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搭配 > 如何制服吵鬧的孩子

如何制服吵鬧的孩子

發布時間:2022-08-07 04:09:05

『壹』 如何管住特別吵鬧且不講理的熊孩子

孩子特別吵的時候,你可以把手機給他玩,讓他玩上一小會兒,因為現在的小孩,其實他對手機也是特別的依賴的,看見別人玩他也就想玩,如果不想給手機的話,你也可以給他一本幼兒的故事本,小朋友在小時候他是比較喜歡看書的,他對書本是比較好奇的,給他一本書,他也可以安靜下來。

『貳』 面對孩子吵鬧的時候,你會如何控制情緒

引言:家長看到孩子特別吵鬧,就要找到孩子吵鬧的原因。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很吵鬧的話,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住孩子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發生打架的現象。孩子之間吵鬧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孩子出現了打架,家長沒有制止的話,孩子會受到傷害。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面對孩子的吵鬧該如何控制情緒。

『叄』 面對哭鬧不止、撒潑打滾、軟磨硬纏的小孩,家長應該怎麼

孩子情緒往往都有失控的時候,如在超市看到喜歡的零食,吵著要吃;路過玩具店,非要扭著買幾個心儀的玩具才罷休;或者不能批評他一句,不接受反駁,稍微有一點不如意,就大發脾氣;遇到一小點挫折,就推卸責任,吵鬧不休……

生活中,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情緒失控是孩子太小,不明事理的問題,而孩子種種撒潑哭鬧的不當的行為更是固執、任性、無理取鬧的表現。

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情緒有兩面性,積極的情緒可以充實他們的精力和體力,促使他們健康成長;消極的情緒則相反,會影響他們的心情,降低他們的活動能力,嚴重會影響學習、社交。由此可見,情緒管理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只要方法得當,父母是有能力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疏導與管理的。

『肆』 寶寶任性脾氣大,家長應該用什麼方法「制服」他呢

四歲的天天常常因為自己的調皮搗蛋讓媽媽感到非常的頭疼。而且隨著天天年齡的不斷增長一些不順心的事就會讓他大發脾氣。最近他和媽媽又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媽媽大發雷霆。

