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軍人送女生領花的意義
女式常禮服在美軍被稱為Service/Dress Uniform-Female,美國陸軍所有女性人員均可全年穿著女式常禮服,在CTA 50– 900號條令之內,女式常禮服作為編制內軍服項目穿著,美國陸軍部第670-1號手冊規定了目前女式常禮服的分類和換裝細則。
女式常禮服包括外套、褲子、裙子、襯衣、領口垂飾(Neck tab)、內衣、腰帶、帽子、鞋類、襪類。女式常禮服樣式包括A級常禮服,陸軍所有女軍人穿著,可選擇長褲或裙子。B級常禮服,不穿外套,女兵可選擇長褲或裙子。著長袖襯衣時要求戴領口垂飾。
穿著時機。通用穿著,指女式常禮服在上下班、在職和離職均可穿著,除非受到指揮官的限制。著其他制服更適宜的場合不再要求著女式常禮服。
美軍制服配飾比較復雜,有詳細圖解幫您理清,女性官兵領花有不同
批准穿著。如果沒有指揮官特別規定,所有士兵可全年穿著女式常禮服。女兵在下列情況下穿著女式常禮服:本級指揮官規定的上班時間,私人或官方的社交場合。女式常禮服適用的官方和社交場合包括紀念儀式、葬禮、婚禮、就職儀式、愛國主義儀式等場合和其他指定的事件,女軍人願意穿著的適當場合。女兵可穿著女式常禮服參加商業場合,除非受指揮官限制。
㈡ 怎麼畫好動漫人物
☆對繪制線條的基本要求
畫漫畫時,打稿用的是鉛筆線,完成稿用的是墨筆線,這兩種線只是工具不同,對於線條的要求是相同的,只是打稿的鉛筆線最終會被擦掉,所以要求可以放鬆一些。一般以作者本人能看懂、能確定其正確位置為准,這樣還可以節省打草稿的時間。
在繪畫時,對線條的基本要求可以歸納為四個字,即:准、挺、勻、活。所謂「准」是指在畫物體或人物時,應根據形狀及透視角度的不同,准確地將輪廓線、陰影線等畫在相應的位置;「挺」是指在運筆過程中線條應流暢、光滑;「勻」是指運筆的力度應該平均,使一根線條濃淡自然過渡;「活」是指在畫人或物體時,線條應充分考慮表現體積,用線條組成畫面時要有活力,即腦與手的靈活配合。
人物結構線:
外輪廓線:在繪制人物外輪廓線時,可適當粗一些,並要工整、流暢。
內輪廓線:內輪廓線應比外輪廓線細一些,並可在一些局部轉折或光影明暗的交界線處,加入一些更細的內輪廓線,這樣可以加強人物的立體感。
硬景物:在繪制硬景物時,可選用線條粗細變化較小的工具。製作時盡量避免重復,尤其在處理樓房或機械時,更要一次完成。
軟景物:在繪制軟景物時,要注意景物受光面的線要少而細,相對背光面可略粗,尤其在處理樹木和遠山時,要根據畫面結構及情節處理光影的變化。
速度線:在表現動態效果時常用到速度線。不管線的方向是平行還是垂直於地平線,或是向某一側傾斜,在畫速度線時,注意線條應有長有短,還要有疏有密,這種線條組合是在平行排列的基礎上的一種隨機的組,線條的長短和疏密若相近就會形成表格狀,毫無均衡的美感了。
集中線和閃電效果線:
當看到放射狀的畫面時,由於人眼的習慣,注意力會集中在線條的交點上,因此,在漫畫中常用畫集中線或閃電效果線的表現手法增加畫面上的緊張氣氛,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在畫集中線時,一般用直尺來畫,首先在想要讀者注意的部分畫上記號,然後以此記號為軸畫放射狀直線。決竅是一定要用帶筆鋒的筆來畫,使線條越接近中央越細,而且一定要一筆畫完,也可在標記的地方釘上一個圖釘,再用直尺緊靠圖釘來畫出集中線,去掉圖釘後留下的針眼可以用白顏色塗平。閃電效果線的畫法也是一樣,首先設定留白的位置,然後畫上大概的基準線,因為閃電效果線的集中效果比較小,所以線條的表現需比較細膩。
網狀效果線:
有時為了烘托畫面氣氛,往往使用網狀效果線,常用的網狀效果線分為一至四重網。一重網狀效果線:是把畫出的粗細、長短基本一致的線段組,傾斜方向組合起來,形成網狀效果線。
兩重網狀效果線:就是永遠保持畫豎線的姿勢,碰到橫線就轉變原稿的方向,畫出一組垂直線段組的網格狀效果線。
三重網狀效果線:應先畫出菱形的圖案,之後畫出第三條線,也就是最後形成一組,每個角都是60度的正三角形圖案的效果線。
四重網狀效果線:同兩重網狀效果線畫法相同,保持畫豎線的姿勢,碰到橫線就轉變原稿的方向。
漸變的網狀效果線:
