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是怎麼回事
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貳』 怎麼知道菠蘿包手套膜是揉斷筋了還是沒揉到位
做麵包最讓人頭疼糾結的莫過於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機器揉很多時候又不會判斷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面團揉斷筋……
其實手套膜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只要學會了解判斷面團狀態,你的面團也可以很完美!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面團的干濕配比對手套膜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要求面團含水量不得低於60%。只要配比沒問題,接下來就是面團的攪拌狀態判斷了。
『叄』 手套膜是一鼓作氣揉還是醒一會兒揉一會兒
大家都知道,做麵包很多配方都需要揉出手套膜,這樣麵包才能拉絲,而手套膜最大的『剋星』就是高溫。一旦面團溫度過高,你就會離手套膜越來越遠,面團變得糟糟的。
今天咱們就以蜂蜜小麵包為例子。教大家如何在高溫的天氣手揉手套膜,只要掌握這個方法,手套膜就變得很輕松,不需要廚師機,只用雙手,也可以10分鍾搞定。夏季,教你10分鍾揉出手套膜,記住這2點,做出松軟拉絲小麵包
【手揉手套膜,夏季版】
蜂蜜脆底小麵包
配方:
200克高筋麵粉,40克糖,3克耐高糖酵母,1個雞蛋,80克牛奶,20克黃油,2克鹽,適量蜂蜜和白芝麻。
做法:
1、首先將除牛奶,鹽,黃油外的材料放到一起混合均勻,然後倒入牛奶,一邊倒一邊攪拌。不要一次都加完,預留10克左右。因為麵粉牌子不同吸水性也會不同,而且雞蛋也有大有小,這些都可以通過調節牛奶的量來實現。
但是這個配方整體來講過是非常濕潤的,液體量比較大,這是因為手揉手套膜不斷接觸手的溫度,搓開收起的過程都會比廚師機更快的流失水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液體量,但同時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製作初期你會覺得他非常的黏手。
2、揉到沒有乾麵粉,就可以把它轉移到案板上開始揉面了,想要軟面不沾到滿手都是,就需要藉助一個刮板,一隻手利用掌心往外推面,另一隻手把面團刮回來,反復重復這個動作,你會發現面團越來越不粘手,而且搓出去收回來也會更加的光滑,沒有麵疙瘩。
然後檢查面團的狀態,可以拉出比較厚的膜,此時的面團是光滑的,也就是咱們平時蒸饅頭的狀態。
但是這個狀態做麵包是不夠的,如果是氣溫比較低,這時候可以加黃油繼續揉到拓展階段,但是夏天氣溫高,就需要讓面團休息一下,利用冰箱冷藏,讓麵筋自己形成,同時給面團降溫。
3、冷藏的時間最短30分鍾,也可以延長到半天的時間,看自己的時間安排。
然後拿出冷藏好的面團重新放回案板,加入軟化好的黃油和鹽,將它們包入面團中,繼續重復揉搓的動作,慢慢的黃油吸收,此時的面團是柔軟不粘的。再配合幾個摔打的動作就可以快速完成揉面了。
摔打的動作是一手拿住面團的一端,然後摔在案板上,面團就會變成長條形,然後將手裡的面團頭與案板上的面團疊合在一起,露出光滑面,繼續摔打,繼續疊合重復這個動作。大概5分鍾左右,用手取一小塊面向四外拉開,可以看到非常光滑有韌性的手套膜,不會輕易的破裂,用手戳洞,邊緣光滑即可。
4、揉出手套膜後,團成光滑的面團,放到碗中密封醒發至2倍大,醒好的面是這種按壓有很多氣泡的樣子,給它轉移到案板上,揉搓排氣以後下成6個相同大小的劑子。
5、把劑子團勻後,放在案板上擀成牛舌狀,因為這個面團的水分很大,可以適當加一點乾麵粉,然後翻個面,把一端壓薄片,從厚的一端捲起來,捲成一個卷,再從中間切開備用。
然後准備脆底:碟中放一勺蜂蜜一勺水攪拌均勻,另一個碟中放一勺麵粉,三勺砂糖,四勺白芝麻攪拌均勻備用,電飯鍋內抹一層黃油,然後把切好的小劑子蘸一下蜂蜜,再蘸一下白芝麻,整齊地碼放在電飯鍋中,蓋上蓋子不要開火,二次醒發20分鍾。
6、20分鍾後你會發現麵包已經醒發的白白胖胖的了,用手輕輕按壓可以回彈,這時候就可以開火了,加熱40分鍾即可。
7、40分鍾後我們的電飯鍋版蜂蜜小麵包就做好了,因為沒有用烤箱,所以現在看起來顏色還是白白胖胖的,可是味道非常好聞,一股蜂蜜的甜味和淡淡的奶香味,我們把小麵包拿出來看一下。
拿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蜂蜜小麵包的底部讓你立刻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外皮金黃酥脆,打開後內部松軟拉絲,入口綿柔細膩,真的超級好吃。
這么好吃的蜂蜜脆底小麵包,做零食也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法簡單,無需廚師機也可以揉出手套膜,無需烤箱也可以做麵包,方法簡單,配方詳細,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行動起來吧!
