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資訊 > 怎麼折道士帽子

怎麼折道士帽子

發布時間:2022-07-27 11:12:23

Ⅰ 道士的帽子形狀有啥說法沒

道巾,即道人所帶的帽子。根據季節的不同和道人得道的程度高低,道巾分為九種。如,受初真戒的道士,戴綸巾;受中極戒者,戴三教巾;受天仙戒者,戴沖和巾等。道巾全部用黑色布緞所做。道教認為,黑色在五行中對應水,水為道人所崇奉膜拜,「上善若水」,萬世不竭。至於道巾的式樣,也同道教的教義教規有密切聯系,「一雙風眼觀前後,萬法收來在內藏,七寶玲成皆有跡,昆侖頂上放毫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道巾的作用不僅在十防風禦寒,突出道人特徵,而且還有采天地靈氣,納歲月精華,包羅人間萬象的特別功能。

另外我看過一個說法,道士過去被稱為方士,那個帽子和鞋子對應「天圓地方」學說。

Ⅱ 道士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Ⅲ 道教服飾的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硬殼,帽頂有洞,可以露出發髻。後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後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並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正一派道士今日已無蓄發傳統,為了方便,就將混元巾和道冠縫在一起戴用,有的帽頂還折出方角,成為混元巾的一種變體,台灣道士稱為「網巾」,又名「角冠」。
莊子巾:又稱「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飾有「帽正」(見後介紹)。多在秋冬天氣戴用,道士不蓄發者或年老脫發者喜戴此巾。
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浩然巾:即「風帽」。裡面絮以棉花,以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老年道士),冬日風雪天氣可用此巾。
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發髻之上,繫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雲頭圖案,帽後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年輕道士喜戴此巾,行動之間,飄帶搖拽,顯得瀟灑自如。但有些道觀的老道長認為戴用此巾有失莊重,而廢止之。
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太陽巾:即草帽或棕笠。道士夏季在烈日下勞作,可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有所區別,就在帽頂掏洞露出發髻,或在帽沿上繪以八卦、太極等道教圖案,或者寫上自己所住道觀的名字。
一字巾:即一根束發用的帶子,兩端各綴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疊扣在一起,就能戴在頭上。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紮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於九巾之內。《三才圖會》:「幅巾古賤者之服也,漢末始為士人之服。」不過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現在全真派道士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

Ⅳ 道教的道士帶的九種帽子都長的什麼樣

太陽巾,中間有洞。

Ⅳ 道士帽怎麼

到時冒怎麼供,這個應該把帽子放在供桌的中間。就對了,然後兩邊兒放上點兒水果香爐之類的。

Ⅵ 頭發被帽子壓變形怎麼辦

如今社會大家都在追逐潮流,而帽子也成為女生時髦穿搭里必不可少的一項配飾,它既可以修飾臉型,還可以用來保暖,若是不小心碰到頭,可能還會起到一個防護的作用。不過對於經常戴帽子的女生來說,戴帽子後容易把頭發易「壓變形」非常讓人苦惱,尤其是摘掉帽子的那一刻,不是怎麼都壓不住那倔強的頭發,就是那壓扁的頭發已「毫無生機」。
其實你的頭發被壓扁了變形,十有八九是戴的方法不對,只要在平時戴帽子時注意這3點事項,既自然又不會破壞發型。
1、找發際線
許多人戴帽子時習慣把帽子壓得很低,這樣乍一看顯得很憂郁,但實際給人很壓抑的感覺,一點都不好看,而且也容易遮擋佩戴者的視線,最重要的是這樣戴很容易把發型壓變形。建議在戴帽子前先找到自己發際線的位置,然後戴在上面,這樣不僅顯的臉小而且還顯得時髦,也不會把頭發壓變形。
2、露出劉海
有劉海的女生應該都有過劉海被壓扁的經歷吧?而且本來劉海適中的長度被壓扁後瞬間變得直而長,尤其是空氣劉海更是悲催的想要戳瞎雙目。所以不少女生在後來戴帽子的時,喜歡將劉海塞進帽子裡面,但這樣劉海的變形程度更甚,而且還會暴露臉型的缺點。建議選擇可調節頭圍的帽子,或者在帽子里裝一個防風夾,這可以開心地戴帽子,再也不用擔心劉海被壓變形啦。
3、帽子不要壓得過緊
戴帽子的時候,不要把帽子使勁的往頭發上壓,這樣會顯得過於死板,一點都不自然,而且時間久了還會破壞發型。建議戴帽子時輕輕的戴上去就好,不要太用力。

