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鐵帽子王有哪些人

鐵帽子王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2021-07-10 19:00:15

A. 清朝共有幾個鐵帽子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禮親王代善:太祖次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顯祖三子舒爾哈齊之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十四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十五子。
肅武親王豪格:太宗第一子。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太宗皇帝皇太極五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孫。
怡賢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
恭忠親王奕欣:宣宗成皇帝旻寧六子。
醇親王奕譞:道光七子。
慶僖親王永璘:乾隆幼子。

B. 清朝恩封的四大鐵帽子王是哪些

恩封: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C. 清朝曾有哪些人獲得過「鐵帽子王」的榮譽

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會出現一些比較英勇的將領。而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政權將領也非常的重要。他們對重要將領的稱號通常是鐵帽子王。

這個稱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清朝會對具有血緣關系,並且在當年剛剛建國的時候,做出巨大貢獻的王爺加封這個稱號。另外一層含義就相當於是一種穩定的職位。而且還是可以世襲的,如果一個人得了這種封號之後,他的兒子也可以將其傳承下去。

在清朝統治中原的幾百年間,獲得這個重要稱號的人也沒有超過十個。而且其中的好多人全部都是努爾哈赤自己的兒子,這些人數量就幾乎佔去了其中的一小半兒,今天咱們主要說其中的幾個重要人物。

首先咱們說代善。這個人是清朝的太祖的兒子,影視劇里的他可以說是非常的足智多謀的人。可是歷史對他評價卻是有勇無謀,因為他盡管戰功十分顯赫,但是智慧卻比不上自己的兄弟,而且在早年的時候還多次犯錯,如果沒有犯錯的話,說不定他老爸會選擇他做繼承人。

不過這個人呢,因為跟隨自己的老爸一路征戰沙場,還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的。並且在後來的時候,他又輔佐自己的弟弟登基,之後又輔佐自己的侄子做皇帝,可以說他為清朝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清朝政府之所以能夠穩定,和他這個人的貢獻是離不開的。

其次,咱們要說的是多爾袞,他也是努爾哈赤的一個兒子,在十幾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上戰場殺敵,並且在之後屢建戰功。不過後來他因為得罪了順治,因此在他死掉之後,就被革除了爵位,奪去了封號。一直到乾隆做皇帝的時候,才恢復了他的爵位,他的一生也算是非常的傳奇。

第三個要說的是多鐸,他這個人呢,和多爾袞是一個老媽生的。在歷史上,人們對這個人的評價並不是非常的好。他是因為參與了朝鮮,蒙古等地方的戰役而聞名於外的。可是在對南京進行攻擊的時候,曾經進行過一次非常瘋狂的對百姓的屠殺,因此可以說很是殘忍。

從這幾個人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個厲害的父親,生出來的兒子也都會很厲害。而清朝之所以強大,和自身的血脈是非常有關系的!

D. 在清朝時期,有哪些人被封為了「鐵帽子王」

清朝王爵的最高待遇是「世襲罔替」,意思是子孫世世代代繼承王爵,並不降等。如果王爺犯了法,也只是判罰他本人,不削爵位,由旁支承襲。這種待遇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鐵帽子王」。這就是「鐵帽子王」稱謂的來歷。

