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哪八個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8人,皆以有定鼎軍功獲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後有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4人,以恩封獲得世襲罔替之榮。
(1)八大鐵帽子王哪個最大擴展閱讀
1、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2、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4、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5、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的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袞進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
6、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7、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8、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② 「八大鐵帽子王」指的是哪八大
「八大鐵帽子王」指的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禮親王代善。
代善是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次子,其隨清太祖南征北戰,被賜予「古英巴圖魯」的稱號。努爾哈赤死後,代善擁立弟弟皇太極繼位。1636年,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此後,他遭到皇太極的排斥,不問朝政。皇太極死後,代善擁立順治帝福臨即位。1648年,代善病逝,死後配享太廟。
作者:延安大學閆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清朝的爵位是世襲之號,分宗室和功臣兩種。
一品武官的補服
宗室爵位:
1.和碩親王、世子(親王嫡子)。
2.多羅郡王、長子(郡王嫡子)。
3.多羅貝勒。(滿族早期,貴族皆稱貝勒。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其子侄八人分別為八旗旗主,稱和碩貝勒,較其他貝勒為尊。太宗皇太極崇德元年(1636)定宗室爵位等級,和碩親王、多羅郡王下為多羅貝勒。人關以後定宗室十四等封爵,多羅貝勒列長子下、固山貝子上,為第五等。)
4.固山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以上為入八分,即准許使用「朱輪、紫隱春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這八種待遇。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9.一至三等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一至三等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一至三等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低於奉恩將軍的稱作閑散宗室,視四品官待遇。共十四級。因世子、長子候襲親王、郡王,實際上只有12等。
鐵帽子王
受封者在下一代承繼時降一級,即親王降為郡王,郡王降為貝勒,以此類推,且只限於一人承繼。例外的只有所謂的「鐵帽子王」,即清初所封的八大「鐵帽子王」。(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鄭親王、庄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與克勤郡王,基本為努爾哈赤的近支子孫並在打江山時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們的爵位為世襲罔替,世代均為親王,並不降襲(但只限一人)。後來.雍正朝的怡親王(十三阿哥允祥)及慈禧太後時期的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也加入了世襲罔替的行列,即12家「鐵帽子王」。
自順治七年(1650年)起,清廷實行王公貴族食俸制度,歷經演化,宗室俸給共哪褲分21等,最高李攜簡者親王歲支俸銀1萬兩,最低者奉恩將軍歲支俸銀1 10兩,每俸銀1兩,兼支俸米1斛。
頂戴官翎
功臣世爵:掌於吏部驗封司,授予漢員和西南民族等滿蒙外其他民族人士。乾隆十六年定製,功臣世爵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及騎都尉二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參考文獻:
1.諸葛文著,《三天讀懂中國文化暢銷4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05,第221頁
2.張政烺著,《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第211頁
3.金滿樓著,《天命所終 晚清皇朝的崩潰》,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10,第123頁
④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到底有哪些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前期八位鐵帽子王:
和碩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喊乎,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鄭遲悉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後因皇太極死後的皇位之爭與多爾袞不和,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和碩庄親王(原稱和碩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碩塞是皇太極第五子,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自幼隨父祖征戰,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旦手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岳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的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三子。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中後期所恩封的四位鐵帽子王: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胤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和碩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奕欣為道光第六子,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欣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欣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帝七子,奕譞是道光第七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葉赫那拉氏。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長子,奕劻是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孫,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⑤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誰是什麼時候封的
