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巴拉在哪裡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其意為「極樂園」,是藏傳佛教徒嚮往追求的理想凈土即:「極樂世界」、「人間仙境」、也稱「壇城」。藏族學者阿旺班智達在其論述中這樣描繪香巴拉世界:「香巴拉」是人類持明的聖地,它位於南瞻部洲北部,其形園、狀如八瓣蓮花,中心的邊緣及葉子兩邊環繞著雪山,葉子之間由流水或雪山分開,雪山和禿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樹木及園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傾心,中央的頂端有國都噶拉窪,中心柔丹王宮,十分美妙,十五的月亮也較之遜色。王宮透明發光,照射四周,使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四周如明鏡般清亮,連五十由旬(一由旬約40里)以內的水中戲游生物的形象都看得非常清楚,窗戶是水晶做成的,從窗戶能看清日月星辰及十二宮等。柔丹王獅發頂髻,戴著金冕、寶鐲足劍,顯得十分威風,周身發出亮光,其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難以相比。他有許多妃子,王子降生時,花雨綿綿,盛開前所未有的奇花顯示祥兆,眾多王子在誕生時降花雨,七日不見嬰孩,只見寶物發出光明,柔丹王就是這樣來的……」。
藏傳佛教的各派高僧大德們都認為:「在岡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個地方,有個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地,那裡的首領是金剛手恰那多吉化身——繞登·芒果巴,教主為無量光佛亦稱阿彌陀佛。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賢、天自在、威嚴、月施、天大自在、眾色和天具自在,七代法王均傳授「時輪根本經」;他們掌管著960萬個城邦組成的幸福王國,這里沒有貧窮和困苦,沒有疾病和死亡,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更沒嫉恨和仇殺……這里花常開,水常清,莊稼總是在等著收割,甜蜜的果子總是掛在枝頭,這里遍地是黃金,滿山是寶石,隨意撿上一塊都很珍貴,當然這里不用錢,因為錢沒有用。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覺得冷,衣衫就會自動增厚,熱了又會自然減薄;想吃什麼,美食就會飛到面前,飽了,食品便會自動離去。香巴拉人的壽命以千年來計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膩了,感到長壽之苦,想嘗嘗死的味道,才會快快活活地死去……
藏傳佛教格魯僧眾普遍認為:宗喀巴大師不會死,他暫時去了香巴拉天國居住,總有一天會重返人間。所以,在他園寂時,未選定轉世靈童。在四世班禪傳記中,亦有:「昔日班禪羅桑確吉堅贊當他修習密宗圓滿後,進入了香巴拉佛境,他由天國重返世間時帶來了,『羌姆』金剛神舞,藉以鎮壓魔鬼、酬謝神靈,教化有情眾生積德行善,脫離苦海,進入香巴拉極樂世界……」。在《香巴拉道路指南》一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去香巴拉之路程,說「香巴拉是在西藏西南方之印度北方邦北部地方,是雪山環繞的一個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個空間」。在藏傳佛教寺院內,大都繪著香巴拉壁畫、唐卡和立體壇城形象。
西藏素有「觀音之凈土」、「佛陀之天國」的別稱,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西藏人,大都信仰佛教,面對嚴酷的大自然和沉重的負擔,自然會想到尋找物質以外的精神慰藉,他們認為現實是苦海,要遭到生老病死的折磨,由於種種因緣在六道輪回中無休止的往返;為脫離苦海,必須斷除輪回業力、皈依佛法、通過六度,即:布施、技戒、堪忍、精進、禪定、智慧,這樣才能脫離苦海達到彼岸,香巴拉就是他們憧憬的天堂。
當然,人類有信念和追求才會進取,具有超自然的信仰和超自身的信仰力,這個民族才能世代繁衍和生存在世界屋脊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藏民族從形成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成為雪域山河的驕子,世界屋脊的主人。因為有「香巴拉」在等待著他們!
