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搭配 > 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

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

發布時間:2021-06-30 09:57:36

『壹』 幼兒園大班卡紙做壯族帽子

活動設計背景

帽子是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幼兒又喜歡動手製作手工製品。

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廢物利用,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動腦的能力,能基本掌握帽子的製作步驟,能夠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幼兒能掌握 製作帽子的步驟;

教學難點是幼兒在製作帽子的過程中的粘貼部分。

活動准備

空的礦泉水瓶(已經打好了孔),長方形彩色卡紙,彩色即時貼,幼兒手工剪刀,彩色絲帶,雙面膠,數碼相機,。

活動過程

1,出示製作好的帽子展示給幼兒看,引起幼兒學做帽子的興趣。

2,教幼兒製作帽子:首先跟幼兒一起認識材料,當認識到剪刀時,跟幼兒講使用剪刀要注意的安全,並朗誦關於使用剪刀的兒歌;其次教師邊製作邊講解製作帽子的步驟 ,(先把彩色絲帶穿進礦泉水瓶,再把彩色即時貼剪成條,分別貼在長方形彩色卡紙的兩邊和中間,用雙面膠把貼好的長方形彩色卡紙貼在礦泉水瓶上,最後用彩色即時貼裝飾礦泉水瓶的邊緣,戴在頭上展示給幼兒看。)最後請幼兒製作帽子,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3,作品展示:請幼兒把自己製作好的帽子戴在頭上,擺出自己最滿意的姿勢,老師分別給幼兒拍照。

『貳』 壯族民族服飾特點(簡潔)

壯族服飾以藍黑為主調。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大部分地區婦女上身為藍黑色偏襟無領衣,下身為藍黑色寬腳褲,僅桂西北保存多彩對襟上衣。這是壯族婦女兩種基本的服飾,但在紋樣及配套顯出各地的特點。

桂西北地區婦女上身穿深藍色或帶花有色短衫,外套白色無領對襟上衣,胸前只有兩排布紐扣,前胸露出帶花內衣,內外互相映襯,淡雅秀麗。青黑色寬腳褲,離褲腳幾寸處鑲有紅藍一寬一窄兩道欄干。頭戴艷麗的印花或提花毛巾。

從頭到腳形成紅白黑或藍白黑三種色彩,對比鮮明。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婦女服裝極有特色。儂支系婦女上身為天藍色或青黑色偏襟鑲邊衣,無領,密紐扣,矮領口及離袖口兩寸處鑲有五道顏色與寬窄均不相同的壯錦鑲邊;下身為與上身有反差的藍色或黑色寬腳褲。

頭纏多道彩色鑲邊的藍黑色頭巾,巾尾略垂於腦後;腰系彩道鑲邊(上沿)的梯形圍裙;胸懸鎖形銀飾,著銀項鏈。

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紐扣,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

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

壯族服飾尚寬松簡潔,適合多雨多水終年勞作的環境。服飾的配套和延伸表現為文身和飾物,以及相適應的發式。文身有鱷紋、虎紋、蛇紋、雲雷紋、蛾蝶、花草、鳥、蜻蜓等。

飾品主要有銀梳、銀簪、耳環、項圈、項鏈、胸排、鐲、腳環、金釵等。發式曾先後有斷發、披發、椎髻、披衽、長辮。現在壯族地區服飾大部分與漢人相同,文身及銀飾在大部分地區消失,鑿齒民間早演化為鑲金牙,今亦罕見。

(2)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擴展閱讀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曖,熱量豐富。是壯族的主要棲居地,壯族是傳統的農業民族,紡織、印染手工藝歷史悠久。

1、由於氣候的原因,壯族服裝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又由於民族的不斷融合,男子服裝幾乎與漢族服裝相差無幾,只是腰間束帶而已;婦女服裝多用花邊裝飾,腰間束圍裙,裙裝逐漸被褲裝代替。

2、就壯族服飾的顏色來說,古代、近代多以藍靛作染料,大概是因為當地的氣候適合其生長。總的來說分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方面來說。

