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臨清的特產有什麼
用的有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 也稱蚰子葫蘆。獨特的傳統工藝品,興盛於清末民初。當時,聊城蓄養蚰子的風氣甚盛,蚰子葫蘆的銷量很大。種植、製作、銷售葫蘆的村莊大都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梁水鎮3地。雕刻的葫蘆圖案精美,刀法流暢,雖價格昂貴,卻供不應求。1978年以來,藝人們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造型,改平刻為透刻,使圖案立體化,創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使之成為饋贈佳品。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聊城毛筆製作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中葉境內有制筆工人1000餘。清代第一個狀元傅以漸進京會試,即選用聊城上等毛筆。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筆撰文賦詩,並為光岳樓題寫「神光鍾暎」匾額,足見聊城毛筆在當時已享有盛名。聊城所產毛筆有200餘種,大小不一。按規格區分有毫長最大的「抓筆」,可寫3尺大字;也有可寫豆粒狀小字的蠅頭小楷筆。按製作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筆,除少數純羊毫楷筆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國時期「韋誕法」製作,經過72道工序,方為成品。其特點是外型美觀、剛柔相濟、吸墨性強、經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筆所特有的「尖、齊、圓、健」4德,是書畫之佳品。1955年曾被評為全省同類產品第一名。不僅暢銷國內,而且曾5次經青島、上海、廣州等口岸銷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書法家舒同、楊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筆寫了不少佳作。
吃的有
烏棗
陽谷、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復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志記載:「邑為產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產品不僅供應當地,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鍾即成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老王寨驢肉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葯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武大郎燒餅
武大郎燒餅: 魯西名吃。始源於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後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滸傳》《金瓶梅》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
Ⅱ 明代繪畫的存世名品
明代存世畫跡十分豐富,開宗立派的名家以及具一定聲譽的二流畫家,都有不少真跡留存,甚至可窺知其中、早、晚變化,對掌握鑒定樣板十分有利。但同時也傳下諸多偽跡,而且形式多樣,鑒辨也非易事。本節論述不以畫家為綱,而以總論畫派為主,兼及一些著名畫家;涉及真偽鑒別較多的畫家從詳,其他畫家從略。
明初宮廷畫院處於初創時期,畫風仍保持元人傳統,以取法元四家主為,如趙原、卓迪的山水;郭純則師盛懋;周位、王仲玉的人物,亦帶張渥遺意。
宣德至弘治時期,畫院興盛,畫風亦形成具明代特色的「院體」風貌。人物畫尚多宋元遺風,趨工整謹嚴,如倪端的《聘龐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捕魚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工整細密似兩宋院體;劉俊的《雪夜訪普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南宋劉松年;商喜的《明宣宗行樂圖軸》、《關羽擒將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承宋「院體」和唐壁畫傳統;周全《射雉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亦屬工整細密一路。
山水畫則轉為主宗南宋馬夏院體,兼取北宋李郭畫法,呈融合之趨勢。王諤有「當代馬遠」之稱,《江閣遠眺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典型馬遠面貌;朱端更多郭熙之法,如《煙江遠眺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李在山水,細潤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馬、夏,《山水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山川布局、體貌近郭熙,筆墨、皴法取馬遠,即呈合一畫法。