1、 同形狀網狀效果線的漸變:通過線條的疏密距離關系來表現漸變效果,其暗部用間隔較小的線條,然後逐漸擴大間隔離。
2、不同形狀網狀效果線的漸變:從四重網狀組合開始過渡到三重網狀組合、兩重網狀組合、一重網狀組合,然後在邊緣處畫點散線。
注意:當兩片網狀效果線拼接時,要讓接點不重合又不致於脫離,這樣看起來就很整齊,如果在接點處出現線條較粗的部分,就要以白色顏料修改。
網狀效果線:
一般分為圓形的繩狀效果線及波浪形的繩狀效果線。繩狀效果線與網狀一樣,以豎線方式畫,隨角度改變而移動原稿紙的角度。在畫各種網狀線時,應注意線與線之間的間隔,如果有規律的增加或減少線的間隔,將能畫出漸變的繩狀效果線。
線條的強弱:
線條的強弱是通過線與線之間不同的輕重、疏密、軟硬和粗細表現出來的。初學者通常會不知不覺地以同樣粗細的線條來作畫,如果線條強弱有變化就能表現出材料的質地和距離的
遠近。
一般來講,在畫質地堅硬的物體時,應使用較粗較硬的重線條表現,以強調它的質感;畫柔軟的物體時,則用較細較軟的線條。
當畫一個人物時,人物輪廓和各部分的邊緣線就可用較重的粗線表現,而人物的頭發和服裝上的皺褶則要用細線軟線來表現。
四重網狀效果線:
當然,所謂線條的強弱變化是隨物體結構而變化的,比如,在畫人的坐姿時,一條腿的前後兩條線處理起來就不同,由於腿的彎曲,前面的線因為要表現膝蓋的硬度就必須畫重畫硬,而後面的線是表現腿部鬆弛的肌肉,畫起來線條應是軟的,這里所說的軟,並不是拖遢無力,而是要輕柔。
漸變的網狀效果線:
另外,在畫一些相交的線條時,會產生一些線條之間疊壓的關系,應注意表現在前面物體的線條要壓住並強於後面的線條。人臉部、手部的線條應以軟線為主,有的局部線條在消失時,不應將筆停頓,而是應慢慢的抬起,形成有梢的線。
關於線條組合的疏密關系,這些組合非常重要。
一般的方法是,在表現的凹陷的部分時,線條組合密一些;凸起的部分線條要盡量的簡練,這樣兩部分同時看,就會產生鮮明的對比。
網狀效果線:
畫直線時,筆尖不能左右移動,否則容易造成紙面上墨水堆積,要一口氣畫完。
畫直線時,應首先畫豎線,如果遇到橫線,可將紙旋轉90度,仍以豎線的形式來畫,畫時要注意經常擦乾凈尺的邊緣和筆尖,以免使線條模糊不清或弄臟紙面。
對於初學者來說,線條的練習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因此,千萬不可輕視!
它是繪畫的基本功訓練,是手、眼、腦之間協調配合的練習。平時隨意畫一些散亂的線條或畫一
些物體的局部,可以對畫好線條大有幫助,尤其在初學階段,線條的練習應隨時隨地的進行,只
有多練才能生巧,以專業漫畫家的畫為範本,注意模仿線條的強弱,從中也會受益非淺。
☆頭發基本線條
通常的類型,動畫人物的頭發將十分復雜。不過,如果你把它們分解成基本元素來繪畫,將會簡化此過程。
如同現實中的頭發,漫畫式頭發也是由許多股發線組成。然而,比起單獨畫出每一股頭發來,更好的方法通常是把它們畫成不同大小、形狀的發叢。如圖所示,這是每種頭發風格的一些最簡單的形式。注意在大多情況下,在發叢的底部的線條更彎曲一些--如例圖中最左上的例子尤為明顯,較低的線比上邊的線條曲度更大,讓頭發更富有深度,更加漫畫化(anime)一些。 有時頭發表現得很誇張,有時卻僅能讓人瞧見,不過大多數的漫畫發型中,每股頭發都會是這種基本的形狀。
當你知道該如何畫好每一股頭發,就可以開始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漫畫風格的發型了。看看本圖的每個例子(作者自己都不解左下角那組頭發幹嘛要打折) ,注意從第一步開始的基本發線是怎麼運用的。那些相似的形狀通常貫穿於許多不同的發型之中。 在每一股頭發上酌情畫一條向外彎的曲線作為發絲,將會讓頭發顯得更形象一些。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描繪頭發的細節,只需要增加頭發的縷數即可。
現在我們開始練習一些稍微復雜的形狀。注意如何改變每一股頭發的大小和形狀使其具有不同的特徵。每一股頭發可以是纖細而直長的,也可以是粗而彎曲的。注意你可以把頭發畫得非常細致,或非常簡單,全在於你所繪頭發股數的多少了。
