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學手工縫補衣服,沒有痕跡的那種!
用手針縫紉衣物的方法手針縫紉是一項傳統的手藝。它具有靈活方便、可以隨時使用的特點,並且也是刺綉技藝的基礎。尤其是在縫制高檔服裝時,手針工藝是縫紉機所代替不了的。製作一件毛料衣服,使用縫紉機只佔全部工作的1/3左右,其餘的都要依賴於手針工藝。手針縫紉衣服也是我們生活自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手針包括的內容廣泛,有多種多樣的針法。常用的針法有行針、定針、繰針、攙針、回針、鎖邊針、三角針、扎駁針和花綳針等。就家庭自行縫制服裝來講,如鎖扣眼、釘紐扣、扎駁角、繰貼邊、攙衣縫、做套結、打錢釘,都離不開手針縫紉。手針的針跡可長可短,縫線可緊可松;有的可以正面不露針跡;有的可以縫在兩層衣料中間,反正兩面都看不到針跡;有的還可以縫出各種針跡圖形,起到裝飾作用。如回針法等,比縫紉機縫得還要牢固。所以,在做褲子後縫時,除用縫紉機做縫以外,還得用手針的回針法回固。要學慣用手針縫補衣物,必須掌握幾種基本的針法。 行針 俗稱拱針。把兩塊布縫合到一起用這種針法。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針,中指戴一個頂針,把兩塊布料的邊緣對齊,布的正面朝里,兩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布邊,以0.3厘米的針距向前行進。然後把布料的正面翻向外,稍縫幾針,即可縫成一件物品。 定針 俗稱綳縫。這種針法是指把兩片或兩片以上的布,用較大的針腳縫合,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如綳衣服的下腳、袖口、里子等,就是用的定針法。綳縫一般用明線,可採用直針綳或斜針綳,針距沒有具體規定,根據需要可大可小,綳到重要的部位可倒回一針,結尾時必須倒回一針,以免開線。完成正式縫紉之後,綳線要抽掉。 繰縫 又叫扦縫。繰的針法有明繰和暗繰兩種。明繰的針法是在上層出針的地方,向前2.2厘米的距離,挑起下層的布絲,然後再以0.2厘米的距離向上層縫進。縫好後衣料正面不露線跡,背面針碼要整齊。如繰袖籠、褲膝綢、褲腳等。暗繰的針法是在上層出針的地方,原地挑起下層布絲,然後以0.3厘米的針距向上層縫進。縫好的部位衣料正、反兩面都不露線跡。 回針 俗稱倒勾針。這種針法是以兩個針距向前扎一針,往後退一針,縫出的線跡,正面和縫紉機平縫線跡一樣,反面是雙線跡,針碼比正面大一倍,交錯並行。這種針法是三針一組連續進行,有一定的拉力和伸縮性,縫出來的衣縫細密、結實。一般在縫褲子的後縫兩片布料接縫處及貼補衣服時用。 縫補衣物是經常遇到的事。縫補的方法很多,有貼補、墊補、綉補和織補等。較常使用而又簡便的方法是貼補和墊補。 貼補是對衣服大面積破損的一種補法。貼補時,用與衣服顏色相同、質料相似、比破損面積略大的布料,剪成較規則的形狀蓋在破損處,先用定針法把貼補的布料固定好,再把周圍的布邊向里折光,用回針或繰針把邊緣縫補起來,拆去綳線即可。 墊補適宜縫補衣服小塊破損的地方。如衣服被勾破一個三角口,可以用大於破損處的面積、顏色相同的布料,墊在破口下面,用綳線固定好位置,再將破口四周折光繰牢,翻過來把墊布四周折齊用明針法縫好。如果補的衣服是格布、條布,注意對准條紋。這樣縫補後的衣服整齊、美觀,不易看出破綻。
⑵ 連腰如何做出里外勻
是這樣的所謂里外勻,就是外層衣料比里層衣料均勻長出一些,使兩層衣料相貼呈自然捲曲狀態。如果將面里兩層衣料縫合,止口吐出後,從止口的正面看去,只能看到上層正面的衣縫,下層夾里的衣縫是看不到的,否則就會造成止口反吐和外露,成為服裝縫紉的弊病。
無論是縫合衣領還是袋蓋,一定要面料較寬松,夾里較緊,當緝縫到轉角部位時,夾里要拉緊一些,這樣翻向正面以後,衣領和袋蓋的止口就會自然形成里外勻。 門襟止口的縫合也是如此,將大身衣片和掛面縫合,經過翻燙後,掛面止口一定要稍微縮進一些,形成一個斜面。
從正面看上去,只能看到大身衣片的衣縫,而看不到掛面衣片的衣縫。但對於翻駁領式的上