花鳥畫面貌多樣,有邊景昭的工筆重彩法,承宋「院體」,代表作有《竹鶴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春禽花木圖軸》藏上海博物館、《三友百禽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等。孫隆的設色沒骨法,淵源於北宋徐崇嗣、趙昌的設骨法,又融以南宋梁楷、牧溪的水墨寫意法,遂形成墨彩相兼,沒骨寫意的新畫法,如《花鳥草蟲冊》藏上海博物館、《花鳥草蟲卷》藏吉林省博物館、《芙蓉游鵝圖軸》、《雪禽梅竹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林良水墨寫意法,多取南宋放縱簡括的畫法,以氣勢勝,代表作有《雙鷹圖軸》藏廣東省博物館,《蘆雁圖軸》、《灌木集禽圖卷》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呂紀的工中兼寫法,以宋「院體」的工筆重彩為法作花鳥,樹石背景卻取林良的水墨寫意法,別具一格,存世作中,《桂禽山禽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溪鳧圖軸》藏上海博物館等以工筆重彩為主,《竹禽圖軸》、《殘荷鷹鷺圖軸》、《鷹鵲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則以水墨寫意為主。
明代宮廷繪畫經常被改為宋畫,一是風格相近,易於昌充,如清·顧復《平生壯觀》所雲:「邇來三人(林良、呂紀、戴進)之筆廖廖,說者謂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強半三人筆也。」二是署款簡單,易於改款,明代院畫大都僅落姓名字型大小款,有的加職銜,但部位多在邊緣或明顯的空白部位,容易裁去或挖款添以偽款。典型例子有:李在《闊渚晴峰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挖去「李在」原款,添上「郭熙」偽款;朱端《弘農渡虎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左邊中上部「朱端」款被挖去,下鈐兩方印也颳得模糊不清,添題標簽「宋馬遠弘農渡口圖」,昌充馬遠畫,但上方中部所鈐「欽賜一推圖書」朱文方印仍存,此乃皇帝欽賜朱端的專用章,他人不能假借,故仍露出此圖作者實應為朱端。石銳《青綠山水卷》、明·豐坊書為「燕文貴山殿春晴圖」,然本幅卻有鈐印「錢塘石以明印」,也表明實為石銳之作。繆輔《魚藻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被挖去原款,改成「徐熙」,昌充五代畫。
偽造明代院畫的情況比較少見,存世有兩件宮廷畫家謝環所繪的《杏園雅集圖卷》,分藏鎮江市博物館和美國翁萬戈處。有人疑後圖為摹本,然兩卷畫法一致,唯翁藏本少謝環本人畫像;後紙俱有與會者之題跋,均真,當是畫家同時繪制數卷,分別留存各公處。
戴進(公元1388~1462年)是「浙派」開創者,字文進,號靜庵,錢塘(浙江杭州),宣德中曾入宮廷,因讒放歸,寓京十餘年,晚歸鄉以賣畫為生。工山水、人物、花卉。山水主宗南宋「院體」,兼法郭熙和元人水墨法,本色畫勁健豪放。人物畫承吳道子、李公麟傳統,
吸收劉松年、馬遠畫法,有較工整的鐵線、蘭葉描,也有頓挫有力的釘頭鼠尾描。花卉畫源於南宋「院體」,也呈工筆設色和水墨寫意兩種面貌。
戴進存世作品較多,可看出早晚變化。早年作品有《歸田祝壽圖卷》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多南宋馬夏影響;《達摩至慧能六代像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人物近李公麟,樹石法劉松年。中年畫法較多,有近馬、夏的《金台送別圖卷》藏上海博物館;仿郭熙的《雪岩棧道圖軸》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兼融南北宋的《春景山水軸》、《冬景山水軸》(均藏日本);法盛懋的《歸舟圖卷》藏蘇州博物館、《松岩蕭寺圖軸》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似元人的《長松五鹿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館;學米氏雲山的《仿燕文貴山水軸》藏上海博物館;近文人水墨寫意的《墨松圖卷》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晚年形成成熟畫風,一路山水宗南宋「院體」而更趨簡勁,如《大春山積翠圖軸》藏上海博物館、《春遊晚歸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攜琴訪友圖卷》藏德國柏林博物館;一類山水融諸家畫風呈集大成面貌、如《關山行旅圖軸》、《南屏雅集圖卷》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人物畫也變為粗勁豪放,如《鍾馗夜遊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花鳥畫則有較工整的《葵石蛺蝶圖軸》、純寫意的《三鷺圖頁》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工寫相間的《耄耋圖軸》現藏日本。
