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資訊 > 哪個民族忌諱玩帽子

哪個民族忌諱玩帽子

發布時間:2022-09-11 00:56:14

『壹』 我國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什麼禁忌

蒙古民族:
稱呼忌諱 蒙古族很講究輩份,晚輩稱長輩或比自己年長的人為「您」,忌直呼長者其名。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門忌 客人入包時,絕不許踩蹬門檻。《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忽必烈大汗在宴請貴族時,每道門兩邊都有兩名手執棍棒的侍衛,目的在於防止人們的腳踏在門坎上。如有偶犯禁例者,便遭受皮肉之苦。 客忌 進蒙古包時不得攜帶刀、槍等器械。客人席地而坐時,男性為盤腿坐地,女性為跪腿坐地。因故不能盤腿或跪腿,可將腿朝門的方向伸展。閑談之中,不能用煙、刀、剪、筷子等物品指向人的頭部,並忌諱生人用手觸摸小孩的頭。外出大小便,不能正對著包內的佛龕方向,也不許在牲畜圈內。否則主人就會認為客人不尊重民族習慣。
火忌 禁忌在火爐旁烤鞋暖腳,也不得在爐灶上磕煙、摔東西、扔臟物或用刀挑火。
禮忌 蒙古民族喜雙忌單,客人到主人家作客,見面禮最好是成雙成對。在客人起身告辭時,一般主人要在客人的手提包里,放一些土特產等食品,以免客人攜帶空包而歸。
水忌 額濟納蒙古族忌諱在河水中沐浴、扔垃圾。牧民有節約用水和注意保持河水、泉水清潔的習慣,並視水為生命之源。
藏族
2.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比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食用的是偶蹄動物,視其它動物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視佛像、佛供、寺廟中的經書、鍾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為聖物,不可觸模。他們還忌諱在寺廟附近砍伐樹木,高聲唱歌,釣魚、捕魚。在牧區,進室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忌諱混雜而坐。家門口生火、帖紅布條、插樹枝獲門口木桿倒立,表示家裡有人生病或婦女生育,忌諱他人進內。
在西藏民間,天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形式。對於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觀看。
天葬令旅遊者充滿肅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驅使,想見識一番為人之常情,但旅遊者應充分認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3. 苗族 苗族人民忌諱其它民族稱他們為「苗子」,而喜歡他們的自稱「蒙」。 黔東南等一帶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響後三天之內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陰歷每月初一、十五忌諱挑糞。
苗族人不喜歡吃羊肉,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鬧時,不能用繩子或布帶捆他們。苗族人在門口懸掛草帽或插青樹葉,或者苗族人在舉行婚喪祭祀等儀式時,客人不要進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婦,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
4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內參觀或想體驗當地民俗而住進船形屋,記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風俗。
在船形屋內有禁忌: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據說是屋場「多陰」「鬼神佔地」,便要搬家等等。
5. 傣族 西雙版納是中國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風俗禁忌大多與佛教有關,到西雙版納旅遊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遇上傣族群眾在祭祀寨神時,千萬別進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頭。進寺廟參觀一定要脫鞋。 進了傣族群眾家,千萬不能窺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從或堂的三角架上跨過。
6.壯族 壯族家有產婦時,門上懸掛草帽,外人不得入內。無論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扛著鋤頭或戴著斗笠走進家中。二月初二祭龍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樹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壯族人給人遞茶時,應雙手捧杯,忌諱單手遞送,夾菜時忌諱來回挑撿著吃。
7.朝鮮族 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製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著父親的面吸煙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
8.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最忌諱在戶外穿短褲,晚上睡覺時不能頭東腳西或四肢平伸。在維吾爾族家作客,洗手時不可將沾污水的手亂帥;要待長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飯時不要滿盤子亂抓或者將抓過的肉食再放入盤內;吃剩的殘骨不要亂扔,應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時外出不可從餐布上跨過或者從客人面前走;做客時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吐痰。
9.滿族 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滿族家中做客,不能隨便坐西炕。
10.傈僳族的禁忌
傈僳族在進行祭祀鬼神時,不讓婦女參加;有的地方,年節或祭日要由家庭成員前去祭龍樹,祭樹時嚴禁婦女和外族人參加。不能打死蜘蛛,相傳是蜘蛛教會他們學會架溜索橋的。在房前屋後不能喊「哦——」,因為人死驅鬼時才會這樣。客人進門不能從前門直走後門,因為抬死人是這樣。平時切菜板不能刮洗,否則就認為是把福氣颳走了,來年就沒有油、肉吃,鍋蓋也不能洗,不然也認為把福氣洗掉,第二年糧食就會無收成,大家就遭到飢餓。到別人家裡不能吹口哨,尤其在晚上更不能吹,不然就會把鬼引到屋子裡來。黃昏時出入要隨手關門,否則認為鬼會鑽進來咬死人。屋子中間放著三腳架不能用腳踩踏或移動,更不能濺上唾沫鼻涕,火塘是極受尊崇的,當柴火燒著後,不能用腳跨過火塘。在祭鬼的時候,肉沒有吃完,旁人不得走進屋來干擾,只有這樣,病人才能很快康復。如果有人半截進去沖了,祭鬼就不起作用。同時,在進行祭鬼活動時,別人也不得偷看、嬉笑出聲。
11.阿昌族的禁忌
阿昌族禁忌較多,有的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則留有古老傳統的遺痕,也有的帶有封建色彩。各地阿昌族禁忌有許多差異,或有不同的解釋。這里列舉一些如下:�
(1)兄弟都結婚以後,互相不能進對方的卧室。
(2)家堂的神龕除自家人,外人絕對不能觸動。�
(3)不能讓婦女住在樓上,男人在樓下。�
(4)婦女不能和自己輩份大的家人開玩笑。�
(5)男人不走曬婦女筒裙之處,否則會被別人認為不光彩,不吉利。�
(6)婦女不能跨坐在家堂屋的門坎上,認為這樣會破財。�
(7)婦女生了小孩,未滿七天,別家的男人不能進院子。�
(8)婦女不能從犁、耙、鋤、刀、槍等物上面跨過,否則用刀時便會砍著腳,用耙時就耙不動田。�
(9)家裡「運氣」不好,要和尚念經,殺雞一口,門上插一桿小紅族,並在堂屋正中掛一個花圈,用一條草繩沿屋檐把院子圍起來,以轉「好運」。施行此法後,七天內不準外人進家,否則不吉利,要破財
我國少數民族的禁忌
回族、維吾爾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保安族等忌吃豬肉、動物的血和自死的動物。

