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剛出生不久,寶寶也是要穿衣褲的,只是季節不同,月份不同,衣服種類略有差異而已。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給新生兒穿褲子,僅供大家參考!
如何給新生兒穿褲子
1、紙尿褲
現代社會,幾乎每個小寶寶的第一條褲子都是紙尿褲。紙尿褲的確有很多尿布不可比擬的優點,透氣防漏,方便衛生。而媽媽們首先要學會的也是給寶寶穿紙尿褲。嬰兒的紙尿褲都是片狀的,在後腰部的兩側有粘貼條,媽媽們只要將寶寶的臀部抬起,將紙尿褲平整的放在寶寶身下,最後包裹住寶寶的臀部,用粘貼條固定即可。
2、連體式褲子
略小的嬰兒會選擇穿連體褲,只要將解開扣子的連體褲平鋪後,將嬰兒放在其上,根據先褲腿後上身的順序將寶寶套進去即可,只要注意彎曲胳膊和雙腿時角度力度適中,就不會有任何問題,最後扣上紐扣就大工告成。
3、分體式褲子
最終孩子會發展成穿分體褲子的階段,這個穿的時候比較有技巧,盡量將褲筒折疊成個圓圈,直接讓寶寶的腿從其中穿過比較容易穿上。兩個腿最好是先穿一隻,再穿另一隻,最後提起褲腰,平整衣服即可。
寶寶究竟應該穿什麼樣的褲子
1、不宜穿合成纖維製成的內褲
合成纖維吸水性差,出汗後汗水留在皮膚,微生物容易繁殖,發生腐敗、發酵,嬰幼兒皮膚嬌嫩,可因此誘發過敏和濕疹。此外,合成纖維生產過程混入的原料單體、氨、甲醇等微時化學成分,對他們的皮膚刺激性較大,特別是剛出生的嬰兒,千萬不要使用化纖布做貼身穿的`褲子,宜選用柔軟的全棉紡織絨布作材料(內衣也同樣)。
2、幼女不宜穿開襠褲
女幼兒體內雌激素水平低,外陰皮膚抵抗力弱,陰道上皮薄,酸度低,穿開襠褲時不易保持清潔,容易引起會陰部細菌感染,如外陰炎、陰道炎,出現局部發紅、腫脹,陰道分泌物浸漬而潰爛,發生粘連,使幼女排尿困難。特別是女性幼兒無知,穿開襠褲易將異物塞入陰道內,引起細菌感染,嚴重的還可發展成為敗血症。故女孩到一歲左右,應逐漸改穿滿襠褲。
小提示:根據女寶寶特殊的生理特點,專家建議:不宜穿得太緊的內褲。
3、男性嬰幼兒不宜穿拉鏈褲
男性幼兒穿拉鏈褲時,他們自己拉動拉鏈,有時不注意,可能誤將外生殖器的皮肉嵌到拉鏈內,上下不得,遭受皮肉之苦,甚至發生更為嚴重的後果。
4、不宜穿健美褲
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旺盛階段,健美褲緊緊束縛部和下肢,直接妨礙生長發育。另一方面,孩子活潑好動,代謝旺盛,不熱量多,緊縛的健美褲不利於散熱,影響體溫調節。
手鋒畢另外,健美褲檔短,臀圍小,會陰部不易透氣,褲襠與外陰部磨擦增多,容易引起局部溫疹或皮炎。
5、不宜穿喇叭褲
喇叭褲大腿處特別瘦窄,緊裹在肢體上,使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影響幼兒生長發育。臀部包緊,褲襠反復磨擦外生殖器,容易發生瘙癢,誘使幼兒撫弄生殖器,極易形成不良習慣。此外,又長又肥的褲腿不利於小兒活動,學步行走時更不安全。
6、不宜用橡皮筋、松緊帶作褲帶
新生兒至學齡前兒童都不宜穿松緊帶褲,這是因為:基和
1、此時期的孩子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松緊帶褲會影響胸腹部發育,尤其在秋冬季節,內褲、襯褲、外加罩褲,從里到外1條松緊帶緊緊箍在孩子的胸腹部,大大限制了他的胸廓發育和呼吸活動。
2、容易出現衣褲分離現象。由於幼兒腰段尚未發育畢芹,隨著他跑跳、下蹲,褲子常常滑脫下來,往往前面露出肚臍,後面露出腰板。這不僅妨礙孩子活動,而且長期暴露腰腹部易受涼,會引起孩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或腹痛、腹瀉,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
學齡前兒童最好穿背心式連衣褲或背帶式童褲。在釘背帶時,背帶要相對長些,可隨時挪動扣子,以防孩子長高後勒著肩部,這種樣式既可防止衣褲分離,又便於運動和保暖。
總之,嬰幼兒的褲子應以寬松、合身,有利於安全、發育為標准。
㈡ 如何給穿褲子的新生兒換尿布
現在寶寶穿的不是開襠褲嗎?只要從褲襠里給寶寶把折好的尿布塞進去,用褲腰固定好就行了,不用每次脫褲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