吳偉(公元1459~1508年),是繼戴進而起的「漸派」主將,與其傳人亦有「江夏派」之稱。字士英、次翁,號小仙,江夏(江西武昌)人。成化、弘治時曾兩次被召入宮,授錦衣鎮撫,賜「畫狀元」印,不久均辭歸南京。工山水、人物、山水承馬夏傳統,受戴進影響,更見粗簡奔放。人物有工筆、白描一路,師李公麟,水墨粗筆一路來自梁楷。
吳偉多種畫風均有代表作。山水畫如《溪山漁艇圖軸》、《長江萬里圖卷》、《灞橋風雪圖軸》均藏北京博物院,都用粗筆寫意法,筆墨雄勁酣暢,縱橫揮灑,極富雄闊氣勢。人物畫白描精品有《鐵笛圖卷》藏上海博物館、《問津圖卷》、《歌舞圖軸》、《武陵春圖卷》均藏北
京博物院等,水墨粗筆則有《柳下讀書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仙女圖軸》藏上海博物館、《雪窗讀書圖軸》藏山東省博物館等。
「浙派」傳人很多,主要追蹤吳偉畫風,變為簡率狂放,如張路、蔣嵩、汪肇、鄭文林、朱邦、史文等,其中張路水平較高,汪肇的花鳥畫饒有新意。
「浙派」繪畫因主宗南宋「院體」,故也常常被冒充為馬、夏等人宋畫。如吳偉《洗兵圖卷》藏廣東省博物館,拖尾款署明是「湖湘小仙吳偉為獻蘊真黃公」,因白描畫法近李公麟,就有人誤定為李畫;明人《觀瀑圖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南宋「院體」而實屬「浙派」典型風格,卻添上偽款「馬麟」,冒充宋畫;鍾欽禮《舉杯玩月圖軸》,明明有款「欽禮」,卻硬定為馬遠之作。其實,「浙派」與南宋畫是較易區分的,筆墨上前者單薄草率,後者堅實謹嚴,功力和時代氣息都不同;材質上「浙派」用絹比較粗糙,張路以後諸家之絹,紋理更是疏薄,如窗紗,墨色也很淡,主要靠後面命紙襯托才顯墨色,而宋絹則質地細密,尤其宮廷「院體」畫用絹,質地極精,遠非明絹可比。
「浙派」名家戴進、吳偉的傳世作中,也有不少偽品,多屬傳人之作,也有後世仿本。如傳為戴進的《昇平村樂圖卷》、《海水旭日圖卷》、《浙江名勝圖卷》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均屬贗本,畫法粗俗,風格亦不類。吳偉的《松陰觀瀑圖軸》、《柳橋高士圖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明人仿本。
「吳派」名家張宏存世作品大多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且都為真跡,因為張宏的具象山水技藝高超,非一般人能臨摹,仿品自然與真跡相去甚遠,很容易識別。張宏畫作中已知的真跡有:《西山爽氣圖》, 藏浙江省博物館;《延陵掛劍圖》、《雜技游戲圖》、《擊缶圖》、《閶門舟阻圖》、《溪亭秋意圖》現藏故宮博物院;《浮嵐暖翠圖》,藏廣東省博物館;《蘭亭雅集圖》,藏首都博物館;《琳宮晴雪圖》,輯入《參加倫敦中國藝術展覽會圖說》;《柴門流水圖》,輯入《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寒山蕭寺圖》,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牧牛圖》,藏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桐蔭高士圖》,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華子岡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布袋羅漢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棲霞山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溪山秋霽圖》,藏南京博物院;《句曲松風圖》,藏波士頓美術館;《越中十景》,藏日本奈良大和文華館;《石屑山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等,還有極少數真跡散落民間,藏於資深收藏家手中。
張宏《擊缶圖》軸,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宏繪,紙本,設色,縱42.8cm,橫59cm。 本幅落款:「己卯秋日,張宏寫。」鈐「張宏」朱文、「君度氏」朱文印,有沈顥題詩一首。己卯年為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作者時年63歲。 圖繪村邊平坡,老樹幾株,一人擊缶,一人起舞,男女老少多人圍觀。構圖疏朗,用筆率意簡放。樹石僅用闊筆草草寫出,人物線條迅疾多變,突出了坐、立、蹲、行等不同動態,筆簡意賅,神完氣足。此圖將鄉間民眾娛樂生活的瞬間刻畫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 張宏《青綠山水圖》軸,絹本,設色,縱;130.3厘米,橫:63.1厘米。畫面的上層是村落後面起伏連綿的高山,峰群綿延無盡,雲煙繚繞,駐目其間,觀者彷彿置身千岩萬壑之間,不知其有幾許遙遠。此畫構圖深遠壯闊,筆法蒼勁古拙,墨法蒼潤,格調蒼勁秀雅,布局含蓄謹嚴。 這幅畫中峰戀挺秀,煙霧彌漫,雲光翠影,意境清新.此圖中峰巒挺秀,煙霧彌漫,雲光翠影,意境清新。岩頭水邊,古樹叢生。一隱士臨溪席地而坐,仰視對山飛泉,一仆捧物而來。人物勾勒簡明,形神兼備。用筆筒中見工,色彩清麗。
