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資訊 > 河北省武安市馬甲腦礦是哪個鎮

河北省武安市馬甲腦礦是哪個鎮

發布時間:2021-07-18 15:02:57

A. 武安市礦產資源分布與利用

目前,武安市已探明礦產有5大類、23個礦種,其中煤、鐵、石灰岩、非金屬資源尤為豐富(圖2.1)。煤炭總儲量23.0×108t,其中地方佔有儲量3.13×108t;鐵礦總儲量5.62×108t,礦體104處;石灰岩遍及全市,總量達700.0×108t之多。

(1)鐵礦:主要分布在市境中部的淺山區和丘陵地帶,呈南北長30km、東西寬20km的不規則矩形內。鐵礦遠景面積達600km2,國家探明鐵礦石儲量5.62億t,地方和個體新增儲量約0.2×108t,是全市支柱礦種。武安市鐵礦資源分布在礦山鎮、上團城鄉、伯延鎮、午汲鎮、西土山鄉、淑村鎮、康二城鎮、西寺庄鄉、石洞鄉9個鄉(鎮)。

武安市的鐵礦資源全部屬於接觸交代型磁鐵礦床,礦體埋深一般在300m以內,絕大多數只能井下開采。現有西石門鐵礦和北洺河鐵礦等大型鐵礦場2處,鎖會鐵礦、洪山石板坡鐵礦、馬甲腦鐵礦、西台地鐵礦、礦山村鐵礦區、五家子鐵礦、玉石窪鐵礦、尖山礦區、玉石窪鐵礦區、雲駕嶺鐵礦、楊二庄鐵礦、團城鐵礦、胡峪鐵礦、胡峪東南鐵礦等中型鐵礦場14處,礦山村南一號礦、南二號礦、郭二庄鐵礦、燕山鐵礦、鳳凰山鐵礦、下團城鐵礦、崇義東河灣鐵礦、崇義西鐵礦、東梁庄鐵礦、小不里鐵礦、百官鐵礦、坦岑鐵礦、鎖會一號鐵礦、上北石鐵礦區、大賀庄鐵礦、磁山村鐵礦、白馬寺鐵礦、河西鐵礦、暴庄鐵礦、徘徊老虎山鐵礦等小型鐵礦場共20處。其中國有鐵礦場13處(表2.1),其餘為集體鐵礦。另有峰店聯辦、八零八鐵礦等鐵礦場約100餘處,群采鐵礦點300餘處[8]

圖2.1 武安市礦產資源分布示意

由於武安市的鐵礦石產量70%~80%以上來源於鄉(鎮)集體和個體礦山企業,礦山用地分散。隨著對小鐵礦進行戰略性改組,走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經營之路,礦山用地走向集中。

表2.1 武安市國有鐵礦山基本情況表

(2)煤礦:武安市的煤系地層主要分布在南起萬年、大淑村一線,北至郭二庄礦與邢台市相連,西起賀庄、上泉、雲駕嶺、郭二庄礦的西界,東至武安市與邯鄲縣的交界處,占據武安市的東半部,呈北東方向展布,面積約120km2。現有無煙煤礦13處,其中萬年大型煤礦1處,郭二庄煤礦、雲駕嶺井田、武安周庄井田深部,武安邑城井田、武安康二城煤礦等中型礦床7處,賀庄煤礦、周庄井田、暴庄井田、康二城井田、靈山井田、曲周煤礦等小型煤礦有6處。煙煤礦產地共2處,其中,大型1處,大淑村井田;小型煤田有陽邑煤田。主要分布在市域東半部,包括礦山、西土山等12個鄉(鎮),面積約120km2

(3)建材:遠景儲量2.48×1010m3,按2.9t/m3計算,共計7.20×1010t。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鼓山周圍的伯延、庄晏,西南部山區的冶陶、馬家莊、劉家莊,西北部山區的管陶、翟家莊、上焦寺等鄉(鎮),建材資源分布面積497km2

