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項羽的烏騅馬是怎麼得到的
項羽烏騅馬的真正來歷,應以古籍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
《項羽本紀》記載,項羽敗退到烏江邊時,烏江亭長勸他渡江重圖霸業,但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為由拒渡,並對亭長說:「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按這一說法推算,項羽得烏騅馬的時間可能在巨鹿大戰中。因為,項羽起兵於吳中,八千子弟又都是江南水鄉人,在此之前不可能有騎兵,史料也沒有項羽起義初期騎馬作戰的記載。而秦、趙兩國臨近北方胡人,他們有戰馬和騎兵。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得到關中眾盛的援兵,這些援兵中就有北方前線派來的騎兵。因此,項羽烏騅馬的取得,要麽是來自秦兵的戰利品,要麽是趙國為謝恩而贈送的禮品。從史料記載的情況看,彭城大戰中,項羽之所以能以三萬精兵突襲漢軍成功,創造古代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與使用騎兵作戰很有關系。《史記·灌嬰列傳》記載,彭城大戰後,「楚騎來眾」,就是這一歷史事實的佐證。
❷ 項羽虞姬的故事
項羽二十四歲和叔父項梁發事起兵,身經七十餘戰,每戰必身先士卒,親自抄戈殺敵。當初項羽為解鉅鹿的趙國之圍,由於作戰策略上的分歧,不惜殺了自己的上司"卿子冠軍"宋義,威震楚國,隨後領兵渡黃河救鉅鹿,過河後,皆沉船,破釜,燒營舍,持三天口糧。意思很明白,不解鉅鹿之圍,沒有打算再回去。這種氣概亘古鮮有。從這一點去解讀後來的項羽不肯過江東,英雄性格使然!
當初,援救鉅鹿之圍的諸侯營壘有十幾座之多,但諸侯之間不是爭吵就是懼怕,沒有一家敢輕進,都想坐收魚翁之利。及楚擊秦,諸侯將皆作壁上觀。項羽領兵九戰秦軍,殺聲動天地,泣鬼神,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作壁上觀的諸侯軍看了,人人驚恐。及楚軍敗秦,項羽召見諸侯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沒有一個是站著走進去的,怎麼進去的?跪著爬進去的,沒有人敢仰視項羽。身經百戰的諸侯將領,不敢仰視的人物,這個人物是何等地英勇?這個人就是項羽。
當楚漢兩軍在滎陽對峙時,項王對劉邦說:自秦以來,天下紛爭久矣,原由皆因兩人起,現我願意單獨和你決一雌雄,無論勝敗,就此不要讓黎民百姓跟著倒霉了。劉邦笑曰:我肯鬥智,不能鬥力。項羽大怒,天下哪還有這等無懶。即三次命勇士挑戰,結果,都被漢軍中神射手樓煩射殺。最後,項羽親自披甲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羽瞪大眼睛怒斥樓煩。項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韓信的話來說:項羽怒斥呼喝時,上千的人嚇得不敢動一動。這時的樓煩是目不敢視,手不敢發,即回營壘,不敢復出。漢王使人問之,項羽也。劉邦這一驚非同小可。這就是連對手也吃驚的項羽。
虞姬的情形史書記載甚少,史記記載也不過渺渺幾筆:項則夜飲,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視。至於虞姬的結局,《楚漢春秋》作了補充:漢兵已掠地,四方楚歌起。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後來人對虞姬的演繹,可能更豐滿一些,象京劇《霸王別姬》里她的唱詞: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何日里,方免得,兵戈擾亂?消卻了,眾百姓,困苦顛連……這就是真實的虞姬,垓下之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虞美人已知項王已很難倖免,死亡算什麼,面對死亡,我可以笑著跳舞給你看,面對死亡,不願獨生,不願後死,這就是虞姬;死亡算什麼,我可以先死給你看,死給我的英雄看,死給我的情人看,這就是美人虞姬!這是一種浪漫和凄美的死法,為英雄!
虞美人徇情之後,項羽當夜率八百壯士突圍南下。烏江岸邊,是英雄的歸宿,烏江亭長已經把船停在岸邊等他,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也有千里,亦足做王。項羽笑道:上天亡我,我渡又何謂?當初我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征,今天已經沒有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父兄仍然以我為王,難道我心中能安穩嗎?我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呢?愛馬一匹,名曰"騅",隨籍五年,不忍殺之,送與亭長,再無牽掛。
西楚項籍被諸侯兵重重包圍了。他太兇悍了,徒步殺死漢兵幾百,即使身受重傷,漢軍將士也不敢輕易近他。當他看見自己過去的舊將呂馬童時,笑著說:你不是我過去的老朋友嗎?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購我人頭,並賞萬戶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語罷自刎而死。這是何等地蔑視,這是何等的悲壯!他自殺了,死亡算什麼?死給敵人看,死給朋友看,死給天下人看。這就是項羽。
這就是最完美的英雄和美人的故事,一個落寞於定遠荒冢,一個遺恨於烏江故渡。曾經的楚河漢界,都在世局的起落中泯滅了,只有這英雄美人的故事,有時還令人掛念。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就是英雄項羽和美人虞姬。為這樣的英雄美人,我悲歌!
