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鉛波峰焊生產過程中有錫洞產生,請教該如何解決
無錫市華邦科技有限公司(0510 - 88260968)原為無錫市華邦波峰焊錫設備廠,成立於一九九四年。注冊商標:華邦®。
華邦公司主要生產焊錫設備、生產流水線、老化房及其它輔助設備。
華邦設備品種齊全,配套能力強,可靈活配置不同要求的自動或半自動生產流水線,以適應各種生產工藝的需要。華邦還配套供應焊錫用的各種原輔材料。
華邦以科技為先導,積累了多年設計與生產經驗,為客戶提供項目咨詢、方案設計。華邦設備具有成熟的優化設計和製造工藝。華邦以優越的性能、可靠的產品質量,可隨時推出滿足用戶特殊要求的新產品。
華邦設備,開拓創新,追求卓越。
㈡ 發動機傳送皮帶磨損,這種情況正常嗎
汽車發動機皮帶也稱汽車發動機同步皮帶,別名:發動機正時帶或時規帶。
汽車發動機皮帶是汽車發動機配氣系統軟體的關鍵構成部分,根據與發動機曲軸的連接並相互配合一定的減速比來確保進、排氣管時間的精確。
汽車發動機皮帶幾公里換
皮帶都歸屬於橡膠產品,而大家都了解,硫化橡膠是會脆化的,車輛發動機正時皮帶的一般使用壽命為2年,由於汽車發動機在運行時的高溫,車停滯不前後的製冷,油膩感殘渣及發動機正時皮帶漲緊輪的配對和安裝時的不正確方法都會導致正時皮帶的使用壽命縮短。
化學降解
硫化橡膠皮帶在揮發物有機溶液和活性氧的自然環境下的無效與在高溫自然環境下的無效狀況相近。橡膠成分會發硬,皮帶會展現後背裂開。但裂開的方式不太一致,由於硫化橡膠構造的硬底化基本上產生在皮帶表層,而這很有可能導致皮帶橫縱向的裂開,各式各樣的樣子都是有很有可能造成。
上常備發動機正時皮帶,一旦產生其破裂,自身也沒法拆換。汽車發動機正時皮帶破裂後少則從新調節發動機正時,愈大汽車發動機很有可能損毀,因而,當總行車路途抵達6-八萬千米時,提議考慮到拆換為好。
㈢ 《假面騎士》中有哪些非腰帶的變身器
《假面騎士》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的,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他們都是用腰帶帶有變身器才能夠完成的。其實在這裡面也有不需要腰帶也可以變身的,在這方面是有很多特色的比如何變身之前都要喊出一句話,而且通常都是以機車作為變身的交通工具。當然有一些還是有特例的,到底有哪些是不用腰帶就能夠變身的假面騎士呢?
一、假面騎士亞馬遜、真、zo
在假面騎士當中有一個亞馬遜,雖然說他也帶有一個腰帶,但是他變身的時候並不是靠著腰帶,而是他左臂的腕輪,所以說他算得上是不用腰帶變身的一個假面騎士。
㈣ 手工浸錫有錫渣是為什麼
錫渣產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
錫條熔化後,錫液表面的氧化及其內合金屬元素(主要是Cu)作用生成一些殘渣都是不可避免的,即熔融錫液表面不斷氧化形成錫渣,從而導致焊料的損耗加大,相對增加了產品成本。出現少量的錫渣是正常的,但如果錫渣量過多,或打渣間隔時間太短,可能是工藝設計上存在問題,或者錫條質量不合格。
錫條在使用過程中錫渣過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對於手浸爐來說,錫渣多且錫面有時發黃或發紫,此情況可能是操作過程中爐溫過高或錫爐用了太長時間沒有清爐,造成抗氧化損耗過多而起不到作用,這種情況只要加入少量抗氧化劑或進行清爐,再控制好錫爐的溫度就可以解決。