『伍』 怎麼制服調皮的小男孩

1、影響親子感情 ·打孩子會導致孩子恨父母; ·使親子感情疏遠,孩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做錯了事後,都不敢跟父母講。 2、養成暴力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一個常被父母打罵的小孩,容易從父母的打罵行為中,學得暴力和攻擊的手段。 3、傷害自尊心 孩子雖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對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個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時,他會覺得很沒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時,因為害怕可能會遭到父母的懲罰,所以會思前想後、畏首畏腳;在他人面前時,也會因為害怕做錯了會招致父母的責備,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6、學會撒謊 因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過失,費盡心思為自己的過失尋找理由,於是就有可能學會撒謊。 7、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孩子犯錯後,如果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父母卻沒有懲罰他,他心中會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會使孩子覺得一報還一報,挨完打便兩清了,心理也平衡了,於是失去內疚感。這種情形,在年齡稍大一點的兒童身上經常發生。因此,對一個比較自覺的孩子,犯錯後,激發他內心的道德自覺,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主打派主張:「打」也有積極意義 作為一種手段,盡管打孩子看起來很不人道,但也許它本身無所謂好壞。一種看似野蠻的方式,完全可能是出自善良的意圖,也可以實現很多高尚的目的。 1、讓孩子迅速學會遠離危險物,避免肉體的傷害。 當孩子沒有學會避免傷害,不能理解大人所講的話,對某些做不得的事情沒有記性,父母又沒有時間每時每刻陪在他身邊的時候,就可以打孩子。這種懲戒方式,可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避免他被燒傷、燙傷以及受到其他肉體的傷害。 2、避免放縱孩子做壞事。 孩子做壞事時,是為了得到一種冒險、刺激的精神體驗。如果這時不打他,那麼他做壞事時帶來的這種體驗就會成為唯一的體驗。一旦這種「愉快體驗」成為做壞事後的唯一體驗,或者因為父母的批評不夠,以至於這種愉快的體驗蓋過了痛苦的體驗,孩子就會把做壞事當成內心十分嚮往的事情,腦海中對於「不能幹壞事」就不會有深刻的印象。於是乎,孩子的膽子越來越大,也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更不會痛改前非。 3、克服孩子自我中心的傾向,糾正任性。 現在,由於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及爺爺奶奶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真的是「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一旦孩子做錯了事情,大人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怪罪他人或環境;即使知道孩子錯了,也會袒護他,認為這是一個「可愛的」錯誤,不捨得讓孩子暫時痛苦一下,不懂得「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不會通過有效方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犯錯後,對他進行體罰,可以讓他明白很多沒有道理的事情是不能做的,自己提出無理要求不但父母不會幫自己做,而且自己也不能做,一旦做了,就可能面臨嚴重的後果,這種後果又必須由自己來承擔,無論是誰,都救不了自己。「慣子如殺子」,這句中國古訓,值得當今的年輕父母仔細品味。 4、學會如何克服挫折,改正自身錯誤。 打孩子可以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讓他有一次面對錯誤的經歷。恐怕每個人一輩子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懲罰。孩子在家中學會了正確對待父母的體罰,那麼他在今後遭到懲罰,甚至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受了委屈之後,能夠採取正確的態度與方法來面對。不要像現在的有些被寵慣了的寶貝一樣,稍有不順,就認為世界末日到了,就學著電視里的樣子割腕跳樓、自尋短見。 5、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義的觀念。 在孩子做了嚴重的錯事後遭受體罰,可以讓孩子知道正義是不可改變的,犯了錯誤就應當承擔錯誤帶來的不良後果,只有做好事,才會得到積極的獎勵。在孩子做壞事後打他,可以讓他切身感受到,一種不良後果肯定隨著自己做的壞事而來,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一種碰運氣的犯規賭博心理。如果不打,其他懲罰措施很難保證一定會對他產生威懾力,他會想,反正你不能把我怎麼著,只不過嚇唬我而已。一旦不良的誘惑再次出現,一旦孩子的「自律之窗」沒有關緊,下次極有可能重蹈覆轍。 6種情況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持這種觀念的人肯定會反對打孩子,甚至認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無能,是不會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種表現。的確,在以下很多情況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4、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5、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游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歲的階段, 孩子處在自主性與羞怯和疑慮之間搖擺的階段。兒童迅速學會走、爬、推、拉和交談等許許多多的技能,學會了如何抓握和放開。他們不僅把這些能力應用於物體,而且還應用於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換句話說,兒童現在能「隨心所欲」地決定做還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須按照社會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兒童行為的任務,而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體罰,兒童就會感到疑慮而體驗到羞怯。 育兒小貼士:在孩子3歲前的這一年齡階段,面對孩子的無理吵鬧,面對孩子幫倒忙,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體罰他們。怎麼辦?您不妨採用以下辦法來教育犯了錯誤的孩子: ·冷處理。當孩子無理吵鬧時,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給孩子以積極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自然後果法。對於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體傷害的情況下,可以讓他碰一碰煮熱的食物,讓他直接體會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氣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對。你可以把自己的憤怒寫到臉上去,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學會看大人的臉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憤怒表情,很多孩子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 ·講明道理。給孩子講明一些簡單的道理,說清楚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比如,你亂碰開水瓶,會被燙著的,到時候會像打針一樣痛的。 6、6歲以後要盡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進入青春期後,兒童在肢體運動、認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獨特的個體,具有認識自我、表達自我、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如果這時體罰孩子,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心理;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多,他們會清楚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種違反法律的錯誤行為,因而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認為他們不遵守法律。

『陸』 怎樣對付大吵大鬧的熊孩子

正好,我最近有自學「家庭教育」知識。我來回答一下。
1:冷暴力就是對這招最有用的方法。孩子之所以會大吵大鬧是因為,他認為這招有效果。比如他想要個東西或他想要從你身上得到些什麼。孩子從生下來,就會哭,一哭家長都過去幫他。長期如此養成的習慣。哭有效果。所以治這招,就是用冷暴力,不理他。就離他幾米外的地方偷觀察他,但不靠近。對他的要求也不理。
2:如果是在家裡,就畫地為牢。一哭鬧就把他放牢里,在哭永遠都別出來。如果自己出來了,就把他放回去。然後仍然是用冷暴力治他。告訴他有事說事,無法滿足你的東西,哭也沒用。明確告訴他哭鬧無效。第一天,他可以接受不了,一直哭。你要忍住。就是不理他。
3:三天還無效,嚴父的角色參加進來。打打打,不要心疼啊。小時候的放縱,長大了八匹馬也拉不回來的。吃點苦沒事的。《教與痛點》中有篇文章說過,中國的國情和文化與西方國家不同。所以中國的孩子,監護人是有權打的,但要記住7條原則,有7種情況是不能打的。具體內容太多了,這里有字數限制。我就不發那7種原則了,你自己有空去看下吧。
有問題可以私聊我。望採納,純手打!

