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孩子學會知冷知熱自主穿衣
第一招:讓孩子感知冷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年齡很小,和他講道理根本沒用。尤其是遇到天氣變化的情況。
媽媽:天氣冷了,穿上外套再出去。
孩子:我不想穿外套。
媽媽:不穿會著涼,會感冒的。
孩子:我不穿。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
每次出門的時候,我們都會安排小牛去外面感受溫度,讓他自己感覺到冷,然後再提醒他穿衣服,他能根據自己的感覺來選擇和決定是否加衣服。
孩子之所以抵觸穿衣服,是因為他對冷並沒有過切身感受。冷是一種感知,但是我們現在的很多孩子都被成人過度保護,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冷,不知道什麼是痛,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飢餓。
第二招:及時提供支持
當孩子覺得冷以後,父母要及時給他提供支持。千萬不要說風涼話,對孩子冷嘲熱諷,比如說:「看,媽媽剛才叫你穿厚點吧,你偏不穿,現在知道冷了吧。」這種態度反而會讓孩子對穿衣服這件事更加逆反。
當冬天外面特別冷的時候,小牛隻想穿件外套,卻不想穿棉衣。我們通常也不會勉強他,而是把可能需要穿的衣服帶著。這樣當小牛感受到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不失時機地提供給他。
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感受到冷的時候,給他自主選擇是否穿衣服、穿什麼衣服的機會。
第三招:理解生病的概念
如果天氣冷了,孩子不穿衣服,有可能會感冒。一般父母都特別擔心孩子生病,其實,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生病,生病了會流鼻涕,會咳嗽,會發燒,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這些對於孩子來說容易理解,也有一定的意義。
比如小牛每次生病的時候,我們都會跟他交流,討論咳嗽是怎麼回事,流鼻涕是什麼原因。同時,只要他一生病,平時的很多選擇就沒有了,比如吃的選擇,他就只能吃面條,不能吃糖;比如玩兒的選擇,他只能乖乖躺在床上休息,不能在外面瘋跑了。久而久之,孩子就發現生病不是什麼好玩兒的事了。
有的家庭在孩子生病後,反而會給孩子很多特權,比如看電視、玩Ipad,以致孩子覺得生病還挺好玩兒。這種做法不科學,必須讓孩子對生病有深刻的體驗,這對後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有幫助。
第四招:建立底線規則
我們的底線規則就是健康。孩子流鼻涕或者咳嗽時,就要按照媽媽的要求穿衣服。這就是我們多次提到的「溫柔的堅持,有限的選擇」。只有從小建立規則,長大以後才會建立好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孩子的抵抗力不同,家長應當根據孩子的抵抗力來支持他穿衣服。比如說小牛,他的抵抗力很好,天氣比較冷的時候, 5℃~10℃的溫度下,小牛依然可以穿短褲,不感冒。他的這個抵抗力也是平日里加強鍛煉,逐漸建立起來的。
第五招:了解氣溫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
小牛大一點了,會識數了,我們就開始帶著他關注天氣預報。孩子不會天生對天氣預報感興趣,但是孩子對手機感興趣,所以我經常會拿著手機大聲說:「今天降溫到5℃了,我要多穿一些衣服。」小牛就會對我手機上的天氣提示和我說的話感興趣。
