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個10號數字的羽絨服品牌
這個冬天,我們不搞羽絨服歧視指南,從《國產二線》到《歐美一線》再到《奢侈大牌》,從7個分類,羅列了世界上最全的71個品牌,幫你選購挑選出合適自己的那件羽絨服。
奢侈大牌(5個)
不論是智商稅還是」真香「,這些區別傳統奢侈品牌的選手各個都是營銷高手,能把單一的羽絨服賣到上萬的價格。
1:moncler/盟可睞
全球市值最高的羽絨服品牌,誕生於法國,被義大利人收購後將羽絨服價格的天花板一下子開到了萬元級別。
2:CANADA GOOSE/加拿大鵝
羽絨服屆的「常年網紅」,山寨貨的數量和當年新百倫不相上下。在國內的風光無限也讓很多戶外品牌對它的80%鴨絨填充頗有微詞。
3:MOOSE KNUCKLES/剪刀
加拿大人看到了」鵝「的成功,立志復制一個」剪刀「,將門店永遠開在CANADA GOOSE旁邊的剪刀通常會用更加」時尚「的設計搶走鵝的目標人群。
4:mackage
怎麼翻譯和有什麼特色我也沒辦法闡述了,反正就是很多明星在穿的高端品牌。
5:ARCTERYX/始祖鳥
無論網友如何打趣它是」安踏鳥「,還是相對軟殼/硬殼的王者地位,羽絨服的」故事「相對較弱,但」戶外愛馬仕「的傳說一直在繼續。
歐美戶外一線(11個)
這個陣營涵蓋了所有國外的專業戶外頂級品牌,雖然也價格不菲,但在極限的戶外環境里經得住惡劣天氣的侵襲,甚至保命,所以用料上不可能馬虎。
1:NORTH FACE/北面
全球最大的單一戶外品牌,兼顧高山滑雪硬核裝備和街頭潮人服飾。
(2018年年銷售大約為27億美元,遠超過Columbia的21億和始祖鳥的10億美元)
2:Patagonia/巴塔哥尼亞
踐行環保理念的頂級戶外品牌,」排骨羽絨服「的鼻祖,只製造高原羽絨服。
3:Mountain Hard Wear/山浩
北美三大羽絨品牌,羽絨服同級於著名的鳥,誕生過很多單品爆款,例如「鬼語者」的超輕排骨羽絨服和「毛猴」的長毛抓絨衣。
4:Marmot/土撥鼠
北美三大之一,傳統強項軟殼和羽絨產品,設計過於保守,不夠時尚化,國內獨立運營,產品質量自行甄別。
5:Valandre
世界上最專業的羽絨製造商,只做高山攀登用的羽絨服,全世界14座超過八千尺的高山上都有它們的「足跡」。
6:HAGLOFS/火柴棍
瑞典的火柴棍以技術服裝類見長,剪裁特別,用料也很講究,配色鮮艷高級,深受年輕人的喜歡。
7:Rab
英國戶外第一品牌,平價版的Valandre,產品齊全,羽絨服擅長高蓬超輕款。
8:Mummut/猛獁象
瑞士頂級戶外,軟殼的」鼻祖「,定位和巴塔類似,略遜於始祖鳥,不過產品線比較單一,在歐洲賣得好。
9:Fjällräven/北極狐
背包火過一陣,但其實他們以獵裝聞名,服裝風格偏傳統,有瑞典皇室的認證徽章,擁有世界上充絨量最高的羽絨服。
10:Eddie Bauer
第一件現代羽絨服的製造商,設計風格偏傳統美式,定位中產階級人群。
11:DUVETICA/杜威迪嘉
也是走的奢侈品路線,類似moncler和鵝,但是知名度達不到上面,所以排這里拉。
歐美戶外二線(30個)
這30個品牌是我推薦大家有能力可以入手的,相對於一線,拋去了高品牌溢價能力,又能兼顧好看的設計和專業性的品牌們。
1:Penfield
1975年成立,主營戶外服飾,入門級的戶外功能性,樣子復古,配色較潮,很適合城市穿著和近郊遠足踏青。
2:Feathered Friend
北美羽絨三小廠,用料上完全不輸三大廠,800-900蓬的大朵羽絨用起來一點都不手軟,具有最佳的保暖重量比。
3:Columbia/哥倫比亞
走平價路線的美國戶外品牌,體量僅次北面,居世界第二,但是消費者似乎對它們家的質量頗有微詞。
4:Berghaus
英國最大的登山用品品牌,它們的戶外用品以技術登山和超輕為主。
5:Nunatak
三小廠之一,只能通過郵件定製,只用最頂級的羽絨—蓬鬆度900以上的白鵝絨,以及超輕面料(EPIC/Pertex Quantum等)。
6:Western Mountaineering
三小廠的最後一家,加拿大品牌中難得不走奢侈品路線的,蓬鬆度超過850蓬的白鵝絨,好處是有現貨,等待時間短。
7:WOOLRICH
年代夠久,1830年誕生,在戶外和羊毛製品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1970年的Arctic Parka羽絨服就是其標志性產品。
8:JackWolfskin/狼爪
德國狼爪,尷尬的存在,德國和中國的影響力遠大於其他地區,不過他家沖鋒衣技術是自主研發的「TEXAPORE」薄膜技術。
9:Mountain Equipment
貝爺曾經的官方贊助品牌,典型的英倫戶外風,衣服樣式上比Rab和Berghaus更具代表性,追求技術的同時兼顧復古,擅長撞色設計。
