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乾隆為多爾袞和多鐸平反,並明確其子孫鐵帽子王的待遇,為何唯獨忘記阿濟格
因為前兩個人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後世看來,功大於過,而後者就算是順治上位的時候他也是一位有功之臣,但是乾隆終究覺得他的功勞遠遠抵不上他的罪責,所以才會只為前面兩位的子孫恢復鐵帽子待遇卻只僅僅讓阿濟格的子孫可以補錄玉蝶。
豫親王多鐸像(圖片來源 網路)
後來,多爾袞自封父皇皇太極,多鐸與阿濟格也掌握重權,多爾袞在朝中行為囂張跋扈,傳言多爾袞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內院,並且還與順治帝的母後——孝庄太後不清不楚。因此,在他去世後,順治帝對她進行了清算,甚至還派人將多爾袞的墳墓給掘了將其鞭屍。連病逝的多鐸也被削去了爵位。然而,無論怎麼說,福臨之所以能夠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還是多虧了多爾袞從中周旋,因此,到了乾隆之時,他念及多爾袞匡扶帝業的功績,便命人重新為其修整墳塋,並對其追謚封號,將他重新補錄入皇家玉牒之中。也算是為多爾袞進行了一次平反。而乾隆帝念及多鐸始終沒有不軌非分之想,且一心也是為了帝業所操勞,也算是盡了臣子的本分。於是大筆一揮,聖旨一降,同樣為他翻了案。
『貳』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誰是什麼時候封的
清朝初年。
禮親王代善(太祖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
庄親王碩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順承郡王薩哈廉(代善子)
『叄』 鐵帽子王並不「鐵」,清朝有哪些鐵帽子王被殺掉
鐵帽子王並不「鐵」,清朝的鐵帽子王被殺掉有三個,他們分別是庄親王載勛、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他們之所以會被殺,其實差不多都是淪為了權利斗爭的犧牲品,雖然名義上是鐵帽子王,但卻不是真正的有著免死金牌,他們都是被慈禧殺掉的,這也是慈禧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採取必要的手段。
其實他們本身是沒有多大的過錯的,只是淪為了政治的犧牲品,成為了慈禧集中權利的阻礙。
『肆』 代善沒有當上皇帝,卻有個「鐵帽子王爺」的爵號,這個爵號有什麼用呢
清王朝在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王朝開基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們的王位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也就是“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他們為“八大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民間的說法,嚴謹的叫法應該是清朝推出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
被封為親王、後代爵位又可以不執行“逐代遞減”的規定,就成為一項互為特殊的待遇,這就叫做“世襲罔替”。
而這些也無疑不在彰顯著清朝時期“鐵帽子王”的尊貴與顯赫。所以“鐵帽子王”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爵號那麼簡單,而是生生世世的榮華富貴。
如果代善只是一個普通的王爺,可能幾代下來自己後代就沒落了。
『伍』 清朝鐵帽子王的其他兒子降一級繼承爵位,那麼封號怎麼辦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八王之得以入世襲罔替之列,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曲折歷史。
努爾哈赤時期,視八旗為私產,以嫡出子孫如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岳托、豪格等分領各旗,其弟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濟爾哈朗也先後領有一旗,稱為大貝勒、和碩貝勒、旗主貝勒等。貝勒即「王」的意思,當時,封爵制度尚未定型,貝勒稱呼、待遇也尚不明確和統一。
『陸』 鐵帽子王的歷史沿革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說法自乾隆時期才有,是後世之人對他們的尊稱,而非入關之時即已具備。八王之得以入世襲罔替之列,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曲折歷史。
努爾哈赤時期,視八旗為私產,以嫡出子孫如代善、皇太極、多爾袞、岳托、豪格等分領各旗,其弟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濟爾哈朗也先後領有一旗,稱為大貝勒、和碩貝勒、旗主貝勒等。貝勒即「王」的意思,當時,封爵制度尚未定型,貝勒稱呼、待遇也尚不明確和統一。
1636年皇太極登極稱帝,建國號大清,開始正式頒行封爵制度。這年四月,皇太極下旨分敘諸兄弟子侄軍功,冊封大貝勒代善為和碩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額爾克楚虎爾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岳托為和碩成親王(後坐事降為貝勒,崇德四年去世,追封克勤郡王),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貝勒。(《清太宗實錄》卷二十八,天聰十年四月丁酉)這次分封有親王、郡王7人,貝勒2人。另外,代善第三子薩哈廉原為貝勒,此前一直卧病,當時未能封王。就在皇太極分封諸王後一個月有餘,薩哈廉病逝,皇太極前往祭奠,「入哭者四,悲慟不已」,隨後追封他為穎親王。此次分封基本奠定了後來所謂「八大鐵帽子王」的基礎。