蒙古族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

藏族家裡有人生病或婦女生育時,忌諱生人入內。

哈薩克族忌諱別人當面數他們的牲口。

伯族忌諱別人摸頭和耳朵,忌諱向少女贈送飾物和香煙。

錫伯族忌吃狗肉。

鄂倫春族忌諱別人說自己長輩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

景頗族忌諱用手搖熟睡的人。

哈尼族忌諱別人到產婦家借傢具。

怒族忌諱拒絕送的禮物和食品。

阿昌族忌諱走路時從別人面前擦過,或從腿上跨過。

德昂族見面時,男的忌諱拍摸肩頭,女的忌諱觸動頭包、衣物等

『貳』 各民族禮俗有哪些禁忌

禮俗,指禮儀習俗,即婚喪、祭祀、交往等各種場合的禮節。那麼,各民族禮俗有哪些禁忌呢?

(一)、漢放的禮俗禁忌

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主要聚居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遼平原。漢族由古代華夏族和其他民族長期融合而成,佔全國人口的92%,人口接近12億。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下,漢族和各兄弟民族建立了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新型關系。

漢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各兄弟民族的優秀 文化 ,也接受了某些民族習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禮俗禁忌,主要有:

1、喜慶日忌穿白色衣服。認為親人支世後才披麻戴孝,穿白色的衣服不吉利。當然現代人結婚時新娘白色婚紗例外。

2、對人忌說「13點」,這是一句瞧不起他人的罵人話。

3、忌說男人「烏龜」。如果說某某是「烏龜」,就等於罵他是個不中用的男子,連妻子有第三者也不療法問。

4、許多地方忌用「4」字。因為「4」與「死」的諧音,如有些醫院的病號和病床忌用「4」來編號;有些樓盤沒有用「4」編號的樓層和房號,而用「13B」代替「14」層。

5、熱戀中的男女,忌同吃一隻「梨」,因「梨」與「離」諧音之故,還有探望病人的水果忌送「梨」,原因同上。

6、喬遷新居、祝壽忌諱「送鍾」,因「送鍾」與「送終」同音。若以「時鍾」作賀禮,要說成「送計時器」。

(二)、藏族的禮俗禁忌

藏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區。藏族人口約453萬多數人信奉喇嘛教。藏族的禮俗禁忌較多,主要有:

1、凡行人碰到寺廟、金塔、嘛尼堆和龍樹時,都必須下馬,並遵守從左邊繞行的規定,信仰本教的人則從右邊繞行。

2、進入寺廟時,忌諱戴眼鏡、吸煙: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念珠、護身符號、鍾鼓等聖物,認為這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就坐時,身子要端正,切勿坐活佛的座位,並且要保持肅靜。

3、藏族人忌諱別人在他們面前捂鼻子,禁止在室內放屁,認為這是大為不敬的事情。

4、藏族嚴禁在寺院附近砍代樹木、大聲喧嘩、打獵和隨殺生;嚴禁在附近的水域 捕魚 、釣魚。

5、藏族人不準用單手接、遞物品;主人倒茶時,客人須用雙手托茶碗,並向前傾出,以示敬意。

6、忌諱在藏族人拴牛、拴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不得動手摸弄藏族人的頭發和帽子;不得用有藏文的紙當衛生紙使用。

7、進入藏族人賬房後,男的坐在右邊,女的坐在左邊,不能坐錯位置,更不能混雜而坐。

8、藏族人家裡有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忌生人入內。

9、藏族人忌食驢、騾、狗等肉類。昌都、甘肅南部、青海等部分地區的藏族人還忌吃雞和雞蛋。藏族人都忌吃魚、蝦、蟹等水產品。

(三)、回族的禮俗禁忌

回族是一個分布較廣,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約有860萬人口,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約占回族人口的1/3,其餘散居於全國各地,全國2000多縣(市)中幾乎都有回族,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回族人多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的教規和民族習俗已經融合,不論是否信奉伊斯蘭教,其節日的禮俗禁忌都明顯地表現出伊斯蘭教的特點。其禮俗禁忌主要有:

1、回族人外出必須帶帽,嚴禁帽子露頂。

2、平時談話忌帶「豬」字或同音字。居室內忌擺放豬皮、豬鬃等製品。

3、回族人忌吃豬肉、驢肉、豬肉以及兇猛禽獸的血和肉,也忌吃無鱗的魚和非回民屠宰的牲畜,非清真店製作的點心和罐頭等也不吃。

4、回民在家宴客,忌主人陪客,通常請族中男性長者或親朋好友作陪。

5、若有回族人在席,嚴禁一切與豬有關的食品中桌,忌諱將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成員與其他民族成員混坐於一席。

6、嚴禁用食物開玩笑,嚴禁用忌諱的東西作比喻。如不能說「某某食物像狗肉一樣香」,「某某人的衣服像血一樣紅」等。

7、禁止在背後誹謗別人或議論他人的短處。

(四)、維吾爾族的禮俗禁忌

維吾爾族素有「歌舞民族」的美稱,男女老少幾乎人人能歌善舞。歌舞已經成為他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維吾爾」是該民族的自稱,是「團結」、「聯合」的意思。維吾爾族人口約720萬,主要居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居民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主要禮俗禁忌如下:

1、維吾爾族人睡覺忌頭朝東,腳朝西或者四肢平伸仰卧;忌別人隨意挪動和亂翻他們的東西;忌諱當面模仿和取笑他們獨物的習俗和衣飾。

2、進餐時,忌諱隨便拔弄盤中的食物,不要剩食物在碗中,不要隨意靠近鍋灶;與他人共吃一盤食物時,忌諱將掉落的食物再放入盤內。

3、禁吃豬、狗、驢、駱駝和鴿肉;在南疆還禁吃馬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吃;禁吃芹菜、豆腐和蝦, 炒菜 時忌用醬油。

4、維吾爾族人忌穿短小衣服,最忌在戶外穿短褲。

5、同維吾爾族人在室內交談,就坐時應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掌朝人;忌當著客人和主人的面吐痰,擤鼻涕,打哈欠,放屁等,這些被認為是對人的極大不敬。

(五)、壯族的禮俗禁忌

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全國壯族人口約1550萬。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占壯族人口的90%以上,其餘的分布在雲南文山、廣東連山、貴州從江和湖南江華等地。壯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教,有的還信奉佛教。禮俗禁忌比較特別,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壯族人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可出村拜年,否則會將鬼神帶進家中;婦女生小孩頭三天(有的七天),忌諱外人入宅。

2、壯族人行商外出忌諱碗破,新婚出嫁忌打雷。

3、壯族人一般忌吃青蛙肉;有的地區青年婦女不吃牛肉作狗肉;有的地區忌吃青菜,認為吃了田地里會長滿雜草。

4、壯族人門口掛有草帽、青竹子或貼有紅紙,忌諱外人入內;若不知道冒然闖進,主人必端上狗肉等食物招待,來人把食物吃掉,主人才會感到滿意。

(六)、蒙古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 ,人口約480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新疆、青海、寧夏、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河南、等省區,一部分蒙古族人生活的牧區,別一部分則生活在農業區。蒙古族人多信奉喇嘛教,節日禮俗豐富多彩,其禮俗禁忌也很多,主要有如下方面:

1、蒙古族人忌諱騎快馬到門口下馬,因為這意味著報喪事或其他不吉利的消息,一般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忌諱手持馬鞭進入氈房,認為這是前來挑釁,客人要將馬鞭放在門外。

2、蒙古族人忌諱別人當面贊美他們的孩子和牲畜,認為這會給孩子和牲畜帶來不幸;忌諱用手或棍棒點人數,因為這樣的舉動意味著清點牲畜,是很不敬的表現。

3、牧區的蒙民一般忌食魚類、雞、鴨、蝦蟹和動物的內臟等,他們認為「水族鳥類」的內臟和血液不潔凈,禁止食用,否則會招致災難和減病患。

4、進蒙古包時,忌從右邊進入,客人要從左邊進入;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離包時也要起原來的路:出蒙古包後,不要主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待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

5、到別人家裡做客,不要自己動手,須等候招待;忌諱他人用腳踩鍋灶;烤火時,忌諱他人從盆上跨過;也忌諱他人在炎盆上烤腳和烤鞋、襪、褲子等,認為這會侮辱灶神。

6、蒙古族家裡若有人病人或婦女生育,忌諱外認入內,蒙古包前掛有紅布或縛繩子等記號,暗示外人別進來。

(七)、朝鮮族的禮俗禁忌

朝鮮族是我國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較高的少數民族,人口約192萬,主要居住在東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多,占朝鮮族人口的60%。朝鮮族人最為集中的地區是延邊朝鮮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朝鮮族的原始宗教是圖騰崇拜、始祖崇拜,信仰過土俗神,有部分人信奉佛教和。朝鮮族素有熱情好客、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也有一定的禮俗禁忌。主要禮俗禁忌如下;