Ⅶ 中國古代帽飾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古代「頭衣」包括帽子、巾、襆、頭、冠、冕、弁等。《說文解字》未收「帽」這個字,可見帽是出現於東漢以後的字。
古代的帽子也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定義,有時和其他「頭衣」外形相近,沒有一個特別嚴格的界限,但一般說來,帽子是圓頂形的,能覆蓋整個頭部,且易戴易脫,為人們日常所戴。
我國戴帽子的歷史很久了,早在春秋戰國以前,人們都是戴帽子的,並且是皮帽子。只是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等級制度的出現,一般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轉而戴弁、冠、冕等,帽子轉而成了小孩的專用品。到晉代已經要求不是那樣很嚴格了,一般士人亦可戴帽子。實際上在三國時期,凡不做官的士人就可以戴帽子,有名的高士管寧就在家中戴黑布帽子,但在正式場合是不允許戴帽子的,而要按規定戴冠和幘等。
有趣的是,在漢族已不是很講究的時候,作為習慣於戴帽子的少數民族,一面推行漢化制度,一面卻嚴格要求不得戴帽子,還有人為此丟了官。北魏孝文帝一次南征回京,見城裡婦女仍有戴帽子穿小襖的,就責備留守的任城王元澄,問他為何不管,元澄辯解說,戴帽子穿小襖的只是少數。孝文帝很生氣,質問他:「你是否覺得全城人都應該戴帽子穿小襖呢?」結果將任城王及其他留守的官員全罷免了,演出了我國歷史上為帽子而丟官的一幕,可見戴不戴帽子在當時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此事在《魏書》《北史》上都有記載。而據《宋書。禮志》記載,當時的南方,百姓已普遍戴帽子,且士大夫也逐漸以帽子為常服,這對推行漢化的北魏不啻是一個諷刺。由於帽子有其方便的一面,因而北魏以後,士大夫階級也逐漸戴起了帽子,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打扮。到隋唐以後,由於民族的大融合,帽子成為人們日常普遍的一種服飾,並且和現代的帽子一樣,容易脫掉。古代人戴帽子也和現在一樣,喜歡趕時髦,後周時獨孤信打獵時帽子稍微斜了點,結果百姓戴帽子都要學他將帽子斜戴上,以為時髦。隋文帝楊堅未當皇帝以前,因脖子上長有一肉瘤,怕人看見,便戴帽子以遮掩,竟流行而為時尚。帽子的類很多,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突孫帽、大帽子、白紗帽、烏紗帽、皂帽等;唐宋時代有席帽、渾脫帽、氈帽、壓耳帽、風帽、婦女戴的帷帽、胡帽等;明清有棕結草帽、遮陽大帽、圓帽、鵝帽、堂帽、巾管帽、瓦楞氈帽、小帽、卷檐氈帽、皮帽、狗頭帽、涼帽等等。它們因材質、形狀等的不同,而分別具有防風、遮陽、保暖、美飾等功用。這其中最負盛名的乃是烏紗帽。
烏紗帽,顧名思義就是用黑色的紗製作的帽子。它不是嚴格的一類帽子,而是將凡是用烏紗製作的帽子都可稱為烏紗帽。在隋以前,帝王戴白紗帽。宮官和官宦有戴烏紗帽的。隋唐時烏紗帽成為朝中官員的一般頂戴。到宋代,四腳襆頭興起,原來式樣的烏紗帽逐漸廢止,但由於襆頭亦多用烏紗製作,故仍將襆頭稱為烏紗帽。宋代烏紗帽多為展腳,即帽翅平展,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大臣們在朝上竊竊私語。在明代,官員戴的烏紗帽的定製是前低後高呈台階形,兩翅為牛舌形,寬寸余,長五寸,但亦有戴其他樣式者。由於明代只有官吏才能戴烏紗帽,故後世將烏紗帽作為官帽的代稱。後世在舞台上出現的官員所戴的烏紗帽就是明代的式樣。烏紗帽到清代即廢止了。

