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了解古代衣裙嗎華服重現,3款帶你了解中國古代連衣裙之美
如何穿衣打扮,看似是個人的事,卻又從來都不是。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衣冠服飾,直接成為“華夏”定義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人的妝容,往往是一個時代,一段歷史文化的表現。
我特別喜歡穿長裙,特別是帶有復古元素設計的長裙,我都是無法抗拒的。總認為只有復古連衣裙才能體現女性的端莊柔美。喜愛之至,以至於選擇看古裝劇的時候,劇中服飾是我判斷該劇是否值得繼續追的標准。
下面,請跟隨我的腳步,帶大家一起了解中國古代連衣裙演變的美。
中國最早的服飾,也是漢服體系的第一款式,叫“衣裳”。上衣下裝,周正莊重,雍容典雅,這是傳統中國的主流審美觀。
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一種服裝,名叫“深衣”,其實就是將上衣及下裝合並一起,如同連身服,但是它在裁剪時,依舊先裁出上衣和下裳來,縫制時再將上下相連。古人這么費事,相傳是對衣裳的繼承,也就是遵從祖制。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連衣裙,它體現了漢服的端莊大氣。
旗袍式袍子
如果您也和我一樣喜歡復古元素,那麼,為自己選一身優雅旗袍吧!
『貳』 古典詩詞中除了石榴裙,綠羅裙以外還有什麼裙子如題 謝謝了
裙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 歷史上曾出現過 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這種以百鳥之羽織成百鳥之狀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創制,並在當時貴族女性中廣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鳥被捕殺殆盡,後被朝廷下令禁止。奢華的貴婦畢竟是少數,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樸素的戴荊釵、著布裙。因此,「釵裙」也是千百年來我國普通女性的代稱。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 趙飛燕外傳》中記載了一個有趣的傳說:漢成帝與皇後趙飛燕同游太液池,鼓樂聲中趙飛燕翩翩起舞,突然間大風驟起,飛燕在風中飄然若仙。成帝擔心她被風吹去,連忙命宮女拽住她的雲英紫裙。風停之後,飛燕的裙子上留下許多縐褶,宮女看見後覺得這樣好看,於是就紛紛在裙子上折疊成襇,並取名留仙裙。唐代陸龜蒙曾寫《紀錦裙》一文, 贊嘆他所見到的南北朝時期的一條錦裙:「…微雲瑣結,互以相帶,有若皎霞殘虹,流煙墮霧,春草夾徑,遠山截空,石泓秋水,印丹漫漏,蕊粉塗染…及諦視之:條段斬絕,分畫一一有去處,非綉非繪,縝致柔美,又不可狀也…縱非齊梁物,亦不下三百年矣。」我們現代人看到即便僅是百年前的裙子何嘗不是一樣的感慨呢?沒有哪種服裝象裙子那樣貫穿了整個服裝發展史,從悠悠遠古到工業化的今天,裙子始終在女性世界裡搖曳生姿。 漢辛延年《羽林郎》「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寫的是一個漢代少女著裙的飄逸;唐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描繪采蓮姑娘的裙子與荷葉同色,面龐與荷花共顏;宋歐陽修《鼓笛慢》詞:"縷金裙窣輕紗,透紅瑩玉真堪愛"和張先《踏莎行》詞:"映花避月上行廊,珠裙褶褶輕垂地。」都是寫裙又寫情,牛希濟的《生查子》「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更是通過裙子寫出了一場難舍難分的別離,最後兩句尤為動人。它引自唐人江總之妻的《賦庭草》「雨過芊芊草,聯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郎君你瞧瞧雨後青草那嫩綠的顏色,就象我裙子的顏色一樣啊! 清代命運多舛的女詩人賀雙卿嫁給農夫為妻,在丈夫和婆母的虐待下仍一味地孝順姑、夫。她在《和白羅詩》中寫道「今年膏雨斷秋雲,為補新租又典裙。留得互郎輕絮暖,妾心如蜜敢嫌君?」 留下丈夫的寒衣,而把自己心愛的裙子典當補租,這樣無怨的柔情,留下丈夫的寒衣,而把自己心愛的裙子典當補租,這樣無怨的柔情,賀雙卿的丈夫卻不曾理解,讀到此處不禁使人掩卷嘆息。 而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身處於千丈紅塵與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樹,仍舊沒逃得過夜夜綿長的思念,又有誰能躲得過?
