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代的人都穿什麼衣服,
婦女的主要服式是襦裙,女性當中十分流行齊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貴婦當中,也穿鈿釵禮衣。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勻稱、豐滿圓潤,顏色大膽。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
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前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
(1)大紅衫搭配什麼裙子擴展閱讀:
唐代男女服飾款式復雜、色彩絢麗是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那時的女性服裝,充分展示了我國女性大氣、自信、飄逸、灑脫的精神面貌。裙、衫、帔,這是唐時女裝的三要素。
一,「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
初唐時期流行窄袖衫,詩詞中就有「紅衫窄裹小擷臂」等描述;中晚唐時期,吹來一股西域風,漸漸流行「廣襦」(衫的一種),袖寬可達四尺,常是宮廷貴婦出席重要公開禮儀活動時穿著。
衫的領子樣式也很復雜,根據出土的唐代陶俑、壁畫等文物可以看出,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領型不同,暴露的幅度也大不相同。
二,「帔」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相當於現代的披肩或者圍巾,長約兩米,那時婦女常旋繞於臂頸之間,半掩半露,更顯出一種含蓄美。
三,再有就是「裙」,唐朝女子上身著「衫」,下身則穿「裙」。短衫長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系於腋下,顯得裙子很長,樣式有點像韓劇里的韓服。
② 為什麼女人穿紅裙子那麼引人注目
紅色特鮮艷奪目,喜歡張場的人,要引人注意的人都愛紅色。女性愛穿裙,好張揚或有喜女性就更愛穿紅衫紅裙了。
自古以來,我國人對紅色就有著自然崇拜心理。因為紅色是太陽,是血色火色生命色。崇紅思想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扎在人的內心,什麼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紅榜,紅對聯等,這代表著喜慶,吉祥。用紅色就具有激情,活力,熱情奔放,魅力無限,寓意美好,能增添喜慶與吉祥。把紅色視為喜慶,成功,吉祥之色。
紅色還是忠勇和正義的象徵,可以驅邪護身,驅魔逐妖制鬼,辟邪消災,帶來好運。女人穿上紅裙,回頭率更高,更性感,更引人注目,更容易引男人羨慕愛戀,浮想不斷。紅色成了喜慶,成功,正義,吉祥的專用色。更象徵火旺而熱烈有生機,如朝陽。
首先說下,紅色在我們心中屬於高貴的色,紅色是張揚的色彩,紅色又是喜慶的色,紅色帶來好運。
女人穿搭紅色裙裝為什麼引人注目呢。首先女性穿搭紅色顯得很張揚,給人一種激情奔放的美,這種 美充滿了活力和充滿了年輕的氣息。其次紅色特別的引人注目,不管你走在多少人群中,只要穿搭紅裙,總會引來路人的注視和回頭。這就是紅色本身的魅力,容易吸引人,容易討人喜愛。
而女性能穿搭紅色的裙裝,首先要身材好,其次最關鍵的是膚色要白皙,因為這樣的搭配往往襯托出膚色的美,同時也映襯出女性 健康 的美和活力的美。這樣的搭配,提升了美女高雅的氣質,同時又顯示身材的美,能不引人注目嗎。
我們可以看下這位美女穿搭紅色的背心裙,修身的設計穿出了身材的婀娜多姿,不僅顯示出成熟的美更是穿出了女人味,這樣的穿搭突出了膚色的白,更是提升了氣質。美的清新又灑脫。你說穿搭紅色裙裝能不吸引人嗎?!