波峰爐,首先要分清錫渣是否正常,一般黑色粉末狀的錫渣是正常的,而豆腐狀的錫渣卻不正常,針對不正常的豆腐狀錫渣的產生和原因有以下原因:人為原因,錫條補充不及時,加錫條的最合適時候是始終保持錫面和峰頂的距離要最短。
每天/每次開機前,檢查一下爐面高度。先不要開波峰,而是加入錫條使錫爐里的焊錫達到最滿狀態。然後開啟加熱裝置使錫條熔化。
有錫渣產生,可採用錫渣還原粉控制。
㈤ 如何清理流水線上的錫渣
呵呵,清理皮帶上的錫渣,治標不治本。
正規作業手法應該是放好烙鐵,雙手取板邊,如果有定位或支撐夾具,則先放置好電子板,然後再取烙鐵,加錫焊接。
改變作業手法,首當其沖。實在改變不了,就在拉頭回轉皮帶轉彎的位置,裝一排防靜電硬毛刷,配置垃圾盒子接渣。沒辦法的辦法。
㈥ 電石渣皮帶輸送有哪些危險
電石渣,電石水解獲取乙炔氣後的以氫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廢渣。利用電石渣可以代替石灰石制水泥、生產生石灰用作電石原料、生產化工產品、生產建築材料及用於環境治理等。電石廢渣制水泥在國內已有眾多成熟的企業,如吉林化工廠、天津化工廠、貴州有機化工總廠、山西省化工廠等,有的在70年代就建成工業規模裝置,專有一條水泥生產線消化電石廢渣。如吉化公司採用濃縮池將渣漿濃度由5%-8%濃縮到35%、砂泵送入料槽,在分去一部分上清液後和砂岩、粘土漿配製成水泥生料,再送回轉窯煅燒制水泥。
從上面的簡介我們可知,電石渣主要成為為氫氧化鈣,所以呈鹼性。鹼性物料會腐蝕一般橡膠帶,如果皮帶輸送不做專門的處理的話,會嚴重損壞輸送帶,並誘發重大事故。干電石渣一般可以使用皮帶輸送機,而含水量高的電石渣漿需要使用泵送系統。工業生產中,主要是考慮電石渣鹼性對設備的腐蝕,從而引發的事故。
雖然電石廢渣的利用方法很多,但各有優缺點,每種方法的處理效果均不盡人意,各地區、各廠在制訂處理方案時,應綜合考慮各自的條件,諸如各廠的生產能力、廢電石渣的排出量,周圍自然環境,經濟效益等。
從目前國內諸多生產廠家的實際情況看,大多採用自然沉降法,將電石渣漿經重力沉降分離、機械脫水,清液循環利用;電石廢渣用汽車運送至低凹的山谷或海邊,填溝填海。由於電石廢渣及滲濾液呈強鹼性,含有硫化物、磷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根據國家標准《危險廢物鑒別標准》(GB5085—1996),電石廢渣應屬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根據標准《化工廢渣填埋場設計規定》(HG20504—92),對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渣,應採取防滲措施並作填埋處置。
有效利用電石廢渣,不但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能實現變廢為寶。但是要真正作到綜合利用尚需作大量的研究開發工作。
從庫橋機器過往的經驗來看,電石渣固廢的回收利用的皮帶輸送設備配置需要還是蠻高的。輸送帶、托輥、滾筒等主要的部件都需要進行防鹼性化學物料腐蝕的處理。比如說輸送帶採用耐酸鹼輸送帶。只有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合理的選配主件,才能保證電石渣皮帶輸送系統長期、安全、穩定的運行。
㈦ 礦產勘查工程技術(手段)
(一)探礦工程