武安市西部山區重巒疊嶂,是廣闊的石材分布區。石灰岩分布於午汲、伯延、徘徊、石洞一帶,石灰岩礦層厚、質量好、礦體延續長,既靠近鐵路、公路,又宜於露天開采,是理想的溶劑、化工、水泥用石灰岩基地。

武安市礦產資源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賦存面積大、分布集中;二是本區屬於煤鐵混合區;三是大中型礦床少,小型礦床多,群采礦點多,停采閉坑礦床多。

礦業開發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礦產品,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群采礦業星羅棋布,蜂擁而上,掠奪性的粗放開采,追逐短利;忽視長效,使土地受到嚴重破壞。隨著礦產資源儲量的消耗,閉礦也在所難免。改革開放初期到目前,全市境內約有3000多個井口,其中自行閉坑的有500多個,整頓取締的有700多個,未見礦的廢舊井有300餘個。據武安市礦山企業用地調查情況,20家煤礦采場佔地687.64hm2,16家鐵礦采場佔地919.88hm2,采場共佔地1607.52hm2[104]

據統計,由於數十年來的開采,礦山采場、壓占、破壞土地4000hm2,其中耕地面積達1340hm2,主要分布在鐵礦及煤礦集中開采區(圖2.2),植被、景觀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嚴重。破壞面積每年以10hm2的數量遞增。其中采場佔地1607.52hm2,廢渣壓占土地400hm2(礦渣及尾礦的無序堆積、排放,壓佔大量農田,形成了泥石流的潛在物源,較大型礦渣堆9處,尾礦堆11處,選礦廠13個),塌陷破壞土地1300hm2(共有塌陷坑59處,尤以鐵礦區最為集中,有一定影響的38處,露天采礦坑5處),地裂縫破壞土地700hm2(地裂縫破壞植被130hm2,地裂縫20處)(圖2.3)。尾礦排放量5.00×106t/a,利用率小於10%,積存量達4.50×107t;煤矸石排放量2.30×106t/a,利用率小於20%,積存量3.00×107t;除少數企業合理排放外,多數隨地排放或排入河道或溝谷中,西寺庄—西土山北洺河河床堆積了3.30×105t尾礦和大量廢石,污染水土環境,影響行洪。

圖2.2 武安市礦山地質環境破壞情況示意

圖2.3 武安市礦業廢棄地類型

武安市地處丘陵山區,區內地形復雜,既有平地、坡地,又有沖溝、谷地。由於礦山開采,一些山體被挖除,溝谷被填埋,造成地形地貌變化復雜。加之礦種多,使土地復墾用途多,有農業用地、林業用地、建設用地,以及保留礦業遺跡等多種利用方式。

B. 邯鄲市有什麼

明山又稱聰明山、洺山,距永年縣城西行十餘里,海拔262.8米。是一座孤峰突兀而起,山勢峻拔,形如卧象,山底面積一平方公里。洺水北繞,蜿蜒如帶。東有豬山、狗山、兔山諸峰逶迤相望。沿著彎彎的蹬道攀上峰頂,怪石嶙岣,峭壁懸崖,山烏啾啾,林木蔥蔥,一派仙山幽境,蔚為壯觀。這就是冀南名勝被稱之為平干八景之一。

豬山又名朱山,位於明山東南不遠,海拔239米。山頂有西漢時期的「豬山石刻」。

狗山在豬山東不遠,與豬山相連,海拔219米。

紅山位於明山西略偏南,永年縣與武安市交界處,海拔327米。為紅山旅遊區主峰,內有紅山寺。

摩天嶺為小摩天嶺山脈主峰。位於武安市艾蒿坪村西,距武安市區49公里。海拔1747.5米。因其峰高可攀天而得名。嶺上築有峻極關,古為通晉要隘。南、北洺河分別發源於山之南麓和東麓。山體植被較好,長有松、楸、樺、青桐、刺槐等雜木及大片原始次生林。