紅色本來就非常激情,艷麗,活潑性感。大家都知道每個人新婚的時候都穿紅顏色的衣服,因為紅色比較性感,引人注目。還有一種就是非常的喜慶,吉祥。
第一 紅色代表激情,非常有活力,就像很多女孩子特別喜歡紅色。據說男同志看見紅色會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感覺,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吧。
第二 紅色有熱情奔放的意思,感覺非常輕松活潑,渾身都具備著不同尋常的魅力,穿上它可以說回頭率非常的高。
第三 紅色非常的性感,有一種不可抵擋的魅力。如果你穿一條紅色的裙子走在大街上,會有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多看你幾眼。
第四 紅色非常喜慶,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很多新娘子結婚的一天,可以說100%都有一套紅色的禮服。
第五 紅色還有一種意思就是吉祥的意思,特別是本命年或者是外出遠門兒,大家都喜歡穿紅色的,預示代吉祥順利。
以上可知,女人穿上紅裙子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紅色是一種吉祥的象徵,紅色是一種激情的象徵,紅色是一種富貴的象徵,紅色是一種美麗的象徵,紅色是一種歡喜的象徵,紅色是一種幸福的象徵。
人們用紅色來形容激情燃燒的歲月是「火紅的年代」。用紅色來形容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是「火紅的青春」。過年時,人們掛紅燈籠貼紅對聯春意濃濃喜氣洋洋。結婚時,新娘子穿著紅色禮服喜在心頭笑盈臉上。
紅色,有著太多太多美好的寓意。
女人穿一襲紅裙,映紅了面容,舒展了身姿,面如桃花,燦若朝霞,嫵媚妖嬈,娉娉婷婷,透著滿滿的美麗,滿滿的朝氣,滿滿的幸福,滿滿的喜氣,怎麼能不引人注目呢? 特別是芳華妙齡的女生,在春末夏初奼紫嫣紅的日子裡,在乍涼還暖收獲正忙的仲秋時節,穿上一襲紅裙,更是青春煥發,陡長精神!如果拍成照片,會成為未來時光里永遠的最美好的回憶。
紅裙子,凝脂般的皮膚,簡直就是絕配!
如果身材再高挑,再窈窕,這樣的女人比花還要美!
引人注目那是必須的。
我在草原上旅行的時候,就遇見過這樣一個女人。
她不但佔了前面說的三條,而且顏值極高。
加上草原的綠色,混搭在一塊,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
可惜我不會作畫。
但留在心底的東西,一樣長久。
女人和紅裙子,就像藍天和白雲。
給人的暢想和感覺,都是一流的。
那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舒服,拿語言去形容,略顯得蒼白了些。
作為火的顏色,血的顏色,紅色就是火的本身。
紅色加漂亮女人,雙倍的火,雙倍的溫暖,雙倍的熾熱。
引人注目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喜歡紅色的人很多。
我的初戀情人也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飄過眼前的時候,就註定了一段情緣。
這些年有意無意避開紅色,主要還是怕被再次點燃。把今天也給燒個洞洞。
紅色讓人激越,讓人聯想。
引人注目,天經地義。
顯眼唄!(我沒那麼多的費話,講一大堆怎麼女孩光亮,生活好了,物……跟著……女孩的內心變……)
四周打聽了下,很多女人喜歡紅色,到了夏天,卻不太敢穿紅裙子。在一些人心裡,紅色就是土、俗的代表,還有些比較內斂的女人,認為紅色太張揚扎眼了,穿上感覺很不好惹的樣子,自己不好駕馭。
紅色真不是洪水猛獸,絕對不需要敬而遠之。對於女人來說,紅色非常顯氣色,會讓你看起來很有精氣神。對於一直說黑白灰才有高級范的人來說,紅色會比所有的中性色都讓人驚艷!夏天來條紅裙子,穿出明麗大氣的女王感!