清朝初年。
禮親王代善(太祖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
庄親王碩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順承郡王薩哈廉(代善子)
⑥ 八大鐵帽子王實力排名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親王,二、郡王,三、貝勒,四、貝子,五、鎮國公,六、輔國公,七、不入八分鎮國公,八、不入八分輔國公,九、鎮國將軍,十、輔國將軍,十一、奉國將軍,十二、奉恩將軍。其中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又各分一、二、三等。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大清會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級,即親王嫡子在未襲封以前應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襲封以前應封長子,但這一制度並沒有實行,所以將其略去。
清朝初年的八大鐵帽子王
在清代眾多的親王、郡王中,最為顯赫的當屬「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大鐵帽子均為開國元勛,戰功卓著,為清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
1、禮親王:代善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是最長壽的一個。努爾哈赤長子褚英只活了36歲,三子阿拜64歲,四子湯古代56歲,五子莽古爾泰46歲,六子塔拜51歲,七子阿巴泰59歲,八子皇太極52歲,九子巴布泰64歲,十子德格類40歲,十一子巴布海48歲,十二子阿濟格47歲,十三子賴慕布36歲,十四子多爾袞39歲,十五子多鐸36歲,十六子費揚古21歲
2、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從呱呱落地時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願,希望他一生快樂幸福。他37歲受封和碩鄭親王,45歲與睿親王多爾袞同為輔政叔王,輔佐幼帝福臨。福臨親政後,又晉封叔和碩鄭親王。
他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歲壽終正寢時,其他同輩諸王早已先他而去。濟爾哈朗的晚年,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生前死後,備極榮光。在清初諸王中,他雖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運的一位。
3、睿親王: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生於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於清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第一代睿親王,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一生極富傳奇色彩,聰慧多智,文武雙全,助皇太極成大業,功勞卓著。清朝入關,為攝政王,當時順治帝福臨只有6歲,多爾袞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領導者。
360年前,多爾袞是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指點江山的主角,360年後的今天,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清宮戲中,他仍舊是最令觀眾感慨系之的人物。多爾袞的人生短暫,在歷史的時空中卻得到了永恆。他無疑是清朝王爺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4、豫親王:多鐸
愛新覺羅 ·多鐸(1614年—1649年)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與阿濟格、多爾袞都是大妃烏拉納喇氏阿巴亥的同胞兄弟。多鐸秉性剛毅,能征慣戰。14歲時,隨兄皇太極出征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此後屢破明軍。21歲為帥,攻錦州擊潰大明一代名將祖大壽。努爾哈赤死後,1636年皇太極當了皇帝,封他為和碩豫親王並掌管禮部。此後又出征朝鮮,掌兵部事。1642年在著名的松錦大戰中,他俘獲明總督洪承疇和遼東巡撫丘民仰,威震八方。1644年他隨多爾袞率兵入關,擊敗李自成起義軍,建立大清王朝,封定國大將軍。緊跟著他率軍至潼關與李自成決戰,大勝。5月攻破南京,在蕪湖俘獲福王,一舉掃平了剛剛建立不久的南明弘光王朝。得勝回京後順治帝晉封他為德豫親王,賜冠服及金5000兩,銀5萬兩,又封他揚威大將軍。此後他又連續出征討伐蒙古蘇尼特部、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和碩雷車臣汗兵5萬,穩定了初期的清王朝。當他凱旋迴京時,他的侄子順治帝福臨親自出安定門迎師慰問,極盡彰顯情意。多鐸功高爵顯卻不自傲,1649年多鐸患天花突然病逝,時年35歲。
5、肅親王:豪格
愛新覺羅·豪格,第一代肅親王。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死於清順治五年(1648),母葉赫那拉氏。豪格一生戎馬倥傯,17歲封貝勒,24歲進和碩貝勒,28歲晉封和碩肅親王,青雲直上,位極人臣。傳說豪格為人勇武,力大無比,有「神力王」的美譽。
皇太極共有11個兒子,豪格居長,但作為皇長子,他活得卻並不輕松。他一生受過四次大挫折:第一次,崇德元年(1636)被降爵;第二次,崇德八年(1643)錯失皇位;第三次,順治元年(1644)被廢爵號,貶為庶人;第四次,順治五年(1648),以微罪黜爵入獄,因此殞命。
6、庄親王:碩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豪格、碩塞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兒子,濟爾哈朗為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岳托為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為禮親王代善之子薩哈林的兒子。
八大鐵帽子王為清代分封的最高賞賜,其王位可以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這些王的子孫每一代都有一個人襲封為王。如果襲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別的後裔承襲。而其他諸王卻要世降一等,如始封為親王,其子只能襲為郡王,其孫只能襲為貝勒。始封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傳世。整個清代除了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外,雍正以後的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訁斤),以及清末的慶親王奕(匡力)、醇親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為世襲罔替之王。