這里例出了一些基本的發型。 注意頭發在彎曲、旋轉的時候,其內部是如何重疊、嵌套的。總之,憑些兩點你就可以畫出相當有意思的發型了:1、頭發是帶有捲曲的;2、認真看完本教程。
☆衣紋的繪制衣服上的褶皺千變萬化,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能掌握規律,畫衣紋就可以隨心所欲。衣紋對畫面的表現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作者畫風的主要表現方面之一。
怎樣才算畫好衣紋呢?逸心認為應該有以下幾點:
1.真實。所謂真實不是說完全按照現實中的褶皺來畫,而是符合衣紋的形成規律,畫面真實可信,能體現衣服的質感、厚度,反映人體的形態和動態。台灣漫畫家林政德的衣紋給人的感覺就非常真實。
2.簡練。真實的衣紋會有很多影響視覺效果的線條,這時只有對其進行取捨,剔除多餘的線條,用簡練優美的線條表現衣紋,才能體現漫畫的美感。高橋留美子畫的衣服褶皺很少,看上去很清新、活潑。
3.富有變化。CLAMP、結城信輝和藤島康介的畫充分展現了線條的魅力,利用繁復的線條令畫面富有特殊的動感和韻律。現實中並不時時都有風,但在他們的畫里總是可以衣裙當風、長發飛舞。
衣服在受到擠壓的地方形成的紋路是最多的,線條近似平行,如圖[A]所示。
相反,受到拉伸緊貼肢體的地方,紋路一般呈放射狀,延伸到衣紋平行帶,如圖[B]所示。
畫衣紋時還要注意肢體扭轉帶來的線條變化,此時衣紋是很重要的表現動態的因素。
此外,衣服寬松、質地柔軟的衣紋較多,較硬、較窄的衣服褶皺較少;較薄的布料比較厚的料子形成的衣紋細碎。如左圖所示。
平時可以先參照同學的衣紋練習,觀察褶皺與被覆蓋物體間的關系,多看多畫多比較,看哪一種畫法更好,記下來,把常用到的衣紋總結成符號,到用時加幾筆或減幾筆,就成了新的衣紋了!
畫裙子時,先得確定裙子的質地、厚薄,如果是絲綢一類較軟的衣料,線條應該用柔和且較多的;牛仔裙可以盡管減少紋路,線條硬朗;還有普通的裙子,線條可硬可軟。然後和別的衣紋畫法一樣,線條從綳緊的地方呈放射狀畫出,折疊的地方線條平行。
其實裙子和窗簾的畫法差不多,只不過圍成了筒狀,可以從窗簾上偷一些線條用在裙子上,有的裙子腰部折疊很多的,也有些裙子設計成貼身樣式,自然站立的時候幾乎沒有紋路,非常好畫,但也要注意重力的作用會使裙邊稍微收攏而產生彎曲起伏。平時要注意觀察女生,她們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料集,女生的衣服樣式要比男生的豐富的多,如果能注意收集,根本不必在畫時苦思冥想。
☆技寶典——漫畫心法
畫漫畫也同練武功一樣,講究個心法。我認為畫漫畫最主要的是想像,只要想得到就能夠畫的出。至於筆上功夫只需握筆不抖足矣。
現在大家都提倡畫出自己的風格,誰都想這樣。但有些畫友畫了一年甚至幾年都還是老樣子。還有的畫友的作品人物的形象,就是長相分不開,每個角色都差不多,只好靠發型、服飾來區分。什麼角度單一啦,男女區別不明顯啦。這都同屬於一個毛病--沒有融入自己的想像力,缺乏觀察。每一個初學者都要經過模仿的階段,能在這個階段中得到領悟,以後自己的畫風就會慢慢形成。上面所談到的問題就出自一昧的模仿,並未加入自己的理解,只是把模仿的東西變成印象存了起來,畫出來的作品再好,也只能被人家說很像某某。(漫畫人最忌聽的一句話)模仿是基礎中的基礎,並不能完全依靠它。它是一個讓你接觸漫畫,認識漫畫的一個途徑。這時你需要把模仿的東西"納元歸總",每次畫時都加一點自己的看法,加以時日便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有的畫友說,這么講還是不太好理解。教大家一個方法:在模仿他人作品時,將他所畫的東西轉一個方向畫。如一個人的臉向左,就把他畫成向右,正面就畫出方面。實在畫不出可以到生活中觀察,牢記。注意!這只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想像及分析能力,並非一種繪畫方法。功夫到家了,畫畫時,頭腦中自然會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手都會跟不上想的,不必再搜索枯腸啦!
