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古代裝酒的皮帶

古代裝酒的皮帶

發布時間:2023-10-16 10:01:36

❶ 古代腰帶有哪些樣式

新媒體編輯/ 新星

作者/ 樓昊傑(實習生)、新星

野史記載,明朝朱元璋時期的大臣們,能根據腰帶的位置,揣測出朱元璋的心情好壞。

當朱元璋褲腰帶一提,上仰到胸部,則說明他心情很好,反之,當他的腰帶下垂到腹部以下,則表明皇帝要大發雷霆了。

朱元璋畫像

我國古代的腰帶,分為兩類:一類以絲帛製成,稱「大帶」;一類以皮革製成,稱「?[pán]帶」或「革帶」。

西周時期,由於皮革鞣製、染色等加工水平的局限,革帶無任何裝飾,通過革帶兩端的絛帶系結來固定,方便性和舒適性都不理想。

先秦貴族的高級禮儀服裝中,大帶用以束衣,革帶用以佩物。由於革帶結實,被用來懸掛玉佩環等比較重的服飾禮器,在革帶外面纏上華麗的絲質「大帶」,以遮蔽不好看的革帶。

秦始皇著裝示意圖,革帶和大帶共同使用。

使用革帶者,無論是鱷魚皮還是小牛皮,在當時都會被認為是社會底層。東漢的《漢書·賈山傳》有「布衣革帶之士」句,顏師古注釋為:「言貧賤之人也」。

同樣是兩條腰帶,如果你將大帶內穿,皮帶外縛,還是會被古人瘋狂diss。

代表華夏禮儀文化的漢服很好地傳承了革帶和大帶的穿戴方式,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則發展出了實用性更強的革帶。

不過,革帶真正開始流行在南北朝。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寫到:「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這一時期,也是革帶使用和發展的最高峰。

|你的皮帶扣好醜,我拒絕和你聊天|

早在西周末期,革帶上就已出現了「帶鉤」,取代了絛帶,實用性大大增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推行少數民族的服飾,其中就包括游牧民族喜用的革帶。

革帶及帶鉤示意圖

人們逐漸發現,帶鉤在實用的同時,用來彰顯身份也是極好的。革帶上配帶鉤在春秋時期成為了風尚。帶鉤對還是公子小白的秦桓公有救命之恩。

《史記?6?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國君之位,管仲提前埋伏去齊國繼承王位的小白,一箭「射中小白帶鉤」,機智的公子小白迅速裝死,躲過一劫。

雖然實用性遠不如今天的皮帶扣,但是一條帶有精美帶鉤的革帶絕對是當時的裝逼利器。

帶鉤種類繁多,在形狀上有棒形、獸形、鳥形、人形、龍形、匙形及琵琶形,裝飾紋樣有鳥紋、獸紋、龍紋、卷雲紋、幾何紋、連勾雷紋、渦紋等。無論從造型還是材質,帶鉤無不反映了當時社會最高的工藝水平和審美意識。

?0?2?0?2?0?2?0?2?0?2?0?2

陝西寶雞出圖的水禽形金帶鉤

戰國玉帶鉤

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說林訓》記有:「滿堂之坐,視鉤各異。」人們已經通過帶鉤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水平和社會地位。

今時不同往日,男生系一條有著大Logo帶扣的腰帶,會被人認為俗氣並瘋狂diss之。

大Logo皮帶

|腰不好就別用蹀躞帶了|

西晉至隋唐時期,革帶的功能、形制都趨於多樣性。唐宋文獻中常出現的「玉帶」、「金帶」都屬於革帶,區別只在於革帶上的裝飾物材質。

唐《通典》對不同階級的人應系何種腰帶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教文物官三品以上,金玉帶,十二?(帶?[kuǎ]:腰帶上的裝飾物,如玉、金、銀等);四品,金帶,十一???庶人服黃銅鐵帶,六?。」