2. 恆河在哪裡
恆河,位於南亞恆河平原中部。
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為南亞大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2)幫河圍巾廠在哪裡擴展閱讀:
恆河的流域情況:
恆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流至阿拉哈巴德時聚會一堂,地勢再降至120m。
由於恆河到此已沙多水濁,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結果褐色的恆河水與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十分明顯的水線,以後逐漸交融混合。恆河接著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又集納了許多支流(如哥格拉河、宋河、干達克河、古格里河等),河面寬闊,水流浩盪地奔向下游。
進入孟加拉國後,恆被稱為帕德瑪(意為荷花)河,分成數條支流,並匯合大拉馬普特拉河,形成「丫」字形,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就在這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它的面積達56980km2,地勢低平,海拔僅10m。
這里河網密布,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種植區。布拉馬普特拉河長約2900km,水量充沛,河道亦極其穩定,上游即雅魯藏布江。恆河河口部分是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稱「松達班」,梵文意為「芳林」。
3. 黃果樹瀑布在哪裡
黃果樹瀑布,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因當地一種常見的植物「黃果樹」而得名,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黃果樹瀑布不只一個瀑布的存在,以它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18個。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4. 黃果樹瀑布在哪裡
黃果樹瀑布是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最壯觀的大瀑布之一。它位於貴陽以西160千米的白水河上。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寬81米,河水從斷崖頂端凌空飛流而下,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勢如翻江倒海。瀑布水石相激,發出震天巨響,騰起一片水霧。迷濛的細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影綽綽,奇妙無窮。
黃果樹瀑布群是以著名的黃果樹瀑布為中心的一個瀑布群體,由姿態各異的十幾個地面瀑布和地下瀑布組成。瀑布群集中分布在約450平方千米區域內的貴州北盤江支流打邦河、白水河、灞陵河和王二河上。
黃果樹瀑布群形成於典型的亞熱帶岩溶地區,統稱「岩溶瀑布」。科學工作者經過考察把它們分為兩種類型,即以黃果樹大瀑布為代表的河流襲奪型瀑布和以關腳峽瀑布為代表的斷裂切割型瀑布。黃果樹瀑布群被稱為「岩溶瀑布博物館」。
黃果樹瀑布群由於分布在岩溶洞穴、明河暗湖中,構成「瀑布成群、洞穴成串、星潭棋布、奇峰匯聚」的世界罕見自然景觀。黃果樹瀑布群按地理位置和河流體系可劃分為五大片區,即黃果樹中心區、灞陵河區、天星橋區、關腳峽區和龍潭暗湖區。滴水灘瀑布位於灞陵河上游,距黃果樹瀑布以西1000米。它是灞陵河上的一個支流突然墜落而成,由7級組成,總高達410米;最後一級為高灘瀑布,寬63米,高達130米,是瀑布群內最高的瀑布。雪白的瀑布飛流直下如一匹白練,與兩旁黛青色山岩上的苔蘚相互映襯,別具風格。天星橋瀑布區位於黃果樹大瀑布下游6000米處,這里是石、樹、水的美妙結合。
黃果樹瀑布中心區位於貴州省鎮寧、關嶺兩縣境內北盤江支流、打幫河上游的白水河和灞陵河上。白水河自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飛流直瀉犀牛潭中,發出震天巨響,10里之外即聞其聲,如千人擊鼓,萬馬奔騰,使人驚心動魄。數百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游至黃果樹瀑布時曾這樣描述:水自「溪上石漫頂而下」,「萬練飛空」,「揭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也」。黃果樹瀑布的水,隨季節變換出種種迷人奇觀。冬春季節水小時,瀑布鋪展在整個崖壁上,不失其「闊而大」的氣勢,人們贊美它如銀絲飄灑,豪放不失秀美;秋、夏水大時,如銀河傾瀉,奔騰浩盪,勢不可擋,瀑布激起的水霧,飛濺100多米高,飄灑在黃果樹街上,又有「銀雨灑金街」的美稱。