另外畫漫畫也要注意調息,就是所謂的呼吸法。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吸氣吐氣都要柔,吸氣三秒,吐氣四秒。雖無什麼奇效,至少描線時手不會抖,細條流暢。
再有,畫漫畫時自信很重要,畫不好撕了重畫的念頭一定要少之又少,撕掉重畫,信心就不如第一次畫了,效果也會減退。(心理學啊!)最好還是一次成功。
我再說幾項自己總結的幾項畫漫畫的禁忌,雖與心法無太大關聯,但也挺有用的。
第一、 忌繪畫時放電視,放音樂可以。就是眼前不要有干擾。人的大腦分為兩半,主要工作的只是其中一半,另一半也不是沒用,它可以幫助你聽音樂,輔助你那一半腦,使感官放鬆,不易疲勞。頭腦可以分出一半為你聽音樂。眼睛可不會再生出一對來為你看電視喔。
第二、 忌遇技法問題而參照漫畫書時,觀賞其內容。因為這個時候思想較集中,很容易進入情節,從而使你忘記手中還一件更重要的事--自己的還未畫完。(慘)
第三、 忌繪畫時吃東西。旁邊也不要放水,一是分心,二是很容易弄臟畫稿。
第四、 忌不洗手繪畫。吃飯前要洗手,畫漫畫前也要洗手,不要搞得畫面臟、亂、差再後悔呦。
第五、 忌繪畫時用手摸臉。臉上分泌的油會隨手帶到畫面上,乾乾凈凈的畫稿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舒服。告訴你們,編輯對這樣的稿件會優先考慮的。(我也不大清楚,總之干凈的畫一定占優勢)
第六、 忌疲勞駕駛(開夜車)。所有狀態都會大打折扣,決不是危言聳聽啊!
畫友們都擔心遇到以上情況,不必擔心,誰都有犯錯的時候,我正是犯過上述一切錯誤才領悟到這些的,能夠領悟到是時候,就是成功之時。好了,不多說了,有點像佛學啦。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祝各位畫業有成!
☆對漫畫中光影的簡單研究
我們現在所談到的漫畫,通常指的都是黑白漫畫,這類漫畫的基本原理是通過線條、塗黑和網點兒來表現現實生活當中物體的輪廓和光影表現。
所以,製作黑白漫畫的人有必要認真的研究光的各種屬性以及陰影的各種表現形式。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什麼是光。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光是一種「奇異」的物質,它既具有電磁波的衍射、反射、干涉等等一般的屬性,也具有一些粒子才會表現出來的特性。物理學上稱之為「波粒二項性」。
在製作領域里,光都有那些應該了解的屬性呢?
個人認為從漫畫製作所要應用的方面來說,光應該具有如下的一些基本量的屬性:
1.光源位置:光源相對物體所處的方向和距離。
2.柔和度:由光的漫反射的程度、光源的面積和光的強度等因素所決定的光照射到物體上的柔和程度。
3.亮度:光的明亮程度。
4.色彩:光源的顏色屬性。
5.衰減:由於光波的放射性運動而產生的單位面積上光的強度逐漸變弱的現象。
6.遮擋:在光的傳播過程當中,由於物體的阻擋而產生陰影區域的現象。
7.色溫: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Willian Kelvin(凱爾文)發現的一種碳發出的光隨著溫度的不同而產生出不同顏色的現象。比較低的色溫影響暴光出現偏紅色的光,比較高的色溫影響暴光出現偏藍色的光。(具體內容參考攝影的有關知識)
正確地了解以上光的屬性,不會直接地提高你的畫技,但是通過對這些屬性的正確把握和運用,可以逐漸地提高你畫面里人物和各種物體的真實感,並且能使你的畫具有一般人所無法表現出的驚人的光影對比效果。
我們經常看到日本漫畫中對各種光和影的運用。例如非常類型的鼻子側面的陰影、男性角色特寫時出現在面部上的陰影等等。不過,由於日式漫畫獨特的畫風特點,很多日式漫畫里的人物和場景都顯得有一點缺乏立體感,甚至很多是被故意製作得『平面化』(因為這樣可以方便相關產品的研發)。但是,幾乎在所有必須光影效果的場景中,日本的漫畫製作人員都會一絲不苟地完善好每一處陰影細節,可見對光影的研究是每一個立志於漫畫製作的人都不能放鬆的『必修課』。
精確地把握陰影效果的實現路徑只有兩條:1.用數學和物理的方法嚴密地計算每個光的位置、方向、亮度、反射、色溫等數值,推算出各個光在物體周圍形成的陰影;2.通過對生活的細致觀察以及學習美術學中的光影知識,靠經驗表現物體周圍的陰影效果。
一般只有開發計算機繪圖軟體的人和物理學家才能精通第一種方法,他們會總結出各種計算陰影和表面亮度的方程式來計算陰影效果。不過這些人(軟體程序師、光物理研究人員)往往美術功底不足,作不出什麼優秀的藝術作品。(3D軟體中的「渲染」是對這種方式的最主要應用形式)
而一般的藝術家和美術工作者由於沒有時間學習大量的數理知識,因而通常採用第二種方法。不過具體的方法和細節還是應該由每個製作人員自己來發掘,你甚至可以自己研究一種把以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的綜合方法。但要記住,一切光影表現方法都應該學會從生活里總結,多觀察身邊的各種陰影:皮膚的陰影、衣服的陰影、室內的陰影、戶外的陰影等等,細心觀察萬事萬物就是藝術家最好的老師。
下文就是在嘗試總結一些第二種方法的應用方法和理論。
下面將通過分析一些光的屬性的具體應用方法,來討論漫畫中的光和影的作用。
(一)柔和度
光的柔和度和亮度是決定其所形成陰影類型的兩個主要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柔光是最常見的,日光燈、窗外投射進屋內的光、各種反光等等都屬於柔和光。
光的柔和屬性在各種平面製作中應用非常廣泛。
通常在表現女性或兒童的特寫時都使用柔和光,因為柔和光所呈現的陰影具有最多的層次感和比較小的對比;在表現一些恐怖氣氛、男性特寫時常常可以看到硬光(不柔和光),硬光會使人物(物體)的表面看起來稜角分明、富有力度感。
不過以上這些都是從攝影和3D製作領域的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在漫畫中我們不一定非要了解各種燈光的位置擺放和對燈光的調節方法,只要正確地把握各種燈光所形成的陰影和擴散效果就夠了。
一般越柔和的光照射到物體上後所形成的陰影邊緣就越模糊,陰影會由黑色漸變到灰色。柔和的光非常適合表現富有層次感和質感的物體和人物。相反,越不柔和(匯聚的光、很強的光 或者 距離物體很近的光源發出的光)的光照射到物體後所形成的陰影邊緣就越清晰,而且陰影幾乎不會變淺(很濃的黑色),所以這類光經常用來表現需要強對比的場景。