1、嚴禁同宗、表親通婚。

2、忌食鴨、羊、鵝、肥豬肉和河魚。婚喪及佳節禁止殺狗和忌食狗肉,但平時可以吃狗肉。

3、陪客用餐時,主人決不可以把匙子放在桌上,否剛被視為嚴重失禮。

4、忌在熱菜里放醋,不愛吃放糖、放花椒的菜以及油膩過多的菜。朝鮮族人一般不吃稀飯。

(八)、滿族的禮俗禁忌

滿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在我國的歷史上豐有重要地位,曾統治中國長達295年之久。滿族現有人口982萬,主要居住在東北三省,其餘散居於內蒙古、河北、新疆、寧夏、甘肅和山東等省區以及北京、西安、廣州、杭州等大中城市。滿族信仰薩滿教,還敬神信佛,敬觀音,敬如來,敬上老君等。滿族的主要禮俗禁忌如下:

1、滿族忌諱打狗、殺狗,吃狗肉。忌諱狗皮帽子或狗皮袖頭。因為 傳說 對滿族立大功,是滿族的功臣。

2、滿族家裡人逝,葬後不能在家哭泣,否則,會認為不吉利。

3、客人到滿族人家裡做客,忌諱隨人更坐炕。因為西炕位置最為尊貴,是借奉祖先、祭祀神靈的地方。

(九)、彝族的禮俗禁忌

彝族人口約600萬,主要居住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四個省區,其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彝族語屬於漢藏緬語族彝語支,彝族人性格耿朴、豪爽、熱情好客,慣以灑待客,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

彝族的禮俗禁忌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1、彝族人大年初一忌諱很多;不許掃地,否剛,會把財氣掃走;不許潑水,否則,一年四季 雨水 多,不利於農耕;不許串門,拜年,否則,凶神惡鬼會到處亂竄,惹禍招災。

2、彝族人在田裡勞動時忌聞雷聲,如不立即回家,將會顆粒無收。

十、苗族的禮俗禁忌

苗族人口約740萬,主要居住在貴州、雲南、湖南、四川等省,其中貴州省最多且集中。此外廣東省、海南省也有部分苗族同胞。苗族也有自己的語言,苗族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但沒有統一文字。苗族人民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和多種鬼神。

苗族的主要禮俗禁忌如下:

1、忌諱別的民族你他們為「苗子」,而喜歡他們的自稱「牡」、「模」、「毛」或「果雄」。

2、忌食狗肉,禁忌殺狗、的狗。

3、忌諱任何人坐在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

4、禁止已婚婦女再穿蓑衣,否則,會觸犯祖宗,招致大禍。

『叄』 彝族有什麼民族禁忌

  1. 忌騎馬遇人不下馬。

  2. 忌孕婦來往於他人婚禮。

  3. 未滿月的嬰兒忌見狐臭之人。

  4. 不準用腳蹬鍋庄石,更忌從火塘上方跨過。

  5. 忌用糧食在手中拋玩。

  6. 忌打布穀鳥。

  7. 靈牌是祖靈的化身,禁外人挨近或不潔之物擺放周圍。

(3)哪個民族忌諱玩帽子擴展閱讀:

  1. 彝族有尊老愛幼的美德。彝族盛行祖先崇拜,祖靈用青松木、櫻桃木、馬櫻花木製作,或繪制祖先像,逢年過節或喜慶之日,舉行祭祀,彝族有好客的美德。客人進屋,起身讓座,置酒款待,客人告別,舉家起身,送至家門外。

  2. 宅址選擇彝族宅址選擇依山傍水、土肥草美處。擇址後需卜宅,涼山彝族卜宅方法有滾蛋、立米和燒羊胛骨等。滾蛋,是取一蛋放在宅基地上滾動,然後立三石支一鍋煮蛋,煮熟後剝去蛋殼看蛋窩是正或偏,正為吉,可建房,偏為凶,另擇址。立米,用手握住五顆大米,然後把米逐粒按東南西北中方向豎立於土中,拿碗扣住,次日如發現米粒丟失、傾倒等現象為不吉,另擇址。

『肆』 滿族人禁忌什麼

滿族在歷史上尤其是近代擁有輝煌的歷史,是一個能永載史冊的民族。滿族的淵源更是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滿族人民經過不斷的發展,最終形成獨特的滿族文化,這些風俗習慣也有著自己的禁忌。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伍』 蒙古族風俗習慣

你好
人教版的,有很多可以寫的,書上不是說了請你將調查了解道德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寫成一篇習作么。沒規定寫哪裡的民風民俗。。我想寫蒙古族的,就找了蒙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可以參考一下:
蒙古族風俗習慣
待客禮儀
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現在已成為遼西阜新地區待客的一種美食,尤其是在農歷「立秋」這天,人們大都會食用,俗稱「搶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餚。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002年遼寧省十大風味食品評選中阜新孫玉國廚師主理的「手把肉」、「全羊湯」入選。

蒙族餡餅遼寧蒙古族的一種風味麵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以當地特產的蕎麥面做皮,牛羊豬肉為餡,採用干烙水烹的方法製成。明末清初,改為豆油、奶油煎制,並用白面做皮,成了蒙古族人民經常食用的佳品,並以其薄、漏、透的特點而聞名遐邇。蒙族餡餅大如銅鑼,外焦里嫩,餅面上油珠閃亮,餅皮內可見肉似瑪瑙,菜如翡翠,紅綠相間,煞是好看。用筷子破開餅皮,熱氣升騰,香味撲鼻,引發人們強烈食慾。漢族有「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語,蒙古族則有「好吃不如餡餅」的說法,可見,餃子和餡餅是同等的上乘佳品。

