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服飾禮儀制度由來已久,古人戴帽有哪些講究
中國一直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而且中國的服飾禮儀也有著悠久的歷史,那麼古人戴帽子都有哪些講究呢?在中國古代,不同等級的人所戴帽子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的朝代,他們的帽子的戴法也有所不同。
三、綜述
古人戴帽子是十分有講究的,不同年齡,不同等級的人所戴的帽子是不同的。
Ⅱ 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這三次加冠分別是什麼
在古代,成人禮可以說比現代的婚禮還要隆重,古代人十分看重成人禮,在成人禮上男子要三次加冠才算是真正的成年,那麼這三次加冠分別是什麼?每次的含義是什麼?
當然這只是一般士人的加冠禮,對於貴族或者皇帝來說,還有第四冠甚至第五冠,因為他們在古代的地位要高很多。當然對於窮人來說,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金撐起這場加冠禮,即使是在士人之中,嫡長子和庶子的加冠禮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Ⅲ 古代男子二十歲稱「弱冠」 周朝時需行的成人禮是怎樣的
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據專家考證古代早期的原始社會, 冠禮 冠禮 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稱為「成丁禮」、「入社禮」,而這種「成丁禮」後來就演變成冠禮。 在《禮記.曲禮上》載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穎達.正義》中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後來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古人非常重視冠禮,《禮記.冠義》上說:「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又《儀禮》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禮》。《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歲,行過冠禮並為自己取個「字」(別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個成年人了。
Ⅳ 古代男女成年都要舉行成人禮,這些「冠禮」是如何舉行的
男孩的成人禮叫做冠禮,女孩的成人禮叫做笄禮,都是在頭上戴東西,男孩帶的是冠,女孩帶的是發簪。
女孩的笄禮年齡要比男孩稍微早一點,大概在十五歲算是成年,在古代成年的意思就是可以出嫁了,這個時候就要舉行笄禮,不過在古代重男輕女嚴重,所以笄禮並不多見,古代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出生以後都是散著頭發的,舉行成年禮就是把頭發挽起來,用笄簪上。
冠禮由自己家的父親或者長兄主持,先是占卜,找合適的日子,提前三天通知賓客,一共得三次加冠,第一次表示成年了,第二次表示可以服兵役了,第三次表示可以祭祀了,完事了男孩還要去拜見母親,賓客為他取字,還要拜見地方長官、長輩、兄弟什麼的,據說要有十幾個步驟,咱們這是簡化說的,先秦的時候冠禮是非常繁瑣的,後來就變得簡便多了。
Ⅳ 戴帽子的禮儀
戴帽子的禮儀
戴帽子的禮儀,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戴帽子,有的人是因為沒洗頭而戴帽子,有的人是因為想給自己的穿搭畫龍點睛,戴帽子的時候也是很講究禮儀的,下面我整理了戴帽子的禮儀。
帽子的式樣要與衣著相協調。例如,法式女禮帽與西式長裙相配,會產生一種既浪漫又高雅莊重的風度;而若以法式女禮帽與中式旗袍相配,則會是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帽子款式的選擇要與人的臉型、體型相適應。長臉型不宜戴高帽子,而圓臉型戴頂端微凸的帽子就比較順眼;個矮戴稍凸的帽子會顯高,而小個子戴大帽子又會產生「小蘑菇」的滑稽感。
帽子的色彩要與膚色結合考慮。膚色白的人,選擇餘地大些;膚色較深的人,則不宜戴深色帽子;膚色發黃的人,最好是戴深紅色、咖啡色的帽子,這樣可襯托一些健康色,戴白、綠、淺藍的帽子會加重病態的感覺。