(二)遮擋
遮擋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一種光影現象。人的影子、物體的陰影、日食等等都是它的表現形式。
一個被各種電影和漫畫應用過的經典遮擋例子就是:吸血鬼式陰影。吸血鬼(或者恐怖的人或怪物)在登場之前幾乎都會有它陰森的影子特寫作為前奏,而且為了表現一些需要避諱(血腥)或者需要恐怖氣氛的場面時,通常也會運用牆壁上的陰影。
遮擋的最主要例子當然就是影子了。
生活里,我們每天都會見到很多種影子,所以說每個人都可以算是觀察影子的專家。在漫畫和動畫里,如果對影子的處理有問題,很容易給人畫面失真的印象。
例如,如果人物的所有影子都被省略,那麼人物可能看起來像飄在空中,因為人類經過常年對現實光影的視覺積累已經形成了視覺習慣。人們會自然的把影子開始的點認為是人的立足點,人們也會根據影子的長度和方向判斷出光源的高度和方向。如果沒有影子,人的眼睛就會找不到參照物,會產生一些錯覺。
不過有趣的是,影子在漫畫里並非像在現實生活里那樣被無時無刻的細致地表現。在漫畫里,影子多是用作特殊用途:渲染氣氛、表現心情、豐富場景等等。而人們腳下踩的影子則常常會用幾個簡單的線條來表現。
比如在表現晴朗的天氣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會用上陰影效果。晴朗(很曬)的天氣或著發生閃電的天氣,經常用對比很強的影子(輪廓很明顯);陰天下雨 和 大霧(沙塵暴)天氣時就常用對比比較小的影子。這就牽扯到了光的衰減問題,在能見度比較低(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多)的環境下,光的衰減速度會大於晴朗乾燥的天氣,所以陰影部分也相應的顯得比較模糊。
漫畫家們也常常通過拉長或者縮短影子的手法來反映太陽的位置,從而間接地表示時間。
另外當漫畫中的人物戴著帽子(有帽檐的)的時候,也常用帽檐的陰影來表現人物的心情 或 遮擋人物的目光(有時襯託人物目光)。
影子的運用方法實在太多了,每一種都需要多觀察並且不斷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實踐。請大家在後面留下一些自己的運用經驗,共同探討。
下面談一下表現遮擋效果時應注意的技術問題。
首先必須明確,現有的漫畫手法表現陰影是比較費力的。如果出版社對你有時間上的硬性要求,那你應該學會對陰影的取捨。
例如你要表現一個人物站在樹下的畫面,最理想的遮擋效果當然就是 把每一片樹葉的陰影在人物面部和身體上形成的陰影都表現出來。不過以現有的技術和時間限制,這恐怕都是不現實的,於是就要根據作品中這個場景的重要程度來確定陰影的細膩程度。你甚至可以幾乎不用陰影,只表現一些不同灰度的色塊,有時這也會產生不錯的效果。
如果有必要表現比較細膩的陰影效果,那你就應該多注意觀察一下生活里陰影落在物體上的情況,物體的表面往往是凹凸的,陰影在投影到這些表面上的時候也會產生相應的彎曲和明暗度的變化。經常坐在樹底下,畫一些陰影形成的輪廓(不用圖黑,省時間)和表示灰度的線條,觀察光線移動以後陰影的變化。你也可以坐在你的台燈邊上來研究陰影。重要的是要主動觀察。
在實際觀察以後,你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陰影和你的想像有不少區別,注意記住這些區別,因為這就是你的作品不同於別人作品的地方。改善那些不寫實的地方,即使是只用幾個線條來表現,也一樣需要觀察。
(三)色溫
色溫是一個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概念,但是在攝影學當中她卻非常常見。
首先必須明確,色溫並不是一個溫度概念,它只能用來解釋光的色彩在感光物體上發生變化的原因。
任何感光物體(膠片、眼睛等)都有一個正常曝光時候的色溫值(色彩平衡的色溫值),當光線的色溫值高於這個平衡值的時候會曝光形成偏藍的顏色;而當光線的色溫值低於這個平衡值的時候會曝光形成偏紅的顏色。
也就是說,色溫只會影響光線的顏色屬性而不會影響它的亮度。那麼它在黑白漫畫中有什麼作用呢?
這就要從人的眼睛對光的顏色屬性的習慣開始說起了。在美術學裡面,把紅、黃、藍三種顏色作為基本色(色彩中的三原色),而在計算機制圖和電視顯示領域里,把紅、綠、藍三中顏色作為標准色(光的三原色),不過在這兩個領域里都是由三種顏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其他的顏色。
但是人眼對紅、綠、藍三種顏色的灰度感覺是不同的。一般而言,人眼會認為綠色相對另外兩種顏色是比較明亮的(偏向於白色),紅色在人的眼中一般形成中間的灰度,而藍色形成很深的灰色。
所以在一些黑白漫畫作品中,當同時要表示紅色和藍色的時候(如法國國旗),一般用比較淺的灰度網點紙來表示紅色,而用比較深的灰度網來表示藍色。
也就是因為人眼的這種習慣,光的色溫這種屬性才得以被運到黑白漫畫當中
㈢ 古代服裝與現代服裝的區別
1、顏色不同
現代的衣服顏色多種多樣,而古代的衣服大都以黑白灰為主,只有官宦家庭才可以穿其他顏色的衣服。
2、款式不同
現代衣服分為上下兩件衣服,古代服裝大都為從上到下整體,一般為長衫。
3、功能不同
古代時期,不同款式的人只能穿與之相對應的衣服和款式,不能穿錯。到了現代人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衣服來進行穿搭。
4、用料不同
古代百姓的衣服大都以棉麻為主,而現在則有各種各樣的布料來做衣服。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
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漢服中的衫裙、圓領袍服與胡服三種配套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漢唐相似。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