『肆』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是因為烤的時間太久了把水分烤幹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你揉出來的是比較粗的手套膜,延展性不夠。
如果自己家普通的麵粉,也就是蒸包子的中筋粉,然後用的普通酵母也發酵也特別好,但是烤出來的就不像非常松軟的,個個蜂窩狀的一層一層的組織結構的麵包。
最後換了一種麵粉換成高筋粉,然後也換了酵母,用了做麵包的專用的酵母粉,之後,做出來的麵包就特別的好,而不像是饅頭味兒的。
麵包的做法
所需食材,高筋麵粉250克,細砂糖50克,酵母夏天3克,冬天4克,奶粉8克,雞蛋1個,酸奶110克,鹽2克,黃油20克,肉鬆、沙拉醬適量。
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按照液體先放的順序酵母放最上面,放入麵包機桶內。按和面程序揉面30分鍾,加入黃油和鹽,繼續和面10分鍾,就能夠得到拉出薄膜狀態。吐司想要達到拉絲的效果,揉面一定要達到手套膜的狀態。
揉好的面團蓋上濕布或者保鮮膜,至兩倍大,發酵時間大約1小時。發酵好的面團取出按壓排氣,鬆弛15分鍾,再擀成面片。擠上沙拉醬,均勻撒上肉鬆。
從左往後將面團捲起,盡量卷緊一點,不然成品的內餡或松垮。把卷好的面團放入吐司盒內。往烤箱內放一碗熱水,再把吐司盒放進烤箱,不需要開火,關上烤箱門,發酵40~50分鍾。
二次發酵完成後,把烤箱內的水和吐司盒取出,180度預熱烤箱10分鍾。烤箱預熱好後,吐司盒蓋上蓋子,放進烤箱內,上下火180度,烤40分鍾。烤好的吐司及時從烤箱取出,晾涼後密封保存。
『伍』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
揉出了手套膜還是像饅頭是因為揉面團的時候沒到位。做麵包最讓人頭疼糾結的莫過於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機器揉很多時候又不會判斷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面團揉斷筋,面團的干濕配比對手套膜有直接影響。
面團的攪拌階段
水化階段。乾粉類和水性食材放進廚師機後,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且粘濕的面團,整個面團不成型,無彈性,面團粗糙。
成團階段,此時面團中的麵筋開始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由於面團的形成,此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面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延展性也不好。
麵粉充分形成階段隨著繼續攪拌,面團逐漸變軟,面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展性,但面團用手拉時易斷。面團攪拌成熟階段,此時面團很快變的柔軟,不易粘手,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
『陸』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
揉面團的時候沒到位。
做麵包最讓人頭疼糾結的莫過於手套膜了。手揉太累,機器揉很多時候又不會判斷狀態,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面團揉斷筋。
其實手套膜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只要學會了解判斷面團狀態,你的面團也可以很完美!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面團的干濕配比對手套膜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要求面團含水量不得低於60%。只要配比沒問題,接下來就是面團的攪拌狀態判斷了。
面團的攪拌,有四個階段:
(1)水化階段
乾粉類和水性食材放進廚師機後,充分混合所形成的粗糙且粘濕的面團,整個面團不成型,無彈性,面團粗糙。
(2)成團階段(又稱面團捲起階段)
