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搭配 > 道士的帽子自己怎樣做

道士的帽子自己怎樣做

發布時間:2023-06-28 08:45:20

Ⅰ 道士的帽子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Ⅱ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2)道士的帽子自己怎樣做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Ⅲ 道士的標准裝扮是什麼

道士顯著的特點是束發盤髻,一般戴一頂扁平的混元帽或南華巾,頂髻用木簪或玉簪別住。

道袍一般是青蘭色。青色象徵青龍,主東方生氣,五行屬木。青色還表示道士是道教始祖東華帝君的流裔和傳人。道袍不單只有蘭的。
也有黃的和紫的。方丈可穿黃袍和紫袍,逢到節日聖誕一般道士也可穿黃袍或紫袍,但沒受過戒的不能穿。
按儀范慣例戴什麼冠簪一定要配什麼頭飾,有一定的規矩。道冠有月冠、五嶽冠、蓮花冠、三台冠等,有木製的也有玉制的,用法很講究。道士一定要當完童道,舉行了 「冠巾禮」以後才能簪發戴冠,以戴月冠為最普遍。穿著道袍也有沿襲的規矩,什麼道袍一定要配什麼冠簪都有規定。道士穿著鮮艷的道袍,戴著亮晶晶的冠簪和頭巾,登著白布襪和船形的「雲鞋」或「青鞋」,與現代的情趣相去甚遠。道士的裝束看起來真有離塵脫俗、飄飄欲仙之感。
道士的用具也有很多規定。 「仙缽」和「規」是受戒時正式發給的。仙缽有鐵的、木的和漆的。到山裡采葯用鐵的,可以當鍋用;在叢林的齋堂里用木的和漆的。規是一塊紅布,一米半長,八十厘米寬,四周鑲著約十厘米寬的黑邊。規的用法有三種:1.完全展開表示最高的崇敬。2.半疊起來表示對尊神上仙的敬仰。3.完全疊好,做經懺時掛在手臂上表示肅敬。規的尺寸大小和佛教法事中用的「具」差不多。《昆尼日用》一書中說明了「具」的用途。
以上談的是全真教而不是天師道道士的裝束。一般來說全直教道士注重個人清修,要上山找草葯,因此道袍比較輕便樸素;天師道道士注意祭祀威儀,大部份時間花在誦經念咒上,又講究聖誕祭典,所以道袍比較考究。

Ⅳ 初學問道,道士的頭巾有什麼講究

在道教的宮觀里,人們常會看到道長們頭上戴著或方或圓的「帽子」,身穿寬松的道袍,令人不禁產生飄飄欲仙的遐想。人們也許會好奇地問,到底道長戴的是什麼「帽子」 .它們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標志。在道教里,把它稱為「道巾」。俗話說「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麼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麼來歷.九巾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九巾的來歷
巾是我國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種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誤認為冠,《釋名·釋首飾》中:「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這段話,說明了巾與冠的不同。巾為平民百姓之頭飾,以與士大夫之冠相區別。巾始於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東漢以後則貴賤通用。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輕便。《晉書·輿服志》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帽而橫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風氣更加普遍,就連朝廷的高級官員也以包裹巾帽為榮,冠帽之制漸衰。在清朝以前,巾作為首服,被歷代沿用,並變化成多種類型。清朝剛入關的時候,下剃頭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廢除。明遺臣金之俊為緩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從十不從」的建議,被朝廷默許。其中有「儒從而釋道不從」之條,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國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學者把道教的服飾稱之為活文物。
至於道教的九巾之說,來源於清代中葉道士閔小艮的《清規玄妙說》。按照該書的說法,當時的九巾,有以下幾種: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九陽巾。
當代高道閔智亭道長著述的《道教儀范》一書中提到,自清末到現代最流行的九巾則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記載,則有:純陽巾、九轉華陽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網巾等等。不難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古代的道巾和現代的道巾已經有所不同了。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常見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1混元巾
為九巾之首。現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繒糊成硬沿圓帽,中間開孔,以露出發髻。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為圓形。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考其出現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見於記載。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員所戴的帽子,於是有人推測,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員所戴的暖帽演變而來。筆者認為,道教在清兵入關後,依然不剃頭,不改前明服飾,以示民族骨氣。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員的帽子。至於此巾的來歷,還有待道教界的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歷史。