『柒』 如何震住吵鬧的小孩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於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拚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麼,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捌』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煩惱,都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1

孩子脾氣暴躁,家長不能「以暴制暴」

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的慾望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己的頭發、衣服,或抱著成人的腿部賴著不走。這些行為稱為暴怒發作。暴怒發作中的孩子往往不聽勸阻、除非成人滿足他們的要求,否則會僵持下去。

孩子出現問題通常與家庭有關,心理學認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暴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間常因家庭瑣事鬧矛盾,輕者吵鬧,重者打架;二是父母私心嚴重,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會形成心胸狹窄的不良性格;三是父母教育觀念封建愚昧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獨斷專橫,孩子受到影響。

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

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1、訓導並非懲罰

小孩犯錯、淘氣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孩子可能出於幼稚、嫉妒、恐慌、疲勞、壓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錯。我們應該多花點時間陪孩子玩,一起看書,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靈有助於我們選擇適當地訓導方式。預料孩子可能出現的淘氣行為,可以幫助我們對症下葯。例如,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發脾氣,在出門前,我們最好先和他說明我們的購物計劃以及我們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現。

2、冷處理很重要

別以為小孩子只顧著發脾氣,他其實也在偷偷地觀察你的反應。遇到這種情況,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別理他,要讓孩子明白,你已經看穿了他的把戲,這一套不管用了。為了讓冷處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輩的思想工作,千萬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另外,爸媽們要提醒自己,別被孩子的壞脾氣傳染,如果孩子不聽你的勸,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是這樣的,給他一點冷卻的時間吧。

3、食物調整性格

孩子的食物不僅決定了他們的體重,還決定了他們的感覺和行為良好的程度。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們是否缺乏了富含鈣鎂的食物。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脾氣暴躁。同樣,缺乏鎂會干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干、泥鰍、香蕉、蘋果與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

4、轉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得到某些獎勵,起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小孩子不喜歡刷牙,所以每次刷牙的時候,他就故意搗亂或吵鬧;有些小孩子不讓父母離開,爸爸媽媽急著去上班,他就是不讓等。對待年齡比較小的小孩子,書上說的要講道理這一套,肯定是行不通的。小孩子比較在乎自己的感受,如果態度強硬地逼他就範,也會搞得大人和小孩都非常生氣。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2

小剛是個怎樣的孩子呢?班主任的記事簿上有很多關於小剛記錄:有一次,他又打了女孩,老師說:「強者欺負弱者是最羞恥的,男的打女的是最丟臉的!」他昂著頭說:「我爸爸就打媽媽!」在家庭生活中,他耳濡目染,認為恃強凌弱是理所當然。

在家裡,家長因為工作忙,忽略了對他學習和生活的關心,一旦成績下滑,或者在外面闖了禍,就是一頓拳腳交加。所以他認為,暴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可以達到自己的所有目的。

因為攻擊性強,同學們都躲著他,造成他孤獨的交往環境,於是他脾氣就更不好,四面樹敵,惡性循環。

小剛脾氣暴躁,導致他與同學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給同學帶來傷害。暴躁性格的`形成與遺傳有一定聯系,如美國科學家近年來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較高的人,脾氣往往比較暴躁。案例中小剛暴躁的脾氣和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有較大的聯系。耳濡目染,父親對母親施暴;親身體驗,父親不如意時,拳腳相加的滋味。這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潛意識里給孩子的人際交往帶來一些錯誤的觀念,也是造成孩子脾氣暴躁的重要原因。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小剛個人修養不夠,缺乏自我剋制能力。

小剛已經嘗到了脾氣暴躁帶來的惡果,沒有一個朋友。他內心裡是渴望有朋友的。該怎麼改變這個孩子目前的境遇呢?

作為家長,有這樣脾氣暴躁的孩子是很頭疼的,但是自己也有責任,決不能放手不管。在家裡,應該實行平等、溫柔但嚴格的教育,逐漸磨練他的脾氣。要使孩子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家長得擁有三「心」。

一、 尊重的心。要善於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既要有嚴格的要求,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要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家長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不要因為自己是大人,就可以對孩子頤指氣使。遇事要與孩子多商量、多溝通,真正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從小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孩子從家長那裡得到愛、尊重和理解,反過來也會尊敬、喜歡家長,也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二、寬容的心。每個孩子都有不足或缺點,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都有閃光點。但許多家長往往「恨鐵不成鋼」,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點。一旦犯錯,就厲聲斥責,甚至大打出手,家長的這種做法常常會被孩子效仿,對自己不順眼的同學施以拳腳。寬容孩子的錯誤,多用講故事,說道理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能使孩子也變得寬容起來,也就能和同學們和睦相處了。

