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小孩子都很喜歡憋大便,因此老是拉屎在褲子里。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後,家長千萬不要責罵孩子,應當告訴孩子如果想大便應當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家長應當及時和老師溝通,在書包里給孩子多帶一條褲子,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許多家長發現,即使寶寶已經學會脫褲子上廁所了,還會老把大便拉在褲子里。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後,家長就會感覺到特別尷尬。有的家長還會打罵孩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該怎麼辦。
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原因
許多寶寶在學會脫褲子上廁所以後都會出現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老師和家長也經常會看到有的寶寶神情特別緊張,臉發紅,腿夾緊,滿頭大汗,一動不動地呆著。老師和家長一問才知道寶寶原因是在憋大便。家長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以後發現寶寶的身體特別健康,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感覺特別疑惑。小孩子憋大便其實是在反復體驗尿道括約肌的收縮過程,從而學會控制大便。這樣就很容易大便在褲子里。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家長千萬不要粗暴的打斷孩子,應當正確的進行引導。
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該怎麼辦
1、小孩拉屎在褲子里以後,家長應當平靜地幫寶寶把褲子換下來,並且平和地告訴寶寶這並不是什麼問題,然後給寶寶換上一條干凈的褲子。
2、小孩拉屎在褲子里以後,家長千萬不要嘲笑寶寶,也不要把這件事情作為一家人的談資,這樣會導致寶寶排便的時候出現緊張情緒。
3、如果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話,家長應該積極和老師溝通,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多帶一條褲子。
如果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話,家長應當耐心的引導孩子,告訴寶寶不要憋大便。想大便應當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應當多給孩子帶一條褲子。孩子拉褲子以後,家長不要責罵和嘲笑孩子,否則可能導致寶寶排便障礙。
Ⅱ 小孩子容易拉褲子里,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對於媽媽們來說,看到寶寶一天天進步,一天天獨立,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但是往往還沒得意多久,寶寶就會做出一些讓你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拉褲子。
4、 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減輕心理壓力
孩子們追求安全感,因此會依賴父母,一旦進入新環境中,會恐懼不安,比如剛上幼兒園,對新環境和新朋友不熟悉,便會產生焦慮心理,父母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到集體當中,消除心理問題,對肛欲期的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肛欲期的寶寶是脆弱的,需要家長更用心的呵護和鼓勵,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一步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尷尬階段。
Ⅲ 孩子老拉褲子里怎麼辦
11歲孩子白天拉屎是褲子里,是遺糞症。遺糞症的原因原因不很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訓練,或者在訓練中兒童過分緊長。 遺糞常弄臟衣褲,增加父母的麻煩,還會受父母的責備和打罵,造成兒童的心理緊張,產生自卑、恐懼、羞愧等不良心理。 排便訓練:培養兒童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及時糾正兒童在不適當的場合隨意大便的行為。 行為療法:對兒童排便行為進行強化和消退治療:即兒童在坐便桶或排便成功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陽性強化),而在不能控制排便時則給予輕度懲罰,或在大便弄臟衣物之後撤除給予的鼓勵以示懲罰(消退強化)。行為療法對控制排便有一定效果。 心理治療:避免可能給兒童造成各種精神創傷的因素,減輕或消除兒童緊張、恐懼、特別不要打罵孩子,不要羞辱孩子。 治療方法:嚴重可以葯物治療,或用紙尿褲保護。遺糞後不會弄臟褲子。
Ⅳ 6周歲寶寶老是控制不住大便會拉到褲子上怎麼辦
首先要帶孩子上醫院去檢查,姐姐家孩子做的是查糞便和血常規檢查。檢查是為了確定孩子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為6歲的孩子已經基本上具備了些自控能力了,老是把大便落在褲襠內也不算很正常,必要時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看是否是心理問題。
進行檢查確定孩子沒有什麼問題了。就要幫助孩子改正過來,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為。孩子的微量元素補充也要到位,多給孩子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及蔬菜。陪孩子聊聊,進行溝通,看是不是心理問題導致的。
此外,還要注意孩子的臀部保護工作。及時清理孩子的臀部,換下來的衣物要及時清洗干凈,消毒,暴曬。同孩子出門的時候多准備條換洗的褲子。
Ⅳ 孩子故意把粑粑拉在褲子里,媽媽應該怎麼處理
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讓家長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在寶寶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拉褲子的現象,但是有些孩子故意把粑粑拉在褲子里,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遇到了這種情況媽媽應當如何處理?