馬虎寨位於武安市馬店頭、活水、列江三鄉交界處,距武安市39公里。海拔1570米。相傳,漢大將馬虎曾於此地建營設寨,故名。北側峽谷現開發為七步溝景區。

板山海拔1550米,位於武安渠溝村和南桃園村之間,距武安市區45公里。南側的渠溝村現開發為太行奇峽谷景區。

武華山也稱小華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西北52公里的活水鄉後柏坡村南。北與聞名遐邇的摩天嶺接壤,南與七步溝羅漢洞毗鄰。

大寨山位於武安市東山村東北,距武安市區22.75公里。海拔863米。因其主峰大寨而得名。此山為武安深山區與淺山區的分界線。

磁山位於武安市磁山村北,距武安市區15公里。海拔500米。因山產磁石而得名,山體呈紅色,又名紅山。山坡有梯田,但土壤瘠薄,糧食產量不高。山下有鐵礦,有「磁山文化」遺址。

老爺山為老爺山脈主峰。位於武安市廟上村東,距武安市區35.25公里。海拔1437.3米。峰頂建有真武大帝廟,又稱老爺廟,故名。

和尚山·茶壺山位於武安市後掌村北,距武安市40公里。遠處望此山,北部山峰象身著袈裟端坐的和尚,南部山峰如一樽茶壺而得名。兩峰海拔分別為1320米和1421米。

梅龜寨位於武安市東寨坡村北,距武安市區17.5公里。因山形似烏龜而得名。主峰海拔515米。主峰東部有四個山頭,分別稱二寨、三寨、四寨、五寨。

古武當山為道教歷史史山,位於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處,距邯鄲市70公里,主峰海拔1120米。山頂有一唐代古碑上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於國內其他武當山。古武當山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滿山蔥郁。

青崖寨位於武安梁溝村西北,距武安市區47.5公里。因山頂呈青色,四周為懸崖故名。海拔1898.7米。山北峭壁有一羊腸小道可達峰頂。為邯鄲市最高峰。

黑龍洞山位於武安市梁溝村西北,距武安市區47公里。因山東南有一山洞,稱黑龍洞,山以洞得名。主峰海拔1789米。

車谷腦位於武安市車谷村西,海拔1030米,距武安市區25公里。西與涉縣莊子嶺相連。

青陽山位於武安市李甲村西,距武安市區31.5公里,山體青色,崖上有石洞名朝陽洞,故名青陽山。主峰海拔934米。山上有少量澗水溢流,多果樹。

桃花山位於武安市桃花村東,距武安市區28公里。因山頂有廟,農歷3月15日為廟會,正值桃花盛開之時故名,主峰海拔914米。山上有核桃、柿子等果樹。

萬壽山位於武安陽邑村西,距武安市區28公里,山腳下原有壽聖寺,故名。主峰海拔591米。

紫山又名紫金山,位於邯鄲、武安、永年三縣(市)交界處,距邯鄲市區14公里。因山體呈紫色而得名,海拔498.4米。趙國大將趙奢死後葬於此山,故又稱馬服山。

鼓山古時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故名鼓山。鼓山主峰老石台,海拔891米。鼓山四周煤田豐富,是我國主焦煤基地之一。山南端的「滏口」古為太行八陘之一。鏊子頂和天宮峰兩處,分別建有南、北響堂山石窟。現代為邯鄲市戶外驢友的發祥地,主要山峰有老石台、鳳凰台、草帽頂。

左權嶺又名十字嶺。在縣北境偏城鎮南艾鋪與左權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323米。

五指山在境內河南店鎮與神頭鄉之間,海拔1283米。太行五指山景區是邯鄲涉縣新開發的以原生態游為主題的旅遊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自然風光既具有太行山峰陡峭險峻的特點,又有著原始森林般茂密植被風光,以「雄、奇、險、秀」著稱。