紅色之所以讓人感覺俗氣,主要就在顏色的選擇上。我們印象中經常穿紅色的,就是在節慶、嫁娶等喜慶場合,穿著明麗的紅裙子,讓人感覺很符合氣氛。但是日常穿的話,那些桃紅、橘紅色,飽和度太高,過於吸睛張揚,溫柔內斂的女人,一般都招架不住啊。
穿習慣紅裙子的女人,再看別的裙子,都會感覺黯然失色。喜歡紅色又怕俗氣的話,照著上面4點來選,絕對穿出不一樣的你,讓自己都驚艷。
這個問題中有兩個主要的點,
一個是紅色,
一個是裙子,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紅色
紅色是 時尚 界永不褪色的經典色,在化妝品的 歷史 中,紅色也是被運用的最長久的一個顏色,最早的化妝品是胭脂和口紅。
為什麼人類對於紅色那樣追求欲罷不能,首先 紅色是熱情,奔放,警醒,他能夠刺激大腦使我們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對我們身體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正是這樣的生理基礎,使得紅色對我們人類產生吸引力。
另外紅色用在臉頰和嘴唇上是一種年輕 健康 狀態,代表著活力和性吸引。
紅色代表血液,同時又和巫術及神秘力量相聯系,我們總是對於神秘的恐怖的事情,有著天生的好奇。
吸血女伯爵因為長期吸食少女的血液,身上長期有濃重的血腥味,很多男人也因此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所以紅色是神秘力量,是激情,熱情愛情。
紅色是神秘的力量,是至高無上的權利。
紅色還是魔鬼的象徵,有著致命的誘惑。
我們再來說一下裙子,除了原始部落,步入文明時代的人類,普遍都認為裙子是女性的服裝,而褲子是男性的服裝,當然極少數地方除外。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潛意識中的慾望都源於性的力量 ,我們所有對服裝的審美都是為了滿足我們對於異性的欣賞和遐想。
中世紀的歐洲,婦女穿著大大的裙子,裡面是不穿內褲的,通過裙子的遮掩,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當時的貴族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女性穿裙子也是方便和情人行事,你懂的。
另外裙子有遮擋的作用,讓人看不清臀腿的實際形狀
不像褲子那樣直接顯示女性的身材部位和輪廓
越 是看不清的東西,越是能夠引起我們的好奇和 探索 的慾望 。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在我們潛意識之中認為女性穿裙子是非常合適非常漂亮的,並且紅色也是對大腦刺激非常大的。
所以女性穿紅色的裙子會非常的引人注目。
女人穿紅裙子之所以引入注目,那就因為紅色。開門見喜,開門紅。女人穿紅色服裝,不僅僅是性格的體現,更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紅色代表著積極樂觀而熱情,情緒波動大起大落,所以在人群中有一眼望去很顯眼的。
紅色。
這個顏色,我們並不陌生,作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利用率極高的顏色之一。
熱情、威望、活力、希望以及自信是我們對它的慣有印象。
但其實,紅色還有一個不太被提及的代表詞: 性感。
當兩個人處於曖昧和關系非常親密的狀態時,紅色會給人帶來一種 很強烈的「性感」和能量充沛的心理暗示。
所以,如果穿著紅色衣服出去約會,對方也許會下意識的接收到一些信號,然後發生一些水到渠成的事情。
看過《隱秘的角落》這部劇大家應該都知道周春紅這個角色。
她在出去約會前,就專門換上了顏色鮮艷的紅色裙子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不言而喻,順其自然了。
其實,紅色真不是洪水猛獸,絕對不需要敬而遠之。對於女人來說,紅色非常顯氣色,會讓你看起來很有精氣神。對於一直說黑白灰才有高級范的人來說,紅色會比所有的中性色都讓人驚艷!夏天來條紅裙子,穿出明麗大氣的女王感!