在正面看黃果樹瀑布,景色壯麗,而在瀑布背後的洞穴里觀瀑,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人們早知道瀑布背後的山腰上有洞穴,並稱之為水簾洞。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水簾洞,但像黃果樹這樣的水簾洞卻是絕無僅有的。水簾洞長達134米,內有6個洞窗、5個洞廳和3股洞泉。在水簾洞里看彩虹,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而且從每個洞窗看,各有不同的景象。只要是晴天,上午9點到11點之間,在瀑布前一般都能看到彩虹,有時還可以看到「雙彩虹」,前面一道長,後面一道短;前面一道色彩濃,後面一道色彩淡。黃果樹這個地區除瀑布以外,還有許多奇特的洞穴。這些洞穴中堆積了千姿百態的滴石、邊石,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洞穴世界。
5. 黃果樹瀑布在哪裡
黃果樹瀑布,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
6. 黃果樹瀑布在哪裡
黃果樹瀑布,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因當地一種常見的植物「黃果樹」而得名。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黃果樹瀑布不只一個瀑布的存在,以它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18個。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7. 灞陵河峽谷在哪
灞陵河峽谷:位於縣城東面關索嶺和曬甲山兩條長嶺之間,山高谷深,谷底是蜿蜒飄帶般的灞陵河,上接滴水灘瀑布,下到郎宮匯入打邦河。距黃果樹瀑布4—6千米,貴黃高等級公路縱跨景區,與天郎旅遊公路連接,和黃果樹風景區形成環形。兩岸多民族村寨,竹木夾岸,古橋橫水,可趟水過河,沿岸文物古跡隨處可尋。曬甲山上有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關索嶺上有「古驛道」,「御書樓」,「雙泉寺」,「馬刨井,刀把井」,關索嶺史稱「滇黔鎖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景點集中,易於連片游覽。
8. 看你知道他們都在哪裡
蜂鳥之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小安的列斯群島的東南端,由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及附近的幾個小島組成。特立尼達島隔帕里亞灣與委內瑞拉海岸相望,在地理上屬南美大陸的延伸部分。島上從北到南聳立著3道平行的東西向山脈,其中阿里波山的海拔高度在940米以上,為境內最高點。該島多蜂鳥,素稱"蜂鳥之鄉"。多巴哥島主要山嶺為特立尼達島北部山脈的延伸部分,最高點為576米。島上多河流和沼澤。
煙草之鄉:素有煙草之鄉之稱的雲南省玉溪市
飛魚之國:該島國位於西印度群島最東端。為一珊瑚島,近海亦多珊瑚礁。沿海是飛魚活躍的地方。故巴貝多被稱為「飛魚之國」和「珊瑚之國」。
糖罐:古巴位於美洲中部加勒比海西北端,是西印度洋上最大的島國,由16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擁有無數天然良港和海灣,素有「百港之國」的美稱。古巴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尤其是甘蔗歷來為國家經濟的支柱,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糖產量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出口糖最多的國家,被人們稱為「世界糖罐」、「世界上最甜的國家」。
赤道之國:厄瓜多位於南美洲西北部。東北與哥倫比亞毗連,東南與秘魯接壤,西臨太平洋。海岸線長930公里。赤道橫貫國境北部(國名即西班牙語「赤道」之意)。
太陽子孫的國度---秘魯
銅礦之國---尚比亞,被稱為「銅礦之國」或「銅國」的尚比亞共和國.
咖啡之國:應該是巴西,全世界最大咖啡生產國
遍地牛羊的國家——烏拉圭
楓樹之國:加拿大境內多楓樹、素有「楓葉之國」的美譽
仙人掌之國:在世界上,有1000多種仙人掌,在墨西哥就可找到500來種,其中還有200多種是墨西哥特有的,墨西哥堪稱仙人掌之國。橫貫墨西哥全境的馬德雷山脈,幾乎是仙人掌的世界。墨西哥流傳著一句諺語:「哪裡有仙人掌,那裡就能生存。」在它的國旗、國徽以及貨幣上都畫有仙人掌。所以,墨西哥一向被譽為「仙人掌之國」。
火山國——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群島不僅多山,而且還多火山、活火山。