韓王山在涉城鎮,海拔1191.1米。

青頭山位於韓王山東南,海拔1114米。

唐王山位於涉縣縣城西北約10公里的索堡村村東。唐王山峭壁懸崖,高聳入雲,整個山體猶如一座巨大的屏風矗立在面前。傳說在漢代時,文帝劉恆曾來此山游歷,見峰崖如削,甚具靈氣,便封此山為「中皇山」,現在媧皇宮崖壁上仍有「古中皇山」的鑿壁碑,後來唐玄宗李隆基到此,見中皇山形似巨大屏風,遂改名為「錦屏山」,待到明世宗朱厚熜時,又根據歷史傳說將此山改名為「唐王山」了。

賀蘭山距磁縣城西北30華里,今林峰村南。據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餘華里。此山雖無靈峰幽壑,卻也碎玉平鋪,積雪凝素。

爐峰山俗稱小金鼎,因山形酷似一香爐而得名,位於邯鄲市西南70公里的磁縣陶泉鄉境內。爐峰山極頂海拔1088米。從東側進山,山腳下有一座為紀念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而修建的葯王廟。爐峰山腹底部有一處始建於隋代的流泉寺,斷壁殘垣,芳草萋萋,靜寂幽秘。

母豬腦在岳城水庫上游漳河北岸,海拔421米。

卧龍山位於磁縣賈壁鄉索井村,距磁縣縣城40公里,卧龍山海拔680米,景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

C. 生態網路體系整合

河流藍線、山脊線、道路綠線、生態通道四線所組成的生態網路廊道體系是保護區域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的最低底線,構成區域生態基礎設施,包括連續完整的山水格局、濕地系統、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態、綠道體系,生態綠道等。它是一個多層次的、連續完整的網路,它可以保持區域的整體性,是人與土地的和諧關系,是持續發展的根基。

5.2.4.1 生態網路廊道體系整合

武安市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如山、水、田、林、草,這些生態基礎設施是建設生態礦區的物質載體和基礎。對於武安市來講,建立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就是建立「以太行山、洺河水及其周邊生態控制區域為生態鏈,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礦山公園、水利風景區為生態源,以農田、林地為共生體」的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是實現武安市生態城市發展戰略目標的空間安全保障。使武安市區「兩環兩帶六斑塊」綠色空間向外延伸,與山水生態鏈、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礦山公園生態源、農田、林地等區域生態基礎設施連通,形成區域土地利用安全保障。

對礦業用地來說,在礦區建設中保持生態網路廊道的連通性,在大規模建設之前給生態用地留出空間,並在礦區建設中利用大好時機改進建設生態廊道。

5.2.4.2 土地利用空間組織

以生態網路為先導,採用「安全格局」指導土地利用配置,確保空間布局的生態合理性。採用生態網路為先導,指導區域土地利用配置,目標是基於區域中關鍵或重要生態環境組分及其空間配置方式的識別和保護,調整礦區的空間布置,使重要生態環境組分在空間上能夠實現相互滲透,在保證經濟、信息暢達的同時,能夠充分尊重自然生態過程,使自然生態過程暢通有序,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193]

礦區是區域山水基質上的一個斑塊。礦區於區域自然山水格局,猶如果實之於生命之樹。背離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就切斷了自然的過程,包括風、水、物種、營養等的流動。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維護區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是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的一大關鍵。因此,基於生態網路指導礦區土地利用安全格局配置,對傳統礦業用地遺留下的大量廢棄地在進行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以及環境治理中分類指導,使局部問題有了可操作性的實現途徑。主要考慮功能分區組織(圖5.5),網路廊道體系組織。