張宏《華子岡圖》卷,作於1625年(明熹宗天啟五年) 紙質,設色,該幅29.1x280.5厘米,隔水一11厘米,隔水二9.7厘米。石渠寶笈續編(寧壽宮),第五冊,頁2876;故宮書畫錄(卷四),第二冊,頁241;故宮書畫圖錄,第二十冊,頁9-12。這幅畫取材自王維(701-761)〈山中與裴迪秀才書〉的一段,原文以如詩如畫的文字,描述輞川別業(現在陜西藍田縣輞口)二十景之一華子岡的夜景: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鍾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逕,臨清流也。 蘇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段文字雖然不是詩的形式,卻有詩的意境,如「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好像月是主體,輞水為客,也呼應前面的「清月映郭」一句。除了月亮以外,文中敘述了一些具體的物象,如河水、山林、村落、路徑等,這些形象配上「清」、「寒」、「遠」、「深」、「疏」、「靜」等形容詞,增添了一股幽靜清寂的氣氛。張宏所畫,即是利用這些具象物和氣氛的烘托,重現王維夜登華子岡的情景,讓熟悉此文的觀者有如參與此行,親臨其境的幻覺。畫卷前端有深林古木環拱,露出門階、高牆與樓閣,其間霧氣氤蘊,雜草蔓生,點出「寒山」的景象。渡過長橋,有岡陵高聳,形勢峻厚,山路沿著脊稜蜿蜒不絕,一直延伸到懸崖頂端,此處就是文中所說的華子岡了。山頭一人背向靜坐,兩僮僕侍於後,如實的描寫「此時獨坐,僮僕靜默」一句。山腳濱臨河水,天空遼闊而幽暗,寒月穿過雲層低垂在天際,則是寫「輞水淪連,與月上下」之景。畫幅下端村舍連楹,依稀可以見到人與犬的活動,正是「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鍾相間」的描寫。 至於幽靜清寂的感覺屬於抽象的層次,張宏利用枯樹、煙靄,及雲層與明月,遠山與丘壑的對比,營造出空曠遼闊的空間;樹乾的輪廓模糊,枯枝細密如草莖,土坡上也覆蓋細密的雜草,遮去石塊的輪廓。主山也沒有清晰的輪廓,皴染並無既有格套,而是順著山石凹凸橫斜的走勢,連皴帶染的塑造出自然的山體。
Ⅲ 甘肅臨清是座城市嗎
是
http://ke..com/view/5200.html?wtp=tt
臨清市位於我國京九鐵路進入 山東省北部第一站上,地處東經115o42'北緯36o61',西隔衛河與河北省臨西縣相望,東隔馬頰河與高唐、茌平二縣為鄰,北部與德州地區夏津縣相連,南部與聊城市和冠縣接壤,全境東西長55.44公里,南北寬29.88公里,總面積957平方公里。土特產品 主要有棗脯、千張襖、醬菜、哈達、獅貓等。
全市版圖面積960平方公里,總人口70萬,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20萬。現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600個行政村。
臨清市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的基本特徵為「春旱多風,夏熱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全年盛行風向為南風和偏南風,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青年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大辛庄街道、松林鎮、老趙庄鎮、康莊鎮、魏灣鎮、劉垓子鎮、八岔路鎮、潘庄鎮、煙店鎮、唐園鎮、金郝庄鄉、戴灣鄉、尚店鄉。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臨清之名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 西漢初始建清淵縣,先隸巨鹿郡,後屬魏郡,三國魏晉屬冀州陽平郡。十六國後趙建平元年(330),改清淵置臨清縣,屬司州建興郡。後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淵縣西部復置臨清縣,屬司州陽平郡。北齊廢。
隋開皇六年(586)復置臨清縣,屬清河郡。 唐大歷七年(772)析臨清另置永濟縣,先後屬毛州、瀛洲、貝州、清河郡統領。 宋代先後屬於大名府、興唐府、廣晉府、大名府。 金屬大名府路恩州。 元屬中書省濮州。 明屬山東省布政使司東昌府,弘治二年(1489)升為州,轄館陶、邱縣,屬東昌府。 清順治元年(1644)不領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為直隸州,隸屬山東省,轄武城、夏津、邱縣。
民國元年(1912)降為縣,先屬濟西道,後改東臨道、德臨道。 1928年直屬省政府。 1936年屬山東省第四專置,轄十個區,第一區為城區,二至十區下轄517個村莊。 1945年9月臨清解放後,縣市分設,隸冀南行署第一專署。1948年5月升為專級市,翌年復降為縣級市。
建國後縣市分治,屬河北省邯鄲專署。 1952年11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署,12月改屬聊城專署。1956年清平縣撤銷,將其二區(金郝庄)、三(王集)、四區(康盛庄)、五區(戴灣)劃歸臨清縣管轄。 1958年縣市合並,置臨清市,屬聊城專署。 1963年撤市復縣。 1965年3月將臨清縣衛運河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呂寨、老官寨五個區劃歸河北省邢台專區,建臨西縣。同時將館陶縣的潘庄、八岔路兩個區劃歸臨清縣。 1983撤縣復市。
1996年8月12日,撤銷大辛庄鄉、老趙庄鄉,設立大辛庄鎮、老趙庄鎮(魯政函民字[1996]41號)。