美洲花園:哥斯大黎加,哥斯大黎加位於中美洲地峽,北緯10度;西經84度。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有著1290千米的海岸線(東岸加勒比海212千米,西岸太平洋1016千米)。 哥斯大黎加北部與尼加拉瓜接壤(邊境線長309千米),東南偏南與巴拿馬接壤(邊境線長639千米)。總共有51100平方公里,其中領土50660平方公里,領海440平方公里,比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州稍小,相當於愛爾蘭。 哥斯大黎加地形是:海岸邊是平原,而中部被崎嶇的高山所隔絕。該國宣布其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領海為12海里。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還有一部分是新熱帶。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橫跨整個北美洲大陸,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排名第四。它的領土還包括北極邊緣的阿拉斯加以及遠在太平洋赤道地區的夏威夷。美國廣大土地上包含各種自然景觀。從佛羅里達溫暖的海灘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國地帶;從中西部平坦廣闊的大草原到終年為冰雪覆蓋的落磯山脈,其中尤其享譽全球的是壯觀的大峽谷、偉大的密西西比河,及聲如雷鳴的尼加拉大瀑布。
香料島:世界上有4個地方叫"香料島":亞洲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群島、班達群島,加勒比海的島國格瑞那達,非洲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的桑給巴爾群島。
玫瑰之國:保加利亞有「玫瑰之國」的雅稱
國中之國: 世界上有4個國家的領土被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所包圍,成為「國中之國」。
地處非洲南部的賴索托王國,位於南非共和國境內,國土介於南非共和國的奧蘭治自由邦省、納塔爾省和開普省之間。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21萬。19世紀初,巴蘇陀人在英舒一世的領導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1966年10月4日宣告獨立,以巴蘇陀人原居住的地方,而命名為「賴索托」(巴蘇陀語「低地」的意思)。
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四周為義大利領土所環繞,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2萬多,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據傳,公元4世紀初,有一個名叫馬力諾的石匠,為逃避宗教和封建主的迫害,從現在克羅埃西亞的達爾馬提亞群島逃到這里,他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並勸說異教徒信奉基督教,以後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並尊奉他為「聖者」,並於公元301年在山區成立了「聖馬利諾」公社。1263年制訂了共和國法規,正式建立了共和國,並仍以其創始人「聖馬利諾」的名字為國名和首都名。
地處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高地上的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面積0.44平方公里,居民以天主教僧侶為主,全境僅2000多人,而擁有「國籍」的約1000人。雖然國家很小,但它是羅馬教廷所在地,是世界各國天主教會的行政和精神領導中心。國中的聖彼得大教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是世界宗教信徒和旅遊者所想往的地方。有趣的是,這個世界著名的天主教中心,雖然設施齊全,宮院、教堂、圖書館、郵政局、電台、科學院一應俱全,卻唯獨沒有理發店,所以,一般人理發就必須走出國門。
摩納哥公國位於歐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國包圍,南面瀕臨地中海。邊境線長4.5公里,海岸線長5.16公里。地形狹長,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最窄處僅200米。境內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燥涼爽,冬季潮濕溫暖。年均氣溫為16℃,年均降水量為500-600毫米。
郵票之國———列支敦斯登
花卉之國: 荷蘭有「花卉之國」、「鬱金香之國」的美譽,鬱金香被譽為國花。
鋼鐵之國——盧森堡 盧森堡是西歐國家。同法國、比利時和聯邦德國為鄰。
紅土之國:有「鋼鐵之國」、「歐洲的綠色心臟」、「紅士國」、「袖珍國」等美稱。貸幣為盧森堡法郎。 盧森堡是歐洲古老的國家,境內鐵礦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古特蘭平原的「紅土區」,土質含鐵量高,土呈褐紅色,因此被稱為「紅土國」。
千湖之國: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有「千島之國」的美稱,與之相媲美的是有「千湖之國」稱號的北歐國家芬蘭。