一、顏色要適合紅色之所以讓人感覺俗氣,主要就在顏色的選擇上。我們印象中經常穿紅色的,就是在節慶、嫁娶等喜慶場合,穿著明麗的紅裙子,讓人感覺很符合氣氛。但是日常穿的話,那些桃紅、橘紅色,飽和度太高,過於吸睛張揚,溫柔內斂的女人,一般都招架不住啊。
還有像這樣的,帶著點橘色調的紅色,沒有氣場的女人,還是不要碰,稍微氣場不足,皮膚有點黃的話,會讓你看起來就像大病初癒的感覺一樣,特別不好看。
日常想穿,顏色不必那麼濃烈,可以選擇飽和度稍微低點的紅色,或者是色調稍微暗點的顏色,看起來就不會那麼辣眼睛。年輕點的姑娘,可以選擇活潑點的西瓜紅,明媚有朝氣,還會讓肌膚在太陽下,有種透明的光澤感,特別美。
或者是今年流行的小丑紅,成熟女人最佳的選擇,就是酒紅色,不那麼張揚,卻透著內斂的溫柔感,看著不刺眼,宛如紅酒一樣讓人沉醉。
上身顯瘦下身微微寬松的裙擺,讓整體氣質更加年輕顯活力感,散發清新感,彰顯出你的復古典雅之風。柔和的色調綻放著誘人光彩,溫柔風超仙,是提升氣質的好幫手,時刻給你不一樣的新鮮感。
二、款式要簡單除了在顏色上注意選擇,紅裙子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款式的選擇。這個款式可以長可以短,根據自己喜好,但是最關鍵的是,千萬別太多花樣,因為紅色已經足夠隆重了,再加多設計感,就會特別正式,真的就像要參加婚禮一樣哦。
簡單是一切高級感的基礎,尤其對於濃烈的紅色來說,最簡單的設計,就能呈現出最本色的美。收腰大擺,只要長度合適款式合身,紅色的加持,會讓你走到哪裡都是焦點。
優雅的女人,還可以在職業裝的時候,選擇紅色,讓原本嚴肅正式的裙子,亮眼熱情的同時,氣場也空前強大,搭配黑發紅唇,很有一種點燃一切的氣勢哦。
在夏天裡,醒目的紅色系自帶顯膚白的技能,蝴蝶結系帶設計,清新又帶有小性感的仙女裙,修身 時尚 ,清新甜美非常的有氣質,靈動的蕾絲花邊裝飾,搭配復古的方領,收腰長款滿滿的仙氣感。
三、圖案別俗氣圖案也非常影響穿著效果。像那種符合老年人審美的大紅大綠,還有過於華麗的刺綉等圖案,會讓紅裙子看起來,好像八十年代的紅被單裹在身上,再加上點用力過猛的搭配,簡直讓人無法下眼睛。
紅色已經足夠美了,所以完全可以選擇最經典的純色,根本不用擔心單調無趣。或者可以選擇鏤空、蕾絲、輕紗等面料,讓純色的層次感也足夠豐富。
實在很喜歡圖案的話,可以選擇比較經典的,比如紅白或者紅黑相間的波點,甜美而有活力,紅白的條紋也不錯,清爽還顯瘦。印花圖案就要慎重,花朵最好比較小一點,哪怕密集點,看起來也比較文藝可愛,不會淪為俗氣。
復古又別致的必入款紅裙,帶著微微肌理感的面料,提升質感的同時,讓紅色也非常濃艷,而經典的白色波點,化解艷俗增加清爽感。系帶收腰大裙擺,整體給人知性優雅,穿出法式古典美。
四、搭配別花哨作為裙子來說,不用考慮太多的搭配,但是鞋子包包等的組合,卻不容忽視。因為紅裙已經足夠搶眼,所以最佳的搭配,就是比較中性低調的顏色,一般來說,黑、白、灰色都不錯。除了顏色,還要考慮風格和質感,比如上面這款小紅裙,單看裙子很可愛,但是腳上厚重的黑色短靴,完全不搭調,讓裙子沒有了輕盈少女的感覺,整體就感覺俗氣了,如果換上簡單的小白鞋就很不錯。
黑白灰和紅裙子搭配在一起,能很好中和裙子的熱 情感 ,協調卻不搶眼。其實搭配同色系的紅色,效果也很不錯,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款式上不要太復雜,簡單的高跟鞋、鏈條包,來個全紅的穿搭,和紅唇一起,任誰也能被一眼俘虜。
喜歡休閑風格的話,寬松大方的紅裙,就是最美的風景,腳上一雙最簡單的涼拖鞋,一雙美腿展露無遺,在紅色的襯托下,越發顯得膚白貌美。
穿習慣紅裙子的女人,再看別的裙子,都會感覺黯然失色。喜歡紅色又怕俗氣的話,照著上面4點來選,絕對穿出不一樣的你,讓自己都驚艷。
③ 唐朝服裝有什麼講究
唐朝服裝有什麼講究
當初范冰冰版《武媚娘傳奇》在湖南衛視熱播,眾多唐朝宮廷美女的服飾引起了很多觀眾的關注和議論。唐朝的宮廷女裝到底什麼樣兒?真實的唐朝服飾和電視劇中的區別大嗎?