10:HellyHansen
挪威國寶級戶外品牌,1877年就創立的,HH專營航海、滑雪裝備,相比於羽絨線,它們更著名的是沖鋒衣系列。
11:EIDER
隸屬Lafuma集團,主營滑雪分支,EIDER是一種歐洲的絨鴨,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海鴨會用自己羽絨做巢,從35-40個絨鴨巢里才能收集到1磅的羽絨。
12:Montane
發音似「茅台」,英國高端戶外品牌,以超輕戶外服裝而著稱,215g的850蓬鵝絨能做到僅740g。並且,Montane的塗層技術也很厲害,防風防水。
13:westcomb
加拿大品牌,服裝為主,之前與始祖鳥北美共線,目前據說仍堅持本地生產,做工與價格基本和鳥家保持高度一致,國內很少見到。
14:NAPAPIJRI
來自義大利,卻一直在產品上放挪威的國旗,除了專業的戶外性能,衣服的圖案、文字設計有一點復古。隸屬VF 集團,歐洲人喜歡。
15:Decathlon/迪卡儂
把它放上篇最後一個,算是致敬這個平民品牌吧,讓任何人都能運動的起應該是它們的宗旨,所以普及運動裝備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200多克充絨量只要500的價格也是無人能及。
篇幅原因,下篇更新剩下的40個品牌,包含更適合亞洲人版型的日韓戶外和國產之光品牌,歡迎留言討論。
質感男士,關注▼Nothing潮流志▼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素材來自網路,僅限於非商業性信息傳遞之用,侵刪。
② 冬天羽絨服批量拿貨多少錢一件
像我經常批發服裝的衣衫匯平台,冬季羽絨服一件代發大概230-260一件,大量拿貨價格能更低,望網路採納
③ 我想買保暖一點兒的羽絨服,得需要多少錢呢應該買羽絨服還有買還是買棉襖好呢
鵝絨的羽絨服比較好,穿著比較暖和,比白鴨絨的好
④ 請問皮子面料的羽絨服大多多少錢
受目前羽絨服(含鵝絨、鴨絨、駝絨、復合絨、人造絨)加工工藝影響,量產的羽絨服可能採用真皮做面料。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仿皮面料工藝技術很高,已經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其價格也接近真皮的價格,從35美元至30000美元不等,目前量產仿皮羽絨服價格最高是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加拿大雪橇項目隊員穿著的模擬皮羽絨服(價格2萬8千美元)。真皮、純皮面料的羽絨服指接受預定,並純手工打造。價格最低約12萬人民幣,目前最高的科威特王子身上的純皮(南美短鱷魚皮)羽絨服約145萬美元,到2011年2月1日世界手工服裝加工聯會統計,全球純皮或真皮面料的羽絨服245件,其中有81%在美洲地區。亞洲地區有僅有3件。
⑤ 羽絨服進貨價一般在多少
在看到「衣戀1500元羽絨服成本僅75元」上熱搜的消息後,讀研一的悅悅(化名)對衣戀品牌的好感度直線下降。大二時她曾經花了900多元買了衣戀旗下品牌的一件格子裙,花去了三分之一的月生活費。
事件源於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公開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被罰沒人民幣15704.45元,其中公司售賣的羽絨服標價為1598元/件,生產成本為75元/件。2月9日,該話題閱讀量達4億次,討論數超15000條。
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是韓國衣戀集團旗下公司。針對衣念羽絨服被罰一事,衣戀集團公開道歉,致歉信強調,行政處罰書中所提到的該款羽絨服「生產成本75元/件,標價1598元/件」中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目前,貝殼財經記者查詢發現,北京市監局官網上相關處罰決定書中已經刪除「生產成本75元/件」字樣。
北京市監局官網衣戀被罰相關頁面。
針對此次引起爭議的千元羽絨服成本事件,多位服裝行業從業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就羽絨服製作過程來說,千元級別的羽絨服成本少說在百元以上,其中人工成本、羽絨材料以及品牌營銷成本等占據了絕大多數。一件品牌羽絨服,從品牌方、經銷商到零售商的流通過程中,層層加價。
一件標價1500元的品牌羽絨服,成本到底是多少錢?