漁業之國——冰島 冰島是歐洲西北、大西洋北部島國。該國國民經濟以漁業為主。輸出的魚產品占出口收入的70%以上;工業主要是魚產品加工、食品工業等。因此,冰島有「漁業之國」之稱。
半夜太陽國——挪威. 該國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挪威國土的三分之一左右處於 北極圈內,因此,在夏季的時候,有一段「永晝期」,即每天24小時都是白天,沒有黑夜。 故人們稱之為「半夜太陽國」。
世界花園:有兩個國家被稱為世界花園國家: 瑞士「世界花園國家」、 世界花園-新加坡
鍾表之國:有「鍾表之國」美譽的是瑞士. 很久以來,瑞士就和高質量的鍾表製作聯系在一起。鍾表工業是瑞士的第三大出口產業,僅次於化學和工程工業。
金融之國----瑞士
歐洲十字路口:瑞士位於歐洲西部,歷來被稱為歐洲十字路口,被秀麗的阿爾卑斯山所包圍,具有仙境般的美景,同時匯集了歐洲各國文化,有著「小歐洲」之美譽。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位於愛西北部波羅的海芬蘭灣南岸的里加灣和科普利灣之間,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一個是國家,一個是城市
鱷魚之鄉:辛巴威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簡稱辛巴威,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部.面積39.08萬平方公里,人口888萬。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英語為官方語言,當地人講肖納語和馬塔菜語。首都哈拉雷(Harare)。
辛巴威一詞,在當地肖納語中是「石頭城」或「石屋」的意思。辛巴威有「陽光城」、「花園城」、「花樹城」、南部非洲的「糧倉」之稱。又因其河流中多有鱷魚出沒,以出產優質鱷魚皮而聞名全球。故又稱為「鱷魚之鄉」。
水鄉之國:馬拉維的湖泊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5%。湖周圍峰巒重疊、景色秀麗。其原名為「尼亞薩蘭」,意即「廣闊的水面」。馬拉維有「水鄉之國」之稱。
腰果之國:莫三比克 腰果之鄉。莫三比克記者提問時,他提到該國是「腰果之國」。
牛的國度:波札那 牛的國度
黑人的土地:南非的正式名稱是南非共和國。它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北部與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諸國交界,東、南、西三面則分別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南非的全國總面積約為122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大約長達3000公里。南非作為國家的名稱,得名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即位於非洲大陸的南部。在當地人的口中,它被稱為「阿扎尼亞」。「阿扎尼亞」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意為「黑人的土地」。由於盛產鑽石,它是舉世聞名的「鑽石之國」。繞經南非海域的好望角航線,是溝通東西方的海上要道。
南非瑞士:盧安達 千丘之國、非洲的瑞士、常春之國 (南非: 波札那,哈博羅內,賴索托,馬塞盧,納米比亞,溫得和克,南非,布隆方丹、開普敦、比勒陀里亞,史瓦濟蘭,姆巴巴內,沒有盧安達,是你寫錯別稱了)
斯威士人的土地:史瓦濟蘭:斯威士,即竿或棍之意。斯威士人的國家。
太平原:暫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寫錯了
印度洋上的小大陸:距今八萬六千年前,一塊陸地突然浮起,轉眼之中在印度洋上形成大陸。約一年之後,巨大的大陸雷姆利亞完全顯現。 非洲南部與印度半島之間的「地橋」——雷姆利亞大陸。一塊以往從未見過的巨大陸塊自海中浮現。它是一塊東西三干五百公里、南北四千七百公里的菱形大陸。這塊大陸終於長出茂盛的草木,成為肥沃的土地。雷姆利亞的大陸名稱,是從過去米特拉姆的首都拉米特演變而成。雷姆利亞大陸沉沒後,原來的民族經過亞洲,移居到歐洲,殘留下來的人們在惡劣的條件下逐漸退化。此後,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的居民的祖先相繼來到這里,與雷姆利亞大陸的居民融合。 後來根據印度洋底部地形最為復雜的西北部馬斯卡林海域進行鑽孔地質調查結果顯示,這一帶海底下沉了一千幾百米,而這是在數千萬年的地質年代裡發生的。如果按照板塊結構理論來看,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是由於共同的成因形成,即印度板塊向正北方向移動約5000公里,與亞洲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而最近地質學家對印度洋海底地殼勘探結果表明這一帶地殼活動頻繁,有些部分持續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斷增長。那麼,這些緩慢不斷的變化是否可以作為雷姆里亞大陸曾經存在的一個有力證據?