清代的爵位分為蒙古爵位和宗室爵位。清代朝廷優待蒙古貴族,爵位不實行降襲制度,所有的王爺都是「鐵帽子王」。本文盤點的是宗室爵位中的「鐵帽子王」。


十一、醇親王奕譞

出身:道光帝第七子,光緒的父親

受封原因:因與慈禧關系密切、次子載湉即位受封。

承襲:道光三十年受封醇郡王,同治十一年晉醇親王。光緒元年加「世襲罔替」待遇。第五子載灃襲封。

十二、慶親王奕劻

出身:輔國公綿性長子,慶親王永璘孫子,乾隆皇帝曾孫。

受封原因:因與慈禧關系密切受封。

承襲:道光三十年承襲輔國將軍,咸豐二年封貝子,咸豐十年一晉封貝勒,光緒十年晉封慶郡王,光緒二十年晉慶親王,光緒三十四年加「世襲罔替」待遇。

E. 赫赫有名,大清開國八大「鐵帽子王」都有誰

在大清的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封建社會時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是絕對的牛人。
他們都是誰呢?
禮親王代善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極異母兄長,清朝開國時期聲名顯赫的創業功臣。早年隨父征戰,功勛卓著,並一度被確定為汗位繼承人,從後金建國直至改國號為大清,都是國中地位僅次於皇帝的大貝勒,並為正紅旗旗主。1636年封為和碩禮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又擁戴福臨登基,揭露並殺掉了密謀的反對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兒子碩托和孫子阿達禮。順治五年(1648)去世。承襲爵位者曾改王號為巽親王、康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禮親王號,世襲至清末。其後代襲爵有名的子孫,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璉是皇族中著名學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禮親王府在大政殿東偏北,是距盛京皇宮最近的一座王府。這顯然與其在清太宗時期「皇兄大貝勒」的身份有直接關系。皇太極繼承皇位後,每逢新年等重要節日,為體現對兄長的尊重,都要率領群臣到代善府中登門拜賀。
睿親王多爾袞
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爺」。清太祖皇後烏拉納喇氏所生,是努爾哈赤幼子中最為出色者。幼年即為鑲黃旗貝勒(後改鑲白旗),自天聰元年(1627年)始,幾乎每一次戰役都隨軍出征。第二年在統領正白旗征討察哈爾的戰爭中,因臨陣驍勇及敖木輪大捷等彼賜子「墨爾根代青」(聰明戰將)稱號。崇德元年封和碩睿親王,因出身高貴且智勇雙全,功勛卓著,清太宗皇太極去世後,雖擁立6歲的福臨繼位,但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幾乎獨攬朝中大權,順治元年(1644),以叔父攝政王身份率清軍入關,並做出定都北京的決定。同時,爭取了很多漢人投降,為新王朝奠定了基礎。第二年,他被尊為皇叔父攝政王。此後接管了原由皇太極控制的正藍旗。其弟多鐸死後,又控制了鑲白旗。順治七年(1650)病逝後,因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皇帝重新評價幾位開國元勛的功過時,多爾袞備受褒揚,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復,並謚號「忠」,命配享太廟並世襲罔替。多爾袞身後無子,以同母弟多鐸之後繼承爵位。睿親王府位於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東。
豫親王多鐸
太祖第十五子,多爾袞同母弟。初為正黃(後改正白)旗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晉為豫親王,掌管禮部,並輔佐皇帝對明廷、朝鮮、蒙古進行過多次戰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碩豫親王。清入關後率大軍平定江南,居功至偉。順治六年(1649)病故後,受多爾袞案牽連降爵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豫親王爵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舊時沈陽俗稱「十王府」,據清末民初地圖標示及現存遺址,應在四平街之北偏西,隔通天街與睿王府相望。自清代末年至近年,其所在地稱「十王府胡同」。
鄭親王濟爾哈朗
清太祖同母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12歲喪父後,由其伯父努爾哈赤養育,原封貝勒,與其兄二貝勒阿敏同掌鑲藍旗。崇德元年封為和碩鄭親王,並掌管刑部。皇太極去世後,他被推舉為輔政王,與多爾袞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但屢受排擠,直到多爾袞去世後才略為得志。順治十二年(1655)去世。他雖為努爾哈赤之侄,但卻是清開國時期的三朝元老,功勛卓著,因此王爵由子孫世襲。後曾一度改王號為「簡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復鄭親王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其王府位於天佑(小南)門內大街路西、懷遠(大西)門內大街路南。於民國年間為一德姓滿族人居住,俗稱「德家大院」。
肅親王豪格
太宗皇太極長子。早年便以軍功著名。初為鑲白(後改鑲黃、正藍)旗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肅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在承繼王位的斗爭中,與多爾袞結怨。順治初年,受到多爾袞排擠含冤入獄,順治五年(1648)死於獄中。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原有王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位於懷遠(大西)門內大街與天佑(小南)門內大街交叉路口西北,與沈陽故宮西紅牆南端隔路(鼓樓南大街)相望。
庄親王碩塞
皇太極第五子,天聰二年(1628)生,順治元年(1644)十月清遷都北京後,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為多羅承澤郡王,順治八年(1651)晉和碩承澤親王。因碩塞生前立有很多戰功,其死後爵位由其子世襲,並改王號為和碩庄親王。到康熙年間,碩塞後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將自己第十六子允祿過繼到碩塞支系承襲王爵。此後直至清末的庄親王就變成允祿後人。清入關前建府時,碩塞年齡尚小(至皇太極去世時他僅16歲),並未封王爵,庄親王府原位於沈陽故宮宮殿西牆外街東,約在後來的沈陽故宮文溯閣處。但在允祿成為庄親王後,又在沈陽重建了一座王府,位於撫近(大東)門內路北,民國以後雖然王府易主,但其所在地仍沿用庄王府胡同、庄王府後胡同的地名。
克勤郡王岳托
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早年即因戰功封為鑲紅旗貝勒,老汗王努爾哈赤去世後,他力主擁戴皇太極繼位,並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碩成親王,後因與皇帝政敵有瓜葛受責降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於軍中,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其襲爵者稱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克勤郡王號,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早期稱「成親王府」,位於撫近門(大東門)內大街路北臨街。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禮親王代善之孫。他的父親薩哈廉因與長兄岳托共同擁戴皇太極繼位而受器重,晉封貝勒,並於後來掌管禮部事務,在當時諸王中以聰穎智慧著稱,但其命運不濟,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被追封為和碩穎親王。勒克德渾襲爵後,改降王號為多羅順承郡王,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初稱「穎親王府」。位於內治(小東)門內大街路南。
恩封四大鐵帽子王
除了以上講到的這八位,清朝還有四位「鐵帽子王」,這四位則是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親密關系而受封,屬於恩封。他們都是誰呢?
怡親王允祥
允祥是聖祖玄燁第十三子。雍親王胤
真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謚為「賢」,又特別在謚前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廟,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道光時載恆襲爵,同治初立時與端華、肅順等同為八位顧命大臣之一。辛酉政變後與鄭親王端華同賜死。
恭親王奕忻
奕忻為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遺詔中遺命皇四子奕言入繼大統的同時封奕忻為親王。咸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後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忻的大力支持配合。兩宮垂簾聽政任命他為議政王,後賜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遭忌不再參與朝政。光緒二十四年奕忻病逝。
醇親王奕儇
奕儇是道光第7子,咸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其福晉是慈禧胞妹。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恬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儇去世,配享太廟,「稱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其子載灃襲爵。光緒三十四年德宗死,載灃子溥儀入繼大統,載灃為監國攝政王。 1951年載灃病逝於北京。
慶親王奕匡
奕匡也是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奕匡是乾隆17子永磷的嫡孫,光緒十年命其管理總理衙門,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深得慈禧信任,曾與李鴻章共同主持辛丑議和。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辛亥革命爆發後,奕匡奏請啟用袁世凱,清廷退位後被清朝親貴遺老視為「賊子」。後寓居天津,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沒有來得及世襲。