❸ 項羽和虞姬的故事有哪些
項羽虞姬流傳千古的凄美愛情故事。
說起項羽,或許我們只記得他曾是西楚霸王,最後雖然遺憾出局,但他的卓爾不群的人格光芒依舊讓後人敬仰。他鐵血卻也柔情,勇猛卻也重情。鐵血柔情的性格在他身上展露無遺,項羽的重情莫過於對虞姬了,他和虞姬的愛情故事千古傳頌,雖是以凄美、悲情收尾,但兩人的愛情讓多少人贊嘆羨慕。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
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
如今也有霸王別姬這出京劇講述當時項羽自知大勢已去,兵敗已成定局,項羽虞姬在帳中,項羽唱以楚歌,虞姬以劍作舞,最後虞姬忠於愛情拔劍自刎。
(3)項羽穿裙子怎麼騎馬擴展閱讀
項羽,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霸王別姬,自刎而死。
❹ 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
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陳述一件往事。故事圖片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虞姬什麼品格讓現今人依然傳誦-----堅守婦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而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打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准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況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征並未帶虞姬隨軍,後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於石磧橋頭.後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為"失姬鎮".
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後,楚霸王的軍師范增對楚霸王說: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要麼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楚霸王眼裡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說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說: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說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著跑著,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著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氣:這人好獃,頂著風撒尿,撒在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殺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寶劍不說,還壞了自己的英名,還是不殺好!
沒殺韓信,轉身就走。回到營里,范增問他殺了韓信沒有,楚霸王就把看到的事說了一遍,說:韓信是個獃子,殺他何用?
范增說:你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你快追上去把他殺掉,免生後患。
楚霸王是個粗人,一聽這話,帶兵又追。看看追近了,只見韓信跪在一座墳頭上,頭朝下,腳朝上,帽子蓋在墳頭上。霸王用劍挑去韓信的帽一子,真好笑死了,原來韓信披頭散發,嘴裡直翻白沫。啊呀,這人是羊癲瘋,殺不得呀殺不得,要是把這獃子殺掉,豈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楚霸王想想,還是沒得殺他,轉身回營。
范增見霸王回來,又問他殺了韓信沒有。霸王把韓信痴痴獃獃的傻樣兒講把范增聽。
范增一聽,腳一蹬:你又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如果這人不除,霸業就不得成功,你還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說:韓信在這塊時候,他可曾犯過什麼羊癲瘋?
這一問,楚霸王明白了,趕緊帶了兵馬再追上去。韓信知道楚霸王不會放過他,沒歇一口氣,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塊跑?朝東跑,直奔劉邦軍營,霸王必定會死追,還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個調虎離山計落脫下一隻鞋子,扔在東路口,自己回過頭來,往西路跑。
楚霸王領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見一隻鞋子在東路口,認准韓信朝東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東路口追下去。
韓信往西跑,楚霸王往東追,哪塊還能追上韓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營,韓信已跑到劉邦那塊去了。
項羽和韓信打賭
當年,霸王領兵到了江蘇六合縣東南一帶,見天快晚了,就下令安營紮寨。
那時,韓信還在霸王手下當將官。夜裡,霸王和眾將軍飲酒作樂,吃得高興了,便對韓信講:別人說你有能耐,我要和你打個賭,怎樣?韓信打了一躬說:不知大王以何賭輸贏啊?霸王說:我們兩人,一個在東邊山窪里築一座城,用來擋山外的敵兵;一個在孫趙和金塘營之間掘四十九口井,讓軍民都有水吃,兩樣都要在今晚完成,曉星一出為准,你敢嗎?