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筒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一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沖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隋唐時期的服裝特色: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唐代官吏服飾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色曾有規定:凡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緋為色;六品、七品為綠色;八品、九[品為青色。
以後稍有變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此土為唐代圓領袍衫展示圖及紗羅襆頭圖。
唐代女裝
隨著發展,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衫是無袖單衣,功用吸汗,有對襟及右衽兩種。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後者就發展成了背子或半臂。
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來都是一種長方形的方片直裙,有點類似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樣式顯得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來並不能顯出美麗來。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寬擺拖地的樣式,既能顯露人體結構的曲線美,又能表現一種富麗瀟灑的優美風度。
這種裙子的結構必須和人體的主體結構有機適應,所以是一種下擺呈圓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順便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高腰將裙帶束到胸部的裙子,至盡還影響著朝鮮韓國的女子裙裝風格。
到了中晚唐時期,服裝中加強了華夏的傳統審美觀念,開始復古,從以顯出女子身材為主逐步恢復到秦漢那種寬衣大袖,飄逸如仙的風格,服式越來越肥,這種風格定了型一直影響到後期華夏女裝的基本理念,既寬松隨體肥大,這自然在後來也成了禮教所要求的對象,柔和自然,無形無欲。
中晚唐女裝華麗大氣,一般類似於禮服,她們裡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內衣,在唐代和裙子結合形成了一體,它不系腰帶,寬松自然。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讀很華麗,基本上都是拖擺至地,有的達幾余米,比如,有的袖闊4尺,裾曳地達到5尺。
因此,如同後來的歐洲一樣,衣擺的長短決定著婦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廣袖的,廣袖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寬大的袖子,唐代的廣袖基本呈方片形,類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隋唐胄甲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於實戰的,主要是鐵甲和皮甲。除鐵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鎧甲中比較常用的,還有絹布甲。絹布甲是用絹布一類紡織品製成的鎧甲,它結構比較輕巧,外形美觀,但沒有防禦能力,故不能用於實戰只能作為武將平時服飾或儀仗用的裝束。圖為胄甲穿戴展示圖。
㈣ 中國古代婚禮有幾種類別
2種。
1、周制婚禮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范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漫三千年裡始終為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
婚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朴干凈,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時期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
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安詳,但安靜細致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2、發展型婚禮
指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後世中國婚禮。其中混雜了許多其它來源的婚俗禮儀,有諸多變異,故此稱為「發展型」。
婚禮是什麼時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因為漢代以後的戰亂,夜晚不安全的緣故,也許是因為感染了胡俗習慣,再加上後來的婚禮排場逐漸變大,時間變長,也就逐漸放在了上午,這樣,歡慶的儀式往往持續一天。
與後世婚禮不同,先秦至兩漢婚禮,女父迎婿於門外,禮節甚重,更別說刁難女婿的事了,唐《封氏聞見錄》6卷五雲:「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自從婚禮有了賀客和婚宴開始,婚禮的世俗歡慶氣氛就逐漸擴展。
婚禮的歡慶的氣氛本是生民常態,同時也來自華夏周邊的風俗浸染。胡俗婚禮多喜慶,後世婚禮的許多雜俗,比如鬧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則來自滿族。根據周禮,婚禮是沒有蓋頭的,但紅蓋頭卻成了世俗婚禮的像征。