順治元年(1644)十月,順治帝登基,冊封多爾袞、濟爾哈朗輔政叔王,復豪格親王爵位,冊封先前坐事降級為郡王的阿濟格和多鐸為親王,封岳托之子、多羅貝勒羅洛宏為多羅衍禧郡王,封皇太極第五子碩塞為多羅承澤郡王。這次分封中新增加的是碩塞,順治八年又以軍功被晉封親王。碩塞死後,其爵位由子博果鐸承襲,改稱庄親王。
即使有了這兩次正式封爵,但清朝也仍未明確這些宗室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以後各王爺貝勒的爵位或黜或降或改,其級別、名稱還多有變更。所以,清初諸王的爵位在傳承過程中,變動不居,沒有制度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借為睿親王多爾袞平反之機會,乾隆皇帝恢復諸王最初封號,並將爵位世襲罔替的制度明確頒行。
乾隆此次恢復清初諸王爵位名號的原則,一是凡有爵位名稱變遷者,以各王去世時的爵位名號為准;二是後世子孫偶有錯誤以致降爵者,仍恢復原來爵位;三是凡生前犯謀逆一類的嚴重錯誤而被削爵、降爵、處死者,或後人因嚴重錯誤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復。
也就是說在乾隆之前,各「鐵帽子王」的爵位或降或削,並沒有同時存在過。直到乾隆帝給他們釐清世系,恢復爵位名號,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襲罔替之制終於明確,「八大鐵帽子王」 的俗稱也才終於形成。
『柒』 怡親王的福晉有哪幾位,還有最後鐵帽子王的爵位是怎麼沒了
福晉:
嫡福晉兆佳氏,尚書馬爾漢之女;
側福晉富察氏,佐領僧格之女;
側福晉烏蘇氏,頭等護衛金保之女;
側福晉瓜爾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庶福晉石佳氏,領催庄格之女;
庶福晉納喇氏,輕車都尉吳爾敦之女。
這是生了兒子載入史冊的,實際上應該更多……
鐵帽子王的爵位:
七子弘曉襲封怡親王。據我所知,慈禧年間,胤祥的後人犯了事,所以爵位被多,但是後來又恢復了,仍然是「鐵帽子」.
『捌』 清朝初期的八大鐵帽子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都是哪個皇帝冊封的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為十二等,如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等。而鐵帽子王則是王爵中最為尊貴的一種,它不像其他爵位,每過一代就會降一個等級,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爵。因此,這個王爵被民間俗稱為鐵帽子王。
乾隆皇帝
這八個鐵帽子王中,除了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外,其他七人均為努爾哈赤的嫡系子孫。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但世襲罔替的是爵位而非本人,如果繼承王位的鐵帽子王們犯錯,依然會被罷黜或被懲罰。
『玖』 「鐵帽子王」是什麼王,為何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爵位,之所以能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是由於他們可以世襲而且享用國家土地和一些優惠。到了乾隆繼位以後才開始有這種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進當中,因為當時這種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它跟分封沒有一種明確的區別。
只要你對國家有功勛,那麼你就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而且還可以世襲給下一代。但是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厲害的,比如說一些在軍機處的大臣,他們雖然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後期還出現了貪污腐敗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討好慈溪,就得到了鐵帽子王的封號。
『拾』 鐵帽子王竟然也是個爵位,到底有多大官職
在電視劇里提到「鐵帽子王」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但實際上,鐵帽子王竟然也是個爵位,那麼,他是多大的官呢?
「鐵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夠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於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權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要是真的有能力,當然是沒有問題的;若是沒有能力,就是一個閑差罷了。就如同我們國家在國企改革之前就有很多人吃空餉,一樣的道理。現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也說明我們國家的進步。
鐵帽子王的待遇是不錯的,畢竟是一個爵位,但是,沒有能力的話,就是一個碌碌無為之人,你知道還有誰當過鐵帽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