我還做了一個溫度曲線圖。首先我會說,我在溫度高的情況下穿短褲,在溫度低的情況下要加外套。這樣說其實是一種示範,如果這時候講道理,孩子是會逆反的,沒人愛聽媽媽的嘮叨。只要媽媽做到了,孩子就會感知到,就會明白什 么時候要怎樣做。
慢慢地,小牛對溫度有了理性認識和判斷。他會預計中午熱,晚上冷,體驗過後,他自己就會說,中午可以穿少點,晚上出去要多穿點。他逐漸在探索時間、天氣、溫度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並開始探索運動和穿衣服之間的關系了。
比如他中午踢足球會感受到熱,所以他自己選擇踢球的時候穿短褲,踢完球感到冷了再套一條長褲。當然有時候即使感到冷,小牛也會不記得加衣服,這是孩子自身規劃能力有限所致。作為父母,我們不會過多責備和埋怨他,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示他,讓他對溫度與穿衣有正確的感知和判斷。
第六招:提前做好穿衣計劃
上學的孩子,家長前一晚就要幫助他們做好明天早上的穿衣計劃。
穿衣計劃如何做?小牛現在上小學了,一般在睡覺前,我們都會提前討論明天是什麼溫度,應該穿什麼衣服,並事先准備好。因為前面那幾招我們都做了充分鋪墊,到這一步,就順理成章了。
我們會盡量給孩子多一些選擇,比如他有四條長褲,讓他選擇喜歡穿的。選好後,我會讓他把衣服掛在衣架上,這樣早上起床上學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也不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養成做計劃的能力,對人一生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現在的小牛,不僅自己對冷暖有明確的感知,還會根據天氣預報提前准備衣服。早上冷的時候穿好衣服,中午熱的時候,他會把厚的衣服脫下來。在根據氣溫穿脫衣服這件事情上,小牛已經能夠把自己照顧得不錯了。
保持健康是孩子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其次是感受幸福的能力,最後才是追求成功。我們希望未來的小牛不僅僅自己能夠知冷知熱,而且還能關心、照顧周圍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就成功了。
(1)兒童怎麼教穿外套擴展閱讀
隨寶寶年齡增長身體生長,其手眼協調能力不斷增強,家長可以根據寶寶年齡特點,逐步培養寶寶自主穿衣的能力。穿衣能力和自主穿衣習慣的培養有利於孩子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養成,最早的培養可從嬰兒期開始。
在嬰兒期給寶寶更換衣物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教導寶寶整個更衣過程,在更衣過程中用語言描繪出整個過程,例如「寶寶的手手在哪裡,手要伸進衣袖裡」,「寶寶的腳腳呢,我們的小腳丫抬起來穿襪子」。慢慢地寶寶從被動轉向主動配合,家長在說類似話語的時候,他會主動把手伸出來並往衣袖裡套。
寶寶稍大點會走路並且會簡單詞彙,聽得懂復家長指令後,可嘗試正式教寶寶學習穿衣,原則上先學脫再學穿,從易向難。起初從脫襪子、鞋子以及戴帽脫帽開始,每當寶寶完成動作時,家長需要加以鼓勵,讓寶寶感到自行。
當寶寶學習新的動作習慣時,難免會反復重復這個動作並且樂此不彼,有時還會特意演示給大人看,比如一些寶寶剛學會戴帽子和脫帽子時,就會抑制不住興奮,不斷地重復這個動作並求大人反饋誇獎,此時家長不要覺得過分麻煩。
在成人眼中覺得簡單的動作,在小寶寶的心理那是跨時代的成就,如果家長實在覺得寶寶重復的太多,疲於應付,可用其他手段轉移寶寶注意,比如乘機較下一個動作,切記非不耐煩不搭理或者訓斥。