1999年12月6日,撤銷八岔路鄉,設立八岔路鎮(魯政函民字[1999]35號)。
2000年6月13日,撤銷唐園鄉,設立唐園鎮(魯政函民字[2000]45號)。
2000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94247人,各鄉鎮人口: 青年路街道 43948 新華路街道 58767 先鋒路街道 26007 臨東鎮 27834 胡里庄鎮 25233 松林鎮 33876 老趙庄鎮 40412 康莊鎮 32010 劉垓子鎮 29094 魏灣鎮 24344 大辛庄鎮 33005 八岔路鎮 30384 潘庄鎮 31266 煙店鎮 36523 唐園鎮 36106 石槽鄉 28220 金郝庄鄉 24905 肖寨鄉 25292 康盛庄鄉 25197 戴灣鄉 26904 尚店鄉 29569 朱庄鄉 25351
2001年,臨清市轄3個街道、10個鎮、3個鄉:新華路街道、青年路街道、先鋒路街道、唐園鎮、煙店鎮、潘庄鎮、八岔路鎮、大辛庄鎮、劉垓子鎮、魏灣鎮、康莊鎮、老趙庄鎮、松林鎮、尚店鄉、戴灣鄉、金郝庄鄉。
截至2002年12月31日,臨清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
【歷史文化】
[編輯本段]
臨清市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臨清依靠運河漕運迅速崛起,成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達五百年之久,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之美譽。明朝萬曆年間,臨清鈔關稅收居運河八大鈔關之首。繁榮的經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臨清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跡眾多。唐代哲學家呂才,明代文學家謝榛,古箏演奏家金灼南,抗日民族英雄張自忠,當代學界泰斗季羨林等,都是臨清人。市內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如鰲頭磯、清真寺、舍利塔、運河鈔關等,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昔日臨清繁華的見證。臨清有原貌保存完好的元代古運河,在市區及周圍分布著龍山、大寧寺、歇馬亭、五樣松等古跡,為臨清增添了濃郁的古韻。近年來建成的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季羨林先生資料館、溫泉水上樂園、古黃河公園、葡香園等,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臨清是武訓興學所在地、山東快書誕生地、金瓶梅》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的京劇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還是首批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老年體育先進縣。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厚的人文環境和市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現出文化是這個古老城市的靈魂。2001年,臨清成功注冊了「運河名城」、「運河古城」商標。
臨清市始終把發展文化事業擺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繁榮發展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圍繞打造運河文化名城,加大文化事業投入,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初步建立了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繁榮、健康的文化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經濟建設】
[編輯本段]
臨清市不斷加大投入、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強化管理,工業經濟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工業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利稅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支撐點日益增多。2005年,臨清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47家,其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26家,比上年增加5家。今年1至4月,市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9.96億元、利稅7.64億元、利潤4.62億元,分別增長44.68%、44.51%和47.15%;完成工業投入13.32億元,增長132.3%。