2莊子巾
亦稱沖和巾,南華巾。傳說是南華真人莊子所制。估計此巾出現的年代比較早。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頭發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莊子巾的。因為莊子巾類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頗象南華真人一樣無拘無束,自有出塵之表。

3純陽巾
也有人稱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巾上有盤雲紋樣。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這也是現存於北京白雲觀呂祖殿的明代呂祖像所戴之巾形狀。通過名字可以知道,純陽巾之意義,一為道教神仙呂純陽,二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傳說,呂純陽祖師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記載,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僅道教徒戴,連儒者、生員士大夫子弟也戴。當代北方全真道的純陽巾,形狀甚似莊子巾。區別是純陽巾後面有雲頭形裝飾,而莊子巾則無。南方粵港澳地區全真道之純陽巾,俗稱「瓦坑帽」,帽形就是與《三才圖會》所描繪的一樣。

4九梁巾
古典小說中常有這樣對道家人物的描寫:「頭戴諸葛九梁巾,身穿八卦道袍……」九梁巾,又稱九陽巾。九梁巾形狀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樣的九條縫。道教中,九為最大數,又為陽數,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著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體現出《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現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5浩然巾
一種用黑色布緞製成的暖帽,形如風帽。該巾在南方基本不使用,北方亦不多見。詢問道中各位師長,才知在極嚴寒天氣中才帶此巾。相傳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風雪。後士人皆仿效之,故稱為浩然巾。亦稱作「大風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禦風雪,二是紀念先賢。《長春真人西行圖》中的邱祖所戴之帽即為浩然巾。另外,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中有雪巾的記載:以玄色絲為之,以天鵝皮為里,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不知此處的雪巾是否即是浩然巾。
6逍遙巾
也稱荷葉巾。宋代庶人的一種巾子,開始叫花頂頭巾,後士人甚至女性皆戴,並有兩腳垂於後背,稱為逍遙巾。宋代米芾《畫史》中有對此巾的記載:「士子國初皆頂鹿皮冠弁,其遺制也,更沒頭巾…,乃去皮冠,梳發角加後,以入襆頭巾子。中篦約發,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後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發,頂帽出入…,又其後方見用紫羅為無頂頭巾,謂之額子,猶不敢習庶人頭巾。其後舉人始以紫紗羅為長頂頭巾,垂至背,以別庶人黔首,今則士人皆戴庶人花頂頭巾,稍作幅巾,逍遙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發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氣熱時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樣,顯得仙風道骨,格外逍遙自在。故命名為逍遙巾。
7三教巾
三教巾,顧名思義,應該是體現道教三教合一和三教平等,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可惜現在沒有實物留下。其形狀已不可考。筆者曾於此問題請教多位高道大德,皆言不知道。中國道教協會黃信陽副會長編纂的《道教全真必讀》記載,只有受過中極戒者才有資格戴三教巾。有些老修行說,估計是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的時候所制。也有人認為清代有三教廟,於是推測此三教巾是否由此而來'在此只能留下懸念,留待以後為讀者諸君補上。
16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9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小結
歷史上的道巾,事實上遠遠不止九種。道經和史書上還記載有:角巾、紫荷巾、紫陽巾,雷巾、蓮花巾、九轉華陽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純陽巾、逍遙巾、網巾、綸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專戴的,如莊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顏色皆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則顏色不拘。因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種,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著頭頂青天。而且,道門亦稱為玄門,黑色也稱作玄色。作為玄門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頂於首,當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僅是標志著道教徒的帽子那麼簡單,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教教理教義,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遙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還說明了道教作為中國傳統的宗教,與中國的民俗生活確實是息息相關。現在有的道教徒對自己所戴的道巾,不知所然,殊不知所頂戴的道巾乃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道巾的研究,實際也是對古代巾帽的研究。現代道教界對古代道教的冠帽的研究還未引起重視。

Ⅳ 建築上說的「道士帽」指哪塊

房頂的後屋脊不動 前屋脊變成平的 外形像似道士的帽子

Ⅵ 世界上剛發明的帽子是真的是方帽子嗎

帽子的歷史很悠久,我們無法追溯到最早的帽子是什麼樣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中國古代,早在公元前7世紀,人們就開始使用頭盔、帽子等頭部保護裝備了。而關於世界上最先發明的帽子是什麼,目前還沒有定論。