『叄』 古代那些漂亮的裙子叫什麼名字
春秋戰國時期 曲裾袍服
秦代 曲裾深衣
漢代 直裾
唐朝 襦裙
五代 短襦及長裙為主,也有圓領袍衫
宋朝 大襟右衽交領和對襟
明代 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 明代婦女下裳多穿裙,穿褲的少見。其中用綢緞裁剪成大小規則的條子,每條都綉以花鳥圖案,另在兩畔鑲以金線,碎逗成裙,即為「鳳尾裙」。更有用整緞折以細褶的,為「百摺裙」
清朝 旗袍
『肆』 誰能介紹一些古代唐朝裙服的具體樣式給我咯
女子褥裙服 唐朝以前中國社會的女子一直深受禮教的束縛,唐朝女子服裝的改革,主要得益於當時的社會風尚改革。唐朝女子當時最時髦的打扮是:身穿襦裙服,加半臂,足登鳳頭絲履,頭代花髻。褥裙服是衣長到腰節的超短上衣與長裙連接的一種服裝,所以又稱短褥裙。短褥裙上衣領口的變化是唐朝女子服裝最大的改革和創新,除了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雞心領外,還有袒領。最初多為宮廷賓妃、歌舞伎者穿著,出現之後,仕宦貴婦民間女子也紛紛效仿垂青。比短褥裙上衣部分稍長並單獨作為一件上衣的稱為衫,一般多用質地輕軟的絲帛。上穿衫衣下配長裙,也是唐朝女子十分喜歡的服飾,衣閃內可不穿內衣,僅以輕紗蔽體,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在晚唐時十分流行。唐朝女子對下裳既裙的款式造型、面料選擇和製作工藝也十分講究。唐朝流行的長裙腰節提得很高,上提高度可以掩胸,並在腋下綢帶系扎,類似於現代西方女子結婚禮服。唐朝女子的穿著是中國歷代女子中最開放的。
唐裝吧精品區http://tieba..com/f?ct=318898176&tn=KeywordSearch&sc=49387&pn=0&rn=50&lm=4&rs3=0&word=%CC%C6%D7%B0
『伍』 古代女子的裙子一般有多少種穿裙不怕弄臟裙子嗎
從我國目前所拍的一些有關於古裝的影視劇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個景象就是,古代的女子喜歡穿著十分飄逸的長裙,在古代的時候基礎硬體設施並不是很完善,所以不可能將所有的地方都鋪上地板,並且洗托的乾乾凈凈。
總之,"留仙裙"一般都是在特定的場合之下才會偶爾穿一次,比如表演,或者說是參加某種聚會,不過要是公主王後的話那麼就另說了,畢竟她們的生活條件更為優越,天天穿著也沒事。
唐朝時期的“石榴裙”普及性相對“留仙裙”來講要高一點,首先唐朝時期的社會生產力已經有所提高,而且“石榴裙”個群相對於“留仙裙”來說,製作難度還是相對更低了一點,材料的用量還有質量的要求相對低一點,所以在民間的普及度也就相對高了一點。
尤其是在服務行業還有演藝行業,女子所穿“石榴裙”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就比如琵琶行中就有這一段描寫:“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血色羅裙正是指的石榴裙。
而且在很多古代在的詩詞中中也反映出了“石榴裙”群的普及度,比如“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不過可惜的是無論“留仙裙”“石榴裙”還是“襦裙”在剃發衣服過程中全部都被廢除了。
普遍性與歷史性兼具的“襦裙”(平民專用)
根據目前所現存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對普遍了,當時女子所穿的衣服稱之為“上衣下裳”。
從目前所出土的文物以及相關記載性的史學資料得知,“襦裙”就是指上身穿一個大概到膝蓋的上衣,而下身則是穿一個從腰間開始一直到腳踝處的裙子,在裙子裡面則是穿一層褲子,在古裝劇中普通的百姓村婦所穿的衣著大多都是如此打扮。
尤其在《三國演義》這部電視劇中,劉備帶著諸多百姓向南逃跑,跟隨劉備向南逃跑的難民女群演穿的都是這種服飾,這一點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襦裙”的特點就是穿著相對方便,而且防風性也比較好。“襦裙”歷史發展中也不斷的改進,等到漢朝時期入群,“襦裙”的上衣已經不斷的縮短,從之前到膝蓋處變到了到腰處,下衣的裙子或褲子也變得相對的精煉,穿起來也特別的方便,因此也就不影響百姓們的日常勞作。
“襦裙”製造起來使用的布料也相對較少實用性較高,所以一直是基層百姓們的主要衣服形式。同時也是王公貴族女家中女眷的生活服飾,畢竟誰也不可能沒事都穿個大裙子生活,穿著那麼長的裙子上廁所吃飯都不方便。
“襦裙”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了明末清初,清朝建立之後推行剃發衣服的時候,“襦裙”被強制廢止,所以“襦裙”也就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有學者認為現在的”朝鮮服”,還有韓國所謂的“民族服”,就是參考當年中國“襦裙”所創造的一種服飾,或者直接就是搬運的中國“襦裙”。
總結