就現有史料來看,唐代男女服飾款式復雜、色彩絢麗是個不爭的事實,特別是那時的女性服裝,充分展示了我國女性大氣、自信、飄逸、灑脫的精神面貌。相比現代人,那時上至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都很講究穿衣打扮。比現代人更講究,一件衣服做上幾年是常事兒。
裙、衫、帔,這是唐時女裝的三要素,無論地位尊卑,家中貧富,這基本的三件是必不可少的。唐朝牛僧孺的《玄怪錄》中記載了一位平民婦女的衣著:“小童捧箱,內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再有《仙傳拾遺·許老翁》中說,唐時益州士曹柳某妻,“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羅紅地銀泥帔子,蓋益都之盛服也。”
衫
“衫”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用的長袖上衣,式樣為窄袖短身。唐代各種文獻中,但凡提及日常女裝,上衣多稱作“衫子”、“衫”,如“藕絲衫子柳花裙”、“紅衫窄裹小擷臂”、“香衫窄袖裁”等。衫一般指單衣,到了冬天,則改用夾衣,也成為“夾衫”。
當時“衫”的樣式隨著年代的不同流行趨勢也不同。初唐時期流行窄袖衫,詩詞中就有“紅衫窄裹小擷臂”等描述;中晚唐時期,吹來一股西域風,漸漸流行“廣襦”(衫的一種),袖寬可達四尺,常是宮廷貴婦出席重要公開禮儀活動時穿著,這一點劇中范冰冰的著裝也有體現。
衫的領子樣式也很復雜,根據出土的唐代陶俑、壁畫等文物可以看出,有直領對襟、交領、圓領對襟、圓領斜襟等多種形式。領型不同,暴露的幅度也大不相同,但不會像電視劇里那樣不分場合總露著,也不會露那麼多。
帔
這就要發揮“帔”的作用了。“帔”常用輕透的紗、羅製成,相當於現代的披肩或者圍巾,長約兩米,那時婦女常旋繞於臂頸之間,半掩半露,更顯出一種含蓄美。
裙
再有就是“裙”,唐朝女子上身著“衫”,下身則穿“裙”。短衫長裙,裙腰系得很高,在腰部以上,甚至系於腋下,顯得裙子很長,樣式有點像韓劇里的韓服。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里,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曾披著一件羽毛縫制的大氅向武則天“顯擺”,其實這只不過是現代人的想像。當時人們的著裝是很講究場合禮儀的',一向“傲嬌”的太平公主不太可能去穿一件舞姬穿的“工裝”。同樣的,武媚娘打馬球時一定會穿適合運動的窄袖“胡服”(相當於現在的運動裝),而不可能穿“廣襦”、披“紗帔”,不然就顯得太“二”了。
再有就是當時的人對著裝很重視,穿著不得體是會被嘲笑的。白居易在《上陽白發人》中描寫一個入宮後受冷落直至孤獨老去的宮女,她剛入宮時“臉似芙蓉胸似玉”,後來“紅顏漸老白發新”,但因為長期不跟外界往來,不了解“流行趨勢”,還穿著她年輕時的衣服:“小頭鞵履窄衣裳。”豈不知十幾年過去,這一身兒早已經過時了,難怪詩人接下來會說:“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唐代女性不僅著裝講究,發型、妝容更是繁復,並且鼓勵“創新”。光發髻就有鸚鵡髻、花髻、倭墜髻、墜馬髻等數十種之多,女人化妝再簡單也少不了這些程序: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描斜紅—塗唇脂。“春陰撲翠鈿”、“眉間翠鈿深”、“鵝黃剪出小花鈿”等詩句都是對唐代婦女貼花鈿的描寫。另外,唐朝的紡織染色技術已經很發達,女性大多喜愛色彩絢麗的裙子。後宮佳麗三千,身上裙子赤橙黃綠青藍紫,頭上發髻高聳,發飾叮當作響,臉上妝容“濃妝淡抹總相宜”,那場景,確實夠讓人眼花繚亂的。
;④ 唐代女子是怎樣穿衣的