揭秘品牌羽絨服成本:一般人工費加原料300多元
衣戀集團道歉信提到,被罰羽絨服的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那麼生產一件羽絨服的大概成本有多少呢?
「一件售價1500元的羽絨服成本應該在200元至300元」,從事6年服裝生意的馬超如此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由於工作的需要,馬超經常和服裝加工廠打交道。
馬超向貝殼財經記者介紹,與其他服裝品類不同,羽絨服的製作過程更為復雜。一件羽絨服的製作過程包括裁剪、縫制、充絨、縫扣、鎖邊、質量細節檢查等多道工序,同時以上每道工序中又包含了紛繁復雜的工藝技術,如拉布、絎縫、車縫、拍絨等。而款式精巧復雜的女士羽絨服所需要的工序也就更多,而每增加一道工序就意味著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成本。
據馬超觀察,淡季一件羽絨服的人工成本大概在100元,價格隨旺季有所浮動。在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等羽絨服銷售旺季,工廠的用工成本會大幅增加。而且由於羽絨服製作工藝復雜,工廠每天產量有限,到了用工旺季往往「一人難求」。「有時候150、180(元每件)都不一定能招到工人」。正因此,馬超稱,很多工廠會選擇在淡季招工生產,以此來壓縮羽絨服製作過程中的人工成本。
除了人工成本外,材料成本也占據大頭。羽絨服主要由羽絨、內外布料、五金等輔助材料以及毛領(有些無)組成,其中以羽絨和毛領成本最高。
從事20餘年服裝零售生意的商家老越(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評判羽絨服質量高低主要有兩個指標,一是含絨量,絨子含量越多,蓬鬆性就越好,蓬鬆性好的羽絨服含的空氣更多,對熱量流失的阻礙就越大,會更加保暖;二是充絨量,充絨量越大,衣服就越厚越沉,相應的也就更加保暖。所以一款質量好的羽絨服往往既輕巧又保暖。
老越稱,羽絨服原料中一款材質較好的毛領,廠商進價多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00元左右。而羽絨種類、純度不同,價格差異也較大。根據中國羽絨信息網2022年2月11日最新更新標准,95%白鵝絨價格為680.00元/kg,而70%灰鴨絨價格為225.89元/kg,兩者之間相差了三倍之多。
以衣戀天貓店鋪一款售價也為1598元/件的羽絨服商品為例,該商品詳情頁面顯示,該款羽絨服填充面料為90%白鴨絨,一款165型號的羽絨服充絨量為113g。根據中國羽絨信息網最新更新的羽絨價格,90%白鴨絨的價格為358.40元/千克。如此計算,業內一款類似的165型號羽絨服的羽絨成本約為40.50元/件。
按照上述估算方式,一件品牌羽絨服人工成本加羽絨材料成本為150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其他材料成本、機器設備成本、水電成本、房租成本、庫存成本、運輸成本、稅收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品牌營銷成本等多項內容。馬超預測,一款售價為1500元左右的品牌羽絨服成本價格在200元-300元之間。
從300多元到1500元,各個環節是如何加價的?
那麼在成本到銷售終端的過程中,各級經銷商又是如何加價的呢?