此時面團中的麵筋開始形成,麵粉中的蛋白質充分的吸水膨脹,由於面團的形成,此時麵包已不再粘連攪拌缸的缸壁,用手觸摸面團時仍然會粘手,沒有彈性,延展性也不好。
(3)麵粉充分形成階段(也叫麵筋擴展階段)
隨著繼續攪拌,面團逐漸變軟,面團表面逐漸乾燥而有彈性,且表面有光澤,有延展性,但面團用手拉時易斷。
(4)面團攪拌成熟階段(又叫麵筋完成階段)
此時面團很快變的柔軟,不易粘手,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彈性,表面乾燥而有光澤,用手拉麵團能拉成薄片且拉破的口邊整齊(不顯鋸齒狀)。
『柒』 手套膜手多久能揉出來
一、做法
1
將麵粉、奶粉、糖、鹽放入盆中,加入蛋液和水(一定要冷水),用筷子攪均,直到沒有乾麵粉。蓋上保鮮膜或濕紗布,放入冰箱冷藏室或就放在室內,醒15-20分鍾。
2
拿出醒好的面,加入酵母粉(酵母也可以加量溫水後放入,前面的水減量即可)稍微揉成團就將面團移到案板上揉。一兩分鍾面團就光滑了(冰箱里拿出來的容易成團,越揉也會越沾)這時可以摔打面團了(摔面團也是有方法的,不會的一定要去搜視頻看。其實就是把面團摔長了,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3
摔打比較省力,又不會覺得很粘手,當然速度不能太慢,大概六七分鍾就可以出膜了,這時的膜還容易破,這時可以加黃油了(黃油不要提前拿到室內軟化,最好是直接從冷凍室拿出來的,很冰很硬的),直接把黃油揉進面團,因為它很硬,容易跑出來,跑出來又塞進去揉就是啦……
二、 大概五六分鍾,黃油基本全揉進去了,這時切一小塊面團,旋轉著扯開就可以拉出薄膜,就算破了,斷面也很光滑,做麵包是可以的啦!要做土司,就繼續摔打吧!最多半小時就能出手套膜了……
三. 小貼士
1、和面的水一定要冷的,不然會促使酵母發酵,會影響出膜的,我之前一直不成功就是揉著揉著就覺得面團膨脹了,加上中途哄孩子,面團越是發酵的厲害,所以徹底失敗。
2、黃油最好先放到冷凍室凍成硬塊,這樣加黃油到面團的時候會讓面團降溫,不用擔心天氣太熱揉著揉著發酵起來; 其次,這樣黃油就是一點點的融入到面團,等黃油完全融入時,膜已經出來了,省事!
3、摔面是很好的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不知道怎樣摔的,就去看看《保羅教你做麵包》第一集。其實就是把面團摔兩下,它就變長了,然後疊起來,換個方向再摔!
4、希望愛麵包的廚友們都能把面團套手上……加油,親愛的們,只有自己總結了方法,才能得心應手!
『捌』 手套膜揉過了怎麼補救
如果手套膜揉過了是需要重新再做的,不然拉絲吐司效果就沒有了,如果懶得去做,那就直接這樣烤起來,說不定效果還可以。
有些麵包製作時一定不能過度攪拌,比如可頌和貝果這種含水量50%左右的麵包是很難攪拌出手套膜的,一般攪拌到面團光滑即可。打面,需要的是讓面團既延展又有彈性,也就是在面團的彈性和延展性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面團二發要很久」,「麵包出爐口感粗糙」,「吐司進烤箱之後不再膨脹」等等的各種麵包問題,都要首先從面團攪打開始尋找原因。手套膜雖然重要,但非必要,不是只有攪拌出手套膜才能做出好麵包。
家裡如果沒有高筋麵粉,也可以用普通麵粉加入適量的雞蛋清揉一揉,做出來後跟高筋麵粉是同樣的效果。和面加白糖時,這里的量可以按個人口味來適量增減。
『玖』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
原因是它自己進行發酵了,只能用死面揉好了直接去烤,不給它發酵的時間,就不是饃了。
相關介紹:
雖然人人都在追求手套膜,但可能不是全部小夥伴都知道,其實並不是全部麵包都需要拉出手套膜才算成功,例如披薩的面團就完全不需要拉膜,小餐包的面團也可以不追求完美手套膜。
拉膜是判定麵筋是否完全擴展的一個方法。一塊面團能拉出手套膜,可以證明這塊面團已經到了一個完全擴展的階段,如果再繼續揉下去,面團可能就會出現斷筋的狀態,斷筋的面團才是失敗。
當面團能拉出手套膜後,做出來的麵包組織會更加的拉絲好吃。所以說,學會做能拉出手套膜的面團,還是需要的。
有些新手會以為,全麥麵包就是全部用全麥粉做的麵包,其實並不是的。全麥麵包也需要用到高筋麵粉。而全麥麵包的面團,可以不糾結是否能揉出完美的手套膜,因為相對來說全麥麵包是比較容易揉過頭的,也就是容易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