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整體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初確定的21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一批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進展順利,多數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達效。今年,臨清市又篩選了30個過千萬元的重點項目,由縣級領導幹部作為聯系人,定期調度進展情況。同時,加快培植骨幹企業第二梯隊,根據企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篩選了除八大集團外的12戶骨幹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和扶持的對象,在政策、資金、領導精力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臨清工業發展的新亮點,進一步培植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品牌創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奧博特有限公司的「奧牌」銅管被命名為「中國名牌」產品,實現了建國以來臨清「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另有3種產品被命名為「山東名牌」產品。目前,全市省級以上名牌產品達到6個,有力地提升了企業形象和產品競爭力。
【對外開放】
[編輯本段]
提高經濟外向度,擴大對外開放。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臨清市在杭州成立了招商辦事處,在「長三角」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以浙江、廣東等先進地區為重點,多次組織小團組外出招商,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臨清市合同引資額29.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外經貿工作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200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826萬美元;完成出口創匯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
龍頭帶群體,群體促龍頭,民營經濟增勢強勁。臨清市著力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民營經濟在更高層次上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軸承、棉紡織、農機配件三大特色產業檔次明顯提升,軸承加工業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工業產業集群」,臨清市被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評為「中國軸承之鄉」。2005年,臨清市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9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鄉鎮辦事處民營經濟稅收完成2.49億元,增長19.6%,鄉均增收256萬元;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增長15.4%。
【運河名城】
[編輯本段]
千年古運河哺育了獨具特色的運河文化。可以說,臨清是完整體現中國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近年來,臨清市在文化建設方面,堅持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臨清名城、名人、名勝、名吃、名產等「五名」優勢,科學定位,精心選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大力弘揚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大眾文化,著力打造運河文化名城。
發揮名人效應。臨清人文薈萃,名人輩出。臨清市1998年興建了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兩館」開館以來,舉辦文化交流、書畫展覽、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60餘次,接待參觀群眾20餘萬人次。2001年,臨清市隆重舉行了紀念張自忠將軍誕辰110周年活動和慶祝季羨林先生90華誕活動。今年4月初,投資300餘萬元的張彥青藝術館破土動工,預計今年10月份開館。
發揮名勝優勢。臨清古跡眾多,境內擁有明代建築運河鈔關等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帶有明顯的運河文化烙印。臨清市把合理地保護、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編制了《臨清市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和《臨清市旅遊事業發展規劃》,對舍利塔、運河鈔關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修復,對文物保護單位周邊環境進行了美化、綠化,開發了運河文化一日游專線。