衣,其門里襟的里外勻要求就不同了,這是因為駁角下端的開襟部位衣片是正面的,止口應該外露。 而駁角部位的掛面需要外翻,正面只能看到掛面縫,衣片的衣縫就看不到了。
這樣,在一條衣縫中就要做出兩段里外勻,所以,對正規西裝的縫制來說,止口的工藝是很重要的關鍵工藝,有一定的技術難度。
⑶ 如何自製古裝服裝
襦裙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但今天看來,曲裾深衣有著別樣的風韻,是漢服中最能體現女子婀娜優雅的裝束——不論是下擺寬敞的曲裾,還是楚風濃郁的漢代魚尾式「三繞膝」。
以下為曲裾漢服的裁剪製作方法:
1、面料幅寬夠寬。倘若受幅寬限制,並且不在乎多縫合幾道縫的話,可以採用拼接式裁剪。此種裁剪方式基本不受幅寬影響,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面料幅寬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裁剪,包括最窄的緞子面料。
⑷ 舉例說明在服裝結構設計中分割線的功能
分割線是服裝結構設計中最常見的一種造型形式;
一、線的意義;不同的分割線,有不同的情感表現;
1、直線分割;
2、曲線分割;理解了線的意義,我們就知道由於曲線和直線的情感表;
二、分割線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的作用
1、功能淺析分割線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的運用
2、分割線是服裝結構設計中最常見的一種造型形式,它是服裝設計精確化和具體化的本質部分,是決定服裝造型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學生在進行結構設計作業時,往往對「線」的自身內涵缺乏深入了解,隨意分割,隨意畫線,其結果是分割繁瑣凌亂,形式失衡,破壞了服裝的整體性。本文以「線」為綱,分析「線」的意義及其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的作用、應用原則和分割線與服裝整體性的關系。希望對學生有所啟發。
關鍵詞:分割線 服裝 結構設計 運用
分割線是指根據人體曲線形態或款式要求而在衣片上增加的結構縫。分割線以其特有的情感性和功能性,賦予了自身豐富的內涵和表現力。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線條的疏密、對接、方向、曲直等形式變化都會影響服裝的表情,影響服裝的造型。所以深刻理解「線」的意義,精確運用分割線,是服裝造型成功的關鍵。
一、線的意義
不同的分割線,有不同的情感表現。
1、直線分割。直線具有「硬直」、「單純」、「男性的」形象。粗直線給人以「堅強的」、「鈍的」、「重的」感覺,細直線則有「弱的」、「神經質的」、「敏銳的」感覺。直線分割可分為水平分割、垂直分割和斜線分割三種形態,水平分割線具有廣闊的性格,可以吸引人的視線左右移動,使服裝顯得安定、寬闊。水平線多的時候,就會形成一種壓抑的表現。垂直分割線具有挺拔感,可以吸引人的視線上下移動,使服裝顯得修長,有「上升」、「權威」、「中心」的感覺。垂直線多的時候給人一種「嚴格」、「冷淡」感。斜線分割具有活潑感和動感、傾斜45度時動感最強,傾斜角度小或是左右斜線對稱分割,動感減弱,穩定感增強。
2、曲線分割。曲線分幾何曲線和自由曲線兩種。其情感表現為「活潑的」、「運動的」「柔和的」、「溫順的」「優雅的」等。總體形象具有圓潤感和流動感,可以增加服裝的女性化特徵。
理解了線的意義,我們就知道由於曲線和直線的情感表現差異,故曲線多用於表現女性,直線多用於表現男性。
二、分割線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的作用1、功能性作用
首先功能分割線就是要使服裝准確而精緻地符合人體曲線,並滿足人體活動的需要。具體表現在突出胸部、收緊腰部、擴大臀部,增加某一部位的活動量等功能。
通過分割衣片,將一些部位的差量,如胸腰差量、腰臀差量等,轉移到分割線中,即達到合體的要求,又使省道「無形」化。例如經典的公主線就是很好的表現。公主線經過了人體的肩部、胸部和腰部,將肩省、胸省和腰省融入其中,將人體軀乾的「S」造型完美的展現出來。