喇嘛系列食品在遼寧蒙古族美食中獨具特色,如喇嘛肉、喇嘛粥和喇嘛糕。其中喇嘛糕是遼寧蒙古族的一種傳統糕點,它選用精製麵粉、白砂糖、雞蛋為主要原料,以瓜籽兒仁、青紅絲、桂花為輔助原料,放入烤爐烤制而成。其特點是,潔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軟,富有彈性,是老少皆宜的營養佳品。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互遞鼻煙壺(解放後此禮已逐漸消失)、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過歇腳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銀質的碗盛著,與哈達一起獻上。敬酒時,要右手舉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包

蒙古族的傳統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圓形尖頂,由圓形圍壁(哈納)和傘狀頂架組成,外面覆以羊毛氈,再用毛繩固定。圍壁、傘架均用木桿釘成。包頂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氣透光。門小,木製,大多向南或向東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運,極適於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飾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是蒙古袍,右衽,鑲邊,身長寬大,高領長袖,帶腰帶,配皮靴。夏袍是棉絲質的單夾袍,多紅、黃、深藍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婦女的帽飾、首飾多鑲珠寶和銀飾,顯得雍容華貴。喜穿軟簡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發根,發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

顧站冠

元代流行於蒙古族婦女中的一種高帽。長約一尺,筒狀,外包絲綢織物。花色品種各異,上面還裝飾著各式珠寶及美麗的孔雀毛。根據所戴的「顧姑冠」可識別其身分和社會地位。在電影《馬可·波羅》、《成吉思汗》中都可見到戴著這種冠帽的婦女。

蒙古靴

服飾工藝品。有皮靴、布靴(馬海靴)之分。《馬可·波羅游記》載:「應知大汗賜一萬二千男爵袍服各十三次,並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駝皮靴一雙,靴上綉以銀絲,頗為工巧。」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補花盤腸紋做裝飾。女用布靴常以通體杏花、山丹、牡 丹等花草紋與佛手、D字紋、八結腸紋和雲卷紋裝飾。

摔跤服及摔跤靴

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五蝠捧壽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濕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制。膝蓋外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制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摔跤靴則是 幼ㄓ眯 <崛汀⒑袷擔 プ由嫌釁ご ┦苯 サ綴脫ネ膊 罄喂蹋 苑闌 購吞囈攀蓖崖洌 冶閿詮床 苑健?br>

婚俗

蒙古族實行一夫一妻制,講求倫常,嚴格輩分。講究由父母作主的聘婚制度,男到女家娶親。結婚儀式過程講究對歌、祝詞。蒙古族傳統家庭以男子為主,但家庭中的大事一般都能徵求妻子的意見。兒子娶妻生子之後,與父母分家,幼子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蒙古族婚禮

充分表現了這個古老民族勤勞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獨特風格。由於分布廣闊,各地婚俗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新郎佩帶火鐮、蒙古刀和弓箭,致頌詞、祝詞和對歌等。東部地區接親時新娘坐轎車,大門口對歌,洞房門口致頌詞、祝詞,更為精彩的是歡送送親賓客時搶新郎的帽子,以試雙方的機智勇敢和坐騎快慢。西部牧區婚禮中最為熱鬧而又比較完整地保留傳統習俗的是鄂爾多斯婚禮。迎親那天雙方的親戚朋友著盛裝聚集在雙方家中。接親的隊伍由新郎、接親親家、伴郎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親友們在門口以歌聲送接親隊伍出發,新郎一行來到女方家要繞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馬。伴娘此時用毛氈攔住新郎的隊伍,開始對歌,伴娘要考問男方很多問題,男方的接親親家要對答如流。經過一番盤問,女方對接親隊伍的回答滿意了,新郎才可把禮物獻上,伴娘撤去白氈請客人進蒙古包里,蒙古包里隆重的「烏查」(全羊席)開始。新郎在歌聲中向新娘父親獻上哈達。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與好友們依依惜別。宴席結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著「送女歌」送行。接親隊伍回到新郎家,只見門前燃著兩堆火,新娘要拉著新郎從火堆另一端遞過來的鞭梢,從火中間走過。這儀式象徵著愛情堅貞不渝,隱含純潔辟邪、興旺發達之意。進蒙古包後婚禮開始,揭去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新娘一一拜過公婆和親戚長輩。新郎手執銅壺,新娘手端放有銀碗的酒盤向賓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飲而盡,並祝新人幸福。婚禮進入高潮,豐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賓客的歡歌起舞,包含了對新人的衷心祝願。

葬俗

一般不設靈床,沒有供品,不穿孝服,不燒紙錢,不放哀樂。傳統的喪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種。現在普遍施行土葬,給死者更換新衣,或裹白布,也有凈身塗酥油者,連同死者生前用物一同入棺,入後請喇嘛念經。之後前去墓地埋葬。

禁忌

蒙古族從遠古時代就崇尚火,因此形成了一些與火有關的禁忌,如到蒙古包中做客,不能往火中灑水、扔東西,更不能吐痰或將火踩滅。蒙古人還忌用手指著天空中的星星,這與崇拜天的原始信仰有關。進蒙古包要將馬鞭立於門側,不能帶入包內。絕不能打牛、馬的頭部。