我們上面有提及“襦裙”因為是方便平民工作,修的比較短,自然不容易踩著。
而至於其他兩類裙子,因為普遍性不高,都是貴族在穿,他們一般出行都有傭人拉裙擺也不用擔心。而且退一步講,她們也只是在特定的場合穿一下,日常生活中並不是這樣的。
『陸』 從古至今最有名的5件裙子,最後一件出自中國的最美,你覺得呢
我們對待美麗的事物都有著一種獨特的追求,因為我們的內心中都對美好的事物有著一種莫名的親近感。然而對於女生來說,所有美的事物之中沒有比衣服更她們感到瘋狂的東西了。尤其是對於裙子,從古至今所有的女性都無法抗拒它的美麗。今天小編在這里就和大家說一說那些世界上最有名的五件裙子。
再漫長的歲月里這樣一件衣服承擔了太多人的思念與心情,我們能夠在今天再一次的說起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所以它的美麗已經超過了物理的視覺進入了人們的內心深處所以我們才說它才是最美麗的一件。
『柒』 想要一些古代女子裙子的名稱,簡單一些,像羅裙,襦裙之類的,最好還有描述,謝謝
1、漢朝的留仙裙—縐褶的裙,廣袖流仙裙是為上古宮廷中的至寶,式樣華麗無比。
(7)古代什麼裙子好看擴展閱讀
留仙裙,即有縐褶的裙,今之百褶裙與它類似。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廣袖流仙裙是為上古宮廷中的至寶,式樣華麗無比。望之心醉,如今在民間已成傳說。
石榴裙,其特點是成熟、清新自然、女人味、雍容華貴。
間色裙,魏晉時期的婦女服裝,都以寬博為主,其特點為:對襟,束腰,衣袖寬大,並在袖口、衣襟、下擺綴有不同色的緣飾,下著條紋間色裙,腰間用一塊帛帶系扎。
千褶裙特指細襇女裙。以五色輕紗為之,周身折襇。襇多而密,故謂「千褶」,名稱始於宋朝,也稱拂拂裙。
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以領子的式樣之分,將襦裙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按是否夾里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於衫,復襦則近於襖。
『捌』 古代的裙子有多種多樣,請問都有哪些
1、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秦觀《南歌子·香墨彎彎畫》
2、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漢無名氏 《燕趙多佳人》
3、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孔雀東南飛》
4、鬱金香汗裛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白居易《盧侍御小妓乞詩,座上留贈》
5、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萬楚五日觀妓》
6、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離騷》
7、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司馬光 《西江月 》
8、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9、清晨簾幕卷清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歐陽修《訴衷情》
10、雙碟綉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張先《醉垂鞭》
11、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李煜《長相思》
12、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為荷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際穩稱身。杜甫《麗人行》
13、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漢樂府《羽林郎》
『玖』 古代裙子的款式
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寬擺拖地的樣式,既能顯露人體結構的曲線美,又能表現一種富麗瀟灑的優美風度。這種裙子的結構必須和人體的主體結構有機適應,所以是一種下擺呈圓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
晉代,皇妃愛穿絳紗復裙和丹碧紗紋雙裙;唐代,婦女一般愛穿紅色裙子;元朝後期,婦女興穿素靜淡雅的魚鱗百褶裙;明代又流行以紅色為主的百褶長裙;清代的品種和款式就更多了,有鳳尾裙、月華裙、丁當裙、百褶裙等。
『拾』 古代的什麼裙子好看
漢代到宋代的女人衣服都好看,最喜歡唐代的,能露胳膊,還有低胸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