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業資訊 > 民國男裝長袍多少一件

民國男裝長袍多少一件

發布時間:2023-01-07 22:32:58

1. 民國時期服裝。。。

對應的民國時期女子服裝,為襖裙,衣服和裙子是分開的,衣服寬袖,斜襟。
清朝剃發易服,漢族男子穿著滿族服飾,而漢族女子的服飾未被強制廢除。所以這時期漢族女子仍以上衣下裙的明朝風格的襖裙,但後來又結合了滿族服裝的一些特點,形成了民國時期的女子服裝,就是這種襖裙。

2. 43-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九)民國時期服裝(3)

民國時期男裝形成了 中山裝、西裝、長衫三足鼎力 的局面,有中有洋、亦中亦西,對後來服裝的發展景響很大。

中山裝, 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 的男用服裝, 由陸軍制服改制而成 ,在保留軍服某些式樣的基礎上,汲取了中式服裝和西裝的優點,顯得於練、簡潔、大方。

服裝造型改變了傳統寬松樣式, 呈矩形輪廓 , 貼身適體 ,前襟等距離排列5粒紐扣,中軸線對稱式的四袋設計,實用、方便、穩妥。

與西服相比 ,領型為封閉的連翻立領式。莊重、自然。 適合東方人的氣質與風度 。這種服裝流傳很快,經過不斷修改,成為中國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裝。

中山裝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不管哪種說法,都與孫中山有關。據記載, 歷史上第一件中山裝 是由孫中山先生構思與設計,由他的助手廣東台山人 黃隆生 協助製作完成的。孫中山曾對人說:「這樣的服裝既保留了西服的長處,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好看、實用、方便、省錢。」

1925年4月 ,廣州革命政府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歷史功績、傳承他的治國方略, 將他倡導的服裝命名為中山裝 ,將其出生地 廣東香山縣更名為中山縣 ,將 永豐艦易名為中山艦 。中山裝也因此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山裝款式的總體變化趨勢是局部變化,整體不變,並且由繁到簡,結構更加清晰,線條簡練滑順。

民國時期公務人員率先穿著西裝革履出入公共場合,對民眾起了示範作用。

國內的洋行買辦、銀行高級職員、富家子弟、社會名流等追隨時尚,社會上出現了 第一次「西裝熱」 。

各種報刊對西裝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洋裝的輕便、簡潔與清朝官服的臃腫、拖沓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

在這種形勢下,以製作西服為主的專業裁縫作坊也不斷涌現。如寧波鄞奉路一帶出現了「 紅幫裁縫 」,主要以製作西服為主,不少裁縫曾為外國人裁製過服裝。「 紅幫」即「紅毛 」,最初是對 荷蘭人 的稱謂,後來 泛指歐洲 人。

隨後,中國相繼出現了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論專著和第一所西服工藝學校等。

長袍 與 馬褂 在民國元年被列為 男子常禮服 之一。

長袍用在禮服時, 立領、平袖端、大襟右衽、直身袍式,長至踝上6厘米,左右兩側下擺處,開有30厘米左右的長衩 ,其 袖長與馬褂同 。 禮服長袍 ,用 藍色面料 ,紋飾均為暗花紋;作非禮服用時,成為男子便裝,俗稱「 長衫 」,又稱「 大褂 」。

馬褂 是用 黑色 絲麻棉毛織品縫制, 衣長至腹 ,前襟 釘扣5粒 , 立領、對襟、袖端平 。

馬褂來源於清代的「 行裝 」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到民國時期又升格為禮服, 統一用黑色面料 ,織暗花紋,不繪彩色織綉圖案。

至於為什麼民國男子穿中式長袍馬褂不會覺得特別落伍,因為他們會在搭配中加入許多當時的流行元素。比如西式的短發、眼鏡、手杖、軟呢帽、皮鞋等等。

1900-1940年, 長袍馬褂是男裝的主要款式 ,流行時間較長。特別是 在新派知識分子中 , 穿長衫、戴眼鏡成了當時這一群體的普遍服飾特徵 。

因此,「 長袍、馬褂 」一詞已經脫離了原本的意義,而 成了男式服裝的代名詞 。

在教師和大學生中則流行長衫和西褲,一般是上身穿由陰丹士林布製作的長袍,下身穿西式褲子,腳穿布鞋,這種裝束成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品牌」。