圖5.4 基於生態網路體系指導的武安市礦區廊道恢復格局

(1)生態網路體系組織修復。

根據武安市整體生態功能分區要求,在綠色生態礦業發展區中合理組織生態網路體系。

根據武安市各主要礦區的位置與狀態,結合所處生態網路位置(圖5.4),將主要礦區依據廊道恢復種類歸類,共分為4類,以指導其土地復墾與生態重建以及環境治理工作。

道路廊道單一廊道恢復建設主要包括:暴庄煤礦,賀庄煤礦,薛村煤礦,玉泉嶺鐵礦、上泉鐵礦,廣平鐵礦。

道路廊道、綠色通道2類廊道恢復建設主要包括:縣團城鐵礦。

圖5.5 武安市生態功能分區

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綠色通道3類廊道或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山脊廊道3類廊道恢復建設:其中恢復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山脊廊道包括周庄煤礦、臨漳煤礦、礦山村鐵礦、成安煤礦、曲周煤礦、萬年煤礦;其中恢復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綠色通道包括雲駕嶺煤礦、小汪鐵礦、東河灣鐵礦、平頂山鐵礦、縣團城鐵礦、玉石窪鐵礦、北洺河鐵礦、團城鐵礦。

山脊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綠色通道4類廊道恢復建設包括:西石門鐵礦、邱縣煤礦、衡水煤礦、陶一煤礦、郭二庄煤礦、陽邑煤礦、康二城煤礦、漳村煤礦、顯德汪煤礦、51002部隊煤礦、車網口煤礦、小店煤礦、石板坡鐵礦、玉石窪鐵礦、馬甲腦鐵礦。

(2)西石門鐵礦生態網路廊道修復內容詳見4.3.3.3。

在區域和礦區尺度上,構建出和諧的網路體系格局,以及土地利用安全框架,僅僅是美好的藍圖。通過對殘缺的山體、阻斷的河流等生態通道的修復及農林牧景觀生態元修復,實現景觀現實整合。經過對礦業用地整合後,武安市景觀的連續性和整體性顯著提高,對改善武安整體安全格局起到積極的作用。