韓信心想:造城是地面上的事,一點不馬虎不得;挖井是地下的事,深淺可以討巧。心裡想挖井。
霸王又問:你是造城還是打井?韓信說:我們做兩個閹子,抓閹作數。
霸王揀一個,上面是造城。韓信說:大王抓的是造城,那個當然是打井了,大王就造城吧。其實,兩個閹都寫著造城,霸王大老粗,不知道中計哎。這樣嘛,就各領一千兵動工了。
韓信帶兵到了金塘營,他把兵先分成一班班地去挖井,自己坐在祠堂里飲酒。霸王怕輸,親自到場地催工。忙得十兵們個個氣喘八哈,大汗直淌。
韓信見大快二更了,叫探子去看霸王弄得怎祥了,回報是築了一半。韓信又問井挖得怎祥了,探子報說:才有十幾口井。韓信不慌不忙,叫來兩個牙將。咬了耳朵,二人就分頭去了。韓信下令:快替我備馬,隨我到大王面前請功。
這個人名叫「西楚霸王」項梁之子,楚懷王任其為次將,他此生註定不凡,讓我的是妒忌。
當錦綉江山與自己一生的摯愛,做一個無情的選擇,你會怎樣去做?這是劉邦所不能及的。劉邦天生好酒色,關鍵時妻兒、至親皆可放棄,是割捨嗎?這是無情無義。項羽是傳奇的。項羽小時,力氣過人,兵器不精,卻在日後,以一抵百、兵法不詳,卻在與秦力爭廝殺時,破釜沉舟。從公元前206年真正的楚漢之戰打響。項羽總是以三萬精兵,橫掃劉邦的十幾萬大軍。等到了靈壁東邊的攤水時,又丟了十幾萬,遍布的屍體竟能杜塞了攤水。不是項羽小時不會兵法嗎?為何?這是一種霸氣,為什麼項羽在攻打秦國的兩萬多人,卻一直打到最後一站,他哪來的那麼多人,為什麼每次都項羽占著主動。項羽沒敗,若按天子出生都有奇異現象的話,那項羽出生時,肯定有流星飛過,給他一個帝王霸氣!
項羽在皇位與摯愛,他選擇的是承諾。留意司馬遷的史記,字與字的行間縫隙里透露出一種悔恨。項羽無意江山,更重美人——虞姬。從項羽火燒阿房宮,不是他殘忍,是他不惜珍寶,只愛虞姬。項羽有多次機會登帝,卻很坦然地送了出去。他有一個叔父叫項伯,他將自己的侄子推向了死路。鴻門宴他通風報信,將劉邦打草驚蛇,約法三章時,幫劉邦說話,在項羽佔劣勢時,准備用太公逼沖公降時,是項伯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把項羽給徹底的推向了深淵,項羽不信范增,卻天真地相信自己的親戚項伯,與劉邦所謂的「狡兔死,走狗亨」或者「我和你稱過兄弟,我父親也是你父親,如果你一定要殺他,記得分我碗肉湯「,我會逼欣賞誰呢?劉邦一生沒有絕對的朋友,項羽有,有虞姬足矣。他沒有對不起虞姬,他只是用自己的帝業卻換和虞姬德承諾,只因為他愛她,她也愛他而矣。
當漢軍用30萬兵最後一次把項羽困住時,走投無路的項羽卻依然陪在虞姬身旁,嘆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個長勝將軍,威風霸王,卻還要來安慰自己的女人。虞姬唱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的結局,我認為是自殺了,給項羽最後一搏的信心。劉邦集聚了30萬人馬竟讓項羽帶著500多人突圍了。30萬對五百這是怎樣的比例關系。在突圍後的時間里,五百多人竟然還剩100餘人,可見項羽在部隊里的威信是相當高的。縱使戰士們聽了」四面楚歌「卻照樣殺敵不懼往前。再次突圍,項羽讓部隊分成四部分,最後匯合,奇跡發生了,只喪生36人。三十萬大軍難道是觀眾,平時用兵如神的韓信呢?在這時開始體現償還人情了。項羽在最後時刻,跟電影神話里成龍飾演的將軍一樣,獨殺一座小山的人,最後老天終項羽,一位漁夫,指了一條相反的路,項羽也把自己的頭顱給了自己的老友。
項羽不必投降,若老者未指錯路的話,項羽手上還有五郡。什麼是五郡?這樣說就是還有一搏雲天的能力。我知道為什麼項羽走了,為什麼不想再殺了劉邦,奪得帝位。很簡單,虞姬死了。若一個男人將自己的一生給了一個女人,結果女人死了。項羽再奮斗還有意義嗎?他不惜天位,更不惜帝位,他要的是虞姬。
他無悔,他曾調動過劉邦。可惜劉邦卻未曾用過項羽。他無懼,有心愛的人在下面陪他。他笑了,笑的很燦爛,燕雀鴻鵠皆為塵土。唯我項羽,西楚霸王!
❺ 項羽的故事
霸王舉鼎
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24歲的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4名健壯的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運起力氣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於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烏江自刎
西楚霸王項羽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在古代,弄權的女人都美麗,而一些美麗的女人卻不都弄權。她們默默無聞,堅守婦道,無私奉獻,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屬後一種。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准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征並未帶虞姬隨軍,後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於石磧橋頭.後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為"失姬鎮"。
❻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上騎馬這一段和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