一般所稱的探礦工程包括鑽探和坑探兩大類。新中國成立後,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50年代,探礦工程有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在本省組建的20多支勘探隊,都配備了蘇聯的手把式鑽機,推廣當時蘇聯一整套鑽探施工管理辦法和生產技術工藝,鑽進深度可達五六百米。坑探工程也由人工掘進向半機械化前進了一步。但到了50年代末,由於片面追求速度,地質勘探隊內強調以鑽探為龍頭,忽視鑽探施工的目的性,忽視鑽探本身的工作質量,忽視技術進步,使探礦工程的效益和技術進步受到影響。1962年,鑽探技術改造開始得到重視,引進了瑞典油壓鑽機,推廣了YN-7型雙管鑽具、內管半合式及噴射式反循環鑽具,鑽頭磨料以鋼粒代替了鐵砂。鑽進操作由手把式給進改為手輪給進,機械轉動由中間軸皮帶帶動改為聯軸機直接轉動,人工扭管改為機械扭管,不停車倒桿等等,提高了鑽探效率和質量,減少了不安全因素。在坑探工程方面,開始使用機械打眼,機動濕式鑿、通風和軌道運輸等設備,改善了勞動條件,提高了掘進效率。1966年,省地質局第九地質隊採用加固500型鑽機,鑽進深度達1000多米,為發現大紅山鐵礦做出了貢獻。1965年,省地質學會成立探礦工程專業委員會,收到鑽探專業的論文21篇,坑探專業的論文14篇,其中,李偉男的《關於保持岩、礦心原生結構問題的探討》,歐陽申的《地質勘探坑探機械化的探討》,反映了當時探礦工程的技術水平。60年代後期,即「十年動亂」的前半期,探礦工程基本處於停產狀態。70年代初,省地質局第九地質隊開始推廣使用金剛石小口徑鑽進工藝,為解決磁性礦體中的鑽進、小口徑鑽孔測斜問題,研製成功小口徑測斜儀。第十四地質隊在藍石棉礦區鑽探中,試驗分支定向鑽孔,多點取心,以鑽代坑,對加快勘探速度起了顯著作用。在鑽孔護壁方面,開始採用化學處理劑,以及低固相、不分散和潤滑劑等沖洗材料。
1979—1985年,金剛石(鑽頭)鑽探、沖擊回轉鑽探、定向鑽探等多種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坑探工程在推廣使用「三線二鑽」(三線指中深坑道、短淺坑道、淺井機械化作業線;二鑽指取樣鑽、坑道鑽)的同時,推廣了定向爆破、噴描支護、非電導爆等技術。這一期間,探礦工程技術可概括為五個大轉變,即:鑽探磨料從硬質合金、鋼粒為主向硬質合金、金剛石、金剛石聚晶壓塊為主轉變;鑽探設備從手把式老系列設備向具有高、低及常速鑽機、變數泵、輕變鑽塔轉變;鑽井液從高固相細分散向低固相非分散和無固相轉變;鑽探工藝從單一回轉正循環向多種鑽探工藝轉變;坑探從手工作業向單項作業機械化和綜合機械化轉變。岩心鑽、取樣鑽、水文水井鑽、工程地質鑽、砂鑽、石油鑽均具備,構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系列。金剛石鑽頭鑽探、繩索取心鑽探、定向鑽探和坑探機械化的配套程度正在提高。1980年,雲南石油勘探指揮部在滇東壩林構造上鑽進一口深井,深4435米,是本省境內已完成的最深井,也可代表這個時期的鑽探技術水平。
在探礦技術開發研究方面,也有較大進展。1982—1985年,省地礦局劉國經研製的SX54-Ⅲ型液動沖擊器和LZF-1型提引水龍頭,構思獨特,結構簡單。沖擊器屬國內首創,經過生產試驗,比普通回轉鑽進平均小時提高效率30%-50%,回次進尺提高50%左右,進尺的單位成本有不同程度降低。水龍頭密封性能好,不僅是沖擊器的配套設備,而且是一種適用范圍寬的鑽探通用設備。正在研製的軟土取土器,已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