當時武官還使用一種"蹀[dié]躞[xiè]帶",「蹀躞」原意為小步快走,正符合佩戴者行走的姿態。直到宋遼,武官都流行使用這種腰帶。

遼代蹀躞帶及帶?示意圖

蹀躞帶裝飾物的下端還連著一個鉸鏈,銜接著一個金屬鑄成的小環,專用於系佩刀、劍、磨刀石等物。《舊唐書·輿服志》中記錄:「武官五品以上佩蹀躞七事,七謂佩刀、刀子、礪石、契?真(用於雕鑿的楔子)、噦厥(骨頭做的解繩結的錐子)、針筒、火石袋等也。」

遼代陳國公主駙馬蕭紹矩墓出土的金蹀躞帶

|古代沒有高腰褲|

明洪武年間,官服使用的革帶成為了辨等級的工具。為了使佩戴者顯得氣度大方,明朝官員的革帶,是束而不系的,只用細繩系於腋下衣肋之際,沒有束腰作用。由於革帶束而不系,僅懸於腰際,革帶是活動的,為了保持腰帶平衡,佩戴者必須用手扶著,呈現出「撩袍端帶」的樣子。

明代官服示意圖,「撩袍端帶」為明代官員常使用的姿勢。

關於腰帶佩戴的位置,《禮記?6?深衣》早有記載:「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腰帶下忌壓到大腿骨,上忌碰到肋骨處,在肋骨和胯骨之間是為得體。如下穿法對古人來說,是不夠尊重的。

現代的高腰褲,儼然成為一種時尚。

到明永樂年間,革帶的形制因禮制需要而成為了定法。革帶上裝飾物的數量和位置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明《正字通》記載:「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台,左右排3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尾),有輔弼2小方。後7枚,前大小13枚。」

明代標准形製革帶示意圖

明·玉花樹腰帶

明代開國功臣汪興祖墓中出土的玉帶,使用了14塊和田玉,底部鑲以金托,鏤空雕出了翔於雲間的龍。明初的革帶絕大多數為素麵玉帶,就連萬曆皇帝使用的也都是素麵玉帶。朱元璋用精美的玉帶陪葬,在當時極其罕見,可見汪興祖功高蓋世。

汪興祖墓陪葬的鑲金托雲龍紋玉帶板

|自稱皇室後裔?掀起衣服看腰帶!|

清代滿人入關,為了強調皇室的尊貴,制定了一系列優待政策,尤其對於愛新覺羅這一宗族。順治十八年規定了用腰帶顏色區分身份高低,漢族官員只能系藍色或石青色腰帶,嚴禁越級束用。

《清會典》更詳細記載了皇室的腰帶顏色:「凡宗室覺羅皆別以帶,宗室系金黃帶,覺羅系紅帶。革退宗室者系紅帶,革退覺羅者系紫帶。」

皇太極的正黃色腰帶和鰲拜的青色腰帶,鰲拜權傾一時,在腰帶顏色上也不敢越級。

所以,下次有人給自己加戲,自稱愛新覺羅後人,什麼民族資產被凍結在XX銀行等人來投資,你只需問一句:「您腰帶是什麼顏色?」,便可以讓騙子無所遁形。

而且,刻意彰顯自己的「皇室後裔」身份的人,基本是旁支,正統愛新覺羅後人往往低調到隱姓埋名,多改「金」姓。

|點擊閱讀更多|

●●●

以上內容由《世界遺產地理》整理

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

文章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世界遺產地理》紙刊。

❷ 古人腰帶叫什麼

古人腰帶叫大帶,又稱為紳。

古代的士大夫階層,在深衣外面要束一條大帶,叫紳,所以稱士紳或者紳士、搢紳。祭服、朝服有革帶、大帶之分。大帶加於革帶之上,用絲線織成,系於腰間,下垂部分謂紳。天子、諸侯大帶四邊都加以緣飾。天子素帶朱裹,諸侯不用朱裹。其稱多見於先秦典籍。

古代貴族禮服用帶有革帶、大帶之分。革帶以系佩韍,大帶加於革帶之上,用素或練製成。傳世文物有定陵出土的大帶、綬各7件。

(2)古代裝酒的皮帶擴展閱讀:

近代出土的商代石刻坐像中作上衣下裳,腰間束以大帶,前系蔽膝。

孔子談服飾論古今,不只說說而己,而是篤誠相待,身體力行的。他對於服飾充滿了內在的謙恭與敬畏。有一次他病了,國君來探視,他便馬上頭朝東,在身上加蓋朝服和大帶,連那束在腰間的大帶也要拖帶著,絲毫不能馬虎,絲毫不曾忘記。

大帶是朝服的組成部分。朝服包括: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深衣亦腰系大帶,以作權衡。

❸ 中國古代服裝的腰帶如何製作

中國古代服裝腰帶的製作:跟現在的皮帶做法差不多
1、織帶(織成腰帶):一般以韋(熟皮)、索(麻繩)、布帛絲綢、皮革、毛織為主。
2、綬色(織帶顏色):在帶上用上不同的顏色。
3、用鐍(裝飾固定):一般用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等。用刻,嵌,鏤,錯的方法固定。
資料鏈接:
1、腰帶始名於秦,一般以韋(熟皮)、索(麻繩)、布帛絲綢、金、玉、銀、翡翠、犀、皮革製作而成,束於腰間,懸掛各種佩飾。
2、「帶,紳也。男子 絲,婦人帶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史·輿服志》載:「帶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銀、銅之制。宋制尤詳,有玉、有金、有銀、有犀,其下銅、鐵、角、石、墨玉之類,各有等差」。
3、帶鐍雖然是革帶上的一種裝置,但有時也可用於絲帶。這種絲帶與絲絛不同,它是以絲織物織成的一種寬闊的腰帶。史籍中常見有緄帶、織成帶等名稱,就是指這種腰帶。《東觀漢記》:「鄭(鄧)遵破匈奴,於是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在這種緄帶及織成帶的首部,就綴有一個金屬帶鐍。《後漢書·輿服志》記命婦服飾:「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由此可見,這種飾有帶鐍的腰帶,不僅可以用於男子,同時也可用於婦女。
4、據史載,中國古代各種不同的民族共同體常用藤條、樹枝、草繩、獸皮等來束腰。道光《雲南通志》記清代獨龍族「腰際以繩系緊貼肉」,基諾族「男以紅藤篾纏腰」。
5、儀態萬千的中國各民族腰飾。就具體民族而言,東北地區的鄂溫克族男子喜扎用皮、綢子、布以及毛織的各種腰帶;馬尼崗、梅楚卡地區的門巴族婦女的腰帶則是在皮底上綴以直徑3—4厘米的銅質圓扣20多枚,兩端綴一行大的,中間為兩行小的,其上還佩有6—7根小鐵鏈和其他飾物組合而成;甘南卓尼農區藏女多系一條自織的有幾何圖形的青白花腰帶;舟曲和迭部地區農區藏女則多系黑色或藍色寬腰帶,苗族男子一般以湖色或白色的束帶為腰帶,帶長以在結成束後下垂與袍齊為適,亦有帶上綉花的;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土族姑娘也常將一種叫做「托勒亥得木拉迭普斯」的腰帶贈給情侶,作為信物。蒙古族姑娘也常將其「哈布特格」腰飾物贈送戀人,小夥子在選擇愛人時,要看姑娘製作的「哈布特格」是否精巧。

