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褲子臀圍需要從腰部以下量,把皮尺在身體最豐滿的地方環量一周,得到的尺寸就是臀圍,皮尺環了一周後,可水平上下活動一下,如果確實是臀部最大尺寸,那麼皮尺應該能夠上下自如移動,臀圍,服裝業內也稱坐圍。是指臀部向後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圍長,用軟尺測量。
㈡ 怎樣才能快速打好一個衣服的版型
製版嘛是個細活技能經驗都很重要,快不起來.打版主要是就是經驗了,對於尺寸和服裝款式的理解,推版我想不用多說,稍微有點基礎都能做得來.總的來說,你的經驗越多速度就會更快!
㈢ 衣服的版型是怎麼劃分的
一般說來,現代服裝界最典型的服裝廓形有5種:A形、H形、X形、T形、O形。這種以字母命名的服裝廓形是法國時裝設計大師迪奧首推的。
A形:上窄下寬,下擺寬大,即窄肩,由腋下逐漸變寬的廓形。
H形:平肩,不收緊腰部,筒形下擺的廓形,適合各種身材,但不顯腰身。
X形:上下寬,中間收腰,有著自然的肩部線條,明顯的胸部、腰線、臀線設計的廓形。
O形:肩部、腰部及下擺處沒有明顯的稜角,特別是腰部線條寬松,形成橢圓形的廓形,不顯腰身外型寬大。
T形:上寬下窄,肩部誇張、下擺內收形成上寬下窄的廓形 。
(3)褲子版型臀高線是怎麼定的擴展閱讀:
衣服的版型選擇
A型服裝
上衣,大衣或者裙裝均具有上窄下寬的特徵,一般肩部設計較為貼身或採用露肩,在下擺處以寬大方式處理,一般不收腰或從胸部下方放開。這樣的服裝形式上比較可愛,有減齡的效果,對腰部或臀部比較粗壯的體型也有很好的修飾作用。
H型服裝
上衣,大衣或者裙裝均具有均具有直筒型的特徵。一般肩部、腰部及下擺採用豎直線同寬處理,這樣的款式帶來干練簡約的效果,有男裝的風范,比較適合體型微胖或偏瘦的女生。當然,對喜愛中性風格的女生來說,H型也是首選。
T型服裝
以較寬的略微誇張的平直一字型做肩部處理,並在胸部以下進行直線以下處理的服裝稱為「T」型服裝。常見的雙排扣直身墊肩西裝配緊身褲就是典型的「T」型服裝,上寬下緊,展示女性的颯爽英姿,在四十年代歐美服裝中經常看到。
X型服裝
與「S」型服裝不同的是,X型服裝在強調收腰的同時,肩部和下擺不刻意包身,反而用直線做打開式處理,對身材既有展示,又有彌補,是身材不夠完美的女性同時增加幾分干練和嫵媚。典型的搭配是小墊肩西裝外套搭配A型短裙。
O型服裝
O型服裝一般在腰部位置做寬松處理,同時收緊下擺,肩部粗貼合或露肩,這是很多可愛娃娃裝或有設計感服裝的基本輪廓。這類服裝對於掩飾腰臀粗壯的梨形身材最為有效。
㈣ 牛仔褲怎麼區分版型
1、直筒褲:大腿和小腿的粗細一樣。
2、小直筒:相對直筒褲來說,褲管更小一些,但是特徵和直筒褲一樣。
3、微喇褲:這種版型一般女生比較多,小腿處像喇叭一樣擴開 。
4、修身小腳褲:從小腿開始慢慢收緊,褲腳比較小,把小腿褲管折上去和大腿比一下,比大腿細。
5、寬松小腳褲:大腿比修身小腳褲要更寬松一些,小腿比較修身,整體成錐形 。
6、鉛筆褲:這個版型也是女生比較多,類似緊身褲,褲腿整體都比較小,適合體型瘦長的女生 。
7、垮褲(落襠褲):顧名思義,襠部要比普通褲子要低很多,更適合潮人一族 。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顏色
以前牛仔褲的組織和顏色都很單一,,在色彩上也變得豐富起來。但基本上還是以靛藍和藍黑為主。主要原因是藍色洗水後的效果最讓大眾喜歡,而且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那些雜色牛仔褲曾經也有段時間風行過,但都像一陣風一樣吹過去了,所以對大部分消費都來說,對牛仔褲在顏色方面作太多挑剔,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靛藍是非堅固色,有越洗越漂亮的效果,所以它也是牛仔褲永恆的美麗色。