(二)地球物理探礦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地質礦產事業的發展,物探工作相應發展。1954年,地質部地球物理探礦處在個舊(五○一隊)建立物探專業隊,承擔個舊礦區及其外圍的磁法、直流電法勘探。1956年,地質部組建西南物探大隊,個舊物探隊歸屬該大隊,為三○一隊;同時,三一一隊在武定,三一三隊在墨江從事物探;1958年,在此基礎上改組成昆明物探大隊,1959年下放給省地質廳。除原有地面磁法、直流電法勘探外,增加了重力勘探、放射性測井等工種,並配合部物探局九○四隊、九○二隊開展航空物探。冶金、石油、煤炭等部門的地質單位也先後組建了物探專業隊。1970年,石油工業部在雲南成立石油勘探指揮部,由四川調入兩個地震勘探隊組成雲南石油地震大隊,尋找油氣。197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00933部隊成立水文物探排。1983年,省地礦局物探隊改稱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隊(簡稱物化探隊),增加了地球化學勘查項目。
1.磁法勘探
50年代以引進西德懸絲式磁力儀和蘇聯M-2刃口式磁力儀為主。在個舊錫礦、武定至羅茨一帶的鐵礦、與超基性岩有關的銅鎳礦的勘探中,磁性勘探取得顯著的效果。1958年九○四航空物探隊在紅河以東開展航空磁測,到1985年底實際完成控制面積29.7萬平方公里,發現了一批重要的找礦信息。60年代以來,國產懸絲式垂直磁力儀代替了進口刃口式和懸絲式磁力儀,地面磁法勘探得到廣泛應用,航空磁測異常得到檢查和驗證。1965年在羅茨溫泉探到隱伏富鐵礦,1966年在新平大紅山探到火山岩型隱伏大鐵礦,1971年在景洪大勐龍發現鐵礦多處,1979年在彌渡金寶山發現鉑鈀礦,磁法物探均起了一定的作用。
2.重力勘探
1954年,五○一隊在個舊開始對重力勘探進行試驗,1959年才正式使用。1959—1961年,石油工業部貴州石油勘探局雲南大隊做1∶100萬重力測量,除滇西北和滇西部分地區外,控制面積達31萬平方公里。當時,省地質廳物探隊在羅平、曲靖、丘北等地,開展1∶10萬到1∶20萬重力勘探,尋找油氣構造。1964年以來,重力勘探以普查鹽類礦產為主,先後對思茅中生代盆地的景谷、江城、磨黑、勐臘4個含鹽帶以及楚雄中生代盆地的牟定、大姚等地開展1∶20萬重力測量,面積達12440平方公里;發現130多個重力負異常,推斷有74個為含鹽地質體所引起;鑽探驗證24個,有22個見鹽。配合地質,先後發現了江城、勐臘、安寧等大鹽礦。實踐證明,利用重力勘探找鹽是很有效的。1979年,省地質局物探隊在全省建立了11個一級重力基準點,以昆明機場國家基本重力點(A)為起算點,進行了各點聯測;1980—1982年又在滇西北對近11萬平方公里的空白區作重力測量掃面,經統一改算,為編制完整的全省重力異常圖打下了基礎。1983年開始轉入1∶20萬區域重力測量,現已完成建水、東川兩個圖幅。
3.電法勘探
1954年,地質部物探處五○一隊在個舊錫礦區的老廠、卡房、白泥洞、普雄等地應用自然電場法尋找錫多金屬礦,完成1∶1萬比例尺勘查面積158平方公里,因探測深度很有限,故應用范圍很窄。1958年以來,省地質局物探隊應用充電法、電剖面法探測金屬礦,效果較好,如在金平白馬寨銅鎳礦區,找到了Ⅲ號礦體,使全礦儲量增長80%以上;1965年,利用電法(四級剖面法)圈定隱伏爆發角礫岩簡,以配合尋找金剛石;以及垂向電測深法確定鹽礦體頂面埋深,與鑽探的結果基本一致。70年代初,電法找水得到廣泛應用。省地質局物探隊在賓川、祥雲乾旱壩區採用電測深探水打井,出水(成井)率達90%以上。1973—1975年,煤炭一九九、一四三地質隊組建了二個電法勘探分隊,利用電測深法探測第三系盆地基底和找水位,效果明顯。1977年,在有色金屬礦普查中推廣激發極化法,先後在羅茨找銅、騰沖找錫、蒙自白牛廠找銀-多金屬礦。實踐說明,此法受地形影響小,適用於山區,探測金屬硫化礦效果明顯。