D. 什麼是腦礦

」。「腦礦」一詞是晏陽初的一個大發現,也是一大創造。它比什麼「金礦」、「銀礦」都重要。
1918年,晏陽初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第二天,他就應募以教育秘書的身份遠涉重洋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法國戰場為在那裡的20多萬華工服務,當翻譯。那時戰爭快結束了,華工思念祖國、家鄉和親人,但是他們不識字,不會寫算,要通信就由晏陽初代他們寫。晏陽初目睹華工被美國、英國、法國的官兵瞧不起,稱華工為「苦力」。就是這些「苦力」,在戰場上很勇敢。挖戰壕、救傷員,其中有幾千人受到了表彰,表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堅定、沉著的獻身精神,獲得了如鐵十字等各種勛。章他們並不「笨」,並不比外國人差,只是他們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而已。晏陽初想起「人人皆以為堯舜」的道理,重視和尊重他們。他意識到應該把知識教給他們,使他們也能象他一樣寫算和認識中國的文字。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徵得在法勤工儉學的領神李石增的支持,為華工辦起了「識字班」,親自選擇中國簡易文字,用白話文形式編寫了《華工周報》。經過三個多月每晚一小時的學習,其中有40多名華工學習較好,獲得了識字班畢業證書。晏陽初曾收到法國戰場上的一封來信,信中稱晏陽初為「先生大人」,說:「你自辦報以來,天下事我都知道了,但你的報太便宜,恐怕以後不久會關門,我願把戰爭中存下的三百六十五個法郎捐給你辦報。」這件事對晏陽初思想震動很大,使他認識到中國人並不笨,他們所缺乏的不是「救濟」,而是「發揚」,他們不是不可教,而是無教。這20萬華工代表了佔四億中國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勞苦大眾,他們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過去一般士大夫階層都認為,普通老百姓屬於所謂「下等」階層,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住在農村,他們沒有「受教育的資格」,只能做工當「苦力」,他們「不可教」。但晏陽初在辦華工識字班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所謂的「苦力」,他們不在於苦力的「苦」,而在於「苦力」的潛在力,只要發掘出來,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1985年9月,晏陽初在闊別40多年後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在成都地區原鄉村建設學院校友會歡迎會上深有感觸地說:我有一個發現,「即三四千年來所未發現的,我發現了『苦力』的力。」他還說:在六十年前,「我發現了一個新人物,這個新人就是『苦力』」。「是『苦力』教訓了我。我不但發現了『苦力』」的苦,還發現了『苦力』的力,『苦力』的潛伏力。他們最需要的不是救濟,而是發揚——發揚他們的潛伏力。五十年前回到中國,生意人知道開金礦銀礦的重要,忘記了腦礦。世界上最大的腦礦在中國。我們中國一般知識分子沒有這個知覺,……幾億中國農民窮在什麼地方?為何窮得沒飯吃?便是沒有發現『苦力』的力,沒有發現他們的潛伏力,所以埋沒了他們。許多中國的象林肯、愛迪生、杜威這樣的英雄豪傑被埋沒了,活埋了。考古學家發現了『北京人』,那是若干萬年的死人,我們發現的是活人,是這世界上有史以來的最大發現。」[1]他認為,中國人口的三分之二是「苦力」,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苦力」,整個非洲、中美洲、亞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皆是苦力。發現這個「苦力」的「力」之後,對於晏陽初來說,這決定了他一生的志向和事業,他說:「我當時發現了苦力的力,我從此有了志願,回到中國不發財,不陞官,我找到了這個大礦。」並且一生要努力開發這個「人礦」、「腦礦」。
二、兩大發明
晏陽初在為華工服務過程中發現了中國有一個巨大的礦藏「腦礦」之後,就立志要開發這個大礦,他說:「第二點便是發明。發明開人礦、腦礦。」
他的第一發明就是開腦礦的工作——「平民教育」。
1920年,晏陽初從法國戰場上回到祖國,看到各方面仍很落後,非常難受。他原在美國是學政治經濟學的,對這些問題特別關注。過去一般留學歐美日本的青年回國後不根據中國的情況,只知道照搬照抄別人那一套,結果「救國」無門。晏陽初認為,中國有句古訓,叫做「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本不固,則邦不寧。他認為,中國人必知中國,然後才能救中國。因此,他回國後就積極進行社會調查,游歷19個省,調查中國平民教育現狀。1926年4月,他在《「平民」的公民教育之我見》一文指出,對於教育,要適合各自國家的情況,要有中國的特色,我們「有我國的歷史文化和環境,亦當有我國所特有的公民教育,方能適應我國的需要。要知道什麼是中國的公民教育,非有實地的、徹底的研究不可」[2]。
中國的教育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中國的國情就是經濟落後,人口眾多,80%以上住在農村,他們差不多都是文盲。晏陽初指出,我國過去辦教育,成效甚小,一個大的原因就是從事教育的人奴隸式的抄襲外人,漠視國情。他並不反對外國好的東西。他認為,對於本國的歷史文化環境務必徹底研究,求得公民教育的根據;對於外國的東西,亦可引為參考,以期適應世界的潮流。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和探索,晏陽初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平民教育」計劃和方案,並說服各省有關當局重視平民教育,特別是農村青少年教育。根據當時中華教育改進社的統計資料,全國有八千萬學齡兒童,只有七百萬就學,且大多是富家子第。此外還有一億多青壯年,他們都已超過入學年齡,他們都不識學或識字不多。平民教育就是對十二歲以上不識字及識字而缺乏常識的全國男女所施的教育。這些兒童和青壯年是「平民教育」的重點。據此,晏陽初動員了一大批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歸國留學生支持和參加平民教育運動。如當時國務總理熊希齡及夫人朱其惠,社會改革家、中華教育改進社幹事陶行知,中華職業教育社會長黃炎培,教育部前副部長袁希濤,南開大學校長張伯岑,復興運動領導人胡適,東南大學教授、著名白話文語言學家陳鶴琴,美國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東南大學教授馮銳,耶魯大學森林系和康奈爾大學鄉村教育系博士,曾和晏陽初在法為華工服務的傅葆琛等,與晏陽初一道,於1923年8月23日在北京成立了「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由朱其惠任董事長,晏陽初任幹事長,陶行知等任幹事,負責具體部門工作。從此,中國平民教育終於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