寶寶熟悉所有衣物脫的過程後,可開始教他穿,同樣先從簡單的開始,襪子鞋子以及褲子,然後再是上衣之類動作步驟較多的衣物。寶寶剛開始穿衣服、鞋子時分不清前後、正反以及左右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家長可耐心指導反復示範,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寶寶學會自主穿衣。
㈡ 幼兒園家政課《如何穿外套》教案
目的: 1、讓幼兒初步學會穿衣方法 2、進一步認識衣服的各個部分,豐富詞彙:領子、袖子、紐扣 准備: 每個幼兒一件衣服(可以是自己的外套),一件用袋子裝好的衣服(教師用) 過程: 1、開始部分: 大公雞喔喔叫,太陽公公出來了,小兔子揉揉眼睛起床了,咦 ,衣服怎麼不見了?小兔子急的哭了起來,小朋友快來幫幫忙,幫小兔子找一找衣服,提示幼兒到椅子下面去找一找。 衣服找到了,小兔子可高興了,一邊穿,一邊還念起了兒歌,你們聽: 教師一邊用緩慢的速度念兒歌,一邊示範穿衣服 「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了,」「吱吱扭扭上房子」 你們聽到了嗎? 提問: a、「抓領子,蓋房子」是什麼意思? b、「小老鼠」指的是什麼?「洞子」指的是什麼? c、「吱吱扭扭上房子」是在干什麼? 2、小兔子穿衣服真有意思,老師也真想學一學(教師再次示範穿衣,邊念兒歌) 1、你們說小兔子穿衣服有沒有意思啊?想不想學啊?幼兒學念兒歌。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穿衣。 3、小兔的衣服都穿好了,讓我們去活動活動吧。
㈢ 教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應該從幾歲開始是最合適的
都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對孩子來說也一樣,從小就要學會各種技能,比如穿衣但是,孩子幾歲學穿衣比較合適呢?又該如何教孩子穿衣呢?
適當誇獎進行鼓勵
在教孩子穿衣脫衣時,當孩子能夠做出相應動作加以配合時,大家要進行適當的獎勵和表揚,讓他對穿衣脫衣不再抗拒,甚至覺得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㈣ 在夏季寶寶應該如何穿衣呢衣服穿對沒穿對,摸哪裡
在夏季寶寶應該如何穿衣呢?衣服穿對沒穿對,摸哪裡?摸背。如果溫度在28度以上,給寶寶穿外套或者屁衣就可以了。不要穿太多以免出疹子。如果房間有空調,溫度應在26-28度之間,保持恆溫,以免孩子著涼。
溫度過高容易引起中暑、脫水、濕疹、痱子等。所以,夏天還是要給寶寶吹空調。但需要注意的是,空調的溫度要調到25-27℃,要保持在與室外溫度相差七八度。不要讓空調出風口直接對著寶寶吹。另外,空調的開啟時間不需要太長。2、3小時後可以關一會兒,開窗通風。如果擔心寶寶著涼,可以選擇給他穿一些輕薄的連體衣。盡量寬松,不要束縛寶寶的四肢。以上就是對在夏季寶寶應該如何穿衣呢,衣服穿對沒穿對,摸哪裡這個問題的解答。
㈤ 如何教育寶寶配合大人穿衣服如何引導孩子自己穿衣服
如何引導寶寶配合大人穿衣服?
1歲左右的寶寶還沒有主動穿衣服的意識,肢體的協調性也比較差,有的寶寶覺得穿衣服的過程很不舒服,產生抗拒情緒,又是哭鬧又是打挺的,父母給他穿脫衣服就比較費勁了。這時父母重點要教寶寶學會配合。
脫衣服:
脫衣服比穿衣服容易,如脫褲子,讓寶寶雙手拉住褲腰兩側,順著把褲子拉到臂部下面,然後坐下來,把兩腿從褲筒里脫出來就行了。
㈥ 秋天這樣的季節給孩子穿衣服有哪幾點要注意呢怎樣正確的穿衣服
秋天是一個早晚溫差比較大的季節,這也是一個比較容易感冒的季節。家長對於孩子的穿衣搭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弱,一熱一冷的就很容易生病。
家長切不可根據自己對溫度的感受隨意給孩子搭配,一定要以增強孩子身體抵抗力為主。當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多帶幾件衣服,一早一晚的給孩子加件衣服,氣溫高的時候就給孩子減件衣服。一定要讓孩子逐漸適應寒冷,這樣當他們面對寒冷的冬天的時候就很少會生病。