4.地震勘探
1970年,雲南石油勘探指揮部首次在楚雄盆地、景谷盆地進行地震勘探試驗。1971年,採用磁帶地震儀代替光點式地震儀,在羅平、牟定開展以多次覆蓋為中心、配合激發方式與組合檢波試驗,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採用直線復蓋方法未能根本解決山區的地震勘探問題。1978年,在南盤江壩林背斜構造上,改用彎曲測線多次復蓋方法和電算處理,野外使用24道地震儀組合為48道儀接受,取得了較好效果,初步摸索出一套比較適合山區特點的地震勘探技術方法。經過在楚雄盆地、昆明盆地、丘北—師宗等地的地震勘探實踐,對這些盆地的地質構造基本查清,為石油鑽探提供了資料。1983—1984年,雲南煤田地質勘探公司與湖南煤田地質勘探公司合作,在昆明盆地進行了煤田地震勘探,對盆地地層、基底構造獲得一批資料。
5.放射性物探
1955年,地質部三局三○九隊開始沿省內主幹公路進行汽車伽馬概查。1956年,成立地質部三局二○九隊雲南隊,技術上接受蘇聯專家指導,開展鈾礦地質工作。1958年,地質部三局二○九隊改稱第二機械工業部三局二○九隊,其航測隊從事雲南航空放射性測量。地質部九○二隊在滇東、滇中開展航空磁測的同時,也做了1∶20萬航空伽馬測量,發現了一批放射性異常。1966年,二機部中南二○九隊九分隊調來雲南從事鈾礦地質勘查,找礦手段主要是放射性物探;至今已探明了一個大型鈾礦床和多個中、小型鈾礦床。
6.鑽井物探(井中物探)
1956年,西南地質局在雲南首先於宣威寶山、祿豐一平浪煤田勘探中推廣應用井中物探,主要是電測井,有時還進行放射性測井。由於電測儀和放射性測井儀靈敏度低,性能不穩定,所得成果具多解性,往往還要通過井壁(放炮)取心驗證。1965年,採用JBC-2型輕便全自動測井儀和仿蘇PAPA放射性測井儀,測井質量提高。特別是1971年改用靈敏、穩定、輕便的TFS-1型放射性測井儀,為開展自然伽馬和伽馬伽馬方法測井創造了條件,能夠准確判定煤層厚度,減少了井壁取心。井中物探使用的方法是:(1)視電阻率電位與梯度法;(2)三級側向電流法;(3)接地電阻梯度法;(4)伽馬伽馬法;(5)自然伽馬法。上述方法在煤田測井中可根據煤層結構特徵及圍岩性質,選擇使用。80年代中期,煤田地質系統的井中物探技術,日臻完善,方法綜合化,由於技術進步,成果精度進一步提高,逐步由定性向定量發展。
除煤田井中物探外,1965年地質部物探研究所在鹽礦鑽井中(如江城勐野井鉀鹽礦),還開展了能譜測井技術試驗,70年代初投入使用。該技術除測定鹽層厚度外,還可測出K2O>3%、厚度>0.5米的鉀鹽礦層。1971年,省地質局物探隊開始在滇中幾個鐵礦勘探區推廣三分量磁測井技術,採用國產JSZ—Ⅰ、Ⅱ型三分量磁力儀。
(三)地球化學勘查探礦
雲南省地球化學勘查(以下簡稱化探)工作始於1954年,首先是地質部的五○一隊在個舊一帶開展找錫礦、錳礦。1958年以後,省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隊在1∶20萬區域地質調查中順便進行了路線土壤測量。物探隊伍當時在開展有色金屬物探工作時,把化探作為一種主要的輔助方法。由於測試落後,分析靈敏度和精度、准確度很低,找礦效果不明顯。1979年,配合尋找錫礦,省地質局物探隊在中甸、騰沖、耿馬、峨山、文山等地,開展大面積化探,發現了騰沖小龍河、上山寨、夾谷山及石屏小塔頂等錫礦遠景區。1982年,省地質局物探隊學習推廣河南省地礦局痕量金化學光譜分析方法,使化探分析金的靈敏度達到0.001—0.0003ppm,接著就對哀牢山北段化探樣進行組合分析,發現了33個金異常,使本區金礦普查迅速打開局面。