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時候其他官員帽子上有羽毛,而做王爺的沒有
清朝改歷代的朝冠為禮帽,禮帽又稱為「頂子」或稱為「頂戴」、「頂戴花翎」。禮帽分為兩種,一種為夏天戴的涼帽,另一種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涼帽為喇叭形,無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湖色或黃色,上綴紅纓頂珠。暖帽為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絨線所製成的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頂珠的質料和顏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員的品級的不同,清政府規定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在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琺琅或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藍翎兩種。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又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功勛越高。藍翎為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會典》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以後制定:貝子和固倫額駙(即皇後所生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必須是滿洲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一眼花翎。藍翎一般都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
Ⅱ 京劇演員帽子上長長的兩根鞭狀、似羽毛的東西,行話叫什麼(似乎只有武將使用)
雉雞翎
Ⅲ 酋長的羽毛帽子用什麼羽毛做的有幾種羽毛表達的等級和羽毛種類有什麼關系有圖求真相
廣泛流行於亞洲和美洲印第安人當中的一種風俗:每殺死一個敵人就在頭飾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
在一個銅制框架上縫上一些雄鷹的羽毛就成了一個令印第安戰士驕傲的頭飾了。
所有的印第安部落都通曉羽毛的象徵意義。
在戰斗中,所戴的頭飾羽毛濃密,。
這是真的,印第安人有一種獨特的頭飾——鷹羽冠。
直到今日,印第安人在重要場合還是戴著這種鷹羽冠。
鷹羽冠上的每根羽毛都是用鳥類中最兇猛的鷹、雕尾部長羽做成的。
這種羽毛具有很高價值,原始時期,工具落後,得到這種羽毛很不容易,
Ⅳ 帽子上插根羽毛叫什麼帽
清朝的
官帽
上有有根羽毛,俗稱
頂戴
。那條
孔雀翎
毛就是
花翎
。帽子上的珠子不光是有紅色的,還有藍、黑、雜色等多種,主要是根據顏色區分品級。
Ⅳ 帽子上插根羽毛叫什麼帽
清朝的官帽上有有根羽毛,俗稱頂戴。那條孔雀翎毛就是花翎。帽子上的珠子不光是有紅色的,還有藍、黑、雜色等多種,主要是根據顏色區分品級。
Ⅵ 請問什麼族男生頭上帶的帽子是有毛的,羽毛很多的,往前的那種
印第安人......最早的稱呼馬雅人.那是他們的風俗
Ⅶ 兩個像羽毛那樣的翅膀左右展翅,就是圖片中這個帽子的標志,是什麼品牌
Asrv美學革命,美國的健身服飾品牌,那麼多人不懂裝懂的瞎說,也是醉了
Ⅷ 頭飾上帶羽毛的少數民族
頭飾上帶羽毛的少數民族有哈薩克族、彝族、哈尼族、瑤族。
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里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鮮艷的綢緞。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一般用水獺皮、貂皮、狐皮等獸皮以及羊羔皮製作。
(8)哪些帽子有羽圖片欣賞擴展閱讀:
哈尼族男子頭裹黑或白色包頭,老人戴瓜皮帽,穿對襟上衣和長褲。穿布鞋或用木板、棕繩製作的木板鞋。西雙版納的哈尼族男子身穿右開襟上衣,沿大襟鑲兩行大銀泡。
每逢年節或與姑娘約會,小夥子們把美麗的羽毛或鮮花插在頭上。瀾滄一帶的男子裹黑布包頭,身穿對襟上衣,大襟鑲兩行銀幣,兩側綉幾何圖形。
節日的哈尼族婦女在靛青色的包頭巾上,用五彩絲線刺綉出美麗的圖案花紋,額前腦後還掛著一束束艷麗的瓔珞,上衣胸前綴滿銀泡、銀紐,中間掛一塊八角大銀牌,小腿要包一塊綉花布,上面扎一對用紅色毛線製成的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