如果說中國古代男子服飾的主題是實用與莊重,那麼女子服飾的風格則是浪漫多姿,而唐代女子服飾則是其中最為絢麗的篇章。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極盛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往頻繁,世風開放。加之域外少數民族風氣的影響,唐代婦女所受束縛較少。在這獨有的時代環境和社會氛圍下,唐代婦女服飾,以其眾多的款式,艷麗的色調,創新的裝飾手法,典雅華美的風格,成為唐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服裝
唐代女子服裝,分衣裙、冠帽、鞋履幾類。唐制規定,女服分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種為後妃命婦女官於朝會、祭祀等正式場合穿著的大、小禮服,後者為日常穿著。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為單衣,襦有夾有絮,僅短至腰部。裙子長而多幅。此外還有襖、半臂、縵衫等。襖為夾衣,長於襦而短於袍。半臂是短袖的緊身上衣,套於衫外,流行於唐前期。縵衫是女子歌舞時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脫。其衣裙顏色豐富多彩,以紅、綠、紫、黃色最為流行,如時人所雲「紅裙妒殺石榴花」、「藕絲衫子藕絲裙」、「折腰多舞鬱金裙」等,衫、襦、襖、裙上多有織文和綉文,如唐詩所描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衣料有絲綢、棉布、葛、麻、毛等,而以絲綢最為常用。
此外,「時世妝」,袒領服、男裝、胡服也是重要服飾。「時世妝」,即時裝,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繞披帛,緊身長裙上束至胸,風格簡約;盛唐時,衣裙漸寬,裙腰下移,服色艷麗;至中晚唐時,衣裙日趨寬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帶,寬袍大袖,色彩靡麗。袒領服、男服、戎裝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的婦女中廣為流行。袒領服為一種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為紗羅製品,時人形容為「慢束羅裙半掩胸」、「參差羞殺雪芙蓉」、「綺羅纖縷見肌膚」等,下配以曳地長裙,充分體現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唐代婦女喜好戎裝、男服。「軍裝宮娥掃眉淺」,則描繪了宮中女子穿著戎裝的情景。武宗時,王才人因著與武宗同樣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誤認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時,士人們的妻子不約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們也紛紛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圓領服,頭裹襆頭,足蹬烏皮靴。唐代婦女並無華夷之別的觀念,開元天寶年間,在長安、洛陽等大都市的街頭,處處可見身著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腰系蹀躞帶的漢族女子,體現了盛唐帝國婦女們開放、健美的精神風貌。
領子
唐代女服的領子,有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等。短襦長裙的特點是裙腰系得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絲」。「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顏色絢麗,紅、紫、黃、綠爭艷斗研,尤以紅裙為姣姣者。街上流行紅裙子,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盛唐時期,就已經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許是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楊貴妃最喜歡著黃裙,那是地位的象徵。