服飾禁忌

帽子是蒙古人神聖不可侵犯的頭飾,因此,他們最忌諱隨處扔帽子或用其他東西觸摸、玩弄帽子。戴在頭上的帽子突然掉地,被看作是很不吉利的事。系腰,對蒙古男子來說是權威的象徵,是男子漢的標志。所以蒙古男子忌諱穿長袍不束腰帶。戴帽子、系腰帶是交際禮節之一。

居住禁忌

元朝時人們出入宮殿不許踩門檻。如果有人犯禁,要嚴懲。腳踏門檻,被視為無異於腳踩主人的咽喉。現蒙古人仍忌諱腳踏門檻。其次,蒙古包內的坐次也有嚴格的習慣規定。蒙古人平時尚右,氈包內則中為上,右次之,左為下。主人或貴賓尊長中坐,男人居右,女人居左。坐次錯亂,是一大禁忌。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蒙古族牧民喜雙不喜單,所以,若給主人贈送禮品,每類物品最好是成雙成對的。到牧民家,請先向主人問好,然後再問天氣和牲畜情況,即使當時有什麼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說吉利的話。不要一進門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謙讓,當然也不必過分客氣。不過入座一定要雙腿盤起,盡管這種坐式對你來說很不舒服。切記不可坐鍋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爐或灶火上暖腳。主人敬酒時,要用雙手接過。不要用左手給主人遞東西。酒宴上,不論接酒還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來。

離包時走原路。告別主人時,主人返回蒙古包後,再上車或上馬。主人獻茶,客人應欠身用雙手去接。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門外右側則縛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煙袋或手指指人,蒙古族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婦女坐月子,滿月前不能進家串門,他們在門口做的標記是:生男孩的,門的右邊掛著由哈達或棉布包裹的樹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門的左邊掛的是紅布。嚴禁客人打罵狗。對拴有紅布的牲畜,絕對禁止使用。參觀宗教儀式時應注意:不要魯莽介入;參觀時不妄加評論,不喧嘩;不模仿;不吸煙,不走動。

日期禁忌

蒙古人對農歷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很重視。這與佛教的有些理論有關。一般在這些日子不舉行婚禮,病人不出遠門,病已痊癒的人要提防舊病復發等。

『陸』 為什麼蒙古人喜歡帶禮帽

因為戴帽子是蒙古族人的習慣,所以帶禮帽。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

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6)哪個民族忌諱玩帽子擴展閱讀: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子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

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長膘期不準騎馬狂奔使馬出汗。

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

『柒』 蒙古族人民有哪些風俗習慣

1、背弓挎箭,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解放前蒙古人娶親時,新郎要佩帶弓箭,跨駿馬啟程。到女家後,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次日走時再挎上。

2、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

3、獻哈達,常在迎送、饋贈、敬神、拜年以及喜慶時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賀。這種禮節由來已久。據《馬柯·波羅游記》中所寫,蒙古族「過年過節時都互相用金銀玉石做的禮品同白色綢布一起捧獻」。

4、遞鼻煙壺,遞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緻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

5、血祭,就是把自己喂養的牛、馬、羊宰殺了,供奉在敖包之前。這種祭法由來已久,現在各另地方還有。

『捌』 我國的民族都有哪些禁忌

傍水者智,傍山者泰」 遠古生存的環境越艱難、越顛沛,生活著的人越出色、越富有創造性;相反生存環境越容易、越暢順,生活著的人越平庸、越保守。西方文化賦予歐美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自由、民主、個人主義;東方文化賦予「四小龍」為代表的東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內涵是集權、集體主義,然而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產生的兩種經濟發展模式都是成功的。

文化營銷作為一種新的營銷觀念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同質化為前提,以文化分析為基礎,以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為目的,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營造、實施、保持的文化滲透過程。文化營銷從戰略意義上講是企業為滿足差異文化下產生的消費者差異需求而制定的實施強有力文化滲透的戰略性營銷,

文化營銷觀倡導企業以實現社會價值為組織目標,以此來保持持續的企業源於文化需求的核心競爭力,並使之與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相一致。
3、 文化營銷是如何對環境因素產生影響的
文化內部多元化形成了的社會中具有共同情感、認知、反應(情感反應、信仰、價值觀和生活目標)行為(風俗習慣、儀式、行為規范等)和環境特徵(居住環境、地理位置、重要建築)的有特色的不同群體。
由於社會階層的差異,產生了消費者感知差異。收入的差異改變著人們的好惡、習慣,地理上的差異,產生了消費者的需求差異等等,環境的變化改變著人們的行為。

通過對環境的影響會間接影響消費者的行為,但這種影響必須是在沒有絕對的文化沖突的基礎上,如果有人帶你去荒蕪人煙且猛獸經常出沒的原始森林去旅遊,你會去嗎?即使去的話也只能是探險,不能算是旅遊吧!其原因是兩種環境有著絕對化的沖突,那種新文化環境是陌生且不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也就是說這種文化吸引力不能影響消費者行為。
所以說運用文化營銷觀念必須以一種非絕對化沖突的影響文化來影響和改變消費者所處的文化環境因素,才能有效改變消費者行為。
同物質的發展規律相同,文化的差異的變化是唯一不變的。因此文化營銷的影響文化與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的文化存在著相互作用並發生著變化,變化的原因來至於文化間相互滲透。