Ⅷ 道士為什麼用下巴疊衣服

一般人都是用雙手疊衣服,偶爾藉助下巴順勢將衣服對折, 熟練後可不借用下巴。
道教日常裝束:道袍、道巾、道冠、鞋襪。
道袍:道袍的樣式均是直領,肥大而寬松,寓意瀟散、包藏乾坤、隔斷塵凡;右腋處通常有兩根_帶,以示飄飄欲仙之意。道袍的顏色多是青、藍色,這是道教繼承五行學說和「貴生」思想的表現。
道士穿著道袍時,還要按相應的規矩佩戴道巾或道冠。道巾就是道士所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和太陽巾。
道冠有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種類,大多數是用木頭或玉製成的,近世也有少量塑料製品。只有舉行過冠巾禮儀式的道土才能戴冠,以戴黃冠最為普遍。
道士所穿的鞋子通常為雲履(雲頭鞋)或青鞋(青布圓口鞋),襪子則高筒白布襪,稱作雲襪,象徵遨遊天界。褲管要裝入襪簡內綁緊,即使不是高筒襪也要將褲管沿膝以下綁扎,絕不可散開褲管。

Ⅸ 初學問道,道士的頭巾有什麼講究

在道教的宮觀里,人們常會看到道長們頭上戴著或方或圓的「帽子」,身穿寬松的道袍,令人不禁產生飄飄欲仙的遐想。人們也許會好奇地問,到底道長戴的是什麼「帽子」 .它們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標志。在道教里,把它稱為「道巾」。俗話說「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麼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麼來歷.九巾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九巾的來歷
巾是我國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種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誤認為冠,《釋名·釋首飾》中:「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這段話,說明了巾與冠的不同。巾為平民百姓之頭飾,以與士大夫之冠相區別。巾始於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東漢以後則貴賤通用。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輕便。《晉書·輿服志》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帽而橫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風氣更加普遍,就連朝廷的高級官員也以包裹巾帽為榮,冠帽之制漸衰。在清朝以前,巾作為首服,被歷代沿用,並變化成多種類型。清朝剛入關的時候,下剃頭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廢除。明遺臣金之俊為緩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從十不從」的建議,被朝廷默許。其中有「儒從而釋道不從」之條,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國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學者把道教的服飾稱之為活文物。
至於道教的九巾之說,來源於清代中葉道士閔小艮的《清規玄妙說》。按照該書的說法,當時的九巾,有以下幾種: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九陽巾。
當代高道閔智亭道長著述的《道教儀范》一書中提到,自清末到現代最流行的九巾則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記載,則有:純陽巾、九轉華陽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網巾等等。不難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古代的道巾和現代的道巾已經有所不同了。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常見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1混元巾
為九巾之首。現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繒糊成硬沿圓帽,中間開孔,以露出發髻。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為圓形。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考其出現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見於記載。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員所戴的帽子,於是有人推測,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員所戴的暖帽演變而來。筆者認為,道教在清兵入關後,依然不剃頭,不改前明服飾,以示民族骨氣。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員的帽子。至於此巾的來歷,還有待道教界的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歷史。

2莊子巾
亦稱沖和巾,南華巾。傳說是南華真人莊子所制。估計此巾出現的年代比較早。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頭發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莊子巾的。因為莊子巾類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頗象南華真人一樣無拘無束,自有出塵之表。

3純陽巾
也有人稱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巾上有盤雲紋樣。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這也是現存於北京白雲觀呂祖殿的明代呂祖像所戴之巾形狀。通過名字可以知道,純陽巾之意義,一為道教神仙呂純陽,二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傳說,呂純陽祖師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記載,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僅道教徒戴,連儒者、生員士大夫子弟也戴。當代北方全真道的純陽巾,形狀甚似莊子巾。區別是純陽巾後面有雲頭形裝飾,而莊子巾則無。南方粵港澳地區全真道之純陽巾,俗稱「瓦坑帽」,帽形就是與《三才圖會》所描繪的一樣。