❹ 古代的男款腰帶有哪些種類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復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也有將這兩種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系絲帶。《說文·革部》:「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雲:「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據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復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又:「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里,終辟。」鄭玄註:「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甚至對帶子系結後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宋邢昺註:「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因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後來乾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系結以後,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垂者名曰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什麼叫「可解」,什麼叫「不可解」呢?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和死結。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關於腰帶的系束部位,古時也有明確規定。如《禮記·深衣》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孔穎達注釋說:「當無骨者,帶若當骨則緩急難中,故當無骨之處。此深衣帶於朝祭服之帶也。朝祭之帶,則近上」。故《玉藻》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是自帶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見腰帶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據各種服裝的不同形制而決定的。我們從戰國以至西漢時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繞襟深衣的婦女,腰帶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開。這種衣帶的高度,就是視衣襟的高度而定的。革帶的系法與此不同,在革帶頂端的交接之處,一般都綴有一個固定的裝置,用時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絲帶那樣互相系結。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帶鉤一物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帶鉤實物出土。文獻資料中也常常提到帶鉤的名稱。如《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射中小白帶鉤」等等。
製作帶鉤的原料,大多採用金屬,如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帶鉤的造型,由於時代的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也有許多明顯變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獸形,有的做成鳥形,有的做成人形,有的做成龍形,另外還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盡述。帶鉤的製作工藝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鏤,有的用錯,不一而足。正如《淮南子·說林訓》所記:「滿堂之坐,視鉤各異。」

帶鐍的出現比帶鉤要晚。目前所見的帶鐍實物,都是戰國以後的產物。所謂帶鐍,指的是一種環形帶扣,其形或方或圓,考究者附有扣針,用時將皮帶伸入扣內,然後插入扣針即可。由於它結紮起來比帶鉤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三國以後,革帶用鐍者逐漸增多,而用鉤者卻日見減少,最後完全取代了帶鉤。後世流行的鉤洛帶、蹀躞帶以至金帶、玉帶等,都用帶鐍,而不用帶鉤,帶鉤的使命遂告結束。
帶鐍雖然是革帶上的一種裝置,但有時也可用於絲帶。這種絲帶與絲絛不同,它是以絲織物織成的一種寬闊的腰帶。史籍中常見有緄帶、織成帶等名稱,就是指這種腰帶。如《述異記》稱:「祖欣見形詣僧榮沈床上有一織成寶飾絡帶。」《東觀漢記》:「鄭(鄧)遵破匈奴,於是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在這種緄帶及織成帶的首部,就綴有一個金屬帶鐍。《後漢書·輿服志》記命婦服飾:「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由此可見,這種飾有帶鐍的腰帶,不僅可以用於男子,同時也可用於婦女。

❺ 中國古代人系不系皮帶中國古時候的皮帶都長成什麼樣子

古代人當然也系皮帶,只不過和現在的皮不一樣。
古代的服裝,不用紐扣,沒有衣帶,只是在本
服的衣襟之間用一根小帶子系結起來,起著現在
紐扣的作用。這種系結的小帶子叫「鈴」。《禮記
·內則》:「拎纓聶履二」鄭玄注:「拎,猶結也。」而
在衣服外面的腰部,則總束一根大帶,把衣服裹
好,隨身攜帶的東西就掛在這根腰帶上。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腰帶也有貴賤等
級、之分。平民百姓的腰帶是熟牛皮製成的「韋
帶」。《後漢書·周磐傳》:「居貧養母,儉薄不充,
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
,就孝廉之舉。」李賢注:「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
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因平民百姓腰韋帶,
穿布衣,故「韋帶布衣」(簡稱作「韋布」)就成了平
民的代稱。陸游《厭事》詩:「韋布何曾賤?茅茨本
自寬。」貴族、官吏的腰帶有兩種.一種是用絹織
成的「紳」,大夫以上用生絹,寬四寸,士以上用熟
絹,寬二寸。《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邢
昌疏:「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

「紳」為古代士大夫束在衣服外的大帶,故引申以
指束紳的人士,如「鄉紳」、「紳士」—地方上有
勢力的地主或退職的官僚。古時,大臣上朝面君
言事,事先得將所言內容記在「妨」上,飛『妨」亦叫
「朝笛」,俗稱叫「手板」,是一種用玉、象牙或竹片
製成的狹長板子。《禮記·玉藻》有句雲,「凡有指
畫於君前用妨。」未呈奏前,妨是給(亦作「措」,意