這樣當孩子長大的時候,就不會再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了,也不會出現和父母對著乾的現象,對於孩子知錯不改的現象要適當的給予懲罰,這樣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沒有脾氣的人,會包容自己的一切,因此就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Ⅵ 我的孩子七歲了,還總是拉褲子,是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拉在褲子裡面,認為是不正常的,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慢性腸炎,隱形脊柱裂,肛門疾病,所以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必要時需要做腸鏡檢查,腰骶部ct檢查,首先需要排除隱性脊柱裂,如果是有腸炎引起的拉肚子,大便不能控制,那就需要使用葯物積極的治療,一般建議服用頭孢類抗生素,腸炎寧片治療。
Ⅶ 孩子大便老是拉褲子里怎麼回事
訓練小兒大小便,不能勉強,要在兒童自願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訓練,不至於在以後產生大小便失禁的現象。只要孩子大小便不在褲子和被褥上,就應當適當地表揚。 1.讓小兒對便盆產生印象 在開始的一周里,要讓他覺得這是一件新奇的玩具,可讓他穿著衣服去坐坐。要讓他覺得便盆像板凳一樣,並對它產生好感。如果孩子不願坐著玩了,那就應馬上讓他起來,不能讓他覺得坐便盆像在坐牢,而要使他自覺自願、高高興興地去進行。如果第一周還坐得勉勉強強,那就再試一周。孩子不願意坐便盆不要強迫,坐3~5分鍾就應當結束,即使沒排出來,也不要斥責孩子。 2.當孩子對便盆有興趣以後,就可以開始訓練讓他知道便盆與大小便的關系 這時可以讓孩子認識的大孩子做範例,也可以告訴他,父母是怎樣大小便的,對他要耐心解釋。當孩子接受了大小便與便盆之間的聯系後,父母可以找個最有可能大小便的時候,把他領到便盆前,建議他坐上去試一試。如果孩子不肯,也不要勉強。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以後就好辦了。 每天這樣試一試,如果連續兩周孩子一點兒沒拉到便盆內,就應當將這事放一段,過幾周以後再試,直到孩子開始流露出主動的意思,每天再試兩三次,看他拉不拉。若孩子成功地將屎拉進了便盆內,要給予熱情的表揚,並給予適當的獎勵,如一塊糖或一個蘋果,這將對他起到鼓舞的作用。另外,便盆最好選擇塑料的,以避免冬季孩子的皮膚碰上去感到太涼。 和他好好說說,這么大的孩子應該能聽懂了。如果他還是拉在褲子上,也不要責罵他,好好說,多說幾次就會改善的,這是個需要耐心的事。再說,他已經知道自己想大便了,你只要讓他明白,有大便了要拉在坐便器里而不是褲子上這個道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他已經在改正了,即使不能做到次次如此,但當他做對時記得要表揚他哦,多誇張都不會過分的。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 還是不行應該到上級醫院檢查治療.(心理)
Ⅷ 孩子這段時間總是拉褲子,好像故意的一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五六歲的孩子應當在上幼兒園中班了一直拉褲子,只有表明孩子自力能力差,也是自小家庭教育不足或不合理,也可能是孩子對上廁所的自動化控制能力差,便便內急憋不住了就立即拉在牛仔褲子里,父母訓斥孩子人微言輕手足無措,久而久知孩子拉褲子就建立了習慣性,想改也遲了,好像有的孩子詢問他小解嗎?他回應不。並不大時間卻弄濕了牛仔褲子,也是有夜裡常常遺尿。我覺得孩子是不是用餐消化不好造成的胃腸問題應當到醫院做一個查驗。此外正常的小孩子一天排便一至2次,很有規律性。但你的小孩子是幾回?針對小孩子拉褲子的問題解決方法,最先觀查孩子身體狀況,飲食搭配規律性嗎?是不是合他口感?有沒有情緒不佳主要表現,不必太多責怪拉褲子事,他也不願意那樣,僅僅控制不住罷了。