儀禮中的婚禮不舉樂,無酒筵酬賓的儀節,只在新房中為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到後世,宴眾賓客會成了婚禮必不可少的一項,鬧房也成了保留節目。也許,我們更加熟悉的婚禮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4)怎樣選一條令自己滿意的裙子擴展閱讀:
中式婚禮婚禮禁忌:
1、 生花易於枯萎,故婚事諱之,只有連招花和石榴不禁。因為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其狀可以意喻閏女出嫁,誠等丈夫,後者則意諭多子多孫。
2、新婦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財運。
3、安床後到新婚前夜,準新郎忌一個人獨睡新床,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否則俗謂〝困空鋪,不死尪,亦死某″認為是凶兆。
4、結婚當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迴避, 不能相送。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5、成親之日,新娘離開娘家時,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發哭發,不哭不發″不哭的話反而禁忌。
6、 婚後三日,新人回門,須在當天日落以前趕回夫家,不能留宿。萬一有特殊原因無法回家,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沖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7、 迎娶途中,若花轎和花轎相逢,叫做〝喜沖喜″,會帶來不祥。解決的辦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雙方媒人各以預備的花交換,這叫做換花。
㈤ 古代服飾的特點
古代服飾的特點:
1、三代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2、春秋戰國
這時漢服深衣和胡服開始推廣。深衣將過去上下不相連的衣裳連屬在一起,所以叫深衣。它的下擺不開衩口,而是將衣襟接長,向後擁掩,即所謂「續衽鉤邊」。深衣在戰國時相當流行,周王室及趙、中山、秦、齊等國的遺物中,均曾發現穿深衣的人物形象。
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細部結構表現得更為明確。短袖衣是楚服的一項特徵。江陵馬山1號楚墓曾出短袖的「衣」,衣即衣,據《說文》的解釋,這是一種短衣。根據曾侯乙編鍾之鍾金人的服裝看,應即短袖之衣。
3、秦漢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中大批陶俑的出土,為秦漢武士的服裝提供了較充分的例證。他們穿的半長衣所交掩之曲裾雖較淺, 但仍為深衣之屬, 其下身著長褲,腰系施鉤之革帶。這種裝束在西漢時仍廣泛流行,褲也逐漸向全社會普及。
漢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從古禮穿冕服佩綬、佩玉。皇帝、公卿、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絲繩的質地上加以區別。皇太後、太後、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謁廟服)、親蠶服、朝見服和婚禮服的形式都採用深衣制。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樣。
4、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環境使得文人士子們空有忠君報國的志向卻無用武之地。因為自身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人生理想無法達到,所以文人士子們他們不再過多地局限於儒學的條條框框,而是開始強調自我個性解放。
於是當時的社會就出現了褒衣博帶的流行時尚,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魏晉風度。男子袒胸露臂,追求輕松、自然、隨意的感覺;女子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盡力展示優雅和飄逸的風姿。
魏晉時期規定宮中朝服用紅色,常服用紫色。白色為平民百姓服色。這時的服式仍以襦、裙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婦女裝飾比較考究,有金環、銀約指和繞腕的跳脫等。在質地上宮中與宮外仍有很大區別。
5、隋唐
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後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唐高宗以後,以紫色為三品官的服色;淺緋色為五品官服色,深綠色為六品官服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色,黃色為宮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裝還對鄰國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日本和服從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裝的精華,朝鮮服也從形式上承繼了唐裝的長處。唐裝襦裙線條柔長,十分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
唐裝本身品類多,善變化,從外形到裝飾均大膽吸收外來服飾特點,多以中亞、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飾為參考,充實唐代服飾文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富麗堂皇,風格獨特奇異多姿,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矚目。