馬超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一般情況下,品牌方會將新款商品以吊牌價4-6折價格賣給經銷商。據此推測,一款吊牌價1500元每件的品牌羽絨服,經銷商拿貨價在600元-900元之間。
「千元級別的羽絨服其實很常見,品牌方、經銷商、零售商層層加價後價格就上去了。」老越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曾經做過五六年品牌羽絨服零售生意,根據品牌方規定,零售商只能從經銷商處進貨,所進貨品新款羽絨服售價約為進價的1.5倍-1.8倍,老款羽絨服售價較低,約為1.3倍。而經銷商則是直接按件加價,例如每件羽絨服加價100元。
也就是說,根據上述信息簡單推算(不包含品牌方、零售商打折等促銷行為),倘若一件新款羽絨服吊牌價為1500元,那麼這款商品的總成本為200元至300元(按300元計算),品牌方大約會以900元(吊牌價6折)每件批發給經銷商,經銷商大約會加價100元,以每件1000元賣給零售商,零售商在進價基礎上乘以1.5倍,大約以1500元每件價格賣給顧客。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方每件羽絨服約賺600元、經銷商約賺100元、零售商約賺500元。
不過,馬超和老越均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做品牌生意「不賺錢」,因為「利潤大頭都在品牌方手裡」。
從事20多年服裝零售生意的老越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做過五六年品牌羽絨服生意,但最後選擇不再繼續合作,「現在基本沒有人(零售商)做品牌羽絨服生意了」。老越稱其中原因很多。
首先是品牌對商品進價售價的管控非常嚴格。老越在一個三線城市繁華地段的商場中有2個門面曾被用來銷售品牌羽絨服。他告訴記者,每次從經銷商處進貨,進貨價、定價等都必須對品牌方「言聽計從」。例如,老越曾合作過的一個品牌方規定,羽絨服銷售時老款定價應為進價的1.3倍,新款定價為進價的1.5倍,且不能根據銷售情況隨意調整。
品牌方經常會派人到商場查看各經銷商的定價情況,如果被發現私自調整價格,零售商將會受到品牌方的處罰。「做品牌生意,打折做活動什麼的都要等品牌方通知,有的爆款賣得好價格不能上調,有的賣不動還沒辦法打折促銷,只能積壓在庫房」。老越說。
其次是利潤太低。老越告訴記者,相較於從小品牌處進貨,品牌服裝進貨價會高出一倍不止,有的銷售情況還比不上小品牌服裝。「做品牌生意,看起來售價很高,其實品牌溢價全都在品牌方口袋中,我們想要賺錢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走量」。
以上述提到的1500元羽絨服為例,零售商若以吊牌價7折出售,則每件衣服零售商利潤僅有1500*0.7-1000=50元,並非理論上的500元。而對衣戀的行政處罰書顯示,涉事羽絨服在商場中的售價即為吊牌價格的7折。馬超也向記者表示,受限於品牌的高要求,自己更傾向於與小品牌合作,進貨價低,定價自由,且利潤很高,「像網紅服裝我們直接從工廠拿貨,有時可以加價到2.5倍左右」。
對於品牌溢價一事,從事2年輕奢原單生意的小白也深有感觸。小白認為,一件件衣服的價格承擔了很多東西,大牌公司人員費用、設計師費用、品牌營銷費用、庫存費用等。「大品牌賣的是設計,是品牌文化,是消費者的購買後的滿足感,這些大牌服裝平時的品牌維護真的花了很多錢」。小白表示,自己對品牌溢價現狀有深入了解後,就再也難以對大品牌服裝提起興趣了。「我不想再為品牌營銷付費了」,小白說。
衣戀及旗下品牌曾多次被罰,開始賣資產「保命」
前述處罰書被網友扒出後,衣戀一下站到了風口浪尖。
迫於輿論壓力,2月10日衣戀中國在官方微博上發表道歉聲明,稱已經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進行了嚴肅處理,並強調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中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標注的產品標准。
致歉信強調,行政處罰書中所提到的該款羽絨服「生產成本75元/件,標價1598元/件」中生產成本75元為商品加工成本而非總成本。因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總成本,衣戀深表歉意。貝殼財經記者致電衣戀中國,接連多次撥打官網電話均未接通。
企查查顯示,此次涉事的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並非首次被行政處罰。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該公司就曾因廣告虛假宣傳、排除消費者解釋格式條款、產品質量不合格、廣告宣傳表述模糊、產品以次充好等原因多次被上海市監局處罰。