同時,為提高分析精度和探測效果,還建立了13個水系沉積物二級標准樣和7個由不同基質成分組成的二級金標樣;編制了《雲南省景觀地球化學圖》,將全省劃分為7個不同類型的地球化學景觀區,這對研究不同景觀條件下地球化學元素分布、分配、遷移、富集規律,選擇化探的方法技術建立起初步基礎。1983年,省地礦局物探隊設立化探分隊,改隊名為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隊,同時在局屬地質大隊和區域地質調查隊中也設立了物化探分隊。接著,按國際分幅的區域化探掃面工作全面展開,採用先進儀器設備,分析測試39種元素,靈敏度比過去半定量分析提高2—10倍,個別元素提高50—150倍。由此,化探水平進入了一個新層次。
(四)岩礦測試實驗技術
新中國成立後,岩礦測試實驗隨著地質事業的發展而充實壯大。1954年,西南地質局五○一隊由於偏光顯微鏡及費氏台技術的學習和引進,對礦物晶體的光學常數測定及礦物鑒定技術提高了一大步。1956年,雲南省地質局建局籌備階段就組建了實驗室,配備了光譜分析儀、X光機、差熱分析儀等,對提高測定速度、一次性測定多種元素及解決疑難礦物鑒定發揮了重要作用。1966年,省地質局為實驗室引進日本Geigerflaxs型X-螢光光譜儀,能直接測定岩礦樣品。1969年,省地質局第三地質隊對元謀貧鉑礦的綜合利用提出新方法,通過作為鈣鎂磷肥的原料,使爐渣中的鉑族元素及銅鎳品位比原礦石提高10倍,(實驗室法)解決了貧鉑礦石利用問題。雲南省煤炭工業管理局化驗室在褐煤中萃取褐煤蠟中試成功,為綜合利用褐煤提供一條新路子。1976年,省地質科研所引進西德CM5-3型質譜儀主機,為測定1977年吉林「隕石雨」的隕石年齡及我國震旦系-寒武系界線年齡提供了可靠數據。1981年,該機又裝置了數字處理系統,分辨能力、測試精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之後西南有色地質研究所也引進了一些大型儀器設備。1979年,省地質局實驗室胡文范等研製成「高頻感耦等離子光源固體粉末送樣裝置」,將發射光譜分析中溶液試樣,改為固體粉末送樣,樣品霧化率達到70%,粉末均勻穩定,靈敏度較弧光源提高約1—3個數量級。1980年,省地質局區調隊羅家驤研製出《顯微鏡下常見透明礦物鑒定指南》,該成果可直接對照出560種透明礦物,適合野外鑒定礦物使用。省地質局實驗室施家辛、江鑫培研製成功「多用三軸旋轉針台」,為測定礦物光學常數提供一種比費氏台容易掌握的簡便裝置。二機部中南二○九隊第九隊顧孝發發現一種鈾醯鉬酸鹽新礦物,命名為騰沖鈾礦,獲國際礦物學協會承認。1982年,省地礦局實驗室先後引進美國制P—E4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日制D/MAXMA型晶體粉晶X-射線衍射儀、JSM-35C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波譜儀)和美製PV9100型X-射線能譜儀及其X螢光光譜、紅外光譜等大型設備,反映雲南省地礦測試實驗裝備的當前水平。1984年,施家辛在西盟錫礦的一塊標本中發現磷酸鉍新礦物,命名為「西盟石」,有待國際礦物學組織審定。至今,由於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和應用,本省礦物岩石的鑒定測試已進入微觀鑒定和痕量分析的新階段。
(五)其他