帽子戴法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帽子戴得端端正正,臉部顯得豐滿,神態顯得莊重;帽子略微歪斜,產生的斜向線條會使人臉部略顯清瘦,但嫵媚活潑。
從禮儀的角度講,男子在室內場合不允許戴帽子,女子則可以把帽子及其他用品作為禮服的一部分在室內場合穿戴。英國查爾斯王子舉行結婚典禮時,在聖保羅大教堂內,成千的客人,男賓個個免冠,女客則無一不戴帽子。女子戴帽子不僅是禮節上的'要求,也是身份上的象徵,而且這種帽子不像男帽一樣千篇一律,而是配合五光十色的衣服,變換著花樣。它們用毛皮、絨緞、皮革等製成,有的帽子上還飾有羽毛、花朵、珍珠等,爭奇斗艷。
女士戴帽子要比男士略微講究一些。參加宴會、游園和婚禮活動,戴一頂合適的帽子,可以幫助你增添迷人的風采。但這類活動中戴的帽子帽檐不能過寬,否則便會遮擋別人的視線。
地位較高的女士,可以選擇小呢帽、寬邊帽、中等寬邊的帽子,這種有邊沿的帽子會為女士增加風度和氣派。例如,英國女王在位的50年裡,女王每次公開露面都必佩戴帽子。每一件外衣都需要有一頂帽子相配,由此可見帽子的重要性。
身材嬌小的女性應選擇寬大邊檐帽,但帽檐不可超過肩寬。身材顯小的女性若要戴有檐帽,則要戴帽檐有一定角度的帽子。
女性佩戴帽子時,其他配件就必須減少,像是垂墜式的耳環、多連式的長項鏈等,都應避免,可以改配扣型耳環和單邊的短珠鏈。最簡單的可以在脖子上系一條短絲巾,以增加帥氣和飄逸之美。
在寒冷的冬天,戴一頂手織的絨線帽,既使他人感到溫暖,又讓自己顯得嫵媚,但是這種帽子是讓自己顯得俏皮可愛,卻不是讓自己顯得威嚴,所以只適合約會和聚會的場合。
戴帽子的方法也有講究。戴得端正,顯得正派;帽子稍前傾斜,顯得時髦;帽子稍歪斜點,帽檐向下壓,顯得很俊俏。把帽子拉得很低,顯得憂郁。帽子扣到後腦勺上則顯得呆頭呆腦了。戴帽子要顯得好看,還應該注意姿勢,如果駝著背,縮著脖子,再戴上一頂小帽檐式帽子,只有加倍令人覺得缺乏精神,而與戴帽子表現帥氣的意願就完全背道而馳啦!此外,帽子的顏色也應該盡量與服裝的顏色相一致,千萬不要穿了一身黑衣服後,再配一頂黃色的帽子,不妨配上白色、灰色或深褐色的帽子。
穿衣戴帽,對於男士來說帽子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適合自己的帽子能夠恰如其分地襯托出風度和修養,展示社會地位、經濟狀況。選擇帽子時首先考慮實用性,其次考慮裝飾性,不論是禮帽,還是棒球帽、旅遊帽,都要從自身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式樣、顏色。
帽子要與自己的裝束、年齡、工作等相協調,並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選擇。臉圓的人適合戴寬邊較高的帽子,臉窄的人適合戴窄邊的帽子。一般的場合,男士戴的帽子要顏色稍深一些、暗一些,有利於男士展示剛毅,干練的作風,但是質地和色彩要選擇較為柔和的,這樣不會給人太過強硬的感覺。穿禮服時,必須用黑色的禮帽與其相襯,在工作場合里盡量不要戴帽子,如果要戴,帽子的帽頂不能太高,帽檐也要選擇窄一些的。要根據衣著和場合選擇帽子。白色的西裝配白色的禮帽;在運動的時候,也可以戴白色的棒球帽等,具體的情況可以具體分析。
帽子源遠流長,據說最初是由頭巾演化而來的。我國古代人成年時要行「冠禮」,「冠」就是帽子。當代生活中,帽子更是異彩紛呈。帽子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可以禦寒遮陽;還具有裝飾功能。一項合適的帽子,往往使人能錦上添花,顯得格外風度翩翩。
戴帽子一般要注意的禮儀是
1、帽子的戴法要合乎規范,該正的不要歪,該偏後的不要偏前,不要給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很多男士就是因為帽子沒戴正,結果給上司留下難以改變的壞印象。
2、男性在社交場所,可以用脫帽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人相隔又遠,可以掀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頷首,表示致意。進入室內,男士應主動除帽子,脫大衣,脫手套。
3、觀看電影或者戲劇,為了不遮住後排視線,無論男女都應主動脫帽。
4、升旗、重要聚會、奏國歌、參加追悼會向死者遺體告別,在場者除了軍人行注目禮外一律除帽以示重視。
5、在室內上課,哪怕是沒有暖氣也應該除下帽子表示禮貌。
首先,職業的需要。有些特殊的職業,有職業著裝的要求,也包括帽子在內。例如廚師、保安、護士等上班肯定要戴帽子。
其次,安全的需要。2020年朋友圈賣頭盔的突然火起來。騎摩托車或者像輪滑等做運動的時候也要戴好安全帽。
第三,外出或者旅遊也建議戴頂帽子遮陽,美顏又上鏡!