㈦ 幼兒園兒童穿衣法則是什麼
三暖、二涼原則。
因為小朋友的心臟較小,搏動力量較弱,搏動出的血量較少,達到四肢末梢的血也較少,所以局部摸起來會偏涼,這是正常現象。
所謂「三暖」的法則,即「背暖、肚暖、足暖」。保持小朋友的背部的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的發生。
「二涼」指的則是頭涼、心胸涼。
小朋友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就是中醫所說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證幼兒頭部散熱。
寒潮來襲,家長擔心寶寶容易凍著,就給孩子一個勁兒地加衣服,其實,「穿得多就是穿得暖」是一個誤區,寶寶穿衣過多,渾身被裹的動彈不得,而且在幼兒園午睡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脫,往往讓老師發愁:少脫幾件吧,孩子睡得滿身大汗,更容易感冒;多脫幾件吧,午睡起來要花很長時間把衣服全部穿回去,而且穿衣的時候也容易著涼。
教師建議:最好給寶寶穿一件保暖性好的羊毛毛衣,一件棉質或羽絨馬甲,外面穿一件棉襖或者羽絨外套。媽媽盡量避免給寶寶穿薄薄的保暖性差的衣服,光靠衣服的數量來保暖是非常累贅的,而且容易給寶寶和老師造成不便。
㈧ 幼兒園小班小朋友穿衣
天氣轉涼了,早晚溫差較大,早上要穿個外套,裡面穿個長袖T恤,然後跟老師們一聲,中午熱起來了就幫孩子把外套脫了,小班的孩子自己不會照顧自己,老師肯定要多關注,如果孩子懂事了,可以交孩子熱了就跟老師講,但是小班的孩子老師自己也比較關注的
㈨ 冬季兒童怎麼穿衣服
俗話說:要使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1、貴暖不貴多的原則——溫暖的棉襖外套和一件毛衣
幼兒園老師建議:盡量避免薄薄的保暖性差的衣服,光靠衣服的數量來保暖,非常累贅,給孩子和老師造成很大不便。最好內衣外穿一件保暖性好的毛衣,一件棉質小外衣。也可一件三保暖的內衣外穿一件輕便的小棉衣。這樣既輕便又保暖,孩子活動的時候不會束手束腳,保暖的毛衣或棉衣也不至於讓孩子感覺冷。午睡的時候,老師一般要求孩子脫掉外套,穿秋衣秋褲午睡。請家長們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考慮到這一原則。
2、寬松的棉褲和羊毛褲!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穿牛仔褲,確實,現在童裝店裡的褲子,十有八九都是牛仔褲。但是老師並不建議給孩子穿牛仔褲!
第一、牛仔褲很硬,如果是棉質的牛仔褲則另當別論。冬天裡面一塞進別的褲子,兩條小腿就很難彎了,這樣不利於孩子活動。各位家長知道,越是寒冷的冬天,越是要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增進孩子體質。
老師建議:面料柔軟的棉褲又柔軟又溫暖,是冬天最好的選擇,而且很多棉褲的褲腰都採用寬橡筋,松緊幅度很大,非常好拉好塞。像這樣的天氣,一條秋褲加棉褲(可以當外穿的)或者絨里褲、毛褲加外單褲足夠了。如果冷空氣來了,可以在棉褲里改穿一條三保暖秋褲或一條舒服的薄羊毛褲也足夠了。
這里請注意,很多女孩的家長喜歡用那種緊身的厚褲襪代替羊毛褲,以為緊身的保暖性更好,其實緊身的褲襪對孩子來說是很不方便的!很難穿脫,上完廁所拉不上,而且女孩子小便的時候,因為褲襪太緊,褲子拉不下去,結果小便把褲子弄濕的現象時有發生。
說了那麼多,關於孩子在冬天的衣褲,不外乎「方便」、「好活動」、「好穿脫」三點原則。孩子在幼兒園里過集體生活,他們得到的幫助沒有辦法像在家裡一樣,是及時的一對一或者二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