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改善加錳紅色料的釉漿工藝性能
錳紅色料發色鮮艷,成本也低,釉料試制者普遍採用;但生產時,釉漿流變性能差,工藝上不易控制,釉漿濃度低了,則呈脹流性、且易沉澱;濃度高了,則呈顯著的觸變性,易起「豆腐花」現象;噴釉後,釉面不平滑,易出現凹洞。
對此,可採取如下措施,基本上能滿足工藝要求:釉漿穩定,流動性佳;達到一定的釉量,而釉面平滑,磚面規整。
1、調整添加劑。實驗按生產施釉量14克/平方分米,噴槍霧化施釉,釉料配方取:石英17、長石25、浸潭泥12、燒鋁5.5、燒鋅2、燒滑石10、碳酸鋇5、石灰石12、錳紅8。C.M.C為∠300mpa.s。添加劑與釉漿工藝性能的關系見表1、表2。取最後一組進行生產,效果良好。此處腐植酸鈉,純鹼起解凝、稀釋作用;而C.M.C起粘結懸浮作用之外,還起保水作用,從而有助於顆粒在水膜的潤滑下易於流動,釉面流平。
2、釉漿觸變性較顯著,攪拌器必須常開,即可保證漿體不稠化。
3、適當增加粘土含量,以提高顆粒懸浮性和釉漿穩定性。
4、適當提高釉漿細度。一定濃度的泥漿中,固相顆粒越細,顆粒間平均距離越小,吸引力增大,位移所需克服的阻力增大,流動性減小。一般釉料細度工藝要求為0.05-0.1%,應取其上限,允許的情況下可盡量偏大。
B. 陶瓷釉水在淋釉現場的流速會增加一倍(放出來是30秒,半小時後就60秒)是什麼原因
這是泥釉料的觸變性,陶瓷生產中經常需要檢測的一個性能之一。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查一下這方面的資料
C. 釉漿變質如何處理
在大生產過程中,在不考慮釉漿沉澱的情況下,釉漿(尤其是生料釉)在存放一段時間後,會發生像豆腐花一樣流速不穩定的情形,俗稱觸變性差。嚴重時,根本無法實施鍾罩淋釉。針對此情況,可以通過改善釉漿的觸變性:解膠劑,又稱稀釋劑或減水劑,其作用可使釉漿得到稀釋,在低水分的情況下改善漿料的流動性。目前,我們常用的解凝劑有:三聚磷酸鈉磷酸鈉(STPP)、Na2CO3、水玻璃、腐殖酸鈉、磷酸鹽合成物、合成聚合電解質等,一般以單一或復合形式加入。此時,首選古粵材料公司的陶瓷液體特效解凝劑,添加量為0.2%∼0.4%,可直接加在漿料中,攪勻即可;也可加些釉漿或水精磨10min左右,再加入大缸中。後者不僅效率高,而且能充分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