4九梁巾
古典小說中常有這樣對道家人物的描寫:「頭戴諸葛九梁巾,身穿八卦道袍……」九梁巾,又稱九陽巾。九梁巾形狀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樣的九條縫。道教中,九為最大數,又為陽數,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著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體現出《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現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5浩然巾
一種用黑色布緞製成的暖帽,形如風帽。該巾在南方基本不使用,北方亦不多見。詢問道中各位師長,才知在極嚴寒天氣中才帶此巾。相傳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風雪。後士人皆仿效之,故稱為浩然巾。亦稱作「大風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禦風雪,二是紀念先賢。《長春真人西行圖》中的邱祖所戴之帽即為浩然巾。另外,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中有雪巾的記載:以玄色絲為之,以天鵝皮為里,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不知此處的雪巾是否即是浩然巾。
6逍遙巾
也稱荷葉巾。宋代庶人的一種巾子,開始叫花頂頭巾,後士人甚至女性皆戴,並有兩腳垂於後背,稱為逍遙巾。宋代米芾《畫史》中有對此巾的記載:「士子國初皆頂鹿皮冠弁,其遺制也,更沒頭巾…,乃去皮冠,梳發角加後,以入襆頭巾子。中篦約發,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後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發,頂帽出入…,又其後方見用紫羅為無頂頭巾,謂之額子,猶不敢習庶人頭巾。其後舉人始以紫紗羅為長頂頭巾,垂至背,以別庶人黔首,今則士人皆戴庶人花頂頭巾,稍作幅巾,逍遙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發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氣熱時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樣,顯得仙風道骨,格外逍遙自在。故命名為逍遙巾。
7三教巾
三教巾,顧名思義,應該是體現道教三教合一和三教平等,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可惜現在沒有實物留下。其形狀已不可考。筆者曾於此問題請教多位高道大德,皆言不知道。中國道教協會黃信陽副會長編纂的《道教全真必讀》記載,只有受過中極戒者才有資格戴三教巾。有些老修行說,估計是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的時候所制。也有人認為清代有三教廟,於是推測此三教巾是否由此而來'在此只能留下懸念,留待以後為讀者諸君補上。
16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9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小結
歷史上的道巾,事實上遠遠不止九種。道經和史書上還記載有:角巾、紫荷巾、紫陽巾,雷巾、蓮花巾、九轉華陽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純陽巾、逍遙巾、網巾、綸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專戴的,如莊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顏色皆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則顏色不拘。因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種,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著頭頂青天。而且,道門亦稱為玄門,黑色也稱作玄色。作為玄門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頂於首,當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僅是標志著道教徒的帽子那麼簡單,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教教理教義,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遙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還說明了道教作為中國傳統的宗教,與中國的民俗生活確實是息息相關。現在有的道教徒對自己所戴的道巾,不知所然,殊不知所頂戴的道巾乃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道巾的研究,實際也是對古代巾帽的研究。現代道教界對古代道教的冠帽的研究還未引起重視。

與怎麼折道士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羊羔絨圍巾怎麼鑒別 瀏覽:601
訂購女襯衫 瀏覽:49
阿瑪尼男裝價格 瀏覽:927
童裝網圖片 瀏覽:153
怎樣修補羊衫破洞取線 瀏覽:156
女士線帽子多少錢 瀏覽:322
男裝潮牌尺碼3尺5嘻哈 瀏覽:397
微信賣童裝標語 瀏覽:636
男兒童牛仔外套哪個好 瀏覽:790
武漢哪裡有賣親子裝的 瀏覽:918
男士衣服鞋褲子搭配圖片 瀏覽:610
九牧王品牌褲子尺碼表 瀏覽:5
修身工裝襯衫男 瀏覽:143
小紅書男生褲子 瀏覽:672
大碼男裝數字xs 瀏覽:697
卡西歐男士皮帶表圖片 瀏覽:942
怎麼縫褲子看不到線三角口 瀏覽:834
男式西褲子批發 瀏覽:815
韓國賣男裝網站哪個好 瀏覽:481
紫色的lv外套多少錢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