海椰之鄉——塞席爾
香料群島:香料群島(亦稱東印度群島)是公元十五世紀前後歐洲國家對東南亞盛產香辣料的島嶼的泛名。它說明了當時歐洲人對東方香辣料的渴求,也是導致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展開的其中一個原因。
綠色的海岬:暫未找到,有可能是你寫錯了
橄欖之邦:以"橄欖之邦"著稱的突尼西亞,地處非洲中部,北和東瀕臨地中海,隔 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相望.首都突尼西亞
月亮國: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Union of the Comoros國名釋義: 阿拉伯語意為「月亮」別 稱: 月亮國、香島
赤足國:Ethiopia (衣索比亞):The Barefoot Country (赤足國) 所以衣索比亞既是赤足國
木材國:軟木之國——葡萄牙
畜牧國:草地畜牧王國——紐西蘭
沙漠國:「沙漠國」——茅利塔尼亞
蝴蝶國:蝴蝶之國——巴拿馬 巴拿馬位於中美洲南部,南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該國奇花異草,競相爭艷,招來許多色彩斑斕的蝴蝶,有「蝴蝶之國」之稱。
佛教國:不丹國是佛教國、小乘佛教國……緬甸
橡膠國: 泰、印、馬三國橡膠總產量佔世界橡膠總產量80%
高山國:尼泊爾是名副其實的山國,山多地少人口多,雖是農業國,但旅遊業卻是尼泊爾重要的經濟支柱。高山王國――尼泊爾
9. 列支敦斯登在哪裡
列支敦斯登大公國(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被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雙重內陸國家之一。這個迄今仍維持君主立憲制的山區小國雖然土地狹小兼人口稀少,但卻擁有異常高的國民所得水平,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50,000美元以上,是個以阿爾卑斯山美麗風光、避稅天堂與高生活水平而著稱的富裕小國。
國名由來
以列支敦斯登親王之姓氏命名。該姓氏源於維也納附近的列支敦斯登市鎮。在德語中,「列支敦斯登」是「發亮的石頭」的意思。
國旗
長方形,長寬之比為5:3。旗面由上藍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左上角有一金色的王冠。列支敦斯登為世襲君主立憲制,國旗上的藍、紅色來自公國親王旗的顏色,藍色象徵藍天,紅色象徵夜晚地面之火。旗面上的王冠是神聖羅馬帝國之王冠,這是1937年添加的,以便與海地國旗區別。王冠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標志,因歷史上列支敦斯登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王侯的采邑。
首都
瓦杜茲 (Vaz) 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旅遊中心 。位於萊茵河東岸,坐落在群山環抱的盆地。人口5000人(2003年6月底)。
貨幣: 瑞士法郎
自然地理
面積為160平方公里。是位於阿爾卑斯山中部和中歐萊茵河上游東岸的內陸國。西鄰瑞士,以萊茵河為界,東接奧地利。西部為狹長的沖擊平原,約占總面積2/5,其餘是山地,南部雷蒂亞山脈的格勞斯皮茨峰(2599米)為全國最高點。
歷史
列支敦斯登人為阿勒曼尼人的後裔,是在約公元500年以後才到目前的地區定居。列支敦斯登的國名起源於18世紀初,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的列支敦斯登大公約翰·亞當(Johann Adam von Liechtenstein)買下了兩塊采邑:許內勒貝格庄園(Schnellerberg,1699年)與瓦杜茨郡(Vaz,1713年),並且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加盟成員之一。1719年1月23日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Karl VI)將這兩個地方合並成立一個獨立的小型大公國,賜名為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成立後曾先後經過法國與德國的影響。1806年時神聖羅馬帝國瓦解,列支敦斯登也隨之加入了當時由拿破崙織的萊茵聯邦,但在法國短短的幾年統治後,又在1815年舉行的維也納會議後恢復獨立,加入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聯(Deutscher Bund,又譯為日耳曼邦聯)。1868年德意志邦聯瓦解,列支敦斯登解散自己僅有的一支小型軍隊並且宣布該國將轉為永久中立國,這中立地位讓列支敦斯登避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波及,一直持續到今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列支敦斯登一直與奧地利保持非常密切的關系,但也在戰時因這關系使得該國的經濟元氣大損,而轉而尋求與瑞士成立關稅與貨幣同盟,1919年時更進一步將該國的對外關系(國防、外交)完全委由瑞士代理,組成一個中立聯盟。與瑞士的這一聯盟使列支敦斯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戰爭中免受德國的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列支敦斯登因為其境內的低稅率環境、永久中立地位與完美的居中地理位置,成為許多歐洲企業的避稅天堂。觀光業(主要是冬季時往阿爾卑斯山區的滑雪人潮)與金融服務業的發達,支撐起該國絕大部分的經濟收入。
1990年列支敦斯登加入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