對溝通風格的影響

不同國家或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規范和溝通風格,了解不同市場的文化規范和溝通風格,以便與這些市場的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是國際營銷的基礎。對於不同國家,溝通風格和方式的差異很大。例如,在語言溝通中,中國、日本人一般比較含蓄,善於推理;美國人習慣從字面上表達和理解傳遞的信息,不太拘方式;芬蘭人內向自率、說話守信用,口頭上達成的協議如同正式合同一樣有效;拉丁美洲人愛玩文字游戲;阿拉伯人和南美人則愛用富有詩意的比喻。營銷人員在面對面的語言溝通中,要注意仔細傾聽並不要輕易打斷對方講話,以表示尊敬和友好;講話時要盡量使用簡潔易懂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發音要准確,並根據對方的理解程度調節語速。開玩笑時要注意,因為對一種文化感到有趣的東西,對另一種文化來說可能沒趣,甚至是粗魯,另外通過翻譯,也會失去一些幽默感。另外要盡量避免使用俚語,因為俚語變化太快,背景性較強,不容易翻譯,也不容易對被對方理解。

溝通風格的差異不只限於語言,還包括非語言溝通、信仰、風俗等。在溝通過程中,不同文化的人們對情景的依賴程度有很大不同,情景既包括有聲的信息,也包括無聲方面的信息,如面目表情、眼神、對話空間、時間觀念、手勢、著裝等。對於各種文化,情景部分在溝通中的比例越大,人們互相接受和傳遞信息的困難程度就越大。在北歐、德國、美國等低情景文化國家,人們認為情景不容易被理解,大多數信息通過完整、清晰、准確的符號如語言、文字等傳遞,否則就無法准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使對方做出反應。在中國、日本、俄羅斯、南歐、阿拉伯國家等高情景文化國家,情景有很強的暗示作用,可用來傳遞大部或全部信息的內涵,信息的發出者和接收者可以很好運用情景進行溝通,語言有時是可以省略或非直接的。相對於低情景文化,這些國家的人們對語言表達的信任程度較低,較多地依賴情景的幫助來澄清和完成溝通。

即便對同一種情景,不同文化它的理解和運用也不盡相同。例如,亞洲人習慣用點頭的方式表示聽懂了對方的意思,而美國人則通常將對方的點頭理解為對自己觀點的肯定。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對情景的理解和運用,就很容易在溝通中造成誤會。對於約會的時間,美國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德國人認為准時是僅次於信奉上帝的事,而在阿拉伯、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國家,遲到半個小時並不奇怪。跨文化溝通中,西方人對亞洲人在切入正題前過多的寒暄往往表現出不耐心;而當西方人迅速和直接地切入正題時,亞洲人則會感到過於唐突。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在同美國人做生意時則經常利用時間作為非語言溝通的優勢,盡量拖延談判,迫使對方著急,以期做出讓步。
對營銷談判的影響
營銷談判的成功與否是影響國際營銷的關鍵,所以不同文化所持有的不同價值觀在談判中表現得十分明顯。西方國家的營銷人員注重結果,他們將談判作為達到其特定目標的工具。在國際營銷談判中,他們會直接切入正題,強調尚未解決的問題,並著力加以解決,以便使雙方對某特定業務達成協議。此外,他們通常避免將個人關系與營銷業務聯系在一起,他們認為溝通和談判的目的是促進銷售、發展業務,而關系是表面的,能做成生意就足夠了。西方人的這種態度對高情景文化國家的營銷人員往往是不可思議的。中國和多數亞洲國家的營銷人員重視人際關系、鼓勵和諧,通過談判實現雙方的相互信任,從而建立和保持長期合作關系。所以他們通常喜歡在一般目標方面先與對方達成一致,強調並試圖使已經達成的協議將雙方聯系在一起。因為他們認為一旦關系存在,雙方就有義務考慮對方的需要,即使暫時未能簽約,已經建立起來的關系也可以為以後的簽約奠定基礎。

在談判中,如果雙方發生爭議或沖突,西方人會花費大量時間和努力對沖突進行專門的溝通,對不同觀點進行直接和公開的討論。在爭議中,他們注重強調事實數據,在堅持自己最終立場時往往表現得比較死板,當預期結果不能實現時,就並容易表現出情緒。他們認為妥協是可以和不可避免的,但如不能很快達成協議,就會感到失意或失敗,雙方已經建立起來的關系也失去了意義。亞洲人注重和睦,盡量避免沖突公開化,在處理沖突的溝通中保持靈活性,對爭議提出新的建議或折中方案,避免沖突的升級,以保持雙方已經建立起來的關系。即使在解決沖突的溝通中遇到困難,也避免向對方傳送破壞和諧的非語言信號,因為他們認為表現出情緒是不成熟的表現。日本人就不願直面沖突,他們認為沖突可通過競爭、合作、妥協、迴避、和解的方法解決,所以當他們在溝通中遇到不快時,會低下頭或捂住眼睛以掩飾個人情緒。美國人快速、強硬的討價還價在世界有些地方很奏效,而高情景文化國家的人則感到美國人的談判節奏太快,方式太生硬。所以,為促成國際營銷談判的成功,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並有針對性地調整談判策略和節奏。
對營銷策略的影響