「慢來羅裙半露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開放的程度。
帽子
女子發首,以戴各式便帽和梳髻為主。所戴便帽,初行冪,次行帷帽,再行胡帽。唐初女子有「蔽面」習俗,婦女外出多戴冪,冪是一種大幅方巾,一般用輕薄透明的紗羅製成,戴時披體而下,障蔽全身。高宗時,隨社會風氣的開放,改戴「施裙至頸」的帷帽。至開元盛世,婦女們乾脆去除帽巾,露髻出行,或仿效男子和胡人,裹襆頭和戴狀奇艷麗的胡帽。胡帽因源於西域和吐蕃各族,狀式新穎多變,有的卷檐虛頂,有的裝有上翻的帽耳,耳上加飾鳥羽,有的在帽沿部分飾以皮毛等。此外,若出門遠行,還戴風帽,以避風塵。
鞋
唐代女子足下著履、靴、屐等。履以錦、麻、絲、綾等布帛織成。亦有用蒲草類編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綉飾,履頭狀式多樣,有圓頭、高頭、雲形、花形等,如唐詩所雲:「雲頭踏殿鞋」、「金蹙重台履」、「叢頭鞋子紅偏細」等。靴多以錦為之,織造功緻,紋飾美麗。屐於夏季赤足著用,為民間女子所喜,如李白詩雲:「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發型
唐代女子追求美容美飾,其化妝及佩飾內容豐富,有發式、頭飾、面妝、佩飾等。女子發式以梳髻為主,或挽於頭頂,或結於腦後,形制十分豐富。名目有半翻髻、雲髻、盤桓髻、驚鵠髻、倭墮髻、雙環望仙髻、烏蠻髻、回鶻髻等數十種。初唐時發髻簡單,多較低平;盛唐以後高髻流行,髻式紛繁。發上飾品有簪、釵、步搖、勝、鈾、花等。多以玉、金、銀、玳瑁等材料製成,工藝精美。簪釵常成對使用,用時橫插、斜插或倒插。步搖是其中的精品,釵首製成鳥雀狀、雀口銜掛珠串,隨步行搖顫,倍增韻致。唐中後期婦女中還盛行插梳,以精緻美觀的小花梳飾於發上。
面部妝容
面部化妝有敷鋁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唇脂諸多方法,淡妝者采其二三,盛妝者悉數運用。鉛粉色澤潔白,質地細膩,施於面、頸、胸部,「纖白明媚」。胭脂為提取的紅藍花汁配以豬脂、牛髓製成的膏狀顏料。由於帝王士大夫的偏愛,女子眉式花樣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畫工畫《十眉畫》,名目有鴛鴦眉、小山眉、倒暈眉等。闊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畫得較長,盛唐以後開始流行短式。花鈿是一種額飾,以金箔片、黑光紙、雲母片、魚腮骨等材料剪製成各種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為多見,貼於眉間。面靨是於面頰酒渦處以胭脂點染,或像花鈿一樣,用金箔等物粘貼。斜紅是於面頰太陽穴處以胭脂染繪兩道紅色的月牙形紋飾,工整者形如弦月,繁雜者狀似傷痕,是中晚唐婦女一種時髦的打扮。
配飾
項飾有項鏈、項圈、瓔珞等,臂飾有臂釧、手鐲,腰飾有玉佩、香囊等。瓔珞原為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唐時為宮女侍女、舞伎所喜著。其上部為一半圓形金屬頸圈,下半部為一珠玉寶石組成的項鏈,有的在胸前部位還懸掛一較大的鎖片形飾物,整體華貴晶瑩。臂釧,又稱跳脫,是以金屬絲盤繞多匝,形如彈簧,或以多個手鐲合並而成的飾物,套於手臂,在宮女和仕女中流行。香囊多以金、銀製作,鏤空,上下兩半球以子母口相扣合,裡面有兩個同心圓環,環內又置一小香盂,同心圓環之間及小金盂之間均用對稱的活軸相連,無論怎樣轉動,香盂里的香灰都不倒置灑落。
唐代女子服飾,不僅為燦爛的唐文化增添了光彩,並影響著後世歷代婦女的服飾生活與文化,成為中國古代文化藝術苑地中的一朵奇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