『叄』 壯族手工紙帽子的製作教程

准備材料:一張正方形紙。

1、首先准備一張可折疊的方形紙,沿著對角線折疊成三角形,然後對折出中線。

『肆』 壯族民族服飾做為壯族民族文化的一部份,它都有那些特點

一、特點
1、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2、壯族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紐扣,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
3、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在邊遠山區,壯族婦女還穿著破胸對襟衣,無領,綉五色花紋,鑲上闌干。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綉花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二、發飾
壯族男女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有不同的發型。從廣西花山崖畫上可見早期壯人男子是剪短頭發的。崖畫上有少量男子頭上插有兩支迎風舞動的羽翎。畫上有為數不多的少女留長辮,有一姑娘的發梢上還綴有一朵山花。古書上記載:壯族祖先的發型還有披發,以及倒螺髻形的椎髻。

到唐代,男子仍「露發」(斷發),女子挽髻垂於後,用三、四寸的竹條斜貫其中。宋代壯族地區流行椎髻。清代曾強迫小鎮及讀書做官的人留長辮子。但鄉村男子依然剪斷頭發,不理清廷禁令。
1949年後,各地婦女的發飾仍保持一定特色。如廣西龍勝老年婦女把長發翻過頭頂,打旋,然後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在頭頂留長發,四周剪成披衽,把頂心長發翻到前額,用白布紮好,插上銀梳。女孩子的頭發則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銀飾帽,長大才留頂心發。這些發型,顯然是古代披發的遺風。
天峨女子也是留長發而不打辮,已婚的結髻,或梳順後由左向右繞,用頭巾紮上;未婚的反過來由右向左,用白印花或提花毛巾包紮。桂南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少女是一條長辮加劉海;少婦則梳雙辮;中年老年結髻,垂於腦後。過去廣東連山壯族女子的發型,宛若一條盤曲的蟠龍,貫以大簪,用青色的綢布條纏好。大多數壯族地區的少女都喜歡留劉海,並習慣於用兩股絞在一起的紗線把汗毛拔掉,特別是婚期臨近的姑娘,總是把後頸的汗毛去掉,露出嫩白的脖頸。

『伍』 壯族的禁忌

壯族禁忌分為以下幾類:

壯族飲食方面的禁忌

1、壯族對禽畜等肉類,幾乎皆食用,但忌吃死於籠中的雞,唯獨忌吃青蛙。

2、吃飯時忌用嘴把飯吹涼。

3、忌把筷子插入碗中。

壯族宗教習俗方面禁忌

1、不能用手指指神聖之物,如神像、菩薩等,這是對神明不尊敬的做法,恐受懲罰。

2、二月初三是壯族一個重要節日——祭龍山,在這一天嚴禁砍伐山林。

3、壯族主要分布於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多深山老林,因此在進山時不可講丑話、壞話、不吉利的話,以免得 罪山神,遭受跌落、刮傷、禽獸襲擊等報應。

4、大年初一,婦女忌往別人家串門,否則被串門的人家年內生意不利。

壯族日常行為方面禁忌

1、媳婦在家忌坐有靠背的椅子,這是犯上的行為。

2、孕婦忌到結婚之家看新娘。

3、家中有產婦,在門口掛一頂草帽,暗示外人忌入內。

4、出嫁的婦女回到娘家時,忌取祭壇上的東西。

5、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

6、忌在老人面前蹺二郎腿,說污言穢語,老人面前跨來跺去。

7、忌坐門檻。

8、忌抬著鋤頭或戴著斗笠進家。

9、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忌到別人家裡串門。

10、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要脫鞋。

(5)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擴展閱讀:

壯族的信仰:

壯族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

壯族民間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樹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靈等。

魏晉以後,隨著道教和佛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壯族宗教信仰體系在其影響下發生了變異,形成以原始的麽教為主,融道教和佛教為一體,信仰多神的「宗教」,並出現了半職業性神職人員——師公。

師公有較完整的教規和組織,但無道教那樣嚴格的修行儀軌,其職能是為民間祈福禳災,驅鬼事神;所行法事兼具巫、道、釋的特點。與此同時,漢族道教的正一道和太一道在壯族地區也有所流行,其神職人員壯語稱道公,因其專事念經符咒而少解經文,故民間又稱「喃嗼先生」。

道公對道教的教義和教規雖有遵從,但也已經過壯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改造而具有方士性質。道公無固定寺院,多以設壇組班的形式進行臨時性的法事活動,其祀奉神祗除道教所特有者外,也加進了佛教和壯族本土神。