因此只需擁有預留牛仔褲子,教師那時候都是會給孩子解決完換掉的。假如孩子常常在幼稚園里邊拉褲子,那麼就肯定是不正常了。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認真的正確引導孩子了,防止孩子發生下意識的拉褲子,之後不太好改回來。針對小班的孩子他如果常常拉褲子,第1個緣故就是他對幼稚園不適合,對老師不了解,因此當他要想便便的情況下,他不知道該怎麼和老師說?隨後就發生拉褲子的狀況,那樣的孩子父母就需要正確引導孩子學好信賴他的教師,或是是讓孩子了解假如要想便便的情況下,一定要跑去廁所排便就可以了。第2個緣故便是孩子穿紙尿褲的緣故。許多孩子到了三歲都需要上小學了,父母,歸還孩子穿紙尿褲,造成孩子在上廁所層面沒有導向性。
Ⅸ 5歲老是把屎拉在褲子里
寶寶小時候大便都是無法自控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拉尿,而且不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正常情況之下,寶寶到了一周半左右就明白自己拉尿了,那麼寶寶五歲拉屎拉褲子怎麼辦?
寶寶五歲是不會再拉褲子的,可能是寶寶肚子不舒服,拉肚子造成的,這樣寶寶就會自己無法控制,因為沒有及時的上廁所就會導致拉褲子,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大便的情況來判斷寶寶有沒有拉肚子,然後再帶寶寶去醫院。
如果寶寶的大便正常,可能是家長平時沒有教會寶寶養成自己拉大便的習慣,寶寶就會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家長可以慢慢的調教寶寶,讓寶寶懂得想要大便的時候自己說,或者是自己去廁所,或者讓寶寶養成按時規律大便的習慣,這樣寶寶就會自覺了。
寶寶拉肚子也可能是消化不好,亂吃東西導致的。給寶寶吃東西一定要注意衛生,保質期,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平時給寶寶吃飯要按時,還要有規律,蔬菜,水果,還有粗糧細糧,肉類,要做到均衡,也要注意不能讓孩子著涼,腹部要採取保暖措施。
Ⅹ 自閉症的孩子沒有大小便習慣,常拉在褲子上,該怎麼辦
1、幫助孩子建立如廁概念
家長要幫助自閉症孩子建立如廁概念。當孩子在衛生間大便或者小便時,我們就輔助孩子說「我要大便/小便」,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將這句話與自己正在做的行為配上對,讓孩子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大便或者小便。
而且如廁的整個過程從脫褲子一直到擦屁股、沖馬桶,每個步驟都要一邊做,一邊清晰地告訴孩子,每天上廁所的時候都要重復,從而幫助孩子建立如廁概念。
2、掌握孩子上廁所的時間規律
每天上廁所6次:家長設定每天「5短1長」的6次如廁目標,可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稍作次數調整,但在訓練期間最好能固定次數和時間。
大便一天一次,盡量養成定時的習慣,到了固定時間就要讓孩子多在馬桶上坐一會,並且告訴孩子要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如果孩子無意間定時大便,家長一定要誇張地表揚孩子,然後再給一些獎勵,明確告訴孩子是因為定時大便給予的獎勵,以形成正強化。
3. 盡早讓孩子穿上內衣褲!