其次人體是運動的,而非靜止的,分割線的設計一定要符合人體的運動機能。要從人體各部位尤其關節部位的運動功能出發,在這些部位對服裝進行分割處理並放入一定的放鬆量,使這一局部的空間量增大,達到了為人體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量的目的。再次服裝和人體也不只是簡單的對應關系,如一些舞台服裝為滿足特殊的舞台效果,要求服裝的外廓形發生改變,可以通過分割線的合理應用來實現。
2、裝飾性作用
裝飾分割線是指為了視覺的需要,附加在服裝上起裝飾作用的分割線。通過這些分割線的方向、線形的變化及錯視現象與形式美法則的綜合運用,形成誇張、修飾、均衡、有節奏的局部造型,從而引起服裝設計視覺藝術效果的改變。
⑸ 請問補衣服有幾種走線方法
補衣服共有7種比較常見的手縫方法
1、包邊縫:也叫毛邊縫,用於裝飾布片邊緣,還可以用於鎖扣眼。
1)沿著布片邊緣表面出針;
2)將線繞過布片,動作1出針處前方再入針,針目可自己調整;
3)拉緊線段;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線跡。
2.平針縫:用於2片布的拼接或縫制較薄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
2)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3)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點出針;
4)往前上下運針,針目約0.2至0.3厘米,約2至3針後抽針;
5)動作4反復進行,直到縫完。
3.回針縫:用於增強平針縫的不牢靠或縫制較厚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往前約0.5厘米出針;
2)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處出針;
3)回到前一針尾部入針;
4)往前約0.7厘米處出針;
5)重復動作3至4;
6)線痕如圖,注意與平針縫的區別。
4.藏針縫:也叫貼布縫,用於將B布縫在A布上或滾邊條的縫合。
1)A布背面入針,B布表面出針;
2)由A布的對稱點入針;
3)在B布往前約0.3厘米出針;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後的線跡。
5.縮縫:用於製作縮口。
1)由圓形布片表面入針,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2)再往前0.5厘米處入針;
3)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5至0.7厘米;
4)完成。(拉緊縫線可以收縮開口)
6.疏縫:用於將表布、鋪棉和裡布暫時固定。
1)將表布、鋪棉與裡布三層依次排列;
2)將疏縫線單線打結,由布片中心點入針;
3)往前約2.5厘米處表面出針;
4)再往前2.5厘米處表面入針、出針;
5)最後一針回針不打結;
6)以中心點向外縫十字狀;
7)再縫45度對角線;
8)縫制時可用湯勺輔助。
7.壓縫:用於增加縫制服裝或布藝作品的立體感及緊固度。
1)表布、鋪棉和裡布用上面方法「疏縫」後,用記號筆畫出將欲壓縫的線條;
2)起針將線頭藏入鋪棉內,沿著記號線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2至0.3厘米;
3)同樣方法縫完所有記號線,拆掉疏縫線即完成。
⑹ 古裝的服裝怎麼製作呢
襦裙漢族傳統服裝最基本的形式。但今天看來,曲裾深衣有著別樣的風韻,是漢服中最能體現女子婀娜優雅的裝束——不論是下擺寬敞的曲裾,還是楚風濃郁的漢代魚尾式「三繞膝」。
以下為曲裾漢服的裁剪製作方法:
1、面料幅寬夠寬。倘若受幅寬限制,並且不在乎多縫合幾道縫的話,可以採用拼接式裁剪。此種裁剪方式基本不受幅寬影響,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面料幅寬都可以使用此方法裁剪,包括最窄的緞子面料。