關於方帽子的歷史,主要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在中世紀的歐洲,方帽是由修道士穿戴的一種頭飾,作為一種虔誠信仰的象徵。後來,這種頭飾逐漸流行到了緩升整個歐洲,成為了貴族、商人和纖哪談平民們的時尚頭飾,尤其在15世紀期間最為盛行。

但是,方帽子並不是最早的帽子。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人們需要保護頭部,也需要在狩獵、採集等活動中抵禦天氣和太陽光線,因此可能會使用草、樹皮、皮毛等材毀碰料來做頭盔或頭飾。例如,埃及的法老們常常戴著復雜的頭冠,墨西哥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則使用翎毛和羽毛來裝飾其頭銜。這些頭部裝飾都可以看作是帽子的雛形。

因此,世界上最先發明的帽子是什麼,至今仍然無法確定。無論是用於精神上的信仰,還是用於實際的保護和裝飾,人類千百年來一直使用各種頭部裝飾和保護裝備,帽子也就跟著人類文明共同發展而存在並不斷演化。

Ⅶ 為什麼把道士叫做「牛鼻子」

艱苦的生活不影響道士的修行,他們往往比一般的人更具有悲憫之心,總用善良感化他人,當人們有危難找到道士,總能在道士那裡獲得人生的正能量,一句「呵呵,這都不是事」就解開了人們的困惑。所以,把道士稱為「牛鼻子」,又是對道士憨厚可愛的一種稱謂。

其實這和道士的性格有關,道士者,有道之士也。這里的有道,是指修行的人到了一定程度就具有了不凡的見識和風度,對事物往往有著別樣的見解和觀點,其認知高度往往又超越一般的世俗之人,於是一般人看來道士都特別清高和孤傲。

道士除了孤高和率直,其實還有溫順和善良,只是針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態度而已。就好比牛一樣,牛勤勞吃苦的時候,再累再臟的活兒都默默完成,每片土地都細細耕耘。溫順的時候,牧童可以任意騎行玩樂,其憨厚大度又顯得十分可愛。

(7)道士的帽子自己怎樣做擴展閱讀:

道士又勇於奉獻,就像牛一樣,吃的是草,輸出的是力量,對待家園又是赤膽熱血的忠義。俗語言:「盛世興佛,亂世興道」,每當國家到了危難時刻,道士就從隱居的山林挺身而出,振臂救國救難,把國家民族安危當做自己的生命一樣,拼力維護。

如元代丘處機,當蒙古人即將血洗中原的時候,丘處機不顧自身安危,挺而走險,說服成吉思汗放下屠刀,免去了大面積的生靈塗炭。

又如抗日戰爭時期,武當山道眾紛紛下山投身於救國抗日的浪潮之中,直到抗戰勝利後又返回山上做起了隱匿的道士。所以把道士稱為「牛鼻子」,又有道士像牛一樣忠義的意思。

參考資料:網路-牛鼻子

與道士的帽子自己怎樣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運輸皮帶組件 瀏覽:281
旗袍尺碼22常規袖 瀏覽:567
薄馬海衣怎麼搭配 瀏覽:830
坦廠中學要每天都穿校服嗎 瀏覽:573
意澳女裝是零庫存品牌嗎 瀏覽:611
穿的上衣經貼到褲子上怎麼辦 瀏覽:292
台灣風校服圖片 瀏覽:392
男裝銷售人員怎樣配合 瀏覽:846
簡單的漫畫人物的裙子繪畫圖片 瀏覽:286
西安賽格購物童裝 瀏覽:357
三明洋氣男裝批發 瀏覽:798
兒童耐克褲子尺碼 瀏覽:266
穿著睡衣的可愛的美女 瀏覽:434
卓雅女裝北京哪裡有 瀏覽:540
臀腰差大的怎麼買牛仔褲 瀏覽:282
北京保安大衣制服1 瀏覽:403
童裝專賣店如何裝修風格 瀏覽:489
我新買的睡衣是不是很好看 瀏覽:452
2017時尚童裝圖片 瀏覽:430
實外本部校服襯衫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