以八大鐵帽子王為首的開國諸王,人人能征善戰,個個勇略過人,為清代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遠不是那些無職無權、養尊處優、碌碌無為的後世諸王能比的。比如,禮親王代善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封為大貝勒,與後來稱帝的皇太極(四貝勒)齊名。他輔助父汗努爾哈赤,帶領眾兄弟南征北戰。在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功占遼沈地區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睿親王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14子,17歲起就跟隨父兄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特別是他親率八旗兵入主中原,為清王朝建立全國政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為「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掌有清代全國的最高權力。
開國諸王不僅膽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權。他們有軍事權,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領。他們有參政權,禮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庄親王等人,都是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政王」,直接參與清王朝的軍政大事。正因為如此,這些開國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視,並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鐵帽子王」。
另外
中清鐵帽子王
怡賢親王允祥
愛新覺羅·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親王。
胤祥的一生頗具戲劇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無聞,且因捲入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受到圈禁。後8年,是在其兄長胤禛(雍正帝)即位後度過的。他從一個閑散皇子驟升親王,得到了各種特權和殊榮,長期受到壓制的才華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歲,在歷史舞台上來去匆匆。他身後備極哀榮,追謚「賢」。這是對一位死去王爺品行的最高評價。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觀眾,對劇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潔的十三爺胤祥印象深刻。不過,歷史上的真實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為何出現如此大的起落?與其父(康熙帝玄燁)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麼關系?這些問題,自然引起人們的興趣。
晚清三大鐵帽子王
恭忠親王奕欣
醇賢親王奕枻
庄親王奕劻
⑦ 據說清朝共有八大鐵帽子王,他們分別是誰呢
鐵帽子王也是如此,它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比一般的親王有些有待和特權,具體表現為:「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到了乾隆年間,為了表彰怡親王的功德,乾隆帝又將怡親王這一支定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至於清末的三大鐵帽子王——恭親王奕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清初有8個開國王爺,中間有一個幫助雍正皇帝登基的怡親王胤祥,清末還有三個鐵帽子王,分別是恭親王奕昕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他們的命運各不相同。
在清朝,皇帝的兒子們並不像之前的漢朝、明朝一樣都會獲得封地或者成為王爺,而是他們可能被封為郡王、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等。就算被封為親王,這個王位也並不是世襲的,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生於1599年11月19日,死於1655年6月11日。他是唯一一個不是帝王的直系子孫,他雖然不是直系,但是他在開國的時候曾立下赫赫戰功,起到了穩定政局、平衡各方勢力的作用。八大鐵帽子中的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實際上也是代善一系的,這也反映出代善的重要性。
⑧ 廣州將軍和鐵帽子王誰大
鐵帽子王大。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肆衫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立功而受封的。
八大鐵帽子王
根據官方的記載,八大「功封」王,最初都是因為軍功顯赫才被封王的裂游腔。關於這八大最初的鐵帽子王在《大清會典》上有詳細的記載,誰被封王磨大,為什麼封王。
最初的八個封號分別是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豫親王、肅親王、承澤親王(庄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八個。八個鐵帽子王中有多個承襲者,而且只有第一代才是含金量最高的。
初代的八大王是清初時期的人,皇太極登基之時開始實行了封爵制度,這次為之後的八大鐵帽子王奠定了基礎,到了順治皇帝登基,又開始封爵,但是這兩次封爵都沒有確定在這些爵位可以世襲罔替,而且當時分封的爵位之後都有升降,或者級別和名稱有所變更。
直到乾隆時期,借為睿親王多爾袞平反的機會,順便理順親王世系和封號,同時正式確立了世襲罔替。
⑨ 大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有誰其中最牛的是哪一位
在清軍沒有入關前還沒有鐵帽子王這等稱號,直到清朝入關以後,八位在大清開國歷程當中立下特大功勞的王爺才被封為鐵帽子王,之後才有了鐵帽子王這種稱號。在歷史上八大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對於其他的王公貴族來說,只要後代繼承他們的爵位,每隔一代就降低一個等級,直到最後沒有官職,但鐵帽子王這個稱號就不一樣,他們的後代可以永遠世襲,只要有後代他們的稱號就不會被換掉。而在這八個人當中,論戰功和才能,最厲害應該就是睿親王多爾袞。
鐵帽子王: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勒克德渾是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曾平定江浙、湖廣,擒拿南明重臣何騰蛟,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