代: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 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系帶將所有襟帶系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可見明代女子已深諳凸現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小馬甲

「小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對襟,襟上也施數粒扣,穿時將胸腰裹緊。」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面料以棉、絲為主。

2. 中國女人從哪一年開始帶胸罩的

在老蔣執政之前, 中國傳統的文化要求女人束胸, 用束胸帕圍繞胸部一層又一層, 以免胸部太大勾引人之類的(裹小腳清末已經廢除)

1920年代末開始老蔣倡導"新生活運動", 包括胡適博士等在內的進步文人, 全國各地呼籲,認為外國人高馬大, 中國人面黃肌瘦, 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束胸導致奶水不足, 不能很好的哺育後代. 是否真的如此不說, 反正這個說法得到老蔣以降的各級ZF認同, 從而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行了禁止女性束胸的"天乳運動", ZF強制執行, 派女警檢查, 發現束胸的罰款, 於是束胸的習慣逐漸廢棄.

不再束胸, 這只是一方面,但總要穿點什麼. 於是大家各想辦法, 有人把小皮球切兩半包裹著乳房, 於是就成了土式的胸罩.真正的胸罩進入中國, 是從上海開始. 當時取名義乳, 以阮玲玉等電影明星穿著胸罩, 配合旗袍體現出圓潤挺拔的身材, 從而一炮而紅, 成為城市女性的選擇.

政治家推動+演藝圈名媛身體力行引導潮流,從此, 胸罩在中國逐漸的流行起來. 成為中國女性穿著的必備.

3. 胸罩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20世紀20年代末期。
20年代末期,乳罩飄洋過海來到中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義乳」。以出演《神女》 、《新女性》等影片蜚聲影壇的阮玲玉,是民國時期的大腕影星。是最早戴「義乳」的中國婦女之一。

4. 胸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並什麼時候流入中國

胸罩是現在女性使用最廣泛的內衣之一,又稱為文胸,它的主要功能是遮蔽並且支撐女性的胸部。

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美國人發明了一對圓球型的遮胸,這個被認為是現代胸罩的雛形,並且他為這個遮胸申請了專利。後來經過時代的變遷,到1907年法國的設計師保羅發明了現代化的胸罩,這個被認為是現在胸罩的起源。之後100多年裡,胸罩的式樣和面料都經過不少變化,一直到現在的多式多樣。期間還有發明,還有人發明了無背式胸罩、無帶胸罩等等。後來,為了收緊胸部使胸部看起來更美更大,又發明了聚攏式胸罩,此外還延伸出了情趣內衣等等,總之胸罩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是多式多樣,讓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選擇。

在古代,那個時候是沒有胸罩的,中國女人穿的主要內衣是肚兜,又稱為抹胸。它比現在是女性胸罩要大一些,能夠保護女性的胸部和腹部,一般也是貼身穿著,一般綉有一些圖案,主要以綉花為主,顏色大多是紅色或者粉紅色。隨著,中國和西方的交往胸罩這種東西也進入了中國女性的眼界之內,很多女人也開始穿起胸罩來取代之前的肚兜抹胸。至於西方在文藝復興前沒有胸罩的時代,貴族婦女們穿上襯裙作為內衣,普通階層的女性和農婦使用小束腰和胸前系帶等等方式來遮掩胸部。

總之胸罩從發明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期間經過很多變遷,才成為目前這樣的樣式。

5. 胸罩是什麼時候在中國普及的

在古老的中國,最著名的內衣要算肚兜了,「肚兜」即抹胸的俗稱,是古代婦女穿在最貼身處的內衣,胸罩1920年代才由法國人發明的,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

主要功能:女性的乳房大部分是脂肪組織,有一些韌帶與皮膚提供內部支撐。但是這些支撐有時候不夠支撐乳房(特別是對年長女性來說)或是不讓乳房移動,因此造成疼痛不適。

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撐,增加舒適性與活動力。

(5)文胸是怎樣流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洗滌要點:

1、關於力度:手洗時一定要用力輕柔和緩,不可用力搓洗擰扭,防止變形。邊上臟的地方用軟刷輕輕刷干凈。

2、關於水:洗滌的時候要用冷水或者溫水先浸泡10分鍾在清洗,不能用熱水。

3、關於浸泡:浸泡時間一定不能太長,一定要迅速清洗後沖洗干凈,否者留在胸罩上的洗劑會讓它變色。

4、關於洗劑:使用中型洗劑或者內衣專用洗劑,應先將洗劑溶於30-40度溫水中,避免直接塗於胸罩上。洗劑使用要適量,過量的洗劑會對胸罩造成損壞。

6. 胸罩的起源於何時。

束腰起源於宮廷,野史說是法國的約瑟芬女王偷情懷孕了,為掩人耳目拿布使勁纏住腹部,竟出現了將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時興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見,一時成為潮流。男性認為束腰形成了駭俗形象,只為引起猥褻好色之心,女性卻認為這樣便於展示珠寶。胸罩的起源撲朔迷離。早在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他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1870年,波士頓有個裁縫還在報紙上登廣告,售賣針對大胸女性的「胸托」。到了1907年,專門設計長袍的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聲稱:「我以自由的名義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雖然不知道他到底設計了什麼,但由此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同年美版《Vogue》出現了「胸罩」(brassiere)一詞,胸罩開始被大眾熟悉和接受。鑒於保羅·波烈和美版《Vogue》在時尚界的地位,我們認為胸罩從1907年起,正好100歲了。胸罩比一切其他服裝都更能表達兩種相反的慾望——遮蓋身體的同時又強化和展示它,胸罩的性意味和儀式化的成分,構成了女性矛盾的歷史:既通過客觀對身體的束縛來順從壓制,又主觀上突出身體來打破禁忌。

7. 文胸的起源

有可考的穿內衣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漢朝。那時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因此即使洗干凈了擱在那裡也不能讓人看見,否則是很失體統的。尤其是女性內衣,洗滌後絕對不能晾曬在外人可能經過的地方。大凡書中描寫某女在人前露出內衣,那一定非良家女子。《紅樓夢》中的尤三姐在與賈珍、賈璉飲酒時,「松挽著頭發,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並,沒半刻斯文,兩個墜子卻似打鞦韆一般」。一個在中國古人眼中壞女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內衣在我國歷史上各個時代有不同的稱謂:漢朝內衣稱為「抱腹」、「心衣」,魏晉稱為「兩當」,唐代稱為「訶子」,宋代稱為「抹胸」,元代稱為「合歡襟」,明朝稱為「主腰」,清朝稱為「肚兜」,再後來就到了近代,則是我們至今仍可見到的「小馬甲」了。

內衣稱謂的變遷實際上表明了古代女人對胸部審美趣味的不斷變化。以唐代「訶子」為例,唐代對女性美早早喊出了「以胖為美」的口號,當然,這里的胖並非肥胖,而是豐滿。這決定了美麗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樣穿吊帶的「心衣」,那樣容易勒出毛病來。於是,唐代女人便發明了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難怪人們總以盛唐為驕傲,那時候便「內衣外穿」了。「訶子」本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這應該是以楊貴妃為分界線的。之前露胸較多,而後就有所收斂。蔡東藩《唐史演義》記載:「祿山與貴妃,鬼混了一年有餘,甚至將貴妃胸乳抓傷。貴妃未免暗泣,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個訶子來,籠罩胸前。宮中未悉深情,反以為未肯露乳,多半仿效。祿山卻暗中懷懼,不敢時常入宮。」由此可見,「遮醜」也是內衣的主要功能之一。

楊貴妃在遭遇祿山之手後安了塊東西在胸前去遮擋爪痕,有人認為那應該是我國早期的BRA.
也可以認為最接近現代內力的雛形發明者就是楊貴妃.