「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以下稱「平教會」)成立後,就立即根據中國平民的實際情況和中國的歷史文化特點編寫教材。晏陽初、陶行知與陳鶴琴等人從中國常用漢字中選擇最常用的1300個,編成四冊《平民千字課》,每冊24課,每晚學習一課,為一小時,共96小時學完四冊,就能看書讀報了。他們在編寫教材時,注意到農民為生活而奔波,沒有多少時間學習,經濟情況低下,沒有錢買更多的書,他們就以白話文形式編寫這套《平民千字課》,注意以「最短的時間,最小代價、獲最大限量詞彙」,將四冊《平民千字課》在四個月內學完。普通未上過學校的平民學習了這套教材後,就基本掌握了識字的工具。它的目的是:一,認識千餘個基本漢字,二、輸入這千餘漢字所能代表的基本的知識,三、引起平民的讀書興趣。這三點中又以引起讀書興趣更為重要,目的是使他們能夠接受平民的「繼續教育」。後來,晏陽初又根據實際情況編成《市民千字課》、《士兵千字課》在城市和部隊中推行,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大發明是晏陽初發明了「鄉村建設理論」。它是在「平民繼續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和「平民教育」聯鎖進行、整體推進的理論。
1923年「平教會」成立後,晏陽初他們就選河北定縣為「平民教育」整體推進計劃的實驗縣。他們把四十萬定縣農民分成若干檔次進行識字教育。「平教會」當時的口號是「除文盲,作新民」。他們在掃除文盲的基礎上進行平民的「繼續教育」。晏陽初根據他所總結出的中國普通老百姓存在的「愚、貧、弱、私」四大病症,計劃施以「文藝、生計、衛生、公民四大教育」。它的目標有三:其一是養成自讀、自習、自教的能力;其二是灌輸公民常識,培養國民應有的精神和態度;其三是實施生計教育,補助、指導、改善平民的生活。1926年,「平教會」從北京遷到定縣,1929年晏陽初及其同仁又舉家離開大城市,遷到定縣,調查和實施「平教會」的「平民教育計劃」。晏陽初認為,「要想普及中國平民教育,應當到農村去」,對農民進行以掃盲為目的的「識字教育」。但識字教育只是給了平民以識字的工具,有了工具而不會應用也等於零。必須和鄉村改造與建設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
1933年7月,晏陽初在山東鄒平縣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鄉村工作討論會的報告中指出:「在定縣鄉村辦平民教育,我們覺得僅教育農民認識文字取得求知識工具而不能使他們有用這套工具的機會,對於農民是沒有直接效用的。所以從那時候起,我們更進一步覺悟,在鄉村辦教育若不去干建設工作,是沒有用的。……不謀建設的教育,是會落空的,是無補於目前中國農村社會的。」[3]晏陽初及其同仁從1926年冬開始在定縣進行大規模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工作。他們進行了三項重要的工作,這就是:農村教育,送知識下鄉,傳播農業基礎知識,改良品種、防治病蟲害;進行農民教育的研究與調查,離開大城市知識分子的象牙塔,鑽進「平民」的泥巴牆,和他們生活、勞動在一起,研究他們受教育的狀況和他們對知識渴望的心理;搞農村普查工作,進行農村的社會調查、工業調查、農村人口調查,農村概況調查等。這些調查結合農民生活實際,材料可信。正如張世文《定縣農村工業調查》附錄三指出的那樣:「定縣的調查工作由於結合改善生活、辦學治病、推廣農技來進行,所以取得農民信任,調查對象願意告訴真實情況,資料可靠。」[4]晏陽初他們經過調查研究和定縣實驗,找到了適合中國農村特色的治國方略,認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要建國,先要建民;要強國,先要強民;要富國,先要富民。」這就是以教育為工具,推動經濟、政治、衛生、文化全面發展的鄉村建設理論。
建設離不開教育。通過教育,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生、教育與文化發展、教育與政治經濟的關系,開拓了農村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平民教育思想和鄉村建設理論是一種新的思路,後來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鄉村改造和建設運動。1988年,晏陽初在談到鄉村改造十大信條時指出:「國際鄉村改造運動,沂其歷史,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戰區的華工教育,後來演變為中國的平民教育運動,成熟於定縣實驗時期。從五十年代起,以中國定縣實驗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的鄉村改造運動,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推廣開來。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我們的平民教育和鄉村改造實踐與理論又有了很大的發展。」[5]而鄉村改造的目的,不只是使人們擺脫困境,增加生產。如果只是為生產而單純地抓生產,不同時策劃鄉村的平民教育,不努力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與生產技能,不加強人們道德觀念和社會認識方面的工作,不提高人們的民主意識與自治能力,不注意提高人們的健康素質,不注意鞏固和提高的措施,即使生產一時上去了,也是不能鞏固和持久的。因為「人的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都是多方面的,並且彼此之間互相聯系,滿足了一個方面的需要,只是解決問題的某一方面,只是使各方面的發展需要都得滿足時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6]。