第四,頭頂沒有頭發或者稀少,有時候需要戴頂帽子遮擋。
第五,不宜戴帽子的幾種情況,顯示戴者的文化和涵養。
學生上課時間(尤其在室內或者教室里),學生不要戴帽子。對老師不禮貌,可能會被老師修理哈;
晚輩見到長輩時,戴著帽子的,把帽子取下來。說話告別的時候再戴回帽子;
去寺廟拜佛禮佛有帽子的,把帽子取下來;
升旗奏國歌的時候,要將帽子取下來。
喜慶的場合戴帽子沒關系,但是庄嚴正式悲傷的一般不戴,以表尊重。
最後,談談綠帽子和白帽子。中國的習俗男人不能戴綠帽子,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也有朋友問能不能戴白帽子?可能和披麻戴孝有關系,中國地域廣大風俗眾多,可能某些地方會有此禁忌。個人的觀點是兩件事情毫無關系。可以戴白帽子的!但是白帽子容易臟,清洗護理有點麻煩。僅供參考!
Ⅵ 及笄、弱冠都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成人禮都有哪些講究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
弱冠是指男子20歲成人後要行加冠禮
舉辦的地點要在自家的家廟中舉行。行禮的日子要精挑細選。祭祀祖先的祭品要符合禮儀
Ⅶ 漢朝成人禮二加冠應戴什麼帽
古時成年男人戴的帽子叫弱冠
弱冠指男子20歲,也稱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古時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加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
Ⅷ 在古代,成年男子戴帽子有何講究
在古代,成年男子戴帽子有講究:01.冠禮以後才能戴,正常成年男子都要戴帽子。02.根據身份地位來戴,不同場合帽子也要有區別。
帽子本來只是在勞動的時候用來擦汗,防止天氣對身體的冷熱影響,後期慢慢從頸部挪到了頭上。帽子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樣子多種多樣,用來保護重要的頭腦。當時的冠、冕、巾等,都是古代帽子的種類。
帽子最大的改變來自於軍事方面的時候,為了保暖而等功能而不斷蛻變。現代的帽子已經成了一種時尚,可戴可不戴。
Ⅸ 古代成人禮三次加戴的帽子分別叫什麼
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9)怎樣帶成人禮帽子擴展閱讀: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
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Ⅹ 及笄、弱冠都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成人禮都有哪些講究
在當代社會,每當青少年年滿十八歲之時,很多地方都會為他們舉辦成人禮。成人禮並非當今社會的新鮮產物,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屬於中國禮儀文化的一部分,延續了一千多年,才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成人禮。
其次是女子的成人禮——笄禮。古代時候及笄禮包括以下步驟:迎賓 、就位 、開禮 、笄者就位 、賓盥、初加 、一拜 、二加 。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即當女孩子年滿十五歲的時候,就要受笄,在行笄禮之時改變幼年的發式,將頭發綰成一個髻,然後用一塊黑布將發髻包住,隨即以簪插定發髻。 同時也表示女孩子到了出嫁的年齡,比如“年已及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