70年代初,省地質局第二區調隊開始應用航片於地質調查,對區域地質調查速度的提高效果明顯;1979年,省地質科研所鑲嵌成雲南省衛星遙感圖象,為利用衛片解釋區域構造創造了方便。1980年,省地質局物探隊應用航測技術敷設探測網試驗成功,改變了常規方法,提高工效3—4倍。1983年,省地質科研所建立遙感地質站,配合工程地質勘察和地質找礦,利用四川省地礦局成都遙感站處理系統進行圖象數字處理,使遙感的判讀分析提高了一步。「六五」期間,武漢地質學院配合雲南省地礦局第四地質大隊對騰沖錫礦帶開展遙感、構造分析、物化探綜合方法尋找隱伏礦體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效。
1972年,省地質局開始普及數學地質和應用電算技術;1983年在物探隊建立電算站,配備了高中檔微型計算機3套。如DuAl—6800 83/80微機系統,配有4個終端,可進行多道作業;X—Y繪圖儀,可繪制多種地質、物化探圖件。與此同時,局成立計算中心,測繪隊和測試中心(原實驗室)配備了中檔微型計算機,初步形成省地礦局的計算系統;先後開展了CS-3機和TP—801單極機加普通音頻錄機之間雙向信息傳轉研究,及其CS-3微型機解析空中三角測量程序、IBM—PC機平面控制網設計和平差程序研究。微機排版、礦產儲量資料庫存、區域化探數據處理及自動化成圖等軟體的開發研究,為地質工作及有關生產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㈧ 鈦鋼錫爐是怎麼做的,是否要加隔熱層,收渣裝置是什麼樣的
也是用焊接不銹鋼的方法焊的 ,不過焊絲是鈦合金的 !!肯定要加隔熱層啊 ,
㈨ 在使用電烙鐵焊接8字皮帶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簡單來說:
1、當長時間不使用電烙鐵時,應及時關閉電源。以免烙鐵頭烙鐵芯加速氧化,縮短使用壽命;
2、在關閉電烙鐵前,應給烙鐵頭掛錫,以保護避免加速氧化 。
具體來說:
一、電烙鐵使用前應檢查使用電壓是否與電烙鐵標稱電壓相符;
二、點烙鐵應該接地;
三、電烙鐵通電後不能任意敲擊、拆卸及安裝其電熱部份零件;
四、電烙鐵應保持乾燥,不宜在過份潮濕或淋雨環境使用;
五、拆烙鐵頭時,要關掉電源;
六、關電源後,利用餘熱在烙鐵頭上上一層錫,以保護烙鐵頭;
七、當烙鐵頭上有黑色氧化層時候,可用砂布擦去,然後通電,並立即上錫;
八、海綿用來收集錫渣和錫珠,用手捏剛好不出水為適;
九、焊接之前做好「5S」,焊接之後也要做「5S」。
電烙鐵溫度的設定
一、溫度由實際使用決定,以焊接一個錫點4秒最為合適。平時觀察烙鐵頭,當其發紫時候,溫度設置過高。
二、一般直插電子料,將烙鐵頭的實際溫度設置為(330~370度);表面貼裝物料(SMC)物料,將烙鐵頭的實際溫度設置為(300~320度)
三、特殊物料,需要特別設置烙鐵溫度。咪頭,蜂鳴器等要用含銀錫線,溫度一般在270度到290度之間。
四、焊接大的元件腳,溫度不要超過380度,但可以增大烙鐵功率。
元件焊接步驟步驟
一、預熱: 烙鐵頭成45度角,頂住焊盤和元件腳。預先給元件腳和焊盤加熱。 烙鐵頭的尖部不可頂住PCB無銅皮位置,這樣可能將板燒成一條痕跡; 烙鐵頭最好順線路方向; 烙鐵頭不可塞住過孔; 預熱時間為1~2秒。
二、上錫: 將錫線從元件腳和烙鐵接觸面處引入; 錫線熔化時,掌握進線速度; 當錫散滿整個焊盤時,拿開錫線; 錫線不可從直接靠在烙鐵頭上,以防止助焊劑燒黑; 整個上錫時間大概為1~2秒。
三、拿開錫線: 拿開錫線,爐續放在焊盤上; 時間大概為1~2秒。
四、拿開烙鐵: 當焊錫只有輕微煙霧冒出時候,即可拿開烙鐵; 焊點凝固。
㈩ 錫渣的波峰焊與錫渣問題注意事項