F. 清朝共有幾個鐵帽子王,分別是哪些人

滿清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滿清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滿清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G. 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有哪些著名人物

清代宗室爵位制度雖然仿照明朝,但也有自身的特點。首先,皇帝之子並不像明朝那樣必然封為親王,而是可能封為郡王、貝勒、鎮輔國公。其次,即使封為親王,王位也往往並不世襲,後代繼承爵位時要遞降。比如說始封爵位為親王,則其第二代繼承人只封為郡王,第三代封為貝勒,第四代後(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便不再遞降,由其後代世襲該爵位。奉恩將軍以下沒有可降之品級,則稱為「閑散宗室」。親王除了繼承人外的其餘諸子只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而且授爵之前要考騎馬、射箭、國語(滿語)。成績優秀者授予其應有爵位,平者降一等封爵,劣者降兩等。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也比照這一規則遞降授爵。而享受世襲罔替待遇的王爺,其子孫世世代代繼承王爵,並不降等。如果王爺犯法,則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旁支承襲。

清朝的「鐵帽子王」每年固定領取祿米一萬石、祿銀一萬兩,有些得寵的王爺還可以食親王雙俸,俸銀俸米加倍。這些王府在直隸、盛京、內蒙古等地擁有大量莊田地產,在京郊的王墳園寢也動輒佔地幾十里(包括守墳園戶所種的土地在內)。不過,雖然這些王爺地位尊崇,威風顯赫,但實際上由於俸祿是固定的,莊田地租往往被經辦人貪污中飽,再加上獲罪削爵、維持生活排場、盡情揮霍等原因,有好幾家王府在清朝中葉以後就已經像《紅樓夢》里的賈府一樣,外表雖然繁盛,但已經開始走向蕭索敗落。

在清代的眾多親王、郡王中,最為顯赫的當屬「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大鐵帽子均為開國元勛,戰功卓著,為清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其中,代善、多爾袞、多鐸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豪格、碩塞為清太宗皇太極的兒子,濟爾哈朗為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岳托為禮親王代善的兒子,勒克德渾為禮親王代善之子薩哈?的兒子。

上圖睿親王多爾袞

上圖醇親王奕?