美國的第一件專利胸罩是一個叫傑布可絲(Mary Phelps Jacobs)的女子發明的,這個初入社交圈的女孩在參加一次舞會的時候,忽然厭倦了僵硬的緊身胸衣,於是在法國女僕的幫助下,用兩條手帕加上一條粉紅色的絲帶結成一件類似胸罩的內衣。當她穿著飄逸的晚裝在舞會上出現,其自然凸顯的乳房立刻招來艷羨的目光。隨後她為周圍的女友進行了很多同樣的製作,並於1914年以克瑞絲可絲比(Caresse Crosby)的名字申請了專利,所謂「無背式胸罩」(Backless Brassiere)即在那時誕生。

8. 胸罩是如何流傳進入我國的為什麼民國明文禁止穿胸罩

現代女性的美是什麼?是豐乳肥臀的s型曲線,這是從西方傳來的審美,西方油畫里的貴族女子無一不是體格豐滿,胸部尤其豐滿性感。但是與西方不同,中國古代講究的是含蓄美,要隱隱約約,女子需要婀娜多姿,不能痴肥,甚至中國古代的楚國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詩句,趙飛燕瘦到可以做掌上舞,足以見到古人對於女子體態纖瘦的追求。


這一說法驚動了社會,但是有很多有先見的名人志士都很贊同他,一些大家閨秀也開始不再對自己的胸加以束縛。同時,美術也開始走向了性解放的道路,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先開裸體模特先河,打開了中國藝術界對於性和裸體藝術的研究。從“放腳”到“放胸”,中國婦女真正被解放了,西方的胸罩也逐漸進入中國成為一種風尚。

9. 胸罩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20世紀

10. 內衣、內褲是誰發明的

胸罩是1920年代由法國人發明的,它的前名是緊身衣(Corset)在十八世紀時就已出現,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但因Corset非常不舒服,逐漸演變成分上下兩件(束胸及束腹),再經過巴黎設計師們的巧藝,式樣愈來愈簡單,終演變成今日的胸罩和束褲。不過胸罩驚人的款式變化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胸罩的英文是Brassiere,口頭多簡稱為bra,此自毫無疑問來自法文。 胸罩是在清末隨列強入侵中國傳入中國。 據說慈禧是中國第一個戴乳罩的女人。 古時內衣稱中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其中女性內衣在不同的時期又稱為抱腹、心衣、兩襠、抹胸、肚兜等,唐代女性 「慣束羅裙半露胸」的普遍裝束在歷史上只不過短短一瞬,從古到今,內衣都一直蘊藏著女性的隱密,是絕對不為外人所知的。古書中提及內衣外露的女子不是歡場女子,就是如同梁山孫二娘一般,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隱諱的。

與文胸是怎樣流入中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帽子適合中老年 瀏覽:776
粗線圍巾一般織多少針 瀏覽:303
小便滴在褲子上很臭怎麼辦 瀏覽:220
德陽世紀聯華有哪些女裝店 瀏覽:87
少女穿白褲子月經 瀏覽:922
冬天的羽絨服帽子太大改小 瀏覽:54
褲子是紅色的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瀏覽:693
婦科病褲子能傳染嗎 瀏覽:277
男生穿細腿的褲子好看嗎 瀏覽:217
貂和水貂有什麼大衣外套女裝 瀏覽:316
批發小孩童裝哪裡便宜 瀏覽:727
歪曲制服是什麼 瀏覽:741
浪肯褲子品牌排行榜 瀏覽:431
2016新款秋裝女裝a字裙 瀏覽:255
如何驗證阿迪褲子真偽查詢 瀏覽:750
別在男士襯衫領口的東西是什麼 瀏覽:310
小學生校服照夏季 瀏覽:965
什麼料子的圍巾舒服 瀏覽:995
劍三校服需要多少錢 瀏覽:174
庫存兒童衣批發庫存兒童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