錫渣本身含錫量較高,但由於產生了難熔的Sn-Cu合金,所以很難被再利用。錫渣的產生有其必然性,也有規律性,在生產作業中注意各方面程序是可以將其降到最低的。
波峰焊時焊錫處於熔化狀態,其表面的氧化及其與其它金屬元素(主要是Cu)作用生成一些殘渣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合理正確地使用波峰焊設備和及時地清理對於減少錫渣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嚴格控制爐溫
對於Sn63-Pb37錫條而言,其正常使用溫度為240-250oC。使用方要經常用溫度計測量爐內溫度並評估爐溫的均勻性,即爐內四個角落與爐中央的溫度是否一致,我們建議偏差應該控制在±5 oC之內。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單看波峰爐上儀表的顯示溫度,因為事實上儀表的顯示溫度與實際爐溫通常會存在偏差。這一偏差與設備製造商及設備使用時間均有關系。
二、波峰高度的控制
波峰高度的控制不僅對於焊接質量非常重要,對於減少錫渣也有幫助。首先,波峰不宜過高,一般不應超過印刷電路板厚度方向的1/3,也就是說波峰頂端要超過印刷電路板焊接面,但是不能超過元器件面。同時波峰高度的穩定性也非常重要,這主要取決於設備製造商。從原理上講,波峰越高,與空氣接觸的焊錫表面就越大,氧化也就越嚴重,錫渣就越多。另一方面,如果波峰不穩,液態焊錫從峰頂回落時就容易將空氣帶入熔融焊錫內部,加速焊錫的氧化。
三、清理
經常性地清理錫爐表面是必須的。否則,從峰頂上回落的焊錫落在錫渣表面上,由於缺乏良好的傳熱而進入半凝固狀態,如此惡行循環也會導致錫渣過多。四、錫條的添加
在每天/每次開機之前,都應該檢查一下爐面高度。先不要開波峰,而是加入錫條使錫爐里的焊錫達到最滿狀態。然後開啟加熱裝置使錫條熔化。由於,錫條的熔化會吸收熱量,此時的爐內溫度很不均勻,應該等到錫條完全熔解、爐內溫度達到均勻狀態之後才能開波峰。適時補充錫條,有助於減小焊接面與焊錫面之間的高度差,即減小焊錫波峰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也能減小錫渣的產生。
五、豆腐渣狀Sn-Cu化合物的清理
在波峰焊過程中,印刷電路板表面的敷銅以及電子元器件引腳上的銅都會不斷地向熔融焊錫中溶解。而Cu與Sn之間會形成Cu6Sn5金屬間化合物,該化合物的熔點在500oC以上,因此它以固態形式存在。同時,由於該化合物的密度為8.28g/cm3,而Sn63-Pb37焊錫的密度為8.80g/cm3,因此該化合物一般會呈現豆腐渣狀浮於液態焊錫表面。當然,也有一部分化合物會由於波峰的帶動作用進入焊錫內部。因此,排銅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其方法如下:停止波峰,錫爐的加熱裝置正常動作,首先將錫爐表面的各種殘渣清理干凈,露出水銀狀的鏡面狀態。然後將錫爐溫度降低至190-200oC(此時焊錫仍處於液態),而後用鐵勺等工具攪動焊錫1-2分鍾(幫助焊錫內部的Cu-Sn化合物上浮),然後靜置3-5個小時。由於Cu-Sn化合物的密度較小,靜置過後Cu-Sn化合物會自然浮於焊錫表面,此時用鐵勺等工具即可將表面的Cu-Sn化合物清理干凈。
上述方法可以排除一部分的銅。但是如果焊錫中含銅量太高,就要考慮清爐。根據生產情況,大約每半年或一年要清爐一次。
六、定期檢測錫爐中錫的成分
嚴格控制錫中不純物含量;因為不純物含量的增加會影響到錫渣的產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