㈤ 褲子臀圍怎麼量
量褲子的臀部尺寸的方法是:以褲檔十字交叉上面9cm處為起點,測量到其中一褲腿邊沿處的距離,接著測量到另外一褲腿邊沿處的距離,整體呈字母「v」型測量,將兩段的距離數值相加的和再乘以2,得出臀圍數值。㈥ 牛仔褲應該如何根據身材挑選合適的版型
超模 Karlie Kloss 苦於一直找不到超過自己腳踝的褲子,於是出了一條超長的牛仔褲,可以把高跟鞋藏在裡面......這種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個矮還微胖,穿7分變9分,買長褲就要卷。關於牛仔褲,我們要的不是顯腿細,而是顯腿又長又細,越長越好。
日本流行的大喇叭褲和闊腿褲,上半身胖且腿短的人,也不能穿。要不然顯得人很寬。(160以下慎穿牛仔闊腿褲,牛仔褲厚重的質地會顯得人更矮)
其實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㈦ 褲子的裁剪圖怎麼劃
首先我們確定成品尺寸:
腰圍(W)=94cm
臀圍(H)=104cm
立襠+腰口(3.5cm)=25cm
下檔=75(cm)
腳口=24(cm)
第一步:寫數據
㈧ 褲子的制圖方法
褲子的制圖方法
褲的主要測量部位有褲長、腰圍、臀圍、上襠長單件裁剪的方法主要有 5種。
①比例法:即胸度法或臀度法,上衣以人體胸圍為基礎,下裝以人體臀圍為基礎,對其他部位尺寸根據胸圍或臀圍進行比例分配。
②原型法:又稱基型法,依測量人體的尺寸為基準,繪制模具式衣片原型,然後在原型基礎上按款式特點作局部調整,再進行裁剪。
③定寸法:用文字或圖形將各部位裁剪所需數據全部標出,然後按標出的尺寸裁剪。
④短寸法:對人體各部位盡可能進行測量,然後按取得的數據進行裁剪。
⑤立體法:在人體模型或人體上直接塑造服裝款式,並做好各種標記,是將設計造型和裁剪融為一體的方法,縫制前還需復原為平面,作必要的修正或復製成樣板,常用於裁剪某些立體感強,造型難度高,衣料柔軟,具懸垂特性的女式時裝。
(8)褲子版型臀高線是怎麼定的擴展閱讀:
褲子制板的第一步是取直角畫平行的五道線,即接腰線、臀圍線、橫襠線、褲膝線和褲口線,這五條線確定了褲子各部位尺寸的位置。
第二步是半臀圍再加半臀圍的1/3,褲子的前片為1/2半臀圍減1cm,後片為1/2半臀圍加1cm,前後襠寬相加為半臀圍的1/3。畫好這幾條直線即確定了褲子前片、後片和襠寬的肥度。將襠寬分成四等份,3/4為後片襠寬,1/4為前片襠寬,經過通分,約分之後,前片襠寬為半臀圍的1/12,後片襠寬為半臀圍的1/4。
第三步是兩邊要平衡,在前、後襠寬的劃分點上,在前、後片各了1/2處畫前、後垂直中線,在垂直中線各1/2處畫褲口至膝圍線,這樣就保持了褲管左右的平衡。
第四步是注意襠部偏,襠部由於要進行歸拔,所以側縫兩邊要與膝圍線畫圓順。不能兩邊一致,若一致則沒有拔襠份了,省道是為調節腰圍與臀圍的差數而確定的,腰圍小,省道則大;腰圍大,省道則小。縫製成褲之後,一般體型前片是腰圍1/4減1cm,後片加1cm。
關於縫份和窩邊份,前後片側縫、下襠縫、小襠縫、接腰縫和腰頭為1cm,兜口處為1.5cm,後襠縫上邊放2cm,下部為1cm,褲口窩邊一般為3~4cm。
褲子制板圖,也就是褲子的結構原理圖,因為使用這種方法有好多不便之處,所以在實際制板時大都使用前、後褲片相摞的方法。
摞制的方法是先制定好褲子前片,然後在前片的基礎上制定後褲片。
㈨ 請問賣褲子量尺寸的時候,褲子的臀圍是怎麼量的量哪裡最准確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准確性,測量「臀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