19世紀中葉以後,基督教、天主教等也相繼傳入壯族地區,並在壯族地區的一些城鎮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發展教徒,但影響主要局限於部分城鎮居民。

『陸』 回族和壯族的服飾構造是什麼樣子的

回族傳統服飾:回族人口眾多,分布較廣,在我國大多數縣、市都有分布,但以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及甘肅、青海、河南、河北、山東、雲南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數較多。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由於教派不同,表現在服飾上有所區別。西北地區的回族男子喜穿對襟短褂,外套黑坎肩,下著長褲,年紀大的人扎褲腿。冬天穿對襟短棉襖,戴圓形、平頂、黑或白色小帽。哲海林耶派男子帽子有尖。西道堂男子的帽子則是一塊一塊縫起來的。婦女的服裝為右衽大襟衣,上窄下寬而且長,一般都過膝或及膝蓋,下著長褲。青年婦女愛穿顏色鮮艷的服裝。新教(派)婦女都戴蓋頭,蓋頭顏色因年齡不同而各異:婚前為綠色,婚後為黑色,老年為白色。老年婦女的蓋頭較長,少女和少婦的蓋頭較短,只披到肩上。蓋頭上還綉有花邊和圖案。西北回族人民稱蓋頭為「古古」,用絲織品或棉織品做成,從頭上套下,披在肩上,兩耳蓋在裡面,額下扣扣,只有面部外露。雲南、貴州的回族婦女過去也戴蓋頭。老教(派)婦女一般不戴蓋頭。哲海林耶派婦女頭上愛頂塊白布,西道堂婦女頭上愛頂塊毛巾。有些地方則戴發網或蒙上一塊棕、白二色的大頭巾。年輕婦女頭扎紅、綠色絲綢頭巾,腳穿綉花鞋,並愛戴手鐲、項鏈、耳環和戒指。男女外出必須戴帽和頭巾,嚴禁露頂。
散居各地的回族人穿的服裝與漢族相同,但一般信仰虔誠的人在平時或參加禮拜時,多戴黑、白帽。回族男子很注意胡須的修飾,一般在二十幾歲開始留胡須,因教派不同而形式不同,有的只留下巴胡,也叫山羊鬍,有的留全臉胡。個別地區尚保留著傳統的對襟寬大長袍。

壯族傳統服飾:壯族人口數居全國少數民族之首,共有一千五百多萬,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主要聚居區。雲南的壯族人也有近百萬之眾,主要分布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八個縣。雲南壯族長期與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共同生活,服飾上受漢族影響較大,男子穿著與當地漢族區別不大,一般著自織青布對襟衣,以青藍帕纏頭,下著闊邊大腳褲。壯族婦女服飾則五花八門,各有特點。總體來看雲南壯族婦女多著青布蠟染統裙,也有的地區穿百褶裙。上衣一般為無領斜襟衫,衣角邊緣和袖口常飾銀扣或綉花;頭纏小方巾,上面綉著精美的圖案。具體細分,「土僚」支系的女子上著青黑圓領斜襟短衣,胸腹綉方塊花巾,下著長裙,凡袖口裙邊,常以白布鑲飾;頭上束發纏黑帕。

「沙人」支系婦女穿白色圓領斜襟闊衣,領邊袖肘以黑布鑲圍,下著褲,褲腿肥大,也有著裙者,但裙褶,頭上亦纏黑帕。「儂人」支系婦女服飾以黑為主調,上著黑短衣,下統裙,皆有細褶,衣角袖口均鑲銀鈕扣和綉花邊圖案,十分精製;頭發,插簪,並以黑帕纏裹,裹後再以小方巾覆頂,小方巾上花紋圖案精美。 壯族服飾,男子多著自織青布對襟上衣,下著闊邊大褲,圖青藍帕纏頭,其他與當地漢族男子無更大區別。女子服飾則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土僚」女子上著青黑圓領斜襟短衣,胸腔綉有方塊花巾;下著長裙,凡袖口裙邊,皆以白布鑲邊;束發纏頭,並以黑帕覆頂,富者耳墜銀環。「沙人」老年婦女著斜襟上衣,下著寬邊大褲,纏頭;少婦則著白色圓領斜襟闊花;領邊袖肘以黑布鑲圍;下著大腳褲,穿尖頂圓口花履;頭纏黑帕;又有下著長裙者,惟裙不加褶。「儂人」服飾,別具風格。上著無領斜襟細褶黑短衣,幾衣襟、衣角、袖口均鑲有銀鈕扣和綉有花邊圖案;下著細褶黑桶裙,裙內著褲;穿尖頂尖口綉花履。綰發於頂,並插以簪,以寬約五寸許黑帕纏裹,再以小方塊巾覆頂,小方塊巾上花紋更是精緻。壯族人民,凡鞋、帽、胸兜之類,往往都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鳥獸、人物、花卉,無不色彩艷麗,栩栩如生。