E. 武安有什麼特色小吃

1、武安熏肉

武安小吃首推熏肉。這里的熏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越嚼越香。

2、武安熏雞蛋

武安熏雞蛋香味俱全,表面微皺,顏色發紫,蛋清柔韌,蛋黃發干,越嚼越香,勝似板栗,熏蛋色澤光亮。那股特殊的香味,味道香醇獨特,令人回味無窮。

3、武安拉麵

拉麵也是武安市的特色飲食。武安拉麵是武安當地廣大民眾普遍喜愛的一種麵食,武安拉麵起源於隋唐,其特點具有筋道有力,綿軟爽滑的特點。

4、武安蕎麥灌腸

武安河渠村的灌腸最有名,自古有之。吃灌腸時都要沾蒜沫兒,沒有蒜沫兒不出味兒。還有一種涼調灌腸,把蒸好的面切成小三角兒,放入蒜沫兒和韭花,調調就可以吃了,這種涼調灌腸現在已經失傳。

而煎灌腸在街頭小攤還可以隨處可見。其口味香軟,口感極佳,是武安多少年來歷史遺留下來的地道小吃。

5、武安驢肉卷餅

武安自宋朝時代就有吃驢肉的傳統,武安生長的肉驢,是專門喂當地飼料長到一歲左右時就宰殺的。驢肉色紅,肉質鮮嫩,柔軟細膩,含脂肪少,現在通樂村的驢肉最多。

F. 想知道: 大理州賓川縣興和村 屬於哪個鄉鎮村委會

抱歉,我搜索不到大理州賓川縣興和村的相關 信息,不知道這個村屬於哪個鄉鎮政府管轄
全國有好幾個村名叫做興和村
歸類如下
一、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興和村,地處平原鎮北邊,距平原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0公里
二、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市郭家屯鎮興和村
三、玉溪紅塔區興和村鎮
四、湖南省攸縣網嶺鎮興和村

與河北省武安市馬甲腦礦是哪個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他的帽子值多少錢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337
褲子長90厘米是多少尺 瀏覽:144
白色韓版泡泡袖襯衫 瀏覽:966
7歲女童夏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407
商務男裝哪裡能買到 瀏覽:545
男士拉鏈衣哪個牌子好 瀏覽:666
旗袍舞蹈扇子舞簡單 瀏覽:520
色彩一秀女裝冬 瀏覽:268
蝴蝶連衣裙旗袍 瀏覽:735
褲子前擋後檔怎麼量圖解 瀏覽:51
霉霉紅色褲子 瀏覽:79
怎樣讓褲子不沾 瀏覽:851
天貓上賣的品牌t恤是正品嗎 瀏覽:927
粉色衛衣搭配米色褲子鞋子好看嗎 瀏覽:522
襯衫式外套女韓版 瀏覽:385
童裝和童鞋生意好做嗎 瀏覽:958
胯大的選褲子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瀏覽:766
中國女人都愛穿旗袍 瀏覽:503
荷葉領黑色其它圖案滌綸秋季襯衫 瀏覽:161
從化防熱勞保手套批發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