整個清代除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外,雍正以後的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以及清末的慶親王奕?痢⒋記淄蹀茸X也被皇帝恩准為世襲罔替之王。所以清代總共有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上圖禮親王代善

以八大鐵帽子王為首的開國諸王,人人能征善戰,個個勇略過人,為清代創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遠不是那些無職無權、養尊處優、碌碌無為的後世諸王能比的。比如,禮親王代善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封為大貝勒,與後來稱帝的皇太極(四貝勒)齊名。他輔助父汗努爾哈赤,帶領眾兄弟南征北戰。在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攻佔遼沈地區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睿親王多爾袞為努爾哈赤第14子,17歲起就跟隨父兄轉戰南北,屢建戰功。特別是他親率八旗兵人主中原,為清王朝建立全國政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為「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掌有清代全國的最高權力。

上圖豫親王多鐸

開國諸王不僅膽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權。他們有軍事權,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鄭親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領。他們有參政權,禮親王、肅親王、順承郡王、庄親王等人。都是清初「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政王」,直接參與清王朝的軍政大事。正因為如此,這些開國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視,並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鐵帽子王」。

帝制之下,只有皇權才是最大的權力,「鐵帽子王」也不意味著永世安穩,一切都取決於皇權的許可和予奪。歷史上的「鐵帽子王」因犯錯被奪爵、處死、圈禁的不在少數。比如禮親王代善死後,其子滿達海繼承爵位,但死後七年因多爾袞事件被降為貝勒,親王之封被轉給代善的另外一個孫子傑書。崇德八年,成親王岳托之子羅洛宏被削爵。康熙二十一年,平郡王訥爾蘇被削爵,爵位轉給他人。嘉慶二十一年,禮親王昭??被削爵,圈禁近一年。咸豐十一年,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被賜死、削爵。

H.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哪八個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8人,皆以有定鼎軍功獲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後有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4人,以恩封獲得世襲罔替之榮。

(8)鐵帽子王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1、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2、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4、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5、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的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袞進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

6、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7、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8、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I. 清朝有哪幾位鐵帽子王