發揮名品效應。臨清地產豐富,名品眾多。臨清哈達、臨清獅貓、濟美醬菜、臨清貢磚等享譽古今,特色小吃、風味食品在全國的知名度也很高。臨清立足傳統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目前,臨清貢磚工藝得到恢復,獅貓繁殖成為臨清人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臨清哈達的生產、濟美醬菜的生產形成規模,建成了匯集臨清特色小吃的臨清美食一條街。衛河釀造集團依託臨清運河文化開發出的「衛河王」酒、「謝公」酒、「獨占鰲頭」酒、「鈔關老窖」酒等系列產品深受歡迎,一些產品遠銷歐盟、北美及日本市場。「衛河」系列白酒還榮獲「山東名牌產品」稱號。
發揮名城效應。臨清是著名的京劇之鄉,臨清人懂京劇、愛京劇。1999年,臨清市申報成立了山東戲曲學校臨清分校,培養了一大批京劇專業人才。近年來,又相繼成立了「雙百」戲曲學社、京劇協會等7家業余京劇協會,每年定期舉辦京劇票友大賽。2001年,臨清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山東臨清市京劇團於2006年11月13日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巡營》、《女起解》、《探皇陵》、《望江亭》四台經典摺子戲。一個縣級京劇團能夠登上全國戲曲最高殿堂的舞台,這在長安大戲院的歷史上也十分鮮見。從十多年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給了臨清「京劇之鄉」的稱號至今,許多京劇名家來臨清演出,每每都有回家的感覺。 臨清「京劇之鄉」盛名遠播,吸引了全國各流派、各行當的京劇藝人來此獻藝。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多次來臨清登台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和曾,便是在臨清唱紅進而走向全國的。此外,著名京劇劇目《陳三兩爬堂》、《連升三級》、《九江口》等均是以舊時臨清的人或事創作而成。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和李世濟來臨清演出時說:從未見過像臨清人這樣愛京劇又懂京劇的觀眾.街頭巷尾隨處可聞京劇之聲,就連四歲的孩子都能唱上一段,中國京劇院的李和增等老藝術家都曾在此工作過。雖然排練條件艱苦、演職員收入有限,但該團的50餘人卻堅守著京劇這塊陣地。全團行當齊全、流派豐富,張派青衣、葉派小生、裘派花臉、譚派老生等流派都有代表人物,臨清是山東快書的發祥地,為把山東快書藝術發揚光大,在大眾公園樹立了高元均先生塑像,並於2004年承辦了全國山東快書大獎賽。
【文化產業】
[編輯本段]
文化產業發展的後勁在管理,同時也在創新。近年來,臨清市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產業發展要求,堅持正確導向,創新管理思路,有效地培養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後勁。
促進文化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建設。臨清市是全國著名台(日)歷印刷基地,台(日)歷印刷品佔全國農村市場50%以上的份額。2005年,臨清市台(日)歷印刷企業完成產值1.3億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臨清市針對本市文化市場發展現狀,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工作中堅持長效管理與集中行動相結合,逐步建立了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綜合治理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文化、公安、工商等職能部門工作協調、信息通報及聯合行動機制,幫助經營業主加強自我管理和監督,實現行業自律,自覺接受政府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加強文化市場義務監督隊伍建設,發動社會各界共同管理文化市場,確保了全市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
積極發展文化產業。臨清市不斷探索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實現「以文養文」。幾年來,宣傳、文化等部門多次組織市京劇團到浙江永嘉,與當地的崑曲研究所等藝術團體合作演出,既開拓了演出市場,又收到了經濟效益。市京劇團與彩虹集團聯合成立了「彩虹京劇團」,解決了京劇團的經費問題,同時提升了企業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夕陽紅藝術團與計生協會聯合,成立了「心連心」藝術團,實現了文藝演出與計生宣傳的雙促雙進。麵塑與根雕工藝品、京劇《張自忠》排演項目、濟美醬菜包裝、流動舞台車等精品項目,將成為文化產業招商的新起點。