三、平靜的心。要想孩子的脾氣能平靜,首先自己就應該以身作則。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喜怒無常,要學會淡然處理各種問題,給孩子一個榜樣。並且要教給孩子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如:注意轉移法(聽音樂、登山、跑步、散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等)、合理發泄法、(大聲叫喊、適當場合痛哭一場、向人傾訴、寫日記等)理智控製法(自我暗示、自我解嘲、心理換位、做心理放鬆操等)……

此外,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恆心和毅力,家長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

怎麼應對脾氣暴躁的孩子3

1、打、罵、罰

打罵、懲罰是常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雖然一時起效,但是容易反彈,讓孩子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

2、放任不管

孩子脾氣太暴躁,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是年齡小,不懂事,等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或者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脾氣實在是太暴躁,已經不想管了,可知這些都會讓孩子的脾氣一天天滋長,形成惡性循環。

3、哄騙認輸

好好好,你不哭了,我就答應你…家長用哄騙的方式向耍脾氣的孩子投降,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只要發脾氣,家長就會滿足自己。

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不打不罵有妙招!

孩子發脾氣、脾氣暴躁其實都是有原因的!正確教育脾氣暴躁的孩子,就應該從原因下手!

1、跟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

疼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大凡孩子的要求,家長都會想盡辦法滿足。一旦有了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用各種手段方式來「要挾」父母。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2、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因素息息相關

多動症/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通常情緒易激動,脾氣暴躁,行為沖動任性,攻擊性強,自控能力差,甚至經常打架斗毆、逃學等。

除此之外,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小動作多、學習困難、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差,都很有可能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表現!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平時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2、多鼓勵孩子

家長要首先冷靜下來,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但是也無法避免,只要學會控制就行了。讓孩子不要太過自責。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可以開始對他進行言語上的開導了,鼓勵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保證下次改正。

3、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讓孩子時刻記住一點,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反復默念「不要發火」,也可迅速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或乾脆去找別的人談談心,盡可能不在火氣正旺的時候跟對方針鋒相對。這樣「氣頭」過後,返回現場,發脾氣的外部條件已不復存在,理智也佔了上風,就可進行有效的剋制了。

4、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雙方在交流意見時,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了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對方是否能接受,這樣也可以避免大動肝火。

5、轉移注意力

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宣洩內心的緊張。用愛去感化,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這樣既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而且可以由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6、矯正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通過國際領先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通過對大腦特定區域進行訓練,強化快波,抑制慢波,通過改善大腦功能,以達到讓孩子徹底擺脫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困擾!

溫馨提示:脾氣暴躁對於孩子是極其不利的,不僅面臨人際關系緊張、甚至與人發生沖突、打架斗毆,還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終生的發展,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

『玖』 2歲孩子最叛逆的時候,寶媽應該如何管教才有效

月月的兒子今年剛滿三歲,但是卻非常頑皮,小小年紀脾氣卻很大,月月因此也十分煩惱,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可孩子還是那麼「熊」!在網上也搜過怎麼教育「熊孩子」,說是要溫柔耐心,可是往往說不了幾句,就被熊孩子給懟的脾氣上來了,根本溫柔不起來!現在她真的是不知道怎樣做才可以讓自己的兒子變得安靜一點。



因此,家長在和孩子產生矛盾時,一定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講清楚事情的原委,讓孩子明白相關的道理,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家長們要知道,沒有天生的乖孩子,也沒有天生的熊孩子,關鍵都在於家長的教育。

想要制服脾氣壞的「熊孩子」,家長可以試試以上三點。

與如何制服吵鬧的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貝殼元素童裝怎樣代理 瀏覽:601
路易威登皮帶怎麼驗貨 瀏覽:221
羊衫洗滌劑哪個牌子好 瀏覽:376
男裝設計師2018年秋季商務正裝 瀏覽:796
耐克充電羽絨服如何洗 瀏覽:901
米色鞋配啥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220
戴著兔子帽子上面有一朵花 瀏覽:72
校服褲是什麼類型 瀏覽:856
這是她穿的一件外套英語怎麼說 瀏覽:334
這四款裙子時髦又高級 瀏覽:5
3分跟旗袍走秀鞋 瀏覽:691
刻在校服上的語錄 瀏覽:611
你認為這件外套怎樣英文 瀏覽:640
閑魚上校服 瀏覽:535
羽絨服衣服領臟如何清洗 瀏覽:797
皮手套帶著小什麼辦法能撐開 瀏覽:539
palace衛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387
不愛女裝愛武裝 瀏覽:299
裙子老往上跑容易走光怎麼辦 瀏覽:143
崇明童裝加盟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