為插)在紳帶里的,故「緒紳」便用作官宦的代稱。
如《五人墓碑記》的「絡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及
《<指南錄》後序朴「絡紳、大夫、士萃於左叢相府」
中的「緒紳」即官宦。貴族、官吏的腰帶還有一種
是用皮革製成的,叫「革帶」,也叫「攀-0
最早的革帶,不加裝飾,從魏晉以後,用金、
銀、銅裝飾腰帶,以區別身份高低。唐、宋以後,這
種區別更加嚴格,據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
載:「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帶,至三品則兼金玉
帶:」又「本朝(宋朝)親王皆服玉帶。」只據《宋史
·輿服志》五載:「太平興國七年正月,斡林學士
承旨李防等奏曰:『奉詔詳定車服制摩,請從二
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下服金帶。明代惟親王
及一品文官用玉帶,見《明史·輿服二、三》。清代
惟特賜及一品用銜玉版帶,見吳榮光《吾學錄·
制度》。至於庶民和郡縣小吏,則只能用銅、鐵、
角、石、墨玉之類飾帶。
為了顯示富有、豪華,古代貴族階級的腰帶
上,還常系著珠纓寶石等裝飾物。《禮記·內則芳
雲:「左佩紛、帆、刀、礪、小脂、金隧。」紛—抹布
「帆」—巾絹,「礪」一一磨刀石,稍—解結的
用具,猶如今之開刀。「隧』,一,下打火石.這些都
是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品。此外,還少不了長穗、佩
玉等。《林黛玉進賈府》有句雲:「五彩絲攢花結長
穗宮絛。』一其中的「長穗宮絛』,指系聲腰間的絛帶,
「長穗」則是絛帶端部下垂的如黍藕或稻穗狀的
絲結。《送東陽馬生序》有句雲:「同捨生皆被綺
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
容臭,燁然若神人。」其中「腰白玉之環·,』』二」即腰
帶上配的是白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邊掛著香
袋。至於腰帶上的佩玉,其作用除了裝飾夕卜還取
其在行動時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古人認為這是
一種肅穆庄嚴的表示。

❻ 古代官員所用的玉式腰帶叫什麼名字

古代官員所用的玉飾腰帶叫帶絝,也叫玉帶板,早期的玉帶是一種蹀躞帶,就是革帶上面綴玉的同時又綴有許多勾環之類,用以鉤掛小型器具或佩飾等物。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

玉帶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帶扣:通過這個東西,把腰帶固定在腰間,也就是相當現在腰帶的腰帶頭;

帶絝:唐代以玉質的帶板為最高貴的象徵,造型有方形、半圓形、圓角方形等等;

醒:皮質腰帶,通常為黑色,相當於現代腰帶的主體部分,長皮帶子;

蛇尾:腰帶末端的裝飾品,主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保護腰帶頭避免起磨損,另一方面也起到美觀的作用。

與古代裝酒的皮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袖襯衫時尚搭配 瀏覽:343
粉色襯衫配綠色外套好看嗎 瀏覽:996
穿馬丁靴把褲子捲起來 瀏覽:396
這頂帽子帶起來很舒適抖音怎麼辦 瀏覽:912
minecraft旗袍皮膚 瀏覽:922
夏季穿的褲子薄的勁霸版的 瀏覽:682
蒼雲哪套校服好看嗎 瀏覽:836
微信童裝一件代理代發 瀏覽:11
褲子襠緊了怎麼辦 瀏覽:797
麻料褲子好多結 瀏覽:195
劍三門派校服一般多久能商城拓印 瀏覽:439
臨滄訂做中小學校服批發 瀏覽:534
領帶和絲巾在服飾搭配中的作用 瀏覽:962
穿制服的男生帥氣發型 瀏覽:908
冬季女士牛仔褲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67
褲子旁邊的布叫什麼 瀏覽:812
皮粉色風衣配什麼顏色的鞋子好看 瀏覽:857
怎樣讓新買的褲子快速變松 瀏覽:632
烏魯木齊第十中學校服 瀏覽:469
小學生穿校服死亡圖片 瀏覽:728