我們知道很多家長對於清洗孩子沾有排泄物的內衣褲感到恐懼。但是我們發現這很重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紙尿布改進得太好了,可以直接讓孩子在裡面大小便,甚至你的孩子可能都不知道他已經排尿了。讓你的孩子穿上內衣可以幫助他將隨時隨地大小便與皮膚濕潤的不適感相關聯。家長要為孩子多准備些內褲,並讓他習慣在白天穿上內褲,可有效訓練孩子獨自脫衣褲。
4、訓練孩子聽懂如廁指令
訓練孩子聽懂上廁所的指令是進行如廁訓練的關鍵。到了上廁所的時間,家長要給孩子下達簡單明確的指令,語句簡短、語氣堅決。
剛開始可以在下達指令後直接帶孩子去衛生間進行如廁,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但家長一定要從旁觀察協助。能夠聽得懂上廁所的指令了,就離孩子自主上廁所不遠了。
5、 不要大呼小叫。
當孩子確實發生「尿褲子」的意外時,大人千萬不要大驚小怪,盡量減少討論、責罵、取笑、挑逗或其他可能導致強化尿褲子的行為。有的星孩可能連續多年大小便失禁。當孩子尿床、拉褲子或隨地大小便時,別大聲叫喊和責罵,更不能拖拽或拍打孩子。相反,提供一個簡短的提醒,比如,「下次在廁所尿尿。」然後盡可能低調地完成清理。也可以給他看強化物,然後從他面前拿走,說「不給你了,因為你尿褲子」,讓孩子明白「尿褲子」是一件不好的事。
6、對孩子偶爾的自主上廁所的行為進行強化
在孩子聽懂上廁所的指令之後,偶爾孩子會有自主如廁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家長應不吝表揚獎勵。挑選一些可以激勵孩子的獎勵物、玩具或零食。當孩子成功地上廁所時,進行適當的獎勵與誇獎。如果TA不能以其他方式獲得這些物品獎勵時,孩子可能會更加努力地取得成功,從而獲得獎勵。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使用廁所小便後,盡快給予獎勵,快速給予獎勵往往會加快技能的獲取。在訓練的早期階段,獎勵每一個小小的成功 ——即使是一小滴尿。這些都是重要的行為,您可以在隨後的廁所時間表中建立。
7、要讓孩子適應不同的馬桶
自閉症的孩子很容易刻板,通常學會用家裡的坐便器之後,就很難接受外面的蹲便器。在家裡上廁所很好,但是一到外面就不肯上廁所了,這就需要家長要帶自閉症孩子去使用不同的馬桶,讓孩子能夠適應不同形式的馬桶。
如廁是自閉症孩子自理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家長一定要有足夠耐心去教會孩子這件事情。當他學會獨立如廁之後,將來也會活得更有尊嚴。
對很多視覺學習型的自閉症孩子來說,如果有一個視覺輔助來把上廁所的步驟描述清楚,將是十分有用的。比如下圖的這個事例就很清晰,讓孩子一目瞭然。
例:男孩大便視覺提示圖 ——節選自《生活自理訓練卡》
8.玩具娃娃練習
這個方法是最直觀形象的一個方式,給買回來的娃娃屁股上抹上易擦洗的塗料或者醬料,讓孩子自己拿廁紙,最好用兩截折疊一起,加大厚度後再去擦。
因為孩子不會掌控力度,用一層或者一截紙容易戳透,必須教會他們折疊兩截廁紙。
每擦一次,讓孩子看看廁紙上還有沒有「臟物」,不能讓孩子去看屁股干不幹凈,因為給自己擦是看不見屁股的。
開始教的時候要拿著孩子的手去擦,讓他們自己領會和感覺從前往後擦的手法,每擦一次拿回來放低一下看看紙上,如果還不幹凈,接著撕廁紙,繼續折疊。
家長這時候直接簡單幾個字來解讀這個場景,比如看見廁紙上有「臟物」,當即告訴孩子:好臟啊!再擦一下!
直到上面不再有「臟物」為止,大概三兩遍就可以了,紙上干凈後也是簡單的表達:不擦了,干凈了!
如此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臟,什麼是干凈了,什麼情況下不用再擦了。
8步,讓自閉症孩子學會獨立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