清朝佐命殊勛八大鐵帽子王 說起曾為清朝建國開業立下赫赫戰功的人物,當首推清初的八大鐵帽子王。 禮烈親工代善(1584-1648),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在與烏喇兵打仗時,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無畏英雄)。明萬曆四十四年( 1616年),被封為貝勒。2年後,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興師伐明,中途下雨,欲回師,統帶正紅旗並任征戰明朝統帥的代善力勸不可,戰而勝之,果獲大捷。後又成功發動了攻佔撫順、薩爾滸大捷、佔領沈陽等戰役。天命六年(1621年),成為輔助努爾冶赤政事的「四大貝勒」首席。努爾哈赤去世後,擁戴皇大極即位,繼續參與輪流輔政。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和碩兄禮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又擁戴福臨為世祖皇帝,揭露並殺掉了密謀的反對者,其中就有代善的兒子碩托和孫子阿達禮。順治元年(1644年),命其上殿不拜。順治五年(1648年)去世,其家得到比通常高1倍的1萬銀兩賻贈金,井為其立碑。康熙十年(1671年),聖祖皇帝謚其號為「烈」。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皇帝追敘其功,命恢復禮親王號、配享人宙、世襲罔替。 睿忠親王多爾袞(1612-1650),是清人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自天聰元年(1627年)始,幾乎每一次戰役都隨軍出征。第二年在統領正白旗征討察哈爾的戰爭中,因臨陣驍勇及敖木輪大捷等彼賜子「墨爾根代青」(聰明戰將)稱號。隨後,提出先「征明」、懷柔察哈爾、朝鮮政策。崇德龍年(1636年),又因大凌河、松錦等戰設中屢立奇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崇德三年(1638年)授大將軍,與岳託各統帥一支軍隊,襲擊了直隸、山東40餘城,一年後攜帶大批戰利品和俘虜返回。皇太極死後,擁立5歲的福臨為帝、與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以叔父攝政王身份率清軍入關,井做出定都北京的決定。同時,爭取了很多漢人投降,為新王朝奠定了基礎。第二年,他被尊為皇叔父攝政王。此後接管了原由皇太極控制的正藍旗。其弟多鐸死後,又控制了鑲白旗。順治五年(1648年)他又被免除了君前跪拜之禮。隨後,又被加上了皇父攝政王的尊號。順治七年(1650年)去世。十幾天後,他被尊為懋德修道廣生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畝號成宗。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的爵位被廢除,死後的榮典也被追奪,並令其嗣子歸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皇帝重新評價幾位開國元勛的功過時,多爾袞備受褒揚,其罪得到昭雪,爵位得到恢復,並謚號「忠」,命配享太廟並世襲罔替。 鄭獻親王濟爾哈朗(1599一1655),是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12歲喪父後,由其伯父努爾哈赤養育,封貝勒。天命十年(1625年),在皇太極麾下征蒙古時首立戰功。天聰元年(1627年)後,隨莽古爾泰(四大貝勒之一)伐寧遠受傷,帶傷力戰。後又攻大安口「五戰皆捷」。天聰四年(1630年),接阿敏(四大貝勒之一)職務,統帶鑲藍旗。後又參加了大凌河之戰和征討察哈爾戰斗。在錦州、松山戰役中,重創明軍,降明將80餘人。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和碩鄭親王,世襲罔替。當時,皇太極在外征戰,他受命負責衛戍盛京。崇德三年(1638年)始,濟爾哈朗成為戰場上的風雲人物,立下赫赫戰功。世祖被擁戴當皇帝時,他受命與多爾袞一同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被封為「信義輔政叔王」。順治四年(1647年)因建府超越規定,被罷輔政。第二年,攝政王多爾袞又給他加上不舉發大臣謀立肅親王的罪名,降為郡王。一個月後又復爵,並授定遠大將軍職出征西南,在長沙與明朝桂王交戰,數破明軍,並擊殺明總督何騰蛟,先後攻克60餘城,於順治七年(1650年)凱旋。當年,多爾袞死後,他與諸王一起參劾多爾袞一黨。翌年,以年老免朝賀謝恩行禮。九年,封「叔和碩鄭親王」。順治十二年(1655年)他為削免吳三桂、耿仲明等人的王爵再呈奏摺後,身染重病。皇帝視疾時仍奏:願以取雲貴,殲桂王,統一四海為念,第二天去世。康熙十年(1671年)追謚「獻」。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詔配享太廟、恢復鄭親王號。 豫通親王多鐸(1614-1649),是清太祖第十五子。天聰二年(1628年),從征察哈示,克著勤勞,賜號「額爾克楚虎爾」。參與大凌河之戰。崇德元年(1636年)晉為豫親王,掌管禮部,並輔佐皇帝對明廷、朝鮮、蒙古進行過多次戰役。崇德四年(1639年)因小過而降貝勒。崇德七年(1642年)參與攻取松山和錦州戰役,因功晉郡王。2年後、首次被任命為帥攻錦州。皇太極去世後、曾多次勸其兄多爾袞自立為帝。順治二年(1645年),再次晉為親王,並被授子定國大將軍銜。隨後,統帥軍隊,經河南入陝西與李自成作戰,經多次小勝後,在潼關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又統兵南下,突破長江防線,佔領南京,在奪取江浙一帶時下令進行了史稱「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大屠殺。