『柒』 壯族有什麼風俗壯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1.節日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歷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

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一番,並修整牛欄,帶著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農歷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

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2.婚姻

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

3.喪葬

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其葬法是:親屬死後,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長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後,再掘墳開棺撿其骨骸裝進陶制的「金罈」中,然後擇定風水寶地埋葬,起「圓墓」。前述壯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裝儲骨灰,然後擇地而葬,也屬於二次葬式。

4.壯拳

壯拳是古代廣西狼兵在戰場上格鬥的武術,拳術主要以強調拳,腳,膝,肘,咬等使用,完全放棄掌法,勾手等招式,因為戰場格鬥不可能出現這一類的技法。壯拳的動作彪悍粗獷,形象朴實、功架清晰准確,沉實穩健,拳剛、勢烈、多短打、擅標掌、少跳躍,稈拳時結合使用壯語發音,借聲氣摧力。

壯拳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還是壯族獨特的習俗。這種習俗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而今壯鄉的傳統武術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

5.風俗禁忌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

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吃飯時忌用嘴把飯吹涼,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間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門檻中間。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服飾

壯族的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綉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綉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綉花鞋,喜戴銀首飾。

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

(7)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擴展閱讀:

壯族,舊稱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

『捌』 壯族帽子的一些特點

1949年後,各地婦女的發飾仍保持一定特色。如廣西龍勝老年婦女把長發翻過頭頂,打旋,然後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在頭頂留長發,四周剪成披衽,把頂心長發翻到前額,用白布紮好,插上銀梳。女孩子的頭發則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銀飾帽,長大才留頂心發。這些發型,顯然是古代披發的遺風。

未婚女子喜愛長發,留劉海(以此區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發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發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勞作時把發辮盤上頭頂固定。已婚婦女則梳龍鳳髻,將頭發由後向前攏成雞(鳳)臀般的式樣,插上銀制或骨質橫簪。裹青紗白帕的已少見,多用黑帕或花帕頭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婦女,且喜歡戴綉花勒額,冬季婦女多戴黑色絨線帽,帽邊花式因年齡而異。

『玖』 怎樣織帽子簡單又好看

所需材料:毛線、剪刀、記號筆、水筆、刻度尺、20cm*20cm的紙盒。


1、在距離紙盒頂部3cm的地方,用記號筆畫一條橫線。


『拾』 壯族有什麼風俗

壯族風俗習慣建築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因為我們的周圍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歡都難,呵呵~)。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現在好多了,因為改革開放了嘛0。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個有一部份居民還保持著)。?

與壯族帽子怎樣做看一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豐城木盒領帶盒批發市場 瀏覽:80
哪裡的童裝貨源最好 瀏覽:935
批發市場直銷童裝 瀏覽:146
酒紅外套配什麼打底 瀏覽:429
文胸純棉品牌 瀏覽:632
200元價位的羽絨服有哪些 瀏覽:836
復古潮流花卉短袖襯衫 瀏覽:904
男呢子大衣配什麼褲子鞋子好看嗎 瀏覽:327
怎樣做紙盒帽子 瀏覽:416
卡汶女裝算是幾線品牌 瀏覽:556
偌詩蘭童裝 瀏覽:548
童裝批發大概費用 瀏覽:516
中山定製一件旗袍多少錢 瀏覽:841
褲子短了怎麼改長一點 瀏覽:318
成都市金牛區哪裡有賣播的女裝 瀏覽:734
廈門女裝店品牌大全 瀏覽:232
黒襯衫的搭配 瀏覽:971
種顏色褲子變紅 瀏覽:414
阿迪達斯官網夏季女裝圖片大全 瀏覽:915
幸野賀一商店帽子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