6、宋代
宋代服裝大體沿襲唐制。這時的襆頭內襯木骨、外罩漆紗,宋人稱之為「襆頭帽子」,可隨意脫戴,與唐初必須臨時系裹的軟腳襆頭大不相同。這時,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腳襆頭,兩腳向兩側平直伸出,可達數尺。身份低的公差、僕役等,則多戴無腳襆頭。
宋代婦女也穿裙和衫,這時的衫子多為對襟,蓋在裙外。裙較窄,多施細摺,福州黃墓中除出羅裙外,還有開襠褲與合襠褲,可見宋代婦女在裙內著褲。起於五代時的纏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漸流行。
7、元代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
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8、明代
明代皇帝的日常服裝是龍袍,上面綉著龍紋、翟紋和十二章紋,一般以黃色紗羅製成,配金冠。皇帝禮服則仍保持上衣下裳的古制,由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等組成。
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領、袖口、衣襟側邊、裾都是本色。纁裳織藻、粉米、黻、黼紋。
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如左圖所示),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襆頭和圓領袍,但這時的襆頭外塗黑漆,腳短而闊,名烏紗帽,無官職的平民不得服用。
公服除依品級規定服色外,還在胸、背綴補子。文官補子中飾鳥,武官飾獸。為褒獎官員的功勛,另特賜蟒袍、飛魚服、鬥牛服等服飾。蟒是四爪之龍,飛魚為魚尾有鰭之蟒,鬥牛則在蟒頭上加彎曲的牛角。官至極品則用玉帶。所以「蟒袍玉帶」就成為這時大官僚之最顯赫的裝束。
明代的漢服影響頗遠,近至東北亞的朝鮮,遠至日本、琉球等藩屬國。至清代,女裝百褶裙、馬面裙及道袍長袍一並留存。曲阜孔氏衍聖公府內藏明代衣冠服飾,滿清上層也有穿著明代衣冠服飾畫像。
9、清裝
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體態優美的旗袍,挽回了滿服缺少美感的一面。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
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族婦女不纏足、不穿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族婦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
馬褂、旗袍是清代滿族男女的典型服飾。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
它區別於漢族在宋明時期的馬褂,滿清的馬褂不修邊幅。滿人初進關時,通過大屠殺而迫使漢族穿上它們的馬褂。康熙雍正年間,由於奴化政策,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
(5)怎樣選一條令自己滿意的裙子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衣物歷史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知縫衣,周口店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曾發掘出骨針。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不同地區和族別的人們中間,服飾款式已各不相同。
以發型為例,大地灣文化中有剪短的披發,馬家窯文化中有後垂的編發,大汶口文化中有用豬獠牙製成的發箍,龍山文化中則用骨笄束發,陝西龍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的玉人頭像,頭頂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發的反映。
骨笄在相當於夏代的二里頭文化的二里頭類型與東下馮類型諸遺址中均曾出土,形制與商代的同類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發為髻在遠古時已是華夏族服裝的特徵。
㈥ 漢服的種類
一、漢服的定義
漢服是指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末清初)這近四千年中,在華夏民族(漢後又稱漢民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和裝飾體系;或者說「漢民族傳統服飾 (漢服)」是從夏商周到明朝,在「華夏-漢」民族主體人群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形成的具有明顯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二、漢服的種類
1、【曲裾】
曲裾出現,與漢族衣冠最初沒有連襠的罩褲有關,下擺有了這樣幾重保護就符合理並合禮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發明袴的先秦至漢代較為流行。開始【男女均可穿著】。男子曲裾的下擺比較寬大,以便於行走;而女子的則稍顯緊窄,從出土的戰國、漢代壁畫和俑人來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擺都呈現出「喇叭花」的樣式。
(6)怎樣選一條令自己滿意的裙子擴展閱讀
漢服基本禮儀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參考資料:網路-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