(摘抄自書籍《中國服裝簡史》王鳴 著)

3. 民國時男人穿什麼衣服

長袍馬褂,洋裝,中山裝,唐裝。

長袍馬褂的男性造型,其實早在清末就有了,不過民國其實並未因其曾經在前朝廣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國男性的常禮服。

民國18年所定《服制條例》中的「男子禮服」,由於該條例一直到民國92年才廢除,而後也沒公布新的服制條例,所以在一些需要傳統禮服的地方,仍然會穿著袍褂。

民國元年的大禮服(級別高於常禮服袍褂)所採用的就是洋裝,並且在常禮服中也可採用洋裝,其餘各種行政職務的制服,也是採用洋裝,民國主流力量對於洋務的推崇可見一斑。

一般來說,民國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長袍打扮,而短裝因為行動便利,一般都是社會下層及勞動人民的裝扮。

袍褂不見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著,但是相對於短裝自然是正式了許多。

中山裝起源眾說紛紜,但是這種極具軍裝風格的服飾,對於當時處於戰時的中國,為了標榜軍中職務,常有領導人穿著。如蔣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軍裝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會穿著袍褂,他的西裝形象反而極為少見。

(3)民國男裝長袍多少一件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服飾風格:

由於當時社會呈現出動盪不定,混亂無序,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隨之出現。需要了解著一些社會問題,得應用歷史方法,考察當時人民的社會風尚變化。通過生活細節,可以看到大時代背景下的整體社會狀況 。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尤其便現在東部沿海港口城市,由於沿海口岸城市較早開放,得風氣之先。

以京師宮眷顯貴為代表而被全國效尤的傳統京派服飾,漸漸失去了領導服飾潮流的優勢,轉而仿效蘇杭、上海。這一現象也表現出了西方文化滲透的方向。全國總體表現在,從東向西男子服飾由大量的中山裝和西裝向大量馬褂長袍的變化。

男子服飾這一變化主要還來源於,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國留學,國內也大辦新式學堂,社會上出現了服裝西洋化得趨勢。各個學堂服飾皆效仿西式。

社會上的西服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軍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軍服,第二類是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所穿的西服。在一類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學生服裝。這些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

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因此,傳入中國後,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風行一時。

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它拜託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吸收了西裝的貼身、干練的風格,但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給人以一種朴實莊重之感。各個階層皆可以穿,出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它的活力。

服裝上的差別不僅僅是因為審美觀的不同,其中還有經濟因素和個人生活習慣因素,穿中山裝和西服的人,沿海多於內地,城鎮多於農村。在一,不論城鎮還是農村,沿海與內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鮮,穿著入時,窮人則大都維持溫飽而已,穿著也沒法講究,以衣禦寒。

女子服飾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隨著清末革命運動和女子解放運動的興起,一些新型知識分子把服飾變革與女子解放聯系起來,認為傳統服飾是束縛婦女的枷鎖,主張予以改革。民國初年,女子衣著特點:首先是取消了服飾上的等級差別,這一舉措無疑不成為婦女解放運動推向成功的訊號。

其次滿族婦女的服裝遭到摒棄。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服裝改變了傳統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變得更加稱身合體,並能體現女性的秀體之美。於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服裝,可以說是百花爭艷的服飾大潮流,歐洲國家時尚代表的巴黎各種流行服飾在當時應經到上海。上海的交際市場中女裝層出不窮,當時同樣在流行時尚推廣過程中,女裝很安裝有同樣的問題,這也是主要的社會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們需不需要有國服 (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4. 民國男神們的標配為啥會是馬褂長衫

馬褂長衫為什麼是民國男神們的標配?如此穿搭知性與儒雅一覽無余

民國是我國歷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僅歷時38年時間但卻最復雜、最動盪。作為「以舊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國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國民生活,幾乎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1912年—1949年民國存續期間,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參與到了這場變化之中。政治體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識、服飾理念等,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革新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伴隨著戰爭、革命、政治、社會體制的巨變。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卻是,身著一襲長衫、馬褂、頭戴禮帽、腳穿皮鞋,手中拄著一根「文明棍」的民國男神們。這些人基本都有較好的家世和較高的學識,言談舉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還能冒出幾句洋文。