⑺ 遊子吟詩意
一、詩意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二、原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出處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一、創作背景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二、賞析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遊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里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採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
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不能報答母愛於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⑻ 拆解和服好弄嘛
不好弄
一切要從「和裁」開始。一卷卷正絹生地(布料),是按照縫制和服需要的幅寬36~38cm左右直接織就的。一卷完整的生地被稱作「反物」,其中「反」是日本的度量單位,一反就是製作一件成人和服的布料用量,大約12m左右。反物通常分為著尺和羽尺,關於生地的知識,日後再和大家詳聊。由於日本的和裁,講究盡量不剪裁面料 ,只通過裁斷,破口和縫制,基本保證面料完整的情況下,製成一件成衣。這就為面料的再利用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也是掀起正絹風潮的一大原因。而把和服還原成布料,只需要用剪刀或針挑斷縫線即可。國內的姐妹們稱之為反解。一件和服成衣正常情況下,可以反解出的布料為,全幅(37cm左右)含剪口的大身兩片,每片的長度為衣長乘2+,袖子兩片,長度為袖長乘2,以及領子和衣衿等多條半幅(13cm左右)。所以一件150cm身丈,50袖長的和服,可以反解出的布料為,至少300cm37cm兩片,100cm*37cm兩片,合計超過8m的全幅面料來哦! 由於和服腰部會收進一些面料,所以會略大於理論值哈。這些面料夠做什麼的? 做長旗袍妥妥夠用啦,如果體型比較清瘦的妹子,甚至可以做一長一短兩件旗袍。漢服的話,窄袖立領對襟短衫,一件和服可以改兩件哦。不過也有很奇葩的和裁裁縫,會在腰部進行裁斷,這是非常少見的現象,成衣狀態難以檢出哈,可以考慮和裁縫商量款式。
至於反解的方式呢,其實只要敢於下手就秒懂了! 只需要一根拆線針,或者小剪刀。任意找個衣縫,用拆線針挑開線頭,隔一段距離挑開一處,從一邊一抽就可以啦! 或者不怕麻煩的姐妹也可以挑得細致一點,不過後期撿線頭可就火葬場了。經驗比較足的姐妹,拿到狀態比較好的面料時,也可以直接撕開。在重點部位比如袖子和大身接縫處,三條以上線的交匯處,重點挑一下,胴里和大身都靠手撕,速度又快線頭又長,簡直風卷殘雲!不過千萬量力而行,不要把布料撕壞。
⑼ 我的被子破了,很薄的被子,哪位長輩能告訴我怎麼縫好被子破的口
針線備好,將破口處兩片對著疊在一起,
然後打好線結的針從一頭開始縫起,
兩種方法,一種直接水平針在破口一端,
離著破口下幾毫米的地方,跟破口平行著,
針頭一針在上一針在下一直縫過去即可。
另一種也是一樣的下針位置,只是針是垂直於破口,
然後過針,針過去後從破口上端畫弧回到第一次下針的位置,
水平向前一點再下針,往復即可,直到縫合到那頭。
還有一種左右針描述不清,你且參考這兩個吧。
呵呵,很簡單一看就會的東西,但描述有點難,
不知道你能否看得明白。
你找件衣服翻過來看看衣縫處,
大概也就明白了。
給你做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你順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