每個國家或民族特有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背景向其成員提供了指導他們行動的准則價值觀念。只有了解並尊重某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才能根據所在區域、民族的消費者心理、行為和需求加以有效度量,從而制定適合於本土化的營銷戰略和策略基礎。「可口可樂」以704.5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名列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全球100個最具價值品牌首位,已連續5年高居世界最有價值品牌榜首,其成功之處就是可口可樂公司善於把當地文化理念融會到公司的經營管理中,使產品創新、品牌創立、市場營銷諸方面更加符合本土化,達到相互間的溝通和互融,消除文化障礙,實現消費認同與市場開拓。可口可樂進入我國市場時,起初將名稱翻譯成「可渴可蠟」,後來改譯為「可口可樂」,僅從字面上,「可口可樂」就贏得了我國消費者的好感,使它在我國市場的銷售如日中天。可口可樂在我國推出12生肖產品包裝,「大阿福」賀歲包裝、「阿福」小姐妹懷抱可口可樂賀歲廣告等營銷方式完全適應了我國文化風情,產品也自然深受消費者青睞。文化差異對營銷宣傳手段的影響非常明顯,如同樣在歐洲,雜志廣告在義大利的宣傳作用很大,而在相鄰的奧地利作用卻很小,因此在選擇營銷宣傳媒介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文化背景和喜好。雀巢公司的產品之所以能暢銷世界,就是因為雀巢公司在不同國家分別採用了不同的生產線和營銷廣告,以適應因文化、地理、人口、經濟的差異而造成的需求、購買力、產品偏好和購物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國際營銷中要力戒試圖將一個文化的概念移植到另一個文化中;不要以為某種營銷手段在一地成功,在其他地方也能成功,某種產品在一地銷路好,在另一地也有相似的業績。
每個國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禁忌標志著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差異的界限,它是文化差異中最為敏感的因素。禁忌對國際營銷的作用已為眾多的國際營銷的實例所證實。一些公司在國際營銷中失敗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觸犯或違備了某個地區或民族的禁忌。例如,一家美國公司為了表示對環境的關注和友好,作為形象宣傳,將綠色棒球帽作為禮品分發給消費者,這一做法在美國促銷時頗有成效。但這家公司以同樣的方式在台灣促銷時,卻遭遇了失敗。因為對台灣人來說,帶綠色的帽子意味著妻子或丈夫的不忠。這家公司不但沒有實現促銷的目的,還失去了一些可能的貿易機會,事後該公司促銷團負責人深為文化差異對營銷的影響之大所震撼。對不同文化的禁忌保持足夠的文化敏感性並相應地調整營銷策略對國際營銷至關重要。中國、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都相信風水,美國凱悅旅館在新加坡建旅館時是按照標准設計的,沒有遵從這種習俗,旅館開業之後旅客甚少,後來不得不重新設計,使旅館的設計符合當地的風水習俗。印度人視牛為神,美國麥當勞公司根據這一文化禁忌,在印度僅銷售雞、魚和蔬菜漢堡包,而不供應牛肉漢堡包,同樣取得了良好的業績。在馬尼拉,人們常常將紫色常與死亡相聯系,在日本白色用於哀悼,所以在這些地方做廣告時,將色彩稍加變化就可避開上述忌諱。然而如果缺乏對不同文化禁忌的了解和尊重,如與泰國人談判中雙腿交叉使鞋底對准對方,或與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的人談判時拒絕對方提供的咖啡都會影響溝通效果甚至生意的成交。

不同國家對營銷手段和宣傳有不同的法律約束,以營銷廣告為例,在英國,刊登廣告的報紙可發行全國各地,在西班牙,廠商只能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廣告,在阿拉伯國家,女性不能作廣告,在法國、挪威和保加利亞不得對香煙和烈性酒作廣告,在澳大利亞和義大利對兒童的電視廣告有限制。對比廣告在美國司空見慣,在德國、義大利、比利時則是違法的。由於每個國家的法律是這些國家文化價值觀的最高體現,是需要強制執行的,在進行國際營銷中,一定要事先了解當地關於營銷的法律規定,使自己的營銷策略和手段符合這些規定,並在營銷過程中嚴格遵守當地關於營銷的法律規定。

『玖』 哪個民族不讓玩弄帽子

不管是哪個民族不都不能隨便觸碰別人的帽子?就像不能摸別人的頭一樣,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拾』 蒙古族的民族風情有那些我急用幫幫忙啊

http://..com/question/6610763.html

與哪個民族忌諱玩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彈力上衣裙子 瀏覽:5
消防兵的帽子怎麼畫 瀏覽:135
哥弟女裝正品專賣店什麼價 瀏覽:441
摩登舞褲子那張面料好 瀏覽:231
民族男裝男褲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858
多多家童裝地址 瀏覽:955
錦州賣羽絨服的地方在哪裡 瀏覽:348
徐二航褲子掉了視頻 瀏覽:330
小妹旗袍外拍人像 瀏覽:980
湛江有哪些品牌男裝專賣店 瀏覽:10
老年人運動鞋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26
旗袍尺碼165花色 瀏覽:610
男土貂皮帽子多少錢 瀏覽:77
裙子瑚蝶結綁法 瀏覽:309
大叔西湖邊女裝 瀏覽:388
卡通童裝清倉圖 瀏覽:329
三明裙邊擋板皮帶輸送機批發廠家 瀏覽:236
哥們兒你的領帶和襯衫真的不搭 瀏覽:73
三免一女外套秋冬品牌及商品 瀏覽:219
高幫酒紅色帆布鞋配什麼褲子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