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身著長衫馬褂的民國男子,不難發現他們的內心中既有對過去的留戀,同時也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渴望。大家印象中的眾多民國文學家,其實都是一身長衫馬褂的男神形象。

2.「長衫」服飾文化內涵

如果從文化內涵角度去分析「長衫」,其實這種服飾就是多種文化融合之後的變體。而在各種文化相互融合過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協,從長衫的外形來看就是一種中式男裝。但是其剪裁理念與設計思維卻充滿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長衫作為民國期間,中國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可謂風靡全國。並且與中山裝、西裝兩個強勁的對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飾文化態勢。而這種態勢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種思想與文化相互雜糅。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存在了幾百年的滿清王朝,雖然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之後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獨特文化底蘊與習俗精神,其實根本不可能像政體一樣瞬間垮台。所以民國時期的很多思想其實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雖然民國時期產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斷輸入西方文化意識,導致生活在當時的人們出現了新舊思想融合的現象。但是很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說對清朝依然心懷留戀的民眾,其實依然無法接受西裝或其他「洋裝」。

所以在民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裝,依然是他們的日常家居服飾。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裝」,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飾文化以及經過改良的長衫,就變成了普通民眾最青睞的服裝樣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長衫也依然備受青睞。

筆者認為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思想、文化、習俗的交鋒與相融,同時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男性服裝,在點綴了西方服飾元素之後,反而更能體現出獨具東方魅力的形體美。同時,也可以映襯出民國時期男性的儒雅與知性。

結 語

民國時期男性標配服飾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社會變革時期的服飾文化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了中國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續與發展。如果說旗袍是中國近代服飾文化歷史的巔峰,那麼民國男子長衫服飾文化就是現代男性服飾的先導與啟蒙。

筆者認為民國長衫服飾文化對於解讀,其實也可以作為當今中國男裝文化的重要依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現代社會中的男裝雖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為主,但是近年來興起的中國風服飾也大有返古趨勢。

5. 民國時期的男人穿什麼衣服

民國時期的男人們基本都是穿中山裝,西裝,馬褂等。民國時期,外國人是思想,觀念,習慣大大的流入到了中國,民國時期,正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的交接,人們拋棄了舊的思想觀念,從而在服飾穿著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女人們再也不用裹小腳了,也喜歡穿旗袍跟學生裝。而男人們,則越多的人喜歡穿中山裝。

手杖、禮帽、遮陽帽這些搭配飾物,很多人用在搭配袍褂,民國時期的人們對穿衣都是很講究的,正式因為他們不斷的前進,所以才會有了我們如今的時尚。從民國時期的女性到男性,他們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為什麼的時尚打下了完美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有我們的今天。

6. 民國男性裝扮是什麼樣的

你這是民國上層的打扮吧,占人口98%以上的平民階層可不是這么回事。

與民國男裝長袍多少一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兒童藏青色褲子搭配圖片 瀏覽:355
伊頓紀德校服價格 瀏覽:431
批量做睡衣價格 瀏覽:638
好的蠶絲睡衣品牌 瀏覽:280
穿校服彈吉他等等小姐姐 瀏覽:231
美國空軍用什麼手套 瀏覽:396
釣魚手套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瀏覽:894
兒童冬季帽子這樣織才好看 瀏覽:11
新鄉批發童裝在那 瀏覽:499
淘寶女裝怎麼找品牌 瀏覽:252
棕色鞋男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391
瑜伽和塑身衣哪個塑形更好 瀏覽:879
褲子售後如何處理 瀏覽:295
品牌嬰幼兒夏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148
輔警夏裝制服 瀏覽:13
怎樣平面拍放褲子拍好看圖片 瀏覽:61
起亞獅跑正時皮帶跑偏是怎麼回事 瀏覽:106
怎樣才能練好旗袍秀 瀏覽:792
布景女裝加盟費一般多少錢 瀏覽:890
純棉的褲子耐磨嗎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