注重文化人才培養。近年來,臨清市積極探索文化工作「快出人才、多出精品」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才使用機制和人才管理機制。同時,大力實施文學藝術精品工程,建立了「文藝精品」創作獎勵辦法,使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退休幹部王子華創作的小品《鞋釘》,獲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創作一等獎;方建光的書法作品,獲全國書法大賽最高獎———蘭亭獎;劉北的兒童文學作品《雲狐》,獲全國冰心文學獎,等等。
【精神文明】
[編輯本段]
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經濟發展與文化落後的矛盾日益突出。針對這種情況,臨清市加大文化事業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運河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自1998年以來,興建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開發城區古運河,建設臨清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等項目投資過億元。幾年來,臨清市對原有的基礎文化設施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資源整合,使其得到合理開發和利用,為整個城市增添了文化魅力。目前,全市建立社區文化活動站28個,鄉鎮辦事處文化活動站16處,城鄉圖書館5處,建成較大規模的城區文化廣場5處。2006年,臨清市還計劃對張自忠將軍紀念館進行改造升級,對季羨林先生資料館進行擴建。
同時,臨清市圍繞現有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按照「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採取「政府拿一點、部門單位贊助一點、受益群眾承擔一點」的辦法,促進文企聯姻、文商聯姻,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臨清市承辦的全國京劇票友藝術節、全國山東快書大獎賽兩項活動,都由知名企業冠名贊助。不僅如此,臨清還大力倡導企業文化建設。2002年,三和色織集團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運河文化博物館;2005年,由各級文明單位冠名贊助,成功舉辦了「文明之夜」大型消夏文化月活動,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運河文化廣場和臨清劇院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市場化運作,舉辦了「京劇票友大賽」、「青年歌手大賽」、「雙慶」大型文藝演出、京劇雜技專場、春節聯歡晚會、消夏電影專場等系列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實現了部門單位效益和群眾利益的「互惠雙贏」。
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召開,將為臨清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的機遇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激勵著臨清人民再鑄新的輝煌。當前,全市人民正以奮發向上、只爭朝夕的熱情,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跨越發展之志,鼓跨越發展之勁,聚跨越發展之力,闖跨越發展之路,加快建設著富裕秀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臨清。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臨清必將成為運河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Ⅳ 臨清濟美醬菜包瓜的做法
醬包瓜是河南醬菜中的精細名品,風味獨特。由瓜皮和瓜餡兩部分組成。
(1)包瓜皮:
1)選料:在立夏至小滿間,選擇有五六成熟的小甜瓜(香瓜),每個重200克左右,色澤青綠,光滑無疤、體形整齊者,當天採摘後,及時加工。
2)加工腌制:將瓜洗凈後,在蒂把四周橫切開口約3厘米,用竹片將瓤挖凈。按50千克瓜殼用6千克細鹽的比例腌制。先把開口的瓜蓋裝入瓜內,再把鹽均勻地撒入瓜內,分層加鹽。第2天倒缸,連續倒3天。第4天出缸晾曬,瓜口朝天,連翻2次,當天收入缸內,每50千克瓜殼用鹽4千克、醬15千克,擺一層瓜撤一層鹽抹一層醬,瓜殼內要有鹽和醬,腌漬1個月後,即成包瓜皮。
(2)包瓜餡:
1)配料:挑選已經醬制過的精品醬菜配製加工。如大頭菜絲、苤藍絲、胡蘿卜絲、醬瓜絲、嫩姜絲、萵筍丁、地螺絲丁、苤藍丁、蓮藕丁、黃瓜條、鹿角條、花生仁、杏仁、核桃仁、瓜子仁、葡萄乾、桂花糖、青梅等加入白糖拌勻。
2)裝餡:將拌好的餡裝入已醬成的瓜皮內,要裝滿填實,再把原切下的瓜蓋蓋上,用針線把瓜口縫起來。
3)醬漬:把裝好的包瓜裝入布袋內,然後放進新甜面醬缸內(按50千克瓜用30千克醬)醬漬15天即成。
Ⅳ 臨清特產
山東臨清獅子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