返京後晉封為德豫親王。第二年,被授予揚武大將軍,討伐並擊敗蒙古蘇尼特部。順治四年(1647年),濟爾哈朗被罷輔政後,命為「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死於天花。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後遭遣,多鐸被追降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聖祖賜謚「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在重新評價開國諸王功過時,有「開國諸王戰功之最」的評語,多鐸被追封親王爵,恩准世襲罔替並配享太廟。 肅武親王豪格(1609-1648),是太宗皇太極長子。早年便以軍功著名。夭命十一年(1626年),因征蒙古、察哈爾之功封為貝勒。此後,多次參加其伯父、叔父率領的遠征,歷圍水平、攻香河縣、掠歸化城及黃河一帶。崇德元年(1630年)被封為肅親王。曾幾度任戶部尚書。期間,因2次捲入陰謀而受到懲處降職,後均又復職。皇太極去世後,在承繼王位的斗爭中,與多爾袞結怨。順治元年(1644年),以出言不遜,侵犯攝政王多爾袞被削爵,不久又復爵。二年,被派往山東作戰。三年,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統兵前往陝西、四川,去啃硬骨頭,追剿張獻忠所部。敗斃張獻忠後,在四川又進行了一年的統治鞏固工作。五年,率部返京,只享受了一個月的自由,便被多爾袞投入監獄。不久,便自殺於獄中。豪格之妃也被多爾滾佔有。八年,多爾袞死後,順治帝為其兄豪格昭雪,恢復了爵位和封號,並立碑旌表。十三年,皇帝又賜其「武」謚,成為滿族親王中,第一個按照漢族慣例被賜予謚號的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宗敘豪格功,以佐命殊功命配享太廟,世襲罔替。 承澤裕親王碩塞(1628一1655),是清太宗第五子。順治元年(1644年)封多羅承澤郡王,後隨豫親王多鐸入陝攻大順軍,破李自成。又南下攻南明軍,擊敗明福王朱由崧。此後,復從多鐸征喀爾喀,從英親王阿濟格征山西大同姜瓖。八年(1651年),功晉和碩承澤親王,掌兵部事。十一年(1654年),去世,謚曰「裕」。其子博果鐸襲爵後改號「庄」,其府例外地直至清末始終未用始封王爵號而名。 克勤郡王岳託(1599一1639),是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天命朝,偕阿敏伐朝鮮連克數城;隨皇帝伐明,圍寧遠有功,敗明兵於牛庄;攻大安口時,迎擊遵化來援,五戰皆捷;初設六部時,掌管兵部;上疏「撫民」案,被嘉納;破歸化、攻旅順、沈陽大閱兵,指揮有方。天命十一年(1626年),擁皇太極為帝,封貝勒,為鑲紅旗旗主。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為成親王,後因徇庇帝從寬處罰,降為貝勒,並罷兵部事。二年(1637年),以不能執弓拒絕參加較射、因驕慢罪當死,皇帝再次從寬處理,被降為貝子並罰銀五千兩。三年(1638年),復貝勒,從皇帝征喀爾喀;後伐明,被授為揚威大將軍,統帶八旗右翼軍,與統帶左翼軍的多爾袞一起,入山東、克濟南,卒於軍中。一年後還師,皇帝始知其卒,大慟。輟膳、輟朝三日、詔封為多羅克勤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立碑紀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命配享太廟,復號克勤郡王,世襲罔替。 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1619~1652),是禮烈親王代善之孫。崇德八年(1643年),因其襲郡王的哥哥阿達禮圖謀擁立多爾袞被誅,受到株連,被黜出宗室。順治元年(1644年),因其年幼無知而獲赦並復其宗籍,封為貝勒。二年,任平南大將軍,進軍江浙,平定明魯王、唐王所部。三年,率部攻湖廣大順軍余部李孜(李自成弟)、田見秀、張鼐、李佑、吳汝義等。五年,晉多羅順承郡王,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攻取湘潭,俘殺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後,又移師廣西轉攻抗清軍。七年還京,掌刑部事。康熙九年(1670年)三月卒。康熙十年(1671年)追謚「恭惠」。

與鐵帽子王有哪些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中學生校服加工 瀏覽:453
衛褲男抓絨多少錢 瀏覽:473
男裝設計師圖騰中國風 瀏覽:630
懶人神器怎麼織圍巾 瀏覽:41
開品牌童裝店掙錢嗎 瀏覽:635
女裝批發便宜時尚質量好 瀏覽:227
拋硬幣先拋正面穿女裝答案 瀏覽:121
庄行土布旗袍秀 瀏覽:528
米色褲子配什麼上衣圖 瀏覽:281
童裝店開業宣傳軟文 瀏覽:371
短皮貂外套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652
斜襟長袖襯衫 瀏覽:677
有個女裝牌子叫什麼奧 瀏覽:753
織圍巾六的倍數是多少針 瀏覽:851
鉤針編織南瓜帽子教程 瀏覽:39
為什麼日本不良少年穿校服 瀏覽:128
米白色圍巾和米色哪個好看 瀏覽:546
女款黑色風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17
明溪城關哪裡有賣小學校服 瀏覽:837
批發服裝網男裝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