2021年年初,衣戀旗下品牌SPAO的一款羊毛大衣不含羊毛,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了20萬元罰款。
貝殼財經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發現,有關「衣戀」的投訴共有322起,其中不乏商品未按規定時間發貨、商品質量差勁、客服拒絕退換貨等投訴內容。
據官網介紹,韓國品牌衣戀於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作為集團全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官網信息顯示,衣戀進入中國市場後,先後引入ELAND、Prich、Roem、Paw in Paw、SPAO、SCOFIELD等多個時裝品牌。
衣戀官網介紹,經過幾十年來根植於本土的不斷革新,衣戀集團旗下品牌已超過40個,在全國百餘座大中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賣場。自2010年起,中國衣戀又相繼引入零售、餐飲、旅遊等事業部,核心事業不斷擴張。
然而到了2016年,衣戀將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以50億元人民幣高價出售給中國上市公司維格娜絲(現更名為錦泓集團),目的是「緩解債務壓力」;2019年,衣戀再次出售旗下品牌,集團以2.6億美元(約17.5億元人民幣)將E-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全部股權出售給特步國際。
2020年,據央視財經報道,當年上半年,衣戀銷售額首次出現兩位數的季度下滑,韓國當地多家門店關閉,超1000名的管理人員實行階段性無薪休假。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亞洲品牌500強》榜單顯示,2020年,衣戀還位於榜單第494位;到了2021年,衣戀已跌出500強名單之外。
⑥ 一般短款的羽絨服價格在多少一千塊錢貴嗎
含絨量。以短款羽絨服為例,長款的話,在短款基礎上乘以1.5。100克600蓬的羽絨服可以抗衡零度到零下十度的氣溫;100克800蓬的鵝絨羽絨服,便可以在寒冷的大東北度過冰天雪地了。為了保暖起見,我們就不要選擇600蓬以下的羽絨服了。蓬鬆度這個指標一般都會標注在標簽上,它的單位是FP,買羽絨服的時候可以注意下。
越多越保暖。一件衣服,羽絨填充量,大致90至200克左右。好的羽絨每噸百萬元,也就是可以購買,1000以上的不一定都是好貨,1000以下的也不一定都是差貨,地域不同,相同一件衣服就有不同價格國內很多品牌羽絨服都是國際品牌服裝的代工廠,他們在代工的同時也會生產自己的品牌,而且服裝的利潤確實是很客觀的,現在很多也都是工廠直銷,如果能找到靠譜的商家,品質還是非常放心的。
⑦ eider什麼品牌
eider是法國戶外高端品牌。Eider公司起源於1962年法國的阿爾卑斯山接近勃朗峰的腹地。Eider的名字來源於一種叫做絨鴨的北歐鳥類,這種鳥類身上長有豐富的精緻軟絨毛,是製作上等鴨絨被、鴨絨衫和枕頭的原材料。
Eider這個戶外品牌在中國大概聽過的人不多,在法國以及歐洲市場可是鼎鼎有名,專業水平比Lafuma還高的品牌,主要以戶外服裝為主,從滑雪到登山,從徒步到攀岩,也生產一些攀岩用的背包等產品。更高端的探險以及阿式登山服裝從品質到質量也是一流,絕對不輸其他歐美的品牌。
(7)eider羽絨服裝多少錢擴展閱讀
自1962年以來,Eider一直是專業品牌,專業生產男女滑雪和山地服裝,其風格和功能性正處於十字路口。品牌位於法國阿爾卑斯山中心的阿訥西,專門生產用於滑雪,遠足和山區運動的技術服裝。Eider結合創新的紡織品和精心裁切的面料,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舒適度。Eider服裝旨在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質量,耐用性和舒適性。用於滑雪和高山運動的艾德絨服裝生產中使用的材料是可靠性的保證,可以承受高山的寒冷溫度和不利條件。
⑧ 寧波有沒有艾萊依羽絨服專賣店價格一般的是多少錢(緊急)
銀泰百貨、新華聯這些大商場都有專櫃,你可以去看看
⑨ eider品牌衣服貴不貴
不貴,像沖鋒衣什麼的,1000左右,平時的單件,小幾百,
⑩ 冬季批發羽絨服價格大概多少錢一件
像我經常批發服裝的衣衫匯平台,冬季羽絨服90絨的一件代發大概230-260一件,大量拿貨價格能更低,望網路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